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势的测定及其应用实验报告思考题

电动势的测定及其应用实验报告思考题
电动势的测定及其应用实验报告思考题

电动势的测定及其应用实验报告思考题

1、电位差计、标准电池、检流计及工作电池各有什么作用?如何保护及正确使用?

答:电位差计:对消法(补偿法)测定电池电动势;

标准电池:标定工作电池的工作电流;

检流计:检测线路中电流的大小和方向;

工作电池:提供工作电流。

保护:(1)电位差计:旋动调节按钮时应避免过快或过于用力而损坏仪器;不用时将(N、

X 1、X

2

)转换开关放在“断”的位置上。(2)标准电池:使用温度4-40℃;不要振荡、倒置,

携取要平稳;不可用万用电表直接测量;不可暴露于日光下;不可做电池用;按规定时间对其进行校正。(3)检流计:不用时置于“调零”档。

2、参比电极应具备什么条件?它有什么功用?

答:具备条件:高稳定性、可逆性、重现性。

功用:用作标准电极与待测电极构成电池。

3、盐桥有什么作用?选用作盐桥的物质应有什么原则?

答:作用:减小液接电位(盐桥、单液电池)。

原则:(1)盐桥溶液应不与电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2)盐桥溶液中阴阳离子应尽量是迁移速率都接近0.5的饱和盐溶液。

4、UJ-25 型电位差计测定电动势过程中,有时检流计向一个方向偏转,分析原因。

答:可能原因有电池正负极接反、线路接触不良、导线有短路、工作电源电压不足等。

电动势的测定及其应用(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电动势的测定及其应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对消法测定电动势的原理及电位差计,检流计及标准电池使用注意事项及简单原理。 2.学会制备银电极,银~氯化银电极,盐桥的方法。 3.了解可逆电池电动势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原电池由正、负两极和电解质组成。电池在放电过程中,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则发生氧化反应,电池反应是电池中所有反应的总和。 电池除可用作电源外,还可用它来研究构成此电池的化学反应的热力学性质,从化学热力学得知,在恒温、恒压、可逆条件下,电池反应有以下关系: △r G m =-nFE 式中△r G m 是电池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增量;n 为电极反应中电子得失数;F 为法拉第常数;E 为电池的电动势。从式中可知,测得电池的电动势E 后,便可求得△r G m ,进而又可求得其他热力学参数。但须注意,首先要求被测电池反应本身是可逆的,即要求电池的电极反应是可逆的,并且不存在不可逆的液接界。同时要求电池必须在可逆情况下工作,即放电和充电过程都必须在准平衡状态下进行,此时只允许有无限小的电流通过电池。因此,在用电化学方法研究化学反应的热力学性质时,所设计的电池应尽量避免出现液接界,在精确度要求不高的测量中,常用“盐桥”来减小液接界电势。 为了使电池反应在接近热力学可逆条件下进行,一般均采用电位差计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原电池电动势主要是两个电极的电极电势的代数和,如能分别测定出两个电极的电势,就可计算得到由它们组成的电池电动势。 附【实验装置】(阅读了解) UJ25型电位差计 UJ25型箱式电位差计是一种测量低电势的电位差计,其测量范围为 mV .V 1171-μ(1K 置1?档)或 mV V 17110-μ(1K 置10?档) 。使用V V 4.6~7.5外接工作电源,标准电池和 灵敏电流计均外接,其面板图如图5.8.2 所示。调节工作电流(即校准)时分别调节1p R (粗调)、2p R (中调)和3p R (细 调)三个电阻转盘,以保证迅速准确地调 节工作电流。n R 是为了适应温度不同时标准电池电动势的变化而设置的,当温 图5.8.2 UJ31型电位差计面板图 + - -++- + -标准 检流计 5.7-6.4V 未知1 未知2 K 1 R P2 R P3 R P1 R n K 2 I II III 1.01×10 ×1 未知1 未知2 标准断断粗 中 细 ×1 ×0.1 ×0.001 粗细短路

电子显微部分思考题及答案

电子显微部分思考题-2011 *1. 什么是分辨率?提高显微镜分辨的途径有哪些? 分辨本领又称分辨率,是指显微镜能分辨的样品上两点间的最小距离。 根据瑞利公式:Δr=(0.61λ)/(N·sinα) 其中:Δr:最小可分辨距离; λ:光源的波长; N:介质的折射率; α:孔径半角,即透镜对物点的张角的一半; Nsinα:称为数值孔径,常用N.A表示。 提高分辩率,即减小Δr值的途径有: (1)增大N.A(物镜的数值孔径) ,即增大N和α; (2)减小λ。 *2. 什么是像差?解释其成因。 像差有分为几何像差和色差,几何像差又包括球差和像散。 球差是由于电子波经过透镜成像时,离开透镜主轴较远的电子(远轴电子)比主轴附近的电子(近轴电子)被折射程度要大。当物点P通过透镜成像时,电子就不会会聚到同一焦点上,从而形成了一个散焦斑。 像散是由于透镜磁场几何形状上的缺陷而造成的。像散是由透镜磁场的旋转对称性被破坏而引起的。透镜磁场不对称,可能是由于磁透镜极靴被污染、光镧被污染,或极靴加工的机械不对称性,或极靴材料各向磁导率差异引起(由制造精度引起)。 色差是由于电子波的波长(或能量)发生一定幅度的波动而造成的。引起电子束能量变化的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电子的加速电压不稳定;二是电子束照射到试样时,和试样相互作用,一部分电子发生非弹性散射,致使电子的能量发生变化。 *3. 电磁透镜与光学透镜有何显著不同?解释电磁透镜的聚焦原理。 运动的电子在磁场中会受磁场力的作用产生偏折,从而达到会聚和发散。通电短线圈产生对称不均匀磁场,可以使电子束聚焦,因此通电短线圈制成的可使电子束聚焦成像的装置叫电磁透镜。改变激磁电流,电磁透镜的焦距将发生相应变化。因此,电磁透镜是一种变焦距或变倍率的会聚透镜,这正是它有别于光学透镜的一大特点。 沿电磁透镜轴线方向的电子通过电磁透镜时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与轴线平行但不在轴线上的的电子通过电磁透镜时,将受到与初始运动方向垂直的切向力和指向轴向的向轴力作用,绕轴作螺旋运动并将最终聚焦于一点。

人才测评技术教学大纲教案资料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测评》课程教学大纲 前言部分 一、课程代码: 二、课程类型: 人才测评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培养人力资源管理技能的专业核心课程。 三、课程性质: 人才测评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它适应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高效、科学的用人需求,和个体了解自己、寻求人职最佳匹配、规划个人事业发展的心理需要,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的人事管理方法之上引入了更加客观、公正的现代人才素质测评技术,通过对人稳定的素质特点实现区分,强化了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企事业管理中的作用。 四、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具备人员素质测评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常用的人员素质测评的方法,能独立选择和操作常用的能力测验、人格测验、职业测验、 心理健康测验等人力测评工具,并能作出简单有效的解释。 五、学习本课程的要求: 本课程分为原理和工具的使用两大部分。在有关原理学习中,要求学生初步了解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思想、基本假设、测量的误差来源、测量工具的性能指标等等。在有关工具的使用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各种测评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人才测评》是一门理论性、技术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的课程,要求授课教师具有扎实的心理学和统计学功底,能将《心理测量学》和《统计学》知识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便于学生对有关原理的理解,教师最好结合实际测评工具的使用来进行。 学习本课程需要具备一宾的教学条件,如实训室和常用的人才测评工具,机房和统计软件,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六、学时分配参考表: 七、考核方法: 本课程为考查课,学期总成绩为100 分。考核形式:可采取平时作业结合实际操作进行考核的方法。评分方法:任课教师根据教学的特点和要求,以及平时作业与实际操作的内容和形式自行拟定。 八、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人才测评》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重点和难点,是该专业的技能性课程。《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

三线摆实验报告.doc

课 题 用三线摆测物理的转动惯量 教 学 目 的 1、了解三线摆原理,并会用它测定圆盘、圆环绕对称轴的转动惯量; 2、学会秒表、游标卡尺等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掌握测周期的方法; 3、加深对转动惯量概念的理解。 重 难 点 1、理解三线摆测转动惯量的原理; 2、掌握正确测三线摆振动周期的方法。 教 学 方 法 讲授、讨论、实验演示相结合 学 时 3个学时 一、前言 转动惯量是刚体转动惯性的量度,它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及其分布和转轴的位置 有关对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通过简单的外形尺寸和质量的测量,就可以 测出其绕定轴的转动惯量。但对质量分布不均匀、外形不规则的物体,通常要用实验 的方法来测定其转动惯量。 三线扭摆法是测量转动惯量的优点是:仪器简单,操作方便、精度较高。 二、实验仪器 三线摆仪,游标卡尺,钢直尺,秒表,水准仪 三、实验原理 1、原理简述:将三线摆绕其中心的竖直轴扭转一个小小的角度,在悬线张力的作用 下,圆盘在一确定的平衡位置左右往复扭动,圆盘的振动周期与其转动惯量有关。悬 挂物体的转动惯量不同,测出的转动周期就不同。测出与圆盘的振动周期及其它有关 量,就能通过转动惯量的计算公式算出物体的转动惯量。 2、转动惯量实验公式推导 如图,将盘转动一个小角,其位置升高为h ,增加的势能为mgh ;当盘反向转回平衡 位置时,势能0E =,此时,角速度ω最大,圆盘具有转动动能: 200/2E J ω= 则根据机械能守恒有: 200/2mgh J ω= (1) 上式中的0m 为圆盘的质量,0ω为盘过平衡位置时的瞬时角速度,0J 为盘绕中心轴的

转动惯量。 当圆盘扭转的角位移θ很小时,视圆盘运动为简谐振动,角位移与时间t 的关系为: 00sin(2/)t T θθπ?=+ (2) 经过平衡位置时最大角速度为 将0ω代入(1)式整理后得 式中的h 是下盘角位移最大时重心上升的高度。 由图可见,下盘在最大角位移0θ时,上盘B 点的投影点由C 点变为D 点,即 h CD BC ==-22BC AB =-2'2BD A B ='222( A B R r =-+考虑到'AB A =所以 因为0θ很小,用近似公式00sin θθ≈,有 将h 代入式,即得到圆盘绕'OO 轴转动的实验公式 设待测圆环对'OO 轴的转动惯量为J 。圆盘上放置质量为m 的圆环后,测出系统的转 动周期T ,则盘、环总的转动惯量为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九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及应用 一、实验目的 1.测定Cu -Zn 电池的电动势和Cu 、Zn 电极的电极电势。 2.学会几种电极的制备和处理方法。 3.掌握SDC -Ⅲ数字电位差计的测量原理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电池由正、负两极组成。电池在放电过程中,正极起还原反应,负极起氧化反应,电池内部还可以发生其它反应,电池反应是电池中所有反应的总和。 电池除可用来提供电能外,还可用它来研究构成此电池的化学反应的热力学性质。从化学热力学知道,在恒温、恒压、可逆条件下,电池反应有以下关系: G nFE ?=- (9-1) 式中G ?是电池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增量;n 为电极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数目;F 为法拉第常数(其数值为965001C mol -?);E 为电池的电动势。所以测出该电池的电动势E 后,进而又可求出其它热力学函数。但必须注意,测定电池电动势时,首先要求电池反应本身是可逆的,可逆电池应满足如下条件: (1)电池反应可逆,亦即电池电极反应可逆; (2)电池中不允许存在任何不可逆的液接界; (3)电池必须在可逆的情况下工作,即充放电过程必须在平衡态下进行,亦即允许通过电池的电流为无限小。 因此在制备可逆电池、测定可逆电池的电动势时应符合上述条件,在精确度不高的测量中,常用正负离子迁移数比较接近的盐类构成“盐桥”来消除液接电位。 在进行电池电动势测量时,为了使电池反应在接近热力学可逆条件下进行,采用电位计测量。原电池电动势主要是两个电极的电极电势的代数和,如能测定出两个电极的电势,就

可计算得到由它们组成的电池的电动势。由(9-1)式可推导出电池的电动势以及电极电势的表达式。下面以铜-锌电池为例进行分析。电池表示式为: 4142()()()()Zn s ZnSO m CuSO m Cu s |||| 符号“|”代表固相(Zn 或Cu )和液相(4ZnSO 或4CuSO )两相界面;“‖”代表连通两个液相的“盐桥”;1m 和2m 分别为4ZnSO 和4CuSO 的质量摩尔浓度。 当电池放电时, 负极起氧化反应: { }22() ()2Zn Zn s Zn a e ++-+ 正极起还原反应: 22()2()Cu Cu a e Cu s ++-+ 电池总反应为: 2222()()()()Cu Zn Zn s Cu a Zn a Cu s ++++++ 电池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值为: 22ln Cu Zn Zn Cu a a G G RT a a ++?=?- (9-2) 上述式中G ?为标准态时自由能的变化值;a 为物质的活度,纯固体物质的活度等于1,即1Cu Zn a a ==。而在标态时,221Cu Zn a a ++==,则有: G G nFE ?=?=- (9-3) 式中E 为电池的标准电动势。由(9-1)至(9-1)式可得: 22ln Zn Cu a RT E E nF a + + =- (9-4) 对于任一电池,其电动势等于两个电极电势之差值,其计算式为: E ??+-=- (9-5) 对铜-锌电池而言 22,1 ln 2Cu Cu Cu RT F a ??+ + += - (9-6) 22,1 ln 2Zn Zn Zn RT F a ??+ + -= - (9-7) 式中2,Cu Cu ? +和2,Zn Zn ?+是当221Cu Zn a a ++==时,铜电极和锌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 对于单个离子,其活度是无法测定的,但强电解质的活度与物质的平均质量摩尔浓度和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思考题部分答案 周岚

实验十三 拉伸法测金属丝的扬氏弹性摸量 【预习题】 1.如何根据几何光学的原理来调节望远镜、光杠杆和标尺之间的位置关系?如何调节望远镜? 答:(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分两步调节望远镜、光杠杆和标尺之间的位置关系。第一步:调节来自标尺的入射光线和经光杠杆镜面的反射光线所构成的平面大致水平。具体做法如下:①用目测法调节望远镜和光杠杆大致等高。②用目测法调节望远镜下的高低调节螺钉,使望远镜大致水平;调节光杠杆镜面的仰俯使光杠杆镜面大致铅直;调节标尺的位置,使其大致铅直;调节望远镜上方的瞄准系统使望远镜的光轴垂直光杠杆镜面。第二步:调节入射角(来自标尺的入射光线与光杠杆镜面法线间的夹角)和反射角(经光杠杆镜面反射进入望远镜的反射光与光杠杆镜面法线间的夹角)大致相等。具体做法如下:沿望远镜筒方向观察光杠杆镜面,在镜面中若看到标尺的像和观察者的眼睛,则入射角与反射角大致相等。如果看不到标尺的像和观察者的眼睛,可微调望远镜标尺组的左右位置,使来自标尺的入射光线经光杠杆镜面反射后,其反射光线能射入望远镜内。 (2)望远镜的调节:首先调节目镜看清十字叉丝,然后物镜对标尺的像(光杠杆面镜后面2D 处)调焦,直至在目镜中看到标尺清晰的像。 2.在砝码盘上加载时为什么采用正反向测量取平均值的办法? 答:因为金属丝弹性形变有滞后效应,从而带来系统误差。 【思考题】 1.光杠杆有什么优点?怎样提高光杠杆测量微小长度变化的灵敏度? 答:(1)直观 、简便、精度高。 (2)因为 D x b L 2?=?,即b D L x 2=??,所以要提高光杠杆测量微小长度变化的灵敏度L x ??,应尽可能减小光杠杆长度b (光杠杆后支点到两个前支点连线的垂直距离),或适当增大D (光杠杆小镜子到标尺的距离为D )。 2.如果实验中操作无误,得到的数据前一两个偏大,这可能是什么原因,如何避免? 答:可能是因为金属丝有弯曲。避免的方法是先加一两个发码将金属丝的弯曲拉直。 3.如何避免测量过程中标尺读数超出望远镜范围? 答:开始实验时,应调节标尺的高低,使标尺的下端大致与望远镜光轴等高,这样未加砝码时从望远镜当中看到的标尺读数接近标尺的下端,逐渐加砝码的过程中看到标尺读数向上端变化。这样就避免了测量

人员素质测评实验报告书模板

人员素质测评实验报告书 院系:经济管理系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班级:B14341 姓名:某某某 学号:20144034222 完成时间:2017年8月 2016-2017学年第3学期

《人员素质测评》实验内容与要求实验类别序号实验名称实验思考题 基本潜能1 语言能力测验 1、你在实验中所测评的结果,与自 己对自己、他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 有何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 差异? 2、完成了各类能力倾向测验后,你 的自我体验如何?各项能力相比较 而言,哪项是你的优势能力? 3、你认为这些测验在具体的人员测 评工作中怎样使用是比较合理有效 的?为什么? 2 数字运算能力测验 3 逻辑推理能力测验 4 资料分析能力测验 智力测验5 瑞文智力测验 1、当你完成了本测验后,对这种非 文字的智力测验感受如何,你认为这 种测验模式能够真实地反映出你的 智力水平吗?测验结果与你对自己 的认识,或他人对你智力方面的评价 有何差异吗? 6 华瑞智力测验 1、华瑞测验与你曾接触过的其他智 力测验相比,具有什么特点? 人格测验7 卡特尔16 PF 1、你在实验中参加的16PF 测验结 果,与自己对自己、他人对自己的认 识和评价有何不同?是什么原因造 成了这种差异? 2、卡特尔提取16PF 指标的理论方 法对你有哪些启发?你认为这种理 论方法的优点和不足有什么? 8 CPI个性调查 1、在本测验中,CPI 的18 个维度 与其他个性测验(如16PF)中的内 容有何差异? 9 气质类型测验 1、你在气质测验的结果与自己对自 己、他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有何不 同?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差异?

清华大学物理实验A三线摆和扭摆实验报告

清华大学 三线摆和扭摆试验物理实验完整报告班级姓名学号 结稿日期:

三线摆和扭摆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加深对转动惯量概念和平行轴定理等的理解; 2. 了解用三线摆和扭摆测量转动惯量的原理和方法; 3. 学习电子天平、游标高度尺和多功能数字测量仪等仪器的使用,掌握测量质量和周期等 量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装置和原理 1.三线摆: 如图一,上、下圆盘均处于水平,悬挂在横梁上。横梁由立柱和底座支承着,三根对称分布的等长悬线将两个圆盘相连。上圆盘可以固定不动。拧动旋钮就可以使得下圆盘绕中心轴OO ’作扭摆运动。当下圆盘的摆角很小且忽略空气阻力和悬线扭力影响时,可推出下圆盘绕中心轴OO ’的转动惯量为: 其中,0m 是下圆盘质量,g 取2 9.80m s -g ,r 为上圆盘半径,R 为下圆盘半径,H 为平衡时上下圆盘的垂直距离,0T 为下圆盘摆动周期。 图1 三线摆示意图 将质量为m 的待测刚体放在下圆盘上,并使它的质心位于中心轴OO ’上,测出此时的 摆动周期T 和上下圆盘之间的垂直距离1H , 则待测刚体和下圆盘对于中心轴OO ’的总转动惯量1J 为: 且待测刚体对于中心轴OO ’的转动惯量10J J J =-。 利用三线摆可以验证平行轴定理。平行轴定理指出:如果一个刚体对于通过质心的某一转轴的转动惯量为c J ,则这个刚体对平行于该轴且相距为d 的另一转轴的转动惯量为: 式中,m 为刚体的质量。 图2 三个孔均匀分布 在本实验中,将三个等大的钢球对称分布在下圆盘的三个均匀分布的孔(如图2)上, 测出三个球对于中心轴OO ’的转动惯量x J 。如果测得的x J 的值与由2 x c J J md =+右式计 算得到的结果比较相对误差在测量允许的范围内()005≤,则平行轴定理得到验证。 本实验中,用于测量基本物理量的仪器还有:电子天平,游标高度尺,配有光电接收装置的多功能数字测量仪。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与应用物化实验报告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及热力学函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电位差计的测量原理和测量电池电动势的方法; 2) 掌握电动势法测定化学反应热力学函数变化值的有关原理和方法; 3) 加深对可逆电池,可逆电极、盐桥等概念的理解; 4) 了解可逆电池电动势测定的应用; 5) 根据可逆热力学体系的要求设计可逆电池,测定其在不同温度下的电动势值,计算电池 反应的热力学函数△G 、△S 、△H 。 二、实验原理 1.用对消法测定原电池电动势: 原电池电动势不能能用伏特计直接测量,因为电池与伏特计连接后有电流通过,就会在电极上发生生极化,结果使电极偏离平衡状态。另外,电池本身有内阻,所以伏特计测得的只是不可逆电池的端电压。而测量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只能在无电流通过电池的情况下进行,因此,采用对消法。对消法是在待测电池上并联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外加电源,这样待测电池中没有电流通过,外加电源的大小即等于待测电池的电动势。 2.电池电动势测定原理: Hg | Hg 2Cl 2(s) | KCl( 饱和 ) | | AgNO 3 (0.02 mol/L) | Ag 根据电极电位的能斯特公式,正极银电极的电极电位: 其中)25(00097.0799.0Ag /Ag --=+ t ?;而+ ++-=Ag Ag /Ag Ag /Ag 1 ln a F RT ?? 负极饱和甘汞电极电位因其氯离子浓度在一定温度下是个定值,故其电极电位只与温度有关,其关系式: φ饱和甘汞 = 0.2415 - 0.00065(t – 25) 而电池电动势 饱和甘汞理论—??+=Ag /Ag E ;可以算出该电池电动势的理论值。与测定值 比较即可。 3.电动势法测定化学反应的△G 、△H 和△S : 如果原电池内进行的化学反应是可逆的,且电池在可逆条件下工作,则此电池反应在定温定

示波器的使用实验报告思考题

示波器的使用实验报告思考题 《示波器的使用》的评分标准和参考答案 注:思考题参考答案见附件 思考题参考答案 1、观察方波波形,如果扫描频率是方波的二倍看到什么图形?如果扫描频率是 方波的2/3看到什么图形? 答:如果扫描频率是方波的二倍,那么看到的时半个方波,如果扫描频率是方波 的2/3则看到3/2个方波。 2、用李萨如图形测频率实验时,屏幕上图形在时刻转动,为什么? 答:是x和y轴的信号不同步造成的,也就是两个信号的初相位不一致导致的。

3、如果示波器的扫描频率远大于或小于Y么波形?(试先从扫描频率等于正弦信号频率的2(或1/23(或 1/3)……倍考虑,然后推广到n(或1/n 答:如果示波器的扫描频率远大于Y2个、3个、 4个...nY轴正弦波信号的频率时,将看到1/2、1/3、1/4 4、如果示波器是好的,但当Y直亮线,试问,应调哪几个旋钮? 答:证明xx输入信号,或者是否将扫描置于x-y档。 示波器的使用 【实验简介】 示波器是用来显示被观测信号的波形的电子测量仪器,与其他测量仪器相比,示波器具有以下优点:能够显示出被测信号的波形;对被测系统的影响小;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动态范围大,过载能力强;容易组成综合测试仪器,从而扩大使用范围;可以描绘出任何两个周期量的函数关系曲线。从而把原来非常抽象的、看不见的电变化过程

转换成在屏幕上看得见的真实图像。在电子测量与测试仪器中,示波器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它可以表征的所有参数,如电压、电流、时间、频率和相位差等。若配以适当的传感器,还可以对温度、压力、密度、距离、声、光、冲击等非电量进行测量。正确使用示波器是进行电子测量的前提。 第一台示波器由一只示波管,一个电源和一个简单的扫描电路组成。发展到今天已经由通用示波器到取样示波器、记忆示波器、数字示波器、逻辑示波器、智能化示波器等近十大系列,示波器广泛应用在工业、科研、国防等很多领域中。 Karl Ferdinand Braun生平简介 1909年的诺贝尔物理奖得主Karl Ferdinand Braun于1897年发明世界上第一 台阴极射线管示波器,至今许多德国人仍称CRT为布朗管(Braun Tube)。 【实验目的】 图8-1 Karl Ferdinand Braun

山东建筑大学系统工程系统动力学实验报告层次分析法

系统工程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层次分析法应用实验班级: 学号: 姓名: 日期: 日

一、实验目的 熟悉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步骤,掌握层次单排序和总排序的计算过程。在EXCEL软件中,应用层次分析法解决实际中遇到的系统评价问题。 二、实验任务 交通工具的选择是多目标决策问题,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根据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分析。所有的运算过程需要在EXCEL软件中完成。 三、实验原理 1.层次分析法简介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 AHP)是美国运筹学家 T. L. Saaty 教授于上世纪 70 年代初期提出的系统评价方法,这种方法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是对难于完全定量的复杂系统作出决策的模型和方法。 AHP法首先把问题层次化,按问题性质和总目标将此问题分解成不同的层次,构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将每一层次的各要素相对于其上一层次某要素进行两两比较判断,得到其相对重要程度的比较尺度,建立判断矩阵。通过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及其相对应的特征向量,得到各层要素对上层某要素的重要性次序,建立相对权重向量。最后自上而下地用上一层次各要素的组合权重为权数,对本层次各要素的相对权重向量进行加权求和,得出各层次要素关于系统总体目标的组合权重,从而根据最终权重的大小进行方案排序,为选择最佳方案提供依据。 层次分析法的特点: (1)分析思路清楚,可将系统分析人员的思维过程系统化、数学化和模型化; (2)分析时需要的定量数据不多,但要求对问题所包含的因素及其关系具体而明确;(3)这种方法适用于多准则、多目标的复杂问题的决策分析,广泛用于地区经济发展方案比较、科学技术成果评比、资源规划和分析以及企业人员素质测评。 2.层次分析法基本步骤 第一步:明确问题,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 弄清问题的范围,了解问题所包含的因素,确定出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和隶属关系,并且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三线摆》实验报告

《三线摆》实验报告 工程物理系工物22 方侨光 022041 1、 实验原理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或者刚体转动定律都可以推出下圆盘绕中心轴的转动惯量 其中,m0为下圆盘的质量;r和R分别为上下悬点离各自圆盘中心的距离,本实验中就是上下圆盘的半径;H为平衡时上下圆盘间的垂直距离;T0为下圆盘的摆动周期;g为重力加速度,为9.80m·s-2。 将质量为m的待测刚体放在下圆盘上,并使它的质心位于中心轴上。测出此时的摆动周期T和上下圆盘之间的距离H1,则待测刚体和下圆盘对中心轴的总转动惯量 待测刚体对中心轴的转动惯量 2、 实验任务 1. 用三线摆测定下圆盘对中心轴的转动惯量和大钢球对其质心轴的转动惯量。要求测得的大刚球的转动惯量值与理论计算 值之间的相对误差不大于5%。 2. 用三线摆验证平行轴定理。 3、 实验步骤和数据记录 1. 估计测量周期时所需要的摆动次数。 各个数据的不确定度分别是: 要求 并且估测到(测10个周期) 于是得到 于是取n=100。 2. 下圆盘的质量m0=79.58g 上圆盘的半径r=14.70㎜ 下圆盘的半径R=33.98㎜ 平衡时上下圆盘间的垂直距离H=401.04㎜ 下圆盘的摆动周期T0

序号123456平均值nT0/ms137938138330137529136721137048137741137551下圆盘对中心轴的转动惯量 3. 将钢球放在圆盘上,使其质心和中心轴重合: 钢球的质量m=111.77g 钢球的半径r1=15.08㎜ 钢球相对中心轴的转动惯量理论值 上下圆盘间的垂直距离H1=403.38㎜ 钢球和下圆盘的摆动周期T1 序号123456平均值nT1/ms10120110132210090299501.210048599524.9100469钢球和下圆盘相对中心轴的转动惯量 钢球相对中心轴的转动惯量实验值 相对误差ΔJ=25% 4. 将3个同样大小的钢球纺织3在均匀分布于下圆盘圆周上的三个孔上: 三个钢球的总质量m2=107.57g 小钢球的半径r2=10.32㎜(平均值) 球盘心距R1=21.65㎜ 上下圆盘间的垂直距离H2=404.12㎜ 三个钢球和下圆盘的摆动周期T2 序 123456平均值 号 nT2136953136006138429139770139709135165137672三个钢球和下圆盘相对中心轴的转动惯量 一个钢球相对中心轴的转动惯量实验值 一个钢球相对中心轴的转动惯量由平行轴定理给出的理论值 相对误差ΔJ=22% 实验结果和理论值很不符合!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九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及应用 一、实验目的 1.测定Cu-Zn电池的电动势和Cu、Zn电极的电极电势。 2.学会几种电极的制备和处理方法。 3.掌握SDC-Ⅲ数字电位差计的测量原理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电池由正、负两极组成。电池在放电过程中,正极起还原反应,负极起氧化反应,电池内部还可以发生其它反应,电池反应是电池中所有反应的总和。 电池除可用来提供电能外,还可用它来研究构成此电池的化学反应的热力学性质。从化学热力学知道,在恒温、恒压、可逆条件下,电池反应有以下关系: G nFE ?=-(9-1) 式中G ?是电池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增量;n为电极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数目;F为法拉第常数(其数值为965001 ?);E为电池的电动势。所以测出该电池的电动势E后,进而 C mol- 又可求出其它热力学函数。但必须注意,测定电池电动势时,首先要求电池反应本身是可逆的,可逆电池应满足如下条件: (1)电池反应可逆,亦即电池电极反应可逆; (2)电池中不允许存在任何不可逆的液接界; (3)电池必须在可逆的情况下工作,即充放电过程必须在平衡态下进行,亦即允许通过电池的电流为无限小。 因此在制备可逆电池、测定可逆电池的电动势时应符合上述条件,在精确度不高的测量中,常用正负离子迁移数比较接近的盐类构成“盐桥”来消除液接电位。 在进行电池电动势测量时,为了使电池反应在接近热力学可逆条件下进行,采用电位计 测量。原电池电动势主要是两个电极的电极电势的代数和,如能测定出两个电极的电势,就

可计算得到由它们组成的电池的电动势。由(9-1)式可推导出电池的电动势以及电极电势的表达式。下面以铜-锌电池为例进行分析。电池表示式为: 4142()()()()Zn s ZnSO m CuSO m Cu s |||| 符号“|”代表固相(Zn 或Cu )和液相(4ZnSO 或4CuSO )两相界面;“‖”代表连通两个液相的“盐桥”;1m 和2m 分别为4ZnSO 和4CuSO 的质量摩尔浓度。 当电池放电时, 负极起氧化反应: { }22()()2Zn Zn s Zn a e ++ - + 正极起还原反应: 22()2()C u C u a e C u s + +- + 电池总反应为: 2222()()()()C u Zn Zn s C u a Zn a C u s ++++ ++ 电池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值为: 22ln C u Zn Zn C u a a G G RT a a ++?=?- (9-2) 上述式中G ? 为标准态时自由能的变化值;a 为物质的活度,纯固体物质的活度等于1,即1Cu Zn a a ==。而在标态时,221C u Zn a a + +==,则有: G G nFE ?=?=- (9-3) 式中E 为电池的标准电动势。由(9-1)至(9-1)式可得: 22ln Zn C u a R T E E nF a ++ =- (9-4) 对于任一电池,其电动势等于两个电极电势之差值,其计算式为: E ??+-=- (9-5) 对铜-锌电池而言 22,1ln 2C u C u C u RT F a ??+ ++=- (9-6) 22,1ln 2Zn Zn Zn RT F a ??+ + -=- (9-7) 式中2,Cu Cu ?+ 和2,Zn Zn ?+ 是当221C u Zn a a + +==时,铜电极和锌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 对于单个离子,其活度是无法测定的,但强电解质的活度与物质的平均质量摩尔浓度和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思考题部分答案(周岚)

实验十三拉伸法测金属丝的扬氏弹性摸量 预习题】 1.如何根据几何光学的原理来调节望远镜、光杠杆和标尺之间的位置关系如何调节望远镜 答:(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分两步调节望远镜、光杠杆和标尺之间的位置关系。第一步:调节来自标尺的入射光线和经光杠杆镜面的反射光线所构成的平面大致水平。具体做法如下:①用目测法调节望远镜和光杠杆大致等高。②用目测法调节望远镜下的高低调节螺钉,使望远镜大致水平;调节光杠杆镜面的仰俯使光杠杆镜面大致铅直;调节标尺的位置,使其大致铅直;调节望远镜上方的瞄准系统使望远镜的光轴垂直光杠杆镜面。第二步:调节入射角(来自标尺的入射光线与光杠杆镜面法线间的夹角)和反射角(经光杠杆镜面反射进入望远镜的反射光与光杠杆镜面法线间的夹角)大致相等。具体做法如下:沿望远镜筒方向观察光杠杆镜面,在镜面中若看到标尺的像和观察者的眼睛,则入射角与反射角大致相等。如果看不到标尺的像和观察者的眼睛,可微调望远镜标尺组的左右位置,使来自标尺的入射光线经光杠杆镜面反射后,其反射光线能射入望远镜内。 (2)望远镜的调节:首先调节目镜看清十字叉丝,然后物镜对标尺的像(光杠杆面镜后面2D处)调焦,直至在目镜中看到标尺清晰的像。2.在砝码盘上加载时为什么采用正反向测量取平均值的办法答:因为金属丝弹性形变有滞后效应,从而带来系统误差。思考题】1.光杠杆有什么优点怎样提高光杠杆测量微小长度变化的灵敏度答:(1)直观、简便、精度高。 (2)因为L x,即x 2D,所以要提高光杠杆测量微 b 2D L b 小长度变化的灵敏度x,应尽可能减小光杠杆长度 b (光杠杆后L 支点到两个前支点连线的垂直距离),或适当增大D(光杠杆小镜子到标尺的距离为D)。 2.如果实验中操作无误,得到的数据前一两个偏大,这可能是什么原因,如何避免 答:可能是因为金属丝有弯曲。避免的方法是先加一两个发码将金属丝的弯曲拉直。3.如何避免测量过程中标尺读数超出望远镜范围答:开始实验时,应调节标尺的高低,使标尺的下端大致与 望远镜光轴等高,这样未加砝码时从望远镜当中看到的标尺读数接近标尺的下端,逐渐加砝码的过程中看到标尺读数向上端变化。这样就避免了测量过程中标尺读数超出望远镜范围。

招聘模拟实验报告

《招聘与甄选》课程设计报告 学院:商学院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班级:人力资源管理2班 序号:47号 姓名:倪建刚 2013年10月11日

人员测评课程设计报告 一、研究企业背景 本公司是世界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之一,在全球有70多个国家设有工厂及分公司,所经营的300多个品牌的产品畅销140多个国家地区。本公司其著名品牌自1989年10月份进入中国以来,一直是洗发水市场第一品牌,其知名度、消费者使用率、分辨率等各项市场指标多年以来均遥遥领先。该品牌在中国的演进,决非简单的产品开发行为更不是如大部分公众、同行等所想的那样“盲目、冒进”的短期行为。其品牌填补了中国洗发水空白,且带领洗发水市场走向了成熟,之所以成功,是该品牌成功建立了品牌理念,把品牌的建立放在了首位使其消费者对其品牌进行推崇,让其品牌产生自身优势。现在改企业处于高速发展中,拟在河北增加一个分公司,以此为例来进行改革来面对日趋饱和的洗发水市场环境。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们设立的岗位在行政管理岗位。 二、制定招聘计划 分公司的总经理直接由总公司任命。 1、分公司首先成立行政部,行政经理由总经理面试,主要通过猎头公司确定初步合适人选。 2、面试时间大约在11月1日——11月10日;行政部的人事专员和客服代表主要由行政经理面试,面试时间大约在11月11日——11月20日。 3、分公司其次设立销售部,销售经理由总经理和行政经理面试,主要通过猎头公司确定初步合适人选,面试时间大约在11月21日—11月30日;销售主管和销售人员主要由销售经理和人事专员面试,面试时间大约在12月1号—12月20号。 4、分公司最后设立财务部,财务经理由总经理和行政经理面试,主要通过猎头公司确定初步合适人选,面试时间大约在12月21日——12月31日;会计和出纳主要由财务经理和人事专员面试,面试时间大约在1月1号——1月20号。 三、对于新公司组织内部的分析 (一)企业组织结构图 表1 企业需要岗位及人数

电子束聚焦与电子荷质比的测量实验报告

电子束聚焦与电子荷质比的测量实验报告 选做实验2 电子束聚焦与电子荷质比的测量 电子电量e和电子静质量m的比值e/m称为电子的荷质比,又称电子比荷。1897年J.J.汤姆孙利用电磁偏转的方法测量了阴极射线粒子的荷质比,它比电解中的单价氢离子的荷质比约大2000倍,从而发现了比氢原子更小的组成原子的物质单元,定名为电子。 精确测量电子荷质比的值为1.75881962×1库仑/千克,根据测定电子的电荷,可确定电子的质量。 20世纪初W.考夫曼用电磁偏转法测量β射线(快速运动的电子束)的荷质比,发现e/m随速度增大而减小。这是电荷不变质量随速度增加而增大的表现,与狭义相对论质速关系一致,是狭义相对论实验基础之一。 【实验目的】 一、加深电子在电场和磁场中运动规律的理解; 二、了解电子束磁聚焦的基本原理; 三、学习用磁聚焦法测定电子荷质比e/m的值。 【实验原理】 一、示波管 示波管是电子束试验仪和示波器的主要部分,其结构图1

见图1,它由三部分组成: (1)电子枪:它发射电子,把电子加速到一定速度,并聚焦成电子束。 (2)由两对金属板组成的电子束偏转系统。 (3)在电子管末端的荧光屏,用来显示电子的轰击点。所有这些部都封在一个抽成真空的玻璃圆管内。一般管内的真空度为10-4Pa,这样可以使电子通过管子的过程中几乎不与气体分子碰撞。 阴极K是一个表面涂有氧化物的金属圆筒,是电子源,经灯丝加热后温度上升,一部分电子作逸出功后脱离金属表面成为自由电子。自由电子在外电场作用下形成电子流。栅极G为顶端开有小孔的圆筒,套在阴极之外,其电位比阴极低(-5V至-20V),使阴极发射出来具有一定初速的电子,通过栅极和阴极间的电场时减速。初速大的电子可以穿过栅极顶端小孔射向荧光屏,初速小的电子则被电场排斥返回阴极。如果栅极所加电位足够低,可使全部电子返回阴极。这样,调节栅极电位就能控制射向荧光屏的电子射线密度,即控制荧光屏上光点的亮度,这就是亮度调节,记符号为“¤”。 为了使电子以较大的速度打在荧光屏上,使荧光物质发光亮些,在栅极之后装有加速电极。加速电极是一个长形金属圆筒,筒内装有具有同轴中心孔的金属膜片,用于阻挡离开轴线的电子,使电子射线具有较细的截面。加速电极之后是第一阳极A1和

一般智力测验实验报告

一般智力测验实验报告 一、瑞文智力测验简介 瑞文智力测验则是纯粹的非文字智力测验,是英国人瑞文在1983年设计的一个智力量表,简称瑞文智力测验。这是一套使用方便、用途广泛的智力测量工具,至今仍为国际心理学界和医学界所使用。由于该测验是非文字的,因而测验的结果较少受特殊文化背景的影响。瑞文测验最初型为渐近性矩阵标准型,整个测验一共由60张图案组成,按逐步增加难度的顺序分成A、B、C、D、E五组,每组都有一定的主题,题目的类型略有不同。从直观上看,A组主要测量知觉辩别力、图形比较、图形想象力等;B组主要测类同、比较、图形组合能力等;C组主要测比较、推理和图形组合能力;D组主要测系列关系、图形套合、比拟等;E组主要测互换、交错等抽象推理能力。可见,各组要求的思维操作水平也是不同的。测验通过评价被测者这些思维活动来研究他的智力活动能力。每一组中包含有12个题目,也按逐渐增加难度的方式排列。分别编号为A 1 ;A 2... A 12 ;B 1 ;B 2... B 12 等,每个题目由一幅缺少一小部分的大图案和作为选项的6~8张小图片组成(A组和B组有6张,C组以后有8张)小图片分别标号为1 , 2 ...... 8。测验中要求被测者根据大图案内图形间的某种关系——这正是需要被试者去思考、去发现的,看小图片中的那一张填入(在头脑中想象)大图片中缺失的部分最合适。 二、测验目的 熟悉智力测验(特别是团体测验)的施测方式;掌握瑞文测验的测验要领;体验瑞文测验;使学生能够正确分析和解释瑞文测验的结果。 三、实施该测验的条件 通过人员素质测评课第12章及以前各章相关知识的学习,对一般智力的概念有正确的理解。为每一位参加测验的学生准备瑞文测题本和测试答题纸一套。 四、测验过程 1、瑞文测验的使用要求 不论团体施测或个别施测都应为每个被试准备一张答卷纸,一个测验图册,提供或要求被试自备铅笔—支。一般正常三年级以上儿童与65岁以下成人均可用团体测验,其他则用个别施测。 团体施测主试须知: 1)准备足够的测验图册和答卷纸(每个被试—份并有少量富余)测验图册可多次使用。要求被试只在答卷纸上用铅笔作答。除要求被试自备铅笔外主试还要预备一些铅笔、小刀等。

实验三实验报告

实验三实验报告 1、简易计算器 (1)问题描述 由键盘输入一算术表达式,以中缀形式输入,试编写程序将中缀表达式转换成一棵二叉表达式树,通过对该的后序遍历求出计算表达式的值。 (2)基本要求 a.要求对输入的表达式能判断出是否合法。不合法要有错误提示信息。 b.将中缀表达式转换成二叉表达式树。 c.后序遍历求出表达式的值 (3)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 一棵表达式树,它的树叶是操作数,如常量或变量名字,而其他的结点为操作符。 a.建立表达式树。二叉树的存储可以用顺序存储也可用链式存储。当要创建二叉树时,先从表达式尾部向前搜索,找到第一个优先级最低的运算符,建立以这个运算符为数据元素的根结点。注意到表达式中此运算符的左边部分对应的二叉绔为根结点的左子树,右边部分对应的是二叉绔为根结点的右子树,根据地这一点,可用递归调用自己来完成对左右子树的构造。 b.求表达式的值。求值时同样可以采用递归的思想,对表达式进行后序遍历。先递归调用自己计算左子树所代表的表达式的值,再递归调用自己计算右子树代表的表达式的值,最后读取根结点中的运算符,以刚才得到的左右子树的结果作为操作数加以计算,得到最终结果。 (4)需求分析 程序运行后显示提示信息,输入任意四则运算表达式,倘若所输入的表达式不合法程序将报错。 输入四则运算表达式完毕,程序将输出运算结果。 测试用的表达式须是由+、-、*、/运算符,括号“(”、“)”与相应的运算数组成。运算数可以是无符号浮点型或整型,范围在0~65535。 (5)概要设计 二叉树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 ADT BinaryTree{ 数据对象:表达式运算数{ num | 0< num < 65535 } 表达式运算符{ opr | + , - , * , / } 数据关系:由一个根结点和两棵互不相交的左右子树构成,且树中结点具有层次关系。根结点必须为运算符,叶子结点必须为运算数。 基本操作: InitBiTree(&T , &S) 初始条件:存在一四则运算前缀表达式S。 操作结果:根据前缀表达式S构造相应的二叉树T。 DestroyBiTree(&T) 初始条件:二叉树T已经存在。 操作结果:销毁T。 Value(&T) 初始条件:二叉树T已经存在。 操作结果:计算出T所表示的四则运算表达式的值并返回。

《用三线摆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简明实验报告.

4π 2 H 《用三线摆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的示范报告 一、教学目的: 1、学会用三线摆测定物体圆环的转动惯量; 2、学会用累积放大法测量周期运动的周期; 4、学习运用表格法处理原始数据,进一步学习和巩固完整地表示测量结果; 5、学会定量的分析误差和讨论实验结果。 二、实验仪器: 1.FB210 型三线摆转动惯量测定仪 2.米尺、游标卡尺、水平仪、小纸片、胶带 3.物理天平、砝码块、各种形状的待铁块 三、实验原理 gRr J = J - J = [(m + m )T 2 - m T 2 ] 1 0 0 1 0 0 通过长度、质量和时间的测量,便可求出刚体绕某轴的转动惯量。 四、实验内容 1.用三线摆测定圆环对通过其质心且垂直于环面轴的转动惯量。 2.用三线摆验证平行轴定理。实验步骤要点如下: (1) 调整下盘水平:将水准仪置于下盘任意两悬线之间,调整小圆盘上的三个旋钮,改变三悬线的长 度,直至下盘水平。 (2) 测量空盘绕中心轴 OO 转动的运动周期 T 0:设定计时次数,方法为按“置数”键后,再按“下调”或“上 调”键至所需的次数,再按“置数”键确定。轻轻转动上盘,带动下盘转动,这样可以避免三线摆在作扭摆运 动时发生晃动。注意扭摆的转角控制在 5o 左右,摆动数次后,按测试仪上的“执行”键,光电门开始计数(灯 闪)到给定的次数后,灯停止闪烁,此时测试仪显示的计数为总的时间 ,从而摆动周期为总时间除以摆动 次数。进行下一次测量时,测试仪先按“返回”键。 (3) 测出待测圆环与下盘共同转动的周期 T 1:将待测圆环置于下盘上,注意使两者中心重合,按同样 的方法测出它们一起运动的周期 T 1。 (4) 测出上下圆盘三悬点之间的距离 a 和 b ,然后算出悬点到中心的距离 r 和 R (等边三角形外接圆半 径) (5) 其它物理量的测量:用米尺测出两圆盘之间的垂直距离 H 0 和放置两小圆柱体小孔间距 2x ;用游标 卡尺测出待测圆环的内、外直径 2R 1、2R 2。 (6) 用物理天平测量圆环的质量。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1.实验数据记录 r = 3 a = 3.870 ± 0.002 cm , R = 3 b = 7.150 ± 0.002 cm 3 3 H 0 = 54.60 ± 0.05 cm , 下盘质量 m 0 =499.68 ± 0.10 g 待测圆环质量 m =192.260 ± 0.020 g 累积法测周期数据记录参考表格 下盘 下盘加圆环 摆动 50 次 所需 时间 50T (s ) 1 2 3 4 5 平均 71.68 72.06 71.88 71.65 71.62 71.78 1 2 3 4 5 平均 74.28 74.16 74.15 74.22 74.13 74.19 周 期 T 0=1.44 ± 0.01 s T 1= 1.48±0.01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