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概论·思考题
地球科学概论·思考题

地球科学概论·思考题绪论一、相关的名词地球科学地理学气象学水文学海洋学土壤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环境地学历史比较法二、思考题1、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地球科学主要包括哪些学科?各学科的研究内容是什么?2、试述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及主要分支学科?3、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特征?4、试述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
5、地球科学的研究有何重要意义?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一、相关的名词银河系银道面太阳系黄道面赤黄交角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线地月系大地水准面大陆边缘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岛弧和海沟大洋中脊大洋盆地二、思考题1、简述银河系和太阳系的基础特征。
2、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季节的变化?3、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有何特点?陆地和海底各有哪些主要地形单元?4、大陆边缘通常可以分为哪两种类型?第二章行星地球简史一、相关的名词宇宙恒星变星星际空间星际物质星际云星云天体系统星系天球星座二、思考题1、宇宙大爆炸的假说能给我们什么启示?2、星云说的出现有哪些超越自然科学的意义?3、为什么我们能了解到亿万年前地球的历史?4、研究地球演化历史的思维特点是什么?第三章地球的物质组成一、相关的名词:陨石克拉克值丰度值矿物晶体矿物的条痕硬度解理断口岩石岩石的结构岩石的构造二、填空题1、地壳中10种最主要的化学元素按克拉克值由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
它们占地壳总重量的__________。
2、矿物的光学性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3、石英和方解石的硬度分别为_______ 和______。
4、长石和石膏的硬度分别为______和_______。
5、云母具有______组______解理,方解石具有________组_________解理。
6、钾长石和斜长石都具有_______组__________解理。
7、占地壳重量达82.5%的矿物种类是___________,其中最主要的是_______。
地球科学概论思考题与练习题答案3

思考题及答案绪论一、名词解释地球科学: 简称地学, 是一门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科学。
是地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六大基础学科之一。
地质学:以研究地球的本质特征为目的, 是地球科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主要研究对象为地球的固体硬壳——地壳或岩石圈, 研究内容包括物质组成、结构构造, 以及地壳和岩石圈的形成和演变历史。
二、填空题1.地质学发展经历了18世纪前古代地质思想的萌芽阶段、18世纪—19世纪中叶地质学的创立阶段、近代地质学发展阶段三个阶段。
2.地质学发展初期, 学术界展开了水成论与火成论和渐变论与灾变论两场争论, 对地质学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判断题(正确∨, 错误×)1.地质学与地球科学研究的内容实际上没有本质区别(×)。
2.地球的演变是以渐进的方式持续进行的(×)。
地球概说一、名词解释磁异常: 指地球浅部具有磁性的矿物和岩石所引起的局部磁场, 它也叠加在基本磁场上。
实测值经过校正后减去磁场的正常值, 其差值为正称正异常, 其差值为负称负异常。
重力异常: 实测重力值多数与正常重力值不符的现象。
原因: ①测点不一定位于平均海平面上;②地壳不同部分物质的密度不同。
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m增加的温度。
不同地区地温梯度不同, 如亚洲的平均值为2.5度;欧洲为3~3.5度。
岩石圈: 软流圈上部的地球部分称为岩石圈。
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固体物质。
二、填空题1.地球表面积是起伏不平的, 可分为陆地和海洋两大部分。
2.大陆表面按起伏特征可分为山地、丘陵、平原、高原及盆地等五种地形地貌单元。
3.世界上的两大山系为阿尔卑斯—喜玛拉雅山系和环太平洋山系。
4.海底地形分为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三大单元。
5.大陆边缘分为大西洋、太平洋两种类型。
6.大陆边缘由⑴大陆架;⑵大陆坡;⑶大陆基;⑷岛弧;⑸海沟五部分构成。
7、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三个圈层。
地球科学概论思考题

第三章 思考题
• 什么是地球体、康拉德面、莫霍面、古登堡面、 岩石圈、软流圈、磁偏角、磁倾角?
• 地球主要由哪些圈层组成,各有什么特点? • 什么是地壳均衡原理? • 地球主要的物理特征是什么? • 组成地球和地壳的主要化学元素各是什么? • 地球物质是怎样运动的?对环境有何影响? • 地球的能量来源于何处? • 地质作用地概念及方式。 • 矿主要类型? • 冰川的刨蚀作用及刨蚀地貌。 • 冰碛物的类型及成因。 • 冰水沉积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 地质历史中的主要冰川事件发生在什么
时代?
• 冻土带的主要地貌及其成因。
Testing your Knowledge
• Describe two different origins for continental rise. • Sketch an 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 and a passive
Test your knowledge
• What conditions are necessary for an artesian well? • What is karst topography? How does it form? • What causes a perched water table? • What is the water table? Is it fixed in position? • Sketch four different origins for springs. • What controls the velocity of ground-water flow? • How does a confined aquifer differ from an
地球科学概论(第三章)—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第三章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地壳的物质组成●重点掌握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内部圈层的划分,各圈层的主要物理状态,地壳的类型,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异同,矿物的概念,矿物的晶体结构,矿物的形态;岩石的成因分类,三大类岩石的主要特点。
●一般了解地幔、地核的物质组成,元素在地球和地壳中的分布,克拉克值,地壳的重力均衡和重力异常。
2001年8月4日,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在江苏省东海县开钻。
钻井所在地毛北镇位于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超高压变质带-大别苏鲁造山带上。
2005年3月8日完钻,钻进深度5158米。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是我国"入地"计划的重大突破,也是当前实施的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20多个项目中最深的科学钻井。
第一节地球的内部圈层利用地震波可探测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固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主要由低密度的富铝硅酸盐岩石组成;地幔主要由密度中等的固态富镁硅酸盐岩石组成;地核主要由高密度的铁镍合金组成,外核呈液态,内核呈固态。
一、内部圈层的划分(一)划分依据——地震波候风地动仪地震波●面波——对固体地球表面破坏最强●体波——纵波(P波)和横波(S波)地震波探测的原理:波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性质有关,波速变化意味着介质密度和弹性变化;P 波速度高于S波,且S波不能通过液体和气体。
一、内部圈层的划分(二)密度和物性分层●两个一级波速不连续界面莫霍面与古登堡面——分隔地壳、地幔、地核●一个明显的低速带软流圈——分隔岩石圈和中间圈二、主要物理性质●密度地壳平均密度2.7-2.8g/cm3,<地球平均密度5.516g/cm3;●压力与上覆物质重量成正比,按静压力平衡公式计算;●重力地球吸引力和离心力的合力,大致指向地心,影响重力的是下伏物质质量;●温度地温场、常温层(外热层)、地热增温率或地温梯度、地热流密度;二、主要物理性质●磁场地球的偶极磁场,磁轴与地球自转轴夹角15度并绕地理极缓慢迁移(1)地磁三要素:磁偏角、磁倾角、磁场强度(磁感应强度)(2)地磁场的组成:基本磁场(偶极磁场)、变化磁场(非偶极)、磁异常(3)地磁场的成因:自激发电机假说G为地球旋转轴,M为磁极,F为磁力线;地球内部液态外核的差异运动与漩涡可产生感应电流,从而在一定时期内形成较稳定的地磁场。
地球科学概论详细习题及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一,名词解释1.将古论今:根据保留在地层和岩石中的各种痕迹和现象,结合现在正在发生的各种地质现象来分析和推断地质历史时期各种地质事件的存在和特征的方法。
2.克拉克值和丰度:地壳中50余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称克拉克值。
化学元素在宇宙或地球化学系统中的平均含量称丰度。
3.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的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条痕:矿物在无釉的白色瓷板上磨划时留下的粉状颜色。
断口:矿物受力后在解理面以外的裂开面。
4.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主演要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和发展的作用。
5.地层层序律:地层层序正常的条件下,下伏岩层老、上覆岩层新,利用地层的上下关系来确定相对年代的方法。
6.变质作用:原岩处在特定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其在固态下改变其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从而形成新岩石的过程。
经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称变质岩。
7.地质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受力而发生变位、变形留下的形迹。
8.构造运动:主要由地球内力引起岩石圈的机械运动。
9.结晶分异作用:岩浆冷凝过程中,各种矿物按结晶温度不同而先后分离出来。
10.重结晶作用:岩石在固态下同种矿物经过有限的颗粒溶解、组分迁移,而又重新结晶成粗大颗粒的作用,但并未形成新矿物。
11.地球岩石圈物质的快速震动叫地震,地表以下始发震动的位置叫震源,地表上任一点到震中的水平距离叫震中距,震源到地面任一点的距离叫震源距,地面及房屋建筑物遭受破坏的程度叫地震烈度。
12.风化作用:由于温度的变化,大气、水和水溶液以及生物的生命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壳表层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从而形成松散堆积物的过程。
13.土壤:风化壳的表层,它是由各种风化作用的产物再经过生物风化作用改造而形成的,其主要特点是富含腐殖质。
(分为表层、淋积层、淀积层)14.风化壳:残积物和土壤在地表形成的一个不连续薄层称为风化壳。
15.准平原化:当一个地区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地壳保持稳定或处于缓慢的沉降状态,由于高地受到剥蚀,低地接受沉积,在此双重作用下,地形可能达到最小限度的波状起伏。
地球概论复习思考题部分参考答案

《地球概论》思考与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地理坐标与天球坐标h m⒒在北京(φ=40°N),黄道与地平圈的交角,最大与最小各为多少?那时春分点位于什么位置?试绘图表示之。
当春分点与东点重合时,图中A点距天北极10°,填空:A点的α90°;δ80°;λ90°;β56°34′;夏至点的t 12h ;δ23°26′;h -26°34′;A (方位)180°。
解:黄道与地平圈的交角,最大为90°-40°+23°26′=73°26′,春分点位于西点。
最小为90°-40°-23°26′=26°34′,春分点位于东点。
⒓我国古代有人在同一点观测到夏至日的太阳高度是73°38′,冬至日的太阳高度是26°22′,求此人所在地的纬度和当时的黄赤交角。
解:黄赤交角:(73°38′-26°22′)/2=23°38′此人所在地的纬度:纬度等于天顶的赤纬(90°-73°38′)+23°38′=40°N⒔有人在北半球某地观测到一恒星上中天时的高度为50度,下中天时的高度为20度。
试绘图求出此人所在地的纬度和恒星的赤纬分别是多少?解:该恒星的赤纬:90°-(50°-20°)/2 = 75°观测地的纬度:20°+(50°-20°)/2 = 35°N或该恒星的赤纬:90°-(70°+40°)/2 = 35°观测地的纬度:20+(70°+40°)/2 = 75°N⒕北半球某地子夜时,观测到太阳中心的高度为4°11′,而太阳的赤纬为+22°8′,求该地的纬度,试绘图表示出该地当天太阳的周日运动路线来。
地球科学概论详细习题与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详细习题与答案地球科学概论⼀,名词解释1. 将古论今:根据保留在地层和岩⽯中的各种痕迹和现象,结合现在正在发⽣的各种地质现象来分析和推断地质历史时期各种地质事件的存在和特征的⽅法。
2. 克拉克值和丰度:地壳中50余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称克拉克值。
化学元素在宇宙或地球化学系统中的平均含量称丰度。
3. 解理:矿物受⼒后沿⼀定的结晶⽅向裂开成光滑平⾯的性质。
条痕』物在⽆釉的⽩⾊瓷板上磨划时留下的粉状颜⾊。
断⼝』物受⼒后在解理⾯以外的裂开⾯。
4. 地质作⽤:由⾃然动⼒引起地球(主演要地幔和岩⽯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和发展的作⽤。
5. 地层层序律:地层层序正常的条件下,下伏岩层⽼、上覆岩层新,利⽤地层的上下关系来确定相对年代的⽅法。
6. 变质作⽤:原岩处在特定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其在固态下改变其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从⽽形成新岩⽯的过程。
经变质作⽤所形成的岩⽯称变质岩。
7. 地质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受⼒⽽发⽣变位、变形留下的形迹。
8. 构造运动:主要由地球内⼒引起岩⽯圈的机械运动。
9. 结晶分异作⽤:岩浆冷凝过程中,各种矿物按结晶温度不同⽽先后分离出来。
10. 重结晶作⽤:岩⽯在固态下同种矿物经过有限的颗粒溶解、组分迁移,⽽⼜重新结晶成粗⼤颗粒的作⽤,但并未形成新矿物。
11. 地球岩⽯圈物质的快速震动叫地震,地表以下始发震动的位置叫震源,地表上任⼀点到震中的⽔平距离叫震中距,震源到地⾯任⼀点的距离叫震源距,地⾯及房屋建筑物遭受破坏的程度叫地震烈度。
12. 风化作⽤:由于温度的变化,⼤⽓、⽔和⽔溶液以及⽣物的⽣命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壳表层的岩⽯、矿物在原地发⽣物理或化学变化,从⽽形成松散堆积物的过程。
13. ⼟壤:风化壳的表层,它是由各种风化作⽤的产物再经过⽣物风化作⽤改造⽽形成的,其主要特点是富含腐殖质。
(分为表层、淋积层、淀积层)14. 风化壳残积物和⼟壤在地表形成的⼀个不连续薄层称为风化壳。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答案

软流层: 软流层(Asthenosphere)又叫软流圈,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Lithosohere)之下,深度在80—400km之间,是一个基本上呈全球性分布的地内圈层。软流层一般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简答题
1: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壳与地幔之间由莫霍面界开,地幔于地核之间由古登堡面界开。
大理岩:变质岩,又称大理石。由碳酸盐岩经区域变质作用或接触变质作用形成。主要由方解石和白云石组成,此外含有硅灰石、滑石、透闪石、透辉石、斜长石、石英、方镁石等。具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有时为条带状)构造。 通常白色和灰色大理岩居多。
简答题
1: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上部,由花岗质岩、玄武质岩和超基性岩组成。
组 段 层 群
5:角度不整合:由于受到地壳运动而产生褶皱、断裂、弯曲作用、岩浆侵入等造成地壳上升,遭受风化剥蚀。当地壳再次下沉接受沉积后,形成上覆的新时代地层。上覆新地层和下伏老地层产状完全不同,其间有明显的地层缺失和风化剥蚀现象。这种接触关系叫不整合接触或角度不整合。
3:
四,地球及各圈层的物质组成 Leabharlann 第一节 名词解释
地壳元素的丰度:一种表示地壳中化学元素平均含量的数值。
主要元素:主要元素是指C、H、O、N、P、S,它们的含量大约分别占生物体原生质总量的0.3%以上,六种大约共占9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一、相关的名词地球科学地理学气象学水文学海洋学土壤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环境地学历史比较法二、思考题1、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地球科学主要包括哪些学科?各学科的研究内容是什么?2、试述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及主要分支学科?3、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特征?4、试述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
5、地球科学的研究有何重要意义?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一、相关的名词银河系银道面太阳系黄道面赤黄交角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线地月系大地水准面大陆边缘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岛弧和海沟大洋中脊大洋盆地二、思考题1、简述银河系和太阳系的基础特征。
2、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季节的变化?3、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有何特点?陆地和海底各有哪些主要地形单元?4、大陆边缘通常可以分为哪两种类型?第二章行星地球简史一、相关的名词宇宙恒星变星星际空间星际物质星际云星云天体系统星系天球星座二、思考题1、宇宙大爆炸的假说能给我们什么启示?2、星云说的出现有哪些超越自然科学的意义?3、为什么我们能了解到亿万年前地球的历史?4、研究地球演化历史的思维特点是什么?第三章地球的物质组成一、相关的名词:陨石克拉克值丰度值矿物晶体矿物的条痕硬度解理断口岩石岩石的结构岩石的构造二、填空题1、地壳中10种最主要的化学元素按克拉克值由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
它们占地壳总重量的__________。
2、矿物的光学性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3、石英和方解石的硬度分别为_______ 和______。
4、长石和石膏的硬度分别为______和_______。
5、云母具有______组______解理,方解石具有________组_________解理。
6、钾长石和斜长石都具有_______组__________解理。
7、占地壳重量达82.5%的矿物种类是___________,其中最主要的是_______。
8、按地壳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及形成演化特征,地壳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两种类型。
9、大陆部分比同纬度海面上的重力值_________。
三、是非判断与改错题1、地壳中的化学元素绝大部分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2、绝大多数矿物都是氧化物。
3、所有的矿物都是有用的。
4、凡出露在地表的岩浆岩都是喷出岩。
5、海岩线即陆壳与洋壳的分界线。
四、对比与思考1、石陨石和铁陨石2、晶质矿物与非晶质矿物3、矿物和岩石4、解理和断口5、岩石的结构和岩石的构造第四章大气圈—地球的蓝色外壳一、相关的名词大气圈对流层大气降温率风化作用物理风化作用温差风化冰劈作用卸载作用化学风化作用溶解作用氧化作用碳酸化作用水解作用生物风化作用根劈作用倒石堆残积物土壤风化壳差异风化球形风化古土壤二、是非判断并改错题1、风化作用只发生在陆地表面。
2、风化作用与剥蚀作用都是对近地表的矿物或岩石的破坏作用,故两者没有本质区别。
3、温度越低、冰劈作用越强烈。
4、长石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分解成铝土矿。
5、赤道附近的温度高,所以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烈。
6、世界上年温差最大的地方物理风比作用也最强。
7、长石的抗风化能力比角闪石弱。
8、球形风化作用在所有岩石中都可发生。
9、铝、铁元素在干旱地区常以胶体形式被迁移。
10、残积层中也常吸较丰富的腐殖质。
11、粘土矿物主要是物理风化作用的产物。
12、在湿热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硅铝一粘土型风化壳。
13、土壤是由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
14、差异风化作用是由于气候不同造成的。
15、物理风化作用和化学风化作用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风化作用方式。
故两者在同一地区不可能同时发生。
16、自地球形成以来,大气环境只发生冷暖和干湿的交替变化,而没有发生其他变化。
三、对比题1、差异风化作用和温差风化作用2、根劈作用和冰劈作用3、水化作用和水解作用4、残积物与土壤5、风化作用与风的剥蚀作用6、天气与气候四、思考题1、地球的表部及周围空间分为哪几个圈层?各圈层有哪些基本特征?2、大气圈中的哪一层与地壳表层的地质作用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3、简述大气运动的动力及大气环流模式。
4、物理风化作用和化学风化作用在原因、方式、过程、产物及影响因素等方面有何不同?2、请解释成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地质含意。
3、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有哪些?你认为哪一种最主要?为什么?4、任何一种岩石经风比作用后,是否都能形成完整的具有四层结构的风化壳?为什么?5、在风化作用过程中,干旱地区与温暖湿润地区被析出的元素相同吗?为什么?6、研究风化壳有什么意义?7、如何运用风化作用的知识来保护文物古迹?8、不同气候带风化作用的方式有何不同?所形成的风化壳又有什么不同?9、一个完整的风比壳在剖面上通常分几层?各层的特征是什么?10、为什么砖红土多分布我国华南和西南等地?11、请举例说明生物风化作用和化学风化作用对城市建设的影响?第五章生物圈—大自然的的精华一、相关的名词:生物圈种群群落食物链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生物灾害二、对比题1、种群和群落2、食物链与营养级3、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三、思考题1、简述生物圈所包括的范围以及生物按性状特征的分类。
2、试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
3、简述生态系统的分类。
4、试述森林生态系统对地球环境的主要作用。
5、试述破环生态平衡的因素以及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6、简述人类与地球环境的关系。
第六章水圈—地表变化的主要媒介一、相关的名词:水圈波浪潮汐潮流海流浊流地面流水片流洪流河流水系流域层流紊流地下水泉岩石的空隙率岩石的透水性透水层含水层隔水层包气带水潜水潜水面承压水水头压力淡水湖咸水湖泄水湖不泄水湖沼泽冰川雪线大陆冰川山岳冰川相对湿度绝对湿度河床河谷阶地河漫滩河流的侵蚀作用河流的下蚀作用河流的侧蚀作用瀑布急流向源侵蚀作用侵蚀基准面河流的袭夺河曲蛇曲年轭湖V形谷冲蚀作用洗刷作用冲沟潜蚀作用岩溶作用石芽溶沟落水洞溶蚀漏斗溶洞波浪潮汐海流潮间带海蚀凹槽海蚀崖波切台海蚀柱冰舌刨蚀作用挖掘作用磨蚀作用锉蚀作用冰川擦痕磨光面(冰溜面)冰斗刃脊角峰U形谷搬运作用机械搬运作用化学搬运作用推移跃移悬移载移胶体溶液真溶液分选性磨圆度球度沉积作用机械沉积作用化学沉积作用生物沉积作用边滩心滩河漫滩冲积扇三角洲冲积物的二元结构洪积物冲积物坡积物坡积裙洪积扇潮坪砂嘴砂坝泻湖滨海浅海阶地浊积物冰硫物终碛堤侧碛鼓丘沙丘新月形沙丘黄土钟乳石石钟乳石笋泉华波筑台成岩作用沉积岩压实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沉积岩的结构沉积岩的构造碎屑结构生物结构层理构造层面构造水资源水环境水体污染二、是非判断并改错题1、海水中水质点运动的轨迹只受水体内部粘滞力的影响,与水的深度无关。
2、波浪运动的特征与海流相同。
3、海水运动只发生在海洋表层。
4、地下水是埋藏在地下的,因此不会流出地表。
5、潜水面是潜水的自由表面,其埋藏深度不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6、岩石的空隙率越大,含地下水就越多,因而必定是很好的含水层。
7、哪里气候最冷,哪里就有冰川形成。
8、冰川内部运动速度不均一,近底部最快。
9、冰川与一般冰体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运动的冰体。
10、冰川的前缘(冰舌)不可能到达雪线以下的地方。
16、一般情况下,一条河流的上游以下蚀作用为主,下游以侧蚀作用为主。
17、一条河流的侵蚀基准面只有一个。
18、河流主流线的冲击点位于凹岸的最大弯曲点。
19、河曲与蛇曲的差异仅表现在河谷弯曲程度不同。
20、河流侧蚀作用的结果,使河床与河谷都变得越来越弯曲。
21、河流上游河谷的横断面常为V字形,这是由于在上游只发生下蚀作用,而无侧蚀作用。
22、片流的洗刷作用很弱,故对地表的土训没有多大的破坏作用。
23、地下水的地质作用通常发生在地下,故不会改变地表的面貌。
24、溶沟、石芽、石林是完全由地下水的溶浊作用形成的,与地表水的无关。
25、落水洞、溶蚀漏斗是由地下水作垂向运动溶蚀形成的,面溶洞则是由地下水作近水平运动溶蚀形成的。
26、波浪对海岸的破坏作用只发生在潮间带。
27、海水的剥蚀作用只发生在浅海及滨海带。
28、通常海岬部分以侵蚀作用为主,不断向陆地方向后退,使海岸变得越来越平直。
29、冰川刨蚀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冰川的流速。
30、角峰是由两个冰斗的后壁或侧壁不断后退形成的尖锐山峰。
31、冰斗通常发育在雪线附近。
32、砾石的磨圆度与砾石被搬运的距离远近无关,与搬运的介质有关。
33、沉积物中的粘土主要是砾石或沙在被流水搬运过程中由于撞击、磨蚀作用而逐渐破碎,变细形成的。
34、一个碎屑颗粒在水中被搬运的方式是固定不变的。
35、冰运物在其被搬运过程中,一般不发生转动、滚动。
36、当冰川所含的碎屑颗粒增加时,冰川的搬运能力会减弱。
37、河水的机械搬运能力及搬运量与水的活力成正比。
38、海洋中主要靠洋流搬运各种物质。
39、海岸线附近的沙粒只沿着两个方向被搬运,或者垂直海岸线方向,或者平行海岸线方向。
40、在河流搬运过程中,粒径越小的颗粒,越易起动和搬运。
41、地面流水的沉积作用发生在活力减小的地方。
42、河漫滩上土地肥沃,是人们种庄稼、居住的好地方。
43、洪积扇的扇顶主要由砾石组成,是良好的含水层,故是找地下水的好地方。
44、只要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就有泉华沉积。
45、河流搬运的碎悄物质基本上都沉积在河谷中。
46、河流阶地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
47、河床沉积与河漫滩沉积是河流的两种不同的沉积环境。
48、河流中主要是机械沉积作用,而化学沉积作用是很微弱的。
49、地下水的沉积作用只发生在地表以下。
50、溶洞是由地下水潜蚀作用形成的,而地下水化学沉积作用的主要场所又是溶洞,其结果就不可能形成大的溶洞。
51、冰川的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冰川运动速度减慢的地方。
52、终碛堤代表了冰川运动所到达的最低界线,故它也是雪线的位置。
53、冰碛物与洪积物的分选性和磨圆度是相近的,故两者簋难区分。
54、潮坪沉积物与浅海沉积物一样,由岸向海是由粗到细分布的。
55、三角洲主要是由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一般不含海相生物化石。
56、深海中的沉积物是由洋流搬运而来的。
57、海水盐度高,所以在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厚层盐层都是在海洋中沉积形成的。
58、松散的沉积物只要通过压实作用就能形成坚硬的岩石。
59、沉积岩的不同结构特点能反映沉积物的形成环境。
60、成岩作用通常发生在地表的条件下。
61、成岩作用只是使松散沉积物变成坚硬的岩石,而不会改变沉积物的成分,结构及构造特点。
62、泥岩和页岩都是由粘土矿物组成的,它们的形成环境没有什么区别。
63、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64、天然水体具有自净能力,因此水体污染不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65、滑坡一般发生在地势陡峻、裂隙发育的基岩分布区。
66、泥石流主要发育在比较陡峻的山区。
67、地面沉降和地面塌陷是自然因素造成的,与人类活动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