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的生产措施制定
大黄种植技术及亩收益

大黄种植技术及亩收益
一、选地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为种植地。
在种植前,进行深翻整地,清除杂草和石块,使土壤松软、平整。
二、选种育苗
选择优质的大黄品种,如掌叶大黄、鸡爪大黄等。
在春季或秋季进行播种,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如浸种、催芽等。
播种后,及时覆盖细土,保持土壤湿润。
三、移栽定植
当幼苗长到适宜大小时,进行移栽定植。
移栽时,要保持土壤湿润,避免损伤幼苗。
定植密度要根据土壤肥力和品种特性来确定,一般每亩种植2000-3000株。
四、田间管理
1. 浇水:大黄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水分,但要注意避免积水。
在干旱季节要及时浇水,保证土壤湿润。
2. 施肥:根据大黄的生长需要,适量施肥。
一般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适量的化肥。
3. 除草:及时清除杂草,防止杂草与大黄竞争养分。
可采用人工除草或化学除草剂。
4. 病虫害防治:大黄常见的病虫害有根腐病、叶斑病等。
要定期检查,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五、收获加工
大黄一般生长3-4年后即可收获。
在秋季或春季进行采挖,去掉根茎上的泥土和杂质,晒干或烘干。
烘干后的大黄呈黄色或黄棕色,具有独特的香味。
六、亩收益预算
根据种植大黄的品种、产量和市场价格等因素,可以预算种植大黄的亩收益。
一般来说,大黄的亩产量在200-300公斤左右,市场价格因品种和品质而异。
如果以每公斤10元的市场价格计算,亩收益可达2000-3000元。
当然,实际收益还要考虑种植成本、销售渠道等因素。
大黄栽培技术

大黄栽培技术大黄栽培技术1.引言1.1 本文档旨在提供大黄栽培技术的详细指导,包括栽培条件、播种、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
1.2 大黄(学名:Rheum palmatum),又称芍药藓,是一种草本植物,常用于中药制剂的加工。
正确的栽培技术可以提高大黄的产量和品质。
2.栽培条件2.1 土壤要求2.1.1 大黄适宜生长在排水良好、肥沃的土壤中。
2.1.2 土壤的酸碱度应保持在pH值为5.5.6.5之间。
2.2 温度和湿度2.2.1 大黄喜欢生长在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下,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C.25°C。
2.2.2 高温和低温都会影响大黄的生长,需注意保护。
2.3 光照2.3.1 大黄对充足的阳光照射有利于光合作用和植物生长发育,所以选择光照充足的种植地点。
3.播种和繁殖3.1 播种时间3.1.1 大黄适合春季和秋季播种,春季适用于南方地区,秋季适用于北方地区。
3.1.2 播种时需注意天气条件,选择适宜的天气时机。
3.2 播种方法3.2.1 先将种子进行浸泡处理,提高发芽率和出苗率。
3.2.2 播种时选择适当的行距和密度,一般为50cm×50cm或60cm×60cm。
3.3 繁殖方法3.3.1 大黄还可通过分根繁殖,以提高种植数量和株数。
4.灌溉管理4.1 灌溉时机4.1.1 大黄对水分要求较高,需注意保持土壤湿润。
4.1.2 水分供给应根据天气和土壤湿度情况进行调整。
4.2 灌溉方式4.2.1 在大黄生长期间,采用喷灌、滴灌或地面灌溉均可。
4.2.2 根据土壤的排水情况,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
5.施肥技术5.1 有机肥施用5.1.1 大黄对有机肥的需求量较大,可选用稻草堆肥、农家肥等有机肥进行施用。
5.1.2 施肥量和频次需根据土壤肥力和植株生长情况进行调整。
5.2 化学肥施用5.2.1 大黄对钾肥和磷肥的需求较高,可在播种前或生长期适时施用。
5.2.2 施肥量应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需要进行合理计算。
大黄的特征特性及规范化生产技术

大黄的特征特性及规范化生产技术摘要介绍了大黄的特征特性,从选地、整地、繁殖、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方面总结其规范化生产技术,以为生产优质大黄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黄;特征特性;生产技术大黄是我国大宗中药材之一,早在公元前270年就已开始使用。
近几百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大黄的主要出口国。
陇南市是大黄的主产区,也是大黄的道地产区,主产于礼县铨水乡的大黄商品称铨黄,以其个大清香、纹理清晰、槎口鲜亮,质坚体重而闻名,是供应出口的最佳药材基地。
近年来,陇南市农民充分利用山区资源优势和药材资源,大力发展大黄产业,生产区扩展至宕昌、武都等县。
目前,陇南市大黄种植区域达52个乡镇,种植面积逾0.53 万hm2,产量已占全国总产量的60%以上。
2005年礼县大黄取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
“铨黄”年产量逾6 000 t,名列全国大黄之冠,受国内外客商青睐,在国际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自1965年出口大黄,由上海医药进出口公司和甘肃医药进出口公司销售,远销意大利、荷兰、加拿大、日本和东南亚地区。
国内主要销往北京、天津、河南、陕西、湖北、安徽、上海、广州等8个省、市的多家制药厂。
目前,在全球所用的大黄有近90%产自我国,而礼县大黄就占据我国大黄总出口量的56%以上。
随着国外对大黄进行深层的开发,大黄除广泛入药外,还可用于工业印染、食品辅料,经过加工后还可配制成高级名酒及夏季饮料[1-2],大黄开发受到国内外的普遍关注。
1特征特性1.1生态特征据调查,掌叶大黄种植高度在海拔1 500~2 600 m,在礼县、宕昌县交界处以1 800~2 100 m地带生产的品质最优。
这一带的气候年均气温为7.7~9.0 ℃,≥5 ℃积温2 884 ℃,年降水量510~660 mm,土壤是砂壤土、黄钙土等富含腐殖质的地区。
大黄根茎迅速膨大期的温度为12~18 ℃,此时日较差大,十分有利于肉质根的生长发育和地上部分光合物质的输送转化积累,有效促进光合作用进程,形成结实的大黄根,大黄质量最优[3]。
大 黄

中药饮片生产质量管理标准文件文件编号:SC/JB/GY/01400大黄炮制生产工艺规程颁发日期年月日生效日期年月日吉林省泽康药业有限公司大黄炮制生产工艺规程目录一、名称二、规格三、生产工艺流程图及质控要点四、炮制方法五、炮制工艺的操作要求和工艺技术参数六、物料、中间产品、成品的质量标准及贮存注意事项七、包装规格八、物料平衡的计算方法九、主要生产设备一览表及其生产能力大黄炮制生产工艺规程一. 名称中 文 名 大黄 汉语拼音 Dahuang拉 丁 名 RADIX ET RHIZOMA RHEI二、 规格厚片 2-4mm三、 生产工艺流程图及质控要点3.1 生产工艺流程图拣去杂质,去掉非药用部分片厚2-4mm3.2 质控要点四、炮制方法:大黄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档,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酒大黄取大黄片,加黄酒喷淋拌匀,稍闷润,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用文火炒干,色泽加深,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每100kg大黄片,用黄酒10kg。
五、炮制生产操作过程及工艺技术参数5.1 领料按批生产指令制作领料单,按“领发料标准操作规程”到原药材库领取大黄原料,领料员、药材库保管员根据领料单的数量领发料,及时填写出库记录和领料记录。
工艺要点:核对品名、批号、数量、检验合格报告单,合格证、物料放行许可证、称量核对。
5.2 净选按“净选岗位标准操作规程”将要挑拣的大黄原药材置于挑选工作台上进行净选,除去非药用部分,并将药材按大小分档。
生产结束及时填写生产记录,经QA检查合格后与下一步工序交接。
按本岗位“清场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清场操作,填写清场记录,并经QA检查签字。
工艺要点①检查净选的中药材,并称量、记录;②净选操作必须按要求分别采用拣选,清除杂质,除去非药用部分,使药材符合净选质量标准要求;③拣选药材应设工作台,工作台表面应平整,不易产生脱落物;⑤净选后药材装合适容器,每件容器均应附有标志,注明药材名称、编号、炮制批号、数量、生产日期、操作者等;⑥经质量检验合格后交下工序。
大黄的药用加工技术与产品开发

大黄的药用加工技术与产品开发大黄,学名为大黄(Rheum palmatum L.),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的常用药材。
它的根和根茎具有明显的药用价值,并在中药制药和保健品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大黄的药用加工技术对其药效的发挥有着重要影响。
在大黄的加工过程中,一般包括采收、清洗、切割、烘干等环节。
首先,对于大黄的采收,要选择生长健壮、有完整的根系和根茎的植株进行采集,以保证药材的质量。
清洗过程则需要将采集到的大黄进行清洗,去除泥土等杂质,以免影响后续加工过程。
切割过程中,大黄的根和根茎需要被切割成适当的大小,以便进行后续的烘干处理。
切割的方式有手工切割和机械切割两种,其中机械切割可以提高加工效率和产品的均匀性。
然而,无论采用何种切割方式,都需要保持切割的精准度和一致性,以保证产品质量。
烘干是大黄加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在烘干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湿度和时间等因素,以确保大黄在烘干过程中能够保持其有效成分的稳定性和药效的发挥。
传统的烘干方式是采用自然晾晒的方法,然而,由于其受到天气等因素的限制,烘干过程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导致产品的质量变化。
因此,现代化的烘干设备和技术的引入对于大黄的加工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科学的烘干技术能够精确控制温度和湿度,提高加工的效率和产品的质量。
除了药用加工技术外,大黄的产品开发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大黄在中药制剂中常被用作清热泻火、通便的药物成分,且具有广泛的应用。
因此,基于大黄的药效和市场需求,可以开发出多种不同形态的产品。
一种常见的大黄产品是煎剂。
煎剂是将大黄研磨成粉末后,通过煮沸提取物来快速提取大黄中的有效成分。
这种产品形态便于服用和吸收,且使用方便,对于需要快速发挥药效的患者来说尤为适用。
此外,还可以开发大黄的浸膏颗粒剂。
浸膏颗粒剂是将大黄制成颗粒后,通过溶解在水中来服用,其优点在于易于携带和保存,且剂型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整。
浸膏颗粒剂的开发可以满足不同患者对大黄产品剂型的需求,提供更多的选择。
大黄的标准化种植与质量控制技术

大黄的标准化种植与质量控制技术大黄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用价值。
为了保证大黄的质量和安全性,对大黄的标准化种植和质量控制技术进行研究和应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大黄的标准化种植和质量控制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大黄的标准化种植技术1. 地点选择和土壤改良:选择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地点,并进行土壤有效的改良,保证土壤的适宜度。
2. 种植方法和时间: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种植方法和时间。
通常,大黄的种植采用分株繁殖或种子繁殖的方法,一般在春季或秋季进行。
3. 病虫害防治:采取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如定期检查和清除病虫害,合理使用农药,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
4. 施肥和灌溉控制:根据土壤的营养状况和大黄的生长需求,进行适量的施肥和灌溉。
在施肥和灌溉过程中,要注意合理使用有机肥料和保持水分平衡,以提高大黄的产量和品质。
5. 收割和储存:在大黄的生长期末期,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收割,并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储存,保证大黄的质量和药效不受损失。
二、大黄的质量控制技术1. 外观质量:外观是评价大黄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包括颜色、形状、大小等。
应选用健康、无病虫害、表面光滑、无污染的大黄,并注意避免机械损伤。
2. 化学成分:大黄的有效成分主要是大黄素、大黄酸等。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先进技术,对大黄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和定量,以保证大黄的药效。
3. 微生物质量:大黄常受到霉菌和细菌的污染,因此微生物质量的控制非常重要。
采用灭菌、消毒等方法,减少微生物的污染,并进行合理的贮存,以延长大黄的保质期。
4. 农药残留:合理使用农药是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措施,但过量使用或使用高毒农药会导致农药残留。
因此,在大黄的质量控制中,要加强农药残留的监测和控制,确保不超过安全标准。
5. 重金属含量:土壤和水源中的重金属会对大黄的质量产生潜在影响。
因此,在大黄的种植过程中,要进行重金属含量的监测,并确保大黄的重金属含量符合相关安全标准。
大黄工艺规程

目录2、生产工艺流程4、质量监控:见“SCGL507301 大黄生产关键工序质量监控要点”。
5、原辅料、半成品、成品质量标准5.1 大黄原料质量标准:见“ZLJS100101 原药材质量标准”。
5.2 大黄中间产品质量标准:见“ZLJS400101 饮片中间产品质量标准”。
5.3 大黄成品质量标准:见“ZLJS500101 饮片成品质量标准”。
6、包材质量标准和文字说明6.1 包材质量标准:见“ZLJS300101~ZLJS300601包装材料质量标准”6.2 包装说明文字:品名:大黄规格:产地:重量:产品批号:生产日期: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生产企业:7、生产区的工艺卫生要求7.1 生产区卫生要求:执行“CSGL001401一般生产区环境卫生管理规程”, 7.2 生产区清洁工作要求:执行“CSSOP000301一般生产区厂房清洁规程”, 7.3 生产区人员卫生要求:执行“SCGL000101一般生产区个人卫生规程”, 7.4 生产区工作服管理要求:执行“SCGL005701一般生产区工作服管理规程”9、技术经济指标核算9.2包装材料物料平衡使用量+残损量+剩余量塑料袋物料平衡= ×100%(99.0-101.0%) 本批领用量使用数+残损数+剩余数标签物料平衡= ×100%(99.0-101.0%) 本批领用数10、技术安全及劳动保护10.1 员工转岗或新工上岗前均要进行安全操作培训,熟悉本岗位的操作要点、质控要点及注意事项。
10.2 严格按工艺规程和岗位标准操作程序操作,切忌擅改工艺和岗位操作方法,工作应严肃认真。
10.3 电机设备严禁用水直接冲洗,清洁时亦不可用湿布擦拭。
在确保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方可开机,以防轧手等事故发生。
10.4 设备定期保养,严格按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度操作使用。
10.5 拣选、切药、干燥、筛分等产尘、产湿岗位应有除尘排湿装置。
11、劳动组织和岗位定员11.1 劳动组织11.1.1 由生产制造部下达生产指令,车间依此组织生产。
大黄炮制规程

1.8.贮 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1.9.注 意:孕妇慎用。
2.
操作流程图:
3.
4.炮制过程和工艺条件:
3.1.挑选:将大黄放于挑选台上进行挑选去除杂质。
3.2.淋洗:将大黄放入XT-720洗药机机槽中加水2/3清洗。
3.3.润药:放入CT7C5-3润药机闷润。真空度:<0.07Mpa,加压≤0.3 Mpa。闷润时间:20分钟。
1.3.性状:
为不规则厚片,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具锦纹。有香气,味苦而微涩。
1.4.制法:将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1.5.性味归经: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1.6.功能主治: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
一.目的:建立一个规范的大黄炮制规程。
二.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大黄的炮制和质量管理,及相应的物料供应。
三.责任者:生产管理部、质量管理部、前处理车间对本规程实施负责。
四.内容:
1.产品概述:
1.1.别名:川军、川锦纹。
1.2.来源: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甘肃、青海、四川等地,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药材以质坚实、断面锦纹明显、红棕色、有油性、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发粘者为佳。
2)计量器具有检定合格证,实际状态符合要求。
3)设备状态良好,有设备完好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栽培技术
1
.种苗 组织培养和子芽苗,经过练苗,发育正常,无病虫害。 2. 整地 采用穴状整地方式。穴坑宽20cm、深25cm,株距60cm, 行距70cm、整地要结合施肥。在退耕还林(草)地区的坡地,也可 采用垅作,垅高20—25cm,行距80cm,株距55cm,垅阴坡面栽植。 3. 时间 根据种苗供应情况和当地气候条件,每年安排在6月— 7月栽植。或其平均温度不低于6℃ ,湿度在70%以上,土壤湿润的 暑期即可移栽,但最迟不应迟于8月上旬。
药材名称:唐古特大黄
又名鸡爪大黄,耐寒力强, 多生长在2000—3900米的 山地林缘、灌丛、草坡地 带,冬天能耐负20℃以下 的低温。极似掌叶大黄, 但本变种的叶片深裂,裂 片通常窄长,呈三角状披 针形或窄线形。 Nhomakorabea 生长习性
喜欢凉爽气候,怕高温,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5-25度,气温超过
28度生长缓慢,持续时间过长会被热死。 在海拔1500米以上山区生长良好,4-6月生长较快,7月生长缓慢 以至于停止生长,8-9月以后恢复快速生长,植株生长到第三年 才开花结果。 种子发芽湿度10-13度,最适合15-20度,只要土壤湿润,温度适 宜,经过两昼夜可萌发。种子寿命在自然条件下只有一年,怕积 水,高温多雨季节易烂根。
大黄生产措施制定
中药141 陈佳敏
目
1
青海的概况
2
气候特征
CONTENTS
录
青海
青海省为我国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简称青。青海省东西
长约1200公里,南北宽800公里,面积为72万平方公里。境内山 脉高耸,地形多样,河流纵横,湖泊棋布。巍巍昆仑山横贯中部, 唐古拉山峙立于南,祁连山矗立于北,茫茫草原起伏绵延,柴达 木盆地浩瀚无限。长江、黄河之源头在青海,中国最大的内陆高 原咸水湖也在青海,因此而得名“青海”。与甘肃、四川、西藏、 新疆接壤。
社会效益
1.
食用性研究。大黄茎叶蒽醌类化合物含量较少,蛋白质营养 元素含量高,特别是富含钙质,是重要的钙源植物,其食用价值超 过芹菜。对大黄嫩茎、嫩叶的食用性研究,潜力很大。 2 .抗自由基活性研究。大黄具有清除氧自由基的功能,其根状 茎、叶柄和叶片清除率分别达到89.2%、91.6%和92.4%。提取其 有效成份可应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 3. 饲用性研究。大黄生长快,茎叶产量高,营养丰富。由于叶片 中草酸含量高,适口性差,使饲养价值受到严重影响,导致大黄茎 叶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资源浪费。采用生化方法使茎叶中的草 酸分离,加工成牲畜饲草或饲料添加剂,对项目区养殖业发展意义 重大。
2.2.1.育苗移栽
选取向阳地块,施足底肥,作好苗床进行条播。行距10~12厘 米,开沟3.5厘米,顺沟把处理好的种子撒入并覆土。第二年谷 雨前后移栽。移栽时把幼苗侧根剪去,并用根旺(强力生根剂)每 5克对水5-15公斤,浸泡3-6小时后移栽,移栽时埋严芦头,压紧 根部。株行距同直播。
田间管理
(A)查苗
定植5—7d后要检查种苗成活和苗木生长情况,如有缺 苗要及时补苗。并要详细记录各种气候、土壤条件和其它因素对 大黄成活率的影响。 (B)中耕除草 种苗成活后要随时注意田间杂草的危害程度,及时 中耕除草,有灌溉条件要视土壤墒情适时灌溉,促进大黄的生长发 育。 (C)灭治田间鼠害 大黄的幼苗生长期易受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 的危害,如发现有鼠类在田间活动或幼苗受到损害,要及时组织灭 鼠。可采用人工捕杀法(弓箭)和生物防治法。为保证大黄 品质,严禁使用具有残留期限较长的农药或剧毒的化学药物防治。
利润来源
亩产量为500-600公斤(采用组织培养等技术可以缩短收获年限
提高产量) 生大黄的价格在1.5-8元左右,可以用3.75-4公斤鲜大黄加工得1 公斤干大黄,每公斤的价格为20-25元左右。西宁大黄的价格由 于其长期以来的良好口碑,以及近年来大黄保健品的开发利用, 价格在不断攀升。年亩产值达1500-2100元左右。一般种植技术 3-5年可以收获,总收益在每亩10000左右
在青海省生长状况
青海花儿中就这样唱道“尕马儿骑上枪背上,西口外挖了一趟大
黄”,说明大黄在青海历史悠久。 青海大黄系蓼科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分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 药用大黄3种,青海省产前2种。主要产地在省内果洛、玉树、黄 南、海北等州。青海大黄野生于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雪山上无污 染的地区。 玉树州东南部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生长,一般生长在海拔37004200的阴坡,半阴坡,草甸和山地林沿。特别是温凉湿润,土质 疏松的生长环境尤为常见。
2.播种
春播在3月下旬,秋播在7月下旬进行。播前将种子置入1820℃温水中浸种6-8小时,取出用湿布覆盖,勤翻动并用清水冲1 -2次。当有1%—2%的种子发芽时,稍晾即可播种。 育苗移栽可采用条播、撒播; 直播一般采用穴播。在整好的畦上按株行距70厘米×60厘米穴播, 穴深3.5厘米,每穴种子5-8粒。覆土3~4厘米,稍镇压后浇水。 如春季干旱不宜直播,可在苗床上育苗,然后移栽。
病虫害防治
大黄
大黄是世界著名的药材品种,由于大黄疗效确切,作用广泛,入药
历史已达2000余年,和人参、附子、熟地并称为中药“四大金 刚”,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重点药材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藏了3种作为药品即掌叶大黄、唐古 特大黄和药用大黄。 青海省只产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西宁大黄'以其质地优良、 色泽好、油性大、有效成份含量高、加工手段独特和高海拔、纯 天然、无污染而驰名中外,是我省重要出口换汇的重要药材品种 之一;由于大黄喜凉爽的特性,在青海适生范围极广是青海省最具 优良生长条件、产量最大、质量最优、最具开发前景的药材品种。
青海气候特点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属于高原大陆性
气候。青海属大陆性高原气候,温差大、日照长、降水少。
(1)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 (2)平均气温低, 但不特别严寒。
3)雨热同期
4)降水量少,地域差异。境内
绝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OO 毫米以下。
大黄生产措施制定
栽培技术
田间管理
前期准备: 种地整地和播种包括施底肥、灌溉、犁地、耙地和播种5部 分,牧区有机肥源充足,牛羊粪要沤制腐熟后才能使用,避免杂草 和病虫害。有机肥施用可结合整地和培土进行。施肥每亩100200元左右。灌溉一次需要电费50元,犁、耙、播种一亩地各需 要50元,以上合计共计需要费用400元。 田间管理成本: 每亩地每年人工每年需要除草两次,需要约6次除草,每除草 一亩需要人工费40元,每人每天可以除两亩,共需费用240元。 整个生长周期抗病除草需要8次,每次人工成本加药物成本约45 元,合计约360元。灌溉6次,费用300元。第二年抽薹人工成本 为50元一亩。综上,大黄田间管理成本为每年900元。
2.4.4
定植 种苗要求随挖随栽,尽量缩短种苗暂留时间。栽种 时,低于地面4—6cm以利于以后培土。栽种深度以齐子叶为宜,栽 后立即浇压蔸水,适当遮阴,防止种苗被太阳晒蔫而降低成活 率。 每公顷定苗22500株,为保证全苗,每公顷需种苗25875株,泽库县 由于气候、土壤条件,可适当密植,每公顷30000株。
经济效益评价
青海省所产的大黄主要是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历史上西 宁地区长期是青海全省大黄的集散地,所以青海大黄又称西宁大 黄。西宁大黄多生长于海拔2000米到4000米的高寒地带。大黄加 工外销又分箱黄和包黄两种规格,箱黄质量标准高,主要销国外, 包黄则销国内。 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270 年我国就开始使用了大黄这种药材, 公元前144 年大黄开始运往国外,近几百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 大黄主要出口国。青海出产的大黄又是全国大黄中的优良品种, 出产历史悠久,以质量好、产量高和疗效佳驰名中外,目前国内 市场上大黄的消费量月3000t,最高年份达到5000t以上,西宁大 黄以高出市场20%的价格远销国外市场,有年均500-700t的产量。
一般亩产干品400-500公斤。
经济效益
/newspaper/2016-07/13/content_114141406.htm
经济效益初计算
种子成本:
每公斤50元,每亩平均用种子2.5-3公斤 土地成本:青海省具有地广人稀的特点,政府在土地上也有所扶 持每年每亩400元
采收加工
移栽后3-4年便可收获,中秋至深秋当叶子由绿变黄时刨挖。采挖时选晴天
先将地上茎割去,再将植株四周的土深刨40-60厘米,挖出地下根,抖去泥 土,切去根茎部顶芽及芽穴,刮掉根茎部粗皮,对过粗的根纵劈成6厘米厚的 片,小根不切,直接晒干或慢火熏干,呈黄色时可供药用,根茎部分称大黄, 根及侧根可作兽用大黄(称水根、水大黄),4-5公斤鲜货,可供干1公斤干货。
近年来,可以用大黄叶做饲料,亩产青叶5000公斤以上,并连年
生长10年之久。猪羊吃后皮毛顺滑,不爱得病。按传统饲料价格 来算也可获利,参考桑叶饲料加工00左右每吨。
养殖实例
32岁的村民如曼特是这样说的:“以前家里的收入非常少, 主要靠山上挖药或者采野山菌卖点钱。在政府的主持下,我家也 种植了大黄,今年就挖了17亩地,产干大黄片在10000公斤左右, 按今年18元钱一公斤的收购价格,预计收入在18万左右,要发一 笔小财了,不过这还得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
(3)炭疽病
发生于6-8月,病叶上出现近圆形、中央淡褐色、 边缘紫色的病斑,接着病班上生黑色小点,最后病斑穿孔,使叶 片枯死。防治方法:同轮纹病。 (4)蚜虫 多发生于夏季干旱时,常成堆的集聚在茎叶上,吸 食植株汁液,使植株干枯。防治方法:发生时用蚜虱净针剂每亩 4支兑水40公斤,或苦参碱水剂1000倍液叶面喷施。
(D)培土
为促进大黄根茎的生长,每年秋季要对大黄根部培土, 培土可结合施肥,培土厚度2cm左右。 (E)施肥 合理施肥是增产的重要措施。大黄施肥要求使用有机 肥,尽量少施化肥,以保证大黄质量。牧区有机肥源充足,牛羊粪 要沤制腐熟后才能使用,避免杂草和病虫害。有机肥施用可结合 整地和培土进行。 (F)摘苔 大黄栽种后从第三年开始就有少量植株抽苔(生植枝), 作为商品生产(根茎)用的大黄生产基地,要结合综合利用,及时组 织人力摘苔,可减少养分消耗,促进根茎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