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病例
妇科病例范文合集

妇科病例范文合集标题:妇科病例范文合集一、子宫肌瘤病例范文患者:女性,45岁主诉: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1年余,乏力,腹部坠胀感。
现病史:患者近1年来月经量逐渐增多,期间有1次出现经期延长至8天,常伴有乏力感以及腹部坠胀感,无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体检发现,子宫肌瘤可扪及,大小约5cm×4cm。
诊断:子宫肌瘤治疗方案:手术治疗,行子宫肌瘤剔除术。
二、宫颈糜烂病例范文患者:女性,30岁主诉:白带增多,有异味,部分为黏稠状,经期提前、延长,性交出血。
现病史:患者自备孕后,白带逐渐增多,质地发生改变,部分为黏稠状,带有异味。
经期提前1周,持续7天,量较往常多,且有明显性交出血史。
身体其他症状未见异常。
体检:宫颈糜烂表现明显,分布广泛。
诊断:宫颈糜烂治疗方案:电凝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宫颈糜烂。
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范文患者:女性,28岁主诉:经期腹痛,经期间隙出血,不孕。
现病史:患者自青春期开始,每次经期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腹痛,以右下腹为主,疼痛程度不一。
经期间隙出血,量少,有时伴有下腹不适感。
婚后2年未能怀孕。
体检:对侧的附件触痛明显。
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方案:药物治疗,对症处理,疼痛缓解后行宫腔镜下手术治疗。
四、卵巢囊肿病例范文患者:女性,35岁主诉:右下腹疼痛,经期不规律,尿急尿痛。
现病史:患者自感觉月经周期不规律,通常延长至35天左右,经期有时少有时多。
近1个月来,腹痛感加重,主要集中在右下腹,尿频尿急尿痛。
体检:右侧附件触痛明显,并可闻及组织摩擦音。
诊断:卵巢囊肿破裂治疗方案:抗感染治疗,对症处理,观察其病情,必要时行手术治疗。
总结:以上为几种常见妇科疾病的病例范文,包括子宫肌瘤、宫颈糜烂、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卵巢囊肿。
每个案例都清晰陈述了患者主诉、现病史、体检所见以及最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这些病例范文可作为参考,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妇科疾病。
子宫肌瘤病例总结范文

摘要: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良性肿瘤,本文通过对一例子宫肌瘤患者的病例分析,总结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一、病例介绍患者,女性,45岁,已婚,主诉:发现子宫肌瘤3个月,伴有月经不规律、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症状。
二、临床表现1. 月经不规律:患者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经量增多。
2. 腹部肿块:患者下腹部可触及质硬、边界不清的肿块,活动度差。
3. 疼痛:部分患者可出现腰酸、下腹坠胀、痛经等症状。
4. 其他:极少数患者可出现压迫症状,如尿频、便秘等。
三、诊断方法1. 妇科检查:通过阴道检查、双合诊、三合诊等检查方法,了解子宫大小、形态、质地等。
2. B超检查:B超是诊断子宫肌瘤的首选方法,可清晰显示肌瘤的位置、大小、数目等。
3. MRI检查:对于复杂病例,MRI检查可提供更详细的影像学信息。
4. 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等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相似症状。
四、治疗手段1. 药物治疗:对于症状轻微、年龄较大、无生育需求的患者,可选用激素类药物或中医中药治疗。
2. 手术治疗:对于症状明显、有生育需求、肌瘤较大、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a. 腹腔镜手术:适用于肌瘤较小、单发、无生育需求的患者。
b. 经腹手术:适用于肌瘤较大、多发、有生育需求的患者。
c. 子宫肌瘤挖除术:适用于年轻、有生育需求、肌瘤较小、无生育功能的患者。
五、病例总结本病例为一例45岁女性,发现子宫肌瘤3个月,伴有月经不规律、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症状。
通过妇科检查、B超检查、MRI检查等手段,确诊为子宫肌瘤。
根据患者年龄、症状、生育需求等因素,建议手术治疗。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随访未见复发迹象。
六、临床启示1. 提高对子宫肌瘤的认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 根据患者年龄、症状、生育需求等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3. 加强术后随访,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预防复发。
总之,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临床诊疗过程中应注重患者的个体化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2页子宫肌瘤疑难病例

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病情和年龄等因素,制定 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等。
预后评估
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预测疾病发 展趋势和预后情况。
03 治疗方案
CHAPTER
药物治疗方案
激素治疗
通过调节激素水平,抑制子宫肌 瘤的生长,适用于症状较轻、年 龄较小、有生育需求的患者。
靶向药物治疗
通过药物阻断子宫肌瘤的血液供 应,使其逐渐萎缩,适用于肌瘤 较大、症状较重、无生育需求的 患者。
症状
患者有明显的痛经、月经 不规律和腹部胀痛等症状 。
并发症
由于肌瘤较大,压迫了膀 胱和直肠,导致尿频、便 秘等症状。
既往病史
无其他妇科疾病史 无手术史
无过敏史
02 临床诊断
CHAPTER
初步诊断
初步诊断
医生根据患者症状、体征 和相关检查结果,初步判 断为子宫肌瘤。
常见症状
月经不规律、腹部胀痛、 贫血、尿频尿急等。
03
病例3
一位27岁的女性,因巨大子宫肌瘤压迫膀胱和直肠,导致尿频、尿急和
便秘。讨论了巨大子宫肌瘤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方法的选择。
病例总结
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良性肿瘤 ,但治疗难度较大,容易复发。
对于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症状的子 宫肌瘤患者,需要采取个性化的
治疗方案。
手术治疗是子宫肌瘤的主要治疗 方法,但术后需加强随访,及时
初步检查
妇科检查、超声检查、血 液hCG检查等。
确诊过程
确诊过程
医生根据初步诊断结果,进行进一步 的检查和诊断。
确诊方法
确诊标准
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子宫肌瘤特征性 改变,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
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例

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例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是一种罕见的妇产科疾病。
其病因尚不明确,但学界普遍认为这是一种与妊娠有关的疾病。
该病会影响女性子宫内的小血管和静脉,导致其病态扩张,从而引起长期性的子宫出血和疼痛等症状。
本文将介绍一个患有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的病例。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40多岁,婚后多年未孕。
上个月因为经期不调而前往医院就诊,并做了彩超检查。
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子宫墙面有不规则的低密度结节,大小约为3.5cm x 4.5cm x 6cm。
医生初步判断为子宫肌瘤,建议患者接受手术治疗。
但是,在手术前,患者的病情突然恶化,出现了严重的腹痛和大量阴道出血。
经进一步检查发现,患者的血红蛋白下降到了68 g/L,需要紧急输血。
同时,彩超检查发现患者子宫内有数个低回声区,可能是出血灶。
医生将病理标本送往病理科进行检查,并诊断出患者的病情为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
治疗过程患者因为突然恶化需要进行紧急手术,手术时需要将子宫切除。
手术很成功,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但是由于该病很少见,所以没有专门的治疗方案,医生采取了保守治疗。
在术后康复期间,医生的主要任务是控制患者的出血。
因为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破裂的风险很高,所以患者需要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黄体酮、止血药等药物控制月经来潮和出血。
同时,医生还建议患者适当减轻体重、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以减轻病情的影响。
治疗效果经过一年的治疗,患者的病情已经明显好转。
术后的头几个月,患者的月经量减轻,月经来潮也更加规律。
同时,由于控制了出血,患者也不再感到乏力和疲惫。
目前患者正在继续接受治疗,希望病情能够进一步缓解。
总结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是一种罕见的妇产科疾病,其病因尚不明确。
该病的最常见症状是长期性的子宫出血和疼痛。
治疗方案主要是控制出血和疼痛,同时采取保守治疗。
对于患有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的病人来说,注意营养均衡和保暖也很重要。
此外,需要加强对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的预防和研究,以提高对该病的认知和诊断。
临床分析子宫肌瘤病例的B超检查分析

临床分析子宫肌瘤病例的B超检查分析在临床中,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其主要由子宫平滑肌细胞组成。
B超检查是一种无创、可靠且常用于诊断子宫肌瘤的影像学技术。
本文将对子宫肌瘤病例的B超检查进行详细分析,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诊断该疾病。
B超检查分析病例一:患者基本信息:女性,45岁,绝经期。
主要临床表现:月经不规律、腹痛。
B超检查发现:子宫大小正常,但存在多个大小不一的子宫肌瘤。
其中最大的肌瘤位于子宫右壁,呈圆形,直径约为5cm。
另外,还有两个较小的肌瘤位于左壁,直径约为2cm。
这些肌瘤都具有均质的回声,边界清晰。
临床诊断:子宫肌瘤。
分析:通过B超检查,我们可以确定该患者的主要症状与子宫肌瘤有关。
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良性肿瘤,其主要特征是子宫内多个大小不一的肿块。
在该病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该患者子宫内有多个大小不一的肌瘤,其中最大的肌瘤位于右侧,大小为5cm。
其他两个较小的肌瘤位于左侧,大小为2cm。
这些肌瘤通常具有均质的回声,并且边界清晰。
但需要注意的是,子宫肌瘤的病程可能会导致肌瘤的增大和增多,因此临床医生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发展。
B超检查分析病例二:患者基本信息:女性,35岁,育龄期。
主要临床表现:月经过多、经期延长。
B超检查发现:子宫稍大,轮廓不规则。
在子宫腔内,发现一个直径约为6cm的肌瘤,呈圆形,位于子宫腔的前壁。
临床诊断:子宫肌瘤。
分析:该病例中,经过B超检查,我们发现了一个直径约为6cm的子宫肌瘤,位于子宫腔的前壁。
与常见的子宫肌瘤不同,该肌瘤位于腔内而不是壁内,这也是造成患者月经过多和经期延长的主要原因。
子宫肌瘤的具体形态和位置对于其引起的临床症状有一定的影响,这一点需要我们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加以考虑。
结论:通过对子宫肌瘤病例的B超检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该疾病的特征和临床表现。
B超检查是一种简便、无创的方法,对于子宫肌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根据肌瘤的大小、数量、形态及其位置,在临床上进行合理的诊断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300 例子宫肌瘤临床病例分析

300 例子宫肌瘤临床病例分析观察随访手术方式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生育年龄妇女中,发病率为20%~30%,因很多患者无症状或因肌瘤很小,其发病率较难统计准确,有报道其发病率高达50%,它不但和雌激素同时也和孕激素有关[1],但子宫肌瘤的真正病因未十分明确,目前子宫肌瘤的治疗仍包括随诊观察、保守治疗及手术泊疗,以手术为主。
现将我院近3年来在妇科门诊及收住妇科住院部的子宫肌瘤病例每年随机抽样100例共30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4年12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妇科门诊观察随访及月眯非司酮药物保守治疗治疗和收住妇科住院部的子宫肌瘤病例中每年随机抽样100例,共300例,年龄26~69岁,其中30~40岁75例,占25%,40~50岁,144例,占48%,平均年龄42.2岁。
1.2 临床症状与体征及辅助检查 300例子宫肌瘤患者中,222例有临床症状,占74%,其中月经量增多140例,占46.67%,月经紊乱68例,占22.23%,痛经44例,占11.33%。
自觉下腹扪及肿块者48例,占16%,伴贫血133例,占44.33%,部分患者有腰痛,腹酸、下腹坠胀,尿频、便秘,不孕症状。
无临床症状78例,占26%,其中妇科体检发现6l例,剖宫产术中发现7例。
300例子宫肌瘤中,B超检查出285例,10例误诊为子宫腺肌病。
5例B超未检查出子宫肌瘤,因顽固性功能性子宫出血手术治疗,术中发现小肌瘤。
B超检出率95%。
2 处理方法2.1 观察随访及药物保守治疗无症状,子宫小于2月孕周的子宫肌瘤患者在门诊进行观察随访,每半年妇科体查及B超监测一次并作前后对比。
初次出现月经异常,子宫小于2月孕周的子宫肌留患者而不同意手术治疗,要求药物保守治疗者,行诊刮排除子宫内膜病变后给米非司酮l0mg每日1次连服3个月,服药其间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及B超监测子宫。
2.2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方式有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次全切除术,全子宫切除(包括阴式子宫切除,腹式子宫切除术),全子宫切除加单例或双侧附件切除。
子宫肌瘤

(2)腹块:患者常自诉腹部增大,下腹正中扪及块物。当清晨充盈膀胱将子宫推向上方时更易扪及,质地坚硬,形状不规则。
(3)白带增多:肌壁间肌瘤使宫腔面积增大,内膜腺体分泌增多,并伴有盆腔充血致使白带增加;悬吊于阴道内的粘膜下肌瘤,其表面易感染、坏死,产生大量脓血性排液及腐肉样组织排出,伴臭味。
(4)腹痛、腰酸、下腹坠胀:患者通常无腹痛,浆膜下肌瘤蒂扭转时出现急性腹痛。肌瘤红色变时腹痛剧烈伴发热。常见症状是下腹坠胀、腰酸背痛等,经期加重。
2.镜检子宫肌瘤来自子宫肌层的平滑肌细胞或肌层血管壁的平滑肌细胞。肌瘤由皱纹状排列的平滑肌纤维相互交叉组成。漩涡状,其间掺有不等量的纤维结缔组织。细胞大小均匀,呈卵圆形或杆状,核染色较深。
五.肌瘤变性
肌瘤失去原有典型结构时称肌瘤变性,常见的变性有:
⒈玻璃样变最多见。肌瘤剖面漩涡状结构消失,被均匀的透明样物质取代,色苍白。镜下见病变区域肌细胞消失,为均匀粉红色无结构区,与无变性区边界明显。
四、盆腔炎性包块常有盆腔感染病史。块物边界不清,与子宫粘连或不粘连,有压痛,抗炎治疗后症状、体征好转。子宫附件炎块紧密与子宫粘连常误诊为肌瘤。而肌瘤多无压痛。包块虽与子宫关系密切,但仔细检查,往往可查出正常子宫轮廓。检查不清时,可探测子宫腔。或作B超检查协助鉴别。
五、子宫畸形双子宫或残角子宫不伴有阴道或宫颈畸形者易误诊为子宫肌瘤。畸形子宫自幼即有,一般无月经过多的改变。常须行子宫输卵管造影以明确诊断。自有B超检查以来,畸形子宫易于诊断。甚至残角子宫早期妊娠于破裂前即可明确诊断。
妇科子宫肌瘤病例汇报材料

妇科子宫肌瘤病例汇报材料
患者信息:
年龄:42岁
性别:女性
婚姻状况:已婚
孩子情况:已生育一子
主要症状:异常阴道出血、腹痛
病史:
该患者于去年开始出现异常阴道出血和周期性腹痛。
初时,出血量较少,且无其他明显不适。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出血量逐渐增多且伴随腹痛加剧,影响到了患者的正常生活。
患者已到相关医院就诊并进行全面检查。
检查结果:
1. B超:发现宫腔内可见多个囊实性肿块,最大约直径为5厘米。
2. 宫颈涂片:未见异常细胞。
3. 子宫穿刺活检:病理检查显示为子宫肌瘤。
治疗方案:
对于该患者的病情,我们建议选择手术治疗。
由于患者已完成生育,我们将考虑全子宫切除手术,以防止病情复发。
手术将在下个月预约,并将事先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如术前检查和血液准备。
随访计划:
术后患者将进行规范的术后康复护理,必要时进行抗感染治疗。
3个月后,将安排患者进行复查,以评估手术的效果并排除复
发或并发症。
如有需要,还将提供相关的术后康复指导。
结论:
本次病例中,42岁女性患者被确诊为子宫肌瘤。
我们将选择
手术治疗,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术后将进行定期随访和评估,以确保患者的康复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患者王女士,47 岁,自诉3 年前开始出现月经紊乱,周期缩短,15 天左右,经期延长,最长15 天,量中,有痛经。
近一年月经周期长短不一,20-30 天,经期2-3 天,仍痛经。
彩超检查提示子宫切面大小6.2*6.7*4.4cm, 宫壁光点回声不均匀,见多个中等回声团块,其中子宫腔一个大小2.6*2.1cm ,双侧附近未见异常,患者无尿急、尿痛及血尿,无腹痛、腹泻等不适。
体格检查:T: 36.8 C, P:80次/分,R: 20次/分,BP:
117/73mmHg神清,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头颅五官未见畸形,颈软,甲状腺无肿大。
HR 80bpm律齐;各瓣膜区听诊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
腹软,肝脾肋下未及。
四肢脊柱未见畸形,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专科检查:外阴已产型;阴道畅,宫颈光滑,子宫前位,与腹壁粘连致密,活动度欠佳;双附件区未及明显异常。
初步诊断:子宫多发性肌瘤。
定义: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育龄妇女。
病因:确切的发病因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其发生和生长可能与女性性激素长期刺激有关。
病理分类:子宫肌瘤根据子宫肌瘤的生长部位分为宫体肌瘤和宫颈肌瘤。
宫体肌瘤按其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分为下列三种。
1. 肌壁间肌瘤
最常见,占60°%- 70%肌瘤较大时,可使宫腔及子宫表面变
形,也可使子宫均匀性增大。
2. 浆膜下肌瘤
约占20%,肌瘤向子宫浆膜下生长,突出于子宫表面,部分可形成明显的瘤蒂。
3. 黏膜下肌瘤
约占10%- 15%,肌瘤突向宫腔,表面覆盖子宫内膜。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