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艺术领域解读
《指南》艺术领域解读 PPT课件

目标2 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
能力
◆各年龄段4个方面的典型表现。 ◆教育建议
单元6.2
支持幼儿自主的表达和表现
——以幼儿园美术教育为例
目标: • 理解提高幼儿艺术表现能力并不是“教”技能 • 探讨支持幼儿自主表达与表现的途径
《指南》艺术领域 关于支持幼儿自主表达与表现的要点:
有教师问:如果不教技能,幼儿的画看不懂,这能 算会画吗?
我们试问:教幼儿技能的目的不懂,正是表明他们是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
表达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感;
• 幼儿画画不是教会的,受制于幼儿的认知水平,所教的技 能也是很难迁移的,幼儿的绘画技能是在大量表现表达的 机会中自然成熟的;
尊重幼儿自发的表达和表现 创设让幼儿自主表达与表现的机会和条件 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使幼儿敢于表达和表现
“教”还是“不教”
问题: 范画演示法在幼儿美术表达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老师画
幼儿画
请通过讨论,按顺序逐一回答以下的小问题:
(1)如果教师不“教”技能,幼儿会画吗? (2)你是听到幼儿说过“我不会画”吗? (3)幼儿为什么会说“我不会画”呢? (4)范画演示之后幼儿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小结:
• 为幼儿创造更多自发表达与表现的机会,必要时才给予指 导;
• 教师预设的各类美术活动,是幼儿自主的,还是被动的, 取决于教师的态度;
• 支持性态度表现为:尊重幼儿表达的意愿,允许幼儿用自 己的方式表达,倾听幼儿说画;
•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不按成人标准选择和陈列幼儿作品。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 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特有 方式。《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解析

过研读《 指南》 中艺术领域内容可 以发现 , 当前学前儿 幼儿用 自己的方式来 表达他 对声 色 、强弱 、快慢 的感 受” 等 :因此 , 在艺 术活动 中要引导 幼儿用 自己独特 的 童艺术教育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
一
盱竞
的事 物 、 倾 听美 的声 音 、 表 达美 的感 受 , 在 大社会 中让
五、 教 学 方法 更侧重 引导 而 非灌输
幼儿学会如何与人相处 。 在教学方法上 , 《 指南》指出, “ 引导幼儿学会用心 如何在大 自 然和大社会 中对幼儿进行教育?《 指 灵去 感受和 发现 美 ,用 自己的方式 去 表现 和创 造 美 ” 南》 指出, “ 让幼儿多接触大 自 然, 感受和欣赏美丽的景 “ 引导幼儿用 自己的语言、动作等描述它们美的方面 ,
的声音 , 并产生相应的联想” “ 愿意和别人分享 、 交流 自 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感受时 ,大人们要耐心倾1 听 并给予 积极 回应 和鼓励 , 同时应 展示幼儿 的作 品 , 鼓励幼 儿用 己喜爱的艺术作品和美感体验” 等。 又如 , 在教育建议中 指出“ 理解幼儿的兴趣和独特感受 , 理解他们欣赏时的 自己的作 品或艺术品布置环境。因此 , 我们要相信儿
一
、
重 视幼 儿的 情感体验
和发现, 更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和感受。 的“ 报道 ” 下进行 的。而幼儿真 正 自己创 造和表 达 的机 《 指南》 中频繁地出现“ 喜欢” “ 乐于” “ 愿意” “ 感受” 会少 之 又少 ,大 多数 成 人 忽 略 了艺术 活动 真 正 的 主
幼儿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之艺术领域解读课件

焦虑 的自娱自乐)迷茫
的幽默创造)
认真投入
25
传统游戏基本规则类型借鉴
(体能-智能;模仿-创新;竞争-合作)
– 情境表演游戏(含局部运动的表演-手指游戏) – 领袖模仿游戏(镜像 跟随 后像〔递增再现〕) – 输赢竞争游戏(追捉 争物〔友〕 占位 比大 对攻) – 控制游戏(造型 默唱 休止) – 传递游戏(传物 传话 传位) – 身体接触游戏(拍花掌……) – 队形变换游戏(换位 穿插 跳转) – 猜谜游戏(猜迷对歌,猜领袖、猜音源、猜缺失物〔人〕) – 玩影子、玩东西游戏(乐器、道具……)
• 雯雯:我知道,你戴的帽子是蓝印花布做的。 • 教师:是的,那蓝印花布还可以做什么? • 雯雯:可以做新衣服。 • 媛媛:好去举行婚礼。 • 教师:这样漂亮、快乐、欢喜。 • 洋洋:我想做成蹦蹦床在上面跳。 • 楚楚:我真想把它做成一艘美丽的船,做好了去航海。 • 教师:你好好想一想,布能做船吗?布是不可以做船的,会
9
10
我和洋洋坐摇船
•
这幅图表现了她和她的小朋友一起坐摇船的情景。
从画中可以看出,象长方形又象半圆形的图形代表了摇船,
两个圆各加两条人字形线代表了两个人,线条的交叉代表了两
个人是坐在摇船里。我们从摇船的侧面仍然可以看到两人坐着
的样子。与这幅画所要再现的复杂事物相比,画本身是相当粗
糙简单的。然而它展示的是心灵对所要再现的题材的完整的结
状、关系和功能中的某些突出特征达到对题材的抽象性表现。
因此,这幅线条画的形式,与其说来自摇船和人的个别表象,
不如说来自于代表“一般性概念”的“纯形状”。它展示出在
一个儿童的心目中那些能代表“坐摇船”的最重要的特征——
人坐在摇船里,下面有支撑物。虽然这幅画是高度概念化的,
解读《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

解读《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是为了指导少儿园和家庭推行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少儿身心全面友善发展而拟订的。
《指南》共有五个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每一个领域由学习与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
本文就艺术领域进行分析。
艺术领域主要包括感觉与欣赏、表现与创立两大多数,每个部分又分别由两个目标和教育建议组成。
经过研读《指南》中艺术领域内容能够发现,当前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主要拥有以下特点:一、重视少儿的感情体验与以前艺术教育重申少儿的技术技巧比较,当前我国艺术教育更为重视少儿在艺术活动中的自主研究和发现,更重视少儿的感情体验和感觉。
《指南》中频频地出现“喜欢”“乐于”“愿意”“感觉”“欣赏”和“积极参加”等词汇。
比方,感觉与欣赏模块目标指出“喜欢倾听各种好听的声音,感知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等变化” “乐于模拟自然界和生活环境中有特点的声音,并产生相应的联想” “愿意和别人分享、沟通自己喜欢的艺术作品和美感体验”等。
又如,在教育建议中指出“理解少儿的兴趣和独到感觉,理解他们欣赏时的行为”等。
这些表述旨在表示,成人对少儿的感情和体验应该恩赐足够的重视和理解,同时也说了然我国当前艺术教育已经渐渐意识到了少儿自己的感情体验的重要性,开始把关注的目光更多地投放到艺术活动过程中少儿感情需要上来。
与以前过于重申少儿可否学会唱一首歌,可否学会跳一支舞比较,现在的艺术教育更重视于少儿在从事艺术活动中“愿不愿” “高不快乐”“喜不喜欢”等相关少儿自己的体验和感觉。
这无疑是《指南》的一大亮点,同时也给少儿教育工作者、社会人员和家长指了然明确的方向。
二、能够把少儿看作一个能动的个体来敬爱《指南》各处表现了成人应该敬爱少儿,相信少儿,少儿是艺术教育中的主体,拥有艺术创立天性的思想。
而这种天性的发展又需要成人的支持和引导。
在教育建议中指出“让少儿观察常有动植物以及其他物体,引导少儿用自己的语言、动作等描述它们美的方面,如颜色、形状、形态等”“让少儿倾听和分辨各种声响,引导少儿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他对声色、强弱、快慢的感觉”等。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解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解读对于 3 6 岁的儿童来说,艺术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对艺术领域的阐述,为我们理解和引导儿童在这一阶段的艺术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首先,我们要明白艺术对于儿童发展的价值。
艺术不仅仅是让孩子学会画画、唱歌、跳舞,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通过艺术活动,孩子们可以用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
在《指南》中,艺术领域被分为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两个子领域。
感受与欣赏强调让儿童接触和感受各种美的事物,如大自然中的美景、优秀的艺术作品等。
这有助于培养儿童的审美感知能力,让他们能够敏锐地发现周围世界中的美好。
例如,带孩子去公园观察花朵的颜色和形状,欣赏不同季节的景色变化,或者一起参观美术馆、博物馆,让他们接触各种艺术形式和作品。
表现与创造则鼓励儿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3 6 岁的孩子正处于想象力爆棚的阶段,他们的脑海中充满了各种奇妙的想法。
我们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材料,让他们能够通过绘画、手工、歌唱、舞蹈等方式将这些想法展现出来。
不要用成人的标准去评判孩子的作品,因为每一个孩子的创作都是独一无二的,都蕴含着他们的个性和创造力。
在引导儿童进行艺术活动时,我们要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特性。
每个孩子对艺术的兴趣和天赋都不尽相同,有的孩子可能更擅长绘画,有的孩子可能更喜欢唱歌跳舞。
我们不能强求孩子都按照一种模式去发展,而是要根据他们的特点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引导。
同时,要为孩子创造丰富的艺术环境。
这包括提供各种艺术材料,如画笔、颜料、纸张、黏土等,让孩子可以自由地选择和使用。
还可以在家中布置一些艺术作品,播放优美的音乐,让孩子在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中成长。
在评价孩子的艺术成果时,要注重过程而非结果。
我们要关注孩子在艺术活动中的参与度、努力程度和进步情况,而不是仅仅看重作品是否完美。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解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解析二、在生活中萌发幼儿美的感受和体验《指南》艺术领域“感受与欣赏”部分的目标提出,“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
教育建议中指出:“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美。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有句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当今繁华奇妙的大干世界里,美无处不在,关键是培养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因此,教师和家长要创造条件让幼儿通过参观、旅行、散步等方式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接触山水、田野、公园、校园、动物、商店、街道、展览馆、民间艺术、节日活动、民俗文化活动等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以及体会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引导幼儿寻找美的事物的特征,并用自己的语言、动作等描述它们美的方面,如颜色、形状、形态等,学会用心灵去发现美、感受美和欣赏美。
三、要点剖析1、关键词:艺术感受艺术感觉是指儿童被周围环境或生活中的事物或艺术品所吸引,从感知出发,以想象为主要方式,以唤起感觉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艺术能力。
以审美对象为中心,用各种感官探索对象的审美特征,表达自己的审美想象和理解,致力于审美情感、艺术表现和创作2、我的考虑(1)理解幼儿艺术学习的基本特点(2)观察并解读幼儿的艺术学习(3)思考并实施支持性的教育策略(4)反思教育行为的有效性3、我的思考(1)这个美术活动的内容是孩子喜欢的吗?(2)这种艺术化的生活方式受到幼儿的喜爱吗?(3)儿童是否经常选择和参与艺术区活动?(4)儿童在活动中是否专注于探索工具材料?《指南》的学习让我意识到:孩子就是民族的未来,我们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反思我们过去的做法,删减不利于孩子发展的因素,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向孩子们学习,创设符合孩子发展需要的课程、环境、区域,让课程回归幼儿的经验,提供孩子操作的机会,让孩子通过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来获得经验,让幼儿自主参与,引导孩子主动学习、探索,成为生活、学习、游戏的主人。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中美术教育的解读及感悟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中美术教育的解读及感悟作者:李静来源:《新课程》2020年第50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文简称《指南》)艺术领域从“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艺术活动特点的维度,也是艺术领域中儿童发展的最重要、最基本的两个方面提出了发展指引,并结合各年龄段儿童的典型表现给出了具体可操作性的教育建议。
如何去理解《指南》中艺术领域(美术教育)的指导思想呢?一、理解艺术领域目标在美术教育活动的指导作用艺术领域的两大目标是:欣赏与感受、创造与表现。
关键词是感受、表现,共同核心是培养孩子对艺术的兴趣。
(一)首要目标——欣赏与感受内心的感受来自欣赏。
在过去的幼儿美术教育中,存在着这样的误区:重技能,轻感受,轻表现。
譬如:以前美術活动,我们会注重孩子们的作品画得像不像?构图是否丰富?颜色搭配是否悦目?但很少有人会静下心来倾听,关注孩子们内心世界对作品的想法。
孩子们的想法长期得不到回应,对艺术活动的兴趣也会随之消失。
《指南》下的美术教育更注重活动过程中孩子的感受与表现,培养幼儿从感受、喜欢身边的自然美、社会美再到欣赏艺术美,在符合幼儿审美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去创造和表现,并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们的作品。
《指南》艺术领域的首要目标中子目标中强调:“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
”孩子们是天生的创造家,生活就是美术创作的最好来源,所以要从幼儿最熟悉的身边事物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
《指南》中强调“创造机会让幼儿多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
”艺术是个体表现自我的手段,并将个体内在的思想情感外显出来,《指南》中突出幼儿园艺术教育的目的——“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二)第二目标——表现与创造感受对于艺术领域美术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该如何把握好首要目标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引导孩子表现与创造呢?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做到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进行深入的观察,幼儿才能有深刻的感知,有感知才有感动,而只有引起强烈感动创作出来的作品才具有灵性,更富有个性。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之艺术领域_20180328_18372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
• 为幼儿创造更多自发表达与表现的机会,必要时才给予指 导; • 教师预设的各类美术活动,是幼儿自主的,还是被动的, 取决于教师的态度; • 支持性态度表现为:尊重幼儿表达的意愿,允许幼儿用自 己的方式表达,倾听幼儿说画; •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不按成人标准选择和陈列幼儿作品。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 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特有 方式。《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指南》艺术领域的理解与实施
艺术
(一)感受与欣赏 (二)表现与创造
目标1 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 目标1 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 ◆各年龄段2个方面的典型表现。 现 ◆2个方面的教育建议 ◆各年龄段2~3个方面的典型表 目标2 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 现。 ◆2个方面的教育建议 作 品。 目标2 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 ◆各年龄段2个方面的典型表现。 能力 ◆2个方面的教育建议 ◆各年龄段4个方面的典型表现。 ◆教育建议
美感与表现
高级情感 将内在的思想情感外显出来 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价值所在 艺术教育的目的 艺术是表现自我的手段
谢谢参与!
有教师问:如果不教技能,幼儿的画看不懂,这能
算会画吗? 我们试问:教幼儿技能的目的是什么? 过早教技能有用吗?
小结:
•
幼儿的画看不懂,正是表明他们是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 表达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感;
• 幼儿画画不是教会的,受制于幼儿的认知水平,所教的技 能也是很难迁移的,幼儿的绘画技能是在大量表现表达的 机会中自然成熟的;
“教”还是“不教” 问题: 范画演示法在幼儿美术表达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老师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幼儿画
请通过讨论,按顺序逐一回答以下的小问题:
(1)如果教师不“教”技能,幼儿会画吗? (2)你是听到幼儿说过“我不会画”吗? (3)幼儿为什么会说“我不会画”呢? (4)范画演示之后幼儿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小结:
“幼儿稚嫩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 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独特的艺术表现给 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指南》)
三、如何支持幼儿自主表达与表现
《指南》中的三段话 问题讨论:
《指南》中用了三个“不”,告诉我们如何支持幼儿的自主表达和表现, 那么幼儿美术教育“不”这样,“应该”怎样? 请交流目前幼儿美术教育中有哪些途径和方式是支持自主表达与表现的? 为什么?举例说明,并写在大白纸上。
单元6.2
支持幼儿自主的表达和表现
——以幼儿园美术教育为例
目标: • 理解提高幼儿艺术表现能力并不是“教”技能 • 探讨支持幼儿自主表达与表现的途径
《指南》艺术领域 关于支持幼儿自主表达与表现的要点:
尊重幼儿自发的表达和表现 创设让幼儿自主表达与表现的机会和条件 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使幼儿敢于表达和表现
• 范画临摹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力,使幼儿的绘画模式化; • 范画临摹使幼儿对绘画丧失信心和兴趣,说“我不会画” 是丧失信心的表现; • 如果没有老师对绘画技能的标准,所有幼儿天生都会画任 何他们想要表达的东西;
幼儿绘画时,尽量少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
完全按照范画来画
二、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与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