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报告范例
高中物理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报告

高中物理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报告篇一:高中物理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总结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1. 实验原理本实验的原理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1) 具体方法a) 利用实验图10-1所示电路,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从电流表、电压表中读出几组U、I值,由U=E-Ir,可得:U1?E?I1r,U2?E?I2r,解之得:I1U2?I2U1?E??I1?I2??r?U2?U1?I1?I2b) 利用如实验图10-1所示的电路,通过改变R的阻值,多测几组U、I的值,并且变化范围昼大些,然后用描点法在U-I图象中描点作图,由图象纵截距找出E,由图象斜率tan?所示.?UE??r?IIm找出内电阻,如实验图10-2由于电源内阻r很小,故电流表对电源而言要外接,不然的话,测r?r?Rg内阻测量的误差太大.由于偶数误差的存在,方法的结果可能存在较大的误差,因此在实验中采取方法处理数据.2. 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变阻器、开关、导线及被测干电池.3. 实验步骤1) 恰当选择实验器材,照图连好实验仪器,使开关处于断开状态且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滑到使接入电阻值最大的一端.2) 闭合开关S,接通电路,记下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 3) 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由一端向另一端移动至某位置,记下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4) 继续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至其他几个不同位置,记下各位置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5) 断开开关S,拆除电路.6) 在坐标纸上以U为纵轴,以I为横轴,作出U—I图象,利用图象求出E、r.4. 数据处理的方法1) 本实验中,为了减小实验误差,一般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即根据各次测出的U、I值,做U-I图象,所得图线延长线与U轴的交点即为电动势E,图线斜率的值即r为电源的内阻r,即?UE??IIm.如实验图10-2所示.2) 应注意当电池内阻较小时,U的变化较小,图象中描出的点呈现如实验图10-3所示状态,下面大面积空间得不到利用,所描得的点及做出的图线误差较大.为此,可使纵轴不从零开始,如实验图10-3所示,把纵坐标比例放大,可使结果误差小些.此时,图线与纵轴的交点仍代表电源的电动势,但图线与横轴的交点不再代表短路状态,计算内阻要在直线上选取两个相距较远的点,由它们的坐标值计算出斜率的绝对值,即为内阻r.5. 实验误差分析1) 偶然误差:主要于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以及作U—I图象时描点不很准确.2) 系统误差a) 电流表相对电源外接如图,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U=E-Ir中的I是通过电源的电流,而图1电路由于电压表分流存在系统误差,导致电流表读数(测量值)小于电源的实际输出电流(真实值)。
《测定电动汽车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报告范例

《测定电动汽车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报告范例实验目的:1.掌握测定电动汽车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方法和步骤;2.了解电动汽车电池的性质和特点;3.分析电动汽车电池的工作原理和优化电池使用方法的意义。
实验原理:1.电动汽车电池的电动势是指电池产生电流的驱动力大小,是反映电池的放电能力的重要指标;2.电动汽车电池的内阻是指电池内部电导路径上电流流过时产生的电阻,其大小决定了电池的放电能力和稳定性;3.通过测定电动汽车电池终端电压和放电电流,并利用欧姆定律可以计算出电动势和内阻的数值。
实验器材:1.电动汽车电池一组;2.数字多用电表;3.大功率可变电阻器;4.直流电源供电装置;5.探针和导线等辅助器材。
实验步骤:1.将电动汽车电池连接到直流电源供电装置上,设置合适的电压(建议为12V),保证电池处于放电状态;2.在电池的正负极上分别接上电表,测量电动汽车电池终端电压,并记录下来;3.在电池的正负极间接上一个大功率可变电阻器,并记录下阻值;4.逐渐调节大功率可变电阻器的阻值,测量不同阻值下电动汽车电池终端电压,并记录下来;5.根据欧姆定律,利用所测得的电动汽车电池终端电压和阻值数据,计算出电动势和内阻的数值。
实验数据处理:1.根据所测得的电动汽车电池终端电压和阻值数据,可以绘制出电动势随电流变化的曲线图,并根据曲线图计算出电动势大小;2.根据所测得的电动汽车电池终端电压和阻值数据,可以绘制出电动势随内阻变化的曲线图,并根据曲线图计算出内阻大小;3.根据所计算得到的电动势和内阻数值,可以进一步分析电动汽车电池的性能和特点,并对电池的使用方法进行优化。
实验结论:通过测定电动汽车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我们得到了电动势和内阻的数值,并绘制出了电动势随电流和内阻变化的曲线图。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电动汽车电池的电动势与电流成正比关系,且在低电流下电动势基本保持稳定;2.电动汽车电池的内阻与电流成反比关系,且在低电流下内阻基本保持稳定;3.通过合理选择电池电压和电流大小,可以优化电动汽车电池的放电能力和稳定性;4.电动汽车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对电池的性能和寿命有重要影响,需要合理使用和维护。
8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报告

组数
1
2
3
4
5
6
I /A 0.05 1.2
1.9
1.6
1.2
0.6
U /V 2.7
2.6
2.1
0.3
0.4
0.5
图1
实 3.建立直角坐标系,纵轴表示电压,横轴表示电流,取合适的标度,然后依据表中数据描 点(如图2)。
验
4.据描出的坐标点作出U-I 图象(如图2)。应使图象尽量多地通过描出的点,不在图象上 的点要尽量对称地分布于图线两侧。
物理实验报告单(示例八)
姓名
班级
实验台号
实验日期
实验课题 (选修3-1,§2.10)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1.进一步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掌握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方法。
实验目的 2.进一步熟悉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及电表内阻对测量电路的影响。 3.掌握用图象法求电动势和内阻的方法;理解并掌握路端电压U 与干路电流I 的关系图象(即U—I 图象),与纵、横坐标轴交点
5.读出U-I 图线与纵轴和横轴的交点坐标为(0, 3.0)、(0.62, 0),并代入U=E-Ir 中, 步 算出E 和r 的值分别为:
E =0.3V
r =0.48Ω
骤
图2
及
结
论
实验教师签名
批阅日期
坐标的物理意义以及图象斜率的物理意义。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U=E - Ir ,式中U 为路端电压,r 为电源内阻,I 为流过电源的电流,E 为电源电动势,只要测得两组
(U ,I )值,代入方程组:
实验原理
U 1=E - I 1r U 2=E - I 2r
即可求出电动势E 和内阻r 。
《测定电动汽车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报告范例

《测定电动汽车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
验报告范例
实验报告:测定电动汽车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引言
本实验旨在测定电动汽车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电动汽车已成
为未来交通的重要趋势,深入了解其电池特性对于优化电动汽车技
术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通过测量电动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数据,
探讨其性能特点。
实验方法
1. 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和设备,包括电动汽车电池、电压表、电
流表、电阻器等。
2. 将电动电池连接到电路中,与电阻器并联,以测定电池内阻。
3. 测量电池电动势:使用电压表测量电池正负极的电压差,并
记录结果。
4. 测量电池内阻:在与电池并联的电阻上测量电流,使用电流
表测量电流强度,并记录结果。
5. 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测量,得到以下数据:
- 电动势:3.7 V
- 内阻:0.5 Ω
结果分析
根据测量数据,可以得出电动汽车电池的电动势为3.7 V,内阻为0.5 Ω。
电动势是电池向外界提供单位电荷的能力,内阻则会限制电流通过电池的流动。
电动势越高,电池的输出能力越强;内阻越小,电流通过电池的阻力越小。
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本实验测得的电动汽车电池的电动势为3.7 V,内阻为0.5 Ω。
了解电动汽车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电池的性能特点,为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略)。
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报告(附详图示)

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报告(附详图示)电源(以干电池为例)是一种可以长时间稳定释放电能的装置。
在高中,有一个专门测呈电源电动势E和内阻r的实验,有很多方法,但是无外乎要利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写出关于E和r的方程,根据测量数据画图象得。
“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主要训练用"图象”处理数据的方法。
'‘图象法" 处理数据:①写岀函数表达式②用换元法将①中的表达式整理成“一次函数” 一一y=kχ+b③确定y 轴、X轴④记录多组数据,列表,画出图象⑤利用图象中的斜率k, 截距b,求出相未知量“图象法”处理数据的重中之重是:第②点用换元法将①中的表达式整理成“一次函数” 一一y=kx+b下面我们就来体会一下如何将一个复杂的表达式整理成"一次函数"一一y=kx÷b的形式!写岀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注意:表达式中应该有“测量”呈U和I ,并且应该有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阻r oU=E-Ir还好这个方程无需整理,就是一个''一次函数J并且四个物理呈都在,图象如下图:其中纵截距b=E,斜率-k=r 例2:写岀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变形变形二:原来一个表达式还可以有多重变形!,画岀多种一次函数图象! 例3:E= I (Λ+r)r -Er-E÷/?1 -E1 -flsllms■■■■■■■■f写岀闭合电路欧姆定律:UU + R r 变形一:变形二:下面来做几道练习题,熟练一下:练习1:莊测定一组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 验中,备有下列器材:A. 电流传威器1B. 电流传感器2C. 定值电阻R Q (3 fell)D. 滑动变阻活QO~20Q)E. 幵关和导线若干某同学发现上述器材中没有电耳传威器 ,偃给出了两个电流传毆器,于是他役 计了如Ig 甲所示的电路来完威实脸。
(1) 该同学利用测出的实验教据作出的“血图线%为电流传感器1的示救,/2 为电流传感器2的示孜,且斤 远小于々) 伙口闺乙所■示,则由窗线可得被测电:也的 电云力势E= _____ 7、內阻/•= _____________ —H o(2) 若将阖线的纠#由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 ,贝M∣3线与纠荊交点的彬理命义即为被测电 :也电动势的大小。
电位差计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报告

电位差计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电位差计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掌握测量方法和技巧,了解电池的特性和应用。
二、实验原理1. 电动势电动势是指单位正电荷从负极移动到正极时所获得的能量。
通常用符号E表示,单位为伏特(V)。
在闭合电路中,由于正负极之间存在差异,自然会产生一个电场力使得自由电子流向正极。
这个力就是电动势。
2. 内阻内阻是指电池内部对于自身产生的电流所表现出来的阻力。
它通常用符号r表示,单位为欧姆(Ω)。
内阻越小,则能输出更大的功率;反之,则能输出更小的功率。
3. 电位差计电位差计是一种测量两点间电压或者两点间相对位置变化等物理量的仪器。
它利用了磁场中磁通量定律和法拉第感应定律来进行测量。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使用带有滑动触头的万用表作为我们的电位差计。
三、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装置首先,将电池、电位差计、滑动触头和万用表按照图示连接起来。
注意,连接时要确保极性正确,否则可能会烧坏电路或者仪器。
2. 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将滑动触头移到电池的正极上,并将万用表调整到直流电压档位。
然后,读取万用表上的数值,即为所测得的电池电动势。
3. 测量电池的内阻将滑动触头移到电池的负极上,并将万用表调整到直流电流档位。
然后,在读取万用表上的数值之前,需要先记录一下不接入负载时的数值。
接着,加入一个负载(如灯泡),并再次读取万用表上的数值。
根据欧姆定律可知,内阻r等于U/I1-U/I2。
4. 处理数据根据所测得的数据和公式进行计算,并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电动势测量结果我们在本次实验中使用了一节干电池进行测量。
通过我们所搭建的实验装置,我们测得了该干电池的电动势为1.5V。
2. 内阻测量结果为了测量干电池的内阻,我们接入了一个灯泡作为负载。
在不接入负载时,我们读取到的电流为0.1A;在接入负载时,我们读取到的电流为0.08A。
根据欧姆定律可知,该干电池的内阻r等于(1.5/0.1)-(1.5/0.08)= 1.875Ω。
测电池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报告(共12页)

测电池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报告篇一:《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示范教案2.9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内容2、理解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基本原理,体验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探究过程。
3、用解析法和图象法求解电动势和内阻。
4、使学生掌握利用仪器测量电池电动势和内电阻的方法,并通过设计电路和选择仪器,开阔思路,激发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1、体验实验研究中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寻找规律的科学思维方法。
2、学会利用图线处理数据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用实验手段处理物理问题的基本程序和技能,具备敢于质疑的习惯、严谨求实的态度和不断求索的精神,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点利用图线处理数据教学难点如何利用图线得到结论以及实验误差的分析教学工具电池,电压表,电流表,滑线变阻器,开关,导线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解法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回顾上节所学内容,引入新内容教师:上堂课我们学习了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那么此定律文字怎么述?公式怎么写?学生:闭合电路中的电流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整个电路的电阻成反比,这就是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提出问题:现在有一个干电池,要想测出其电动势和内电阻,你需要什么仪器,采用什么样的电路图,原理是什么?学生讨论后,得到的大致答案为:由前面的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可知E=I(R+r),或E=U+Ir,只需测出几组相应的数值便可得到,可以采用以下的电路图:这几种方法均可测量,今天我们这节课选择用(二)主要教学过程1.实验原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E=U+Ir2.实验器材:学生回答:测路端电压;测干路电流,即过电源的电流。
需测量的是一节干电池,测量的这一种。
电动势约为1.5V,内电阻大约为零点几欧。
电流表、电压表及滑动变阻器的规格要根据实验的具体需要来确定,看看我们用到的电路图里面、各需测的是什么?接在外面,原则上也是可以的,那么我们在做实验时提出问题:选用电路图时,还可将是否两个都可以,还是哪一个更好?为什么?学生回答:两种方式测量都会带来误差。
《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报告范例精编版

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日期: 年 月 日 实验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1.掌握测定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方法; 2.学会用图象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
【实验原理】1.如图1所示,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改变时,电路中路端电压和电流也随之改变.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方程组:rr2211I U I U +=+=εε。
由此方程组可求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211221I I U I U I --=ε,2112I I U U r --=。
2.以I 为横坐标,U 为纵坐标,用测出的几组U 、I 值画出U -I 图象,将所得的直线延长,则直线跟纵轴的交点即为电源的电动势值,图线斜率的绝对值即为内阻r 的值;也可用直线与横轴的交点I 短与ε求得短I r ε=。
【实验器材】干电池1节,电流表1只(型号: ,量程: ),电压表1只(型号: ,量程: ),滑动变阻器1个(额定电流 A ,电阻 Ω),开关1个,导线若干。
【实验步骤】1.确定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按电路图连接好电路。
图1 实验电路图2.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至最大。
3.闭合开关,调节变阻器,使电流表有明显示数,记录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
4.用与步骤3同样的方法测量并记录6-8组U、I值.5.断开开关,整理好器材。
6.根据测得的数据利用方程求出几组ε、r值,最后算出它们的平均值。
7.根据测得的数据利用U-I图象求得ε、r。
【数据记录】表1 电池外电压和电流测量数据记录【数据处理】1.用方程组求解ε、r表2 电池的电动势ε和内阻计r算记录表2.用图象法求出ε、r(画在下面方框中)图2电池的U-I图象【实验结论】由U-I图象得:电池的电动势ε= V,r= Ω。
【误差分析】1.系统误差以实验电路图1进行原理分析。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E=U+Ir,本实验电路中电压表的示数是准确的,而电流表的示数比通过电源的实际电流小,所以本实验的系统误差是由电压表的分流引起的。
为了减小这个系统误差,滑动变阻器R的阻值应该小一些,所选用的电压表的内阻应该大一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日期: 年 月 日 实验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
1.掌握测定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方法; 2.学会用图象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
【实验原理】
1.如图1所示,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改变时,电路中路端电压和电流也随之改变.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方程组:
r
r
2211I U I U +=+=εε。
由此方程组可求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2
11
221I I U I U I --=
ε,2112I I U U r --=。
2.以I 为横坐标,U 为纵坐标,用测出的几组U 、I 值画出U -I 图象,将所得的直线延长,则直线跟纵轴的交点即为电源的电动势值,图线斜率的绝对值即为内阻r 的值;也可用直线与横轴的交点I 短与ε求得短
I r ε
=。
【实验器材】
干电池1节,电流表1只(型号: ,量程: ),电压表1只(型号: ,量程: ),滑动变阻器1个(额定电流 A ,电阻 Ω),开关1个,导线若干。
【实验步骤】
1.确定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按电路图连接好电路。
图1 实验电路图
2.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至最大。
3.闭合开关,调节变阻器,使电流表有明显示数,记录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
4.用与步骤3同样的方法测量并记录6-8组U、I值.
5.断开开关,整理好器材。
6.根据测得的数据利用方程求出几组ε、r值,最后算出它们的平均值。
7.根据测得的数据利用U-I图象求得ε、r。
【数据记录】
表1 电池外电压和电流测量数据记录
【数据处理】
1.用方程组求解ε、r
表2 电池的电动势ε和内阻计r算记录表
2.用图象
法求出ε、r(画在下面方框中)
图2 电池的U-I图象
【实验结论】
由U-I图象得:电池的电动势ε= V,r= Ω。
【误差分析】
1.系统误差
以实验电路图1进行原理分析。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E=U+Ir,本实验电路中电压表的示数是准确的,而电流表的示数比通过电源的实际电流小,所以本实验的系统误差是由电压表的分流引起的。
为了减小这个系统误差,滑动变阻器R的阻值应该小一些,所选用的电压表的内阻应该大一些。
图3 系统误差分析图
2.偶然误差
读数、描点、画线时等。
【注意事项】
1.应当选择比较旧的干电池,可用一节或两节1号干电池串联,连接处要用焊接。
2.注意合理选用电压表、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
3.干电池在大电流放电时极化现象很严重,电动势ε会明显下降,内阻r会明显增大,故长时间放电不宜超过0.3A,短时间放电不宜超过0.5A。
因此,实验中不要将I调得过大,读电表要快,每次读完立即断电。
4.要测出不少于6组I、U数据,且变化范围要大些。
5.在画U-I图线时,要使较多的点落在这条直线上或使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个别偏离直线太远的点可舍去不予考虑。
6.在画U-I图线时,纵轴U的刻度可不从零开始,而是根据测得的数据从某一恰当值开始。
【改进意见】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