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治直肠晚期成功案例

中医治直肠晚期成功案例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常常在晚期才被发现,给患者和家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然而,中医治疗在一些直肠癌晚期患者身上取得了成功,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在我临床实践中,遇到了一位患有直肠癌晚期的患者,他已经接受了化疗和放疗,但效果并不明显,且身体状况每况愈下。
患者家属听说中医有一定疗效,于是带着患者来到我的诊所求治。
在了解患者病情的基础上,我为患者制定了一套中药治疗方案。
首先,我选用了一些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中药,帮助患者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促进血液循环。
同时,我还结合了针灸疗法,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了针灸调理,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恢复体力。
经过了数月的中医治疗,患者的病情出现了积极的变化。
原本的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有所缓解,患者的精神状态也有所好转。
随着治疗的继续进行,患者的体力逐渐恢复,肿瘤的生长也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最终,经过一年多的中医治疗,患者的直肠癌病情得到了明显的好转。
肿瘤的大小明显减小,患者的身体状况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经过进一步的检查,患者的肿瘤已经呈现出了缩小的趋势,家属和患者本人都感到非常欣慰和感激。
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了中医治疗直肠癌晚期的潜力和优势。
中医治疗以调理整体身体为重点,通过中药、针灸等手段,促进患者体内的阴阳平衡,增强患者自身的抵抗力,从根本上控制肿瘤的生长。
虽然中医治疗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但它的疗效是渐进的,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提高生存质量。
因此,对于直肠癌晚期患者来说,中医治疗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选择。
当然,中医治疗也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和家属要理性对待,不盲目听信谣言,也不要放弃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段。
希望更多的直肠癌患者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早日康复。
总之,中医治疗直肠癌晚期的成功案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选择。
希望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能够有更多的患者受益于中医治疗,重拾健康,重获新生。
晚期结肠癌手术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治疗方法

晚期结肠癌手术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治疗方法晚期结肠癌手术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情进展迅速,在中晚期为多数,诊治难度大,手术切除后的综合治疗更为重要。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更好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其中包括了多方面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治疗方法:1.中医药治疗:包括中药合理配方、针灸、推拿按摩等方法,中医治疗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疼痛、恶心等症状,并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食疗治疗:在饮食上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加强患者体力,增强对肿瘤的抵抗力。
可选用燕窝、花胶、鸽蛋、红枣等具有滋补作用的食物。
同时,应避免辛辣、油腻等食物,以免影响消化系统康复。
3.化疗治疗:包括单药或多药联合化疗,能够抑制癌细胞增生、扩散,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4.放疗治疗:通过放射线治疗癌细胞,达到抑制癌细胞增生的效果。
5.免疫治疗:通过引导机体的免疫系统对抗癌细胞,达到控制瘤情的目的。
6.中西医结合的个性化治疗:目前常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西医共同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中西医结合辅助治疗、中西医结合急救抢救等。
注意事项:1.饮食有节:患者应控制饮食,避免过量进食或过于饥饿,应以流动软食为主。
2.心理疏导: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治疗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家属和医生应该引导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尽可能的让患者心情愉悦。
3.合理用药:患者应定期按时吃药,避免随意更改药品,更应该避免超量用药。
4.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饮酒、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等,可提高身体免疫力,有效预防肿瘤。
5.注意检查:定期去医院复查,及时发现异常症状并进行处理。
总之,晚期结肠癌的治疗过程是一个艰苦而长久的过程,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更好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但也需要顾及患者的身心健康,陪伴其度过痛苦的疗程,让患者尽早康复。
胃癌用什么能缓解,治疗方法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胃的黏膜上,引起胃的恶性肿瘤。
大肠癌之结肠癌的经方治疗

大肠癌之结肠癌的经方治疗中医抗癌非常道,大家好,我是王三虎。
今天讲大肠癌,实际上大肠癌分为结肠癌和直肠癌两个病讲,因为它们在病因、病机、病位、症状、方药和预后方面都不太一样,所以第一讲先讲结肠癌,下一讲再讲直肠癌。
肠痈就是结肠癌我将结肠癌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不同阶段。
结肠癌的早期用薏苡附子败酱散。
结肠癌有没有古代的诊断治疗?那肯定是有。
结肠癌古代叫什么呢?中医史上很少提到。
我认为,张仲景指的肠痈就是结肠癌。
大家说肠痈不就是阑尾炎吗?肠痈是古代的病名,它可以涵盖阑尾炎,但是用阑尾炎单纯的解释不准确。
由于古人对疾病的认识上还不如现在诊断得那么清楚,所以张仲景的肠痈,主要指的是结肠癌。
根据是什么呢?因为肠痈出自《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原文是“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腹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这就是大肠癌的早期表现,也可以说,肠痈就是结肠癌。
条文中提到腹无积聚,说明这个病是与积聚有关的。
只是病在早期,肿瘤还没影响到腹部更大范围而已,“其身甲错”和“身无热”,都是恶性肿瘤的早期表现。
肌肤甲错是瘀血的表现,这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著名的大黄蛰虫丸就是有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的。
那么结肠癌的肌肤甲错,它实际上也是瘀血在体表的表现。
我们在临床发现,有许多结肠癌患者都有肌肤甲错的症状,但手术后,肌肤甲错都得到缓解,甚至消失。
张仲景能认识到这一点说明他是一个真正的临床大家。
那么张仲景在这一条说“身无热”是什么意思呢?我想是和身有热也就是发热相对而言的。
身无热是早期,身有热就比较晚期了。
如果我们还要进一步证实肌肤甲错和身热的关系,我们可以看看《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若汗出已反发热者,久久其身必甲错,发热不止者,必生恶疮”。
张仲景明确提出“久久其身必甲错,发热不止者,必生恶疮”,这样对比的话,说明我们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还缺乏前后穿插、全文贯通的学习方法,因为张仲景往往采取的是“互略”的方法,前面讲了后边就不讲,后边讲了,前边就不讲。
中医治疗结直肠癌

在课前的话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工业化的高速进展,全球结直肠癌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呈直线上升趋势,无论是在全球,还是在我国,其发病率都逐年递增。
本课件围绕结直肠癌的中医治疗,阐述了中医对结直肠癌的各种分型的治疗方法,为临床医生在治疗结直肠癌方面提供了有力帮助.一、中医药治疗结直肠癌概述(一)中医药在结直肠癌上的应用情况中医药治疗结直肠癌,在临床上一般应用于三种情况:首先,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与手术、化疗、放疗同时使用,可减轻手术放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其次,不能做手术,或不能做放化疗的病人,中医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最后,晚期的病人,生活质量很差,不能耐受放化疗,中医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对于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减轻症状,起到了主要的作用。
康复期的病人,即手术后的病人,长期吃中药,可减轻肿瘤的复发,延长生存期.(二)中医药治疗结直肠癌的特点中医药治疗癌症既注重攻邪消瘤,更重视患者整体状况的改善,治病以人为本,强调“治病留人”,临床实践中常出现“带瘤生存”的状况.中医药治疗结直肠癌有很多的特点及优点。
1. 中医疗效较慢但较持久,适合病情比较稳定的患者。
2。
中医药的不良反应小,适合老年病人,或比较重的病人。
3. 手术后的康复期使用中医药,可减少并发症,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预防及治疗肠粘连。
4。
放化疗期间使用中医药,可起到减毒增效作用。
5. 中医药用于肿瘤的康复治疗,可减少复发转移,它是肠癌治疗的重点之一。
6。
中医药用于晚期不能手术及放化疗患者的姑息治疗,可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三)结直肠癌的中医病机特点中医认为结直肠癌的主要的病机特点是正气虚,《内经》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也就是说,结直肠癌的发生与发展,主要是由正气虚引起的。
结直肠癌的正气虚,跟别的肿瘤比较,有自己的特点。
结直肠癌病位主要在脾,其正气虚就以脾虚为主,脾虚时间长了可以影响到肾。
结直肠癌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

结直肠癌临床路径和诊疗⽅案结直肠癌临床路径和诊疗⽅案结直肠癌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结肠癌或直肠癌的患者,不能⼿术或⼿术后转移复发不适合化疗患者。
⼀、结直肠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适⽤对象第⼀诊断为结肠恶性肿瘤(ICD10编码为:C18.902)或直肠恶性肿瘤(ICD10编码为:C20xx01)。
(⼆)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诊断标准:参照 NCCN结肠癌、直肠癌TNM分期。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结直癌诊疗⽅案”。
结直肠癌临床常见证候:1.脾肾阳虚2.肝肾阴虚3.⽓⾎两亏4.痰湿内停5.瘀毒内结(三)治疗⽅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结直肠癌诊疗⽅案”。
1.诊断明确,第⼀诊断为结肠癌或直肠癌。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为≤21天。
(五)进⼊路径标准1.第⼀诊断必须符合结肠癌或直肠癌结肠恶性肿瘤疾病(ICD10编码为:C18.902)或直肠恶性肿瘤疾病(ICD10编码为:C20xx01)的患者。
2.患者因病情、年龄、体质或个⼈意愿等缘故,不适宜或不愿接受肿瘤西医治疗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3.患者同时具有其它疾病,若在治疗期间⽆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能够进⼊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院检查项⽬1.必须的检查项⽬(1)⾎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
(3)⼼电图。
(4)肿瘤标志物。
(5)胸、腹、盆部影像学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根据病情需要⽽定,如免疫功能检测、脑部影像学检查、⾻扫描、肠镜、SPECT、基因检测等。
(⼋)治疗⽅案1.辨证选择⼝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脾肾阳虚证治法:温阳健脾(2)肝肾阴虚证治法:滋阴补肝肾(3)⽓⾎两亏证治法:益⽓养⾎(4)痰湿内停证治法:化痰利湿(5)瘀毒内结证治法:化瘀软坚2.选择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3.外治法:根据病情选择中药泡洗、中药灌肠、贴敷疗法、中药熏药治疗、艾灸、超声波治疗等外治法4.针灸治疗:可根据不同病情选⽤不同的治疗⽅法5.其它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泡洗、⾷疗、⾳疗、热疗等6.内科基础治疗7.护理:辨证施护(九)随诊计划住院建议:每隔1~3个⽉返院,⼀年4~6次住院治疗;门诊建议:每2~4周返院;外地患者每3⽉电话随访⼀次。
中医治疗直肠癌方药及实例

近年来直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但直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较容易被患者忽略,甚至被医生误诊。
目前,中医治疗已是直肠癌患者常见治疗手段,可根据不同分期,不同治疗阶段,联合不同的现代医学治疗手段综合控制直肠癌,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随着寻求中医治疗患者的增多,中医治疗直肠癌方药及实例也受到一些人的关注。
中医能治疗直肠癌吗?作为我国传统医学,中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如今却有一些人对其治疗效果抱着怀疑态度,尤其是其对于直肠癌等恶性肿瘤的治疗方面。
不同于国内一些人的态度,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信赖、认可中医,中医药在国外也因此日渐普及,一些国家更是将中医药纳入国家管理体系。
随着人们对中医药治疗效果的认可,其抗癌效果如何也因此受到关注,研究结果证实,很多中药具有抗癌功效,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人参、黄芪等,而且表现出了多靶点、多途径、不良反应小、花费低等优势。
而大量临床实践也证实,在抑制病情、改善病症、调理机体、减轻治疗副作用、预防复发及转移,改善患者生存期和生存质量方面,中医治疗有着积极作用。
因此,直肠癌患者一定要重视中医治疗,尽早将其纳入治疗方案中。
作为一家集预防、医疗、科研、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特色中医肿瘤专科医院,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自建院以来,始终专注于中医,坚持“专科专病专方”,充分发挥中医肿瘤科特色及优势,以院长袁希福提出的三联平衡理论为指导,部分患者能够在短期内看到一定的疗效,减轻痛苦,延长生命,甚至一些患者实现了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成为肿瘤患者和家属口中的“康复家园”,也被授予“消费者信得过医院”、“老百姓信赖的医疗机构”、“百姓放心医疗单位”“临床安全合理用药示范基地”“建国70周年中医药科技创新突出贡献单位”等荣誉称号。
自2004年以来,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已连续举办了五届百位抗癌明星中医康复经验交流大会。
会上,来自全国二十个省、九十多个地区的数百位抗癌明星分享了自己的康复经历和经验。
结直肠癌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

结直肠癌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结直肠癌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结肠癌或直肠癌的患者,不能手术或手术后转移复发不适合化疗患者。
一、结直肠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结肠恶性肿瘤(ICD10编码为:C18.902)或直肠恶性肿瘤(ICD10编码为:C20xx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诊断标准:参照 NCCN结肠癌、直肠癌TNM分期。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结直癌诊疗方案”。
结直肠癌临床常见证候:1.脾肾阳虚2.肝肾阴虚3.气血两亏4.痰湿内停5.瘀毒内结(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结直肠癌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结肠癌或直肠癌。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结肠癌或直肠癌结肠恶性肿瘤疾病(ICD10编码为:C18.902)或直肠恶性肿瘤疾病(ICD10编码为:C20xx01)的患者。
2.患者因病情、年龄、体质或个人意愿等缘故,不适宜或不愿接受肿瘤西医治疗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3.患者同时具有其它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能够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
(3)心电图。
(4)肿瘤标志物。
(5)胸、腹、盆部影像学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免疫功能检测、脑部影像学检查、骨扫描、肠镜、SPECT、基因检测等。
(八)治疗方案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脾肾阳虚证治法:温阳健脾(2)肝肾阴虚证治法:滋阴补肝肾(3)气血两亏证治法:益气养血(4)痰湿内停证治法:化痰利湿(5)瘀毒内结证治法:化瘀软坚2.选择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3.外治法:根据病情选择中药泡洗、中药灌肠、贴敷疗法、中药熏药治疗、艾灸、超声波治疗等外治法4.针灸治疗:可根据不同病情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5.其它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泡洗、食疗、音疗、热疗等6.内科基础治疗7.护理:辨证施护(九)随诊计划住院建议:每隔1~3个月返院,一年4~6次住院治疗;门诊建议:每2~4周返院;外地患者每3月电话随访一次。
结直肠癌CSCO2024治疗指南

结直肠癌CSCO2024治疗指南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提供科学、规范和全面的治疗建议,中国肿瘤学会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编制了《中国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CSCO2024)。
本文将对该指南进行详细介绍。
1.治疗原则CSCO2024指南强调了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策略。
根据肿瘤的临床分期、分子分型和肿瘤位置,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年龄和意愿,可以选择手术治疗、术前和术后辅助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方式。
2.早期结直肠癌的治疗对于早期结直肠癌,主要是通过手术治疗来彻底切除肿瘤。
根据肿瘤位置的不同,分别可以采用内镜黏膜切除术、局部切除术和开腹手术。
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与肿瘤的高危因素、组织学分级和分子分型等有关。
3.中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
在手术前,可以采用新辅助治疗来减小肿瘤体积和降低远处转移的风险。
化疗的方案和疗程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可以采用单药或多药联合治疗。
靶向治疗主要针对KRAS突变和BRAF突变等靶点进行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也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4.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对于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目标主要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
根据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具体情况,可以采用系统治疗、手术治疗和局部治疗等方法。
系统治疗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5.术后辅助治疗术后辅助治疗可以通过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来预防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方案可以根据肿瘤的病理特征、临床分期和分子分型来确定。
结语CSCO2024指南提供了结直肠癌治疗的最新指南和建议,对临床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然而,每个患者的情况都是独特的,应该通过多学科的协作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 诊断(-)疾病诊断诊断:结直肠癌分期的标准方案,参照2011年NCC\结肠癌、直肠癌TNM 分期。
(二)证候诊断1. 脾肾阳虚证:腹胀隐痛,久泻不止,大便夹血,血色黯淡,或腹部肿块,面 色萎黄,四肢不温,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或沉迟。
2. 肝肾阴虚证:腹胀痛,大便形状细扁,或带粘液脓血或便干,腰膝酸软,失 眠,口干咽燥,烦躁易怒,头昏耳鸣,口苦,肋胁胀痛,五心烦热,脉细数,舌 红少苔。
3. 气血两亏证:体瘦腹满、面色苍白、肌肤甲错,食少乏力,神疲乏力,头昏 心悸,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4. 痰湿内停证:里急后重,大便脓血,腹部阵痛、舌质红或紫暗,苔腻,脉滑。
5. 瘀毒内结证:面色黯滞,腹痛固定不移,大便脓血,血色紫暗,口唇黯紫, 或舌有瘀斑,或脉涩,或固定痛处。
二、 治疗方案(-)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 脾肾阳虚证治法:温阳健脾。
推荐方药:四神丸或附子理中汤加减。
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五味子、人参、 白术、干姜、附子、甘草等。
2. 肝肾阴虚证治法:滋阴补肝肾。
推荐方药:知柏地黃汤合清肠饮加减。
熟地黃、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 皮、知母、黄柏、银花、当归.地榆等。
3. 气血两亏证治法:益气养血。
推荐方药:八珍汤或归脾汤加减。
当归、川茸.熟地、口芍药、人参、口术、茯 苓、甘草等。
4. 痰湿内停证治法:化痰利湿。
.推荐方药:二陈汤或葛根苓连汤加减。
陈皮、半夏、茯苓、葛根、黄苓、黄连等。
3 •瘀毒内结证 治法:化瘀软坚。
推荐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
当归、川茸、桃仁、丹皮、赤芍、乌药、玄胡索、 生黄茂、当归、补骨脂、菟丝子、黄连、半夏、大枣、甘草等。
甘草、香附、红花、枳壳、 对症加减:恶心:加姜半夏、广陈皮、 五灵脂、炮山屮、乳香、没药等。
黃连,紫苏等。
乏力:加女贞子、旱莲草、 腹泻:党参、干姜、黄苓、大枣等。
便秘:加大黄(后下)、枳实、厚朴、麻子仁、瓜篓仁、肉茨蓉、莱號子等。
腹胀:加或米、陈皮、鸡内金、炒麦芽、神曲、砂仁、扁豆等。
(二)辨病用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可以加用具有明确抗癌作用的中草药,如口花蛇舌草、半枝莲、半边莲、漏芦、藤梨根、红藤、蛇六谷、苦参、红豆杉、马齿觅、败酱草、白英、龙葵、土茯苓等。
(三)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根据病情选择应用华蟾素片、复方斑螯胶囊、安替可胶囊、西黃丸、西黄胶囊、平消胶囊、小金胶囊、康力新胶囊、贞罠扶正胶粪、健脾益肾颗粒等。
(四)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根据病情选择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榄香烯乳注射液、华赡素注射液、榄香烯注射液、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参罠扶正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艾迪注射液、康艾注射液等。
(五)外治法根据病情选择中药泡洗、中药灌肠、贴敷疗法、中药熏药治疗等外治法。
1 •肛滴法适应症:消化道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梗阻;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伴有腹胀症状者; 无法耐受口服中药者,增加用药途径。
禁忌症:门静脉癌栓,严重痔疮,痔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等。
推荐用药:生大黄9名、枳实13g、当归9g、天龙3条、柴胡9g、黄罠15g、槟榔9gs黄柏9g°方法:中药保留灌肠技术标准为取胃、十二指肠引流管1根,经消毒后备用。
疗程为一个月。
取250ml洁净输液瓶1只,中药浓煎至150ml后至40°C放入输以石蜡油将待十二指肠引流管连接后,取输液皮条将输液瓶与胃、液瓶中备用。
. 插入管端润滑后,令患者侧卧取胸膝位,将该管自肛门口缓慢插人至少30cm, 以输液控制阀控制滴速为60滴/分,以输液方式缓慢将中药滴入,并尽可能使中药在肠中保留时间延长(大于2小时)。
2.保留灌肠疗法适应症:直肠癌放疗后局部炎症、疼痛、肿胀者。
推荐用药:生大黄20.黃柏15,山桅子15.蒲公英30.金银花20g、红花15g> 苦参20g。
方法:将上方药物加水800毫升,煎至200毫升。
从肛门插入导尿管约20〜30 厘米深,注药后保留1〜2小时。
每日1次,30天为一疗程。
局部红肿热痛者可用上方适量加水给予坐盆。
腹痛、脓血便或便血棋者,易山梔为山梔炭,加罂粟壳15g、五倍子15g收敛止血。
高热、腹水者加白花蛇舌草30g.徐长卿30g、芒硝15go3.四妙散外敷适应症:腹水、不全肠梗阻、腹部肿块疼痛。
推荐用药:甘遂lg、大戟lg、芫花lg、商陆1.麝香0. 25g (或冰片3g)° 方法:取甘遂、大戟、芫花、商陆药物粉末各1袋(每袋lg)用米酷或蜂蜜调和成直径约3〜4cm,厚度约0.3〜0.. 5cm大小的药饼,将1/2瓶麝香(0. 25g/ 瓶)夹置于药饼之中,正面贴于肚脐眼或关元穴(脐下三寸),用医用大贴膜1 个(3M)固定,3天更换一次。
注意事项:用药期间如有局部皮肤溃破、皮疹、瘙痒、疼痛等不适反应,暂停用药,待症状缓解后酌情使用。
4.中药泡洗法适应症:手足综合症或化疗导致手足麻木不仁。
推荐用药:川草乌各10g、透骨草30.艾叶30g、红花30g。
方法:将上方药物煎取200mb加入温水1000ml中,每日手足浸泡约20分钟, 每日1次,每周5天。
(六)针灸治疗根据病情及临床实际可选择应用体针、头针、电针、耳针、腕踝针、眼针、灸法、穴位埋线和拔罐等方法。
1.结直肠癌肠梗阻治疗取穴:内关、足三里、天枢、下巨虚、中皖。
方法: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每日1次,连续针3天。
2.骨髄抑制治疗取穴:主穴:足三里、三阴交、血海、膈俞;配穴:太冲、太溪。
.方法:行多补少泻手法,每日或隔日针刺1次,6次为一疗程,一般治疗1〜3 疗程。
3.耳穴按压疗法对化疗后胃肠道反应取穴:恶心呕吐:取内分泌、胃;食欲不振取胃、内分泌、交感;呃逆取食道、贲门。
配穴:上述各症分别取肾、贲门、食道;脾俞、胃。
方法:用胶布将王不留行贴于穴上,每日按摩3〜4次,每贴7 Ho(六)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如食疗改善患者消化道反应,音疗、心理治疗改善抑郁状态,腹腔给药治疗腹水等,可根据病情酌情选用中医诊疗设备如按摩椅、音疗设备等。
(七)内科基础治疗主要包括疼痛、合并感染及发热等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具体参考《临床诊疗指南一肿瘤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岀版社)。
(八)护理包括体位选择、饮食、口腔护理、呼吸道护理、中医辨证护理、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等。
三、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1.中医证候观察中医药治疗对患者临床症状,如腹痛、恶心、呕吐、乏力、食欲不振等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
评定指标:中医症状根据临床观察分为10级:参照疼痛10级分类法:(0)级: 无症状。
(1〜3)级:轻度症状,能耐受。
(4〜6)级:中度症状,常难以耐受。
(7〜10)级:重度症状,不能耐受,需要对症治疗。
此分级方法由患者本人进行评判。
好转:主要症状或体征缓解,并维持4周以上。
稳定:主要症状或体征无明显变化,或患者无与肿瘤相关的主要症状或体征。
恶化:主要症状或体征加重。
2.生存质量观察中医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治疗前后行生活质量判定。
评定指标:卡氏评分。
显效:治疗后比治疗前提高20分以上;有效:治疗后比治疗前提高10分以上;分或没有变化;10稳定:治疗后比治疗前提高不足.无效:治疗后比治疗前下降。
3.体重变化:除外体腔积液、浮肿等因素引起的体重变化。
好转:体重增加>2Kg,并维持4周以上。
稳定:体重增加或减少恶化:体重减少>2Kgo4-客观疗效观察中医药治疗对患者的瘤体变化。
评定标准:(1)目标病灶的评价CR完全缓解:所有目标病灶消失,至少维持4周。
PR部分缓解:基线病灶最大径之和至少减少30%,至少维持4周。
PD病变进展:基线病灶最大径之和至少增加20%或出现新病灶。
SD病变稳定(stable disease):基线病灶最大径之和有减少但未达PR或有增加但未达PDo(2)非目标病灶的评价:CR完全缓解:所有非目标病灶消失和肿瘤标志物恢复正常。
IR/SD未完全缓解(incomplete response)/病变稳定:一个或多个非LI标病灶持续存在和/或肿瘤标志物高于正常。
PD病变进展:出现新病灶和/或非U标病灶明确进展。
(二)评价方法对照患者入院前后的病情变化情况,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评价:1.综合疗效评定指标:(1)中医证候主要采用疾病相关主症评分变化评价。
选择1〜2项主要症状或体征变化,要求与肿瘤相关,并能反映患者的主要痛苦,如腹痛、恶心、呕吐、乏力等。
(2)生存质量治疗前后症评分情况比较,主要采用KPS评分评价,体重变化、ECOG评分等作为参考。
(3)客观疗效瘤体变化采用国际通用RECIST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4)化验指标血象、肝肾功能、肿瘤标记物、免疫功能的检测方法参照化验室的相关要求执行。
•近期综合疗效评定:2.有效:瘤体变化、主症变化、KPS评分变化、体重变化,上述4项,在稳定的基础上,$1项好转。
稳定:瘤体变化、主症变化、KPS评分变化、体重变化,上述4项全部稳定。
恶化:瘤体变化.主症变化、KPS评分变化、体重变化,上述4项,鼻1项恶化。
3.远期疗效评定:以中位生存期为评定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