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精品资料).doc

合集下载

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

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

一、温度: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2.摄氏温度:(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二、温度计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零刻度线,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体温计的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2.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3. 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且继续吸收热量;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且继续放热;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注意: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这与具体条件有关;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五、汽化和液化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2、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3、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注:蒸发的快慢与(A)液体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B)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C)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2)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注:(A)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B)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C)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D)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A)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B)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C)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D)沸腾比蒸发剧烈;(4)蒸发吸热有致冷的作用: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5)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4、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

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优秀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优秀版

识点总结优秀版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人程度,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

2、测量工具:温度计(体温计,实验室用温度计,寒暑表),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

3、温度的单位:摄氏度,符号℃。

4、摄氏温度的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0和100℃之间等分成100份,每一份代表1℃。

5、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要认清它的量程,即温度计所能测量温度的范围。

2.要认清它的零刻线,即零摄氏度的位置。

3.要认清它的分度值,即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值。

4.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5.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微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6.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6、体温计:体温计用于测量人体温度。

根据人体温度的变化情况,体温计的刻度范围通常为35~42 ℃。

玻璃泡和直玻璃管连接处的管孔特别细,并且略有弯曲,使直管内的水银不能退回玻璃泡内,所以离开人体后,体温计仍能准确地显示人体的温度。

7、生活中常见的三种温度计的区别项目实验室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用途测物体温度测气温测体温量程-20~110℃-30~50℃35~42℃分度值 1 ℃1℃0.1℃测温物质水银、煤油酒精水银构造玻璃泡上部是均匀的细管玻璃泡上部有一段细而弯的“缩口”使用方法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不能甩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使用前要甩几下第二节熔化和凝固1、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2、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3、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4、凝固:物质从液太变成固态:5、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如海波、冰、食盐、萘、各种金属6、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如蜡、松香、玻璃、沥青7、熔点和凝固点(1)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2)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三汽化和液化知识点汇总新人教版(最新整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三汽化和液化知识点汇总新人教版(最新整理)

三、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2.汽化现象: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3.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是汽化的两种方式.5。

影响蒸发的因素:(1)液体的温度(2)液体的表面积(3)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6.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7.液化现象:雾的形成;露的形成;夏天冰糕冒白气。

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

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

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温度:1. 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2. 摄氏温度:(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C;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C ;然后把0C和100C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C。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摄氏度” ;-20C”读作零下20摄氏度” 或“负20摄氏度”、温度计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零刻度线,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体温计的测量范围:35C ~42C ;分度值为0.1C ;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1.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2. 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3. 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且继续吸收热量;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且继续放热;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注意: 1 、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这与具体条件有关;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五、汽化和液化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2、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3、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1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注:蒸发的快慢与(A 液体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B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C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2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注:(A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B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C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D 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A 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B 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C 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D 沸腾比蒸发剧烈;(4蒸发吸热有致冷的作用: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5 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4、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

初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汇编【DOC范文整理】

初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汇编【DOC范文整理】

初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汇编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汇编节温度一、温度计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专用仪器。

常见的温度计有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等三种。

根据温度计中使用的工作物质的不同,分为液体温度计和固体温度计。

液体温度计又分为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等;家庭生活和实验室常用液体温度计,它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二、摄氏温度摄氏温度是温度的一种表示方法,摄氏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来表示。

摄氏温度的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

某一温度为a℃,读作“a摄氏度”;若某一温度为-b℃,读作“负b摄氏度”或“零下b摄氏度”。

三、使用温度计的注意事项选:先估计待测物体的大致温度,再根据测量要求精度选择适合量程和分度值的温度计;放:测温度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待: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后要稍等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到被测液体中,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四、体温计体温计是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度的温度计;分度值是0.1℃,量程是35—42℃;液体体温计的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有一个缩口,在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液柱不会自动退回玻璃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因此,每次使用前要用力向下甩,使玻璃管中的液体回到玻璃泡中,以保证测量的准确;除液体体温计外,还有电子体温计、膜状液晶体温计、非接触红外线体温计等。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一、物态变化自然界里的物质一般存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这种变化过程叫做物态变化。

二、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它是熔化的逆过程。

三、熔点和凝固点有些固态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态叫做晶体,如海波、冰、各种金属等。

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

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

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物态变化是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过程,主要包括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物态。

本文将介绍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以及固态、液态、气态的特点和转化规律。

一、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不同温度、压力等条件下发生相变的过程。

在不同的物态下,物质的分子之间的排列和运动方式不同,从而导致了物质性质的变化。

1.固态:分子排列紧密,存在着较强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物质呈现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不易流动。

2.液态: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弱于固态,但仍存在着较强的分子间吸引力。

物质呈现不固定的形状,但体积不变,易流动。

3.气态: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非常弱,分子的平均间距较大。

物质呈现不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可以自由流动。

二、固态的特点和转化规律1.特点:固态的物质在常温常压下呈现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间距较小,相互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吸引力。

固体的分子只能进行微小的振动运动,无法改变位置。

2.固态与液态的相变规律:固态与液态之间的相变叫做熔化,也叫熔化或融解。

当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上升至物质的熔点时,固态物质开始融化成为液态。

熔化过程中,物质吸收的热量全部用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克服,不会改变物质的温度。

3.固态与气态的相变规律:固态与气态之间的相变叫做升华。

当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上升至物质的升华点时,固态物质直接升华为气态,跳过液态。

升华过程中,物质吸收的热量用于克服分子间的作用力和克服表面张力,不会改变物质的温度。

三、液态的特点和转化规律1.特点:液态的物质在常温常压下呈现不固定的形状,但体积不变,分子间距略大于固态。

液体的分子可以进行大范围的运动,可以流动。

2.液态与固态的相变规律:液态与固态之间的相变叫做凝固。

当物质释放热量,温度降至物质的凝固点时,液态物质开始凝固成为固态。

凝固过程中,物质释放的热量用于克服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不会改变物质的温度。

3.液态与气态的相变规律:液态与气态之间的相变叫做蒸发。

当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上升至物质的沸点时,液态物质开始蒸发成为气态。

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

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

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一、温度: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2.摄氏温度:(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二、温度计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零刻度线,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体温计的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2.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3. 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且继续吸收热量;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且继续放热;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注意: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这与具体条件有关;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五、汽化和液化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2、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3、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注:蒸发的快慢与(A)液体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B)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C)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2)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注:(A)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B)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C)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D)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A)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B)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C)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D)沸腾比蒸发剧烈;(4)蒸发吸热有致冷的作用: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5)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4、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汇总一、温度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温度计制作原理: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

4.温度计使用方法:(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部或侧壁;(2)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2.熔化的条件:到达熔点,继续吸热。

3.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4.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三、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2.汽化现象: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3.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4.沸腾和蒸发的异同5.影响蒸发的因素:(1)液体的温度(2)液体的表面积(3)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6.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7.液化现象:雾的形成;露的形成;夏天冰糕冒白气。

四、升华和凝华1.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2.升华现象:衣柜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了;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3.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4.凝华现象:霜的形成;窗玻璃上的“冰花”;树枝上的“雾凇”5.吸热与放热: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一、温度:
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2.摄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
温度计的使用:
使用前: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零刻度线,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
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
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
2.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
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 晶体熔化的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且继续吸收热量;
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且继续放热;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注意: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这与具体条件有关;
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五、汽化和液化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2、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
3、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注:蒸发的快慢与(A)液体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B)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C)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
(2)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注:(A)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B)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C)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D)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
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
(A)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B)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C)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D)沸腾比蒸发剧烈;(4)蒸发吸热有致冷的作用: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5)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
4、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

六、升华和凝华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升华吸
热,凝华放热;
2、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
3、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
七、云、雨、雾、露、“白气”、霜、雪、雹的形成
1、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
2、“白气”是水蒸汽遇冷液化而成的;
3、水蒸汽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
4、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霜
八、汽化、熔化、升华吸热
液化、凝固、凝华放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