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修辞

合集下载

公文写作要求之恰当使用修辞手法

公文写作要求之恰当使用修辞手法

公文写作要求之恰当使用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一种文学技巧,可以使文本更加生动、有趣,并提升文章的文学性和艺术性。

在公文写作中,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准确、有力、易懂。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修辞手法,并以实例来说明其在公文写作中的应用。

1. 比喻与拟人比喻是通过一种事物与另一种事物的相似之处来进行类比,以增加表达的效果和趣味。

例如,我们可以用“大海般辽阔”的形容词来描绘一个广阔的社会范围。

拟人则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质,使其更加生动。

比如,我们可以说“时间不等人”,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2.排比与反问排比是通过列举相似或对比的事物来加强表达。

例如,我们可以说“荡漾在心头的不仅仅是悲伤,还有希望、勇气和坚持”。

反问则是通过提出一个问题,实际上并不需要回答,而是用来引起读者的思考。

例如,我们可以说“难道我们不应该为了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吗?”3.夸张与修辞问句夸张是通过夸大或放大描述的手法来达到强烈的说服力和效果。

例如,“这个计划可以改变我们整个世界!”修辞问句则是通过提出一个问题并用修辞手法加以描述,以突出主题和观点。

例如,“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眼前的每一分每一秒,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吗?”4.对仗与倒装对仗是通过巧妙地结合两个或多个语句,使其结构和语言表达相互呼应,以增加修辞效果。

例如,“与其沉溺于过去,不如追求未来;与其被压倒,不如主宰自己。

”倒装则是将句子的语序颠倒,使得句子更加具有诗意和表现力。

例如,“只有在困难面前,才能看到真正的勇者。

”5.比较与反复比较可以通过对两个事物的对比来表达观点和理念。

例如,“这个方案不仅经济实惠,而且环保,是我们最佳的选择。

”反复则是通过重复使用相同的词语或句子来加强表达效果。

例如,“加强教育,教育是基础;加强科技,科技是动力。

”综上所述,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公文写作更加生动、有趣,并提升文章的文学性和艺术性。

在使用修辞手法时,我们需要根据文章的特点和目的进行选择,并保持适度和谨慎,避免过分夸张和炫技,以确保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公文写作技巧之修辞巧妙

公文写作技巧之修辞巧妙

公文写作技巧之修辞巧妙一、引言部分修辞是公文写作中一项至关重要的技巧,它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意思。

在公文写作中,修辞巧妙的运用可以提升文章的品味和可读性。

本文将重点介绍一些修辞技巧,以帮助公务员们在写作中更加巧妙地运用修辞,从而提升写作水平。

二、借用比喻和隐喻比喻和隐喻是修辞中常用的手法,它们能够用一个形象或生动的比较,来使抽象概念变得更加具体和易懂。

在公文写作中,我们可以借用比喻和隐喻,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在描述一个艰巨任务时,可以使用“攀登高峰”这样的比喻,来形容任务的艰巨性和需要付出的努力。

三、运用修辞手法增加表达力修辞手法是修辞中广泛运用的一种技巧,它可以使文章更加优美和具有感染力。

在公文写作中,我们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有说服力和令人信服。

例如,排比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可以使用一系列并列的词语或短语,来强调某个观点或表达感情。

另外,反问是一种反常思维的修辞手法,可以用来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四、注意修辞语言的适度在公文写作中,修辞语言的运用需要注意适度和恰当性。

过度的修辞语言可能使文章显得夸张和不真实,而过少的修辞语言又可能使文章显得平淡和乏味。

因此,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恰当的修辞手法,避免过度修辞或不足修辞的问题。

五、把握修辞的语气和节奏修辞不仅仅是语言的修饰,更重要的是它能够为文章赋予一种特定的语气和节奏。

在公文写作中,我们可以通过修辞的运用,使文章的语气更加庄重或是轻松,使文章的节奏更加流畅或是紧凑。

例如,在叙述一件庄重的事情时,可以运用长句和复杂的词汇来使语气更加庄重,而在叙述一件轻松的事情时,则可以运用简短的词语和简洁的句子来使语气更加轻松。

六、总结修辞是公文写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巧,它能够提升文章的品味和可读性。

通过借用比喻和隐喻,运用修辞手法,注意修辞语言的适度以及把握修辞的语气和节奏,我们可以在公文写作中巧妙地运用修辞,从而提升写作水平。

公文写作中如何恰当运用修辞手法

公文写作中如何恰当运用修辞手法

公文写作中如何恰当运用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修辞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使公文写作更生动、更有感染力、更具有说服力。

在公文写作中,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可以有效提升文章的文采,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本文将探讨公文写作中如何恰当运用修辞手法。

一、比喻和拟人修辞比喻是通过将事物和某个意义相类比,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形容事物。

在公文写作中,比喻能够抽象地表达抽象的问题或概念,使文章更具形象感。

例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使用比喻来形容经济增长的速度:“我们的经济就像一架飞翔的雄鹰,翱翔在蓝天之上。

”这样的比喻能够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到经济发展的迅猛势头。

拟人修辞是将非人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使其更有生命力。

在公文写作中,拟人修辞可以使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形象,增强表达的力度。

例如,在环保公告中可以写道:“垃圾是社会的顽疾,我们呼吁每个市民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家园。

”通过给垃圾赋予“顽疾”这样的拟人形象,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垃圾对环境的危害。

二、排比和对偶修辞排比是通过将词、短语或句子按照相同的结构排列,以增加语言的力度和音韵的美感。

在公文写作中,排比能够强调事物之间的关联和对比,使文章更加有条理和表达更加清晰。

例如,在一份扶贫工作总结报告中可以写道:“扶贫不仅是一项经济任务,更是一项民生工程,是一项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

”通过排比的形式,凸显了扶贫工作的多重意义和重要性。

对偶修辞是通过在相邻句子中使用形式相对称的词语或短语,使语言更加优美和富有韵律感。

在公文写作中,对偶修辞可以使文章更加易读、易懂。

例如,在一份感谢信中可以写道:“感谢无私的奉献,感谢辛勤的付出。

”通过对偶修辞的运用,使文章更加朗朗上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夸张和反问修辞夸张修辞是为了增强说话的效果,夸大事物的性质、特点或影响,以引起读者的注意或共鸣。

在公文写作中,夸张可以使表达更加夸张生动,增强说服力。

例如,在众多的宣传文案中,可以使用夸张修辞来吸引公众的关注,如:“这款产品让您的生活变得轻松如风。

公文的拟制

公文的拟制

公文的拟制一、公文写作的修辞艺术及常用的修辞方式公文修辞是指在公文写作中,根据特定的公务活动需要与情境,选用最恰当的语言形式表现所要表达的内容,以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的一种手段。

公文写作中的修辞要通过特定的辞格来表现。

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辞格有一二十种,对于公文来说,像排比、层递、对比、对偶、回环、引用、比喻、借代、设问、反问、反语等种也是不乏其用的。

二、公文用语常用的修辞类别与方式1.气势性的修辞。

一篇写作十分成功的动员令、宣言、声明、公开信以及重大问题的通知、决定、讲话稿等,往往都伴随着斩钉截铁、令行禁止、排山倒海的气势。

这种气势主要来自对排比、顶真、层递、综说等辞格的恰当运用。

2.完整性的修辞。

特殊性的地位决定了公文的用语必须坚持对立统一的完整性。

完整性的修辞,主要表现于对比、回文、反复、对偶等辞格的运用。

3.生动性的修辞。

公文虽然不是文学作品,但同样需要生动。

只有写得生动,才有利于增强公文的可读性,加深阅者的具体理解,以利于贯彻执行。

公文的生动性主要取决于形象化,即对比喻、讽喻、借代、反语、析词、换字、歇后语等辞格的运用。

“借代”可以使抽象的用语完全形象化。

“换字”可使语言形象、明快,即将比较固定的一个词语中的某一个字临时加以更换。

“析词”是为了把话讲得诙谐、生动,把一个复音词或一个固定词组故意拆开,取出其中一个字来单独使用。

4.精粹性的修辞。

公文用语十分需要言简意赅,文约事丰,运用“省略”“浓缩”“综说”等辞格进行用语修辞没,是十分重要的方式。

经过“综说”修辞,既可节省文字,又使用语达到精粹干练。

借助于数词或数量词进行“浓缩”修辞,是使公文用语达到言简意赅的重要手段。

三、拟写和办理“呈批件”应注意的事项呈批件是指呈报领导等待批复的内部请示性文件,主要用于请示工作等,写法同请示类公文。

办理时应注意:一事一呈,且一般不要多头主送;视内容进行标密,严格按照保密管理规定进行传阅和保管,严控知悉范围。

公文中的修辞简论

公文中的修辞简论

公文中的修辞简论第一部分:公文修辞的重要性公文作为正式的文书,具有明确的主题和条理清晰的特点。

修辞手法在公文中的运用,能够帮助公文更好地传达信息,提高公文的表达效果。

恰当的修辞能够使公文更具有说服力和权威性,从而更好地达到沟通交流的目的。

第二部分:公文修辞的基本原则公文修辞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简洁明了:公文应当力求简洁明了,避免冗长、重复的语句,尽可能用简短、精炼的语言表达完整的意思。

2、具体明确:公文中的语言应该具体明确,避免含糊不清、歧义的表述。

对于涉及到的数据和信息,应该尽可能精确无误地进行描述。

3、条理清晰:公文的结构应该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公文的各个部分应该按照逻辑顺序进行安排,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公文的主旨。

4、突出重点:在公文写作中,应该突出重点内容,使读者能够迅速地把握公文的中心思想。

对于重要的观点、数据和信息,应该采用加粗、斜体等醒目的方式进行突出。

第三部分:公文修辞的具体方法在公文修辞中,可以运用以下具体方法:1、选择适当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在公文写作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修辞手法,以便更好地表达意思。

2、严格遵循写作规范:公文写作应该严格遵循写作规范,包括语法、标点符号、行文格式等方面。

只有遵循写作规范,才能使公文更具有严谨性和规范性。

3、突出公文的重要性和明确传达信息:在公文写作中,应该采用突出重点的方法,强调公文的重要性和明确传达信息。

例如,可以通过加粗、斜体等手法强调重点内容;使用表格、图表等辅助手段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公文内容。

第四部分:公文修辞的应用实践下面结合具体公文学案例,分析公文修辞在实践中的应用。

例如,某公司制定了一份业绩报告,其中采用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来说明公司的业绩情况。

为了使这份报告更具有说服力和易于理解,该公司采用了以下修辞手法:1、对比手法:将公司的业绩数据与同行企业进行对比,突显公司的优势和劣势,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公司的业绩情况。

公文写作中的修辞手法运用

公文写作中的修辞手法运用

公文写作中的修辞手法运用修辞手法是公文写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它在表达意思的同时,通过巧妙的语言运用,增强文本的表现力和说服力,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文中所表达的内容。

本文将讨论公文写作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并探讨其具体运用。

1. 比喻与暗喻比喻是运用明显的比较使受众更加直观地理解某一概念或情境。

公文中的比喻可以用来形象地描述某一概念的特征、意义或重要性。

例如,在一份政府发文中,可以说“环保就像是我们的生命之水,我们应该共同呵护”。

这种比喻使读者更容易理解环保的重要性,并产生共鸣。

暗喻则是通过间接的表达方式,通过暗示和隐喻的手法传递特定的信息或情感。

在公文中,暗喻常常用来隐晦地表达某种观点或意图,避免过于直接和冲突。

例如,一份关于市政工程的公告中可以说“城市将蜕变成一位美丽而动人的新娘”。

这句话通过暗喻将城市工程与新娘的美丽、动人相联系,强调城市的变化将会令人惊喜和赞叹。

2. 排比与对偶排比是指在列举事物的时候故意使用相同的结构、相似的语言节奏和韵律,以强调一系列概念或论点的重要性。

公文中的排比可以用来强调某一政策、行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例如,在一份关于扶贫工作的报告中,可以写道“投资不止,政策不断,社会力量不遗余力,造福农民不辞辛劳”。

这种排比的写法使得读者对扶贫工作的重要性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对偶则是在表达过程中通过运用相对的词语、短语或句子结构来对比、强调不同的观点或概念。

在公文中,对偶可以用来对比不同政策、不同行动的利弊、优劣,从而达到影响受众的目的。

例如,在一份法律修订的公告中,可以写道“保护知识产权,打击侵权盗版;鼓励创新创造,严惩假冒伪劣”。

通过对偶的写法,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修订法律的目的和意图。

3. 夸张与反问夸张是一种通过言语手法夸大、渲染事物特征或说服力的修辞手法。

在公文中,夸张可以用来强调某个观点、政策或行动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例如,在一份关于推广健康生活方式的公告中,可以写道“只要你每天坚持运动,你将像超人一样拥有无穷的力量”。

公文写作要求之准确使用修辞手法

公文写作要求之准确使用修辞手法

公文写作要求之准确使用修辞手法公文写作是公务员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准确使用修辞手法可以提高公文的表达效果和文档的质量。

本文将围绕公文写作的准确使用修辞手法展开讨论。

一、修辞手法在公文写作中的作用准确使用修辞手法可以使公文表达准确、生动、具有说服力,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提高公文的影响力和效果。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修辞手法及其在公文写作中的运用。

1. 比喻和拟人比喻和拟人是常用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抽象概念具象化,使公文更具形象感和感染力。

比如,在行文中使用比喻,可以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抽象概念,如“阳光般的微笑”、“拔山扛鼎的精神”。

2. 夸张和反问夸张和反问可以增强表达的效果,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在公文中使用夸张和反问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例如,“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眼前的机遇吗?”。

3.排比和对偶排比和对偶可以使文章结构明确、表达简明、声音和谐,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和美感。

在公文写作中,经常使用排比和对偶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和说服力。

如“人工智能的发展将改变生活,改变产业,改变世界”。

4.托物起兴和讽刺托物起兴是运用拟人手法,将非生命事物拟人化,增加表达的情趣。

讽刺则是以嘲讽的手法来表达对某种现象或人的不满。

在公文写作中,使用托物起兴和讽刺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幽默风趣、生动有趣。

例如,“时间是个无情的刀客,匆匆让人老去”、“有人学了一辈子,都没学会做人”。

二、正确运用修辞手法的原则在公文写作中准确使用修辞手法需要遵守以下原则:1. 情景与背景相适应修辞手法的使用应该与文档所表达的情景和背景相适应,不可过度使用或使用不当。

根据具体的情况和需要,选择恰当的修辞手法,使文档更加准确、恰当、得体。

2. 意义明确、贴切使用修辞手法时,要确保其意义明确、贴切,避免模糊不清或产生歧义。

修辞手法应该能够准确地传递所要表达的信息,确保读者能够准确理解。

3. 兼顾简练与详实修辞手法的使用既要注意简练明了,又要注意详实准确。

公文写作中的行文修辞手法

公文写作中的行文修辞手法

公文写作中的行文修辞手法公文是一种正式、规范的书面表达形式,通常用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场合,目的是传达信息、表达意见或做出决策。

为了使公文更加生动、有效地传达信息,行文修辞手法被广泛运用。

本文将介绍公文写作中常用的行文修辞手法,以提高公文的表达力和阅读性。

一、比喻与象征比喻是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类比,以提供形象生动的描述。

在公文中使用比喻可以使内容更加具体、形象,增强表达的说服力。

例如,在环保部门的公文中可以使用“大地是我们的母亲,我们应该像呵护自己的母亲一样呵护大地”来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而象征则是通过一个具体的符号或形象,代表一种抽象的概念或意义。

在公文中使用象征可以使得表达更加简洁、精确。

例如,在庆祝活动中以国旗代表祖国的荣耀,以热气球代表民众的热情。

二、夸张与对比夸张和对比是两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可以使公文更具表现力。

夸张手法通过夸大事物的特点或程度,为内容增添强烈的感染力。

比如,在公文中描述工作努力时可以说“日以继夜、孜孜不倦”,强调了工作的辛勤和付出。

对比手法则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比,以凸显它们之间的差异。

在公文中使用对比可以使得表述更加鲜明、形象。

例如,在比较两个方案优劣时,可以使用类似“这一方案的优势在于……而另一方案则存在……”的表达方式。

三、排比与修辞问答排比是通过将相同结构的语句或句型排列在一起,以增强表现力和节奏感。

在公文中使用排比可以使得表述更加有力、易于记忆。

例如,“我们要加强学习,增强实践,不断进步。

”修辞问答则是将问题和答案结合在一起,以引发读者思考,增加表达的说服力。

在公文中使用修辞问答可以使得表达更加深入人心。

例如,“我们应该如何发展经济?答案是加快科技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四、比较与描写比较是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比,以凸显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在公文中使用比较可以为读者提供更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比如,在总结工作成绩时可以使用“与去年相比,今年的工作成效更加突出,进展更加明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文修辞
公文修辞是指在公文写作中根据表达的需要,选用最恰当的语言形式表现所要表达的内容,以提高表达效果,主要包括词语的搭配、句式的选择和辞格的运用几个方面。

一、词语的锤炼:锤炼词语,古人称为“炼字”。

锤炼的目的在于寻求恰当的词语,贴切生动地表现文章的主旨。

撰写公文在辨析和选择词语时要注意在准确表述主旨的基础之上,力求词语的配合要好,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记忆较容易。

1.恰当运用双声和叠韵可以增强公文的语音美。

双声和叠韵是汉语语音的一大特点,是构成汉语音韵美的重要因素。

公文虽不像文学作品那样可以追求语言和谐悦耳的音乐美,但是在行文中如果恰当地使用双声叠韵,则会增强公文的语音美。

例如《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中就使用了“业已、真正、营业、流离”等双声词和“经营、侮辱、报到、安全”等叠韵词,使文章读来更感和谐和富有美感。

2.注意同义词之间的差别,力求配合得当,整体和谐。

词语的锤炼常常表现在同义词的选择上,因此严格辨析同义词意义之间的差别是十分重要的。

另外,词语的配合、照应以及表达上的整体和谐,难以从句子内部相关词语中表现出来,需要多考虑句子上下文的语境因素对词语的制约情况。

如:“常修为政之德,常怀亲民之心,常励奋进之心,常存敬畏之心。

”句中的“常修”、“常怀”、“常励”、“常存”分别对应同“为政之德”、“亲民之心”、“奋进之心”、“敬畏之心”搭配,上下相承,配合自然,呼应紧凑,体现出气势,形成表达上的一种整体和谐。

二、合适的句式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公文中要根据不同的表达需要选用相应的句式。

“文似看山不喜平”,公文语言的生动可以通过遣词造句的适当变化来体现。

例如“一年打基础,两年创特色,三年数品牌”这三个单句就运用了对仗、排比,读来琅琅上口,听了和谐悦耳。

例如“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正确判断形势,才能准确把握县情,才能积极抢抓机遇;只有思想大解放,才有环境大宽松,才有招商大突破,才有产业结构大优化,最终才有全县经济大发展。

”整句、散句,短句、长句结合一
起运用,灵活多变,错落有致,富于表现力。

三、从表现手法上看,文学语言中的修辞大多为积极修辞,而公文语言中的修辞大多为消极修辞。

积极修辞讲究在表述中运用辞格,以达到语言生动形象、词藻华美的目的。

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相对,讲究运用规范词语,消除岐义,确保语言表达准确、简明。

公文写作主要运用消极修辞的方法,而对辞格的运用则数量有限。

常用辞格如借喻,像“豆腐渣工程”、“小金库”、“走后门”、“开绿灯”、“敲竹杠”、“定心丸”、“耳边风”等等,这些词语,含义特定,尽人皆知,不仅无损公文的庄重、准确,反而使语句在生动的同时更加简洁。

除借喻之外,其他常用的如排比、反问、设问、引用等,但基本不用夸张手法。

从总体上看,公文修辞是庄重的修辞,这是由公文语体特点决定的。

它的庄重性和严肃性决定了公文即使使用某种修辞手法,也是简明实用的,而不是像文学作品中那样可以无限延展。

如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有的文件提出要“摸着石头过河”;在科技体制改革中,中央号召要“动员千军万马上山摘桃子”;在增产节约运动中,国务院提出要注意“开源节流”等等。

修辞的实用效果完全是在简明生动的叙述中,在自然流畅的语流中实现的,它没有因追求修辞效果而停下正常的行文速度去作横向的寓意拓展。

即使是最具文学色彩的修辞,在公文中也总是与内容的强化、本质的揭示和观点的表述等实用目的结合在一起。

就拿比喻来说吧,公文运用比喻是慎重的,目的在于把生动性和实用性结合起来,而不是为了审美意蕴的渲染。

概括起来说,公文运用比喻或是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公文的内容(如“菜篮子工程”、“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或是运用成语、典故打比方,使文章语言精炼,概括性强(如“蘑菇战术”、“惊弓之鸟”);或是通过比喻使事物的内在本质形象化(如“精神食粮”);或是借用比喻,强调主题(如“踢皮球”)等。

由此可见,公文的修辞总是在叙述和评议的自然语调中展开的,决无有意的渲染和铺排;公文运用修辞讲究的是恰到好处,要不失公文的庄重与平实;如果公文放纵修辞手法中的文学色彩而忽视其实用性,就会影响其作用的发挥。

总之,修辞在公文写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要求利用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适应既定的题旨情境,以取得很好的表达效果。

但是由于公文属于实用文书,所以在使用修辞时又有自己的原则:
1.修辞要切合文章表达目的。

公文写作目的主要是以规定、要求知照读者,或
让读者了解情况,明确写作意图,读者多为机关单位而非个人。

公文修辞要为突出公文写作的这种实用性服务,千方百计使文章表述的道理更加明白深刻,作出的决定更加准确严密,也就是说要把注意力用在明白、准确、严密上,而不是用在生动形象、亲切感人上,所以一定要注意和文学修辞相区别。

以前,不少人以为公文修辞和文学修辞没什么区别,这显然是误解。

根据公文修辞学的研究,公文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排比、对比、对偶等11种,而文学上常用的拟人、夸张、反讽、想像等手法就不能使用,否则就会因为过分修辞而影响公文的真实性和严肃性,影响公文内容的表达,而一切脱离文章的主旨、内容的修辞,都是背离修辞原则的。

2.修辞必须切合语境。

这里所说的语境是广义性的,既指上下文、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又指时代、社会性质、风俗、文化传统等。

公文的修辞一定要切合语境。

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不同的时期要有变化,语言的表达环境也相应有了变化,公文的作者要根据这种变化,选择恰当的修辞方式,以适应公务活动的需要。

3.修辞必须切合文章语体特点。

语体是适应不同的交际目的、对象、内容领域的需要所形成的语言运用体系,诸如文艺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和事务语体等。

公文属于应用文的范畴,基本适用事务语体,主要是用来处理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事务时使用的,在语言上要求直述其事,准确、简明和平实。

这就决定作者在选择修辞时,不一味追求形象性,少用或不用积极修辞,而更偏重于语言的锤炼和句式的选择,使公文语言努力实现审美与实用的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