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CT血管成像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
双源CT检查无症状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的应用价值

Value of dual·source CT angiography in evaluation of coronary lesion in patients with asym ptomatic diabetes
西南 国防医药 2011年 8月第 21卷 第 8期
·865·
酸缺乏 ,这 主要是 因为 肾功能不全 可引起 患者厌 食 、恶 心 、呕吐 、腹泻等一系列 胃肠道不 良反应 ,这严重影 响了 叶酸的摄人 。肾功能不 全行 血液透 析可使 叶酸排 出增 加 ,也导致体内缺乏造血物质而贫血。另外 ,其值的高 低可 以间接反 映 出 胃肠 道 吸收功 能 的情况 ,从 而 对选 择铁剂补充方式上有一 定辅 助意义 。
【参考文献 】
叶任高 ,陆 再英.内科 学 [M].6版.北京 :人 民卫 生出版 社 ,
2005:545.
徐卫锋 ,石永 兵.慢性 肾衰患者 的铁代 谢状 况 [J].浙江 中西 医 结 合 杂 志 ,2006,16(12):738—739. 李香玲.大剂量 rHuEPO对肾l生贫血患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及 其铁代谢的影响[J].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7,29(5):451—453. 孙 雪峰.慢性 肾脏病合并 肾性贫血 的处理 策略 [J].中 国实用 内科 杂志 ,2010,30(2):106一lO8. 胡湘云.缺铁l生贫血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铁蛋 白、叶酸、维生素 B, 检 测 的临床 意义 [J].放射 免疫 学杂 志 ,2002,15(4):219—220. 马恩龙 ,石宏 宴.肾性 贫血 患者血 清铁参 数检测 的临床 意义 [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5,18(10):22-23.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部动脉双源CT血管造影分析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部动脉双源CT血管造影分析何波;王元玲;李树清;吴莉;江杰;吴岩;韩丹【期刊名称】《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32)006【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部动脉双源CT血管造影的改变特点.方法 7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磁共振检查在弥散加权像上呈高信号,分析该组患者在双源CT血管造影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特点、斑块性质及血管狭窄程度等,并与45例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7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51例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96个,其中最好发的部位为颈总动脉分叉处和主干,分别占52.0%及20.4%;斑块性质以混合斑块和软斑块为主,分别占52.0%(102/196)和27.0%(53/196);中到重度血管狭窄约占54例患者中的86.3%.与对照组比较,斑块检出率、斑块分布、斑块性质及血管狭窄程度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以混合斑块和软斑块为主,其动脉狭窄常为中到重度.【总页数】7页(P634-639,后插6)【作者】何波;王元玲;李树清;吴莉;江杰;吴岩;韩丹【作者单位】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CT室,昆明650032;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CT室,昆明650032;昆明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昆明650031;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CT室,昆明650032;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CT室,昆明650032;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CT室,昆明650032;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CT室,昆明65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4【相关文献】1.双源CT低剂量适应性序列扫描技术在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J], 彭昌勇;李俊峰;刘一江;颜吉平;李鑫;张昊;林豪;张雪峰2.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双源 CT 血管造影分析 [J], 杨蓓;金朝林;张树桐3.双源 FLASH 螺旋 CT 脑灌注联合 CT 血管造影在超早期脑梗死患者的应用价值[J], 郑冬;费军;刘文鹏4.颈动脉粥样硬化老年患者的双源CT血管造影分析 [J], 朱宗明;张宗军;季学满;周长圣;李林;卢光明5.CT血管造影联合颈部血管彩超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中的应用 [J], 何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脑血管检查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脑血管检查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应用于脑血管检查的价值,为临床治疗和诊断提供可参考依据。
方法随机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6月—2014年1月门诊以及住院部收住入院的疑似脑血管疾病的患者40例,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
根据患者以及家属意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
研究组接受双源CT二代成像扫描技术,对照组接受16排螺旋CT成像扫描技术。
对比两组的颈动脉血管平均CT扫描值、扫描成像噪声、扫描图像质量以及扫描辐射剂量。
结果对比两组图像治疗评估数据,研究组的颈动脉CT扫描值高于对照组的,但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扫描成像噪声低于对照组的,但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脑血管显示效果评分平均值高于对照组的,但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比两组的辐射剂量,研究组的CTDIvol、DLP以及ED值均低于对照组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双源CT双能量技术应用于脑血管检查中,扫描结果图像质量较好,辐射剂量小。
【关键词】双源CT双能量成像脑血管检查图像质量辐射剂量【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8-0259-01双源CT双能量成像可以分辨出组织差异不显著的血管,除掉钙化斑块,能够准确、真实的显示血管官腔的狭窄程度[1]。
影像学诊断的准确性对于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是关键。
本文研究双源CT双能量成像的应用,结果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基本资料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1月门诊以及住院部收治入院的脑血管疾病疑似患者40例,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
根据患者以及家属意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
研究组中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19—77岁,平均年龄(34.8±14.7)岁。
双源CT双能量对于脑血管疾病检查的价值分析

双源CT双能量对于脑血管疾病检查的价值分析姜飚;刘岩;荣维娜;刘志鹏;姜洪【摘要】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 value of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with dual source CT dual energy examination. Methods 84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2 to March 2015 were given CT scan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42 cases in each.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dual source CT dual energy examinat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CTA subtraction examination. Image quality, scanning time, image subtraction time and radiation dos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were carried out by two doctors with rich clinical experience. Results Image quality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showed that the qualified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24%and 92.86%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comparison results of scanning time, image subtraction time and radia-tion dose of the two groups showed that all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13.156, P=0.0056;t=20.524,P=0.0025;t=19.515,P=0.0027). Conclusion Dual source CT dual energy can make a difference to the examination of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scan time and image subtraction time and has less radiation dose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CT with certain value in clinical examination.%目的:研究探讨双源CT双能量对于脑血管疾病检查的临床价值。
CT血管成像评价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病变的价值研究

( 2 4 . 2 %) , 中度狭窄 8 8处 ( 4 0 . 2 %) , 重度狭 窄 7 2处( 3 2 . 9 %) , 完全 闭塞 6处 ( 2 . 7 %) , 狭 窄程度均高 于对照组。试 验组颈
中的发病机 制 之一 _ 】 J 。早 期识 别 颈动 脉斑 块 的性质 及 管腔
× 1 0 0 % 。①轻 度狭 窄 : 0 ~ 2 9 %; ② 中度 狭窄 : 3 0 %~ 6 9 %; ③
重度狭 窄 : 7 0 %一 9 9 %; ④血管 闭塞 : 无 血流通过。
1 . 3 . 2 颈动脉斑块性质判定标准 J : 依 据影 像学 中斑块 的密
总动脉 以软斑块 为主, 颈 内动脉颅 外段 以混合斑 块为主 , 颈 内动脉 颅 内段 以钙化斑块为主( 颈 总动脉段 =6 . 3 3 , P< 0 . 0 5 ,
颈 内动脉颅 外段X 2 = 6 . 1 2 , P< 0 . 0 5 , 颈 内动脉颅 内段 = 8 . 5 4 , P<0 . 0 5 ) , 各类 型斑块 的发 生率均高 于对 照组 ( P<0 . 0 5 ) 。
颈动脉 C T A检查 的 1 2 9例缺 血性 脑卒 中患者 的影像 资 料作 为试验组 。其 中男性 8 3例 , 女性 4 6例 , 年龄 3 5—8 9岁 , 平均 年龄 6 5岁。1 2 9例 患者 中 , 脑梗死 7 6例 , 短 暂性脑缺血 发作 2 1例 , 高 血压病史 3 2例 , 均排 除心源性 脑栓 塞患者 。对 照组 选择 同期 的非缺 血性 脑卒中患者 7 2例 , 其 中男性 4 3例 , 女性 2 9例 , 年龄3 2— 8 0岁 , 平 均年 龄 6 2岁 , 头晕 4 6例 , 高血 压病
双源CT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

双源CT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摘要目的:探讨双源CT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诊断价值及其对疾病预后的辅助指导意义。
方法:选取临床资料无差别的45例年龄40~80岁临床确诊或疑似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使用双源CT行冠状动脉CTA检查,以DSA为标准,对15个节段动脉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CTA与DSA对照,双源CT在显示冠状动脉狭窄评价的敏感性92.31%,特异性99.82%,阳性预测值90.57%,阴性预测值99.32%。
结论:双源CT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诊断清楚,与冠状动脉造影符合程度高,对临床诊断、治疗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双源CT冠心病糖尿病DSA了解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血管病变的范围、程度、斑块的数量、性质、分布、侧支血管情况,对疾病的诊断、病情的评估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资料与方法2008年8月~2010年8月收治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45例,年龄40~80岁。
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病程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 均>0.05),具有可比性,入选病例均自愿加入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有权力随时选择退出研究,于研究期间对患者基础疾病的治疗情况进行随时回访调查。
研究分组与处理:①DSA检查:入院后在相应准备工作充分前提下,择期(7天内)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DSA)检查,PHILIPS AIIURA12数字血管造影机,取得患者配合,嘱患者深吸气并屏气,记录造影剂头端前移的起始及全过程,采集Dicom图像。
②CTA检查:造影后择期进行双源CT冠状动脉检查。
德国西门子公司SOMATOM Definition Dual-source CT扫描机。
扫描结束后进行图像重建,经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技术和血管优化分析软件等图像处理后,筛选出CT图像最佳者用于血管评价。
临床疾病诊断标准:冠心病临床诊断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糖尿病临床诊断采用2008年ADA糖尿病标准化诊断治疗程序[1];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血管病变诊断采用2008年中国冠心病患者合并高血糖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
浅谈双源CT血管成像术在诊断下肢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
当 医 丛》C o n t e m p o r a r y M e d i c a l S y m p o s i u m 2 0 1 6 年第1 4 卷 第2 4 期 ・ 检测与诊断 ・
检 测 与诊 断 ・
浅谈双源C T 血 管成 像 术 在 诊 断下 肢 动 脉 疾病 中的应 用 价 值
李 忠
牙克 石 0 2 2 1 5 0) ( 内蒙 古 民族 大学 第二 临床 医学院 ,内蒙 古林 业总 医院 C T室 内蒙古
【 摘 要 】目的 :分析 研 究双 源 C T血 管 成像 术 在 诊 断 下 肢 动脉 疾 病 中 的应 用 价 值 。 方 法 : 选 取 近 期 在 我 院 经初 步 检 查 疑 似 患有 下肢 动 脉 疾 病 的 4 5 例 患者作 为研 究对 象。我 院先使用双源 C T血管成像术对这 4 5例 患者进行检查 ,再使用 综合性检查 法对其进行检查 ,并将其进行综合性检查的结果 作 为 最终 的 诊 断结 果 ,然 后 观 察 这 4 5例 患 者 使 用 双 源 C T血 管成 像 术检 查 的准 确 性。 结 果 : 经使用双源 C T血 管 成 像 术 检 查 发 现 ,这 4 5例 患 者 中有 4 2例 ( 9 3 . 3 4 %)患者 患 有 下肢 动脉 粥样 硬 化 性 血 管 闭 塞症 ,有 3例 ( 6 . 6 6 %)患 者 患 有 下肢 外伤 性 血 管 闭 塞 症 。经 综合 性 检 查 证 实 ,上 述 检 查 结 果 完 全 准 确 。这 4 5例疑 似 患有 下肢 动脉 疾 病 的 患者 使 用 双 源 c T血 管 成像 术 诊 断 的 准 确 率 为 1 0 0 % 。结论 : 用双源 C T血 管 成 像 术 诊 断 下 肢 动 脉 疾 病 具 有 准确 性高 、检 测速 度 快 、分 辨 率 高 、无 创 和 操 作 简 单 等优 点 。 因此 ,该检 查 方 法在 诊 断 下 肢 动脉 疾 病 中具 有 很 大 的 应用 价 值 ,值 得在 临床 上 推 广 使 用 。 【 关 键 词 】双 源 c T血 管 成像 术 ; 下 肢 动脉 疾 病 ; 诊断 ; 价 值
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对颈动脉斑块性质的诊断分析

双源 CT血管成像技术对颈动脉斑块性质的诊断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DSCTA)对颈动脉斑块性质的诊断分析。
方法:将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74例颈动脉斑块患者,根据诊断方式不同分为2组(均37例),其中对照组实施64排CT颈部血管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组实施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观察2组患者斑块性质与斑块成分情况。
结果:研究组斑块性质诊断率(95%)高于对照组(70%),研究组斑块成分分类诊断率(92%)高于对照组(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颈动脉斑块性质可实施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可有效对斑块性质进行区分,并及时对患者进行诊断,值得应用。
关键词: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颈动脉斑块性质;诊断颈动脉是体动脉的一部分,颈动脉斑块主要是由于患者动脉壁增厚,导致动脉壁弹性降低,导致患者动脉部分部位脂质沉积,因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长期出现在动脉中。
患者硬化后,血管壁会出现斑块,使血液循环紊乱,造成血管阻塞、脑萎缩,造成偏瘫、语言交流障碍等情况,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
因此,对于这类患者需要及时确诊,并明确患者斑块的性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时在我院治疗的74例颈动脉斑块患者,根据诊断方式不同分为2组,均37例。
纳入标准:(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均符合颈动脉斑块诊断标准;(2)均积极接受治疗;(3)知情本研究且愿意参加。
排除标准:(1)精神障碍患者;(2)生活无法自理;(3)其他原因导致的颈动脉斑块。
其中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20例,年龄32~85岁,平均(47±5)岁。
研究组男性18例,女性19例,年龄32~85岁,平均(46±4)岁。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实施64排CT颈部血管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使用高分辨率超声成像、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与频谱多普勒成像进行检查,患者取后仰卧位,检查一侧颈动脉,将头部偏向对侧45°,从上而下依次进行横纵检查,分别检查其颈部总动脉、颈内动脉与椎动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源CT血管成像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诊
断价值
摘要目的在临床诊断脑卒中患者颈部动脉硬化斑块过程中,探讨使用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所具备的价值,并且探究并发糖尿病对于颈部动脉硬化斑块的影响。
方法100例缺血性脑卒中确诊患者,按照是否并发糖尿病分成A组(糖尿病)和B组(无糖尿病),每组50例,均进行双源CT血管成像扫描。
对比两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高血脂比例、斑块发生率等数值。
结果A组患者在体质量指数以及高血脂比例均高于B组(P<0.05);A组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的斑块发生部位无明显差异。
结论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可以明确显示出患者颈部动脉的斑块,同时还能定位斑块的位置并且进行性质分析,另外,并发糖尿病对颈部动脉斑块的形成有影响,甚至很可能会促发其形成。
关键词双源CT血管成像;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颈动脉斑块
在当前医学领域认为缺血性脑卒中属于一种具有高致残致死率的世界性难题。
患者的颈部动脉硬化斑块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有非常密切的联系,甚至已经变成了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因素之一。
颈部动脉形成硬化斑块最主要的一点产生原因就是血管内膜受到损伤[1]。
本文将通过调查分析来分析双源CT血管成像对颈部动脉硬化斑块所具备的临床诊断价值,并且探讨并发糖尿病对于硬化斑块的作用,为未来预防心脑血管类疾病打下理论基础。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就诊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确诊患者,其中男52例,女48例,年龄53~81岁,平均年龄(6
2.41±16.21)岁。
将100例患者按照是否并发糖尿病分成A组(糖尿病)和B 组(无糖尿病),每组50例。
两组患者参与本次实验均已经过本人以及其家属的知情和同意。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诊断方法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双源CT血管成像扫描。
仪器选择为Siemens双源CT机,模式选择为双能扫描,具体扫描的范围是从患者的主动脉弓下部到头顶部,从足侧到头侧缓慢进行扫描。
之后使用注射器从患者的肘部静脉入针,注入碘海醇50~70 ml(藥剂浓度:350 mg/ml)。
借助双源CT血管成像扫描技术得到图像之后,将图像传送到工作站,运用各种软件进行处理,并进一步确定颈部动脉内的斑块位置,进行重建。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对比两组患者的体重、高血脂比例、斑块发生几率等数值。
硬化斑块分成稳定性斑块和易损性斑块,具体如下:稳定:①钙化
斑块;②光滑的纤维斑块;③混合斑块。
易损:①软斑块;②不光滑的纤维斑块;
③溃疡斑块;④混合斑块。
具体分析患者斑块的类型并做以记录。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体质量指数以及高血脂比例比较A组的平均体质量指数为(25.41±5.51)kg/m2,高血脂24例(48%);B组的平均体质量指数为(22.21±5.57)kg/m2,高血脂12例(24%)。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斑块发生率比较A组患者的斑块总个数为34个(68%),其中易损斑块23个(46%),稳定斑块11个(22%);B组患者的斑块总个数为24个(48%),其中易损斑块11个(22%),稳定斑块13个(26%)。
两组斑块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另外,两组患者的斑块发生部位基本上都在颈部动脉的分叉部以及颈内部的动脉虹吸部,无明显差异。
3 讨论
在本次研究当中可以发现,双源CT血管成像扫描技术对于患有缺血性的脑卒中患者检测颈部动脉硬化斑块具有非常理想的诊断价值,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快发现硬化斑块所处的位置以及斑块性质。
这一研究成果也和刘国荣等[2]在其著作当中的研究成果基本一致。
并发糖尿病在颈部动脉出现硬化斑块的病症中是一种具有独立性的危险因素[3],因此在糖尿病患者患病初期进行各项指标的及时控制以及检测颈部动脉硬化斑块并及时预防,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抑制患者心脑血管发生病变[4]。
实际操作双源CT血管成像需要加以注意的是,分析在管腔内部的斑块性质的过程中,所选择的评估人员必须是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所组成的团队,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5]。
在实际临床当中,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可以明确地显示出患者颈部动脉的斑块,同时还能定位斑块的位置并且进行性质分析。
另外,并发糖尿病对颈部动脉斑块的形成有影响,甚至很可能会促发其形成。
参考文献
[1] 谢江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动脉CTA结果分析和脑动脉狭窄与高血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苏州大学,2013.
[2] 刘国荣,高素玲,张江,等.老年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分析.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6):607-610.
[3] 袁薇. CTA颈动脉斑块和狭窄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兰州大学,2014.
[4] 周鹏.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动脉多层螺旋CT表现及其预测价值研究.山东大学,2014.
[5] 程留慧,王道清,张保朋,等.双源CT血管成像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23(5):343-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