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期末复习试题资料整理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生理学期末考试重点考点内容

生理学期末重点考点一、名解1、肺通气量: 是指单位时间内吸入或呼出肺的气体总量。
2、阈强度: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3、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吸引水分子的能力。
4、肾糖阈: 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
5、血细胞比容: 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6、易化扩散: 某些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很小的小分子物质在膜蛋白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
7、胸式呼吸: 以肋间外肌舒缩引起胸骨和肋骨运动为主的呼吸运动。
8、腹式呼吸: 以隔肌舒缩为主引起的呼吸运动。
9、心动周期: 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用的时间。
10、神经递质: 是指由神经元合成,突触前末梢释放,能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膜是受体,并产生突出后电位的信息传递物质。
10、氧容量: 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所能结合的最大氧气量称为血氧容量。
11、胃-肠反射:在12指肠壁上存在多种感受器,酸、脂肪、高渗溶液及机械扩张均可刺激这些感受器,反射性地抑制胃的运动,使胃排空减慢。
12、机体内环境: 人体内绝大多数细胞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细胞外液,故生理学中将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13、体位性低血压: 当机体有平卧突然转为直立时,在重力的作用下,心脏以下静脉血管充盈扩张,造成大量血液滞留,使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导致心排量减少和血压降低引起脑、视网膜一时供血不足,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的现象。
14、主动转运: 离子或小分子物质在膜上膜蛋白的作用下,逆浓度差或逆电位差的号能转运过程。
15、血型: 指血细胞膜上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16、呼吸: 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
17、消化: 食物在消化管内被加工、分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18、反射: 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
19、出胞: 大分子物质或团块类物质被排出细胞的过程。
20、通气血流比值: 是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之间的比值。
大学期末复习试题资料整理生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库(经典整理)

大学期末复习试题资料整理生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库(经典整理)生理学试题库【习题】一、名词解释1.反射: 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产生的习惯性反应。
它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神经调节: 经过神经系统完成的调节。
即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经过神经元的联系,对机体各部分的调节。
3.体液调节: 经过体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细胞的代谢产物)完成的调节,包括全身性体液调节和局部性体液调节。
4.反馈: 由受控部分将信息传回到操纵部分的过程。
5.负反馈: 反馈信息使操纵系统的作用向相反效应转化。
6.正反馈: 反馈信息使操纵系统的作用别断加强,直到发挥最大效应。
二、填空题1.观看马拉松赛跑时心脏活动和呼吸的变化属(整体)水平研究。
2.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称(反射)。
3.激素或代谢产物对器官功能举行调节,这种方式称(体液调节)。
4.生理学的动物实验办法可分为(急性动物实验)和(慢性动物实验)。
5.生理功能的自动操纵方式为反馈,它可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
6.体内在举行功能调节时,使操纵部分发放信息加强,此称(正反馈)。
7.维持稳态的重要途径是(负反馈)反馈调节。
8.体液调节是经过(体液中化学物质)完成的。
三、推断题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要紧有新陈代谢、兴奋性等。
(√)2.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将使反射消逝。
(√)3.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基本上种族所共有的,生来就具备的反射活动。
(√)4.自身调节需要神经中枢参与完成。
(×)5.在取消了器官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后,将丧失调节能力。
(×)6.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将使反应消逝。
(×)五、简述题1.生理学研究大致分为哪几个水平?依照人体结构层次的别同,其研究大致可分为:①细胞、分子水平;②器官、系统水平;③整体水平。
2.简述负反馈及其生理意义。
负反馈是指反馈信息的作用使操纵系统的作用向相反效应转化,如兴奋→抑制;抑制→兴奋。
大学生理学考试重点整理

大学生理学考试重点整理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稳态: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状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2.内环境: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的机体内环境。
3.兴奋:活组织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反应。
兴奋性:刺激引起生物电和其它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4.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功能活动进行的调节。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5.体液调节:通过体液中特殊的化学物质对各种功能活动进行的调节。
6.自身调节:当内外环境变化时,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因素的情况下,自身对内外环境变化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7.反馈:效应器活动作用于本身或本系统的感受器,感受器发出的继发性冲动维持或校正反射活动,有正反馈和负反馈。
二、问题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有几种?分别有什么特点?有3种,即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其中神经系统起主导作用。
神经调节:1.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生物体各组织、器官、系统所进行的调节。
其特点是作用迅速、准确而短暂。
2.体液调节:通过体液中特殊的化学物质对各类功能举动进行的调节即体液调节。
其特点是迟钝、广泛和持久。
3.自身调节: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因素的情况下,自身对内外环境变化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其特点是准确、稳定,但调节幅度小、灵敏度较差。
第二章细胞生理一、名词解释1.静息电位:细胞在安静状态下(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2.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可兴奋细胞受到一个适当(不小于阈值)刺激时,其膜电位所发生的一次可扩布的、迅速的、短暂的倒转和复原。
也称为神经冲动。
动作电位是细胞兴奋的标志。
3.绝对不该期:细胞在发生兴奋的一段长久的工夫,兴奋部位对继之而来的刺激都不再发生兴奋,称为绝对不该期。
相当于锋电位的持续工夫。
4.相对不应期:细胞的兴奋性逐渐恢复,但对原来的阈刺激仍不发生兴奋反应,必须用阈上刺激才能引起反应,这一时相称为相对不该期。
大学期末复习试题资料整理生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库(经典整理)

生理学试题库【习题】一、名词解释1.反射: 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它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神经调节: 通过神经系统完成的调节。
即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通过神经元的联系,对机体各部分的调节。
3.体液调节: 通过体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细胞的代谢产物)完成的调节,包括全身性体液调节和局部性体液调节。
4.反馈: 由受控部分将信息传回到控制部分的过程。
5.负反馈: 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向相反效应转化。
6.正反馈: 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不断加强,直到发挥最大效应。
二、填空题1.观察马拉松赛跑时心脏活动和呼吸的变化属(整体)水平研究。
2.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称(反射)。
3.激素或代谢产物对器官功能进行调节,这种方式称(体液调节)。
4.生理学的动物实验方法可分为(急性动物实验)和(慢性动物实验)。
5.生理功能的自动控制方式为反馈,它可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
6.体内在进行功能调节时,使控制部分发放信息加强,此称(正反馈)。
7.维持稳态的重要途径是(负反馈)反馈调节。
8.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中化学物质)完成的。
三、判断题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主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等。
(√)2.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将使反射消失。
(√)3.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都是种族所共有的,生来就具备的反射活动。
(√)4.自身调节需要神经中枢参与完成。
(×)5.在取消了器官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后,将丧失调节能力。
(×)6.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将使反应消失。
(×)五、简述题1.生理学研究大致分为哪几个水平?根据人体结构层次的不同,其研究大致可分为:①细胞、分子水平;②器官、系统水平;③整体水平。
2.简述负反馈及其生理意义。
负反馈是指反馈信息的作用使控制系统的作用向相反效应转化,如兴奋→抑制;抑制→兴奋。
其意义是使机体功能活动及内环境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
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Ⅰ、名词解释〔35个中任意抽5个〕一、阈强度:是在一定的刺激持续时间作用下,引起组织兴奋所必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二、环境:细胞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三、正反响:但凡反响信息和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一样的反响,称为正反响,起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
四、负反响:但凡反响信息和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反的反响,称为负反响,起纠正,减弱控制信息的作用。
五、易化扩散:指非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或离子借助膜蛋白的帮助,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方式。
六、被动转运:指物质从高浓度一侧到低浓度一侧〔顺浓度差〕的跨膜转运形式,转运不需要细胞代提供能量,其动力为细胞膜两侧存在的浓度差〔或电位差〕。
七、主动转运:主动转运指细胞通过本身的耗能过程,将小分子物质或离子从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逆浓度差〕转运的方式。
八、极化:细胞在安静时,保持稳定的膜电位为负,膜外为正的状态。
九、静息电位:细胞处于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十、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根底上爆发的一次迅速,可逆,可扩布的电位变化。
十一、阈电位:对神经细胞和骨骼肌而言,造成膜上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十二、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容积与全血容积的百分比。
十三、血型:根据血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将血液分为假设干型。
十四、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一次所经历的时间,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十五、心率: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称为心率。
十六、心输出量:每分钟由一侧心室收缩射出到动脉的血量。
它等于每搏输出量×心率,正常成人安静时的心输出量为5L/分。
十七、搏出量:一侧心室每一次搏动所射出的血液量。
十八、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安静状态安康成人的射血分数为55-65%。
十九、心指数:以单位体外表积计算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正常成人安静时的心指数为3.0-3.5L/分×平方米。
二十、中心静脉压:是指胸腔大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
大学生生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神经肌肉的一般生理三、名词解释:1、极化状态:细胞在安静时保持稳定的膜内电位为负,膜外为正的状态。
2、静息电位:细胞处于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3、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爆发的一次迅速,可逆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
4、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长度缩短而无张力变化的收缩形式。
5、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增加而无长度缩短的收缩形式。
6、兴奋-收缩耦联:把肌膜电兴奋和肌细胞收缩过程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
7、强直收缩:当刺激频率达到一定数值时,可使各个单收缩发生完全总和的收缩形式。
8、钠钾泵:又称钠泵,是细胞膜上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它能够逆浓度梯度把细胞内的钠离子泵出细胞,同时把细胞外的钾离子泵入细胞,它还具有ATP酶的活性。
9、超极化:以静息电位为准,膜内电位向负值增大的方向变化即称超极化。
10、化学依从性通道:通过膜上的特异受体被细胞环境中的递质,激素或药物等化学信号所激活时才改变其功能状态的离子通道称化学依从性通道。
如终板膜上的离子通道可在乙酰胆碱的作用下开放,而且开放的数目只决定于受体相结合的乙酰胆碱分子的数量。
11、电压依从性通道:由膜两侧的电位差决定其功能状态的离子通道,称电压依从性通道。
如静息电位时细胞膜上的钠通道多数处于关闭状态,当去极化达阈电位水平时,这个电位变化就会激活钠离子通道,使之处于开放状态,于是引起峰电位上升支的出现。
四、问答与论述题:1、什么是动作电位?简述其产生机制。
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细胞膜产生的一次可逆的,并且是可传导的电位变化。
产生的机制为1阈刺激或阈上刺激使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钠离子顺浓度剃度及电位差内流,使膜去极化,形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2钠离子通道失活而钾通道开放,钾离子外流,负极化形成动作电位的下降支,3钠泵的作用,将进入膜内的钠离子泵出膜外同时将膜外多余的钾离子泵入膜内,恢复兴奋前时离子分布的浓度。
2、什么是静息电位?简述其产生机制。
生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生理学期末复习资料在大学学习生理学,期末考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为了准备好复习资料,需要有计划地学习各种知识点。
下面是一些建议,希望对期末考试有所帮助。
第一步,学习基础知识生理学涉及许多基础知识,如细胞结构、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解剖学等。
复习这些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知识点是理解后面的生理学原理和机制的基础。
在学习这些知识点时,考试重点是必须牢记的。
第二步,学习生理学系统生理学系统是指不同器官之间的相互作用,这是学习生理学的主题。
在复习这些知识点时,了解各个系统的生理学机制和疾病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生理学系统:1.心血管系统:学习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血压、心电图和冠心病等相关问题。
2.呼吸系统:学习呼吸和肺功能,以及呼吸道疾病如肺炎和哮喘等。
3.消化系统:学习食物如何被消化和吸收,以及肠病和胆石病等相关疾病。
4.神经系统:学习神经元、突触和神经传递的基本原理,以及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和癫痫等。
5.内分泌系统:学习激素和它们对生理学功能的影响,以及糖尿病和甲状腺病等疾病。
第三步,复习实验室技能和方法在生理学考试中,实验室技能和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考点。
需要掌握平衡实验、电生理学方法和显微镜技术等一系列实验室技能和方法。
此外,还需要了解不同技术在研究生理学方面的应用。
第四步,做练习题和模拟考试最后,复习生理学最好的方式就是做练习题和模拟考试。
通过练习题和模拟考试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不足之处,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和心理素质。
总的来说,期末考试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认真学习和准备。
以上建议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复习生理学知识,顺利通过考试。
【生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生理学】期末复习重点名词解释兴奋性:机体、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
兴奋:指机体、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由安静状态变为活动状态,或活动由弱增强。
近代生理学中,兴奋即指动作电位或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内环境: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称为内环境。
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称为内环境的稳态。
即细胞外液。
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
感受体内外环境的某种特定变化并将这种变化转化成为一定的神经信号,通过传入神经纤维传至相应的神经中枢,中枢对传入的信号进行分析,并做出反应通过传出神经纤维改变相应效应器的活动的过程。
反射弧是它的结构基础。
正反馈:受控部分的活动增强,通过感受装置将此信息反馈至控制部分,控制部分再发出指令,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再增强。
如此往复使整个系统处于再生状态,破坏原先的平衡。
这种反馈的机制叫做正反馈。
负反馈:负反馈调节是指经过反馈调节,受控部分的活动向它原先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发生改变的反馈调节。
稳态:维持内环境经常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即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
阈值:刚能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按单纯物理学原则实现的顺浓度差或电位差的跨膜转运。
易化扩散: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或某些离于借助于膜结构中特殊蛋白质(载体或通道蛋白)的帮助所实现的顺电一一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
(属被动转运)主动转运:指小分子物质或离于依靠膜上“泵”的作用,通过耗能过程所实现的逆电一一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
分为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行主两类。
继发性主动转运:某些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在逆电一一化学梯度跨膜转运时,不直接利用分解ATP释放的能量,而利用膜内、外Na+势能差进行的主动转运称继发性主动运。
静息电位: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
动作电位:细胞受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迅速、可逆、并有扩布性的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Ⅰ、名词解释(35个中任意抽5个)一、阈强度:是在一定的刺激持续时间作用下,引起组织兴奋所必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二、内环境:细胞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三、正反馈:凡是反馈信息和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同的反馈,称为正反馈,起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
四、负反馈:凡是反馈信息和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反的反馈,称为负反馈,起纠正,减弱控制信息的作用。
五、易化扩散:指非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或离子借助膜蛋白的帮助,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方式。
六、被动转运:指物质从高浓度一侧到低浓度一侧(顺浓度差)的跨膜转运形式,转运不需要细胞代谢提供能量,其动力为细胞膜两侧存在的浓度差(或电位差)。
七、主动转运:主动转运指细胞通过本身的耗能过程,将小分子物质或离子从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逆浓度差)转运的方式。
八、极化:细胞在安静时,保持稳定的膜内电位为负,膜外为正的状态。
九、静息电位:细胞处于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十、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暴发的一次迅速,可逆,可扩布的电位变化。
十一、阈电位:对神经细胞和骨骼肌而言,造成膜上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十二、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容积与全血容积的百分比。
十三、血型:根据血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将血液分为若干型。
十四、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所经历的时间,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十五、心率: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称为心率。
十六、心输出量:每分钟由一侧心室收缩射出到动脉的血量。
它等于每搏输出量×心率,正常成人安静时的心输出量为5L/分。
十七、搏出量:一侧心室每一次搏动所射出的血液量。
十八、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安静状态健康成人的射血分数为55-65%。
十九、心指数:以单位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正常成人安静时的心指数为3.0-3.5L/分×平方米。
二十、中心静脉压:是指胸腔内大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
正常成人约4-12cmH2O。
二十一、肺通气: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二十二、肺活量:指用力吸气后,再用力呼气,所呼出的气体最大的量。
正常成人男性约为3.5升女性约为2.5升。
二十三、消化:指食物在消化道被加工、分解的过程。
二十四、吸收:指食物经过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以及水、无机盐和维生素,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
二十五、能量代谢: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能量的释放、转移、储存和利用的过程。
二十六、基础代谢率:机体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
二十七、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
二十八、渗透性利尿:小管液中的溶质含量增多,渗透压增高,使水的重吸收减少而发生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渗透性利尿。
二十九、视力:是指眼分辨两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
三十、视野:是指单眼固定地注视正前方一点不动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正常人颞侧和下侧视野较大,鼻侧和上侧视野较小。
白色视野最大,绿色视野最小。
三十一、突触:指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进行信息传递的部位。
三十二、牵涉痛:是某些内脏疾病引起体表一定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
三十三:受体: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特异的特殊蛋白质,能特异性结合神经递质、激素等化学物质,并引发特定的生理效应。
三十四、脊休克:当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后,断面以下的脊髓暂丧失反射活动的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称为脊休克。
三十五、激素:内分泌细胞分泌的传递信息的生物活性物质称为激素。
Ⅱ、填空题(借鉴以往的考试试题,预判分析)1.当细胞受剌激时,膜电位减小,产生去极化,达到某一个临界值时就产生动作电位。
这一能引起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值称为阈电位,它是导致Na+通道开放的关键因素。
2.观察交叉配血试验结果时,若主、次侧均不凝集为O型血。
3.抗利尿激素的释放主要受体液渗透压和血容量的调节。
4.肺每分通气量等于潮气量和呼吸频率的乘积。
5.胆碱能M型受体的阻断剂是阿托品。
6.眼的调节主要包括晶状体的调节、瞳孔的调节和眼球会聚的调节。
7.侏儒症是由于幼年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所致;呆小症是由于胎儿或出生后甲状腺功能低下所致。
8.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子,并分泌雌激素、孕激素、抑制素和少量的雄激素。
9.物质跨膜转运的形式有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10.静息电位值接近于钾平衡电位,而动作电位超射值接近于钠平衡电位。
11.视近物时眼的调节有晶状体前凸、瞳孔缩小和视轴汇聚。
12.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动脉血压、心肌收缩能力和心率。
13.体内含有消化酶的消化液有唾液、胃液、胰液和小肠液。
14.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有生理完整性、绝缘性、双向性和相对不疲劳性。
15.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有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毛细血管通透性和淋巴回流。
16.影响肺换气的因素有呼吸膜的面积、呼吸膜的厚度、气体分压差、气体溶解度、温度、气体分子量和通气/血流比值。
17.机体最典型的三条内分泌轴是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轴、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和下丘脑-腺垂体-性腺轴。
18.影响能量代谢的形式有肌肉活动、温度、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和精神因素。
Ⅲ、选择题(借鉴以往的考试试题,平时的作业,预判分析)1.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是(D)A 组织液B 淋巴液C 房水D 血浆E 脑脊液2.心室肌前负荷增加时不引起(D)A.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B.每搏量增加C.心室肌被动张力增大D.心室肌达到最大张力所需时间延长E.心室肌收缩产生的主动张力增加3. 关于胃液分泌的描述,错误的是?(E)A. 壁细胞分泌内因子B. 壁细胞分泌盐酸C.粘液细胞分泌糖蛋白D.幽门腺分泌粘液 E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4.某人的红细胞与A型血清发生凝集,该人的血清与A型红细胞不发生凝集,该人的血型是(C)A A型 B. B型 C.AB型 D. O型 E. 无法判断5. 关于体温生理波动的描述,正确的是(B)A.变动范围无规律B.昼夜变动小于1℃C.无性别差异D.女子排卵后体温可上升2℃左右E.与年龄无关分压最高(D)6.下列哪项 CO2A 静脉血液B 毛细血管血液C 动脉血液D 组织细胞E 肺泡气7.保持甲状腺激素浓度相对稳定的主要机制是(D)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正反馈D.负反馈E.自身调节8.与单纯扩散相比,易化扩散的特点是(D)A.转运的为小分子物质B.不需细胞膜耗能C.顺浓度差转运D.需膜上蛋白质的帮助E.能将Na+泵出9.大量出汗后尿量减少的原因是(E)A.血压升高B.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C. 肾小管毛细血管压降低D.肾小球滤过增加E.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10.下列哪种激素是腺垂体合成的(A)A.黄体生成素B.甲状腺激素C.肾上腺素D. 雌激素E.催产素11.下列组织器官中,散热的主要部位是(B)A.骨骼肌B.皮肤C.心脏D.下丘脑E.肾脏12.呆小症的发生与下列哪种激素的缺乏有关(E)B. 糖皮质激素C. 甲状旁腺激素D.生长激素E.甲状A. Vit D3腺激素13.肺通气中所遇到的弹性阻力主要是(A)A. 肺泡表面张力B.胸内压C. 气道阻力D. 惯性阻力E. 粘性阻力14. 关于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描述,错误的是(E)A.生理完整性B.绝缘性C.双向性D.可被河豚毒阻断E.易疲劳15.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E)A.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B.血液的重力作用C.骨骼肌的挤压作用D.胸内负压促进静脉回流E.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16.交感神经兴奋时可引起(C)A.瞳孔缩小B.胃肠运动加速C.汗腺分泌增加D. 支气管平滑肌收缩E. 逼尿肌收缩17.对脂肪和蛋白质消化作用最强的是(C)A.唾液B.胃液C.胰液D.胆汁E.小肠液18.某人潮气量500ml,无效腔气量150ml,呼吸频率12次/分,则每分肺泡通气量为(B)A.3.6 LB.4.2 LC.4.8 LD.5.6LE.6 L19. 影响外周阻力最主要的因素是(B)A.血液粘滞度B. 微动脉口径C. 红细胞数目D.血管长度E.小静脉口径20.下列哪项可能成为心脏的异位起搏点(E)A.窦房结B. 心房肌C. 心室肌D. 房室交界结区E. 浦肯野氏纤维21.关于非特异感觉投射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E)A.起自感觉接替核B.投射至皮层的特定区域C.与皮层第四层细胞形成突触联系D.受刺激时引起皮层呈同步化慢波E.维持或改变皮层的兴奋状态22.下列哪项可引起肌梭感受器传入冲动增多(B)A.α-运动神经元兴奋B. γ-运动神经元兴奋C. 梭外肌收缩D.梭内肌松驰E.梭外肌松驰23. 脊休克的发生机理是(E)A. 损伤性刺激对脊髓的抑制作用B.失去了高级中枢的抑制作用C.反射中枢破坏D.脊髓供血障碍E. 失去了大脑皮层的下行始动作用24.与神经末梢释放递质密切相关的离子是(B)A. Na+B. Ca2+C.Mg2+D.Cl—E.K+25.心室肌动作电位复极1期的形成机制是(C)A Na+内流与K+外流B Ca2+内流与K+外流C K+外流D Na+内流与Ca2+内流E Cl-内流26.慢性肺心病病人常有长时间二氧化碳潴留,若吸入大量纯氧可致呼吸暂停,该病人呼吸中枢兴奋性的维持主要靠(D)A.高CO2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B.高CO2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C.缺O2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D.缺O2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E.缺O2直接刺激呼吸中枢27.保持某一功能活动相对稳定的主要机制是(D)A 神经调节B 体液调节C 正反馈D 负反馈E 自身调节28.吸收VitB12的部位是(C)A.十二指肠B.空肠C.回肠D.结肠上段E.结肠下段29.骨骼肌上的受体是(E)A. αB.βC. ΜD.Ν1 E.N230.60 Kg 体重的人,其体液量和血量分别为(B)A. 40 L与4 LB. 36 L 与4.8 LC. 20 L 和 4 LD. 30 L 与 2 LE. 20 L 和 2 L31.影响神经系统发育最重要的激素是(B)A.肾上腺素B.甲状腺激素C.生长素D.胰岛素E.醛固酮32.既是重要的储能物质,又是体内直接提供能物质的是(E)A.葡萄糖B.脂肪酸C.磷酸肌酸D.二磷酸腺苷E.三磷酸腺苷33.下列关于瞳孔的调节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C)A.视远物时瞳孔扩大B.在强光剌激下,瞳孔缩小C.瞳孔对光反射为单侧效应D.瞳孔对光反射的中枢在中脑E.瞳孔的大小可以控制进入眼内的光量34.牵涉痛是指(A)A.内脏痛引起体表特定部位的疼痛或痛觉过敏B.伤害性剌激作用于皮肤痛觉感受器C.伤害性剌激作用于内脏痛觉感受器D.肌肉和肌腱受牵拉时所产生的痛觉E.内脏和腹膜受牵拉时所产生的感觉35.关于孕激素的作用,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A.使子宫内膜呈增殖期变化B.降低子宫平滑肌的兴奋性C.降低母体子宫对胚胎的排异作用D.与雌激素一起促进乳腺的发育E.有产热作用36.维持躯体姿势的最基本的反射是(D)A.屈肌反射B.肌紧张C.肌反射D.牵张反射E.翻正反射37.基础代谢率的测定常用于下列哪种疾病的诊断?(D)A.垂体功能低下或亢进B.肾上腺功能低下或亢进C.胰岛功能低下或亢进D.甲状腺功能低下或亢进E.胸腺功能低下或亢进38.胃容受性舒张的作用是(A)A.扩大胃的贮纳容量B.促进胃的吸收C.减慢胃的排空D.研磨、搅拌及推进食物E.保持胃的形状及位置39.决定肺泡气体交换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B)A.气体分子量B.气体分压差C.气体溶解度D.绝对温度E.呼吸膜厚度40.关于头期胃液分泌的叙述,正确的是(A)A.只有食物直接剌激口腔才能引起B.是纯神经调节C.传出神经是迷走神经D.不包括条件反射E.酸度高、胃蛋白酶含量很少41.有关紫绀的叙述,错误的是(B)A.当毛细血管床血液中去氧血红蛋白达50g/L时,出现紫绀B.严重贫血的人均出现紫绀C.严重缺氧的人不一定都出现紫绀D.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可出现紫绀E.一氧化碳中毒时不出现紫绀42.影响舒张压的主要因素是(E)A.每搏输出量B.血管的长度C.血液粘滞度D.阻力血管的口径E.大动脉管壁的弹性43.平时维持心交感紧张、心迷走紧张、交感缩血管紧张的基本中枢位于(C)A.大脑B.中脑C.延髓D.脑桥E.下丘脑44.引起动作电位的刺激必须是(E)A.物理刺激B.化学剌激C.电剌激D.阈下剌激E.阈剌激或阈上剌激45.形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主要物质是(A)A. NaClB.葡萄糖C.自蛋白D. NaHC03E.尿素46.下列关于ABO血型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B)A. AB型血的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凝集素B. A型血的红细胞上有A凝集素C. B型血的血清中有抗A凝集素D. O型血的红细胞中不含凝集素47.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是(E)A.激素的有无B.抗凝物质的有无C.红细胞的有无D.血小板的有无E.纤维蛋白原的有无48.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C)A.增强心肌收缩力B.使心室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C.使心房、心室不会同步收缩D.使心室肌有效不应期延长E.使心室肌动作电位幅度增加49.氧的主要运输形式是(E)A.物理分解B.化学结合C.碳酸氢盐D.氨基甲酸血红蛋白E.氧合血红50.心交感神经释放的递质是(A)A.去甲肾上腺素B.乙酷胆碱C.肾上腺素D.多巴肢E.脑肠肽Ⅳ、简答题1.胃内食糜进入十二指肠后,对胰液的分泌有什么影响? 为什么?答:胃内食糜排入十二指肠后,可使胰蛋白酶和胰液量都大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