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交换剂的选择
高岭土 离子交换剂

高岭土离子交换剂
高岭土,又称硅酸铝,是一种常见的矿物材料,其主要成分为氧化铝和硅酸盐。
在工业生产中,高岭土常被用作离子交换剂,具有良好的离子交换能力和吸附性能。
离子交换剂是一种能够与溶液中的离子发生置换反应的物质,常用于水处理、金属提取、化工生产等领域。
而高岭土作为一种离子交换剂,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高岭土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使其能够有效吸附溶液中的离子。
这使得高岭土在水处理和废水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能够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和有机物质。
其次,高岭土具有较强的离子交换能力,能够与溶液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发生置换反应。
这使得高岭土在金属提取和化工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可以用于金属离子的富集和分离,以及有机物质的提纯和分离。
此外,高岭土作为离子交换剂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再生性,能够多次循环使用,降低了成本,减少了资源浪费。
总的来说,高岭土作为离子交换剂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离子交换能力和再生性,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金属提取、化工生产等领域,为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高岭土离子交换剂在未来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离子交换填料选择

离子交换填料的选择、处理和保存(1)离子交换填料的选择离子交换填料的种类很多,离子交换层析要取得较好的效果首先要选择合适的离子交换填料。
首先是对离子交换填料电荷基团的选择,确定是选择阳离子交换填料还是选择阴离子交换填料。
这要取决于被分离的物质在其稳定的pH 下所带的电荷,如果带正电,则选择阳离子交换填料;如带负电,则选择阴离子交换填料。
例如待分离的蛋白等电点为4,稳定的pH 范围为6-9,由于这时蛋白带负电,故应选择阴离子交换填料进行分离。
强酸或强碱型离子交换填料适用的pH 范围广,常用于分离一些小分子物质或在极端pH 下的分离。
由于弱酸型或弱碱型离子交换填料不易使蛋白质失活,故一般分离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常用弱酸型或弱碱型离子交换填料。
其次是对离子交换填料基质的选择。
前面已经介绍了,聚苯乙烯离子交换填料等疏水性较强的离子交换填料一般常用于分离小分子物质,如无机离子、氨基酸、核苷酸等。
而纤维素、葡聚糖、琼脂糖等离子交换填料亲水性较强,适合于分离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
一般纤维素离子交换填料价格较低,但分辨率和稳定性都较低,适于初步分离和大量制备。
葡聚糖离子交换填料的分辨率和价格适中,但受外界影响较大,体积可能随离子强度和pH 变化有较大改变,影响分辨率。
琼脂糖离子交换填料机械稳定性较好,分辨率也较高,但价格较贵。
另外离子交换填料颗粒大小也会影响分离的效果。
离子交换填料颗粒一般呈球形,颗粒的大小通常以目数(mesh)或者颗粒直径(mm)来表示,目数越大表示直径越小。
前面在介绍交换容量时提到了一些关于交换剂颗粒大小、孔隙的选择。
另外离子交换层析柱的分辨率和流速也都与所用的离子交换填料颗粒大小有关。
一般来说颗粒小,分辨率高,但平衡离子的平衡时间长,流速慢;颗粒大则相反。
所以大颗粒的离子交换填料适合于对分辨率要求不高的大规模制备性分离,而小颗粒的离子交换填料适于需要高分辨率的分析或分离。
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离子交换纤维素目前种类很多,其中以DEAE-纤维素(二乙基氨基纤维素)和CM-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最常用,它们在生物大分子物质(蛋白质,酶,核酸等)的分离方面显示很大的优越性。
羧甲基纤维素——离子交换剂

羧甲基纤维素——离子交换剂1.引言1.1 概述羧甲基纤维素是一种具有离子交换能力的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它可以通过对纤维素进行化学修饰得到,使其表面具有羧基官能团。
这种化学修饰不仅能够增强纤维素的稳定性和机械强度,还能赋予其离子交换能力。
离子交换是指离子间的相互转移,通过固体表面上带有特定功能团的材料与溶液中的离子进行相互吸附和解吸附的过程。
羧甲基纤维素作为一种离子交换剂,具有很高的吸附容量和选择性,可以用于各种离子的去除和回收。
羧甲基纤维素的制备方法有多种,包括化学修饰法、原位聚合法等。
其中,化学修饰法是最常用的方法,通过将羧甲基功能团引入纤维素分子结构中,使其具有离子交换性能。
羧甲基纤维素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可以用于水处理、废水处理、离子交换树脂等领域。
本文旨在对羧甲基纤维素作为离子交换剂的优势进行详细探讨,并探究其在环境保护中的潜在应用。
通过深入了解羧甲基纤维素的定义、特性、制备方法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这一材料,为环境保护和资源回收做出积极贡献。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下面将简要介绍每个部分的内容。
1. 引言部分:在引言部分,首先会对羧甲基纤维素进行概述,介绍其起源、性质以及已知的特点。
接下来,将对整篇文章的结构进行概括和介绍,明确各个部分的内容和目的。
最后,明确本文的主要目的,即探讨羧甲基纤维素作为离子交换剂的潜力和应用。
2. 正文部分:正文部分将包括两个主要内容:羧甲基纤维素的定义和特性,以及羧甲基纤维素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2.1 羧甲基纤维素的定义和特性:这一部分将详细介绍羧甲基纤维素的定义,解释其由何种成分组成以及其中的化学结构。
同时,还会涵盖羧甲基纤维素的主要特性,如其吸附能力、离子交换能力等。
2.2 羧甲基纤维素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在这一部分,将详细介绍羧甲基纤维素的制备方法,包括从原料的选择到制备步骤的具体过程。
此外,还将探讨羧甲基纤维素在不同行业的应用,如环境保护、水处理、催化剂等。
显影液处置方案

显影液处置方案随着印刷行业的发展,显影液越来越成为印刷厂的主要废水之一。
显影液中含有大量的银离子和化学试剂,如果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会对水质造成很大的污染。
针对这一问题,印刷厂需要开展显影液的合理处理和处置,降低显影液对环境的影响。
本文旨在介绍显影液处置的方案以及注意事项。
显影液处置方案目前,常见的显影液处理方式主要包括至少以下几种方案:1. 化学还原法化学还原法是将显影液中含有的银离子将其还原成为金属银,以便于回收。
该方法的原理是添加还原剂,将银离子还原成为可沉淀或可析出的银粒子,然后通过沉淀或过滤的方式将银粒子回收。
针对该方法,需要注意以下问题:•还原剂的选择:化学还原一般采用亚硫酸钠或柠檬酸还原法。
亚硫酸钠还原法成本较低,化学污染较少;柠檬酸还原法污染较小,但成本较高。
•处理条件:化学还原的具体条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建议控制在PH值7左右、温度70℃左右、时间30分钟左右。
•处理效率:化学还原法能够去除显影液中的银离子,回收银粒子。
但处理效率也受到显影液中银离子浓度、PH值等因素影响。
2. 离子交换法离子交换法是指将显影液中的银离子通过离子交换剂进行交换,使银离子被锁定在交换剂上。
该方法的原理是将强阳离子交换剂(如氢氧化铝)放置在显影液中,等待银离子和离子交换剂表面的其他阳离子发生交换,从而达到回收显影液中银离子的效果。
针对该方法,需要注意以下问题:•交换剂的选择:离子交换法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交换剂。
可选的离子交换剂有氢氧化铝、氢氧化钙、普鲁士蓝等。
•处理效率:离子交换法能够回收显影液中的银离子,但处理效率受到显影液中银离子浓度、交换剂的选择等因素影响。
3. 活性炭吸附法活性炭吸附法是指将显影液通过吸附剂(主要是活性炭)来达到去除杂质和污染物的目的。
该方法的原理是将显影液流经活性炭床,活性炭对显影液中的污染物进行吸附。
针对该方法,需要注意以下问题:•吸附剂的选择:吸附剂的选择主要包括煤质活性炭、木材活性炭、皮革活性炭等。
离子交换层析柱和填料选择指南

平衡 1M
样品 上样体积
梯度洗脱
不结合的分子在 梯度开始前被洗脱
[NaCl]
10–20 CV
5–10 CV 0
柱体积(CV)
图1.使用梯度洗脱的典型IEX分离。
洗涤 高盐洗涤
5 CV
再平衡
紧密结合 的分子在 高盐洗涤 中被洗脱
5–10 CV
蛋白质由含有可以被测定的弱酸和弱碱基团(即电离 基团)。因此,蛋白质的净表面电荷是高度依赖的p H,并将随着环境pH变化而逐渐改变。每种蛋白质都 有其针对pH的独特静电荷关系,这可以被视为滴定 曲线(图2)。这条曲线反映了蛋白质整体净电荷如 何根据环境的pH变化。可以在不同的pH值下利用IEX 以分离具有截然不同电荷性质的多种蛋白。图2显示 如何选择正确的pH(实现令人满意的分最重要参数 之一)。
清洗程序,方案1
用4 CV达到70%的乙醇或30%的异丙醇洗涤。 用至少2 CV的蒸馏水冲洗,直到紫外基线和洗 脱pH稳定。 立即用3 CV的起始缓冲液洗涤(流速与步骤2相 同)。
清洗程序,方案2
用2 CV含有去垢剂的碱或酸溶液洗涤(例如含有 0.1–0.5%非离子型去垢剂的0.1 M乙酸)。 用5 CV 70%乙醇冲洗以去除残留的去垢剂。 用至少2 CV的蒸馏水冲洗(流速与步骤1相同), 直到紫外基线和洗脱pH稳定。 用3 CV的起始缓冲液洗涤(流速与步骤1相同)。
用于阳离子交换层析的缓冲液
pH间隔
物质
1.4-2.4 2.6-3.6 2.6-3.6 3.3-4.3 3.3-4.3 3.7-4.7 5.1-6.1 4.3-5.3 5.2-6.2 5.6-6.5 6.7-7.7 7.0-8.0 7.8-8.8
马来酸 甲基马来酸 柠檬酸 乳酸 甲酸 琥珀酸 琥珀酸 乙酸 甲基马来酸 MES 磷酸盐 HEPES BICINE
离子交换层析柱子的选择

离子交换层析技术离子交换层析技术是以离子交换纤维素或以离子交换葡聚糖凝胶为固定相,以蛋白质等样品为移动相,分离和提纯蛋白质、核酸、酶、激素和多糖等的一项技术。
(一)原理在纤维素与葡聚糖分子上结合有一定的离子基团,当结合阳离子基团时,可换出阴离子,则称为阴离子交换剂。
如二乙氨乙基(Dicthylaminoethyl,DEAE)纤维素。
在纤维素上结合了DEAE,含有带正电荷的阳离子纤维素—O—C6 H14N+H,它的反离子为阴离子(如Cl-等),可与带负电荷的蛋白质阴离子进行交换。
当结合阴离子基团时,可置换阳离子,称为阳离子交换剂,如羧甲基(Carboxymethy,CM)纤维素。
纤维素分子上带有负电荷的阴离子(纤维素-O-CH2-COO一),其反离子为阳离子(如Na+等),可与带正电荷蛋白质阳离子进行交换。
溶液的pH值与蛋白质等电点相同时,静电荷为0,当溶液pH值大于蛋白质等电点时,则羧基游离,蛋白质带负电荷。
反之,溶液的pH值小于蛋白质等电点时,则氨基电离,蛋白质带正电荷。
溶液的pH值距蛋白质等电点越远,蛋白质的电荷越多。
反之则越少。
血清蛋白质均带负电荷,但各种蛋白质带负电荷的程度有所差异,以白蛋白为最多,依次为球蛋白,球蛋白和球蛋白。
在适当的盐浓度下,溶液的pH值高于等电点时,蛋白质被阴离子交换剂所吸附;当溶液的pH值低于等电点时,蛋白质被阳离子交换剂所吸附。
由于各种蛋白质所带的电荷不同。
它们与交换剂的结合程度也不同,只要溶液pH值发生改变,就会直接影响到蛋白质与交换剂的吸附,从而可能把不同的蛋白质逐个分离开来。
交换剂对胶体离子(如蛋白质)和无机盐离子(如NaCl)都具有交换吸附的能力,当两者同时存在于一个层析过程中,则产生竞争性的交换吸附。
当Cl一的浓度大时,蛋白质不容易被吸附,吸附后也易于被洗脱,当Cl一浓度小时,蛋白质易被吸附,吸附后也不容易被洗脱。
因此,在离子交换层析中,一般采用两种方法达到分离蛋白质的目的。
离子交换剂的选择

1.离子交换剂的选择离子交换剂的种类很多,离子交换层析要取得较好的效果首先要选择合适的离子交换剂。
首先是对离子交换剂电荷基团的选择,确定是选择阳离子交换剂还是选择阴离子交换剂。
这要取决于被分离的物质在其稳定的pH下所带的电荷,如果带正电,则选择阳离子交换剂;如带负电,则选择阴离子交换剂。
例如待分离的蛋白等电点为4,稳定的pH范围为6-9,由于这时蛋白带负电,故应选择阴离子交换剂进行分离。
强酸或强碱型离子交换剂适用的pH 范围广,常用于分离一些小分子物质或在极端pH下的分离。
由于弱酸型或弱碱型离子交换剂不易使蛋白质失活,故一般分离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常用弱酸型或弱碱型离子交换剂。
其次是对离子交换剂基质的选择。
前面已经介绍了,聚苯乙烯离子交换剂等疏水性较强的离子交换剂一般常用于分离小分子物质,如无机离子、氨基酸、核苷酸等。
而纤维素、葡聚糖、琼脂糖等离子交换剂亲水性较强,适合于分离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
一般纤维素离子交换剂价格较低,但分辨率和稳定性都较低,适于初步分离和大量制备。
葡聚糖离子交换剂的分辨率和价格适中,但受外界影响较大,体积可能随离子强度和pH变化有较大改变,影响分辨率。
琼脂糖离子交换剂机械稳定性较好,分辨率也较高,但价格较贵。
另外离子交换剂颗粒大小也会影响分离的效果。
离子交换剂颗粒一般呈球形,颗粒的大小通常以目数(mesh)或者颗粒直径(mm)来表示,目数越大表示直径越小。
前面在介绍交换容量时提到了一些关于交换剂颗粒大小、孔隙的选择。
另外离子交换层析柱的分辨率和流速也都与所用的离子交换剂颗粒大小有关。
一般来说颗粒小,分辨率高,但平衡离子的平衡时间长,流速慢;颗粒大则相反。
所以大颗粒的离子交换剂适合于对分辨率要求不高的大规模制备性分离,而小颗粒的离子交换剂适于需要高分辨率的分析或分离。
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离子交换纤维素目前种类很多,其中以DEAE-纤维素(二乙基氨基纤维素)和CM-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最常用,它们在生物大分子物质(蛋白质,酶,核酸等)的分离方面显示很大的优越性。
离子交换剂预处理的方法 -回复

离子交换剂预处理的方法-回复离子交换剂预处理是一种常用的水处理方法,用于去除水中的离子污染物。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一步一步回答关于离子交换剂预处理的方法的问题,并详细解释每一步的原理和操作。
第一步:了解离子交换剂的原理和分类离子交换剂是一种能够去除水中离子的材料。
它们通常是高分子化合物或矿物质,具有特殊的交换活性基团。
根据其化学结构和功能,离子交换剂可以分为阳离子交换剂和阴离子交换剂。
阳离子交换剂可以去除水中的阳离子,如钠、钙、镁等,而阴离子交换剂则可以去除水中的阴离子,如氯离子、硝酸根离子等。
第二步:选择适合的离子交换剂在选择离子交换剂之前,需要对待处理水样的离子组成进行分析。
根据水样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和浓度,选择相应的离子交换剂来去除特定的污染物。
例如,如果水样中含有高浓度的钙离子,可以选择具有高选择性钙离子交换基团的阳离子交换剂来处理。
第三步:制备离子交换剂床离子交换剂通常以粒状形式存在,并且需要制备成床层形式以进行处理。
制备床层的方法根据不同的离子交换剂而异。
一般情况下,将离子交换剂颗粒装填到特定的容器中,并使用支撑层和床层填料来固定离子交换剂颗粒。
这样可以确保水流通过床层时可以与离子交换剂充分接触。
第四步:水处理操作进行离子交换剂预处理时,需要将待处理水样通过制备好的离子交换剂床层。
水通过床层时,床层中的离子交换剂将与水中的离子发生交换作用。
靠近床层入口处的床层颗粒首先接触到水中的离子,而靠近床层出口处的床层颗粒则是最后接触到水中的离子。
离子在床层中的吸附和交换作用使得水中的离子被去除或替代。
第五步:再生或更换离子交换剂随着时间的推移,离子交换剂床层上的交换基团会逐渐饱和或变得不再有效。
当离子交换剂床层达到饱和或效果不佳时,需要进行再生或更换离子交换剂。
再生的过程通常涉及对床层进行反冲洗、酸洗或碱洗来去除吸附的离子,并恢复交换基团的活性。
如果再生无效或离子交换剂寿命已到,必须更换新的离子交换剂床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离子交换剂的选择离子交换剂的种类很多,离子交换层析要取得较好的效果首先要选择合适的离子交换剂。
首先是对离子交换剂电荷基团的选择,确定是选择阳离子交换剂还是选择阴离子交换剂。
这
要取决于被分离的物质在其稳定的 pH 下所带的电荷,如果带正电,则选择阳离子交换剂;
如带负电,则选择阴离子交换剂。
例如待分离的蛋白等电点为 4,稳定的pH范围为6-9,由于这时蛋白带负电,故应选择阴离子交换剂进行分离。
强酸或强碱型离子交换剂适用的 pH
范围广,常用于分离一些小分子物质或在极端pH下的分离。
由于弱酸型或弱碱型离子交换
剂不易使蛋白质失活,故一般分离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常用弱酸型或弱碱型离子交换剂。
其次是对离子交换剂基质的选择。
前面已经介绍了,聚苯乙烯离子交换剂等疏水性较强的离子交换剂一般常用于分离小分子物质,如无机离子、氨基酸、核苷酸等。
而纤维素、葡聚糖、琼脂糖等离子交换剂亲水性较强,适合于分离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
一般纤维素离子交换剂价格较低,但分辨率和稳定性都较低,适于初步分离和大量制备。
葡聚糖离子交换剂的分辨率和价格适中,但受外界影响较大,体积可能随离子强度和pH 变化有较大改变,影响分辨
率。
琼脂糖离子交换剂机械稳定性较好,分辨率也较高,但价格较贵。
另外离子交换剂颗粒大小也会影响分离的效果。
离子交换剂颗粒一般呈球形,颗粒的大小通常以目数(mesh)或者颗粒直径(mm)来表示,目数越大表示直径越小。
前面在介绍交换容量时提到了一些关于交换剂颗粒大小、孔隙的选择。
另外离子交换层析柱的分辨率和流速也都与所用的离子交换剂颗粒大小有关。
一般来说颗粒小,分辨率高,但平衡离子的平衡时间长,流速慢 ; 颗粒大则相反。
所以大颗粒的离子交换剂适合于对分辨率要求不高的大规模制备性分离,而小颗粒的离子交换剂适于需要高分辨率的分析或分离。
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离子交换纤维素目前种类很多,其中以DEAE纤维素(二乙基氨基纤
维素)和CM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最常用,它们在生物大分子物质(蛋白质,酶,核酸等)的分离方面显示很大的优越性。
一是它具有开放性长链和松散的网状结构,有较大的表面积,大分子可自由通过,使它的实际交换容量要比离子交换树脂大的多;二是它具有亲水性,对
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物质吸附的不太牢,用较温和的洗脱条件就可达到分离的目的,因此不致引起生物大分子物质的变性和失活。
三是它的回收率高。
所以离子交换纤维素已成为非常重要的一类离子交换剂。
2. 离子交换剂的处理和保存
离子交换剂使用前一般要进行处理。
干粉状的离子交换剂首先要进行膨化,将干粉在水中充分溶胀,以使离子交换剂颗粒的孔隙增大,具有交换活性的电荷基团充分暴露出来。
而后用水悬浮去除杂质和细小颗粒。
再用酸碱分别浸泡,每一种试剂处理后要用水洗至中性,再用另一种试剂处理,最后再用水洗至中性,这是为了进一步去除杂质,并使离子交换剂带上需要的平衡离子。
市售的离子交换剂中通常阳离子交换剂为Na型(即平衡离子是 Na离子),阴
离子交换剂为 Cl 型,因为通常这样比较稳定。
处理时一般阳离子交换剂最后用碱处理,阴离子交换剂最后用酸处理。
常用的酸是HCI,碱是NaOH或再加一定的NaCI,这样处理后阳
离子交换剂为Na型,阴离子交换剂为 CI型。
使用的酸碱浓度一般小于 0.5 mol / L ,浸泡时间一般30 min 。
处理时应注意酸碱浓度不宜过高、处理时间不宜过长、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离子交换剂被破坏。
另外要注意的是离子交换剂使用前要排除气泡,否则会影响分离效果。
离子交换剂的再生是指对使用过的离子交换剂进行处理,使其恢复原来性状的过程。
前面介
绍的酸碱交替浸泡的处理方法就可以使离子交换剂再生。
离子交换剂的转型是指离子交换剂由一种平衡离子转为另一种平衡离子的过程。
如对阴离子交换剂用HCI 处理可将其转为 CI 型,用NaOH处理可转为OH型,用甲酸钠处理可转为甲酸型等等。
对离子交换剂的处理、再
生和转型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使离子交换剂带上所需的平衡离子。
前面已经介绍了,离子交换层析就是通过离子交换剂上的平衡离子与样品中的组分离子进行可逆的交换
而实现分离的目的,因此在离子交换层析前要注意使离子交换剂带上合适的平衡
离子,使平衡离子能与样品中的组分离子进行有效的交换。
如果平衡离子与离子交换剂结合
力过强,会造成组分离子难以与交换剂结合而使交换容量降低。
另外还要保证平衡离子不对
样品组分有明显影响。
因为在分离过程中,平衡离子被置换到流动相中,它不能对样品组分
有污染或破坏。
如在制备过程中用到的离子交换剂的平衡离子是H或0H离子,因为其它离
子都会对纯水有污染。
但是在分离蛋白质时,一般不能使用H或0H型离子交换剂,因为分
离过程中H或0H离子被置换出来都会改变层析柱内pH值,影响分离效果,甚至引起蛋白质
的变性。
离子交换剂保存时应首先处理洗净蛋白等杂质,并加入适当的防腐剂,一般加入0.02 %的
叠氮钠,4C下保存。
种类树脂主要性质和类别之差异,在于它们的化学活性基种类之不同,因此氢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可依活性基(一种官能基)种类不同,分成两种: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strong- acid anion exchange resin )禾口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weak - acid anion exchange resin )。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系因它的活性氢离子在水中很容易解离而得名,其骨架均为聚苯乙烯
系统,主要产品是「磺酸型」强酸性阳离易解离而得名,骨架均为聚丙烯酸系统,主要产品是「羧酸型」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通常颜色较?白色或淡黄色球状子交换树脂,通常颜
色较深,棕黄色至综色球状颗粒,以综色最常见;反之,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则是因它的
活性氢离子在水中比较不容解离,以淡黄色最常见。
如果用化学反应来表示这两种树脂的差
异性,我们可以描述如下(R代表树脂母体):强酸性:R-SO3H T R-SO3- + H+ ( H+容易解离,在水中呈强酸性)弱酸性:R-COOH T R-COO- + H+ ( H+不易解离,在水中呈弱
酸性)由于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解离能力很强,所以在任何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均能解离和产生离子交换作用,其作用pH范围介于1~14。
反之,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解离能
力很弱,只能在弱酸性至碱性溶液中解离和产生离子交换作用,其作用pH范围仅介于5~14。
离子交换树脂的预处理过程
离子交换树脂使用前为什么要进行预处理
新树脂常含有反应溶剂、未参加反应的物质和少量低分子量的聚合物、铁、铅、铜等杂质。
当树脂与水、酸、碱或其它溶液相接触时,上述可溶性杂质就会转入溶液中,在使用初期污染出水水质。
因此,新树脂在投运前要进行预处理,转换为指定的离子型式。
离子交换树脂如何进行预处理(1 )阳离子交换树脂的预处理步骤首先用清水对树脂进
行冲洗(最好为反洗)洗至出水清澈无混浊、无杂质为止。
而后用4~5%勺HCl和NaOH在交
换柱中依次交替浸泡2~4小时,在酸碱之间用大量清水淋洗(最好用混合床高纯度去离子水进行淋洗)至出水接近中性,如此重复2~3次,每次酸碱用量为树脂体积的2倍。
最后一次处理应用4~5%的HCl溶液进行,用量加倍效果更好。
放尽酸液,用清水淋洗至中性即可待用。
(2)阴离子交换树脂的预处理步骤
首先用清水对树脂进行冲洗(最好为反洗),洗至出水清澈无混浊、无杂质为止。
而后用4~5% 的NaOH 和 HCl在交换柱中依次交替浸泡 2 ~4小时,在碱酸之间用大量清水淋洗(最好用混合床高纯度去离子水进行淋洗)至出水接近中性,如此重复2~3次,每次酸碱用量为树脂体
积的2倍。
最后一次处理应用 4~5%的 NaOH溶液进行,用量加倍效果更好。
放尽碱液,用清水淋洗至中性即可待用。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