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正数与负数》教案
正数和负数教案人教版优秀6篇

正数和负数教案人教版优秀6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这6篇正数和负数教案人教版是作者为您整理的正数和负数教案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正数和负数教案篇一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巩固正数、负数的概念;理解在同一个问题中,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同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举一反三用正、负数表示身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而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正确理解正、负数的概念,能应用正数、 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难点:正数、负数概念的综合运用。
3.关键:通过对实例的进一步分析, 使学生认识到正负数可以用来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四、复习提问课堂引入1.什么叫正数?什么叫负数?举例说明, 有没有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数?2.如果用正数表示盈利5万元,那么-8千元表示什么?五、新授例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kg,小华体重减少1kg,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
2.2001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的变化情况是:美国减少6.4%,德国增长1.3%,法国减少2.4%,英国减少3.5%,意大利增长0.2%, 中国增长7.5%.写出这些国家2001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分析:在一个数前面添上负号,它表示的是与原数具有意义相反的数。
负与正是相对的,增长-1,就是减少1;增长-6.4%就是减少6.4%,那么什么情况下增长率是0?当与上年持平,既不增又不减时增长率是0.解:1.这个月小明体重增长2kg,小华体重增长-1kg,小强体重增长0kg.2.六个国家2001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分别为:美国-6.4%,德国1.3%,法国-2.4%,英国-3.5%,意大利0.2%,中国7.5%.归纳: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如盈利- 2千元,就是亏本2千元;前进-3米,就是后退3米;浪费-14元,就是节约14元;向南走- 7米,就是向北走7米,因此盈利2千元与盈利-2千元具有相反的意义。
《正数和负数》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正数和负数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内容和内容解析内容: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正数和负数(第一课时)内容解析:正数和负数是学生由小学进入初中后上的第一堂数学课。
课本开宗明义指出数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当我们在生产、生活、科研中遇到数的表示和数的运算的问题时,我们在小学阶段所学的数无法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于是自然地要求进行数的扩充,依据互为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引入了负数的概念,把数系扩充到了有理数的范围。
这是第二次对数的扩充(第一次数的扩充是分实物或做除法时不能整除而引进正分数,从而把自然数扩充到非负有理数):课本通过生产和生活中的具体的例子,把数系扩充到了有理数。
这一过程让学生了解数的扩充的背景,经历数的扩充的形成过程,学生从已有的认知出发,在一串与生产和生活戚戚相关的有关问题中,复习和巩固小学数系扩充的历程,开通了新数系又一次扩充的新理念,形成了良性的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关系,这样做既符合学生在现阶段的认知特点,又为学生的后续学习以及后一级阶段进行数系的继续扩充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引入负数后,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件能够很好地运用数学来进行描述,说明了引入数学符号的必要性,也为我们日后用字母代替数的代数运算开了先河,它可以使问题的阐述更简明、更深入。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正确认识正数和负数,理解0所表示的量的意义。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
过程与方法:在经历从具体例子引入负数的过程中,使学生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概念,并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初步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理解0所表示的意义。
情感与态度:在负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教学目标解析:1.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数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体会负数在生产和生活中运用的重要性。
2.学生经历负数引入的过程:生产和生活中的例子(具有互为相反意义的量)——数不够用——负数的引入——数学符号的表示——问题的解决等过程,初步培养学生数学符号感,了解数学符号在数学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苏科版2.1正数与负数教学设计

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以下几类题目:
1.基础题:正负数的读写和表示,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
2.应用题: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运用正负数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题:正负数的混合运算,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错误分析题:分析常见的正负数运算错误,让学生学会自查和互查。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正数与负数的概念:通过数轴模型,向学生介绍正数和负数的定义,解释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
2.正负数的读写与表示:教授正负数的读写方法,让学生学会正确表示正负数。
3.正负数的实际应用: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温度、海拔等。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将利用生活实例来引导学生思考正数与负数的概念。首先,我会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表示相反意义的量?”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经验,如温度的升高与降低、电梯的上升与下降等。接着,我会展示一些具体的图片,如温度计、海拔高度图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正数与负数的存在。这样,学生就能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新课的学习状态。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苏科版2.1正数与负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概念,掌握正数与负数的表示方法,能够正确读写正数与负数。
-学生能够明确正数与负数是表示意义相反的两种量,理解正数与负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
-学生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
2.能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正数与负数描述相反意义的量,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正数和负数教案优秀5篇

正数和负数教案优秀5篇《正数和负数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了解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2、能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3、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重点难点重点:正、负数的概念,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难点:理解负数的概念和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教学流程师生活动时间复备标注一、导入新课我先向同学们做个自我介绍,我姓,大家可以叫我老师,身高米,体重千克,今年岁,教龄是年龄的,我将和同学们一起度过三年的初中学习生活。
老师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一些数,它们是些什么数呢?[投影1~3:图1.1-1]人们由记数、排序,产生了数1,2,3……等整数;为了表示“没有”、“空位”引进了数0;测量和分配有时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为此产生了分数和小数。
所以,数产生于人们实际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二、新授1、自学章前图、第2 页,回答下列问题数-3,3,2,-2,0,1.8%,-2.7%,这些数中,哪些数与以前学习的数不同?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归纳小结:像3、2、2.7%这样大于零的数叫做正数,像-3、-2、-2.7%这样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
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正)号,例如,+2、+0.5、+1/3,…,就是2、0.5、1/3,…。
这样,一个数就由两部分组成,数前面的“+”、“-”号叫做它的符号,后面的部分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如数-3.2的符号是“一”号,绝对值是3.2,数5的符号是“+”号,绝对值是5.2、自学第23页,回答下列问题大于零的数叫做正数,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那么0是什么数呢?0有什么意义?归纳小结: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0的意义已不仅仅是表示“没有”,它还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量。
3、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自学课本34页有哪些相反意义的量?请举出你所知道的相反意义的量?“相反意义的量”有什么特征?归纳小结:一是意义相反,二是有数量,而且是同类量。
七年级上册数学《正数和负数》教案

七年级上册数学《正数和负数》教案教师不能死扣教案,把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压下去。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改变原先的教学计划和方法,满腔热忱地启发学生的思维,针对疑点积极引导。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七年级上册数学《正数和负数》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初中数学教案1:正数和负数教学目标:1.了解正数与负数是实际生活的需要.2.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3.会用正负数表示互为相反意义的量.教学重点:会判断正数、负数,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理解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意义.教学难点:负数的引入.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展示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让同学感受高于水平面和低于水平面的不同情况.(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举出一些生活中常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温度是零上7 ℃和零下5 ℃,买进90张课桌与卖出80张课桌,汽车向东行50米和向西行120米等.想一想以上都是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你能用小学算术中的数来表示出每一对量吗?你能再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该如何表示它们呢?为了用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把具有其中一种意义的量,如零上温度、前进、收入、上升、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把具有与它意义相反的量,如零下温度、后退、支出、下降、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用算术里学过的数表示,负的量用学过的数前面加上“-”(读作负)号来表示(零除外).活动每组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一同学说出有关相反意义的两个量,由其他同学用正负数表示.讨论什么样的数是负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0是正数还是负数?自己列举正数、负数.总结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在正数前面加“-”号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例1】举出几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分别用正、负数表示.【提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有“上升”与“下降”,“前”与“后”、“高于”与“低于”、“得到”与“失去”、“收入”与“支出”等.【例2】在某次乒乓球检测中,一只乒乓球超过标准质量0.02 g,记作+0.02 g,那么-0.03 g表示什么?【例3】某项科学研究以45分钟为1个时间单位,并记为每天上午10时为0,10时以前记为负,10时以后记为正.例如,9:15记为-1,10:45记为1等等.依此类推,上午7:45应记为( )A.3B.-3C.-2.5D.-7.45【点拨】读懂题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7:45与10:00相差135分钟.(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为了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引进了负数.正数就是我们过去学过(除零外)的数,在正数前加上“-”号就是负数,不能说“有正号的数是正数,有负号的数是负数”.另外,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1.下表是小张同学一周中简记储蓄罐中钱的进出情况表(存入记为“+”):星期日一二三四五六(元) +16 +5.0 -1.2 -2.1 -0.9 +10 -2.6(1)本周小张一共用掉了多少钱?存进了多少钱?(2)储蓄罐中的钱与原来相比是多了还是少了?(3)如果不用正、负数的方法记账,你还可以怎样记账?比较各种记账的优劣.2.数学游戏:4个同学站或蹲成一排,从左到右每个人编上号:1,2,3,4.用“+”表示“站”,“-”(负号)表示“蹲”.(1)由一个同学大声喊:+1,-2,-3,+4,则第1、第4个同学站,第2、第3个同学蹲,并保持这个姿势,然后再大声喊:-1,-2,+3,+4,如果第2、第4个同学中有改变姿势的,则表示输了,作小小的“惩罚”;(2)增加游戏难度,把4个同学顺序调整一下,但每个人记作自己原来的编号,再重复(1)中的游戏.(五)课堂跟踪反馈夯实基础1.填空题:(1)如果节约用水30吨记为+30吨,那么浪费20吨记为吨.(2)如果4年后记作+4年,那么8年前记作年.(3)如果运出货物7吨记作-7吨,那么+100吨表示.(4)一年内,小亮体重增加了3 kg,记作+3 kg;小阳体重减少了2 kg,则小阳增加了 .2.中午12时,水位低于标准水位0.5米,记作-0.5米,下午1时,水位上涨了1米,下午5时,水位又上涨了0.5米.(1)用正数或负数记录下午1时和下午5时的水位;(2)下午5时的水位比中午12时水位高多少?提升能力3.粮食每袋标准重量是50公斤,现测得甲、乙、丙三袋粮食重量如下:52公斤,49公斤,49.8公斤.如果超重部分用正数表示,请用正数和负数记录甲、乙、丙三袋粮食的超重数和不足数.(六)课时小结1.与以前相比,0的意义又多了哪些内容?2.怎样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用正数表示其中具有一种意义的量,另一种量用负数表示)初中数学教案2:正数和负数的应用教学目标:1.通过对“零”的意义的探讨,进一步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能利用正负数正确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规定了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2.进一步体验正负数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深化对正负数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和表示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教与学互动设计:(一)知识回顾和理解通过对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着具有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为了区分它们,我们用正数和负数来分别表示它们.[问题1]:“零”为什么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呢?学生思考讨论,借助举例说明.参考例子:用正数、负数和零表示零上温度、零下温度和零度.思考“0”在实际问题中有什么意义?归纳“0”在实际问题中不仅表示“没有”的意思,它还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如:水位不升不降时的水位变化,记作:0 m.[问题2]:引入负数后,数按照“具有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来分,可以分成几类?分别是什么?(二)深化理解,解决问题[问题3]:(课本P3例题)【例1】(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 kg,小华体重减少1kg,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例2】(2)某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的变化情况是:美国减少6.4%,德国增长1.3%,法国减少2.4%,英国减少3.5%,意大利增长0.2%,中国增长7.5%.写出这些国家这一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解后语: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写出体重的增长值和进出口的增长率就暗示着用正数来表示增长的量.类似的还有水位上升、收入上涨等等.我们要在解决问题时注意体会这些指明方向的量,正确地用正负数表示它们.巩固练习1.通过例题(2)提醒学生审题时要注意要求,题中求的是增长率,不是增长值.2.让学生再举出一些常见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3.1990~1995年下列国家年平均森林面积(单位:千米2)的变化情况是:中国减少866,印度增长72,韩国减少130,新西兰增长434,泰国减少3247, 孟加拉减少88.(1)用正数和负数表示这六国1990~1995年平均森林面积的增长量;(2)如何表示森林面积减少量,所得结果与增长量有什么关系?(3)哪个国家森林面积减少最多?(4)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你想到了什么?阅读与思考(课本P6)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问题:1.直径为30.032 mm和直径为29.97 mm的零件是否合格?2.你知道还有哪些事件可以用正负数表示允许误差吗?请举例.(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1.甲冷库的温度是-12℃,乙冷库的温度比甲冷库低5 ℃,则乙冷库的温度是.2.一种零件的内径尺寸在图纸上是9±0.05(单位:mm),表示这种零件的标准尺寸是9 mm,加工要求不超过标准尺寸多少?最小不小于标准尺寸多少?3.摩托车厂本周计划每天生产250辆摩托车,由于工人实行轮休,每天上班的人数不一定相等,实际每天生产量(与计划量相比)的增减值如下表: 星期一二三四增减 -5 +7 -3 +4根据上面的记录,问:哪几天生产的摩托车比计划量多?星期几生产的摩托车最多,是多少辆?星期几生产的摩托车最少,是多少辆?类比例题,要求学生注意书写格式,体会正负数的应用.(四)课时小结(师生共同完成)初中数学教案3:有理数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2.能把给出的有理数按要求分类.3.了解0在有理数分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会把所给的各数填入它所在的数集图里.教学难点: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讨论交流现在,同学们都已经知道除了我们小学里所学的数之外,还有另一种形式的数,即负数.大家讨论一下,到目前为止,你已经认识了哪些类型的数.(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3,5.7,-7,-9,-10,0, , ,-3 , -7.4,5.2…议一议你能说说这些数的特点吗?学生回答,并相互补充:有小学学过的正整数、0、分数,也有负整数、负分数.说明我们把所有的这些数统称为有理数.试一试你能对以上各种类型的数作出一张分类表吗?有理数做一做以上按整数和分数来分,那可不可以按性质(正数、负数)来分呢,试一试.有理数数的集合把所有正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数集合.试一试试着归纳总结,什么是负数集合、整数集合、分数集合、有理数集合.(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例1】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内:,3.1416,0,2004,- ,-0.23456,10%,10.1,0.67,-89【例2】以下是两位同学的分类方法,你认为他们分类的结果正确吗?为什么?有理数有理数(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提问:今天你获得了哪些知识?由学生自己小结,然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定义和两种分类的方法.我们要能正确地判断一个数属于哪一类,要特别注意“0”的正确说法.下面两个圈分别表示负数集合和分数集合,你能说出两个图的重叠部分表示什么数的集合吗?(五)课堂跟踪反馈夯实基础1.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大括号内:-7,0.125, ,-3 ,3,0,50%,-0.3(1)整数集合{};(2)分数集合{};(3)负分数集合{ };(4)非负数集合{ };(5)有理数集合{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整数就是自然数B. 0不是自然数C.正数和负数统称为有理数D. 0是整数,而不是正数提升能力3.字母a可以表示数,在我们现在所学的范围内,你能否试着说明a可以表示什么样的数?初中数学教案4:数轴教学目标:1.掌握数轴三要素,能正确画出数轴.2.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教学重点:数轴的概念.教学难点:从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而建立数轴概念.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展示课本P7的“问题”(学生画图)(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师:对照大家画的图,为了使表达更清楚,我们把0左右两边的数分别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即用一直线上的点把正数、负数、0都表示出来,也就是本节要学的内容——数轴.【点拨】(1)引导学生学会画数轴.第一步:画直线,定原点.第二步:规定从原点向右的方向为正(左边为负方向).第三步:选择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据情况而定).第四步:拿出教学温度计,由学生观察温度计的结构和数轴的结构是否有共同之处.对比思考原点相当于什么;正方向与什么一致;单位长度又是什么?(2)有了以上基础,我们可以来试着定义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做一做学生自己练习画出数轴.试一试你能利用你自己画的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数4,1.5,-3,-2,0吗?讨论若a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什么位置上?与原点相距多少个单位长度?表示-a的点在原点的什么位置上?与原点又相距多少个单位长度?小结整数在数轴上都能找到点表示吗?分数呢?可见,所有的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都在原点的左边, 都在原点的右边.(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例1】下列所画数轴对不对?如果不对,指出错在哪里?【例2】试一试:用你画的数轴上的点表示4,1.5,-3,-,0.【例3】下列语句:①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整数;②数轴是一条直线;③数轴上的一个点只能表示一个数;④数轴上找不到既不表示正数,又不表示负数的点;⑤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都是有理数.正确的说法有( )A.1个B.2个C.3个D.4个【例4】在数轴上表示-2 和1,并根据数轴指出所有大于-2 而小于1 的整数.【例5】数轴上表示整数的点称为整点,某数轴的单位长度是1cm,若在这个数轴上随意画出一条长为2000cm的线段AB,则线段AB盖住的整点有( )A.1998个或1999个B.1999个或2000个C.2000个或2001个D.2001个或2002个(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数轴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一一对应的关系.它揭示了数和形的内在联系,为我们今后进一步研究问题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想.大家要掌握数轴的三要素,正确画出数轴.提醒大家,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相关点来表示,但反过来并不成立,即数轴上的点并不都表示有理数.(五)课堂跟踪反馈夯实基础1.规定了、、的直线叫做数轴,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从用上的点来表示.2.P从数轴上原点开始,向右移动2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5个单位长度,此时P点所表示的数是 .3.把数轴上表示2的点移动5个单位长度后,所得的对应点表示的数是( )A.7B.-3C.7或-3D.不能确定4.在数轴上,原点及原点左边的点所表示的数是( )A.正数B.负数C.不是负数D.不是正数5.数轴上表示5和-5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但它们分别表示.提升能力6.与原点距离为3.5个单位长度的点有2个,它们分别是和.7.画出一条数轴,并把下列数表示在数轴上:+2,-3,0.5,0,-4.5,4,3.开放探究8.在数轴上与-1相距3个单位长度的点有个,为;长为3个单位长度的木条放在数轴上,最多能覆盖个整数点.9.下列四个数中,在-2到0之间的数是( )A.-1B.1C.-3D.3初中数学教案5:相反数教学目标:1.借助数轴了解相反数的概念,知道互为相反数的位置关系.2.给一个数,能求出它的相反数.教学重点:理解相反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双重符号简化的规律.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活动请一个学生到讲台前面对大家,向前走5步,向后走5步.交流如果向前走为正,那向前走5步与向后走5步分别记作什么?(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观察下列数:6和-6,2 和-2 ,7和-7, 和- ,并把它们在数轴上标出.想一想(1)上述各对数有什么特点?(2)表示这四对数的点在数轴上有什么特点?(3)你能够写出具有上述特点的n组数吗?观察像这样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相反数.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0除外)是在原点两旁,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即:我们把a的相反数记为-a,并且规定0的相反数就是零.总结在正数前面添上一个“-”号,就得到这个正数的相反数,是一个负数;把负数前的“-”号去掉,就得到这个负数的相反数,是一个正数.2.在任意一个数前面添上“-”号,新的数就是原数的相反数.如-(+5)=-5,表示+5的相反数为-5;-(-5)=5,表示-5的相反数是5;-0=0,表示0的相反数是0.(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例1】填空(1)-5.8是的相反数, 的相反数是-(+3),a的相反数是;a-b的相反数是,0的相反数是.(2)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的相反数是, 的相反数是它本身.【例2】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有( )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一定不相等;②互为相反数的数在数轴上的点一定在原点的两边;③所有的有理数都有相反数;④相反数是符号相反的两个点.A.1个B.2个C.3个D.4个【例3】化简下列各符号:(1)-[-(-2)]; (2)+{-[-(+5)]};(3)-{-{-…-(-6)}…}(共n个负号).【归纳】化简的规律是:有偶数个负号,结果为正;有奇数个负号,结果为负.【例4】数轴上A点表示+4,B、C两点所表示的数是互为相反数,且C到A 的距离为2,则点B和点C各对应什么数?(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归纳】(1)相反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相反数的代数意义和几何意义.(3)符号的化简.(五)课堂跟踪反馈夯实基础1.判断题(1)-3是相反数.( )(2)-7和7是相反数.( )(3)-a的相反数是a,它们互为相反数.( )(4)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2.分别写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并把它们在数轴上表示出来.1,-2,0,4.5,-2.5,33.若一个数的相反数不是正数,则这个数一定是( )A.正数B.正数或0C.负数D.负数或04.一个数比它的相反数小,这个数是( )A.正数B.负数C.非负数D.非正数5.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之间的距离为4,则这两个数是.提升能力6.若a与a-2互为相反数,则a的相反数是.7.已知有理数m、-3、n在数轴上位置如图所示,将m、-3、n的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将这6个数用“<”连接起来.。
初中数学教师必备:正数和负数教案

初中数学教师必备:正数和负数教案正数和负数是数学学习中的基本概念,也是中学数学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正数和负数相互影响,构成了数学中的相对关系,涉及到各种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
在初中数学教育中,正数和负数的教学不仅是数学学科体系的基础,还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实际应用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具备一套有效的正数和负数的教学方案。
一、正数、负数的概念引入正数和负数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是描述数学量的一种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帮助学生清晰地认识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包括它们的定义、性质和特点。
在引入正数和负数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图形、实物、计算、示例等方式来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基本概念。
下面是一段课堂引入:【教案篇】正数、负数的引入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认识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包括定义、性质和特点。
教学内容: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物体颜色、形状、大小等因素,了解数学中的量的概念。
2.以花瓶中花的数量为例,阐明数学中的量的具体表述方式,引入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3.以小学数学学习中熟悉的杠杆原理为背景,引出正数和负数的相对关系。
4.分析正数和负数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正数和负数的性质及相关公式。
二、正数、负数加减法的教学正数与负数在加减法运算中有着不同的运算规则,即相同符号的数相加减后的结果符号保持不变,异符号的数相加减后的结果以较大数的符号为准。
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掌握正数、负数加减法的规律,以及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探究各种不同情况下的加减法规律,让学生逐步掌握与推导正数、负数加减法的规律。
具体教学方案如下:【教案篇】正数、负数加减法的教学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正数、负数加减法的规律,以及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1.阐述正数、负数加减法的规律,重点讲解相同符号的数相加减、异符号的数相加减、多个数的加减等情况下的计算方法和规律。
2.通过实际场景分析,提示学生在进行具体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技巧。
正数与负数说课稿(精选10篇)

正数与负数说课稿(精选10篇)正数和负数说课稿正数与负数说课稿正数与负数说课稿正数与负数说课稿(精选10篇)正数与负数说课稿1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正数与负数是七年级数学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
本节课是学生学过的自然数与分数的延续和拓展,又是后面研究有理数的基础,因此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了自然数、分数等,对数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鉴于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概念的理解能力不强,精神不能长时间集中,但思维比较活跃。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正负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明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会列举出周围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表示。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索负数的形成过程,建立正数与负数的数感,培养想象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并渗透“对立统一”,“实践第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情感态度目标:实际例子的引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难点:理解掌握负数的意义及0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四、说教法学法:1、说教法: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及情感教学,辅以多媒体教学,增大教学密度。
2、说学法: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整个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分为五个部分:(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3)巩固练习,熟练技能;(4)总结反思,发展情意;(5)布置作业;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首先观察课本上的三幅图,通过设置问题,复习小学学过的自然数、零和分数。
提出问题:某市某天的最高气温是零上3℃,最低气温是零下3℃,那么要表示这两个温度该怎样来记呢?学生很容易就发现,用以前学过的数不能简洁清楚地表示这两个数,由此需要产生一种新数,从而引入新课。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优秀10篇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优秀10篇初中数学正数和负数说课稿篇一一、我对课标要求的理解《数学课程标准》安排在小学的第二学段初步认识负数,这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新增加的内容。
很久以来,负数的教学一直安排在中学教学的起始阶段,现在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生活基础。
因此《标准》将这一内容提前到小学阶段教学。
认识负数,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
他们以往认识的整数、分数和小数都是算术范围内的数,建立负数的概念则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到有理数,从而丰富了小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
这样,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根据这一目标,北京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教材四年级第八册出现了这崭新的一课《正数和负数》。
从《课标》中可以发现,本课的学习,意在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感受学习的内容就在我们的身边,拓展对数概念的认识。
并没有复杂的概念与计算,知识层次比较浅。
我认为,如何充分地展现负数的产生以及负数的魅力,激起学生学习负数的兴趣,是教师在设计本课时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研读教材的结果1、以前认识的数教材在1、2册安排完成对10以内、20以内和百以内数的认识以后在第4册安排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在第二学段四年级上册完成多位数的认识,至此,完成了对正整数的认识。
在第6册和第8册教材中分两次安排了分数与小数的初步认识。
2、以后将要认识的数以后逐步又在第8册和第10册分别又对小数和分数进一步认识,在11册一次完成对百分数的认识。
3、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以上的这些数在第二学段即四年级第二学期第8册中出现了负数的认识,负数在数轴上显示都是0左边的数,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的有理数,这是小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开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正数与负数》教案
1.1 正数与负数教案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概念,并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初步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情感与态度:在负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负数的引入和意义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生活实例引入,观察猜想,合作探究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大家知道,数学与数是分不开的,它是一门研究数的学问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小学里已经学过哪些类型的数?
学生答后,教师指出:小学里学过的数可以分为三类:自然数(正整数)、分数和零(小数包括在分数之中),它们都是由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为了表示一个人、两只手、……,我们用到整数1,2,……
为了表示半小时、四元八角七分、……,我们需用到分数1/2和小数4.87、……
为了表示“没有人”、“没有羊”、……我们要用到0.
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量不能用上述所说的自然数,零或分数、小数表示.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正负数概念
某市某一天的最高温度是零上5℃,最低温度是零下5℃.要表示这两个温度,如果只用小学学过的数,都记作5℃,就不能把它们区别清楚.
它们是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
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相反意义的量还有很多.
例如,珠穆朗玛峰高于海平面8848米,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 米,“高于”和“低于”其意义是相反的.
又如,某仓库昨天运进货物吨,今天运出货物吨,“运进”和“运出”,其意义是相反的.
同学们能举例子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出:怎样区别相反意义的量才好呢?
现在,数学中采用符号来区分,规定零上5℃记作+5℃(读作正5℃)或5℃,把零下5℃记作-5℃(读作负5℃).这样,只要在小学里学过的数前面加上“+”或“-”号,就把两个相反意义的量筒明地表示出来了.
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表示出前面例子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高于海平面8848米,记作+8848米;低于海平面155米,记作-155米;
运进纲物吨,记作+ ;运出货物吨,记作- .
教师讲解:什么叫做正数?什么叫做负数.
强调,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界限,表示“基准”的数,零不是表示“没有”,它表示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并指出,正数,负数的“+”“-”的符号是表示性质相反的量,符号写在数字前面,这种符号叫做性质符号
(三)、运用举例变式练习
例1 所有的正数组成正数集合,所有的负数组成负数集合把下列各数中的正数和负数分别填在表示正数集合和负数集合的圈里:
-11,4,8,+73,-2,7,,,-8,12,-;
正数集合负数集合
此例由学生口答,教师板书,注意加上省略号,说明这是因为正(负)数集合中包含所有正(负)数,而我们这里只填了其中一部分.然后,指出不仅可以用圈表示集合,也可以用大括号表示集合
课堂练习
任意写出6个正数与6个负数,并分别把它们填入相应的大括号里:
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
四、课堂小结
由于实际生活中存着许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因此产生了正数与负数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就是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如0℃
五、作业布置
1.北京一月份的日平均气温大约是零下3℃,用负数表示这个温度
2.在小学地理图册的世界地形图上,可以看到亚洲西部地中海旁有一个死海湖,图中标着-392,这表明死海的湖面与海平面相比的高度是怎样的?
3.在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16,0,004,+ ,-,,25,8,-3,6,-4,9651,-0,1.
4.如果-50元表示支出50元,那么+200元表示什么?
5.河道中的水位比正常水位低0.2米记作-0.2米,那么比正常水位温0.1米记作什?
6.如果自行车车条的长度比标准长度长2毫米记作+2毫米,那么比标准长度短3毫米记作么?
7.一物体可以左右移动,设向右为正,问:
(1)向左移动12米应记作什么?(2)“记作8米”表明什么?
1.1.2正数和负数
——(第2课时)
一、教学目的
1、知识技能:进一步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熟练掌握正负数的表示方法,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数学思考: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
3、情感态度:师生合作,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正、负数及零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及零表示的量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
习题引入:
1.给出一组数,请学生说说哪些是正数、负数。
2.学生举例说明正、负数在实际中的应用。
【例1】
1、各组派一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按老师的指令表演,看哪一组获胜。
2、分小组完成,用卷尺或皮尺量桌子的高度、桌面的长度和宽度,并将它们表示出来。
(超出1米的部分用正数表示,不足1米的部分用负数表示。
)
【例2】
1 .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千克,小华体重减少1千克,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的增长值。
2.2001年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的变化情况是:美国减少6.4%,德国增长1.3%,法国减少2.4%.英国减少—
3.5%,意大利增长0.2 %,中国增长7.5%,
在学生已初步掌握新知识的前提下,由问题1 、2提高学生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课堂练习: P5. 4 5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交流、完成练习。
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这里的练习可以分散进行
四.课堂小节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那些知识?你能说一说吗?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
学生回忆、交流。
教师和学生一起补充完善。
教师要努力使学生自己回忆、总结、梳理所学的知识,将所学的知识与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紧密联结,完善认知结构。
五.作业布置
P5 7 、8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