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盘造影
腰椎间盘造影的应用价值

腰 椎 间盘 造 影 应 用 于 下 腰 痛 的 诊 断 已 超 过 半
外、 内两层 , 同心 圆状 排列 , 呈 和髓 核之 间无 明显 界 限 。其前 部 和两侧 部 最厚 ,约 等 于纤维 环后 部 的 2 倍 ,所 以椎 间 盘 突 出常 发 生 于 椎 间盘 后 侧 或 后外 侧。 髓核 位于 椎 间盘 中部偏后 侧 , 呈胶冻 状 。 间盘 椎 无 血管 组织 , 通过 邻 近组 织 的血 管 进行 营 养供 应 和 代谢 产物 的交 换 。纤维 环 中外 层 的血供 来 自椎体周 围脊 椎 动 脉 的分 支小 血 管 , 软骨 终 板 的营养 供 应通
椎 间 盘髓 核变 性 导 致 纤 维 环 的撕 裂 及 纤 维 环应 力
分 布失衡 。完 整 的椎 间盘髓 核和 内层纤 维环 承受 了 绝 大 部 分 的压 力 ,正 常 椎 间 盘 的纤 维 环外 周 压力
低, 而纤维 环 撕裂 的椎 间 盘 的环周 压力 明 显升高 。 ]
安 全 而 无 创 检 查 技 术 的 挑 战 。 但 其 目前 仍 是 诊 断 椎 间 盘 源性 下 腰 痛 的 最 重 要 手 段 。现 对 椎 间 盘 的 发 生 机 制 及 病 理 、 方法 、适 应 证 、临 床应 用 进 行 综 述 。
【 关键词 】 椎间盘造影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腰椎 间盘造影 的应用价值
Cl i a a u f u b r d s o r p y i c l l e o m a ic g a h n v l
郭
林
蔡 跃 增
【 要 】 椎 间盘 造 影 广 泛应 用 于 临 床 已 近 半个 世 纪 ,随 着 影 像 学 技 术 的 发 展 ,椎 间盘 造 影 受 到 了 更 加简 便 、 摘
椎间盘造影在椎间盘源性下腰痛诊治中的应用

(Abstract]
Object v To investig th diagno i e ate e sitic value ofdiscographyin discog enic lowback painand and th e
ef ect of radiof eq uency nucleoplas t . M ethods Thirty 一 f r y three cases underw discography, radiofrequency nucleoplast ent y w performed on 心 caves . Results Twent 一 ine cases s how positive provocative pain ( 87. 9% ) . Al of the 33 paere y n ed n l
16
现代医院2007 年7 月第7 卷增刊 M odem Hospital J ul 2107 V 7 Suppl 1 ul
推 间盘 造 影在 推 间 盘源 性下 腰 痛 诊 治 中 的应 用
金树广 王素伟 陈有生
A P P LICA TIO N O F D IS C O G RA P HY IN TH E D IA G N O S IS AN D TR EA TM ENT O F TH E D IS C O G EN IC LO W BA C K P A IN
tien wer performed 场 the radio uen ts e (req cynucleoplast . The pr vo e pain o 29 cases hadgreat re co y af er operay o cativ f ver t i l on. the cure r te was 8 9%. Conclusion D graphy is of im a 7. isco portant value for d no localiretionof disco iag sis, genic lo w back pain . It is critical r le in the decisionof ap o plyingradiofrequen cynu cleop y todiscogenic lowhack pain last ( Key w ords) Discog enic low back p ain, D grap R frequen nu isco hy, adio cy cleop lasty,Ef ect f (Author's address] The D epartm o Spinal Surg y , 2h ent f er uhai peop Ho le spital , 51 9000
椎间盘造影

等离子消融术所有患者均行x线腰椎动态位(正侧位+过伸过屈位)、MRI及椎间盘造影检查,检查普遍存在椎间盘12像信号降低,12例出现Modic改变,29例的间盘后缘可见高信号区(High Tensity Zone,HIZ),所有患者均排除腰椎骨折不稳存在,对于所有退变椎间盘作为对照。
对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及末次进行随访(术后l2~20个月),平均14.5个月,记录患者VAS评分。
等离子消融术适应证选择标准所有患者必须符合下述条件:①持续腰痛超过6个月;②口服消炎镇痛药物、物理治疗等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③直腿抬高试验阴性;④椎间盘造影诱发腰痛复制阳性,并有造影阴性椎间盘作为对照;⑤无下肢神经根压迫症状;⑥椎间盘高度保留50%以上。
椎间盘造影方法所有患者术前行碘过敏试验,如果阳性,则放弃造影检查。
术中取俯卧位,常规消毒铺单。
局部麻醉下C型臂X线机透视定位,选相邻正常椎间盘作为对照,于患侧距椎体棘突旁开中线8~10 cm处,用22号套管针与矢状面呈45。
~55。
角刺入椎间盘中央。
L5~S1间隙由于髂骨翼的阻挡,需沿髂骨翼上缘针尾向头侧倾斜约15。
在C型臂机透视下确定穿刺针尖穿过纤维环到达髓核内后取出针芯,用带表加压螺旋推进式注射器(山东冠龙公司生产的经皮球囊椎体成形术器械组件)注入300 mg/mL的碘海醇造影剂0.5~3 mL(上海安盛药业有限公司产品),压力控制存≤3.5个标准大气压(约354kPa)。
C型臂X线机透视下观察造影结果,同时询问患者是否诱发出平时典型疼痛并记录VAS评分,造影完毕,拔针包扎后取仰卧位行造影椎问盘CT扫描。
对于造影阳性的退变椎间盘行等离子消融术治疗。
等离子消融术治疗方法穿刺方法与椎间盘造影相同,在C臂机透视r确定穿刺针尖穿过纤维环到达髓核内后取出针芯,保留工作通道。
将美国Arthrocare System2000等离子手术系统的等离子刀头经工作通道穿入髓核,消融起点为进入侧纤维环的内层,终点为对侧纤维环的内层。
CT椎间盘造影与MRI诊断椎间盘源性疼痛

GUO L n, AI e z n i C Yu - e g
( eat et f ail y G nrl opt ,ini MeiaU i ri ,i j 00 2 C ia D pr n d o , e ea H silTaj dcl nv sy Ta i 3 0 5 , hn ) m oR o g a n e t nn
间盘 的形态分 型, 明确诊断 阳性椎 间盘及相应椎 间盘纤维环退变和破裂程度 。 结幂: 间盘造影确诊为 阳性者 3 例 经椎 3 (0 %)高龄组( 5 岁) 6. , O > 0 中造影 阳性率为 3. 而低龄组 (5 岁 ) I 5 %; 7 < O 中造影 阳性率为 6. 8 %。应用 D D评估纤维环 的 3 D 退变和破裂程度和级别 , 其中纤维环退变 123 、、 级分别为 2. 3. 3. 纤维 环破裂 123 6 %、4 %、9 %; 3 2 5 、、 级分别为 2 . 3 %、 7 7. 2 %。 3 %、. 所有 阳性椎 问盘 M I 7 6 R 表现均有不 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 R 椎间盘纤 维环后缘高信号  ̄( I) 1 例 MI HZ 的 1
[ 关键词 】 椎间盘造影 ; 痛 ; I 腰 MR [ 中图分类号 】 6 1 ++ 4 5 R 8.3R 4 5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编 号】0 6 84 (0 8 0 — 2 9 0 10 — 17 20 ) 3 0 9 - 4
Di g o i gi tr e tb a icp i yCT- ud d d s o r p y a d M RI a n sn e v re r l s a nb n d g i e ic g a h n
6 .% . c r igt ee au t no e rea dlv l f ds e e eaina dr pu ewi 83 Ac o dn t v ai n d g e n e icd g n r t n u tr t DDD. , 3 oh l o e o o h 1 2,
椎间盘造影术的应用

年北美脊柱协会执行委员会(h xc . E IA法 检测 其 灌洗 液 却 没 能发现 明确 多节段椎间盘退变的患者和x线表现清 T e eu LS E i o f e C mmi e f t e No t v t e o h rh Ame ia 的炎性肽 。 t r n c 楚的 D DD, M R 能 明确 的 。( ) 而 J不 2 腰 S ie o iy NA S对椎 问盘造影术的 pn c t, S ) S e Aoi 近期研究发现, k等 在疼痛椎问 椎 问盘突 出症术后症状持续存在 。( ) 3
椎问盘造影术(i o r h ) ds ga y 又称髓 分学者对其有效性提出质疑“ 而另一部 神 经 ,而它 们 是公 认 的 和疼 痛相 关 的 因 c p , 核造影术, 是诊断椎问盘源性下腰痛的 分学者认为椎间盘造影术是一种有效的 素。由此推断,椎问盘造影时造影剂 由
一
种重要方法,已经被临床广泛应用 。 诊 断工 具 。 宝 淦 等研 究 认 为 椎 间盘 髓 核 向后 方 流 出到 纤 维环 外层 ,所产 生 彭
1 发展 过 程
年 提 出 的概念 , 称椎 问盘 内紊  ̄( t - 性 。 2 患者存在顽固的、 又 Ln r ie () 严重的临床症
椎 问盘 造影 术 早在 12 9 9年 就 由 nl i s p o ,D ) ads d r t nI D 。椎 问盘 造 影术 状 , c iui 而其他诊断方法不能明确所怀疑的 3 对于手术 Sh r cmol 在尸体的椎问盘上进行 了研究, 在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诊断作用还存在 椎问盘是否为疼痛来源 。() 鉴别在后面 14 年 Ln bo 9 8 i lm首次将改 良的S h r 争议 ,原因在于现在还不能明确解释椎 后症状 改善不明显的患者 , d cmol
教你如何看腰椎间盘突出CT和MR片

教你如何看腰椎间盘突出CT和MR片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多发病,要确诊自己是否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好的方法是去医院拍一张腰部CT片或者MRI磁共振片子.不过一般医生都没有充裕的时间把片子报告详细解释给你听,患者常常只能拿着“语言简练”的CT或者磁共振报告单对自己的病情似懂非懂.不要着急~现在就来手把手教你,怎样自己也能看懂CT和MRI磁共振片子,做到自己心中有数.学习本看片教程不需要以前有医学知识背景,只要学完本教程的几个简单的步骤,十分钟后你自己也可以看懂“高深”的CT/MRI片子啦^o^第一课,我们先学一点儿预备知识.腰椎间盘由三部分组成,中间是髓核,髓核外边包围着纤维环,上下是软骨板.腰椎间盘构成的详细知识,请参见腰椎知识堂中的相关文章,这里主要讲一下和MRI/CT片中与腰椎间盘疾病有关的几个关键解剖结构.看看腰椎间盘片子的轴面视图示意图,这几个关键结构是诊断的重要依据:·腱鞘囊、又叫做硬膜囊ThecalSac·发出神经根ExitingSpinalNerveRootsL5·过往神经根TraversingSpinalNerveRootsS1我们仔细观察这个图,关键的“罪魁祸首”要看:·髓核·后纵韧带·后纤维环·小关节这几个结构中的任何一个出现问题都都可以导致腰痛以及下肢疼痛坐骨神经痛.要看清到底哪里受压,被什么压迫着,正确的方法是看其MRI/CT的轴状面图从上往下看.而从矢状面图从侧面看上只能大概地看出是否存在压迫、膨出或突出.随着对下面内容的学习,你可能感到CT和MRI图像并不象这个示意图中所画的那样清晰分辨出各个部分,看真实的CT/MRI片子,有时不得不发挥点“想象空间”^_^<第一课完>第二课,找到我们要看的那一个椎间盘.如果没有腰椎的定位图,对“外行人”来说几乎无法分清腰部的5个椎间盘的不同.定位图就象路线图一样告诉我们腰椎每个扫描层的具体扫描部位,所以即使对于很有经验的医师定位图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张定位图从矢状面观标出了腰部脊柱的20个MRI切片层.每个数字代表一个通过该平面所拍的MRI图像.这张片子中的图像层只涵盖了L3,L4,及L5三节.例如,层11标为红色的第10层上的一层正好穿过L4椎间盘.如果你L4椎间盘有问题,就看此层图像.图层18信息也非常有用,它对应着L3椎间盘.对于椎间盘很薄的病人,层的厚度应最好更薄一点6mm,以便保证其正好穿过变薄的椎间盘.所以,如果你现在再去看自己的磁共振或者腰椎CT片子,就已经学会了怎样通过“定位图”找到它.在许多MRI片上,每个大的图像都附上一个小的定位图,这就使我们很容易知道正在看的哪个椎间盘.<第二课完>第三课,学会看腰椎MRI/CT片子轴状面观.图一及图二是L5椎间盘的轴状面观.此病人虽有中等程度的腰椎间盘退变在片子上看到黑色的椎间盘和小的非压迫性4mm的中央型椎间盘突出,但他却有一个很大的“中央管”,可以很好地表现轴向核磁共振解剖.椎间盘的髓核在这两个图像中看不到,一是因为椎间盘脱水太严重,不能将纤维环及髓核区分开,另外这些图像为T1加权象更高分辨率,所以不能将含水多的髓核与较干燥的纤维环区分开.但在一个正常的,非退化性椎间盘T2加权像上,很容易看清髓核区及纤椎环区T2加权图像见图三.“后部神经结构”包括过往神经根TraversingNerveRoots、硬膜囊ThecalSac及发出神经根ExitingNerveRoots.发出神经根位于椎间孔看图中IVF粉红色区内,在此图像中看不到.如果你发挥点想象力,你可以在图中找到一个象“米老鼠”样的图像,硬膜囊是米老鼠的头,两个过往神经根是米老鼠的耳朵.再重复以下,虽然此椎间盘有4mm的突出,但此病人的过往神经根S1和突出物之间没有接触.大部分情况下,椎间盘突出物或疤痕组织将遮挡住其中的一个过往神经根米老鼠耳朵,这通常是神经根受压的象征.图三是另一个健康的45岁男性的L4椎间盘的轴状面观.现在我们可以区分开髓核区及周围的纤椎环区.注意,在此平面将看不到“米老鼠”.另外请注意靠近L5神经根的椎间盘后缘的凹度,这是正常健康椎间盘的象征.L4发出神经根更靠侧方一点.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如果有大的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发出神经根L4及过往神经根L5将同时受压.在此图中,可清楚地看到悬挂在硬膜囊内的细小的神经根L5神经根及S1神经根,它们以不完全有绪地状态排列着.注意,神经孔是很开阔的浅黄色区,表明没有因邻近椎间关节问题形成在的椎管狭窄.T2加权象对于察看退化性椎间盘病是最好的,因为T2像将富含水份的结构表现为亮白色,含水少的区域表现为黑色.<第三课完>第四课,学会看腰椎CT/MRI矢状面图.图四是脊柱腰区的侧视图,或称矢状面图像.请注意此影像是介于T2和T1之间,被称作质子密度像,对于判断椎间盘突出是否穿破后纵韧带PLL是最好的图像.象T1像一样,它用的是高磁性,所以细微部分表现得出奇地好.先看其基本结构:位于椎体之间的椎间盘应是白色的含水多.注意黑颜色脱水的的L5椎间盘L5与骶骨之间的椎间盘,这代表了中度到重度的退化性椎间盘病.后纵韧带PLL小蓝箭头在图像中表现为沿着每个椎体及椎间盘后缘垂直向下的黑线.有意思的是,尽管此病人有一个9mm的椎间盘突出HNP,骨质有一定的翘起,在椎间盘平面以上可见髓核物,但后纵韧带仍然包容着突出的髓核物而没有游离出.这种情况在学术上被称作一个大的包容性椎间盘突出.硬膜囊红星表现为“超白色”结构,填充在椎体后方的中央椎管内.此囊袋内有可自由浮动的由运动神经纤椎及感觉神经纤维共同组成的脊神经根马尾.黄韧带绿星位于每个椎骨之间,增强脊柱的稳定性.此结构可变大或增厚,助长年长者易患的中央型椎管狭窄的形成.<第四课完>第五课,找到腰椎间盘的突出区:硬膜外腔前区现在让我们用一些CT轴状面图来学习前硬膜外腔的不同区域,腰椎间盘突出就发生在此部位.如果你曾经读过核磁共振报告,有些术语听起来可能很熟悉,因为这些区域常被放射科医师用来描述椎间盘突出的具体位置.蓝色区域:这里是“中央区”,紧靠椎间盘后方并环抱硬膜囊前方.因为后纵韧带在此区最厚,椎间盘突出在此区通常不是轻微偏左就是偏右.粉色区域:这里是“旁中央区”或称侧隐窝,位于中央区紧外侧.因为此区的后纵韧带不象中央区那样厚,故常在此区出现椎间盘突出.事实上,这是椎间盘突出发生的头号位置.常常看到过往神经根在此区被突出的椎间盘接触到、被移位和被压迫.请记住,发生在侧隐窝的L5椎间盘突出压迫的是过往神经根S1,而不是位于椎间孔的发出神经根L5绿色区域:这里是“椎间孔内区”,也叫作“关节下区”,位于椎间孔内.椎间盘突出到此区或更外方是很少见的.事实上只有5%到10%的椎间盘突出发生在此区或更外侧.当椎间盘突出确实发生在此区时,对病人来说通常是必较麻烦的.这是因为具有超精细神经结构的“背根节”DRG位于此区.对于背根节的任何压迫将导致严重的坐骨神经痛及神经元损伤.黄色区域:这里是“椎间孔外区”,位于椎间孔紧外侧.同样是椎间盘突出罕见的发生区,但如果发生,则对于病人及医生都感棘手.此区的椎间盘突出还可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导致下肢反射性交感神经萎缩症RSD样症状.<第五课完>第六课,观察轴状面CT脊髓造影.现在让我们看一些CT脊髓造影.图六的是来自紧靠L5椎间盘上,椎体下的一层记住不管是CT还是MRI都是穿过脊柱不同平面的薄切片.因为此层是椎间盘水平面上的一层,故只能看到后部神经结构而不能看到椎间盘本身.注意,亮白色的环状突起未标明,表示了椎体的外轮廓图片上部.马尾硬膜囊完全被“白色”的造影剂做脊髓造影时注入充填使得硬膜囊及硬膜鞘都显示为亮白色.因为造影剂只填充到背根节以下的根鞘,L5的背根节不能很好显示.我在每侧背根节的中央划了一条黑线.还请注意椎间关节倾斜的黑色裂开,它就象骶骨上关节突与L5下关节突之间的一个三明治.图七的CT片是来自左侧图层的下面,将椎间盘的后部表现得相当地好.我们能可明白地看到后部椎间盘既有膨出又有突向左侧过往神经根S1的突出,所以遮挡淹没了S1神经根颜色不象右侧S1那样白.现在环状突起后部画了一条线白色细的笑脸线来说明病变椎间盘是怎样向外膨出的.任何时侯,只要在椎体后部环状突起外看到有椎间盘组织,就可认为此椎间盘有膨出.膨出的椎间盘通常不会超过2到3毫米,在形状上是同心性的或非焦性的.图中的椎间盘膨出是一个向外的袋状及偏心性的形状,部分已经到了左侧“侧隐窝”.这个向外的袋状物就是椎间盘损伤后的膨出物,使得左侧S1神经根可能因为在此水平面受压不能正常充入造影剂而消失淹没.你可能注意到在受影响的左侧S1神经根下方有一个白色的,象地对空导弹的发射束.这是在做脊髓造影后造影剂“意外”渗漏到了硬膜外腔而形成的,而不是故意产生的一个半硬膜外造影效果.同一张L5椎间盘影像,但没有标注.在没有辅助线及标注的情况下,自已试着看一下.看到突出了没有我想你现在一定看到了这是一个基部比凸起端大的大基型突出.有一点要记住:CT脊髓造影查找的是“填充缺陷”,它不是评价人体椎间盘的最佳影像.核磁共振在显示椎间盘细节方面要比其好得多.在CT脊髓造影片上左侧,如果椎间盘突出很大,它将使神经根变黑,或消失.这是因为施加在神经根上的压迫使得造影剂不能充填到神经,所以看不到亮白色的神经根.这就意味着存在问题 <第六课完第七课,来看一个9mm腰椎间盘突出的MRI看片的实例.图9展示的是一个大的9mm的突出红星的T1轴状面及矢状面图.突出物已经完全将右侧过往神经根S1图像左侧遮盖掉看不到,并将其挤压到椎板小绿箭头.在轴状面及矢状面图蓝箭头与红五星之间可观察到硬膜囊有来自这个大的突出的中重度压迫.此患者是一个24岁的年轻人,他已经避免了手术,表现良好.注意看他的椎管要比图10和11中年轻人的椎管小得多,大的椎管要远比小椎管能容忍腰椎间盘突出症.<第七课完>第八课,考试了~看看我们现在都会了什么请运用前面学到的知识,回答下面五个问题:1、说出图十MRI轴状面图中各个数字所代表的结构名称.2、用正确的区域划分,说出腰椎间盘突出的位置.3、哪个神经根被椎间盘的突出物代替了4、此MRI图像是什么类型的提示:T1、T2、或质子密度5、椎间盘突出物接触到了哪两个组织结构先动头脑想一想,不要马上就看下面的答案噢~~公布答案:1、按照数字顺序,图十中的标注分别是:1L5椎间盘29mm椎间盘突出.3左侧S1神经根.4硬膜囊.5硬膜外腔.6右侧椎板7棘突8左侧椎间关节2、是一个9mm大的位于右侧侧隐窝的非包容性右侧旁的中央型椎间盘突出.3、右侧S1神经根.4、T1加权像5、右侧S1神经根和硬膜囊------------------------------------------。
腰椎间盘突出症核磁共振影像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核磁共振影像分析摘要:目的:展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核磁共振影像的研究,分析核磁共振影像的运用价值,并为医护人员后续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建议。
方法:收集2019年7月-2020年5月接诊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200例,以核磁共振(MRI)以及磁共振脊髓造影(MRM)进行研究,分析具体的研究价值。
结果:经过医护人员的详细评估之后,发现200例患者中有着突出的椎间盘数量一共271个,分别为游离型、旁中央型、中央型、椎间孔型等,而两种及诊断方法的最终结果来看,差异并不显著,P>0.05,但是在一定程度上MRI与MRM相结合更能提升诊断的准确性,可作为一种极为有效的补充手段。
结论:MRI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方面能够发挥极为积极的作用,帮助医护人员了解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的具体症状,进而来改善患者的治疗状况。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核磁共振;水成像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当下一种极为常见的疾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在流行病学研究中指出,此类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在5%左右,男性发病率要高于女性发病率,而深入探究此类疾病的发病原因,医学界中给出的解释多为长期的劳作、运动或者从事部分对脊柱有损害的工作,导致患者脊椎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进而导致患者最终发生了此类疾病[1]。
而在治疗此类疾病的过程中,医学界指出要对患者进行核磁共振或者其他诊断,以了解患者的疾病程度,选择手术治疗或者保守药物治疗,减轻患者的痛苦,提升生活质量。
而MRI以及CT检查等技术的飞速进步为医学界诊断腰椎间盘脱出症提供了新的机遇。
以下将以核磁共振在此类疾病中的运用展开具体的分析,探究核磁共振影像运用在此类疾病中的具体作用。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选择接诊的200例患者,并对20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以确保研究的顺利推进。
根据研究调查显示,男性患者106例,均龄为(56.35±4.24)岁,平均病程为(6.4±1.4)年,男性患者多从事体力劳动、运动方面的工作等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MRI影像学检查分析

l两小 时后对 L3 4 L H 、 - ! 。 _ 、 4 5 L5 S 间隙行常规 2 瑚 的层 厚C 扫描 。 n T MRI
扫描采用P Jis11 bl .T核磁共振扫描机。  ̄ 扫描序列为Tl 和T W]扫描 WI 2 , 方位包括矢状位及纵轴位。 扫描参数: 1 :R/ E=43 0 l WI T WIT T 8 /lmsT2 : T R/T E=22 /l0 S。 7 5 1m 闻隔0 4 .mm, 层厚4 l 矩阵27 1 。 Ⅱm, 5 x2 2
【 章 编 号 】 6 2 2 2 ( 01 0 - l 4 0 文 l 7 — 5 3 2 2) 7 0 O — 2
【 中图分类 号 】R6 . 815
【 文献 标 识码 】B
腰椎 间盘 突出症 是指 承受 人体 重力 的腰 椎间盘 , 日常生 活中 的劳 在 损, 而发生退变的情况, 在此基础上发生腰椎间盘突出、 膨出、 脱出、 间盘游 离等多种形态上改变的一种病症[ 。 1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一种慢性的可随着 】 时间椎移越来越严重的疾病, 严重影响患者的 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 而且 旦患有很难根治即使进行手术治疗也有复发的可能忸 2 目前随着医疗 ] 。 设备的发展进步 ,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准确性越来越高。 诊断的高敏 性使得疾病在病发早期得 以发现, 在疾病还不是很严重的情况下, 扼杀在 萌芽状态 , 为患者的尽快治疗康复以及预后提供保障。 本文通过对腰椎间 盘突出症的各种影像学方法结合手术诊断资料进行结合对 比分析, 判断 MRI 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优越性。
诊 断 , 感 性较低 为6 %( 13 ) R较其 他任 何 检查 比较 均有 明 显的优 势 . 断正 确3 例敏 感性 达 到9 .3% 3 /5)同时 它可 以显 示游 离髓 核 的 敏 0 2 /5 。 I M 诊 1 14 ( 1 3 , 位置 、 形态 , 程度 能够 反应 问 盘 的病理 改变 。 一定 由于 扫描 层 面的 限制 , 时可 能未 能扫 到病 变 最 明显 的层面 而诊 1例 , 轴位 图像 上 侧 后突 出 3例 , 有 在 无 法 明确 诊断 。 结论 :R在 对腰 椎 问盘 突 出症 诊 断的 敏感 性 及特 异性 上 都要 高 于其 他检 查 , 得 临 床推 广 。 HI 值 【 键 词 】 腰 椎 间盘 突 出 症 关 C 扫描 T X 线平 片 扫 描 核 磁 共 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椎间盘造影
.
一、椎间盘造影的适应症
1.盘源性腰痛:腰背部疼痛、不能耐受长时间坐位、无放射性的四肢或腹部疼痛、无神经根支配的功能障碍区、可疑直腿抬高试验、无反射异常;
2.除外小关节源性、肿瘤性、感染性以及外伤性等;
3.无神经根受压导致的疼痛征象;
4.作为臭氧、胶原酶、射频等等微侵袭治疗方法的术前检查;
5.评估在CT或MRI检查无异常却有临床症状的患者的病变节段,及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症状不相符合者;
6.确诊在CT或MRI检查中多节段病变的责任间盘;
7.对于一些腰椎术后疼痛综合症的患者,由于含有内固定物,行CT或MRI检查会受影响,间盘造影可以显示间盘结构以及病变。
二、造影前的准备:由临床诊治医生开好局麻药品,造影剂准备好消毒包,注射器,穿刺针等,造影前半小时请护士做好碘过敏试验,由诊治医生来放射科机房配合穿剌造影
三、椎间盘造影禁忌症
孕妇;椎间盘手术后;造影剂过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