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刻度类器材的读数问题

合集下载

押填空题5:常见的测量仪器及读数(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物理

押填空题5:常见的测量仪器及读数(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物理

押填空题6:常考的测量仪器及读数本节内容包括了中考物理的所有常考的测量仪器,其中包括刻度尺、秒表、温度计、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和电能表。

从近3年的广东省卷、深圳卷和广州卷发现、深圳卷和广东省卷每年的填空题的第1道题均考查对测量仪器的读数问题,今年深圳卷和广东省卷同样会对中考常考的测量仪器的读数进行考察。

中考常考的测量仪器虽然有9个,但都是简单的送分题,考生务必拿下此分。

秘籍1.刻度尺(1)读数步骤:确定分度值→确定始末刻度→相减①确定分度值:0.1cm;②确定起始刻度:6.00cm;③确定末端刻度:8.70cm;④确定物体长度:8.70cm-6.00cm=2.70cm.(2)注意事项:①视线与刻度尺垂直(如视线B);②读须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③刻度尺是初中物理唯一需要估读的测量工具.秘籍2.秒表(1)读数步骤:确定分度值→确定分针的位置及读数→确定秒针的读数→相加①分针的分度值:0.5min;②秒针的分度值:0.ls;③分钟:4min,过半格;①秒针:由于分针过半格,读数从30开始,秒针读数为39.5s;⑤确定时间:4min39.5s(或279.5s).(2)注意事项:大表盘读数时应注意小表盘中分针的指针是否过半格(半分钟),过半格大表盘的读数在30s之上,没有过半格读数在30s之下.秘籍3.温度计(1)读数步骤:①温度计的示数由下至上变大,则可确定所读示数为零上温度;②在40℃~50℃之间共有10小格,则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③温度计液柱的液面与示数40℃以上的第8小格相平,则温度计的读数为40℃+8×1℃=48℃(2)注意事项:①读温度计示数时一定要注意是零上温度还是零下温度;②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物体中;③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垂直(如视线B)秘籍4.天平(1)读数步骤:确定砝码的质量一确定标尺分度值→确定标尺示数→相加①确定砝码质量:20g+10g+5g-35g;②确定标尺分度值:0.2g;③确定标尺的示数:3g+1×0.2g=3.2g;④确定物体的质量:35g+3.2g=38.2g.(2)注意事项:①天平放水平,游码归至零,测量前“左偏右调、右偏左调”;②标尺读数时应读游码左侧对应的刻度值;(2)注意事项:①天平放水平,游码归至零,测量前“左偏右调、右偏左调”;②标尺读数时应读游码左侧对应的刻度值;③测量过程中,平衡螺母是不能移动的.秘籍5.量筒(1)读数步骤:确定分度值→确定示数①确定分度值:1mL;②确定量筒的示数:10mL+8×1mL=18mL.(2)注意事项: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底部相平秘籍6.弹簧测力计(1)读数步骤:确定分度值→确定弹簧测力计示数①确定分度值:0.2N;②确定弹簧测力计示数:2N+3×0.2N=2.6N.(2)注意事项:使用前应对弹簧测力计进行调零秘籍7.电流表(1)读数步骤:观察电流表所选的量程→确定分度值→确定电流表示数①确定所选的量程:0~0.6A;②确定分度值:0.02A;③确定电流表示数:0.4A+2×0.02A=0.44A.(2)注意事项:串联接入电路,“十”进“-”出.秘籍8.电压表(1)读数步骤:观察电压表所选的量程→确定分度值→确定电压表示数①确定所选的量程:0~3V;②确定分度值:0.1V;③确定电压表示数:2V+5×0.1V=2.5V.(2)注意事项:并联接入电路,“十”进“一”出.秘籍9.电能表(1)读数:①电能表上最后一位数字表示小数点后一位.如图所示电能表示数为248.6kW·h,即248.6度;②1920r/(kW·h)表示转盘每转1920r电路消耗的电能为1kW·h.(2)计算电能的方法:①W =W 末-W 初;②w=kw·h1.(2023·广东深圳·中考真题)如图所示,亮亮同学做了如下测量:如图1,物体质量为:g ;如图2,停表读数为:s ;如图3,弹簧测力计读数为:N 。

中考物理常见题型—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

中考物理常见题型—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

初中物理中考常见题型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知识积累】1、使用规则:(1)“认”认清刻度尺上所标注的单位、量程、分度值、零刻线的位置;(2)“选”,根据测量的要求选择量程和分度值合适的刻度尺;(3)“放”,①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②刻度尺紧贴被测物体;③有刻度的一边与被测一边平行;(4)“看”,视线要与尺面垂直;(5)“读”,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6)“记”,结果包括数值和单位。

2、读数方法:准确值+估计值+单位(1)先按分度值的单位读取准确值,如分度值为mm,则先读准确值是多少mm;(2)再估读估计值,由于估计值不到一个小格,所以应读零点几mm;(3)最后将准确值加估计值,再把单位化成所需单位,即可。

例题:如图是用刻度尺测长度的实验,所记录的测量结果正确的是()A. 5.7cmB. 5.65cmC. 3.65cmD. 3.6cm【分析】首先观察刻度尺,确定分度值(每个小格代表)1mm,所以准确值按mm来读,物体的左边与2cm对齐,也就是20mm,右边已经过5cm后有过6个小格,也就是56mm,所以准确值为56mm—20mm=36mm;估计值不到1mm,我们估计成0.5mm;最终物体长度为36mm+0.5mm=36.5mm=3.65cm,故答案为C。

3、如何利用已知数值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1)现将数值的最后一位小数去掉,因为最后一位小数是估计值;(2)将剩下的数值变成整数,则整数的单位就是刻度尺的分度值。

例题:某同学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为 1.34dm,那么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A.1mmB.1cmC.1dmD.1m【分析】将1.34dm去掉最后一位小数,变成1.3dm,将1.3dm化为整数乘以10,就变成13cm,则13cm的单位就是刻度尺的分度值,即1cm。

故答案为B。

4、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1)将数据中错误的数据去掉;(2)剩下正确的数据取平均值,最后得到的数据要与题中给出的数据小数位数相同,以确保分度值不变。

2019-2020学年度八年级物理考题精练——专题八:刻度尺的使用

2019-2020学年度八年级物理考题精练——专题八:刻度尺的使用

2019-2020学年度八年级物理考题精练——专题八:刻度尺的使用【解题指导】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最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时要注意它的使用规则:1:“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根据量程和分度值及使用方便方面来选择,比如测跑道用卷尺,测粉笔的长用三角板。

2:“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用零刻线磨损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3:“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

4:“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5:“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6:“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真题演练】类型一:单纯读数型1.(2019广东,18)如图所示,图中木块的长度为cm。

2.(2019武威,15)如图所示,小木块长度是________cm。

3.(2019昆明,18)图中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mm。

4.(2019黔西南,11)如图所示,铅笔的长度为cm。

5.(2019毕节,11)如图所示,铅笔的长度为cm。

6.(2019湘潭,20)图中纽扣的直径是cm。

7..(2019怀化,30)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为cm。

类型二:综合考查型1..(2019益阳,16) 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图中测得木块的长度为cm。

2.(2019攀枝花,14)一阵凉爽的清风,院子里树叶随风飘舞,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捡起一片树叶测量其长度如图所示,树叶的长度为cm。

3.(2019淮安,16)如图所示。

小车水平向右做直线运动.数字钟显示的时间格式是“时:分:秒”,则小车从起点到终点通过的总路程是_________cm,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cm/s.4.(2019苏州,13)如图甲所示,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cm;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N5.(2019连云港,14)下图是某个实验小组利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所得到的物体和刻度尺的频闪照片,黑点表示物体的像。

初中物理刻度类器材的读数问题

初中物理刻度类器材的读数问题

物理刻度类器材的读数问题王福星(特级教师)邹平县码头一中山东邹平256214初中物理用于测量的带刻度类物理器材有: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天平、量筒、刻度尺、停表、弹簧秤共计8种。

实验中使用这些器材测量时,学生经常问要不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要不要几次测量取平均值?本文就8种刻度仪器的读数问题,结合教材和课程标准进行探讨。

一、关于误差、估读、平均值、有效数字的问题误差、估读、平均值都涉及有效数字问题,我们首先弄清这几个相关的概念。

1、误差和平均值。

了解任何实验测量结果都有误差,对初中物理学习是很必要的。

因为假如没有一些误差的初步知识,绝大多数学生误认为读取的数字位数越多越准确。

在学习物理规律时要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相等、正比、反比等是困难的。

我们可以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在要求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情况下,必然要求每次测量的有效数字位数相同,而当某次所测刚好与刻度线对齐时,记录结果要加一个或两个“0”来表示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估读。

估读是当指针(指针式仪器)或当被测物体末端(非指针式仪器)在相邻两刻度之间时,需要整刻度以外的部分读出来——即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有效数字。

物理实验总是有误差的,所得的结果是近似数。

例如,用带有mm刻度的尺测得课本的长度是18.42cm,其中最末一位数字2是估算出来的,是不可靠数字,但是仍有意义,仍要写出来。

这种带有一位不可靠数字的近似数字叫有效数字。

4、记录测量结果的方法。

在有效数字中,数2.7、2.70、2.700的含义是不同的;它们分别代表二位、三位和四位有效数字。

数2.7表示最末一位数字7是不可靠的,而数2.70和2.700则表示最末一位数字0是不可靠的,因此,小数最后的零是有意义的,不能随便舍去或添加。

但是,小数的第一个非零的数字前面的0是用来表示小数点的位置的,不是有效数字。

例如,0.92、0.085、0.0063都是两位有效数字。

大的数目,如365 000,如果不全是有效数字,就不要这样写。

初中物理停表(秒表)的读数

初中物理停表(秒表)的读数

初中物理停表(秒表)的读数
1 常见停表:
实验室里常用的计时工具是停表(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这是我们在实验室里常用的一种仪器。

电子停表的分度值可以达到秒。

(机械停表的小盘:转一圈是15或60分钟,也有30分钟的,如下图所示,大盘:转一圈为30或60s。


2 停表读数
(1)小盘:通常有30刻度和60刻度型。

30刻度型则每格代表分钟,60刻度型每格则代表分钟。

大盘:大盘每圈代表30s,共60个大刻度,每两个大刻度之间有5个小刻度,所以每格大刻度代表,每格小刻度代表,这也是停表精确度为的原因。

读数为小盘的分钟数+大盘的秒读数。

先读小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分钟,看上面的示数可知每分钟分为前半分钟和后半分钟,要注意看它是指向哪半分钟。

接着读大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秒,如果是前半分钟就则读0-30s,若为后半分钟读31-60s。

机械秒表的读数基本方法是: t=短针读数(t1)+长针读数(t2) (2)电子停表读数:
如表3显示:1:12'13" 14 则应读为:1小时12分秒
如表。

初中物理刻度类器材的读数问题

初中物理刻度类器材的读数问题

物理刻度类器材的读数问题初中物理用于测量的带刻度类物理器材有: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天平、量筒、刻度尺、停表、弹簧秤共计8种。

实验中使用这些器材测量时,学生经常问要不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要不要几次测量取平均值?本文就8种刻度仪器的读数问题,结合教材和课程标准进行探讨。

一、关于误差、估读、平均值、有效数字的问题误差、估读、平均值都涉及有效数字问题,我们首先弄清这几个相关的概念。

1、误差和平均值。

了解任何实验测量结果都有误差,对初中物理学习是很必要的。

因为假如没有一些误差的初步知识,绝大多数学生误认为读取的数字位数越多越准确。

在学习物理规律时要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相等、正比、反比等是困难的。

我们可以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在要求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情况下,必然要求每次测量的有效数字位数相同,而当某次所测刚好与刻度线对齐时,记录结果要加一个或两个“0”来表示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估读。

估读是当指针(指针式仪器)或当被测物体末端(非指针式仪器)在相邻两刻度之间时,需要整刻度以外的部分读出来——即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有效数字。

物理实验总是有误差的,所得的结果是近似数。

例如,用带有mm刻度的尺测得课本的长度是18.42cm,其中最末一位数字2是估算出来的,是不可靠数字,但是仍有意义,仍要写出来。

这种带有一位不可靠数字的近似数字叫有效数字。

4、记录测量结果的方法。

在有效数字中,数2.7、2.70、2.700的含义是不同的;它们分别代表二位、三位和四位有效数字。

数2.7表示最末一位数字7是不可靠的,而数2.70和2.700则表示最末一位数字0是不可靠的,因此,小数最后的零是有意义的,不能随便舍去或添加。

但是,小数的第一个非零的数字前面的0是用来表示小数点的位置的,不是有效数字。

例如,0.92、0.085、0.0063都是两位有效数字。

大的数目,如365 000,如果不全是有效数字,就不要这样写。

初中物理刻度尺读数题

初中物理刻度尺读数题

初中物理刻度尺读数题本文介绍初中物理中刻度尺读数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掌握这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4篇《初中物理刻度尺读数题》,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刻度尺读数题》篇1刻度尺读数题是初中物理中常见的一类问题,也是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容易犯错的一类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刻度尺读数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帮助同学们掌握这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刻度尺的基本概念和读数方法。

刻度尺是一种测量长度的工具,通常分为毫米尺和厘米尺两种。

毫米尺的最小刻度值为 1 毫米,分度值是 1 毫米;厘米尺的最小刻度值为 1 厘米,分度值是 1 厘米。

在读数时,需要准确读取刻度尺上的分度值,并根据需要进行估计值的读取。

对于刻度尺读数题,一般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解题:1. 确定刻度尺的分类和分度值:根据题目所给的信息,确定刻度尺是毫米尺还是厘米尺,并找出分度值。

2. 找出有效线和辅助线:在刻度尺上,有效线是指最长线和将格子分为十份的线,而辅助线则是除有效线以外的所有线。

3. 确定准确值和估计值:在读数时,需要先找出准确值,即最小刻度值之间的距离,然后再根据需要进行估计值的读取。

4. 计算最终结果:将准确值和估计值相结合,计算出最终的结果。

在实际解题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仔细审题:在读数前,要先仔细审题,了解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和要求,避免因审题不清而造成错误。

2. 理解题目意思:对于一些复杂的读数题,需要仔细理解题目的意思,找出问题的关键点,才能准确解题。

3. 多练习:刻度尺读数题需要多练习,通过反复练习,可以提高同学们的解题能力和熟练度。

总之,刻度尺读数题是初中物理中常见的一类问题,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就能够轻松应对这一类问题。

《初中物理刻度尺读数题》篇2刻度尺读数是初中物理中常见的问题,正确的读数方法对于物理学学习和实验操作都至关重要。

初中物理常用的9大仪器读数步骤及注意事项

初中物理常用的9大仪器读数步骤及注意事项

初中物理常用的9大仪器读数步骤及注意事项01刻度尺读数步骤及注意事项1、读数步骤:确定分度值→确定始末刻度→相减① 确定分度值:0.1cm(1mm)② 确定起始刻度:6.00cm③ 确定末端刻度:8.70cm④ 确定物体长度:8.70cm - 6.00cm=2.70cm2、注意事项:① 视线与刻度尺垂直(如视线B)② 读数时必须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02天平读数步骤及注意事项1、读数步骤:确定砝码的质量→确定标尺分度值→ 确定标尺示数→ 相加① 确定砝码的质量:20g+10g+5g=35g② 确定标尺分度值:0.2g③ 确定标尺的示数:3g+1 ×0.2g=3.2g④ 确定物体的质量:35g+3.2g=38.2g2、注意事项:① 天平放水平,游码归至零,测量前“左偏右调、右偏左调”② 标尺读数时应读游码左侧对应的刻度值03秒表读数步骤及注意事项1、读数步骤:确定分度值→确定分针的读数→确定秒针的读数→ 相加① 分针的分度值:0.5min;秒针的分度值:0.1s② 分针:4min③ 秒针:由于分针过半格,读数从41开始,41s+9× 0.1s=41.9s④ 确定时间:4min 41.9s(或281.9s)2、注意事项:大表盘读数时应注意小表盘中分针指针是过半格(半分钟),过半格秒表的读数在30s之上,没有过半格(半分钟)读数在30s之下04弹簧测力计读数步骤及注意事项1、读数步骤:确定分度值→确定弹簧测力计示数①确定分度值:0.2N②确定弹簧测力计示数:2N+3×0.2N=2.6N2、注意事项:使用前应对弹簧测力计进行调零05电流表读数步骤及注意事项1、读数步骤:观察电流表所选的量程→确定分度值→确定电流表示数① 确定所选的量程:0~0.6 A② 确定分度值:0.02 A③ 确定电流表示数:0.4 A+2×0.02 A=0.44 A2、注意事项:串联接入电路,“+”进“-”出06温度计读数步骤及注意事项1、读数步骤:确定零刻度线→确定示数在零上还是零下→确定分度值→确定示数①确定示数位置:零上②确定分度值:1℃③确定温度计的示数:40℃+8×1℃=48℃2、注意事项:①温度计不能接触烧杯底和烧杯壁②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垂直(如视线B)07电压表读数步骤及注意事项1、读数步骤:观察电压表所选的量程→确定分度值→确定电压表示数①确定所选量程:0~3V②确定分度值:0.1V③确定电压表示数:2V+5×0.1V=2.5V2、注意事项:并联接入电路,“+”进“-”出08量筒读数步骤及注意事项1、读数步骤:确定分度值→确定示数① 确定分度值:2mL② 确定量筒的示数:10mL+4×2mL=18mL2、注意事项: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底部相平(如视线B)09电能表读数步骤及注意事项1、表盘参数的物理意义:“10(20)A”表示标定电流10A,额定最大电流20A2、读数:最后一位数字表示小数点后一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刻度类器材的读数问题王福星(特级教师)邹平县码头一中山东邹平256214初中物理用于测量的带刻度类物理器材有: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天平、量筒、刻度尺、停表、弹簧秤共计8种。

实验中使用这些器材测量时,学生经常问要不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要不要几次测量取平均值?本文就8种刻度仪器的读数问题,结合教材和课程标准进行探讨。

一、关于误差、估读、平均值、有效数字的问题误差、估读、平均值都涉及有效数字问题,我们首先弄清这几个相关的概念。

1、误差和平均值。

了解任何实验测量结果都有误差,对初中物理学习是很必要的。

因为假如没有一些误差的初步知识,绝大多数学生误认为读取的数字位数越多越准确。

在学习物理规律时要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相等、正比、反比等是困难的。

我们可以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在要求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情况下,必然要求每次测量的有效数字位数相同,而当某次所测刚好与刻度线对齐时,记录结果要加一个或两个“0”来表示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估读。

估读是当指针(指针式仪器)或当被测物体末端(非指针式仪器)在相邻两刻度之间时,需要整刻度以外的部分读出来——即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有效数字。

物理实验总是有误差的,所得的结果是近似数。

例如,用带有mm刻度的尺测得课本的长度是18.42cm,其中最末一位数字2是估算出来的,是不可靠数字,但是仍有意义,仍要写出来。

这种带有一位不可靠数字的近似数字叫有效数字。

4、记录测量结果的方法。

在有效数字中,数2.7、2.70、2.700的含义是不同的;它们分别代表二位、三位和四位有效数字。

数2.7表示最末一位数字7是不可靠的,而数2.70和2.700则表示最末一位数字0是不可靠的,因此,小数最后的零是有意义的,不能随便舍去或添加。

但是,小数的第一个非零的数字前面的0是用来表示小数点的位置的,不是有效数字。

例如,0.92、0.085、0.0063都是两位有效数字。

大的数目,如365 000,如果不全是有效数字,就不要这样写。

可以写成有一位整数的小数和10的乘方的积的形式。

如果是三位有效数字,就写成3.65×105,如果有四位有效数字,就写成3.650×105。

计算时有效数字的规则。

许多物理量是从直接测量结果中计算出来的。

测量结果既然是用有效数字表示的,在计算中就要遵守有效数字的规则:不可靠数字与别的数字相加减、相乘除,所得的结果也是不可靠的。

最后的计算结果只能保留一位不可靠数字,但在计算过程中,可以保留两位不可靠数字,最后再四舍五入。

有效数字的规则相当复杂,不要求初中学生掌握。

初中物理实验中求几次测量的平均值时,一般计算题中保留2位或3位数字即可。

二、课程标准和教材中对估读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要求。

课程标准规定会测量温度、电流、电压、质量、体积、长度、力等的大小,教材选取了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天平、量筒、刻度尺、停表、弹簧秤等8种刻度类测量器材,要求辨明器材的量程和最小分度值,正确地观察器材的读数,读取器材所显示的读数。

人教版教材对有效数字,没做要求,也没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这是因为日常生活中测量时是不估读的;教材指出日常生活中并不要求很精确,不必估读。

而在物理实验中测量往往更精确些,这就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这里未要求一切物理测量都要估读,是因为中学物理实验中是否要估读到下一位要看需要和可能。

课程标准对有效数字和估读虽没做要求,却增加了“估测”的要求。

“应该让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以便使其认识到感觉是不可靠的。

还应该让学生对物理量单位的大小由感性认识,发展其估测能力。

”这是因为“估测”在生活中很有价值。

对“时间”“长度”“质量”“温度”等生活常用物理量要求估测,例“分别说出质量为几千克、几克的一些物品”“在没有钟表和皮尺的情况下估算走路的平均速度”……。

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要求“测三组对应的电压值和电流值。

根据每组数据分别算出电阻,最后求出电阻的平均值,作为被测电阻的阻值。

”测电阻是要求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实验测量。

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及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都是减小测量误差的手段。

日常生活中测量时是不估读的,物理实验中的精确测量却需要估读,为了减小测量误差也需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但我们的教材中只有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也只有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进行了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其它刻度类仪器都没有明确提到估读和几次测量取平均值的问题,采取就近读数的原则来读取测量的数值。

不要求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这主要是出于两点考虑:一是作为一般公民是不需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来达到更高的精确度,对于少数需要这种训练的人待义务教育以后的教育阶段再进行训练不迟;二是在要求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情况下,必然要求每次测量的有效数字位数相同,而当每次所测长度刚好与刻度线对齐时,记录读数要加一个或两个“0”来表示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多数初中学生不理解,形成教学难点,若花费很多时间去克服这个难点则得不偿失。

三、课程标准和教材对八种测量仪器的读数要求。

八种测量器材使用方法各不相同,但作为都是刻度类测量器材它们在使用方法上又具有四个相同点:(1)使用前调零,(2)注意量程,(3)分度值,(4)读数时要平视。

1、温度计。

教材“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用温度计测量时可以准确读出温度值”,不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及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课标要求“会测量温度”,“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时要求学生使用温度计(不管哪种)前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它的分度值。

如图1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20C,虽然水银柱在50~52之间,但靠近52,根据就近读数的原则,示数是520C。

2、电流表、电压表。

课标“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教材中要求“在读数据之前,要先确认你使用的量程,然后根据量程确认每个大格和每个小格所表示的值”。

没有提及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及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问题。

如图2所示若两表所用都是小量程,电流表的分度值0.02A,电压表的分度值0.1V;虽然电流表的指针在0.36~0.38之间但靠近0.36,电压表的指针在2.5~2.6之间但靠近2.5,根据就近读数的原则,电流表的示数0.36A,电压表的示数2.5V,不要求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天平。

课标“会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分别说出质量为几千克、几克的一些物品”没有限定使用哪种工具,有较灵活的选择余地,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材“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标尺上的分度值”,主要介绍了托盘天平,如图3所示托盘天平的分度值0.2g,虽然游码在1.4~1.6之间但靠近1.4,根据就近读数的原则,所称物体的质量为16.4g;不要求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4、量筒。

教材要求“观察你的量筒和刻度,它的量程是多少?它的每一小格代表多少立方厘米?”要求读数时,视线要跟凹面的底部或凸面的顶部相平。

如图4所示量筒的分度值为2mL,虽然液面在28~30之间但靠近30,根据就近读数的原则,所测液体的体积为30mL,不要求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5、刻度尺。

课标“能通过日常生活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长度”。

增加了估测的要求,例“利用步长估测学校教学楼的长度”。

教材对刻度尺分度值、估读有明确的要求,“在日常生活中测长度并不要求很精确。

通常是根据所测长度末端靠近的刻度来读取数值的。

例如图5中所测长度取14mm。

在物理实验中测长度往往要求更精确些,这就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图5中所测长度就要取做14.1mm,这最末一位1虽然是估读的,并不精确,但它对我们还是有用的,它告诉我们木块的长度在14mm到15mm 之间,更接近14mm。

刻度尺是现行初中物理教材对有刻度仪器唯一明确要求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的仪器。

6、停表。

只要求学生会用钟表测时间,时间的测量是更不易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的。

课标“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时间作为最基本的物理量,人们在生活中也常用到。

估测在生活中很有价值,学生要建立时间长短的基本观念。

自然现象,如太阳的位置,脉搏等都可作为估测时的参照。

7、弹簧测力计。

教材要求“认清它的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零刻度线及弹簧秤的量程。

”没有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及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课标“会测量力的大小”。

如图6所示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0.2N,虽然指针在2.8~3.0之间但靠近3,根据就近读数的原则,所以示数为3N。

四、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的方法。

初中物理以上8种刻度仪器的分度值,分别有1个单位、2个单位、5个单位三种。

因此当精确测量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时,应按不同的分度值进行估读。

1、分度值是1个单位(1/10=0.1)的有:分度值是1mm刻度尺、1mL量筒、0~3A电流表(分度值0.1A)、0~3V电压表(分度值0.1V)、10C的温度计。

测量结果只能准确到1个单位,不准确数字出现在1个单位的下一位。

所以测量结果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一般采用十分之一估读法,估读数字一般为0、1、2……9。

这是我们常用的、习惯的估读方法。

例上图5中分度值1mm的刻度尺,读数14.1mm未一位1就是估读到mm的下一单位按1/10估读法读出的。

2、分度值是2个单位(1/5=0.2)的有:0~0.6A的电流表(分度值0.02A),分度值是0.2g的天平,图1中20C的温度计,图4中2mL的量筒,图6中0.2N的弹簧秤;测量结果只能准确2个单位,在最小分度值的同数位而比其小的“0、1”要估读,即不准确数字出现在分度值的同一数位上,亦即测量结果的未位与最小分度同位,只能采用二分之一估读法,估读数字只有0、1,比如分度值为0.02A的电流表,读数0.05A就是由准确数字0.04和估读数字0.01组成的。

3、分度值是5个单位(1/2=0.5)的有:分度值是0.5cm的刻度尺、0.5g的天平,0.5N 的弹簧秤、0~15V的电压表(分度值0.5V);测量结果只能准确到5个单位,在分度值的同数位而比其小的“1、2、3、4、”要估读,即不准确数字出现在分度值的同一数位上,亦即测量结果的未位与最小分度同位,只能采用五分之一估读法,估读数字为0、1、2、3、4。

例测定额定电压3.8V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的实验,用实验室用的“0~3V,0~15V”电压表是不能准确地测量出额定电压3.8V的,因为0~15V电压表分度值是0.5V。

读数3.8V只能包含精确数字3.5加上估读数字0.3组成。

以上初中物理中的8种测量类器材,测量时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的只有刻度尺,并且我们也只是习惯于分度值是1个单位的器材的估读,如上所述的分度值是2个单位、5个单位的测量工具,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的问题仅仅作为了解,不做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