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电镜在土壤研究方面的应用

合集下载

浅析地质勘察取样与试验分析研究

浅析地质勘察取样与试验分析研究

浅析地质勘察取样与试验分析研究一、地质勘察取样方法钻探取样法:钻探取样法是一种直接获取地下岩石样品的方法,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通过钻机在地下钻孔,将岩心或岩屑样品取出进行分析研究。

钻探取样法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和岩性类型的地层,但设备成本较高,施工周期较长。

采样器取样法:采样器取样法是一种常用的地面地质勘察取样方法,主要包括地表钻孔采样、地表铲掘采样、地表挖掘采样等。

采样器取样法适用于地表覆盖较薄的地区,如平原、丘陵等地层。

但由于地表覆盖的变化较大,采样器取样法的代表性和准确性受到一定限制。

水文地质调查取样法:水文地质调查取样法主要用于地下水资源调查和开发过程中的样品采集。

主要包括井中取样、水位监测点取样、排水沟取样等。

水文地质调查取样法适用于地下水丰富的地区,但由于地下水流动的特点,样品采集难度较大。

环境地质调查取样法:环境地质调查取样法主要用于土壤、植被、岩石等环境地质要素的调查和分析。

主要包括土壤钻探采样、土壤剖面采样、植物取样、岩石破碎取样等。

环境地质调查取样法适用于各类环境地质要素的调查和分析,但样品采集方法多样,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工程地质勘察取样法:工程地质勘察取样法主要用于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地质条件评价和预测。

主要包括现场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现场观察等。

工程地质勘察取样法适用于各类工程建设项目,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时效性。

地质勘察取样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地质条件、岩性类型、样品目的等因素综合考虑,以保证地质勘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地质勘察取样方法和技术不断涌现,为地质勘探工作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1. 钻探取样钻探取样是地质勘察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主要目的是从地下获取岩石样品,以便进行实验室分析和研究。

钻探取样的方法有很多种,如钻孔取心、钻孔抽样、钻孔岩芯采样等。

这些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地质条件、钻探设备的性能以及所要研究的地质问题。

在钻探过程中,首先需要确定取样点的位置。

扫描电镜在碎屑岩储层粘土矿物研究中的应用

扫描电镜在碎屑岩储层粘土矿物研究中的应用
1 1.
[0 1 ]杜 海峰 ,广兴 河.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 区延长组 长 3油组成岩 作用分析[] J,岩性油 气藏,20.9( :9 3 071 3)3 —4
Th p ia i n o EM o t t d f a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i e a s eAp l to fS c t heS u y o y M n r l Cl
fo Cl si c s r o r r m a tcRo k Re e v i
HU a — u n , Yu n y a 。 HU iyu n Za. a (1 -Ha z o s a c n tt t Per e m oo , ng h u 31 0 3; - s a c n ttt f ng h u Re e r h I siueof tolu Ge lgy Ha z o 0 2 2 Re e h I si eo r u
影 响 ,但并不很严重 。 3) 通过 电镜扫描可 以直观地展示储 层中粘 土矿物的形态及产状等特征 , 为储层研究提供更直观依据 ,
初 步展示 了它在碎屑岩油气储层 粘土矿物分析研 究 中的其应用前 景 ,已成为储层评 价及研 究工作 中重要
的手段之一 。
参 考 文献 :
[]高瑞祺,孔庆云,幸国强.等.石油地质试 验手册[] 1 S.哈尔滨: 江科 学技术 出版 社. 19 ,6 9. 黑龙 92 —20 E]陈丽华. 2 姜在 兴.储层试验测 试技术[] M.山东 :石 油大学 出版社。I9 ,3 1 . 94 ~1 4
填胶结 的程度增 加 ,改变 了储层孔 隙喉道 ,影 响储层渗 透率 。粘土薄膜具 由孔隙边缘 向孔 隙中央生长 的 特征 ,使孔 隙喉 道变得 曲折 ,甚至形成 网格状或桥接 型胶结 ,对流体 的流通 形成阻碍 ,因此 ,在 粘土薄 膜含量相对较高 的井段 ,渗透率相对较低 。

扫描电镜图像分析仪在矿物鉴定中的应用

扫描电镜图像分析仪在矿物鉴定中的应用

扫描电镜图像分析仪在矿物鉴定中的应用郭 嘉(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山东 济南 250013)摘 要:在传统的矿物鉴定中,难以立体地描述矿石样本中的矿物类型及所在区域,因此将扫描电镜图像分析仪应用于矿物鉴定中。

论述扫描电镜图像分析技术原理,归纳总结电子束击打在矿石样本表面后形成的分散电子类型,并分别描述其性质,分析该技术的优势,包括分辨率高、具备三维立体结构等。

论述扫描电镜图像分析仪在矿物鉴定中的应用方法,通过矿石自身的导电性能,区分所需扫描电镜种类及参数,分析不同矿石中的元素组成含量,推断矿石具体成分,寻找页岩结构中的微小孔隙。

关键词:扫描电镜图像分析仪;矿物鉴定;岩石矿物鉴定;扫描电镜;电镜图像分析中图分类号:P57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1)17-0209-2Application of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Image Analyzer in Mineral IdentificationGUO Jia(Shandong First Geological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Institute, Ji’nan 250013,China)Abstract: In traditional mineral identification, it is difficult to three-dimensionally describe the types and areas of minerals in ore samples. Therefor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image analyzers are used in mineral identification. Discuss the principle of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image analysis technology, summarize and summarize the types of scattered electrons formed after the electron beam hits the surface of the ore sample, and describe their properties respectively, and analyze the advantages of this technology, including high resolution and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method of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image analyzer in mineral identification. Through the conductivity of the ore itself, distinguish the require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types and parameters, analyze the element composition content of different ore, infer the specific composition of the ore, and look for the shale structure. Tiny pores.Keyword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image analyzer; mineral identification; rock mineral identificat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electron microscope image analysis我国的工业发展对矿石有极大的需求,因此合理并及时地大范围开采矿物资源是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前提。

根系固土 sem 操作方法

根系固土 sem 操作方法
进行根系固土的 SEM 分析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步骤:
1. 样品采集和准备
• 选择样品: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适当的植物根系及其周围的土壤。 • 固定:使用适当的固定剂(如 2.5%戊二醛溶液)将样品固定,以保持其
原有的结构和形态。 • 脱水:通过一系列浓度递增的酒精或其他溶剂将样品中的水分逐步替
换,最终达到完全脱水的状态。 • 干燥:采用临界点干燥法或冷冻干燥法,去除样品中的溶剂,防止样品
在干燥过程中发生收缩或变形。
2. 样品镀覆
由于植物根系和土壤通常是非导电的,所以在观察前需要通过溅射镀覆或蒸发 镀覆的方式,在样品表面覆盖一层导电材料(如金、钯或碳)。这样可以防止 电子束在样品表面积累电荷,从而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3.样品放置在 SEM 样品台上。
根系固土 sem 操作方法
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是一种常用的高分辨率成像 技术,能够提供材料表面以及内部特征的微观图像,分辨率可以达到纳米级。 在研究根系固土这样的生物地质过程时,SEM 可以用来观察植物根系与土壤之 间的相互作用,包括根系结构、土壤颗粒的粘附以及根分泌物对土壤结构的影 响等。
• 真空:关闭样品室,抽真空至适当的压强。 • 调节参数:根据样品特性和成像需求,调整加速电压、工作距离、光斑
大小等参数。 • 成像:使用 SEM 的电子束扫描样品,根据样品表面反射或次级电子的
检测来形成图像。可以通过改变放大倍数来观察不同级别的结构细节。
4. 数据分析
根据获得的 SEM 图像,可以对根系与土壤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定性和定量的 分析,如根系的穿透能力、土壤颗粒的粘附情况、根毛和根分泌物对土壤团聚 体的影响等。
在操作 SEM 进行根系固土研究时,需要特别注意样品的选择和准备,这些步 骤对于获得高质量的微观图像至关重要。此外,由于 SEM 设备操作复杂且成 本较高,通常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维护。

微生物生态学中的菌群分析

微生物生态学中的菌群分析

微生物生态学中的菌群分析微生物生态学是研究微生物群落在地球上的分布、作用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菌群分析是微生物生态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主要目的是研究不同环境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群落结构,为环境研究及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围绕菌群分析的原理、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菌群分析的原理菌群分析的原理基于微生物在自然环境中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菌群特征与环境因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不同环境条件下,微生物群落的组成、数量和种类都不同,且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上也存在着变化。

因此,菌群分析的主要原理是通过研究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和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揭示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联。

二、菌群分析的方法1. 高通量测序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是目前菌群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高通量测序仪读取大量微生物基因组DNA或RNA样品的序列信息,将其比对到数据库中并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数量。

高通量测序技术因其高灵敏度和高精度等特点,已成为研究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功能的首选方法。

2. 扫描电镜技术扫描电镜技术主要应用于观察微生物群落的形态结构和形态特征。

该技术使用高能电子束扫描样品表面,产生反射电子和二次电子信号,通过检测信号的强度和位置来获得样品表面的形态信息。

扫描电镜技术可以对单个微生物细胞进行成像,并可观察到该细胞的形态、细胞壁等结构特征,有助于识别微生物类型并确定其形态特征。

3. 蛋白质组学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主要应用于检测微生物群落中存在的蛋白质,从而确定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该技术通过质谱仪检测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和分子量等信息,并通过比对数据库来鉴定样品中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

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检测到微生物群落中存在的少量和低级别的蛋白质,有助于了解微生物群落的代谢、生长和信号通讯等方面的信息。

三、菌群分析的应用1. 土壤微生物菌群分析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包括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等多种生物群落。

扫描电镜 土壤孔隙率

扫描电镜 土壤孔隙率

扫描电镜土壤孔隙率
地球上的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土壤孔隙率是评估土地质量和土地利用的重要指标之一。

扫描电镜技术作为一种高分辨率的显微镜技术,可以用来观察土壤微观结构和孔隙形态。

土壤孔隙率是指土壤中孔隙体积与总体积的比值,是土壤物理性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土壤孔隙率的大小直接影响土壤的渗透性、通气性、水分保持能力和养分供应能力等重要性质,是衡量土地利用价值和质量的重要依据。

扫描电镜技术可以利用其高分辨率的优势观察土壤微观结构和孔隙形态,进而对土壤孔隙率进行测量和分析。

扫描电镜图像可以显示出土壤颗粒的细微结构和孔隙的形态,为研究土壤孔隙率和土地利用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总之,扫描电镜技术在土壤孔隙率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有效地揭示土壤微观结构和孔隙形态,为土地利用和保护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 1 -。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XRF在地学中的应用)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XRF在地学中的应用)

X射线衍射技术在地学中的应用长安大学摘要:X射线衍射技术是现代分析测试物质组成和结构的基础手段之一,多种学科中都广泛应用,在地质学领域中的应用同样占重要地位。

本文综述了X射线衍射技术在岩石学、矿物学、矿床学、煤田、石油天然气、构造地质、地质灾害、宝石学以及与地质学相关的学科研究中的应用。

作为一种高效、准确、无损样品的测试分析手段X射线衍射技术在地质学中的应用领域将会不断扩展,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X射线衍射地质学应用引言1895年,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校长兼物理研究所所长伦琴教授在研究阴极射线时意外发现X射线[1];1912年德国物理学家劳厄(von Laue M)发现了X射线通过晶体时产生衍射现象[2],证明了X射线的波动性和晶体内部结构的周期性,并获得了劳厄晶体衍射公式;随后,小布拉格(Bragg WL)推导出著名的布拉格方程。

此后100余年间,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的三大发现之一,X射线的新理论和新应用不断产生,飞速发展。

劳厄的衍射理论与实验证明了X射线具有波动特性,是波长为几十到几百皮米的电磁波,并具有衍射的能力[3,4]。

在基础理论和科学技术的支持下,X射线衍射技术在物质定性和物相组成等方面的探测已经成为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的基础组成部分,在材料、药物、金属、生物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中均占有重要地位。

同样,X射线衍射在地质学领域中的应用也十分普遍。

1.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简介X射线是一种电磁辐射,波长(0.01—100埃,常用的为0.5—2.5埃)与物质晶体的原子间距(1埃)数量级相同。

利用晶体作为X射线的天然衍射光栅,当X射线入射时晶体原子的核外电子产生相干波彼此发生干涉,当发生波的加强就称之为衍射[5]。

晶体结构决定了X射线的衍射方向,通过测定衍射方向可以得到晶体的点阵结构、晶胞大小和形状等信息。

地质学中的X射线衍射分析就是通过这个原理确定样品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等(图1)。

图1 X射线衍射分析工作原理图一般的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有:a.劳厄法:连续X射线照射固定的单晶体,用照相底片记录衍射斑点;b.转晶法:单色X射线照射转动的单晶体,用照相底片记录平行分布的衍射斑点;c.粉末法:准直的单色X射线照射多晶粉末样品,圆筒状底片记录衍射斑点;d.衍射仪法:用各种辐射探测器和辐射测量控制电路记录衍射信号。

环境扫描电镜在石油地质研究中的应用

环境扫描电镜在石油地质研究中的应用

第35卷第6期 2016年12月电子显微学报Journal o! Chinese Electron Microscopy SocietyVol. 35,No.62016-12文章编号:1000_6281(2016)06-0561~06环境扫描电镜在石油地质研究中的应用于亮,朱亚林,闫昭圣,吴汉宁*(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摘要环境扫描电镜在石油地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解决常规扫描电镜原来难以解决或不能解决的众多问题。

环境扫描电镜的出现及性能的提高为石油地质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在含油或水的情况下对样 品直接进行分析,更准确地反映矿物岩石的变化。

本文综述了环境扫描电镜在粘土矿物、储层孔隙结构、油气层保 护、岩相古地理及古微生物分析当中的研究状况。

通过电镜扫描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储层中粘土矿物的形态、分布 特征以及其对储层孔隙结构(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影响程度,从而对油气层的破坏类型有更好的了解,在油气开发 过程中能够找到相应的和高效的开发措施,使油气采收率达到最高;应用其放大倍数大、立体感强的优点,能够清 楚地观察到矿物颗粒表面和微生物内部细微的特征,这对于有效研究沉积相和确定地质年代等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环境扫描电镜;粘土矿物;孔隙结构;油气层保护;岩相古地理;古微生物中图分类号:P57 ;P585. 2 文献标识码:A doi: 10. 3969/j. issn. 1000-6281. 2016. 06. 0151环境扫描电镜简介环境扫描电镜(E SE M)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扫描电镜,它与扫描电镜(SE M)的原理基本一致;它们的主要差别在样品室,环境扫描电镜的样品室是低真空,非导体及含水样品可以不经干燥处理以及在其表面喷碳(金)⑴。

因此,环境扫描电镜不但可以观察材料的形态结构,而且还能观察水、油的样品及非导电样品。

环境扫描电镜的出现以及性能的提高,使得环境扫描电镜成为石油地质研究中有效的实验测试手段[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扫描电镜在土壤研究方面的应用曾鹏摘要:扫描电子显微镜(扫描电镜)的发明与发展,为方便快捷地观察微观世界提供了便利。

从扫描电镜的基本工作原理、电子束的产生、成像模式、真空模式等方面开启了对扫描电镜的认识,并进一步介绍了扫描电镜在土壤方面的应用,来揭示土壤微观结构。

关键字:扫描电镜;土壤;微观结构1. 扫描电镜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电子与物质相互作用会产生透射电子,弹性散射电子,能量损失电子,二次电子,背反射电子,吸收电子,X射线,俄歇电子,阴极发光和电动力等[1]。

电子显微镜就是利用这些信息来对试样进行形貌观察、成分分析和结构测定的。

电子显微镜有很多类型,主要有透射电子显微镜(简称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两大类[2]。

透射电镜观测要求试样厚度小于100 nm,电子束穿透试样,通过探测透射电子来进行观测的,放大倍数可高达100万倍,分辨率达~0.05 nm。

扫描电镜对试样的厚度无严格要求,放大倍数可达十几万倍,分辨率约几纳米,视配置的不同最高也可达1 nm以下。

扫描电镜的工作原理是由发射源产生电子束,电子束通过电场加速和透镜聚焦,形成一束非常细的高能电子束达到样品表面,进行扫描,试样被激发的区域将产生二次电子、俄歇电子、特征X 射线、背散射电子等,主要是通过探测二次电子或背散射电子,将信号进行光电转换并呈现在显示器上来观察样品的表面形态的。

真空系统要保证在电子束发出的整个过程中样品室保持真空状态,电子束才不致在运行过程中与空气分子碰撞损失能量,才可到达样品表面[3]。

扫描电镜的成像原理如图1所示。

扫描电镜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4]:图1 扫描电镜成像原理示意图①扫描电镜具有明显的立体感扫描电镜是由电子束冲击到样品后释放出来的次级电子所形成的信号,次级电子幅度的变化,取决于样品材料的性质和电子束与样品表面所成的角度,所以其像差随样品表面的构形而改变,而不受样品大小和厚度的影响。

光学显微镜放大100倍时,聚焦深度为1~2微米,而扫描电镜放大100倍时,聚焦深度为1毫米,其景深效果至少比光学显微镜要好500倍;放大10000倍时,聚焦深度仍达10微米。

对观察微米级土壤特征相和自然结构体的表面形貌、细粒物质的空间排列和微孔特征有十分明显的立体感。

②扫描电镜的放大范围广、分辨率高扫描电镜一般所能放大的有效范围,可以从放大镜的20倍及光学显微镜的数百倍。

同时,由于扫描电镜的放大程度是随电子束扫描速度而不同,随着增加放大倍数,焦距不用改变就可进行低显微倍数(×20)到超显微倍数(×10万)的各种观察,景深也不像光学显微镜那样相对递减。

但是对于土壤样品,由于扫描电镜的像差随样品面原子序数而改变,其最大有效放大倍数,目前不超过5万倍。

扫描电镜的分辨率为50埃左右,它不仅分辨出光学显微镜难以辨认的小于5微米以下的土壤微孔和颗粒及胶膜表面形貌,而且能分辨出十分之一微米的结晶集合体。

③制备样品的操作简易扫描导电样品的制备比光学显微镜(制成薄片)、透射电子显微镜(薄膜法、复型法)要简易得多。

将供试的新鲜裂面用导电胶粘在装样品的铜垫上,为避免样品受电子轰击而造成静电荷堆积,需将样品在真空下喷涂200埃厚的碳和金属(Au或Au-Pd)导电层以保持样品的表面处于一种恒定的电势。

2. 扫描电镜在土壤学中的应用2.1 研究土壤土壤结构由于扫描电镜所揭示的是物质表面形貌的细微结构,其有效景深为1~0.01毫米,亦即可以观察这样深度的表面构形变化。

王恩妲等[5]通过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T)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冻融交替后不同尺度黑土结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冻融后土壤表面粗糙度增加,颗粒松散、脱离,孔壁断裂,证明了冻融交替对土壤微结构的破坏作用;同时结合电子能谱的元素分析可知冻融交替能够改变土壤颗粒表面化学特征。

黄四平等[6]对土样的SEM和3DSDDM形貌观察发现,盐分在遗址表面结晶和堆积,由于盐胀作用的发生,引起遗址表面的土颗粒之间的黏合力减小,土壤颗粒之间的距离拉大,使土体表面泛白酥解,严重时酥粉脱落。

佟金等[7]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土壤/橡胶粘附系统自然风干后界面处土壤表层微形态,发现土壤表层呈现各种尺度的粗糙结构,微观形态特征与界面所受法向压力的大小有关。

李建法等[8]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证实了聚合物-磺化氨基树脂对沙土颗粒的连结作用,从而使其形成较大的团聚体结构,进而表明该物质对风沙土结构具有较好的改良效果。

唐泽军等[9]通过扫描电镜(SEM)研究了降雨及聚丙烯酰胺作用下对土壤的封闭和结皮形成的过程,研究发现土壤结皮是由结构结皮和沉积结皮构成,入渗量与时间的历时曲线反映了结皮的4个形成过程。

周倩等[10]研究了滨海潮滩土壤中微塑料的表面微观特征(图1),研究发现土壤环境微塑料样品表面的粗糙纹理、不规则孔隙特征是微塑料的主要表观特征。

余薇薇等[11]利用SEM研究了沼液灌溉对紫色土菜地土壤特性的影响,发现长期沼液灌溉使土壤孔隙度增加,团聚物周围附着的微生物量增加,矿物种类丰富,稳定性提高。

张丹等[12]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云南楚雄地区马头山组、禄丰组、妥甸组紫色泥岩的微观结构进行观测,结果发现禄丰组、马头山组和妥甸组泥岩的微结构分别呈蜂窝状、花瓣状和团粒状结构,团粒状(妥甸组)结构强度明显低于花瓣状(马头山组)、蜂窝状(禄丰组)。

(a),(b)碎片类微塑料(黑)表面;(c),(d)碎片类微塑料(半透明)边缘;(e),(f)颗粒类微塑料孔隙图1 土壤中不同类型微塑料局部表面SEM图2.2 研究土壤粒度与形貌的联系土壤粒度组成是土壤重要的物理特性之一,对提高绿洲城市土壤抗风蚀能力、持水能力和土壤养分等有重要意义。

张超等[13]利用激光衍射粒度仪和扫描电镜分析土壤粒度特征,研究发现典型样点的电镜图(图2)与粒度频率分布曲线的结果具有相似性和一致性。

余莉琳[14]用土壤粒度分析和SEM微观分析,发现改良土中细黏粒含量增加,砂粒、粉粒间粘结物质增加,并具有形成团粒结构的趋势,土壤质地明显改善,保墒能力增强,土壤质地属于砂壤土。

王学松等[15]利用SEM/EDX分析土壤中的磁性物质,研究发现人为产生的磁性矿物一般呈球形且颗粒较大,因此土壤的磁学特征可作为判断环境污染的证据。

杨雯[16]通过扫描电镜(SEM)和砂粒粒径分级研究摩擦清洗后砂粒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摩擦清洗能从砂粒表面去除一部分细粒土壤和铅污染物;0.25~0.5 mm处是摩擦清洗质量变化的拐点。

利用扫描电镜可进一步观察土壤的微观结构,进而可更好的解释土壤粒径分布及其表面形态的联系。

通过对SEM图像作空间变换和三维数字模拟操作,还可逼真显示土壤微观孔隙结构特征[17]。

图2 不同采样区典型土样的电镜图2.3 研究重金属污染土壤钝化修复机理重金属污染土壤钝化技术通过向污染土壤中添加一些活性物质,以降低重金属在土壤中的活性及生物有效性。

何哲祥等[18]利用高炉渣长期稳定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通过SEM分析发现(图3),钝化过程中有水化产物低钙硅质量比的C-S-H凝胶生成,土壤内部结构致密,有利于吸附或共沉淀、包裹和固化重金属,而且有效态锌、镉和铅的质量分数分别降低了64.08%、66.37%和57.15%。

尹鹏[19]对改性工业废渣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稳定化修复进行了研究,发现钝化剂与重金属反应后有新的物质生成且表面形态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姚海燕等[20]利用牛粪生物炭、菌液以及两者混合物等不同钝化剂修复As、Cd、Pb污染土壤,通过XRD、SEM对修复机理进行初步解析,发现钝化剂中含有的多种官能团以及牛粪生物炭的微孔结构、微生物代谢产物中的大分子基团、二价硫离子、磷酸根离子等物质对重金属的稳定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成雪君等[21]利用SEM-EDX研究负载有鸟粪石的人造沸石的磷回收产物(PRP材料)来揭示其修复机理(图4),研究发现PRP材料对土壤中重金属铜的固定机制主要是对土壤中铜的吸附和沉淀作用,还可通过调节土壤的pH增强了土壤胶体本身对铜的吸附能力。

Basta等[22]通过X光衍射(XRD)及扫描电镜(SEM)分析发现,在铅污染土壤中加入磷酸二氢钙和磷矿粉能十分有效地在植物根际土壤、土壤表层(0~10 cm)及亚表层(20~40 cm)形成稳定性磷酸铅盐的沉淀,使铅的生物有效性降低48%~95%。

谢伟强等[23]以一定比例混合的磷酸二氢钾、生石灰、氯化钾,对铅锌矿区污染土壤进行稳定化处理,通过XRD和SEM分析表明,稳定化处理后形成的Ca-P-Pb沉淀、磷酸铅盐(PbHPO4、Pb3(PO4)2)、类磷氯铅矿(Pb-PO4-Cl/OH)及混合重金属沉淀物(Fe-PO4-Ca-Pb-Zn-OH)相互交联将重金属离子裹缚起来,形成稳定的结构,使得重金属离子难以浸出。

(a) 原土壤;(b) 14 d;(c) 28 d;(d) 90 d图3 不同养护时间土壤样品的SEM图图4 人造沸石和PRP材料的SEM-EDX图3. 展望显微仪器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去认识微观世界,判断显微仪器的好坏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看其成像的质量以及清晰度,是否可以突破衍射极限,达到原子分辨率量级,而这又与光学有着直接的联系。

通过采用SEM-EDX结合其它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场发射、同步辐射等)不仅可较好地表征土壤样品的形貌,还能同时得到成分信息和矿物学信息。

为打开土壤“黑箱”进一步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技术支撑。

电子显微镜技术在短短数十年间取得巨大的进步,其在各个学科领域的应用也日益普及。

尽管现在电子显微镜尚且存在许多问题,但可以肯定,电子显微镜技术还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尤其是近些年来,现代计算机技术与电子显微镜技术的结合的研究更是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

可以想见,未来电子显微镜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仪器制造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应该抓住电镜发展所带来的全新机遇,不断缩小自身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努力赢得新技术变革所带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1] 李萍,徐晓华,胡问国. 扫描电镜中束径与束流关系的研究[J]. 数据采集与处理. 1989, 4(S1):55-56.[2] 姚骏恩. 电子显微镜的最近进展[J]. 电子显微学报. 1982(1): 1-9.[3] 郭航. 扫描电镜基本原理及其在土壤学方面的应用[J]. 科技展望. 2017(22): 112.[4] 谢萍若. 扫描电镜在微土壤学中的应用[J]. 土壤学进展. 1981(2): 52-55.[5] 王恩姮,赵雨森,夏祥友,等. 冻融交替后不同尺度黑土结构变化特征[J]. 生态学报. 2014,34(21): 6287-6296.[6] 黄四平,赵岗,李玉虎,等. 模拟土遗址中可溶盐运移规律的初步探索[J]. 土壤学报. 2011,48(2): 295-301.[7] 佟金,任露泉,孙世元,等. 土壤/橡胶粘附界面土壤表层微形态SEM研究[J]. 电子显微学报.1993(4): 348-351.[8] 李建法,宋湛谦,高宏. 磺化氨基树脂对风沙土的结构改良作用研究[J]. 林产化学与工业.2006, 26(3): 17-22.[9] 唐泽军,雷廷武,张晴雯,等. 降雨及聚丙烯酰胺(PAM)作用下土壤的封闭过程和结皮的形成[J]. 生态学报. 2002, 22(5): 674-681.[10] 周倩,章海波,周阳,等. 滨海潮滩土壤中微塑料的分离及其表面微观特征[J]. 科学通报.2016, 61(14): 1604-1611.[11] 余薇薇,张智,罗苏蓉,等. 沼液灌溉对紫色土菜地土壤特性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 2012,28(16): 178-184.[12] 张丹,陈安强,苏友波,等. 云南典型紫色泥岩微观结构的定量特征[J]. 土壤通报. 2014, 45(2):320-327.[13] 张超,陈学刚,权晓燕,等. 乌鲁木齐城市土壤粒度特征分析[J]. 水土保持研究. 2015, 22(2):213-218.[14] 余莉琳. 干旱矿区生态修复土壤改良及植物选择实验[D].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 2014.[15] 王学松,秦勇. 徐州城市表层土壤的磁学特征[J]. 科学导报. 2005, 11(23): 14-19.[16] 杨雯. 典型铅污染土壤修复工艺技术研究[D]. 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 2013.[17] 张季如,祝杰,黄丽,等. 土壤微观结构定量分析的IPP图像技术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8, 30(4): 80-83.[18] 何哲祥,肖威,李翔. 基于高炉渣的土壤重金属稳定/固化剂[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47(7): 1957-1963.[19] 尹鹏. 改性工业废渣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稳定化修复研究[D].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 2015.[20] 姚海燕,李洋,龙飞,等. 电子废弃物处理场地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及其机理初析[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2016, 33(2): 127-133.[21] 成雪君,王学江,陈杰,等. 磷回收产物对土壤中铜的原位修复作用[J]. 环境工程学报. 2017,11(8): 4824-4830.[22] Basta N T, Mcgowen S L. Evaluation of chemical immobilization treatments for reducing heavymetal transport in a smelter-contaminated soil[J].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04, 127(1): 73-82.[23] 谢伟强,李小明,陈灿,等. 土壤中铅锌的稳定化处理及机制研究[J]. 环境科学. 2015, 36(12):4609-46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