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油冷却器 设计

合集下载

煤油冷却器设计

煤油冷却器设计

目录第1章工艺综述 (2)1.2工艺原理 (2)1.3工艺流程 (3)第2章工艺计算 (4)2.1设计参数 (4)2.2管径和管内流速 (5)2.3 估算换热面积 (7)2.4 管程数和传热管数的计算 (7)2.5 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的确定 (8)2.6 壳体内径以及折流板数的计算 (8)第3章结构设计 (10)3.1 封头和圆筒厚度 (10)3.2 接管 (10)3.3 折流板 (11)3.4分程隔板 (12)3.5 拉杆的数量与直径 (12)3.6判断是否安装膨胀节 (12)3.7 支座 (14)第4章强度计算 (15)4.1传热系数核算 (15)4.2 壁温核算 (17)4.3 压强降的核算 (17)第5章设计结果一览表 (20)参考文献 (21)评价表 (22)第1章工艺综述1.1 装置简介ARGG装置包括反应-再生、分馏、吸收塔、气压机、能量回收及余热锅炉、产品精制几部分租成,ARGG工艺以常压渣油等重油质油为原料,采用重油转化和抗金属能力强,选择性好的ARG催化剂,以生产富含丙烯、异丁烯、异丁烷的液化气、并生产高辛烷只汽油。

1.2工艺原理1.2.1催化裂化部分催化裂化是炼油工业中最重要的二次加工过程,是重油轻质化的重要手段。

它是使原料油在适宜的温度、压力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分解、异构化、氢转移、芳构化、缩和等一系列化学反应,原料油转化为气体、汽油、柴油等主要产品及油浆、焦炭的生产过程。

催化裂化的原料油来源广泛,主要是常减压的馏分油、常压渣油、减压渣油及丙烷脱沥青油、蜡膏、蜡下油等。

随着石油资源的短缺和原油的日趋变重,重油催化裂化有了较快发展,处理的原料可以是全常渣甚至是全减渣。

在硫含量较高时,则需用加氢脱硫装置进行处理,提供催化原料。

催化裂化过程具有轻质油收率高、汽油辛烷值较高、气体产品中烯烃含量高等特点。

催化裂化生产过程的主要产品是气体、汽油和柴油,其中气体产品包括干气和液化石油气,干气作为本装置燃料气烧掉,液化石油气是宝贵的石油化工原料和民用燃料。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煤油冷却器的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煤油冷却器的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一、摘要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以实现不同温度流体间的热能传递,又称热交换器。

换热器是实现化工生产过程中热量交换和传递不可缺少的设备。

在换热器中,至少有两种温度不同的流体,一种流体温度较高,放出热量;另一种流体则温度较低,吸收热量。

在化工、石油、动力、制冷、食品等行业中广泛使用各种换热器,且它们是上述这些行业的通用设备,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对能源利用、开发和节约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换热器的要求也日益增强。

换热器的设计制造结构改进以及传热机理的研究十分活跃,一些新型高效换热器相继问世。

根据不同的目的,换热器可以是热交换器、加热器、冷却器、蒸发器、冷凝器等。

由于使用条件的不同,换热器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和结构。

在生产中,换热器有时是一个单独的设备,有时则是某一工艺设备的组成部分。

衡量一台换热器好的标准是传热效率高、流体阻力小、强度足够、结构合理、安全可靠、节省材料、成本低,制造、安装、检修方便、节省材料和空间、节省动力。

二、关键字煤油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膨胀节固定管板式封头管板目录一、概述 (1)二、工艺流程草图及设计标准 (1)2.1工艺流程草图 (1)2.2设计标准 (2)三、换热器设计计算 (2)3.1确定设计方案 (2)3.1.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 (2)3.1.2流体溜径流速的选择 (2)3.2确定物性的参数 (3)3.3估算传热面积 (3)3.3.1热流量 (3)3.3.2平均传热温差 (3)3.3.3传热面积 (3)3.3.4冷却水用量 (4)3.4工艺结构尺寸 (4)3.4.1管径和管内流速 (4)3.4.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4)3.4.3平均传热温差校正及壳程数 (4)3.4.4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5)3.4.5壳体内径 (5)3.4.6折流板 (5)3.4.7接管 (5)3.5换热器核算 (6)3.5.1热流量核算 (6)3.5.1.1壳程表面传热系数 (6)3.5.1.2管内表面传热系数 (7)3.5.1.3污垢热阻和管壁热阻 (7)3.5.1.4计算传热系数K C (7)3.5.1.5换热器的面积裕度 (8)3.5.2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 (8)3.5.2.1管程流体阻力 (8)3.5.2.2壳程阻力 (8)四、设计结果设计一览表 (10)五、设计自我评价 (11)六、参考资料 (12)七、主要符号说明 (13)一、概述在不同温度的流体间传递热能的装置称为热交换器,简称为换热器。

煤油冷却器的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煤油冷却器的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课程名称化工原理课程设计题目名称煤油冷却器的设计专业班级食品营养与检测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二O O年12 月31 日目录1.设计任务 ----------------- 12. 设计计算 ----------------- 2(1)确定设计方案 ---------------------- 2(2)确定物性系数-------------------------- 2(3)计算总传热系数 ------------------- 3 (4)计算传热面积--------------------------- 4(5)工艺结构尺寸--------------------------- 4(6)换热器核算 ------------------------ 53. 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表1 9煤油冷却器的设计列管式换热器【设计任务】一、设计题目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处理能力: M*103 t/Y(其中:M=30+学号后两位)煤油(2)设备型式: 列管式换热器(3)操作条件①煤油:入口温度110℃,出口温度60℃。

②冷却介质:循环水,入口温度29℃,出口温度39℃。

③允许压降:不大于105 Pa。

④煤油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定压比热容=3.297kJ/(kg.℃)导热系数=0.0279 W/(m.0C)⑤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4)建厂地址蚌埠地区三、设计要求试设计一台适宜的列管式换热器完成该生产任务。

【设计计算】一、确定设计方案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两流体温度变化情况:热流体进口为温度110℃,出口温度60℃;冷流体(循环水)进口温度29℃,出口温度39℃。

该换热器用循环水冷却,冬季操作时进口温度会降低,考虑到这一因素,估计该换热器的管壁温度和壳体温度之差较大,因此初步确定选用带膨胀节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2.流动空间及流速的确定由于循环冷却水较易结垢,为便于水垢清洗,应使循环水走管程,油品走壳程。

列管式煤油冷却器的设计

列管式煤油冷却器的设计

列管式煤油冷却器的设计设计要点:1.冷却器的材质选择:常用的冷却器材质有不锈钢、铝合金等,应根据具体的工作环境和冷却要求选择合适的材质。

材质要能抗腐蚀和耐高温。

2.冷却器的结构设计:冷却器主要由煤油入口和出口、冷却管道、冷却介质进出口等组成。

冷却管道采用列管式结构,以增加冷却面积和提高冷却效果。

3.冷却器的尺寸设计:冷却器的尺寸应根据煤油的冷却需求和设备的限制来确定。

冷却器的尺寸越大,冷却效果越好,但冷却器的体积和重量也会增加。

4.冷却介质的选择:常用的冷却介质有水、空气等。

水是一种常用的冷却介质,效果较好。

但在一些特殊环境中,如船舶上的燃油冷却器,由于水的供应受限,可以采用空气冷却方式。

5.冷却器的布置和连接方式:冷却器的布置应使得煤油能够在冷却管道中均匀流动,以达到最佳冷却效果。

同时,应注意冷却器与其他设备的连接方式和紧密度,以避免泄漏和能量损失。

设计步骤:1.确定冷却需求:首先需要确定煤油的冷却需求,包括冷却温度、煤油流量和温度变化范围等参数。

2.选择合适的冷却介质:根据冷却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冷却介质,如水或空气。

3.计算冷却器尺寸:根据冷却需求和冷却介质的特性计算冷却器的尺寸,包括冷却管道长度、管道直径和板片数量等。

4.设计冷却器的结构和布局:根据尺寸和冷却介质选择冷却器的结构和布局,确保煤油能够充分接触到冷却介质,并实现有效的热量交换。

5.考虑维护和清洁: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冷却器的维护和清洁问题,以便在使用过程中更换和清洁冷却器。

6.完善冷却系统设计:最后,根据冷却器的设计结果,完善整个煤油冷却系统的设计,包括冷却器的安装和连接方式,以确保冷却器的正常工作。

综上所述,列管式煤油冷却器的设计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冷却需求、冷却介质选择、冷却器尺寸计算、结构设计和布局等。

合理的设计可以提高燃油的利用效率和延长使用寿命,同时也能确保冷却器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管式换热器煤油冷却器的设计

管式换热器煤油冷却器的设计

管式换热器煤油冷却器的设计管式换热器是工业生产中非常常见的一种设备,其主要作用是将热量从一种物质传递到另一种物质中,从而实现物质的加热或冷却。

而煤油冷却器,则是一种利用煤油作为工质,通过管式换热器将其冷却的装置。

本文将介绍煤油冷却器的设计及其应用。

一、煤油冷却器的基本原理煤油冷却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管式换热器的传热原理,将需要冷却的物质通过管道输送到换热器中,再将煤油作为冷却介质,通过换热器与被冷却物质进行热量交换,将物质的温度降低。

整个过程中,煤油的循环至关重要,一般采用泵将煤油压入冷却器中,然后再将冷却后的煤油送回煤油箱进行循环利用。

二、煤油冷却器的设计要点1. 结构设计煤油冷却器的结构设计主要包括管道系统和冷却器本体。

管道系统包括进出口管道、泵进口和出口管道等,而冷却器本体则包括线管、壳体、管板和泥罐等。

其中,线管是用来输送煤油或被冷却物质的管道,壳体则将线管密封在内,并提供冷却介质的进出口。

管板用于固定线管,而泥罐则用于收集沉积物,保持换热器的清洁。

2. 材料选择在选择煤油冷却器的材料时,需要考虑煤油的化学性质和冷却介质的耐腐性。

一般来说,冷却器的材料可以选用碳钢、不锈钢、铜等材料。

碳钢的价格相对较低,但容易被腐蚀,不锈钢则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但价格较高。

选择时需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综合考虑。

3. 换热面积和流量计算煤油冷却器的换热面积和流量计算是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首先需要确定被冷却物质的流量和温度,以及要达到的冷却效果。

然后,通过热力学计算,确定煤油冷却器的换热面积和煤油的循环流量,以保证冷却效果达到设计要求。

三、煤油冷却器的应用煤油冷却器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生产过程中,如钢铁生产、化工生产、造纸生产等。

例如,在钢铁生产中,煤油冷却器可以用于冷却钢水和铁水,控制铸件的温度,保证质量。

在化工生产中,煤油冷却器可以用于冷却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保护反应釜不受过热损坏。

在造纸生产中,煤油冷却器可以用于冷却生产过程中的水蒸气,保证造纸机的正常运转。

煤油冷却器毕业设计

煤油冷却器毕业设计

煤油冷却器毕业设计毕业设计:煤油冷却器设计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煤油的冷却器设计,该设计主要用于冷却热水器、发动机等设备。

本设计中采用了顶盖螺丝、底座、热管、铝鳍片等部件。

通过改变顶盖螺丝的材料、直径,底座的形状、尺寸,铝鳍片的数量、厚度,优化了冷却器的导热、换热性能。

最终实验结果表明,该煤油冷却器的性能稳定可靠,可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的冷却需求。

关键词:煤油冷却器、热管、铝鳍片、导热、换热1. 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设备需要进行降温或冷却。

冷却器作为一种实用的降温设备,广泛应用于发动机、热水器、空调等各类设备中。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煤油的冷却器设计,旨在提高冷却器的效率和稳定性。

2. 冷却器设计本设计采用了顶盖螺丝、底座、热管、铝鳍片等部件。

其中,热管是冷却器的核心部件,其内部填充着煤油等导热介质。

铝鳍片的作用是增大冷却器的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

在设计中,我们改变了顶盖螺丝的材料、直径,底座的形状、尺寸,铝鳍片的数量、厚度等因素,通过优化这些因素,提高了冷却器的导热、换热性能。

3. 实验结果本设计的煤油冷却器经过多组实验测试,其性能稳定可靠。

在实验中,我们将冷却器接入发动机冷却回路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冷却器的降温效果明显,能够使发动机工作温度下降10℃左右,并能够稳定工作长达100小时以上。

4. 结论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煤油的冷却器设计,优化了冷却器的导热、换热性能,通过实验验证了该设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该煤油冷却器的技术应用前景广阔,可以应用于不同领域的冷却需求。

煤油卧式列管式冷却器的设计

煤油卧式列管式冷却器的设计

煤油卧式列管式冷却器的设计冷却器是一种常见的热交换设备,用于将热量从一个介质传递到另一个介质,以实现冷却效果。

煤油卧式列管式冷却器是一种常见的冷却器类型,特点是结构简单、性能可靠。

下面将对煤油卧式列管式冷却器的设计进行详细探讨。

一、设计要求:1.设计工作温度:煤油的设计工作温度为30℃。

2.设计工作压力:煤油的设计工作压力为0.2MPa。

3.散热面积:根据需要散热的热量计算得出。

4.设计材料:列管、壳体采用碳钢材料。

二、设计步骤:1.确定散热面积:根据给定的冷却效果和需要散发的热量计算出所需的散热面积。

常用的计算公式如下:Q=U×A×ΔT其中,Q为所需散发的热量,U为传热系数,A为散热面积,ΔT为温度差。

通过已知条件计算得出散热面积后,我们可以确定冷却器的尺寸。

2.确定传热系数:传热系数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它是冷却器设计中一个重要的参数。

传热系数的大小取决于流体的性质、流速、管道结构等因素。

一般可以通过经验公式来计算传热系数。

3.选取列管:列管是冷却器的核心部分,采用高导热性能的金属材料,如铜、不锈钢等。

根据散热面积和设计工作温度确定列管的数量和布置方式。

通常可以选择U型管或者平直管作为列管。

4.确定壳体尺寸:壳体是冷却器的外部结构,起到支撑和保护列管的作用。

根据列管的数量和布置方式,确定壳体的尺寸和结构。

5.设计壳体配件:壳体配件包括进出口管道、阀门、泄压装置等。

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应用情况,选择合适的壳体配件。

6.设计支座和支撑:冷却器需要有支座和支撑结构来支撑整个设备。

根据冷却器的尺寸和重量,设计合适的支座和支撑结构。

7.进行计算和分析:在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计算和分析,验证设计结果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通过应力、热力、振动等方面的计算和分析,确保冷却器的安全可靠。

8.绘制图纸和制作样品:最后,根据设计结果绘制详细的图纸,并制作冷却器的样品。

样品经过测试和实验验证后,可以进行批量生产。

煤油冷却器的设计

煤油冷却器的设计

煤油冷却器的设计摘要煤油冷却器是利用流体易导热原理,将煤油的热量向环境转移,冷却其受热部件的装置。

本文介绍了煤油冷却器的结构与设计及其性能的研究。

本文主要从流体流动系统、热交换系统、控制系统以及特殊设备等方面介绍了煤油冷却器的设计,研究了冷却器的结构性能及实际工作条件下的性能,并探讨了冷却器在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措施。

本文所讨论的煤油冷却器的性能高,安全可靠,能够满足大多数用户的使用要求。

关键词:煤油冷却器;结构设计;性能研究;安全措施IntroductionFlow SystemThe flow system is the main part of oil coolers, which provides the means for the fuel oil and cooling fluid to enter and exit the heat exchanger. The oil coolers generally include two oil inlets and two oil outlets and two cooling inlets andtwo cooling outlets, as shown in Figure 1. The oil inlet is connected to the fuel oil supply pipe and the oil outlet is connected to the oil return pipe. The cooling inlet is connected to the water supply pipe, and the cooling outlet is connected to the water return pipe. Both cooling inlets and cooling outlets are equipped with high-pressure relief valves to prevent overpressure of the coolant.![Oil-cooler-structure.png](attachment:Oil-cooler-structure.png)Figure 1. Oil cooler structureHeat Exchange Syste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西学院HexiUniversity化工原理课程设计题目:煤油冷却器设计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学号:姓名:张冠雄指导教师:王兴鹏2016年11月21日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煤油冷却器的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设计任务生产能力(进料量)25000吨/年操作周期7200小时/年2.操作条件煤油入口温度120℃,出口温度40℃冷却介质自来水,入口温度20℃,出口温度40℃允许压降≦105Pa冷却水温度20℃饱和水蒸汽压力0.25Mpa(表压)3.设备型式列管式换热器4.厂址上海(压力:1atm)三、设计内容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2.换热器的工艺计算3.换热器的主要尺寸设计4.辅助设备选型5.设计结果汇总6.绘制换热器总装配图:主视图、俯视图、剖面图、两个局部放大图7.设计评述目录附图煤油冷却器设计作者:张冠雄摘要:换热器在许多行业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化工、石油、等行业中。

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是设计年处理25000吨煤油的煤油冷却器,采用列管式换热器。

设计过程包括方案确定、换热器结构选择、主要换热设计计算并绘制列管式换热器的装配图。

通过热量核算,压力降的核算以及面积裕度的求解,该换热器能够完成设计任务。

关键词:列管式换热器折流板法兰管板煤油水1概述1.1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要求课程设计是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中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使学生体察工程实际问题复杂性的初步尝试,进行融会贯通的独立思考,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的化工设计任务,从而得到化工设计的初步训练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了解工程设计的基本内容,掌握化工设计的主要程序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课程设计,还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路,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高度负责的科学作风。

课程设计是学生展示创新能力的有益实践。

在设计中需要学生作出决策,即自己确定方案、选择流程、查阅资料、进行过程和设备计算,并要对自己的选择做出论证和核算,经过反复的分析和比较,择优选定最理想的方案和合理的设计。

所以,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增强学生创新意识的环节。

通过课程设计,应该提高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熟悉查阅文献资料、搜索有关数据、正确选用公式。

当缺乏必要数据时,尚需通过实验测定或到生产现场实际查定。

在兼顾技术上先进性、可靠性、经济上合理性的前提下,综合分析设计任务的要求,确定化工工艺流程,进行设备选型,并提出保证过程正常。

安全运行所需要的检测和计量参数,同时还要考虑改善劳动条件和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准确而迅速地进行过程设计计算及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

用精练的语言、简洁的文字、清晰地图表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和计算结果。

1.2列管式换热器及其分类列管式换热器是目前化工及酒精生产上应用最广的一种换热器。

它主要由壳体、管板、换热管、封头、折流挡板等组成。

所需材质,可分别采用普通碳钢、紫铜或不锈钢制作。

在进行换热时,一种流体由封头的连接管处进入,在管流动,从封头的另一接管处流出,这称之管程;另一种流体由管壳的接管进入,从壳体的另一接管处流出,这称之为壳程。

列管式换热器种类很多,目前广泛使用的按其温差补偿结构来分,主要由以下几种:⑴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这类换热器的结构比较简单、紧凑、造价便宜,但管外不能机械清洗。

当管壁与壳壁温差较大时,由于两者的热膨胀不同,产生了很大的温差应力,以至管子扭弯或使管子从管板上松脱,甚至毁坏换热器。

为了克服温差应力必须有温差补偿装置,一般在管壁与壳壁温度相差50以上时,为了安全起见,换热器应有温差补偿装置。

但补偿装置(膨胀节)只能用在壳壁与管壁温差低于60~70和壳程流体压强不高的情况。

一般壳程压强超过0.6MPa时由于补偿圈过厚,难以伸缩,失去温差补偿的作用,就应考虑其他结构。

⑵浮头式换热器换热器的一块管板用法兰与外壳相连接,另一块管板不与外壳连接,以使管子受热或冷却时可以自由伸缩,但在这块管板上连接一个顶盖,称之为“浮头”,所以这种换热器叫做浮头式换热器。

其优点是:管束可以拉出,以便清洗:管束的膨胀不受壳程约束,因而当两种换热器介质的温差大时,不会因管束与壳体的热膨胀量的不同而产生温差应力。

其缺点为结构复杂,造价高。

⑶U型管式换热器U型管式换热器,每根管子都弯成U形,两端固定在同一块板上,每根管子节课自由伸缩,从而解决热补偿问题。

管程至少为两程,管束可以抽出清洗,管子可以自由膨胀。

其缺点是管子内壁清洗困难,管子更换困难,管板上排列的管子少。

优点是结构简单,质量轻,适用于高温高压条件。

⑷填料式换热器这类换热器管束一端可以自由膨胀,结构比浮头式简单,造价也比浮头式低。

但壳程内介质有外漏的可能,壳程中不应处理易挥发、易燃、易爆和有毒的介质。

1.3换热器的设计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不同型式和种类的换热器发展很快,新结构、新材料的换热器不断涌现。

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我国对某些种类的换热器已经建立了标准,形成了系列。

完善的换热器在设计或选型时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⑴合理地实现所规定的工艺条件;⑵结构安全可靠;⑶便与制造、安装、操作和维修;⑷经济上合理。

1.4符号说明英语字母:希腊字母:A——流通面积,m2α——对流传热系数,W/(m2?)b——厚度,m δ——相邻板间间距,m——定压比热容,kJ/(kg?) Δ——有限差值d——管径,m λ——导热系数,W/(m2?)D——换热器壳径,m λ——摩擦系数f——摩擦因数μ——f——温度校正系数ρ——密度,kg/m3F——系数ψ——校正系数g——重力加速度,m/s2h——挡板间距,mK——长度,mL——长度,mn——指数下标:n——管数c——冷流体n——程数e——当量N——程数h——热流体Nu——努赛尔特数i——管内P——压强,m——平均P——因数o——管外——普兰特数——温度差w——壁面q——热通量,s——污垢Q——传热速率,r——半径,m s——饱和r——汽化热,R——热阻,R——因数——雷诺数S——面积,t——冷流体温度,t——管心距,mT——热流体温度,u——流速,m/sw——质量流量,2确定设计方案2.1设计任务年处理25000吨煤油的没有冷却器⑴煤油:入口温度120,出口温度40⑵冷却介质:自来水;入口温度:20,出口温度:40⑶允许压降:105Pa⑷每年按7200小时计算,每天24h连续运行2.2列管式换热器形式的选择由于煤油和自来水两流体定性温度差等于50℃,根据各类型列管式换热器的优缺点,故选用带膨胀节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2.3管壳程的选择⑴宜于通入管内空间的流体①不清洁的流体。

因为在管内空间得到较高的流速并不困难,而流速高,悬浮物不易沉积,且管内空间也便于清洗。

②流量小的流体。

因为管内空间的流动截面往往比管外空间截面小,流体易于获得必要的理想流速,而且也便于做成多程流动。

③有压力的流体。

因为管子承受能力强,而且还简化了壳体密封的要求。

④腐蚀性能强的流体。

因为只有管子及管箱才需用耐腐蚀性材料。

而壳体及管外空间的所有零件均可用普通材料制造,所以价格可以降低。

此外,在管内空间装设保护用的衬里或覆盖层也比较方便,并且容易检查。

⑤与外界温差大的流体。

因为可以减少热量逸散。

⑵宜于通入管间空间的流体①当两流体温度差较大时,α值大的流体走管间,这样可以减少管壁与壳壁间的温度差,因而也减少了管束与壳体间的相对伸长,故温差应力可以降低。

②若两流体传热性能相差较大,α值小的流体走管间。

此时可以用翅片管来平衡传热面两侧的给热条件,使之相互接近。

由于循环冷却水较易结垢,为便于水垢清洗,本次设计应使循环水走管程,油品走壳程。

2.4流体流速的选择提高流体在换热器中的流速将增大对流传热系数,减少污垢在管子表面上沉积的可能性,降低了污垢热阻,使总传热系数增加,所需传热面积减少,设备费用降低。

但是流速增加,流动阻力将相应加大,使操作费用增加。

所以适宜的流速应通过经济核算确定。

此外,流速还应使换热器管长或管程适当。

因为一方面管子太长,不易清洗,且一般管长都有一定标准。

另一方面管程增加,将导致管程流体阻力加大,增加动力费用,同时平均温差较单程管时减小,降低传热效果。

因此,选用的碳钢管,管内流速取。

3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3.1管程结构⑴管子在管板上的固定管子与管板连接方法有两种:胀接与焊接。

在高温高压时也常采用胀焊结合的方法。

胀接是利用胀管器使管端发生塑性变形,管板孔产生弹性变形。

取出胀管器后管板孔弹性收缩,管板与管子之间就会产生一定的挤紧压力,从而达到密封和牢固连接的目的。

对于高温高压流体,多采用焊接法。

焊接法比胀管法有更大的优越性:管板孔加工要求低,加工简便;焊接强度高,在高温高压下仍能保持连接的紧密性等。

当流体压力高、渗透性强,或一侧有腐蚀性介质时,要求管子与管板的连接处绝对不漏,可用账焊结合的方法。

本次设计管子在管板上的固定采用焊接。

⑵管子的排列固定管板式多采用正三角形排列:正三角形排列结构紧凑。

浮头式则以正方形错列居多:正方形排列便于机械清洗。

对于多管程换热器,常采用组合排列方式。

每程内都采用正三角形排列,而在各程之间为了便于安装隔板,采用正方形排列方式。

本次设计选用25×2.5的碳钢管,管子排列为正三角形排列,管心距为32mm⑶管板管板的作用是将受热管束连接在一起,并将管程和壳程的流体分隔开来,管板与管子的连接可用胀接和焊接。

固定管板常采用不可拆连接。

两端管板直接焊在外壳上并兼作法兰,拆下顶盖可检修胀口或清洗管内。

浮头式,U型管式等为使壳体便于清洗,常采用板夹在壳体法兰和顶盖法兰之间构成可拆连接。

本次设计采用不可拆连接。

查得管板厚度为38mm。

⑷封头和管箱封头和管箱位于壳体两端,其作用是控制及分配管程流体。

①封头当壳体直径较小时常采用封头。

接管和封头可用法兰和螺纹连接,封头与壳体之间用螺纹连接,以便卸下封头,检查和清洗管子。

②管箱壳径较大的换热器大多采用管箱结构。

管箱具有一个可拆盖板,因此在检修或清洗管子时无须卸下管箱。

③分程隔板当需要的换热面积很大时,可采用多管程换热器,对于多管程换热器,在管箱内应设分程隔板,将管束分为顺次串接的若干组,各组管子数目大致相等。

这样可提高介质流速,增强传热。

3.2壳程结构⑴壳体列管式换热器的壳体基本上呈圆筒形,壳壁上焊有接管。

直径小于400mm通常直接采用钢管制成:大于400mm时用钢板卷焊而成。

在壳程进口接管处常装有防冲板或称缓冲板,以防止进口流体直接撞击管束上的管排,因为流体的撞击会侵蚀管子,并引起振动。

采用导流体装置不仅能起防冲板作用,而且还可以改善两端的流体分布,提高传热效率。

导流体不仅用于进口,还可以用于出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