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文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古诗词复习教案(5篇)

古诗词复习教案(5篇)

古诗词复习教案(5篇)第一篇:古诗词复习教案古诗词复习设计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积极的氛围中积累运用,掌握知识。

“以三维目标”为指导,突出“方法与能力”的目标。

引导学生在复习实践中发现规律,总结方法,提升能力,增加积累。

教学目标:1、复习古诗。

2、灵活积累、运用古诗,感受古诗的美和积累古诗的良好习惯。

3、培养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的古诗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读古诗文,并学会灵活运用古诗词。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中国的文化源渊流长,古诗是其中的一座大观园,那一首首古诗就是花园里奇丽的小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大观园。

1、先说说你熟悉的诗人有哪些?2、李白、杜甫、王安石、苏轼、王维、陆游、王昌龄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诗人。

他们的诗篇有着极其鲜明的个人风格,可以说是自成一派。

于是,人们便送给他们各种各样的美称。

3、同学们知道这些称号分别是指哪个诗人吗?诗仙白居易《赠汪伦》诗圣王维《春夜喜雨》诗佛李白《忆江南》诗魔杜甫《游子吟》诗囚孟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4、知识补充。

诗仙——唐代诗人李白他的诗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色彩。

唐代诗人贺知章叹赏李白的诗,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仙人”。

后来人们就称李白为“诗仙”。

诗圣——唐代诗人杜甫他的诗气势雄浑、绚丽含蓄,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历代的许多诗人都把他的诗奉为学习的典范,尊称他为“诗圣”。

诗魔——唐代诗人白居易他写诗非常刻苦,过分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诗囚——孟郊:孟郊把诗看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好像成为诗的囚徒一般。

诗佛——王维:王维一生信仰佛教,而且在他的诗歌中也透露出浓浓的佛教意味。

二、回顾交流,熟记诗词1、其实 ,我国各个朝代都有许多著名的诗人、词人 ,都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词,同学们都记住了哪些呢?请大家回忆一下,在小组里背背吧。

中考古诗文复习教案

中考古诗文复习教案

中考古诗文名句积累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考:熟悉古诗文名句默写中考题型,了解中考评分标准。

2、认识问题:让学生意识到在古诗文默写中存在的问题。

3、促进复习:激励学生在课后有计划、有技巧地展开自我复习。

教学重点:了解中考题型,了解中考评分标准。

教学难点:在实践中掌握记忆的技巧,对所积累的古诗文加以灵活运用和归类记忆。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我国自古就是诗的国度,古代诗坛,群星灿烂,创作出了浩如烟海的古代诗词,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在中考里,古诗词背诵默写是一个重要考点。

根据新课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古诗文的学习要做到:能诵读古代诗文,准确背诵,默写一定数量的名篇。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显文言文的能力,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

随机背诵十首古诗二、中考风向标中考考查名句积累的形式主要是默写,题型有如下几种:(1)直接型默写。

(2)理解型默写。

三、分析题型,注意复习方法和答题技巧。

(一)直接型默写。

(续写型,要求根据上句写下句或根据下句写上句;整首诗的默写)特点:此题难度不大,只需把诗文记熟(特别是宋词与文言文中出现的结构不对称的句子),不写错别字,不添不漏不换位就能得分。

应试技巧:熟背写对,细辨差别,书写工整。

(二)理解型默写。

(提示与课文相关的内容,让考生根据提示进行默写)特点:有条件限制,有目的导向,要求大家不仅要熟背课文,还要理解诗句含义。

应试技巧:审清题意,弄清要求,正确默写。

感悟:1、博览强记是古诗词掌握的最佳途径。

2、理解记忆是古诗词运用的最好方式。

四、古诗词知识竞赛一、能力加速度比赛规则:1.起始分数均为60分。

2.比赛采取必答的方式,每个人将答案写下,五分钟后同桌互对,答对一题得2分3.若有提醒、偷看或喧哗,每人每次扣十分。

4.看看谁能又快又准确1、待到重阳日,——————。

(孟浩然·唐《过故人庄》)2、—————,禅房花木深。

(常建·唐《题破山寺后禅院》)3、我寄愁心与明月,————。

中考古诗词赏析复习专题教案

中考古诗词赏析复习专题教案

一、教案主题:中考古诗词赏析复习专题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内容:1. 古诗词的定义与分类。

2. 古诗词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3. 古诗词的意象描绘和情感抒发。

4. 古诗词的格律和节奏韵律。

5. 古诗词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古诗词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解读。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4.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创作古诗词,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古诗词鉴赏练习:布置相关古诗词鉴赏题目,评估学生的理解能力。

3. 创作展示:让学生创作一首古诗词,评估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对古诗词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步骤:1. 回顾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分析经典古诗词作品的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3.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的意象描绘和情感抒发。

4. 讲解古诗词的格律和节奏韵律。

5. 探讨古诗词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古诗词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2. 古诗词的意象描绘和情感抒发。

3. 古诗词的格律和节奏韵律的理解与应用。

4. 古诗词的背景和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

八、教学资源:1. 古诗词文本:经典古诗词作品。

2. 多媒体教学:图片、音频、视频等辅助教学资源。

3. 参考书籍:古诗词鉴赏指南、文学史等。

4. 网络资源:相关古诗词网站、论坛等。

九、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共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进度安排:按照教学内容顺序进行教学,每节课时完成一个教学内容。

十、教学总结:1. 学生对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古诗词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古诗词的意象描绘和情感抒发的欣赏能力。

初中语文古诗文复习教案

初中语文古诗文复习教案

初中语文古诗文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初中阶段所学的古诗文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采用分类复习、比较复习、迁移复习等方法,引导学生系统地复习古诗文,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古诗文素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包括绝句、律诗、词、曲等,重点复习各诗体的特点及常见诗人的作品。

2. 古代散文:包括叙事、议论、抒情等,重点复习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句式和常见的修辞手法。

3. 古典名著:复习初中阶段所学的古典名著,提高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诗文的基本知识点,如诗体、修辞手法、语法句式等。

2. 教学难点:古诗文的理解和欣赏,以及对名著的深入解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分类复习法,将古诗文按诗体、题材等进行分类,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点。

2. 比较复习法,将相似的古诗文进行对比,分析其异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 迁移复习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安排1. 课时:本教案共需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过程:第1-2课时:复习古代诗歌,包括绝句、律诗、词、曲等。

第3-4课时:复习古代散文,包括叙事、议论、抒情等。

第5-6课时:复习古典名著,提高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第7-8课时:进行古诗文阅读训练,巩固所学知识。

第9-10课时:进行古诗文知识测试,检查复习效果。

六、教学策略1.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古诗文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的特点和内涵。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复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中考古诗词赏析复习专题教案

中考古诗词赏析复习专题教案

中考古诗词赏析复习专题教案第一章:古诗词赏析基本概念与术语1.1 诗词的定义与分类1.2 诗人与词人1.3 诗词的节奏与韵律1.4 诗词的表现手法与修辞技巧1.5 诗词的内容与主题第二章:古诗词的吟咏与背诵2.1 吟咏的意义与方法2.2 背诵的重要性与方法2.3 诗词的节奏与音韵美2.4 诗词的情感表达与感受第三章:古诗词的意象与意境3.1 意象的定义与作用3.2 常见意象的分类与特点3.3 意境的营造与欣赏3.4 诗词中的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第四章:古诗词的情感与思想4.1 诗词的情感类型与表达方式4.2 诗词的思想内涵与价值观念4.3 诗词的情感分析与解读4.4 诗词的思想启示与教育意义第五章:古诗词的鉴赏方法与技巧5.1 诗词的阅读与理解5.2 诗词的鉴赏方法与步骤5.3 诗词的赏析技巧与要点5.4 诗词的鉴赏实践与练习第六章:唐诗的赏析6.1 唐诗的特点与风格6.2 唐代著名诗人的作品赏析6.3 唐诗的主题与思想6.4 练习与分析:解读唐诗的意义与价值第七章:宋词的赏析7.1 宋词的特点与风格7.2 宋代著名词人的作品赏析7.3 宋词的情感与意境7.4 练习与分析:欣赏宋词的美感与情感第八章:元曲的赏析8.1 元曲的定义与分类8.2 元曲的特点与风格8.3 元曲的赏析方法与技巧8.4 练习与分析:解读元曲的主题与情感第九章:明清诗词的赏析9.1 明清诗词的特点与风格9.2 明清著名诗人的作品赏析9.3 明清诗词的主题与思想9.4 练习与分析:欣赏明清诗词的艺术特色与价值第十章:古诗词赏析的综合训练10.1 诗词的阅读与理解10.2 诗词的赏析与解读10.3 诗词的情感分析与思想解读10.4 练习与分析:综合运用赏析方法,深入解读古诗词的意境与内涵第十一章:古诗词中的自然描写赏析11.1 自然景物的意象与意境11.2 诗词中的自然描写与情感表达11.3 著名诗词自然描写的赏析案例11.4 练习与分析:解读自然描写中的美学价值第十二章:古诗词中的人物描写赏析12.1 人物形象的意象与性格描绘12.2 诗词中的人物描写与情感表达12.3 著名诗词人物描写的赏析案例12.4 练习与分析:欣赏人物描写中的细腻与深度第十三章:古诗词中的历史事件描写赏析13.1 历史背景与诗词创作的关系13.2 诗词中的历史事件描写与情感表达13.3 著名诗词历史事件描写的赏析案例13.4 练习与分析:理解历史事件描写中的时代意义第十四章:古诗词中的神话传说描写赏析14.1 神话传说在诗词中的运用14.2 诗词中的神话传说描写与情感表达14.3 著名诗词神话传说描写的赏析案例14.4 练习与分析:探索神话传说描写中的文化内涵第十五章:古诗词赏析的复习与测试15.1 复习古诗词赏析的重点与难点15.2 诗词赏析的测试方法与题目设计15.3 模拟测试与答题技巧15.4 练习与分析:通过测试检验古诗词赏析的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1. 古诗词的基本概念与术语:了解诗词的定义、分类、诗人与词人、节奏与韵律、表现手法与修辞技巧等基本知识。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教案(详)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教案(详)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教案(详案)复习目标:1.明确中考诗词鉴赏考点2.熟悉常考诗词鉴赏题型3.掌握诗词鉴赏答题技巧教学重点:1.鉴赏课内的古诗词,把握诗词的思想感情。

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领悟诗词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让学生熟练运用古诗词中情感主旨类赏析题的解题方法教学方法:品读法、赏析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具:多媒体复习过程:一、导入复习播放歌曲《独上西楼》,让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是A慷慨激昂的,是B轻松欢快的,还是C哀伤愁苦的?同学们都有好的欣赏能力,古典诗歌是我们汉语言中的精华,许多是古人用来配乐歌唱的,具有音乐美;诗歌精炼含蓄,表达诗人的真情实感,具有情感美。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复习古诗词的鉴赏。

二、考题回顾中考的钟声临近敲响,我们的语文学习也进入到了最后的复习冲刺阶段。

而古诗词的赏析又是中考必考题,比如:1.出示近五年衡阳市中考诗词鉴赏题2.近五年诗词类鉴赏题的命题趋向:纵观近五年衡阳市中考诗词赏析题,1)一般分值为四分,以八、九年级的居多,涉及各种主题;2)题型以填空、简答题为主;3)重在内容理解、情感把握、语言品味。

尤其是对诗词思想情感的把握从12年到16年连续五年都出现在试卷上。

因此掌握判断诗人思想情感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老师就想跟同学们一起去探究把握诗歌思想情感的方法。

三、探究方法(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一)了解作者,关注背景:从作者的生平经历来看诗词中的思想情感,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来看诗词中的情感。

例如:阅读李煜的《相见欢》和《虞美人》,要了解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由昔日的君王变为阶下囚,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

表达词人身世之悲、故国之思、亡国之痛的思想感情。

又如:阅读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要明白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表达的感情也不同。

《茅》是安史之乱时期,杜甫流离成都,公元760年,经亲友帮助,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草堂。

中考复习之古诗文积累(语文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中考复习之古诗文积累(语文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中考复习之古诗文积累(语文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中考复习之古诗文积累(语文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1中考复习之古诗文积累(语文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随着中考的临近,九年级的学生们需要不断地复习,以达到更好的考试成绩。

语文中考考试的古诗文占据了很大的比例,所以对于这方面的复习,我们需要有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来教导我们。

本篇文章将介绍一份经典的九年级语文必修课程的教案,为大家提供了一份有用的资料。

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阅读诗歌文学材料,在语境中感悟其表示的思想感情,理解字词的意义,领会其构思手法。

2.通过阅读、欣赏优秀古诗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鉴赏能力,拓展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审美情感,感悟人生境界。

3.通过积累不同风格、不同主题、不同表现手法的优秀古诗文,提高作文思维意识、语言表达能力,丰富语言基础,拓宽知识面。

教学内容:1.古诗文的主题、表现手法以及感悟。

2.赏析以下诗歌:《春夜喜雨》——杜甫《七步诗》——曹操《守岁》——王勃《长恨歌》——白居易《枫桥夜泊》——张继《江南》——汪精卫《绝美》——李清照3.谈论学生自己的主题和形式的文学作品并进行老师点评。

教学过程:1.张继的《枫桥夜泊》•了解诗歌的背景。

•阅读《枫桥夜泊》。

•分析写作时间及地点。

•分析诗中内容,了解语言特点。

•学习善于表现书写,体验作者“淡泊”的性格。

•感受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2.王勃的《守岁》•阅读《守岁》。

•分析诗中所描绘的细节。

•分析“唐风”的特点和特殊性质。

•学习如何掌握韵律和音乐节奏。

•感受作者那种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

3.白居易的《长恨歌》•了解诗歌的背景。

•阅读《长恨歌》。

•分析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分析诗中的艺术特点。

•了解唐代宫廷生活。

•感受原作者写作时的意图。

4.杜甫的《春夜喜雨》•了解杜甫的背景。

•阅读《春夜喜雨》。

•分析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分析艺术特点。

•领悟对自然景物的哀怨。

•体会对历史的感伤。

九年级诗词复习教案

九年级诗词复习教案

【 - 初中作文】【篇一】九年级诗词复习教案中考古诗词阅读理解复习 (河大版九年级下册)1、望岳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五岳之首的泰山是多么的雄伟,苍莽的青色一望无边。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大自然神奇秀丽的景色都集中在这里,山南山北,昏晓不同。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远望层山叠起,不禁心胸激荡,极目细观啊,那鸟儿已归巢。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将来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那时远眺,群山都会显得那么渺小。

主题: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妙处:善抓住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描写西湖早春景色。

“渐”字写出了诗人是骑在马上边走边看渐入佳境的。

【题解】:《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

也是一首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言律诗。

这首诗写早春的西湖极有特色,读后会同诗人一样,爱上这湖光山色。

白居易是在公元822年(长庆二年)的七月被任命为杭州剌史的时候创作了这首诗。

主题: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全文▲诗中最能表现早春特点的景物有早莺_、新燕_、浅草等。

▲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景色,诗中哪些字是紧扣“早”字来写的?初、早、新、渐、浅▲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钱塘湖早春景物的喜爱之情▲概括这首诗的内容:描绘了钱塘湖畔旖旎的早春风光,表达了对大好春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一个“争”字,妙在形象地写出了黄莺争着挤上向阳之树的情景,准确地描绘出了初春的独有风貌;一个“啄”字,美在写出燕啄泥衔草,营造新巢的情景,准确传达出春的消息的同时,也传达出人们乍见新燕的愉悦之情。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绘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古诗文名句积累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中考:熟悉古诗文名句默写中考题型,了解中考评分标准。

2、认识问题:让学生意识到在古诗文默写中存在的问题。

3、促进复习:激励学生在课后有计划、有技巧地展开自我复习。

教学重点:了解中考题型,了解中考评分标准。

教学难点:在实践中掌握记忆的技巧,对所积累的古诗文加以灵活运用和归类记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国自古就是诗的国度,古代诗坛,群星灿烂,创作出了浩如烟海的古代诗词,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在中考里,古诗词背诵默写是一个重要考点。

根据新课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古诗文的学习要做到:能诵读古代诗文,准确背诵,默写一定数量的名篇。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显文言文的能力,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

随机背诵十首古诗
二、中考风向标
中考考查名句积累的形式主要是默写,题型有如下几种:(1)直接型默写。

(2)理解型默写。

三、分析题型,注意复习方法和答题技巧。

(一)直接型默写。

(续写型,要求根据上句写下句或根据下句写上句;整首诗的默写)特点:此题难度不大,只需把诗文记熟(特别是宋词与文言文中出现的结构不对称的句子),不写错别字,不添不漏不换位就能得分。

应试技巧:熟背写对,细辨差别,书写工整。

(二)理解型默写。

(提示与课文相关的内容,让考生根据提示进行默写)
特点:有条件限制,有目的导向,要求大家不仅要熟背课文,还要理解诗句含义。

应试技巧:审清题意,弄清要求,正确默写。

感悟:
1、博览强记是古诗词掌握的最佳途径。

2、理解记忆是古诗词运用的最好方式。

四、古诗词知识竞赛
一、能力加速度
比赛规则:
1.起始分数均为60分。

2.比赛采取必答的方式,每个人将答案写下,五分钟后同桌互对,答对一题得2分
3.若有提醒、偷看或喧哗,每人每次扣十分。

4.看看谁能又快又准确
1、待到重阳日,——————。

(孟浩然·唐《过故人庄》)
2、—————,禅房花木深。

(常建·唐《题破山寺后禅院》)
3、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唐《夜雨寄北》)
5、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唐《泊秦淮》)
6、正入万山圈子里,————。

(杨万里·宋《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7、争渡,争渡,——————。

(李清照·宋《如梦令》)
8、————,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南宋《观书有感》)
9、雄兔脚扑朔,——————,双兔傍地走,—————。

(郭茂倩·宋《乐府诗集》)
10、鸟从檐上飞,——————。

(吴均·南朝梁《山中杂诗》)
11、————,散入春风满洛城。

(李白·唐《春夜洛城闻笛》)
12、春潮带雨晚来急,————。

(韦应物·唐《滁州西涧》)
13、————,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唐《逢入京使》)
14、有约不来过夜半,————。

(赵师秀·宋《约客》)
15、————,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清《论诗》)
16、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唐《江南逢李龟年》)
17、———————,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唐《陋室铭》)
18、会当临绝顶,——————。

(杜甫·唐《望岳》)
19、——————,恨别鸟惊心。

(杜甫·唐《春望》)
20、大漠孤烟直,——————。

(王维·唐《使至塞上》)
21、—————,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宋《游山西村》)
22、少壮不努力,——————。

(汉乐府《长歌行》)
23、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4、夜阑卧听风吹雨,————。

(陆游·宋《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5、山随平野尽,——————。

(李白·唐《渡荆门送别》)
26、——————,落日故人情。

(李白·唐《送友人》)
27、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唐《秋词二首》)
28、———?门前流水尚能西!————。

(苏轼·宋《浣溪沙》)
29、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0、—————,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样·宋《过零丁洋》)
五、观美景,猜诗句(抢答题)
六、按要求,填诗句(轮答题)
1、我们做事遇到很大困难,感到无法可施时,事情突然有了转机,此时的情况,可用陆游《游山西村》中的两句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来暗示社会发展,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杜牧在《泊秦淮》一诗中情景交融的表现晚唐时代气氛,借对历史思考表现对现实的深刻忧虑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我们要做到心境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正如朱熹在《观书有感》中所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5、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正如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所说: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6、在科学领域之内,发明家,创造家不断超越前人,新的科学成果呈现日新月异之势,正所谓赵翼在《论诗》中所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7、小亮遇到困难,心情十分沮丧,老师鼓励他要坚强自信,执著的追求理想,并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勉励他: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8、晏殊《浣溪沙》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生活哲理的两个对偶句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9、读下面每句话,都会想起一个名句。

根据你的理解,把你所想到的诗句写出来。

陶渊明那朵菊花温暖了宁静深远的峰峦。

李清照憔悴如风中一株黄花。

苏轼矫健弯弓,梦想射下天上的星座。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四.根据情境,活学活用(抢答题)
七、读诗句,找错误(必答题)
八、作业
运用下列诗句,写一段完整的话,以表现诗句的内涵
1、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九、课堂小结。

古诗文识记口诀:理解背诵是关键,归纳联想提效率,抄读识记保质量,回环默写防遗忘。

不扣分原则:审题——写对——不丢字落句,不张冠李戴,不颠三倒四,不写错别字同学们,在应对中考时,诗歌的积累既要有“量”的充足,又要有“质”的提高,量变才会有质的飞跃。

面对中考的挑战,我们要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壮志,要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