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岔静态精调方案
道岔精调

Install cantilever production rate: .....m/d
track 1
track 2
• 外部几何通过轨道轴线坐标及轨面高程表示 • 绝对参数决定了轨道同相邻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关系
主要测量参数
绝对参数 (外部几何)
平面 平面位置
轨距
高程 高程
水平/超高
相对参数 (内部几何)
平顺性参数(短波)
平顺性参数调整
n-8
n
n+8
方案一:
n-8
n
n+8
方案二:
n-8
n
n+8
方案三:
n-8
n
n+8
参数关联性
调整轨
影响参数
高 基准轨 高程、超高、高低
程 非基准轨 超高 平 基准轨 平面、轨距、轨向
面 非基准轨 轨距
共足关联性
Switch
道岔型号 1:18 1:42 1:50
Frog
精度 光电记数器测量方式 < 0.5% ±5mm 1435 -25mm~+65mm ±0.3mm -10°~+10°换算成高差±225mm ±0.5mm ±1mm
轨道线型
内部几何(相对参数) 外部几何(绝对参数)
轨道的几何形态
轨道的绝对位置和高程
影响动态行车舒适性及轨 决定轨道的功能及与相邻
道的磨耗
目录道岔组装技术?道岔吊运与存储工电联调技术?工电联调流程?博格板制造及安装??尖轨辊轮?板式道岔现场组装?道岔焊接简介?道岔组装常见问题下拉装置?锁闭装置?工电联调常见问题测量采集数据分析测量数据计算生成调整量格岔精根据调整量现场调整数据不合调流采集数据复核数据合格程验收归档道岔测量基础cpiii控制网?cpiii控制点是测量的基础?在线路的两侧每隔70米左右均设有固定的cpiii控制点通常安装在接触网支柱的基座上全站仪和棱镜水准仪测量设备平面定测position1x1x1x1x1x2222x2x3x3x2x2x2x3x1x1x1x1x2x1x2x2x2x2x3x3x3x?控制点一级级接入大地坐标系统?每个控制点需至少叠加定测三次高程定测height?高程定测通过双向两轮完成?控制点需要定期观测维护复核以保证其准确性grp1000轨检小车项目精度里程光电记数器测量方式测量误差05里程分辨率5mm轨距mm1435轨距传感器量程25mm65mm轨距传感器精度03mm水平传感器量程1010换算成高差225mm0水平传感器精度05mm水平位置和高程测量精度1mm轨道线型内部几何相对参数外部几何绝对参数轨道的几何形态轨道的绝对位置和高程影响动态行车舒适性及轨道的磨耗决定轨道的功能及与相邻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内部几何相对参数?内部几何通过不同轨道测量点之间的相对关系表述?曲线的内部几何形态可以通过矢距来表示如左图实测结果设计结果平顺性参数?高低和轨向是反映轨道平顺性的相对参数?平顺性参数分短波和长波分别为
高速铁路道岔精调技术与标准化管理

21 0 1年 第 5期
高 速 铁 路 道 岔 精 调 技 术 与 标 准 化 管 理
17 0
3 轨道 检查及 处 理 。采 集轨 道 几 何数 据 前 , 须 ) 必 清 除轨道表 面杂 质与 灰 尘 , 枕 对扣 件 组 装 质量 进 行 逐
高速 铁路 道岔是 高 速 铁路 轨 道 的关 键 设 备 , 构 结
能力 等 。
道岔精 调 主要 目的 如下 : t 除 或 改 善 由道 岔制 ① 肖 造 、 输造 成 的变 形 与 缺 陷 。② 消除 或 改 善 由于测 量 运
造成 的误 差积 累 , 工 工 艺 引 起 的道 岔 状 态 变 化 ( 施 如 焊轨 、 锁定 ) 。③ 弥 补 由于 道 岔 施 工 工 艺 、 法 不 当 , 方 过程 质量 控制不 严造成 的 轨道状 态劣 化。④及 时调 整
说 明 了标 准 化 管 理 的 内容 。
关 键 词 : 速 道 岔 精 调 标 准 化 管 理 高 中 图 分 类 号 : 2 3 6 文 献 标 识 码 : U l. B
的能力 、 各牵 引点 同步性 、 转换 锁 闭设备 的锁 闭和探 测
1 高速 铁 路 道 岔 精 调概 况
摘要 : 高速铁 路道 岔是保 证 高速列 车运行 安全性 、 平稳 性和舒 适度 的关键 设备 。本 文介绍 了高速 道岔现
场 精 调 的 施 工 准备 、 整 施 工 顺 序 、 态检 测 手 段 与 数 据 分 析 方 法 , 出 道 岔 精 调 必 须 进 行 标 准化 管 理 , 调 动 提
1 1 道 岔 精 调 含 义 .
高速铁路道岔板精调方法研究

高速铁路道岔板精调方法研究高速铁路是一种运行速度较快的铁路系统,为了确保列车的安全和稳定运行,道岔板精调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高速铁路道岔板精调方法进行研究,探讨其原理和实施步骤。
道岔板精调方法的原理是通过调整道岔板的位置和角度,使得行踪力和侧力得到合理的分配。
具体来说,需要调整道岔板的平面位置和倾斜角度,以确保列车在转向过程中能够平稳过渡,并减小车轮与道岔板之间的侧向力和摩擦力,从而提高列车的稳定性和牵引能力。
实施道岔板精调方法的步骤如下:1. 测量初始状态:首先需要测量道岔板的初始状态,包括平面位置和倾斜角度。
可以使用激光测距仪等仪器进行测量,得到精确的数据。
2. 分析数据和问题:根据测量数据,分析道岔板的平面位置和倾斜角度是否符合要求。
如果存在偏差,需要进一步分析导致偏差的原因,并确定调整的方向和幅度。
3. 调整道岔板:根据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可以通过调整道岔板的基础结构,如加垫板、加垫块等方式,改变道岔板的位置和倾斜角度。
4. 检测调整效果:调整完道岔板后,需要再次进行测量,以检验调整的效果。
通过测量分析,判断道岔板的平面位置和倾斜角度是否满足要求。
5. 稳定性分析:在完成精调后,进行稳定性分析,对调整后的道岔板进行考核。
可以使用有限元分析等方法,评估道岔板在列车运行时的稳定性。
以上就是高速铁路道岔板精调方法的研究内容,通过对道岔板的位置和倾斜角度进行精确调整,能够提高高速列车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
但需要注意的是,道岔板精调工作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确保调整过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还需要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以保持道岔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道岔大机精调作业指导书

附件6道岔大机精调作业指导书一、基本要求:道岔大机按3遍大机精调的方式进行:第1遍大机起道量不超过35mm、第2遍大机起道量不超过25mm,第3遍大机起道量不超过20mm。
二、准备工作:放散、锁定完毕、道碴饱满、零配件齐全扭力达标、测量数据按5m 点放样完毕。
三、作业步骤按照人工轨距、各部密贴调整→岔区精测→第1遍道岔大机精确作业(单机两捣一稳方式)→卸砟、匀砟(视石砟状态)→线路精测精调→第2遍大机精确作业(单机两捣一稳方式)→卸砟、匀砟(视石砟状态)→线路精测精调→第3遍大机精确作业(单机两捣一稳方式),人工轨距、各部间隔密贴调整必须在最后一遍大机精调前完成。
四、质量控制标准1.道岔大机第一遍作业完成后标高预留30~50mm,中线控制在10mm以内,道岔大机第二遍作业完成后,标高预留20~30mm,中线控制在5mm以内。
道岔大机第三遍作业完成后,标高预留0~-10mm,中线控制在3mm以内。
2.轨道几何尺寸五、质量控制措施1.在施工安排上尽量安排两台道岔大机分开作业,每台大机负责一个岔区单元,夹持时间不低于0.8s。
道岔捣固车作业按先直股、后曲股的方式,转辙机部位加强一捣,作业中辙叉部位曲股辅助起道由各人工精调单位指导施工人员完成。
2.测量数据应至少包含岔区两端各不少于200m范围,确保岔区严格按设计资料保持平纵断面。
3.采用分层起道,严格按照设计起拨道量进行作业。
按5m进行放样、控制起拨道量。
4.道岔捣固同时对直股轨枕头进行夯拍。
5.道岔捣固车线路上作业不得少于200m。
遇道岔外方200范围内有缓和曲线或竖曲线时应纳入道岔单元管理,道岔大机应覆盖缓和曲线或竖曲线。
线路捣固车作业时应尽量靠近道岔。
线路捣固车与道岔捣固车的起始点、结束点均应做好标记,当进入已被作业过的线路时,必须确认是否需要修改起拨道量,防止起道过高。
6.电务转辙设备待三遍大机捣固完成后再联系电务部门安装调试。
客专线板式无砟高速道岔静态精调技术

客专线板式无砟高速道岔静态精调技术作者:王青元来源:《建筑与文化》2013年第04期【摘要】本文通过沪宁、武广、石武客专等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建设实践,总结介绍了高速道岔现场精调的施工准备、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调整施工顺序,以期提高无砟高速道岔精调质量,满足高速铁路列车安全、平稳、舒适、高速的运行要求。
【关键词】高速道岔精调方法1 准备工作1.1 内业准备全面复测CPⅢ控制点,复测结果必须满足规范要求。
精调前组织参与人员认真学习时速350km板式无砟高速道岔铺设施工技术工艺,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对精调作业人员进行实地操作培训,使之掌握精调工艺、程序和技术标准。
1.2 外业准备精调采集轨道几何数据前,必须对道岔进行综合检查,确保测量数据值真实有效:①提前清理道岔板接缝,梁缝、伸缩缝,临平交道口以及侧向挡块等处钢轨件、转辙机杆件、辊轮的灰尘杂物。
②检查尖轨、心轨、顶铁、轨底与基板铁座的密贴(塞尺检查不超过0.5mm),对不达标处进行调整。
③检查扣件系统状态,确保安装正确,扭力达标,弹条中部前端下颏与钢轨间隙控制在 0.1~0.5mm 以内;基板螺栓扭矩不小于300N·m。
④焊接接头的平顺性,顶面0~+0.2mm,工作边 0~-0.2mm,圆弧面 0~0.2mm。
1.3 调整件准备根据轨道几何尺寸测量结果及调整量计算表准备好所需的道岔调整件,包括:各种型号调高垫片、调整锥、轨距调整片、辊轮调整片等。
2 精调主要技术要求精调后的道岔几何尺寸指标如表1:3 调整原则(1)先整体,后局部;先直股,后曲股;先高低,后方向;直曲兼顾。
转辄区和辄叉区少动;两端线路顺接。
(2)道岔调整时,方向和高低应有基准线,平面和高程需要调整到基准线附近。
(3)建立道岔单元进行调整,原则上岔与岔之间距离小于200米应单元调整。
(4)调整时采用弦线复核小车数据,调整方案与现场符合后方可调整。
(5)实行单元固定、人员固定、工具固定,减少系统误差。
道岔静态精调方案

道岔静态精调方案一、工程概况:西宝客专茂陵动车所-杨凌南站无砟道岔数量1/18道岔14组,包括客专线(07)009道岔9组,GLC(07)02W道岔5组,1/42道岔2组客专线(07)006。
二、作业准备:1、内业准备,道岔拼装图纸,了解道岔内部结构尺寸,各部位道岔部件名称,熟悉调整件具体更换位置。
2、cpIII数据复测,轨检小车及测量仪器的校检。
道岔轨道清理,检查螺栓扭力是否达标,调整件备料。
3、技术标准参考附件一。
三、施工安排计划四、道岔调整4.1道岔精确调整原则大号无砟道岔轨道线型调整遵循“将轨道线型调整至线型合格状态”的质量原则和“先保证短波,再保证长波;先保证直股,再兼顾曲股;转辙器及辙叉区少动,两端线路顺接”的施工原则,即:根据大号无砟道岔的线型和结构特点,不是将直曲股轨道的各项指标调整至设计绝对位置,而且将轨道线型的方向、高低、水平、轨距及轨距递减率、高低递减率调整至规格允数值范围,保证前后轨道平顺。
详见施工工艺流程图。
无砟道岔线型调整施工工艺流程图4.2施工准备1、组建道岔轨道线型调整测量组,包括1名测量工程师和若干名测量工,测量组能正确进行道岔轨道线型测量的计算、实施、数据分析和调整量计算。
2、配备经校验合格的测量仪器,包括全站仪、电子水准仪、轨检小车及配套棱镜、道尺、弦线绳、支距尺、方尺等工具。
3、配备道岔轨道线型调整作业组,包括作业工长、工程技术员和若干线路工。
4、配备不同规格的调整扣件,包括偏心锥、调高垫片、间隙片及滑床板调整件。
5、完成CPⅢ基准测量网的复测和贯通测量,并提供合格的成果报告,将测量成果及道岔轨道线型数据输送轨检小车。
4.3 道岔清理及钢轨调整清理道岔卫生。
对粘附道岔钢轨、扣件、轨枕上的尘土、污垢、油污等予以清除,清除的方法用扫帚、毛刷及高压风管或水枪,严禁使用钢丝刷,以防破坏钢轨件表面的防护层。
检查钢轨扣件的完好性。
对照图纸,逐一检查钢轨部件特别零部件的完整性,对缺损件进行更换,用测力扭距扳手检查并复紧扣件螺栓,检查和调整心轨、尖轨的密贴,调整道岔钢轨到扣件外侧,有间隙的加入间隙片。
道岔精调(王树国)

检测方法
示意图
磁力拉环固定
1
道岔 全长
钢卷尺 弹簧秤 磁力拉环
钢尺末端,弹簧 称拉紧端头,使 用尺修正值确
认长度.
2
道岔 铺设 水平
轨距尺 轨道几何 状态测量
仪
观察气泡位置, 确认水平高差
.
3
道岔 方向
弦线 钢板尺 轨道几何 状态测量 仪
轨头侧面(正线 非工作边) 10 米 弦线 5 米交替测 量线高差.
B
38 可动心轨尖端前 1 m 轨距
C
39 可动心轨可弯中心后 500 mm 轨距
C
40 护轮轨缘槽宽度
B
41 查照间隔 1391 mm
A
42 可动心轨跟端开口距
C
导曲线部分轨距(尖轨趾至曲终点或辙
43
C
叉趾端 1/4、1/2、3/4 共 3 处)
44 辙叉跟端轨距
B
45 辙叉趾端轨距
B
46 尖轨各牵引点处开口值
B
允许偏差 ±1
2
尖轨尖端轨距
3
直线尖轨轨头切削起点处轨距
4
直尖轨第一牵引点前与曲基本轨密贴
5
直尖轨其余部分与基本处密贴
6
直尖轨工作边直线度
7
直尖轨与曲基本轨间顶铁间隙
8
直尖轨各牵引点前后各一块滑床台板
9
直尖轨轨底与其余滑床台
10 曲尖轨第一牵引点前与直基本轨密贴
11 曲尖轨其余部分与基本轨密贴
12 曲尖轨与直基本轨间顶铁间隙
弦线 钢 板尺
轨头侧面(尖轨 工作边) 10 米弦 线 5 米交替测量 线高差
尖轨 与基 本轨 8 间顶 铁间 隙
塞尺
精调道岔的方法

精调道岔的方法1、道岔方向的调整:以直股为基准调整道岔方向。
直线尖轨工作边的直线度,密贴段每米不大于0.3mm,全长不大于 2.0mm。
曲线尖轨圆顺平滑无硬弯。
可动心轨辙叉,直股工作边直线度为0.3mm/1m,全长(可动心轨尖端前500mm至弹性可弯中心后500mm)直线度为2.0mm,心轨尖端前后各1m范围内不允许抗线。
可动心轨辙叉,曲股工作边曲线段应圆顺,不允许出现硬弯。
2、道岔的高低、水平的调整:首先保证垫板坐实坐平,滑床板处无空吊板的现象,如果达不到标准,采用特殊的备用胶垫更换标准的胶垫,特殊胶垫有4mm,4.5mm,5.5mm三种规格。
道岔的高低水平通过备用调高垫板来调整,初始状态的调高垫板为2块2mm厚的调高垫板,备用的调高垫板为各种规格的1mm和3mm,通过调整调高垫板的规格使道岔高低水平差满足技术标准要求。
3、轨距、支距的调整:检查轨距方向,如有不适,通过调整轨距块(3种规格)和缓冲调距块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得到满足,确认合适后以300~350Nm扭矩拧紧垫板螺栓,固定垫板。
调整时应以直基本轨一侧为基准,按照先调支距再调轨距的步骤进行,使尖轨跟端起始固定位置支距、尖轨跟端支距和导曲线支距允许偏差符合设计要求。
4、密贴的调整:在尖轨三个牵引点处用撬棍或钩锁器使直、曲尖轨分别与曲、直基本轨密贴,检查直、曲尖轨第一牵引点后整个密贴段的密贴情况,按《客运专线有砟轨道道岔铺设暂行技术条件》中的检验标准1mm;满足要求后,检查直、曲尖轨第一牵引点前与曲、直基本轨密贴,按《客运专线有砟轨道道岔铺设暂行技术条件》中的检验标准0.5mm。
在心轨第一牵引点处用撬棍或钩锁器使心轨与翼轨密贴,用撬棍使第二牵引点心轨至规定动程,检查心轨第一牵引点处密贴,按《客运专线有砟轨道道岔铺设暂行技术条件》中的检验标准1mm;满足要求后,检查心轨尖端至第一牵引点密贴,按《客运专线有砟轨道道岔铺设暂行技术条件》中的检验标准0.5m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岔静态精调方案一、工程概况:西宝客专茂陵动车所-杨凌南站无砟道岔数量1/18道岔14组,包括客专线(07)009道岔9组,GLC(07)02W道岔5组,1/42道岔2组客专线(07)006。
二、作业准备:1、内业准备,道岔拼装图纸,了解道岔内部结构尺寸,各部位道岔部件名称,熟悉调整件具体更换位置。
2、cpIII数据复测,轨检小车及测量仪器的校检。
道岔轨道清理,检查螺栓扭力是否达标,调整件备料。
3、技术标准参考附件一。
三、施工安排计划四、道岔调整4.1道岔精确调整原则大号无砟道岔轨道线型调整遵循“将轨道线型调整至线型合格状态”的质量原则和“先保证短波,再保证长波;先保证直股,再兼顾曲股;转辙器及辙叉区少动,两端线路顺接”的施工原则,即:根据大号无砟道岔的线型和结构特点,不是将直曲股轨道的各项指标调整至设计绝对位置,而且将轨道线型的方向、高低、水平、轨距及轨距递减率、高低递减率调整至规格允数值范围,保证前后轨道平顺。
详见施工工艺流程图。
无砟道岔线型调整施工工艺流程图4.2施工准备1、组建道岔轨道线型调整测量组,包括1名测量工程师和若干名测量工,测量组能正确进行道岔轨道线型测量的计算、实施、数据分析和调整量计算。
2、配备经校验合格的测量仪器,包括全站仪、电子水准仪、轨检小车及配套棱镜、道尺、弦线绳、支距尺、方尺等工具。
3、配备道岔轨道线型调整作业组,包括作业工长、工程技术员和若干线路工。
4、配备不同规格的调整扣件,包括偏心锥、调高垫片、间隙片及滑床板调整件。
5、完成CPⅢ基准测量网的复测和贯通测量,并提供合格的成果报告,将测量成果及道岔轨道线型数据输送轨检小车。
4.3 道岔清理及钢轨调整清理道岔卫生。
对粘附道岔钢轨、扣件、轨枕上的尘土、污垢、油污等予以清除,清除的方法用扫帚、毛刷及高压风管或水枪,严禁使用钢丝刷,以防破坏钢轨件表面的防护层。
检查钢轨扣件的完好性。
对照图纸,逐一检查钢轨部件特别零部件的完整性,对缺损件进行更换,用测力扭距扳手检查并复紧扣件螺栓,检查和调整心轨、尖轨的密贴,调整道岔钢轨到扣件外侧,有间隙的加入间隙片。
检查并调整道岔工装点及尖轨平齐。
用方尺和钢板尺检查道岔工装点及尖轨平齐。
对超限的偏差进行必要处理,钢轨未焊接的直接调整尖轨位置使之对正,钢轨已经焊接的,重新确定道岔锁定和焊接的计划。
对于没有焊接的钢轨接头,利用紧固器予以连接,已经焊接的钢轨接头,接头平顺度要达到要求。
4.4 轨道线型测量采用轨检小车测量道岔轨道线型,在道岔线型短波调整阶段,轨道线型的测量范围包括道岔及前后各30m范围,直向和曲向同时测量。
每次测量时全站仪依据CPⅢ基准测量网按后方交会法在轨道中线位置建立空间坐标体系,轨检小车置于两轨道上,对每对扣件螺栓对应的轨道位置进行逐点测量,为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全站仪距轨检小车的距离就在5~80m,两次设站时测量的搭接区不小于5个点,且搭接区应避开转辙器及辙叉区,同时轨检小车的主轴应始终保持在一个方向,通常是直向的直尖轨侧和曲向的曲尖轨侧。
道岔直向轨道线型测量。
将道岔尖轨、心轨转至直向位置并锁闭。
轨检小车使用道岔直向轨道线型设计完成道岔直向线型测量。
道岔曲向轨道线型测量。
将道岔尖轨、心轨转至侧向位置并锁闭。
轨检小车使用道岔侧向轨道线型设计完成道岔直向线型测量。
为方便道岔直向、曲向线型测量数据与现场的对照检查,测量时应对每1对承轨台位置按岔枕编号的方式进行标记。
测量完成后,通过轨检小车系统可直接得到单独的道岔直向、曲向线型数据,每个数据可直接显示轨道的绝对高程、方向、轨距、水平以及30m、150m的方向短长波和高低短长波。
并以下表允许的偏差直接显示轨道线型超差处所及项目。
4.5 数据评估及调整量计算1、数据评估(1)道岔线型的轨检小车测量数据可直接通过轨检小车测量数据报表进行评估,评估的标准可提前输入轨检小车软件系统。
(2)道岔辙叉区属结构特殊位置,其轨道轨距、方向应以优先直向兼顾曲向的原则单独评估。
(3)直向、曲向线型数据应对照评估,当直向线型良好,对应的曲向线型有超差时,应作对照分析。
若是不在同一弹性基板位置,应按不合格评估,在同一个承轨台位置,则需要综合直向、曲向的方向偏差,以优先直向兼顾曲向的原则酌情判定是否合格。
(4)道岔辙叉区属结构特殊位置,其轨道轨距、方向应以优先直向兼顾曲向的原则单独评估。
线型评估还应结合调整量计算综合判定。
2、调整量计算(1)道岔轨道线型良好,超差点少,可任经验直接判定道岔线型的调整量。
除此之外,应使用专门的软件对轨道线型进行调整。
道岔轨道线型超差调整量计算,应将横向、轨距、方向和高程、水平、高低`分开计算。
(2)使用专业的道岔调整量计算程序,将道岔直向、曲向分别输入计算程序列表,再在计算程序列表所示的调整区内输入计划调整量,此时,列表可实时反映道岔调整后轨道线型数值,通过不断地输入计划调整量,即可得出最优化的轨道线型,即超差点最少、超差值最小。
此时,使用计算程序可输送一份对照原有调整件基础上的调整量清单,施工现场对照调整量清单即可开展轨道线型调整工作。
(3)道岔线型横向、轨距、方向的调整量计算应遵循“先保证直股,再兼顾曲股;转辙器及辙叉区少动,两端线路顺接”的原则。
”(4)轨道线型高程、水平、高低调整量计算与横向、轨距、方向调整量计算方法相似。
4.6 现场调整现场调整按“先方向,后水平;先直股,后曲股;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道岔方向调整的同时,应消除钢轨外侧与弹性基板挡肩间隙。
(—)第一阶段:除调整直基本轨方向外,不需要计算量调整清单。
1、对照调整量清单,将道岔尖轨、心轨转到直向位置,优先调整道岔直基本轨的岔前缝及与导轨相连的位置,为道岔转辙器调整确定基本方向。
2、对照设计图,使用支距尺检查曲基本轨与直基本轨间距,对偏差超过1mm的点通过更换偏心锥的方式调整曲基本轨方向。
3、利用塞尺检查曲尖轨与直基本轨、直尖轨与曲基本轨间隔铁间隙,对间隙超过1mm的点进行调整,调整的方法:首先调整两尖轨尖端平齐,其次使辙叉跟端以远尖轨外侧与弹性基板挡肩密贴,调整时可在尖轨内侧与弹性基板挡肩间加入间隙片,但间隙片不得加在尖轨外侧与弹性基板挡肩之间。
4、用轨距尺检查转辙器区段直向轨距,对偏差超过1mm的点通过更换偏心锥的方式调整曲基本轨及直尖轨方向。
5、根据调整量清单完成完成直基本轨后导轨的方向调整,其控制方法是先检查并记录调整位置的直向,再通过控制轨距变化调整直基本轨方向。
6、30m钢弦线向岔后方向平移,两次布线至少有10m搭接区,使用钢板尺检查每个扣件螺栓处弦线距导轨外侧的距离,对偏差超过1mm的点通过更换偏心锥的方式予以调整。
7、以直向轨距控制完成对尖轨后导轨方向的调整,以支距控制完成对曲向尖轨后导轨方向的调整,以曲向轨距控制完成对曲向基本轨后导轨方向的调整。
8、辙叉区原则上不作调整,这在调整量计算时已经考虑。
9、直向调整时,同时完成道岔前30m及道岔后30m线路方向的调整,方法同前。
10、直向调整完成后,将道岔尖轨、心轨转到曲向位置。
11、通过轨距检查核对转辙器区段轨道线型质量,通常情况下直向调整到位,轨距值偏差不会超出设计范围。
12、通过轨距控制完成对辙叉区段曲向基本轨后导轨方向的调整。
13、按上述方法完成道岔后30m线路方向的调整。
14、调整完成后,使用轨检小车复测道岔轨道线型数据,并评估和计算新的线型调整量。
(—)第二阶段调整:对照调整量清单,逐一完成对轨距、方向超差点的调整。
1、对照调整量清单,按直接更换偏心锥的方式完成拟定的轨距、方向超差点的调整,通过30m弦线、支距尺和轨距尺检查调整效果。
2、每调整完成一次,即用轨检小车复测道岔轨道线型数据,评估和计算新的线型调整量,再重新调整,再复测,直到评估结果显示道岔轨距、方向合格。
3、在道岔轨距、方向调整完成后,依据新的道岔轨道线型数据计算道岔高度、水平、高低调整量,现场调整时仍按“先直向,后曲向”分别调整,同样是一个调整、复测、再评估、再调整、再复测的过程,直到轨道线型数据合格,调整道岔高度、水平、高低的同时,须兼顾调整道岔方向、轨距等新出现的超差点。
4、高程调整时,以尖轨侧为基准轨,对照调整量清单直接更换调高垫片,以水平变化值控制调整量,之后再用电子水准仪复测调整效果,不合格处重复调整及复测,最后再以水平控制完成另一股钢轨水平的调整。
5、调整曲向高程时,道岔直向与曲向高程在转辙器区和辙叉区是一致,驾辙叉区则以直向高程控制曲向高程,导轨段可自由调整。
6、通过3~ 4 次的反复调整,即可使道岔的轨道线型测量数据评估合格。
4.7 轨道内几何检查及调整道岔轨道内几何的检查和调整部位包括:尖轨与基本轨密贴,尖轨与滑床板密贴,尖轨跟端限位器等。
1、尖轨与基本轨密贴及尖轨跟端限位器调整,前面已述。
2、尖轨与滑床板间存在较大间隙的调整,优先使用调高垫板,最后再用滚轮调整片调整。
3、道岔轨道内几何的检查和调整,可以安排在道岔线型调整的后期(即,调整量较少、较小时)与道岔线型调整同步进行,每次轨道线型调整完成后,同步检查和调整道岔轨道内几何。
4、道岔轨道线型最终评估合格,是建立在道岔轨道线型测量数据和道轨道内几何都合格的基础。
4.8 道岔轨道长波平顺性调整在道岔轨道短波平顺性调整合格的基础上,结合道岔前后轨道线型调整,完成对道岔轨道长波平顺性的调整,其调整的工作主要在区间线路,原则上道岔区不调整大的方向和高低。
4.9 大号无砟道岔轨道线型调整质量验收标准根据无砟道岔特点,并结合道岔轨道型调整、动力学测试数据及试验列车运行状态。
无砟道岔平顺度铺设精度应符合静态验收标准要求。
五、注意事项1、道岔轨道线型调整是非常精细的工作,需要高素质的施工人员,并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所用的设备和工具精度要有保证,并定期检查标定。
2、施工前,须作好充分的施工准备,人员、机具、材料必须一次准备到位,合理安排交通工具及作业量。
3、施工时,应尽量少松动钢轨扣件,调整方向时连续松动不超过5个承轨台,调整高低时连续松动不超过10个承轨台,同时作业的两个精调组应相距50m以上,实测轨温大于35℃时停止线上作业。
4、轨道线型调整时,同时消除钢轨扣件缺损、扭力不足、钢轨扣件安装不正、钢轨离缝等缺陷。
5、钢轨焊缝不平顺是影响行车舒适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除了钢轨焊接和钢轨打磨必须严格检查和打磨平顺度超标的钢轨焊缝外,在轨道线型调整时,应首先检查并打磨平顺度超标的钢轨焊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