自制植物酸碱指示剂实验设计(教案)
自制植物酸碱指示剂实验设计(教(学)案)

自制植物酸碱指示剂实验设计(教案)探究背景:酸碱指示剂的产生,方便人们快捷辨别酸碱性溶液。
在接近尾声的初中化学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使用过常见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试液和酚酞对酸碱溶液进行测试,了解其变色范围,所显颜色。
酸碱指示剂最早是从植物花朵遇到酸碱显色的现象中获得启示而被提取制成的,对于不同的植物色彩,遇酸碱有何颜色指示呢,我们在选取几种植物花瓣进行探究。
探究意义:1 、酸碱指示剂一般是弱有机酸或弱有机碱,它们的颜色变化是在一定的pH值范围内变化的,通过实验测定指示剂的颜色变化范围来了解实验的变色范围。
2 、pH值的测定和控制在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和医疗卫生中都很重要,通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来测定溶液的pH值来研究对各领域的有关作用。
3 、通过实验,提高中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反应原理:在植物的花、叶、根、果实中含有一些植物色素,主要是花青素,花青素在不同的酸碱环境中,能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就可用它们的浸出液制作成酸碱指示剂了。
制成的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性溶液中,呈现不同的变化,利用它的颜色变化,来辨别水溶液的酸碱性。
我们期望当指示剂滴加到不同酸碱性溶液中有较直观以及明显的颜色区别变化,这是优良的指示剂的必备要素。
颜色区别是第一位的,具体显现什么颜色相对次要了。
【活动与探究目标】1、探究几种常见植物的汁液在酸性、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2、能够根据本次实验,总结出能作酸碱指示剂的所需条件3、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4、学生能够获得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实验用品烧杯、蒸馏水、胶头滴管、酒精、10%NaOH溶液、10%HCl溶液、紫花、黄花、红花(校园采摘)、紫甘蓝、胡萝卜(市场购买)、研钵、纱布、白色点滴板活动与探究过程【导入】回顾学过的常见酸碱指示剂的种类(石蕊、酚酞),各自遇酸、碱的变色情况,学生填表。
【提出问题】除过以上两种指示剂之外,再有其他的物质可以做酸碱指示剂吗?【猜想与假设】因为酸碱指示剂的发现就是源自植物花瓣,应该存在除常用的石蕊与酚酞之外的多种酸碱指示剂。
《自制酸碱指示剂》(教学设计)全国通用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自制酸碱指示剂》(教学设计)全国通用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和意义,知道自制酸碱指示剂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3. 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酸碱指示剂的概念和作用2. 自制酸碱指示剂的原理和步骤3. 酸碱溶液的鉴别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自制酸碱指示剂的方法和步骤,酸碱溶液的鉴别。
难点:自制酸碱指示剂的原理,酸碱溶液的鉴别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滴管等)、酸碱溶液(盐酸、氢氧化钠、醋酸等)、自制酸碱指示剂材料(紫菜、胡萝卜、酒精等)。
2. 学具:实验报告单、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酸碱指示剂的概念、作用和自制酸碱指示剂的原理。
3. 实验操作: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自制酸碱指示剂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4. 分析与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心得,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6. 拓展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自制酸碱指示剂解决实际问题,如检测土壤酸碱度等。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酸碱指示剂的概念和作用2. 自制酸碱指示剂的原理和步骤3. 酸碱溶液的鉴别方法七、作业设计1. 完成实验报告单,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制酸碱指示剂,让学生了解了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和意义,掌握了自制酸碱指示剂的方法和步骤。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同时,通过拓展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如增加课堂互动环节,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实验中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探究实验自制植物酸碱指示剂

探究实验:自制植物酸碱指示剂【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制植物酸碱指示剂的实验原理;2)掌握自制植物酸碱指示剂的方法;3)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几种常见植物汁液在酸性、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知识;2)学会准确描述实验现象,从中总结出实验结论,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及反思;3)通过同学间的合作探究一一分组实验,学会利用身边的物质进行科学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合作实验及相互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2)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3)在自制酸碱指示剂的过程中,感受生活,发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热爱化学这一学科。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实验原理、自制植物酸碱指示剂的方法。
难点:掌握自制植物酸碱指示剂的方法。
导入】回顾学过的常见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与无色酚酞, 以及它们各自遇酸、碱的变色情况: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 酚酞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
【引出问题】:通过回顾石蕊指示剂就是用石蕊色素制作的, 提出除了石蕊,有没有其她的植物也可以做酸碱指示剂?【讲解板书内容】: 通过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的讲解, 其中重点讲解实验步骤, 使学生清楚实验内容,可以顺利进行实验操作。
【实验过程】:首先, 教师带领学生用桑葚进行指示剂的制作实验,示范正确的操作方法及提醒学生实验的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且记录实验现象。
使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方法后,让她们用野菊花代替桑葚独立完成实验, 分析实验现象并且讨论哪种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更明显、更适合作指示剂, 完成学案。
【小结】: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 得出桑葚指示剂的实验现象比较明显, 更适合作酸碱指示剂的结论。
【教师】:由于时间不够, 没能进行趣味实验,吩咐学生有兴趣的话可以课后在家里利用医用酒精做实验,检验洗衣粉或其她生活用品的酸碱性。
自制酸碱指示剂

精心整理自制酸碱指示剂一、实验原理:许多植物的花、果、茎、叶中都含有色素,主要是花青素。
花青素在不同的酸碱环境中,能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因此,可利用来做酸碱指示剂。
二、实验用品:1、实验员准备试管,烧杯,试管刷,试管架,玻璃棒,研钵,胶头滴管,纱布,烧杯,试剂瓶,酒精溶液(酒精与水的体积比为1:1),稀盐酸,白醋,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氯化钠溶液,蒸馏水。
21234分钟。
⑤、用其他自备植物花、叶等代替紫苞菜重做上述实验,(得到自制指示剂2)。
观察现象并记录上表中的。
5、整理实验用品。
①、用试管刷清洗玻璃仪器,将废液倒入废液缸中。
②、将所制指示剂放人指定容器中。
③、整理实验用品,将其恢复实验前的摆放位置。
四、注意事项:1、用研钵一定要将所研物质研碎、研细。
2、用酒精溶液吸取色素时,最好使其充分接触5分钟以上,使色素被充分吸收。
3、两种液体不要混合,以免出现实验现象雷同。
4、实验时安全第一。
五、材料准备(1)红萝卜皮:刮下红萝卜的红皮,用95%酒精浸泡一天左右,过滤后取它的滤液。
按检验的需要制作pH1~14的标准溶液若干个。
每个标准溶液取10mL,分别加入试管中,各试管中加入红萝卜皮浸泡液(即酸碱指示剂)10滴,用橡皮塞塞紧,作为标准样品。
在测定某溶液的酸碱度时,加入上述红萝卜皮指示剂,当发生颜色变化时,跟上述制得的标准样品的颜色作比较,就能确定待pH值在黄色。
(2红色,(3没1/2pH色,pH(4)pH7~9时显黄色,pH值在9~13时显黄绿色,pH值大于14时显亮黄色。
(5)咖喱粉:取一药匙咖喱粉,用50%的酒精调成糊状,涂在一块白布的两面。
放置一段时间后用水冲去多余的咖喱粉,白布被染成黄色,这就制成一块可以多次反复使用的酸碱指示布。
它遇碱性溶液呈红色,遇酸性溶液呈黄褐色。
每次用完后,用水把布上的酸性或碱性物质漂洗干净,指示布又恢复原来的黄色,可以供下次使用。
六、【说明】(1)米苋菜等汁中含有果胶、糖粉、淀粉等,用普通过滤法不能使滤液变得澄清。
自制酸碱指示剂教案自制植物酸碱指示剂教案

自制酸碱指示剂教案自制植物酸碱指示剂教案自制酸碱指示剂教案自制植物酸碱指示剂教案自制酸碱指示剂(课外活动课)三维目标:1,了解酸碱指示剂的作用。
2,自行查阅资料,对信息进行归纳整合,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
3,能自行制取酸碱指示剂,并对生活中的常见物质进行检验。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反思能力。
5,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在团体协作的过程中体会集体的力量。
6,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体会‘化学即生活’,确立"从生活走向化学,用化学服务生活"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完成对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检验。
自行查阅资料,进行信息的归纳整合,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
难点实验的规范操作,实验的分析反思。
课前准备查阅资料,设计方案,实验材料、仪器和药品准备,设计实验报告。
各种植物的花、果实、茎和叶子,(月季花,玫瑰花,紫包菜,康乃馨,胡萝卜,红萝卜,菊花,小青菜等)仪器和药品:试管15支,试管架,试管刷,胶头滴管,烧杯6只,玻璃棒,漏斗,滤纸,铁架台,纱布,研钵,试剂瓶,酒精溶液,稀盐酸,白醋,蒸馏水,稀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厕洁净,炉具清洁剂,土壤,洗发水,护发素,洗洁精,肥皂,洗衣粉。
教学过程导入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物质具有酸性或碱性,是因为这些物质里含有一定量得酸碱,而酸碱也具有一定的腐蚀性,使用时要多加注意,如何检验酸碱性呢?实验室里最简易的方法就是使用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遇到酸碱能明显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但是我们不能随时到实验室去呀,怎么办呢?能不能我们自己制取酸碱指示剂呢?【播放科学史话】波义耳发现酸碱指示剂师:波义耳可以从紫罗兰花发现其酸碱指示剂,那么其他的植物能不能提取出酸碱指示剂呢?这个问题前几天我就布置给大家了,让同学们回去查阅相关资料,同学们都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学生检查实验桌上实验用品是否齐全,完好,干净。
)(学生展示自己准备的用品,老师检查。
)师:同学们准备的真的很齐全,我看到了…………,看来大家课下真花了不少功夫,连实验报告都设计好了!是不是今天带来的各种植物都能提取出酸碱指示剂呢?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吧。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自制酸碱指示剂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制酸碱指示剂,加深对酸碱指示剂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优点:取材容易,操作简单方便,人人都可以在家里完成,客服课本中的原材料牵牛花受到季节的限制,避免操作过程中用酒精萃取植物色素时候的复杂的操作,而且安全性更高。
实验原理:利用紫薯或紫背菜的花青素遇酸碱变色的原理,用水煮提取其汁液,验证指示剂功能。
实验用品:紫背菜(血皮菜)、紫薯、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溶液、清水(中性溶液或清水)、白醋,苏打。
烧杯、玻璃棒、小刀、表面皿。
镊子、试管(半边贴上白纸增加可见度)若干。
实验操作:一、从血皮菜中提取花青素作为酸碱指示剂1、先把水倒入烧杯中加热。
2、把血皮菜放入热水中煮,并不断搅拌菜叶。
再把煮后的血皮菜汁倒入一只容器中玻璃瓶待用。
3、将自制的酸碱指示剂(血皮菜水)分别滴入氢氧化钠、盐酸和清水中,检验显色效果。
4、用自制的酸碱指示剂去测定家中一些常见溶液的酸碱性。
步骤:1、将紫薯用刀切成薄片,置于玻片或表面皿中;2、用胶头滴管将氢氧化钠、盐酸和水分别滴在紫薯片上,检验显色效果;3、用紫薯片检验生活中常见溶液的酸碱性。
(检验醋酸和苏打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现象:血皮菜煮出的菜汁呈紫色,滴加氢氧化钠时,菜汁溶液显现绿色,滴加稀盐酸时,菜汁显红色,遇苏打水显绿色,遇醋酸显红色。
注意事项:煮菜的水不宜太多,否则由于菜汁颜色过淡而影响实验效果。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智慧人生之自制植物酸碱指示剂

自制植物酸碱指示剂关键词:植物;酸碱指示剂;波义耳一、实验目的“波义耳把化学确立为科学”。
见微知著的波义耳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发现了酸碱指示剂,为化学科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今天,让我们重走科学家当年之路,感受实验的点点滴滴,研究化学深层次原理,享受科学的神奇与魅力。
二、实验材料1、指示剂原料:野生黑枸杞3、其他材料:10ml 3.5g/100ml白醋(0.000006 mol/l),10ml 8.4g碳酸氢钠溶液(1 mol/l),ph=4盐酸,ph=13氢氧化钠,ph试纸。
三、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对比实验。
各组实验条件如表1:室温25℃,水温16℃。
三、实验过程1、用16℃蒸馏水浸泡黑枸杞10 min,搅拌并过滤后,得紫色浸液。
ph试纸测得溶液ph约为7。
2、配置酸碱溶液。
3、酸的检验。
①用ph试纸测得白醋1的ph值约为6。
②将0.000006 mol/l白醋倒入量筒中,量取10ml。
③将黑枸杞浸液缓慢倒入量筒中,观察实验现象。
④紫色浸液变为粉红色。
⑤换用ph=5的白醋2,粉红色更加明显。
⑥换用ph=4的盐酸,粉红色变为红色。
4、碱的检验。
①用ph试纸测得碳酸氢钠溶液1的ph值约为11。
②将0.001 mol/l碳酸氢钠溶液倒入量筒中,量取10 ml。
③将黑枸杞浸液缓慢倒入量筒中,观察实验现象。
④紫色浸液变为蓝色。
⑤换用0.0001 mol/l碳酸氢钠溶液2,蓝色变浅。
⑥换用ph=13的氢氧化钠,蓝色加深。
五、实验结果分析1、关于酸碱度测定。
用黑枸杞自制的酸碱指示剂遇酸变为红色,遇碱变为蓝色。
且浸液颜色随酸碱度升高而加深,多次实验后,结果如下表,ph超过4和12后,指示剂颜色变化不明显,自制黑枸杞酸碱指示剂的ph范围约为3-13。
六、结语这次实验收获颇丰,在生活中,自制酸碱指示剂是非常简易的。
实验结果比较准确,但由于条件限制,使用的酸碱类型不够多,测定的ph范围也不够精确。
在第一次实验时,酸碱指示剂是用清水配置的。
《自制酸碱指示剂》(教案)全国通用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自制酸碱指示剂教案前言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需要使用酸碱指示剂,比如做实验、测试水质等。
然而市面上卖的酸碱指示剂比较贵,不是每家都能买得起。
而且,自己动手制作酸碱指示剂,不仅可以增加趣味性,还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因此,本教案将指导学生如何制作酸碱指示剂,并在实践中加深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背景本次实践活动适用于全国四年级上册,内容涉及化学领域的知识点。
具体知识点包括:•酸碱指示剂的定义和应用•与酸碱指示剂相关的概念,如酸性、碱性、酸碱中和等目标1.理解酸碱指示剂的应用及原理;2.学习制作酸碱指示剂的方法;3.通过实践加深对酸碱指示剂知识点的理解。
材料及工具•紫菜片(或紫甘蓝叶子等常见食材)•盐酸(HCl)•硫酸(H2SO4)•红茶水•酱油•酱粉•醋•氨水(NH3)•碱性洗涤剂(如洗衣粉、海绵)工具:•碗、刀、吸管、勺子、滤纸、玻璃杯操作步骤1. 植物材料的提取采用紫菜片(或紫甘蓝叶子)提取指示剂。
将紫菜片(或紫甘蓝叶子)切碎,加入足量的水,混合后过滤掉杂质,得到紫色稀溶液。
2. 紫菜片指示剂的制作将取一小份紫菜稀溶液放置在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盐酸,观察颜色变化。
如变成红色,说明是酸性。
若取一小份紫菜稀溶液放置在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碱性洗涤剂,其分类会变成蓝色或者绿色,说明是碱性。
3. 紫甘蓝叶子指示剂的制作将取一小份紫甘蓝叶子稀溶液放置在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盐酸,观察颜色变化。
如变成红色,说明是酸性。
若取一小份紫甘蓝叶子稀溶液放置在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碳酸氢钠水溶液,其颜色会变成蓝色或者绿色,说明是碱性。
4. 其他指示剂的制作红茶水:将一片红茶泡成草黄色,当作红茶水指示剂。
酱油:将一定量的酱油倒入玻璃杯中,然后加入少量的水稀释,当作酱油指示剂。
酱粉:将一定量的酱粉倒入玻璃杯中,然后加入少量的水稀释,当作酱粉指示剂。
醋:将一定量的醋倒入玻璃杯中,加入少量的水稀释,当作醋指示剂。
氨水:将适量的氨水倒入玻璃杯中,当作氨水指示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制植物酸碱指示剂实验设计(教案)
探究背景:
酸碱指示剂的产生,方便人们快捷辨别酸碱性溶液。
在接近尾声的初中化学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使用过常见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试液和酚酞对酸碱溶液进行测试,了解其变色范围,所显颜色。
酸碱指示剂最早是从植物花朵遇到酸碱显色的现象中获得启示而被提取制成的,对于不同的植物色彩,遇酸碱有何颜色指示呢,我们在选取几种植物花瓣进行探究。
探究意义:
1 、酸碱指示剂一般是弱有机酸或弱有机碱,它们的颜色变化是在一定的pH值范围内变化的,通过实验测定指示剂的颜色变化范围来了解实验的变色范围。
2 、pH值的测定和控制在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和医疗卫生中都很重要,通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来测定溶液的pH 值来研究对各领域的有关作用。
3 、通过实验,提高中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反应原理:
在植物的花、叶、根、果实中含有一些植物色素,主要是花青素,花青素在不同的酸碱环境中,能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就可用它们的浸出液制作成酸碱指示剂了。
制成的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性溶液中,呈现不同的变化,利用它的颜色变化,来辨别水溶液的酸碱性。
我们期望当指示剂滴加到不同酸碱性溶液中有较直观以及明显的颜色区别变化,这是优良的指示剂的必备要素。
颜色区别是第一位的,
具体显现什么颜色相对次要了。
【活动与探究目标】
1、探究几种常见植物的汁液在酸性、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2、能够根据本次实验,总结出能作酸碱指示剂的所需条件
3、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4、学生能够获得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实验用品
烧杯、蒸馏水、胶头滴管、酒精、10%NaOH溶液、10%HCl溶液、紫花、黄花、红花(校园采摘)、紫甘蓝、胡萝卜(市场购买)、研钵、纱布、白色点滴板
活动与探究过程
【导入】
回顾学过的常见酸碱指示剂的种类(石蕊、酚酞),各自遇酸、碱的变色情况,学生填表。
【提出问题】
除过以上两种指示剂之外,再有其他的物质可以做酸碱指示剂吗?
【猜想与假设】因为酸碱指示剂的发现就是源自植物花瓣,应该存在
除常用的石蕊与酚酞之外的多种酸碱指示剂。
【设计实验】学生根据所提供的几种植物(在校园内采摘的不同颜色花朵)、仪器和药品,自主设计并互相交流实验步骤。
(烧杯、蒸馏水、胶头滴管、滴瓶、10%NaOH溶液、10%HCl溶液、白色井穴板、黄、红、紫花朵、胡萝卜、紫甘蓝、研钵、纱布)
【进行实验】
首先查阅资料:
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出示以紫甘蓝为例的参考方案并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1、取适量紫甘蓝洗净,用剪刀剪成碎片置于研钵内捣碎,加入适量的酒精(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1)浸泡10分钟;
2、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过滤或挤出,得到指示剂;
3、用胶头滴管取出指示剂,分别滴加到酸碱溶液中,观察现象并记录。
(注:白色井穴板中两边滴加的酸碱的体积与浓度保持一致,本次实验分别滴加十滴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之后再分别滴加六滴自制的三种不同原料的酸碱指示剂)
4、以同样步骤制备胡萝卜及三种不同花色花瓣的溶液
蒸馏水稀HCl 稀NaOH
紫甘蓝
【结论】分析:制成的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性溶液中,呈现不同的变化,利用它的颜色变化,来辨别水溶液的酸碱性。
我们期望当指示剂滴加到不同酸碱性溶液中有较直观以及明显的颜色区别变化,这是优良的指示剂的必备要素。
颜色区别是第一位的,具体显现什么颜色相对次要了。
所以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拣选出适合做酸碱指示剂的植物,剩下的则不太适合。
可以做酸碱指示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做酸碱指示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实验结果,紫花最适宜做酸碱指示剂,红花次之,黄花显色对比效果相比较最差,不适宜在生活中为原料制成简易的酸碱指示剂。
【拓展应用】
小玲用上述的紫花的汁液来测定某雨水样品的酸碱性,发现滴加之后呈红色。
则该雨水呈()性(填“酸”“碱”“中”)
【交流、反思、感悟】样品的选择、采摘时机、酸碱的浓度大小、研磨是否充分、制作指示剂时所用的乙醇与水的配比、浸泡的时间长短、滴加自制指示剂的滴数多少都将影响最终实验效果,所以学生在自主实验时尽量要体现控制变量以及采用严谨的实验的态度。
通过这次的
实践,使我们明白对工作的态度要严谨,工作要一丝不苟,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与此同时,也明白了“知识是要不断尝试才能取得的。
”【教师点评】该小组关于《自制植物酸碱指示剂实验》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对校园内常见的植物花朵进行了研究应用,加深了对化学中用的酸碱指示剂的认识,在对植被的探究中,发现了新指示剂的显色效果,具有一定的使用意义。
从他们对酸碱指示剂的认知、实验操作和思考中,可以发现他们不仅提升了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同时提高了动手实验、探究的能力。
【课外作业】回到家中,用今天所学的方法自主制作适量的酸碱指示剂(材料自选,简单易得为宜),测定厨房中各类日化品的酸碱性。
【实验实录照片】
1.取样
2.实验过程
(注:照片中井穴板左边一侧滴加的均为同浓度同体积的稀氢氧化钠溶液,右边一侧滴加的均为同浓度同体积的稀盐酸。
)
自制植物酸碱指示剂(学案)
学习目标
1、探究几种常见植物的汁液在酸性、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2、能够根据本次实验,总结出能作酸碱指示剂的所需条件
3、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4、学生能够获得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学习过程
【导入】回顾学过的常见酸碱指示剂的种类(石蕊、酚酞),各自遇酸、碱的变色情况。
【猜想】除过以上两种指示剂之外,再有其他的物质可以做酸碱指示剂吗?
【设计实验】根据所提供的材料、仪器和药品,说出实验步骤。
1、
2、
3、
4、
【交流讨论】得到最佳方案
【进行实验】分组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记录:
【结论】___________可以做酸碱指示剂的:
___________不能做酸碱指示剂的:
【拓展应用】
小玲用上述的的汁液来测定某雨水样品的酸碱性,发现滴加之后呈红色。
则该雨水呈()性(填“酸”“碱”“中”)
【交流、反思、评价、感悟】
【课外作业】回到家中,用今天所学的方法自主制作适量的酸碱指示剂(材料自选,简单易得为宜),测定厨房中各类日化品的酸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