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说课稿
《锦瑟》优秀说课稿

《锦瑟》优秀说课稿(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条据文书、心得体会、文案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opywriting guid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guid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锦瑟》优秀说课稿《锦瑟》优秀说课稿(精选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本店铺整理的《锦瑟》优秀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语文说课稿锦瑟

高中语文说课稿锦瑟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篇目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经典古诗文——《锦瑟》。
这篇诗文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之手,是一首脍炙人口、意蕴深远的抒情诗。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锦瑟》这首诗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而且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
诗文通过锦瑟这一意象,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感慨。
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情感深沉,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诗文,理解诗句的基本含义,掌握诗中的重点词汇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悟人生哲理,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诗文的意象和情感,掌握诗中的修辞技巧。
2. 难点:深入挖掘诗文背后的哲理思考,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情境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学生在互动中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古代乐器锦瑟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作者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为学生理解诗文内容做好铺垫。
2. 朗读诗文教师首先示范朗读,然后引导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理解诗文逐句讲解诗文的含义,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锦瑟无端五十弦”中的“无端”表达了诗人对命运无常的感慨。
4. 情感体验通过讨论“锦瑟”这一意象所承载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哀愁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5. 拓展延伸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诗的理解,引导学生进行情感和哲理的深入探讨。
《锦瑟》教案3篇

Only your smile can make you find light in the endless darkness.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锦瑟》教案3篇《锦瑟》教案篇1(一)知识目标:了解李商隐及其诗歌。
(二)能力目标:鉴赏这首诗,品味诗歌意境,从而领会诗歌美质。
(三)情感目标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各诗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了解诗人的不同艺术风格。
(四)重点:鉴赏本诗哀怨的基调、迷离的意境、清丽的语言。
(五)难点:本诗的旨意。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中国文学史上,唐代的诗歌浩如烟海,唐朝的诗人灿若繁星。
但其中有一个诗人,他一不小心陷入了朋党之争,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这个诗人就是李商隐;他的一首《锦瑟》诗,让无数人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旨意,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探讨这一首诗。
二、对于李商隐,我们并不陌生,因为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千古名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二首(其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无题》)。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晚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
三、作者简介: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
他十六岁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二十五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可就在这时,令狐楚染病去世。
没了生活依靠的李商隐,一时茫然不知所措,恰也是这个时候,属于李党的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因爱慕其才,聘请他去府中掌书记,并且还把女儿嫁给了他。
原先李商隐出自令狐楚门下,自然被归入了牛党的阵容;现在李商隐又成了李党的东床快婿。
“忠臣不事二主”,而李商隐却如此轻易地“改弦更张”,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他的一生便始终伴随着牛党人的咒骂、诋毁、中伤,最终他也就成了那政治旋涡中的溺水者。
苏教版必修四《锦瑟》说课稿

苏教版必修四《锦瑟》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必修四语文教材中的《锦瑟》单元,内容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文学家李商隐的一首名篇《锦瑟》。
通过解读李商隐的这首诗,使学生对于“时光流转,物是人非”的主题有更深刻的理解,并能够欣赏和感受其中的意境。
这篇课文对于学生来说,既有一定的难度,又具有一定的触动力。
通过对诗歌中的抒发和感悟进行深入分析,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认知水平。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锦瑟》的主题,领悟其中表达的意蕴;•掌握《锦瑟》的基本背景信息和诗歌结构;•理解并运用《锦瑟》中的修辞手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使他们能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人生和情感的变化;•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表达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欣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通过阅读《锦瑟》使学生反思人生,认识时间的流转和人生的变化;•培养学生对于美的感受和追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锦瑟》的主题,领悟其中寓意;•分析《锦瑟》的诗歌结构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诗歌,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表达。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把握《锦瑟》中的抽象主题和思想;•引导学生从文学角度去理解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好苏教版必修四语文教材以及相关课外资料;•教师准备一些用于讲解的示例和案例,以及一些与主题相关的图片或图表(不能出现在文档中);•教师为学生准备好一些背景知识的辅助材料,如诗歌解读、作者介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与前情铺垫•通过一些引导性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对于《锦瑟》这个课文的兴趣;•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如李商隐的生平、唐代的文学特点等,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2. 理解诗歌表达的意蕴•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全文,理解诗歌的基本情节和意义;•分组讨论学生对于《锦瑟》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共同探讨诗歌表达的意蕴。
《锦瑟》教案6篇锦瑟教案教学过程

《锦瑟》教案6篇锦瑟教案教学过程下面是我分享的《锦瑟》教案6篇锦瑟教案教学过程,供大家赏析。
《锦瑟》教案1◆自读导言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品味诗歌意境,从而领会诗歌美质。
3、学习各诗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了解诗人的不同艺术风格。
◆自读程序1、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2、理解内容,赏析意境。
诗词之美多美在意境的塑造。
所以诗词赏析重在其意境的塑造。
自读时在初步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去品味意境。
3、背诵。
◆自读点拨1、背景说明2、总体内容把握《锦瑟》——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无“不是”或“过错”,诗人却开始硬来埋怨它: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弦?聆锦瑟之繁弦,思年华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
佳人锦瑟,一工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境,不复成寐,无限悲感,难言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
此时,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
月、珠、泪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
蓝田山日光煦照,山中玉气冉冉升腾(古人认为事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
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然了。
3、重、难点分析《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它以首句前二字为题,看似咏物,实乃一篇借锦瑟以隐题的咏怀之作。
《锦瑟》李商隐一、导入。
由《无题》“青鸟殷勤为探看”引出作者。
二、解题1、字义山,号玉溪生,河南沁阳人。
2、(注释1)主题:悼亡之作。
3、特色:典故雅致精工;基调哀怨悲愁;意境迷离凄婉;语言清丽隽永。
三、教师范读四、学生结合注释自由颂读五、思考:1、“五十弦”的锦瑟会联想到什么?用了什么手法?明确:自己年近半百。
传统的比兴手法。
2、典故分析:庄周梦蝶——美好扑朔迷离望帝化鹃——相思南海蛟人——破灭蓝山暖玉——迷惘六、主旨归纳:请同学据自己的感受自由谈,可发挥想象和联想。
执著一念的美好情感的破灭;才情不为人知的悲哀;悼亡之作……七、背诵八、作业: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县)人,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
李商隐《锦瑟》教案(通用5篇)

李商隐《锦瑟》教案(通用5篇)李商隐《锦瑟》教案(通用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商隐《锦瑟》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商隐《锦瑟》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2.领会这首诗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艺木技巧。
【重点难点】诗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艺木技巧。
【学习方法】诵读,理解,思考,讨论。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与内容】一、导入与作者简介。
1.导入新课中国古代描写音乐的著名诗文:1.白居易的《琵琶行》2.李贺的《李凭箜篌引》3.苏轼《赤壁赋》4.刘鹗《明湖居听书》5.韩愈《听颖师弹琴》6.郎士元《听邻家吹笙》7.李白《听蜀僧濬弹琴》8.李商隐《锦瑟》(认为是咏瑟之作)2.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
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
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位列第4。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荥阳。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晚年的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本课选读的两首诗,就是其代表作。
3.关于《锦瑟》《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
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这首诗,如果从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和具有丰富的多解性两方面看,可以说古代诗歌无一能比。
《锦瑟》教案七篇

《锦瑟》教案《锦瑟》教案七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锦瑟》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锦瑟》教案篇1【学习目标】1.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及其创作情况。
2.理解诗中运用的典故及其寓意。
3.掌握“用典”这一表现方法。
【学习方法】1、因声求气,以声传情;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一、知人论世1、李商隐(约813—约858),字,号,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是(朝代)最出色的诗人之一。
他擅长诗歌写作,和杜牧合称“”,与温庭筠合称为“”。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尤善七律创作,人称“”。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故有“”之称。
2、背景:李商隐从小颖悟,十六岁即以《才论》、《圣论》两篇古文“出诸公间”,并受东都留守令狐楚赏识,令狐楚是当时骈文高手,李商隐得他悉心指点,很快青出于蓝。
二十六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次年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后娶其女为妻,琴瑟和谐。
但当时的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激烈,令狐楚属牛党,王茂元则属李党。
李商隐此举被视为投靠王茂元,因此被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指责为“放利偷合”,此后一生在牛、李两党的倾轧中度过,困顿凄凉,辜负了“欲回天地入扁舟”(《安定城楼》)的壮志和才华,终年四十六岁。
《锦瑟》作于诗人晚年,因主题难解,被戏称为诗界“”。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作品集有《》。
3、诗歌名句:(1)天意怜幽草。
(《晚晴》)(2)夕阳无限好。
(《登乐游原》)(3)东风无力百花残。
(《无题》)(4)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5)何当共剪西窗烛。
(《夜雨寄北》)(6)身无彩凤双飞翼。
(《无题》)二、文本探究:1、颔联和颈联用到了哪些典故?2、怎样理解《锦瑟》一诗的主旨和情感?近人梁启超曾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词》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
《锦瑟》教案教学设计(通用11篇)

《锦瑟》教案教学设计(通用11篇)《锦瑟》教案教学设计(通用11篇)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的名诗佳句多如繁星。
下面来欣赏唐朝诗人李商隐《锦瑟》教案教学设计!《锦瑟》教案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2.领会这首诗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艺木技巧。
重点难点:诗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艺木技巧。
学习方法:诵读,理解,思考,讨论。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与内容:一、导入与作者简介。
(一)导入新课中国古代描写音乐的著名诗文:1.白居易的《琵琶行》2.李贺的《李凭箜篌引》3.苏轼《赤壁赋》4.刘鹗《明湖居听书》5.韩愈《听颖师弹琴》6.郎士元《听邻家吹笙》7.李白《听蜀僧濬弹琴》8.李商隐《锦瑟》(认为是咏瑟之作)(二)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
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
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位列第4。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荥阳。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晚年的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本课选读的两首诗,就是其代表作。
3.关于《锦瑟》《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
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这首诗,如果从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和具有丰富的多解性两方面看,可以说古代诗歌无一能比。
元代的元好问就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锦瑟》说课稿陈禹来尊敬的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锦瑟》。
我将从教材、学生、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工具、教学过程等方面对这篇课文进行简单的教学说明。
一、说教材《锦瑟》诗是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的“唐诗单元”讲读课文,在古典美学方面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此诗辞藻华丽,用典殊多,晦涩难解,众说纷纭。
借助本文可以给学生开展“美育教学”以及培养学生的阅读审美能力,帮助、引导他们更好的体悟人生、生命的悲欢离合之情,自然有助于学生良好人格精神的培养。
二、说学生本文是针对高中学习阶段的的学生来说的,他们正处于承上启下的时期,虽然具有了一定的文本阅读和欣赏能力,但其知识水平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仍急需得到恰当而且有效的提高;同时,诗歌又是对学生的情操陶冶和修养的提高具有极大推动作用的,所以,讲解本文是有必要的。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意象在诗歌意境中的重要作用,感受古典诗歌的意境美;(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研讨为主,老师引导为辅,提高学生诗歌鉴赏技能水平;(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正确认识古典诗词的精神美,最后在自我感悟中陶冶情操,明心启智。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锦瑟》的重点在于对诗歌意象的把握和意境的体味;难点在于学生结合具体的意象和自身的实际感受理解这首诗的“多义性”特征。
五、课时:一课时。
六、教法和学法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是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将主动权还给学生”,吸引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诗歌中,主要是学生自己独立或讨论解决问题,因此,在方法上做如下安排:(一)配乐朗读法:反复地朗读,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二)讨论法:同学分小组讨论,解决自身对诗歌的问题;(三)点拨法:老师抓住关键的问题进行点拨,拓宽学生思路:(四)联想法:通过形象化、具体化的多媒体资料促进学生联想,体味意境。
七、教学工具本次教学采用电脑多媒体教学,配合图片音像资料,更加迅速有效地将学生带入诗中的意境中,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八、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说一说)抓住学生对诗歌名句的耳熟能详,开课时以名句对接的方式引起学生对诗歌学习的兴趣,同时消除学生对文章的陌生感。
老师给出诗句的上句,要求说出下句: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上均为李商隐的名句,进而转入今天的诗歌《锦瑟》的学习中。
(二)朗读感知(读一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诗歌也是同样的道理。
要品位诗歌的语言美,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感情,诵读是必不可少的。
课堂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以及听录音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给学生整体感知的环境,体味诗歌整体的意境。
同时,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
(三)课文研习(议一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经过大量反复的诵读环节,学生对诗歌就能产生一定的自己的见解,再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将之表达出来。
老师的点拨更穿插其间,抓住关键性的字词和意象,拓宽学生的思路,引导同学自己解决问题。
在这里,特别注意本诗“多义性”的把握,或悼亡诗,或爱情诗,或感伤身世等等。
教学过程中,尤其抓住用典的地方。
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以学生自述为主,老师补充为辅的方式,平实地将典故说明,促进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下面是对文章分析的范例:首联用的是民歌的起兴手法。
大意是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感慨万千。
此句给人以凄凉之感。
颔联此联紧承上文“思华年”一语,写诗人虚度年华的感叹。
出句用庄周梦为蝴蝶典故事:昔日的理想和情思是那样美好,在回忆中又是如此真切,的确使人迷恋,暗含怀才不遇之情;而眼下的困顿状况只不过是一场梦。
也可以另解:如果眼下的困顿状况是真,则昔日美好的理想和情思岂不成了虚幻的梦?这真是“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诗人已经完全陷入一种难言的境界之中了。
对句用望帝魂化杜鹃事,则似乎表明了诗人对“华年”的一往情深,即无论是梦是真,他都不会让自己的“春心”(也就是他的美好理想和情思)自生自灭,即使他死去,也要像望帝那样借杜鹃的啼声唱出自己的悲哀。
上下衔接自然,用典工巧。
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又给我们展示了这两幅美好的画面,前一幅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轮明月为背景,塑造了鲛人泣泪成珠的形象。
这是从民间传说中演化出来的,但作者翻出新意义。
“珠有泪”,珠光、泪光融成一片,难以分清,它使人怅惘而又联想无穷。
试想,鲛人在痛苦中哭泣,其泪却化为人们喜爱的珍珠,其中有多少情味可供读者品尝。
后一幅以蓝田秀丽的群山和温暖的阳光为背景,塑造了“玉生烟”的形象。
玉沉埋在地下。
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在空中,为山增辉。
这个想象来源于“石韫玉而山辉”,但诗人独走蹊径:从玉被掩埋这一面来说,那是很可悲的;从“生烟”这一面来说,却又使人感到欣慰,其中的况味也真是一言难尽。
这两幅画面尽管色调不同,但是寄寓的怅惘、悲伤之情上是完全一致的。
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犹言上面说的那番感慨哪里是到今日回想往事时才有,所以接着就补足一句“只是当时已惘然”。
言外之意是,当时既有怅惘之情,则今日追忆必定更加怅惘,的确是不堪回首了。
诗歌的艺术特色:这首诗相当典型地体现出李商隐无题诗意象的空灵优美、扑朔迷离。
如“沧海月明珠有泪”两句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殊而怅恨则一;典故、象征、比喻三法兼用并举,不仅对仗工稳,而且造句精丽,词采斐然,月、珠、泪、日、玉、烟等字的选用,无不给人以玉润珠圆的感受。
(四)作业(写一写)整理今天所学,结合自己讨论的相关内容,写成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赏析性的文章。
九、板书设计首联:锦瑟牵情,回首往事颈联:往事如梦,感伤深沉颔联:对月而泣,美梦如烟尾联:追忆此情,当时惘然品典一:庄周梦蝶庄生晓梦迷蝴蝶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后来梦醒,庄周仍在,不知蝴蝶何往。
诗人借此典的虚缈的梦境隐喻年轻时沉迷的美好的情境。
品典二:望帝啼鹃望帝春心托杜鹃传说周朝末年蜀地君主杜宇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杜鹃,啼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
诗人借此以冤禽托写恨怀,亦表达殷切的思念。
品典三:鲛人泣泪沧海月明珠有泪传说珠生于蚌,蚌生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海,珠得月华,始极光莹;又有南海鲛有泣泪,颗颗成珠的故事。
计人借此把月珠泪合而为一,构成了一个朦胧的妙境,表达一种复杂的怅惘情怀,既有对其高旷浩净的爱赏,又有于其凄寒孤寂的感伤。
品典四:暖玉生烟蓝田晶暖玉生烟蓝田的玉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美玉的精气冉冉上腾,远察如发,近观却元。
诗人借此具有极高美学意味的理想景色,抒发一种对于高洁情感无法亲近的怅恨。
与典三所涵一致。
锦瑟啊,你为什么竟然有五十条弦?每弦每节,都令人怀念黄金华年。
我心像庄子,在清晨为梦中变成蹁跹的蝴蝶而迷惘。
又像望帝,将伤春的心事,寄托给哀鸣的杜鹃,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皆成珠,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
悲欢离合之情,岂待今日来追忆,只是当年发生之时,早已惘然。
“锦瑟无端五十弦”锦瑟为什么要是五十根弦?情到深处,人在痴中。
一场最彻底的追问,就像屈原问天。
义山没落至极,他要问:生命究竟是什么?生命究竟有没有意义?难道我来到这个世界就是要被抛弃?义山说“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其实不过强作欢颜的洒脱,义山说:“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这就是义山和世界的距离。
一弦一柱思华年如果生命如锦瑟,过往的生命,情怀和追索就是这每一根弦、每一根柱。
年华老去,可哀可叹;生命之树常青常茂,可求可得?其实得了又如何?“直遣麻姑与搔背,可能留命待桑田。
”沧海桑田,岁月流转,不敌麻姑一声轻叹。
而义山,只能让愁思遍布风里。
庄生晓梦迷蝴蝶破晓的一梦,不过转瞬的时间。
然而瞬间的惊艳从此穿过记忆,让人深深沉溺。
一边是沉溺,一边却是怅惘:那时白衣胜雪,看青春的花丛锦绣在生命的绿地;如今,为什么生命里满是离歌?望帝春心托杜鹃情思刻骨,化成一段鸟鸣,往复低回。
有人说“子归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义山的执着却只能让他的一往情深化作无尽惆怅,他说:“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他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沧海月明珠有泪辽阔沉静的海面,播洒清辉的孤月,这样的夜晚采来明珠,颗颗饱满而晶莹。
然而,那珍珠竟蓄满了思念的泪水!一生何求?“昔去灵山非拂席,今来沧海欲求珠”求而何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化成泪水的何止是心事!蓝田日暖玉生烟无人知道这蓝田是何地,阳光会温暖的洒到这里;这里有玉,这玉,莹润;玉有光芒,这光芒,迷蒙,烟一样升腾。
心底的那份情思也在袅袅轻扬。
依然深情似往,依然哀伤迷茫。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原来,无敌的青春世界早已是百孔千疮,与己相伴一生的,是一世的哀怨。
义山苦叹:“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大唐王朝走向末路的时候,走来了李商隐。
视野之内,一边是末世的落照,一边是孤单诗人的背影。
千年之后,我们在心底展开义山的诗句,仿佛在一个静静的夜晚,隔着重重迷雾,去看远方一点跳动的烛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