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服务质量综述

合集下载

服务质量的研究综述

服务质量的研究综述

服务质量要素及模型的文献综述闫丽杰2010/1/16作者:闫丽杰职称: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营销学硕士研究生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大学城中山大学邮箱:lijieyan850524@163。

com摘要现代营销环境中,顾客不仅购买所需产品或服务,且在服务过程中参与价值的共同创造。

在此过程中,服务质量水平直接影响着顾客对所得到的服务的感知及评价。

因此,服务质量是决定服务性企业营销效果、经济收益和竞争实力的最重要因素。

本文概括了服务质量的定义及要素,了解顾客是从哪些方面对服务质量进行评价。

在以上基础上总结了以往学者提出的服务质量模型,从不同角度对服务质量的基本理论进行了评述。

服务质量模型包含了服务质量的形成要素,公司或组织可以根据模型分析其服务质量存在差异的原因,从而制定提升服务质量的策略.随着全球化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的营销思想也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

传统的商品主导逻辑思想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营销环境,能够适应现代营销环境的新思想呼之欲出。

这种逻辑范式认为所有的经济都是服务经济,服务的核心视角是顾客导向的,能否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满足顾客需求成为企业最重要的任务。

因此,服务质量管理是服务性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

服务质量是决定服务性企业营销效果、经济收益和竞争实力的最重要因素.为了分析服务质量的特性,有必要对服务的含义、服务的本质特征、服务质量的概念等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

1 服务及服务质量的内涵1.1服务的含义及内涵企业产品(含实体物品或观念知识)经由销售而发生交易行为的当时,即是服务的开始。

服务是一方向另一方提供的经济活动,通常通过限时的表演过程,给接收者、物体或卖方所负责的其他对象带来所需要多的结果.顾客希望从员工的劳动技能、企业的设备、网络、系统或器材中获得价值,但是通常他们并不拥有对任何实体要素的所有权(Christopher Lovelock,JochenWirtz)。

服务也可指一方提供给另一方的任何活动或利益,基本上是无形的,不会牵涉任何实体的所有权,并且不必要附属于实体的产品(Kotler1,988)。

顾客感知服务质量与顾客满意相关关系实证研究

顾客感知服务质量与顾客满意相关关系实证研究

另外,本研究主要了国内银行分支机构的情况,对于国际银行业或其他服务 行业的情况尚缺乏对比分析。未来研究可以拓展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及其他 服务行业,对比分析其顾客感知服务质量与顾客满意的相关关系。
感谢观看
顾客感知服务质量与顾客满意 相关关系实证研究
目录
01 引言
03 研究问题和假设
02 文献综述 04 研究方法
05 研究结果
07 结论
目录
06 讨论
引言
在当今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服务质量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因 素。顾客感知服务质量作为服务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顾客满意度的提高具有 积极影响。本次演示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探讨顾客感知服务质量与顾客满意之间 的相关关系。

尽管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探讨了顾客感知服务质量与顾客满意的相关关系, 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首先,本研究仅以一家银行分支机构为例,样本量有限, 可能无法代表所有银行分支机构的情况。其次,本研究仅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 未结合其他数据来源和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未来研究可以尝试将定性和定量方法 相结合,进一步深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文献综述
关于顾客感知服务质量与顾客满意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 果。其中,PZB(1988)提出的感知服务质量模型,将服务质量划分为五个维度, 即有形性、可靠性、响应性、保证性和移情性。而顾客满意则被视为对服务质量 的感知与期望之间的比较结果。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顾客感知服务质量对顾客 满意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研究问题和假设
本次演示旨在研究以下问题:顾客感知服务质量是否对顾客满意产生积极影 响?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H1:顾客感知服务质量与顾客满意正相关。
研究方法

服务质量感知模型

服务质量感知模型

服务质量感知模型是指用来描述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感知和评价的模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期望理论: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期望是基于他们对服务的预期和经验。

当服务的实际表现超过了顾客的期望,他们会对服务质量有更高的评价;反之,如果实际表现低于期望,他们会对服务质量产生负面评价。

2. 感知价值理论: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感知和评价还受到服务的实际价值和价格的影响。

当服务的实际价值高于顾客的期望,他们会对服务质量有更高的评价;反之,如果实际价值低于期望,他们会对服务质量产生负面评价。

3. 服务品质模型:服务品质模型是指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感知和评价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服务的可靠性、反应性、保证性、有形性和服务人员的技能水平等。

这些因素的不同组合和比例会影响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感知和评价。

4. 服务质量感知模型:服务质量感知模型是指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感知和评价受到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服务的可靠性、反应性、保证性、有形性、无形性、服务人员的技能水平和服务人员的态度等。

这些因素的不同组合和比例会影响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感知和评价。

以上是服务质量感知模型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具体的行业、产品和服务类型等因素,以及顾客的个体差异和文化背景等因素。

服务质量的研究综述

服务质量的研究综述

服务质量要素及模型的文献综述闫丽杰2010/1/16作者:***职称: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营销学硕士研究生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大学城中山大学邮箱:**********************摘要现代营销环境中,顾客不仅购买所需产品或服务,且在服务过程中参与价值的共同创造。

在此过程中,服务质量水平直接影响着顾客对所得到的服务的感知及评价。

因此,服务质量是决定服务性企业营销效果、经济收益和竞争实力的最重要因素。

本文概括了服务质量的定义及要素,了解顾客是从哪些方面对服务质量进行评价。

在以上基础上总结了以往学者提出的服务质量模型,从不同角度对服务质量的基本理论进行了评述。

服务质量模型包含了服务质量的形成要素,公司或组织可以根据模型分析其服务质量存在差异的原因,从而制定提升服务质量的策略。

随着全球化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的营销思想也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

传统的商品主导逻辑思想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营销环境,能够适应现代营销环境的新思想呼之欲出。

这种逻辑范式认为所有的经济都是服务经济,服务的核心视角是顾客导向的,能否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满足顾客需求成为企业最重要的任务。

因此,服务质量管理是服务性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

服务质量是决定服务性企业营销效果、经济收益和竞争实力的最重要因素。

为了分析服务质量的特性,有必要对服务的含义、服务的本质特征、服务质量的概念等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

1 服务及服务质量的内涵1.1服务的含义及内涵企业产品(含实体物品或观念知识)经由销售而发生交易行为的当时,即是服务的开始。

服务是一方向另一方提供的经济活动,通常通过限时的表演过程,给接收者、物体或卖方所负责的其他对象带来所需要多的结果。

顾客希望从员工的劳动技能、企业的设备、网络、系统或器材中获得价值,但是通常他们并不拥有对任何实体要素的所有权(Christopher Lovelock, Jochen Wirtz)。

服务也可指一方提供给另一方的任何活动或利益,基本上是无形的,不会牵涉任何实体的所有权,并且不必要附属于实体的产品(Kotler1,988)。

服务、服务营销、感知服务质量的研究综述

服务、服务营销、感知服务质量的研究综述
二 、 服 务 的 定 义 和 特 征
实际接受 的 服务 质量
Q E
Q P
Q R
Q>Q R> E l
顾 客提供 什 么层 次 的服务 . 后 制定 整套 执行 和背景情 节 然 三 、服 务营 销
务营销 的零星研 究 .9 4年 ,美 国学者 Jh ah l 17 o nR tma 的第 2 0 ) 0 6 。其 中 。 无 形 性 ” 早 在 1 9 “ 9 4年得 到 了 C ro e& abn
的 1 %下降到 2 1 的 l %。 3 0 0年 1 而且 . 务业 已经 突破第 三 服 产业 的范 围 , 更广 泛的 涉及 到第 四产 业 ( 即信 息 服务 ) 。在
年 的 5 % 急剧 增 长 到 2 0 3 0 5年 的 6 %.在 欧盟 则 分别 是 6 4 %和 6 %. 7 8 在美 国分 别是 5 %和 7 % 。 7 2 而且 这 种 势头 仍
国家 。 至远 远 落后 于 发展 中国家 5 %的 平均 水 平 ( 大 务 的认 识 不 断 加 深 ,V ro& L sh 2o ) 服 务 进行 了 甚 0 刘 ag u e (0 4 对
些工 业化 国家开始 发展 第 三产 业 . 促进 了服务 经济及 服 无形 性 、 可分 离 性 、 化 性 和易 消 失性 ,K f r K l r 不 变 ( o e & e e l l 本论述 研究 服务 营销 的专著 面世 . 志着 服务 营销学 的 Hac e 的发展 。 们 提 出“ 客体 验 工程 ” 标 ek l 他 顾 的概念 , 其终 极 目的就是 使无 形有 形 化 。也就 是说 . 组织 首先要 明确将 为
期望 的 服务 质量 感 知 服务 质量
署了具体的第三产业发展措施和政策 . 为服务营销在中国

医疗服务质量感知、维度及测量标准综述

医疗服务质量感知、维度及测量标准综述

优 秀和 优越性 的判断 或者 印象 。 P rsrma ,eta ( aaua n Z i ml& h
B r ,9 8 。按照 这种 定 义 , er 18 ) y 医疗 服 务 质量 感 知可 以定 义 印 象 这 种判 断 常常 用顾 客对 服务 的期 望 与 服务 的实 际效 能 之间 的差距 来 衡量 。比如 , rno s 1 8 ) 强 调 了以顾 G o ro (9 4 就
者众 说 纷纭 . 现 出了其 维 度 的复 杂性 。比如 目前被 广泛 体
应用的 SV A E QU L量 表 由 于 其 很 难 复 制 不 同 的 服务 情 景
而 备受 争议 。S V UA E Q L量表 体 系有 五 个维 度 。包 括 可信 性、 移情 性 、 形性 、 有 反映 性 和保证 性 。研究 者将 S VQ A E UL
质量的相关研究是各个国家医疗服务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文章定位于医疗服务领域对 涉及到的医疗服务质量感知 、 维
度和测量标准等相关研究做一厘清, 从而为构建 医疗服务领域 的服 务质量评估模型 , 特别是 , 构建 以患者角度对 医疗服 务指导。 关键词: 医疗服务; 服务质量感知; 维度
■2 1 0 1年 第 1 0期
■现 代 管理科 学
■管理 创新
医疗服务质量感知 维度及测量标准综述
●董 恩 宏 鲍 勇
摘要 : 医疗服 务 是服 务 经 济 中发 展 最 快 的一 个部 门 , 医疗服 务 质 量成 为各 方 关 注 的最前 沿部 分 , 因此对 于 医疗服 务
医疗 服务 质量 感知 研 究综 述
(0 6 支持 原 始 的 五 维度 结 构 。Hede & Mie (9 3 20) al y l r1 9 ) l Mo w (9 2 在 卫 生 生育 临 床 患者 中发 现存 在七 维度 . k a 19 ) R— ed n ah & S n i rS l o d 19 ) 急诊 室发 现存 在 ieb c a df — mal o (9 0 在 e w

服务质量评价综述

服务质量评价综述

服务质量评价综述一、服务质量定义服务质量是指企业或个人在提供服务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满足顾客需求的能力和程度。

具体来说,服务质量包括服务内容、服务过程、服务结果等多个方面。

二、服务质量评估模型服务质量评估模型是对服务质量的各个方面的具体描述和评价标准。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模型包括:SERV模型:该模型包括有形性、可靠性、响应性、保证性和移情性五个维度,是针对餐饮、银行、医疗等服务行业的质量评估模型。

PARA模型:该模型包括可靠性、反应性、保证性、移情性和可感知性五个维度,适用于酒店、航空等服务行业。

对SERV和PARA模型的比较分析发现,二者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都强调了可靠性和反应性的重要性。

三、服务质量衡量方法服务质量衡量方法是指采用一定的指标和标准,对服务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的方法。

常见的服务质量衡量方法包括:顾客满意度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顾客对服务的满意程度。

关键绩效指标(KPI):通过对服务流程中的关键绩效指标进行监控和分析,评价服务质量的水平。

服务质量差距模型(GAPS):通过对服务传递过程中的差距进行分析,找出服务问题的根源并采取措施改进。

四、服务质量标准制定服务质量标准是指对服务过程和结果的质量要求和标准进行规定和统一,以保证服务质量的稳定性和可比较性。

制定服务质量标准的过程包括:确定服务目标:明确服务的目标,如提高顾客满意度、提高顾客忠诚度等。

制定服务流程:根据服务目标,制定详细的服务流程,包括服务提供者、服务内容、服务时间等方面的规定。

制定服务质量标准:根据服务流程,制定每一步骤的质量标准,如响应时间、问题解决速度等。

培训员工:对员工进行培训,确保他们了解并能够执行服务质量标准。

监控与改进:通过顾客反馈、员工反馈等方式,监控服务质量并进行改进。

五、服务质量改进策略服务质量改进策略是指针对服务质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方法进行改进和提高的策略。

常见的服务质量改进策略包括:优化服务流程:对服务流程进行分析和优化,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步骤,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服务质量衡量理论综述

服务质量衡量理论综述

一、服务质鸯捌既
国 外 对 服 务质 量 深 入 和 J 泛 研 究 集 中于 二 十 世 纪 七 八 ‘ : 十 年代 ,期 间 学者 对服 务 质量 给 出小 同的 定义 。Lv l e i1 (92 1 7 )认为服 务质 量是指服 务结果能符合所设 定的标准 。 S s e ,O sn Wr o f( 98 a s r 1e &  ̄ k f 17 )以材料 、人员 以及 设备 来 c 定义服务质量 , 认为服务质量就是所提 供的服务能够 给顾 客 带来外在与潜在利益 的大小 , 服务质量可以分为 期 服 务水 半和 感 知水 半 。L h i il 18 )提 出将 服 务 质 量 分 成 设 etne l( 92 计 质 量 、交互 质 量 和 组 织 质 量 三 方 面 , 认 为服 务质 量 是 由 他 顾 客与 服 务 组 织 要 素 间 的互 动 而 产 生 的 。G o r o 1 8 ) r n o s( 9 3 提 出顾客感知服务质量 的概念 , 认为服务质量本身 是一种 他 感 知 ,它 由顾 客 的服 务 期 望 和 实 际 服 务 经 历 相 比较 来 确 定 。 P r sr m n e t a lB r y (9 5 a au a a ,Z i hm & e r 1 8 )指 出服务质量使顾 客对服务 的期望与接受服务后实际感知的服务之 间的差距 , 认为服务质量可用公式: 服务质量= 实际感觉的服务一 期望 的 服务 ,来表示 。H s t 19 )等将 内部服务质量定义为组 ek t( 94 织 内员工之 间的态度与服务的方式 。 内部员丁对工作 、同 有 事 以及公 司的感知来衡量其水准。
B a 等人 (0 0 提 出了在服务行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l rh 20 ) 1 个关键因素 ,包括:高层管理人员的支持; 以顾 客为中心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感知服务质量的定义感知服务质量最早是由芬兰瑞典经济管理学院的Gronroos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 他将其定义为顾客对服务期望与实际服务绩效之间的比较,Gronroos(1982)还界定了感知服务质量基本构成要素,即消费者感知服务质量由技术质量(technical quality,即服务的结果)和功能质量(functional quality,即服务的过程)和公司形象三部分组成,从而将服务质量和有形产品的质量从本质上区别开来。

感知服务质量是顾客的服务预期(expectation)和顾客的服务感知(perceived performance)两者进行比较的结果。

如果实际感知的服务大于服务期望,则顾客的感知服务质量是良好的;如果实际感知的服务小于服务期望,则顾客会对感知服务质量给予较低的评价。

在感知服务质量概念提出之后,很多学者都对感知服务质量的测量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目前广为接受的、应用最普遍的一种测量方法就是SERVQUAL量表。

众多学者利用SERVQUAL量表来测量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感知,并将其延伸至其他的行业及相关领域,如公共事业、牙医服务、零售业、信息服务、航空业、旅店业以及网络购物等。

二.感知服务质量的测量及评价感知服务质量的五维度:可靠性-可靠地、准确地履行服务承诺的能力,它意味着服务以相同的方式、无差错地准时完成;响应性-愿意、主动地协助顾客解决问题并迅速提供顾客需要的服务;保证性-员工所具有的知识、礼节以及表达出自信与可信的能力;移情性-设身处地地为顾客着想并对顾客给予特别的关注;有形性-有形的设施、设备、人员以及沟通材料的外表目前,对感知服务质量的评价方法主要有:SERVQUAL(Service Quality)评价法、SERVPERF评价法、无差异分数模型等。

SERVQUAL评价法是PZB(1988)创建的一种量化地评价感知服务质量的方法,严格的按照心理学测量程序进行开发,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该方法对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的评价是建立在对顾客期望服务质量和顾客接受服务后对服务质量感知进行比较的基础之上的。

在感知服务质量分析和测评研究方面,主要是应用顾客感知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和SERVQUAL量表这两种方法。

不同的学者针对不同的问题选用的方法不相同。

采峰等(2008)认为,顾客感知质量是建立在差异理论的基础上,通过顾客对期望的服务和感知的服务相比较而形成的主观结果,同时他们根据顾客感知服务的内容将服务质量的构成要素具体化。

顾客感知服务质量至少包含三个层面的内涵要素:①服务基础,即支持服务实现的人员、设备、设施、环境等基础要素;②服务过程,即顾客与服务体系(服务人员和服务组织等)之间的互动过程,包括服务体系为顾客主动提供服务的过程(即主动服务过程)和服务体系对顾客需求的响应过程(即被动服务过程);③服务绩效,即服务的完成情况和实现效果。

学者们对顾客感知质量的维度划分主要基于以下两种角度:一是顾客感知质量构成的角度,如Gronroos(l982),Lehtinen(1991),Brady&cronin等人的观点,认为顾客感知质量包含技术质量、功能质量、公司形象、物理质量等方面;二是顾客感知质量影响因子的角度,如PZB组合的观点,认为顾客感知质量的维度可划分为可靠性、相应性、有形性、响应性、移情性。

从后人文献引用的情况以及其在世界各国的应用情况来看,SERVQUAL量表受到的关注比SERVPERF量表更为广泛。

因此,对于SERVQUAL量表,关键问题是如何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同产业的特性对其做出有益的修正,而不是全盘否定(张世琪,宝贡敏,2008)。

帕拉苏拉曼伊arasuraman,1988)教授同样认为,SERVQUAL具有跨文化适用性,但在设计调查问卷时,部分问项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三.感知服务质量与顾客满意在基于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的满意度研究中,很多学者认为感知服务质量与顾客满意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

帕拉苏莱曼等比较系统地提出了综合评价感知服务质量的要素理论,并认为顾客最终对服务质量是否感到满意可以通过感知服务质量模型来描述。

伍德赛德等研究发现,个别事件的顾客满意度是个别事件服务质量的函数,而整体性顾客满意度则是整体性服务质量的函数。

布雷迪和克罗宁的研究结论指出,顾客满意度对顾客的购买意愿存在显著性影响,且服务质量是顾客满意度的前置变量。

韦福祥认为,顾客感知服务质量与顾客满意存在着强正相关关系,只有当顾客认为企业所提供的服务质量较高时,他们才会产生满意的心理,并进而决定了顾客的重购行为。

感知服务质量与顾客满意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服务营销领域的研究热点,弄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目前学术界对两者的关系主要存在以下三种观点:“感知服务质量是顾客满意的前因”的观点;“顾客满意是感知服务质量的前因”的观点;“感知服务质量与顾客满意之间并不存在递归关系”的观点。

顾客满意与感知服务质量是两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

顾客满意是消费者对比产品、服务的期望与实际感知绩效所产生的,感知服务质量是消费者对比他们期望中的服务水平与他们实际感知到的服务水平所产生的。

可见两者都是与消费者期望进行比较的结果,但顾客满意是一个比感知服务质量范围更广的概念,它是期望与实际感知绩效相比较的结果,而实际感知绩效是包括感知的服务水平在内的一系列感知到的效果。

四.服务营销的研究我国的服务业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不仅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与世界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相比也存在很大距。

服务业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为此必须大力发展服务业。

然而服务业的快速、持续发展必须有正确的服务营销理论的支持。

同时,我国对服务营销的研究起步较晚,在这一领域中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证研究都相对滞后,大多数的研究还处在解读和学习国外学者的研究结果的阶段,缺乏系统性。

而国外学者的研究结论未必适合我国企业,这就需要我国学者尽快得出一些适合我国企业的结论,来指导我国的服务营销实践。

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服务业、我国的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

服务作用的不断加强自然带动服务营销活动的发展,服务业的竞争日趋激烈。

传统的营销理论不再适用,服务营销需要新的理论支持。

感知服务质量、顾客满意随之成为服务营销领域的研究热点,而两者之间的关系则成为热点中的热点。

然而,尽管许多学者对两者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所得结论存在很大分歧,未能对服务营销实践提供很好的指导。

与传统营销侧重销售产品不同,服务营销管理更注重以顾客忠诚度为衡量标准的市场份额的质量。

美国哈佛商业杂志1991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再次光临的顾客,可为公司带来25%一85%的利润,而吸引他们再来的因素中,首要的就是服务质量。

服务营销管理的核心理念是顾客的满意和忠诚,通过取得顾客的满意和忠诚来促进相互有利的交换,最终获取适当的利润和公司的长远发展。

由此可见,在服务产品的经营和管理中,服务营销的关键在于服务质量,服务产品的特征决定了服务质量在服务型企业中的特殊地位。

由于产品同质化,企业在营销战略中日益重视服务在营销活动的作用.而服务的好坏可以直接被顾客所感知.无数成功企业的营销实践证明,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的成败.服务竞争已经成为企业市场竞争的新焦点.现代企业的经营活动与其说是经营商品,不如说是经营服务.因此,研究如何提高顾客对服务的感知质量来提升顾客的忠诚度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五.酒店服务质量国外学者运用服务质量的相关理论及测量模型对酒店服务质量的构成要素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

Dube和Renaghan(2000)通过研究休闲观光、过境商务和会议商务三类市场,总结了总体酒店市场顾客购买决定的服务质量要素,认为地理位置、品牌和声誉、(外部和公共区)有形资产、客房设计、价格、服务功能、面对面服务、营销、餐饮服务和质量标准等是影响顾客购买决定的10个服务质量要素。

国内学者对酒店服务质量的研究主要以规范研究为主,近年来一些学者如党忠诚和周支立(2002)、陈瑞霞和王文君(2005)、温碧燕(2006)等人开始运用国外学者开发的服务质量模型对酒店服务质量进行实证研究。

但这些研究主要是对单个或某一区域酒店服务质量进行实证检验,其研究结论难以具有普遍适用性,而且对于酒店服务质量的不同构成要素对顾客满意及其顾客忠诚影响的机制是如何形成的,并未进行深入的探讨。

酒店是以服务为核心的行业,服务贯穿于生产、销售和顾客消费的整个过程,是服务高接触的行业,顾客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顾客不但参与生产、消费和体验服务,还参与服务结果的评价。

著名学者格罗鲁斯的顾客感知服务质量模型非常适用于酒店的服务质量管理。

顾客感知服务质量是“顾客做出的与服务是否优质有关的全面判断和看法”。

酒店服务的特性:顾客参与服务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感知服务质量,高接触性的服务(高接触性服务是指那些主要依靠人来完成服务过程的服务),服务关键时刻(关键时刻是服务提供者能够向顾客展示其服务的时间和地点)这些关键时刻是一个个向顾客展示服务质量的机会,也是给顾客留下深刻印象的时刻,极大地影响着顾客的服务感知,对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的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酒店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感知具有主观性,为满足顾客的服务需求,酒店应从以下五个层面对服务质量进行控制与提升:(1)有形资产。

主要是指服务的有形证明,如设备完好率、工作人员的精神面貌以及用以提供服务的其他工具和设备的完好情况。

(2)可靠性。

主要是指完成服务工作的一贯可靠性,如酒店提供服务的及时性和对其承诺的履行情况。

(3)反应速度。

主要是指服务人员帮助顾客的意愿及迅速提供服务的能力,与提供服务员工的意愿或准备的状态有关。

如能否立刻寄出交易单、快速回复给顾客、即时提供服务等。

(4)信任。

主要是指服务人员的知识、礼貌以及服务执行结果值得信赖的能力。

具体来说,包括服务人员是否拥有履行服务所需要的技能及知识,员工的服务态度是否诚实友善等。

(5)移情作用。

主要是酒店通过对客户的关心,使客户感受到具有个人色彩的特别关注。

如是否将消费者的利益放在心中,是否致力于了解顾客的需求,包括了解顾客特别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以及识别老主顾等。

有形化策略是指酒店提供服务的有形线索,以帮助顾客认识和了解酒店的服务策略。

(有形化线索是指在服务的过程中能被顾客感知到或提示的服务信息的有形实体、标语、术语、口号、数据、形象的比喻和事实等。

)在酒店的广告宣传中使用有形线索,能够更好地完成售前沟通,引导顾客建立正确的服务预期。

在服务过程中提供有形线索能引导顾客去正确地感知和评价实际体验的服务质量,使顾客的体验的服务质量不偏离实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