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文写作中的文学修辞手法

合集下载

公文写作要求之恰当使用修辞手法

公文写作要求之恰当使用修辞手法

公文写作要求之恰当使用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一种文学技巧,可以使文本更加生动、有趣,并提升文章的文学性和艺术性。

在公文写作中,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准确、有力、易懂。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修辞手法,并以实例来说明其在公文写作中的应用。

1. 比喻与拟人比喻是通过一种事物与另一种事物的相似之处来进行类比,以增加表达的效果和趣味。

例如,我们可以用“大海般辽阔”的形容词来描绘一个广阔的社会范围。

拟人则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质,使其更加生动。

比如,我们可以说“时间不等人”,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2.排比与反问排比是通过列举相似或对比的事物来加强表达。

例如,我们可以说“荡漾在心头的不仅仅是悲伤,还有希望、勇气和坚持”。

反问则是通过提出一个问题,实际上并不需要回答,而是用来引起读者的思考。

例如,我们可以说“难道我们不应该为了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吗?”3.夸张与修辞问句夸张是通过夸大或放大描述的手法来达到强烈的说服力和效果。

例如,“这个计划可以改变我们整个世界!”修辞问句则是通过提出一个问题并用修辞手法加以描述,以突出主题和观点。

例如,“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眼前的每一分每一秒,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吗?”4.对仗与倒装对仗是通过巧妙地结合两个或多个语句,使其结构和语言表达相互呼应,以增加修辞效果。

例如,“与其沉溺于过去,不如追求未来;与其被压倒,不如主宰自己。

”倒装则是将句子的语序颠倒,使得句子更加具有诗意和表现力。

例如,“只有在困难面前,才能看到真正的勇者。

”5.比较与反复比较可以通过对两个事物的对比来表达观点和理念。

例如,“这个方案不仅经济实惠,而且环保,是我们最佳的选择。

”反复则是通过重复使用相同的词语或句子来加强表达效果。

例如,“加强教育,教育是基础;加强科技,科技是动力。

”综上所述,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公文写作更加生动、有趣,并提升文章的文学性和艺术性。

在使用修辞手法时,我们需要根据文章的特点和目的进行选择,并保持适度和谨慎,避免过分夸张和炫技,以确保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公文写作技巧之修辞巧妙

公文写作技巧之修辞巧妙

公文写作技巧之修辞巧妙一、引言部分修辞是公文写作中一项至关重要的技巧,它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意思。

在公文写作中,修辞巧妙的运用可以提升文章的品味和可读性。

本文将重点介绍一些修辞技巧,以帮助公务员们在写作中更加巧妙地运用修辞,从而提升写作水平。

二、借用比喻和隐喻比喻和隐喻是修辞中常用的手法,它们能够用一个形象或生动的比较,来使抽象概念变得更加具体和易懂。

在公文写作中,我们可以借用比喻和隐喻,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在描述一个艰巨任务时,可以使用“攀登高峰”这样的比喻,来形容任务的艰巨性和需要付出的努力。

三、运用修辞手法增加表达力修辞手法是修辞中广泛运用的一种技巧,它可以使文章更加优美和具有感染力。

在公文写作中,我们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有说服力和令人信服。

例如,排比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可以使用一系列并列的词语或短语,来强调某个观点或表达感情。

另外,反问是一种反常思维的修辞手法,可以用来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四、注意修辞语言的适度在公文写作中,修辞语言的运用需要注意适度和恰当性。

过度的修辞语言可能使文章显得夸张和不真实,而过少的修辞语言又可能使文章显得平淡和乏味。

因此,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恰当的修辞手法,避免过度修辞或不足修辞的问题。

五、把握修辞的语气和节奏修辞不仅仅是语言的修饰,更重要的是它能够为文章赋予一种特定的语气和节奏。

在公文写作中,我们可以通过修辞的运用,使文章的语气更加庄重或是轻松,使文章的节奏更加流畅或是紧凑。

例如,在叙述一件庄重的事情时,可以运用长句和复杂的词汇来使语气更加庄重,而在叙述一件轻松的事情时,则可以运用简短的词语和简洁的句子来使语气更加轻松。

六、总结修辞是公文写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巧,它能够提升文章的品味和可读性。

通过借用比喻和隐喻,运用修辞手法,注意修辞语言的适度以及把握修辞的语气和节奏,我们可以在公文写作中巧妙地运用修辞,从而提升写作水平。

公文写作中如何恰当运用修辞手法

公文写作中如何恰当运用修辞手法

公文写作中如何恰当运用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修辞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使公文写作更生动、更有感染力、更具有说服力。

在公文写作中,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可以有效提升文章的文采,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本文将探讨公文写作中如何恰当运用修辞手法。

一、比喻和拟人修辞比喻是通过将事物和某个意义相类比,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形容事物。

在公文写作中,比喻能够抽象地表达抽象的问题或概念,使文章更具形象感。

例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使用比喻来形容经济增长的速度:“我们的经济就像一架飞翔的雄鹰,翱翔在蓝天之上。

”这样的比喻能够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到经济发展的迅猛势头。

拟人修辞是将非人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使其更有生命力。

在公文写作中,拟人修辞可以使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形象,增强表达的力度。

例如,在环保公告中可以写道:“垃圾是社会的顽疾,我们呼吁每个市民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家园。

”通过给垃圾赋予“顽疾”这样的拟人形象,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垃圾对环境的危害。

二、排比和对偶修辞排比是通过将词、短语或句子按照相同的结构排列,以增加语言的力度和音韵的美感。

在公文写作中,排比能够强调事物之间的关联和对比,使文章更加有条理和表达更加清晰。

例如,在一份扶贫工作总结报告中可以写道:“扶贫不仅是一项经济任务,更是一项民生工程,是一项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

”通过排比的形式,凸显了扶贫工作的多重意义和重要性。

对偶修辞是通过在相邻句子中使用形式相对称的词语或短语,使语言更加优美和富有韵律感。

在公文写作中,对偶修辞可以使文章更加易读、易懂。

例如,在一份感谢信中可以写道:“感谢无私的奉献,感谢辛勤的付出。

”通过对偶修辞的运用,使文章更加朗朗上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夸张和反问修辞夸张修辞是为了增强说话的效果,夸大事物的性质、特点或影响,以引起读者的注意或共鸣。

在公文写作中,夸张可以使表达更加夸张生动,增强说服力。

例如,在众多的宣传文案中,可以使用夸张修辞来吸引公众的关注,如:“这款产品让您的生活变得轻松如风。

公文写作中如何运用修辞手法

公文写作中如何运用修辞手法

公文写作中如何运用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一种修饰、强调或美化文字的技巧,在公文写作中,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笔更加优美,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本文将探讨在公文写作中如何运用修辞手法,以期提升公文的质量和效果。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通过将事物和其他具体形象相比较的方式来进行修辞表达的手法。

在公文写作中使用比喻可以更生动地描述事物,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比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用比喻来形容国家经济发展的进程,如“经济发展如同一片蓬勃生长的森林”。

二、排比排比是将一系列类似或相近的事物以连续的形式排列出来的修辞手法。

在公文中适当使用排比可以突出重点,增加记忆效果,并且体现逻辑的有序性。

例如,在法律程序中可以使用排比来阐述各个环节的程序,清晰明了、一目了然。

三、夸张夸张是一种通过夸大事物的特征、感受或作用来强调表达的手法。

在公文写作中使用夸张可以增加形象的艺术性和感染力,以吸引读者的注意。

例如,在环境保护的公告中,可以使用夸张来强调环境破坏的严重程度,如“我们的水源如同被污染的毒蛇,威胁着每一个生命”。

四、比较比较是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比,以突出其中的差异性和优劣势的修辞手法。

在公文写作中使用比较可以更好地说明问题,使读者更加明确地理解其中的含义。

例如,在教育发展规划中可以使用比较来强调我国教育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差距,提出改进的方向。

五、反问反问是一种以质问的方式进行修辞表达的手法,在公文中使用反问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增加阅读的趣味和深度。

例如,在党风廉政建设的文件中可以使用反问句来强调反腐败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如“难道我们可以对贪污腐败视而不见吗?难道我们可以让腐败分子逍遥法外吗?”六、修辞反复修辞反复是通过在文章中多次重复相同的词语、句子或观点来强调表达的手法。

在公文写作中使用修辞反复可以使文章更加连贯,突出重点,增强说服力。

例如,在扶贫工作总结中,可以多次重复“扶贫”这一词语,来强调和巩固工作成效。

公文写作中的修辞手法运用

公文写作中的修辞手法运用

公文写作中的修辞手法运用修辞手法是公文写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它在表达意思的同时,通过巧妙的语言运用,增强文本的表现力和说服力,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文中所表达的内容。

本文将讨论公文写作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并探讨其具体运用。

1. 比喻与暗喻比喻是运用明显的比较使受众更加直观地理解某一概念或情境。

公文中的比喻可以用来形象地描述某一概念的特征、意义或重要性。

例如,在一份政府发文中,可以说“环保就像是我们的生命之水,我们应该共同呵护”。

这种比喻使读者更容易理解环保的重要性,并产生共鸣。

暗喻则是通过间接的表达方式,通过暗示和隐喻的手法传递特定的信息或情感。

在公文中,暗喻常常用来隐晦地表达某种观点或意图,避免过于直接和冲突。

例如,一份关于市政工程的公告中可以说“城市将蜕变成一位美丽而动人的新娘”。

这句话通过暗喻将城市工程与新娘的美丽、动人相联系,强调城市的变化将会令人惊喜和赞叹。

2. 排比与对偶排比是指在列举事物的时候故意使用相同的结构、相似的语言节奏和韵律,以强调一系列概念或论点的重要性。

公文中的排比可以用来强调某一政策、行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例如,在一份关于扶贫工作的报告中,可以写道“投资不止,政策不断,社会力量不遗余力,造福农民不辞辛劳”。

这种排比的写法使得读者对扶贫工作的重要性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对偶则是在表达过程中通过运用相对的词语、短语或句子结构来对比、强调不同的观点或概念。

在公文中,对偶可以用来对比不同政策、不同行动的利弊、优劣,从而达到影响受众的目的。

例如,在一份法律修订的公告中,可以写道“保护知识产权,打击侵权盗版;鼓励创新创造,严惩假冒伪劣”。

通过对偶的写法,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修订法律的目的和意图。

3. 夸张与反问夸张是一种通过言语手法夸大、渲染事物特征或说服力的修辞手法。

在公文中,夸张可以用来强调某个观点、政策或行动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例如,在一份关于推广健康生活方式的公告中,可以写道“只要你每天坚持运动,你将像超人一样拥有无穷的力量”。

公文写作要求之准确使用修辞手法

公文写作要求之准确使用修辞手法

公文写作要求之准确使用修辞手法公文写作是公务员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准确使用修辞手法可以提高公文的表达效果和文档的质量。

本文将围绕公文写作的准确使用修辞手法展开讨论。

一、修辞手法在公文写作中的作用准确使用修辞手法可以使公文表达准确、生动、具有说服力,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提高公文的影响力和效果。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修辞手法及其在公文写作中的运用。

1. 比喻和拟人比喻和拟人是常用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抽象概念具象化,使公文更具形象感和感染力。

比如,在行文中使用比喻,可以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抽象概念,如“阳光般的微笑”、“拔山扛鼎的精神”。

2. 夸张和反问夸张和反问可以增强表达的效果,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在公文中使用夸张和反问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例如,“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眼前的机遇吗?”。

3.排比和对偶排比和对偶可以使文章结构明确、表达简明、声音和谐,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和美感。

在公文写作中,经常使用排比和对偶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和说服力。

如“人工智能的发展将改变生活,改变产业,改变世界”。

4.托物起兴和讽刺托物起兴是运用拟人手法,将非生命事物拟人化,增加表达的情趣。

讽刺则是以嘲讽的手法来表达对某种现象或人的不满。

在公文写作中,使用托物起兴和讽刺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幽默风趣、生动有趣。

例如,“时间是个无情的刀客,匆匆让人老去”、“有人学了一辈子,都没学会做人”。

二、正确运用修辞手法的原则在公文写作中准确使用修辞手法需要遵守以下原则:1. 情景与背景相适应修辞手法的使用应该与文档所表达的情景和背景相适应,不可过度使用或使用不当。

根据具体的情况和需要,选择恰当的修辞手法,使文档更加准确、恰当、得体。

2. 意义明确、贴切使用修辞手法时,要确保其意义明确、贴切,避免模糊不清或产生歧义。

修辞手法应该能够准确地传递所要表达的信息,确保读者能够准确理解。

3. 兼顾简练与详实修辞手法的使用既要注意简练明了,又要注意详实准确。

公文写作中的行文修辞手法

公文写作中的行文修辞手法

公文写作中的行文修辞手法公文是一种正式、规范的书面表达形式,通常用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场合,目的是传达信息、表达意见或做出决策。

为了使公文更加生动、有效地传达信息,行文修辞手法被广泛运用。

本文将介绍公文写作中常用的行文修辞手法,以提高公文的表达力和阅读性。

一、比喻与象征比喻是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类比,以提供形象生动的描述。

在公文中使用比喻可以使内容更加具体、形象,增强表达的说服力。

例如,在环保部门的公文中可以使用“大地是我们的母亲,我们应该像呵护自己的母亲一样呵护大地”来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而象征则是通过一个具体的符号或形象,代表一种抽象的概念或意义。

在公文中使用象征可以使得表达更加简洁、精确。

例如,在庆祝活动中以国旗代表祖国的荣耀,以热气球代表民众的热情。

二、夸张与对比夸张和对比是两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可以使公文更具表现力。

夸张手法通过夸大事物的特点或程度,为内容增添强烈的感染力。

比如,在公文中描述工作努力时可以说“日以继夜、孜孜不倦”,强调了工作的辛勤和付出。

对比手法则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比,以凸显它们之间的差异。

在公文中使用对比可以使得表述更加鲜明、形象。

例如,在比较两个方案优劣时,可以使用类似“这一方案的优势在于……而另一方案则存在……”的表达方式。

三、排比与修辞问答排比是通过将相同结构的语句或句型排列在一起,以增强表现力和节奏感。

在公文中使用排比可以使得表述更加有力、易于记忆。

例如,“我们要加强学习,增强实践,不断进步。

”修辞问答则是将问题和答案结合在一起,以引发读者思考,增加表达的说服力。

在公文中使用修辞问答可以使得表达更加深入人心。

例如,“我们应该如何发展经济?答案是加快科技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四、比较与描写比较是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比,以凸显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在公文中使用比较可以为读者提供更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比如,在总结工作成绩时可以使用“与去年相比,今年的工作成效更加突出,进展更加明显。

公文写作技巧之修辞手法

公文写作技巧之修辞手法

公文写作技巧之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公文写作中常用的一种技巧,它通过巧妙运用修辞手段,使文章更富有表现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并提供案例展示。

一、比喻手法比喻是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具有相似特征的事物进行类比,以达到形象生动、扩大感知范围的效果。

在公文写作中,借助比喻手法可以使得文本更具有形象感和感染力。

例如,一份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这样运用比喻来形容社会的发展变化:“我们正站在历史的承上启下的关键时刻,如同驾驭一个巨大的航船,在大海的汪洋中破浪前行。

我们要坚定地舵,迎接未来更加充满挑战的海面。

”二、排比手法排比手法是通过对同一事物或概念进行连续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并列列举,以增强表现力、强调修辞内容或加强修辞效果。

在公文写作中,排比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有气势和节奏感。

举个例子,在一篇发言稿中可以运用排比手法来强调重要性:“我们的目标是关心民生、改善环境、促进发展,让每一个公民都能享受到社会进步的果实,让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让经济持续健康增长。

”三、夸张手法夸张手法是通过对某个事物或现象加以夸大描述,以产生强烈的感触或者引发读者的共鸣。

在公文写作中,夸张手法可以使得文章更具有感染力和亲和力。

比如,在一篇表彰先进单位的奖状中可以使用夸张手法来称赞:“你们是我们业界的明星,你们的辛勤付出如同一颗璀璨的星星,在黑夜中闪耀着光芒,引领着我们前行。

”四、反问手法反问是一种表达方式,通过将回答与问题相反,用反问句的形式,以强调某种观点或者引起读者的思考。

在公文写作中,反问手法可以使文章更生动活泼,增加读者的思考。

例如,在一篇环境保护的公告中可以运用反问手法来引起读者的关注:“我们的地球是唯一的家园,难道我们不应该保护好它吗?我们的孩子和孙子将面临怎样的未来呢?”五、对比手法对比手法是通过对两个相对的概念、人物或事物进行对比描写,以突出差异或强调某个方面的重要性。

在公文写作中,对比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有层次感和说服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公文写作中的文学修辞手法
严谨、庄重、明确、简洁和通俗是公文语言的基本要求。

如果在遵循公文语言风格传统的基础上,巧妙运用文学修辞手法,将会增强公文的可读性和生动性,达到良好的审美意境和表达意境。

毛泽东同志曾在《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提出,文章和文件都应具有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并在文件写作实践中运用比喻、借代、对照、设问、排比、层递、引用、讽喻、对偶等修辞方法,引起广泛共鸣,让人为之折服。

一、公文写作与文学创作的风格异同性
公文写作与文学创作在内容、词汇、语义、语言、写作动机、受众范围等风格上具有本质的不同性。

作为直接服务于社会的文体,公文反映的是公务活动中的客观事实,要求用最准确的语言、最精练的文字来表达发文机关的意图。

公文语言一旦出现紊乱或不得体,轻则败坏机关名誉,重则给工作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所谓“一字入公文,九牛拔不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而文学作品是想像的产物,是个体生命的表现,可以对所写的人与事进行艺术上的虚构、改造和加工,以反映生活的本质。

同时,文学创作又是间接服务于社会的人类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其最终目的是提高个体生命和人类整体生命的层次。

公文写作与文学创作又具有辨证的同一性。

著名语言学家陈望道曾说:修饰语句要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要义。

强调的是修饰词句要服从表达思想内容的需要。

无论公文写作还是文学创作,其主体和灵魂都是思想内容;任何修辞形式和写作技巧,都是表现思想内容的手段。

一旦失去作为核心的思想内容,那徒然存在的形式和技巧无论多么的新奇和美妙,都会统统变得毫无价值。

公文写作与文学创作又是相辅相成的,除了认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一定的文学素养水平,也是公文写作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二、适用于公文写作的文学修辞手法
鲁迅先生说过:正如作文的人,因为不能修辞,于是就不能达意。

适旨应境的修辞,能使文章的语言陡然生辉,焕发出动人的魅力,这是任何一种文体都梦寐以求的艺术境界。

但并不是所有的修辞都适用于公文写作,一切修辞活动都必须以写作的实际思想内容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去选择表达方式。

增强文章情境性、说服力和节奏感的修辞手法
在公文写作中,如果要表达作者的立场、观点,并使对方与自己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可选用具有鲜明感情色彩的语词,错落有致、逻辑性强的句式来表明观点和内容,借用排比、层递、回环、反复、反问、设问等来壮大语势,增强说服力和节奏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的第二大部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连续用了多个排比、层递和回环句,多角度、多层次地阐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内涵非常丰富,主旨层层推进,气势磅礴,意象万千,成为关于改革开放理论的经典论述。

增强文章趣味性、生动性的修辞手法
在公文写作中,如果要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可运用象征、明喻、暗喻、比拟、对偶、拟人等辞格。

如,马克思在《人民报》创刊4周年纪念会上所作的演讲:“那些所谓的1848年革命,只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事件,是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但是它们却暴露出了外壳下面的一个无底深渊。

……它们吵吵嚷嚷、模模糊糊地宣布了无产阶级解放这个19世纪的秘密,19世纪革命的秘密。

”语言幽默,比喻形象,使深邃的思想更为生动,在巧妙运用比喻等修辞方式上堪称典范。

对有严格要求公文的修辞手法
在公文写作中,如公文语体受其内容和条件限制,要求语言明确、简要、质朴,那么容易影响到表意单一性和准确性的修辞,如象征、比拟、比喻、夸张以及感情色彩浓厚的语词等,一般不用或少用。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运用了大量简明扼要的短句,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等,字句虽短,但意义深远。

报告中对“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概括:“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把“科学发展观”这一科学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阐述得十分清晰,极富内涵,可谓要言不烦、惜字如金的公文典范。

三、结合文学修辞语言进行公文写作的方法
著名语言学家陈望道曾说:语言文字的美丑是由题旨情境决定的,并非语言文字本身有什么美丑。

语言文字的美丑全在用得切当不切当,用得切当便是美,用得不切当便是丑。

可见,衡量修辞好坏的标准并不是看辞藻如何华丽,用语如何花哨,而是要看使用的文学修辞语言是否恰当地表现了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否适应了文中特定的语言环境。

选择修辞,适可有度
公文写作注重规范实用,一般情况下应选用那些适合公文内容表达和有助实际效果的修辞语言,同时要反复推敲,掌握好分寸,用得轻重得当,恰如其分。

有些容易发生歧义和曲解的辞格辞趣,例如反语、夸张、双关、婉曲、衬托、顶真、拈连、仿词等,公文则一般不采用或极少采用。

根据一定的语言环境,联系语言诸因素复杂多变的情况,灵活调整(包括增、删、改、调)修辞手段,以增强艺术性表达效果。

精练文字,准确用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文词是写文章的利器。

要写出一篇文理通顺、语句流畅的公文,不仅要锤炼文字,还要准确选择词语。

选用词语必须坚持“确切、明白、生动”的标准,不故弄玄虚,不哗众取宠,使所写公文达到“现行效用”的目的。

在选用同义词语或短语时,要依据行文的目的、上下文和语境而定。

为与办文更相切合,还要对文词进行多次加工润色,获取最佳表达效果。

合理择句,科学布局
根据公文思想内容的表现需要,在篇章结构上要细心构思、精心布局,合理安排句子结构和段落层次。

段落与段落之间,层次与层次之间,要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逻辑严密。

要下功夫选择最贴切、最能表达本意的词语或短语组成句子,避免出现含糊不清、模棱两可、令人费解的句子。

上下文之间的过渡和转折要自然紧凑,开头与结尾要遥相呼应,浑然一体。

要善于运用标点符号的修辞功能,使语句和意思表达得抑扬顿挫,铿锵有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