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低速柴油机工作过程建模与仿真_王海燕
TBD620柴油机缸内工作过程仿真研究

Nu rc lSmuain o BD 2 ee a ie SI —yid rW o kn r c s me i i lt fT 6 0 Disl ̄ gn ’ n c l e r ig P o es a o n
W a g P n , a gJa 。 n e g W n in
K y rs:de e e gn ;d u l nes o t l beitk av s e wod isl n ie o be ilt;c nr l l na e v le ;wokn rc s oa r igp o es
0 引 言
柴 油机缸 内空 气运 动直 接影 响着 缸 内油气 的混 合 速率 和柴 油雾 化 效 果 ,从 而 影 响 缸 内燃 烧 过 程 。 本 文 以采 用 双进 气 道 可控 涡 流 进 气 系 统 的 T D 2 B 60 柴 油机 为研究 对 象 ,利 用 FR IE软件 对 其 进 气 、压 缩 、燃烧 过程 进行 了仿 真计 算 ,分 析研 究 了进气 控 制 阀 的关 闭 与开启 对柴 油机 低负 荷工 况下燃 烧 和排
摘 要 :利 用 P O E建 立 T D 2 R/ B 6 0柴 油机 的 进 气 道 和 燃 烧 室 三 维模 型 ;并在 FR I E软 件 中对 进
气 、压缩和 燃烧 过程进 行 仿真 计 算 。分析 了 T D 2 B 6 0柴 油机 双进 气道 可控 涡流 系统 对缸 内涡 流 、 油 气混合 和燃烧 排放 特性 的影 响 。结果表 明 ,低 负荷 工况 时关 闭双进 气道 可控 涡流 系统 的进 气控 制 阀能显 著改善 缸 内混合 气 的形成 ,提 高柴 油机燃 烧及排 放性 能 。 关 键词 :柴油机 ;双进 气道 ;进 气控 制 阀 ;工作过 程 中图分 类号 :T 4 1 2 K 2 . 文献标 识码 :A 文 章编 号 :10 4 5 (0 1 0 0 1— 3 7 2 1 ) 6—1 0 3— 4
大型低速柴油机性能预测动态模型

大型低速柴油机性能预测动态模型
王海燕;张均东;曾鸿
【期刊名称】《中国航海》
【年(卷),期】2007(000)001
【摘要】性能预测模型及其仿真是柴油机设计、电控和故障诊断研究的重要手段.容积法模型能准确反映缸内压力的变化,但计算耗时长.它具有动态仿真的能力,一般应用于稳态仿真.通过对缸内工作过程和涡轮增压器模型的简化,结合曲柄连杆机构动力学模型,建立了以容积法为基础的涡轮增压多缸柴油机动态模型.缸内工作过程以曲轴转角为计算单位,其他部分以时间为计算单位.模型可观测瞬态过程中各主要参数的变化.以6S60MC型船用柴油主机为例,用MATLAB/SIMULINK实现仿真模型,在XEON3.0G工作站进行仿真.仿真结果显示,模型数据与台架试验数据吻合良好,仿真300 s耗时245.4 s,满足实时仿真的要求.
【总页数】5页(P105-109)
【作者】王海燕;张均东;曾鸿
【作者单位】大连海事大学,辽宁,大连,116026;大连海事大学,辽宁,大连,116026;大连海事大学,辽宁,大连,11602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6
【相关文献】
1.基于贝叶斯动态模型的某器件性能预测 [J], 樊红东;胡昌华;丁力
2.船用低速柴油机变工况性能预测 [J], 曾鸿;张均东;林叶锦;甘辉兵
3.基于氧化动态模型的沥青热氧老化性能预测 [J], 刘芳;夏洪山;艾军;刘丽
4.大型船用低速柴油机的工作过程和故障模拟 [J], 曾存;胡以怀;杨雅钧;胡光忠;李方玉
5.船用大型低速柴油机曲轴的修复与分析 [J], 王飞翔;郑炜;邓健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型低速船舶柴油机建模与仿真研究

大型低速船舶柴油机建模与仿真研究彭维【摘要】运用容积法建立了某大型低速柴油机的数学模型,对其气缸内热力过程、涡轮增压器系统、进排气系统进行了仿真,得到了不同工况下的工作参数,如缸内排温、最高爆发压力、平均指示压力和扫气压力等,其仿真数据与台架试验数据较吻合。
%Using the volumetric method to establish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a large low‐speed diesel engines .The thermodynamic process of the cylinder ,turbocharger systems ,in‐take and exhaust systems are simulated .Operating parameters obtained under different run‐ning conditions ,such as in‐cylinder exhaust temperature ,the maximum explosion pressure , indicated mean effective pressure and scavenging pressure .Simulation data agree well with the bench test data .【期刊名称】《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4页(P12-15)【关键词】低速柴油机;容积法;示功图;建模仿真【作者】彭维【作者单位】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421 引言对柴油机工作过程数学建模与仿真的研究,对缩短柴油机设计、优化和控制策略的设计与验证等有着显著的作用。
现常见的柴油机工作过程仿真数学模型有单区模型、双区模型、多区模型及三维模型[1-2]。
农用柴油机动力总成刚体模态参数识别

农用柴油机动力总成刚体模态参数识别张跃;崔根群;王海霞【摘要】介绍了农用柴油机动力总成在约束状态下进行刚体模态参数识别的方法.通过动力总成按正常状态安装在台架上,用锤击法进行测试,使用ME'scopeVES软件对其模态参数进行识别,得到了该型柴油机动力总成的各阶刚体模态.参考相干性曲线,通过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采用该方法进行刚体模态识别的有效性.【期刊名称】《农机化研究》【年(卷),期】2010(032)008【总页数】4页(P197-200)【关键词】动态特性;约束模态;动力总成;实验模态;相干性【作者】张跃;崔根群;王海霞【作者单位】河北工业大学,车辆工程系,天津,300130;河北工业大学,车辆工程系,天津,300130;河北工业大学,车辆工程系,天津,3001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1.1;TK4270 引言由于柴油机功率足、扭矩大,可以在低转速情况下实现大扭矩的输出,能够适应各种复杂路面情况,所以柴油机在农用车辆中的使用非常广泛。
柴油机工作时振动和噪声都很大,这也是影响它使用推广的原因。
为了减少发动机对整车NVH水平的影响,快速准确地测定动力总成的动态特性越来越重要。
对柴油发动机动力总成进行模态识别,可使用数值计算和实验分析[1]的方法。
本文以约束状态对动力总成进行模态识别,并通过与能量解耦法[2]得到的模态分析结果对比,两者结果接近,并在实验过程中参考相干性(coherence)函数来识别实验结果的可信度,从而得到动力总成刚体模态参数。
1 相干性在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各个输入输出信号之间都存在着相干性,它代表了每个输入输出点之间的线性关系[3]。
相干性的存在大大增加了多输入多输出振动试验的复杂性,并提供了一个评价振动试验结果的指标。
1.1 成对数据的相干性成对数据的相干性表示一对数据在测量噪声误差存在状况下的线性关系的强弱。
对于数据xi,yi( i=1,2,3,……,N),其相关性函数用表示,其中a对于数据xi和yi来说,当ρxy接近于1时,其数据分布分布于一条线上;当ρxy 远小于1时,xi,yi的数据散布在空间中。
AHP法在评估船用柴油机仿真模型中的应用

出该层各指标对上一层的权重。使用 M T A A k B数学 应 用软 件 , 以在 确 定权 重 的 同时 , 验 判 断 矩 阵 的 可 检
一
致性 , 图 2 见 。
3 模 型 的建 立
( )工况 集 与评 估指 标 集 的建 立 1 在 仿 真 过 程
中, 所有 应考 虑 的工 况 构 成 了工 况 集 , 柴油 机 指 标集
=
主观认识 的多样 性 , = A n不一定 完 全成 立 。因此 ,
在 考察 A P法得 到 的结果 是 否 合 理 时 , 要 在 各 排 H 需
序 过程 中进行 一致 性检 验 。 首先 检验 判断 矩 阵的随 机一致 性 指标 C =( I A
一
2, 6, 4, 8
n / n一1 其 次检验 判 断矩 阵的 随机一 致性 比例 )( );
W … , ) , W T o
=( f, WJ 1
将各 模型 在工 况 i 能 -下 参 数 k的 原 始 得 分 性 『 a班=( 1u , , 一化 : a , … 口 咖)。 p 归 0 =( 妊 , i , , 咖) 口 1a  ̄ … 0 l f
则 : 型 在工 况 i 性 能 下 得分 为 : 模 ,
W =n
= W
标综合评 价方法 , 出的一种层 次权重 决策分析 方法 。 提 它合理地 将定性与定量 的决 策结合起 来 , 按照思 维、 心
理 的规律 把决策 过程 层 次化 、 量化 。该方 法 在我 国 数 能源系统 分析 、 市规 划 、 济管 理 、 研评 价 等社会 城 经 科
即 : A —h ) =0 ( iW 其 中 : =( , , , W 。 … () 2
低速船用柴油机瞬时扭矩预测模型与系统仿真

程: 扫气口开至扫气口关, dQ f d Υ为 0; ⑥ 后排气过程: 扫气口关至排气阀关, dQ f d Υ 、 dm s d Υ为 0。
关 键 词: 船舶、 舰船工程; 船用柴油机; 扭矩预测; 容积法模型; 曲柄连杆机构 中图分类号: U 664. 121; T K421 文献标识码: A
1 引 言
柴油机单缸压力和输出扭矩信息可应用于扭矩跟踪控制、 瞬时空燃比调节、 喷油正时、 怠速控制及 [1 ] 气缸不发火、 非正常燃烧检测等多个控制和故障诊断问题 。 船用柴油机推进系统运行环境复杂多变, 对应于不同的海况有不同的工作区, 这对于研究其合理的自适应控制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 ]。 尽管可以利 [3 ] 用非接触式动态扭矩传感器测量扭矩 , 但因价格太高, 不适合大规模应用, 因此须要建立准确的柴油 机扭矩模型进行控制、 状态观测、 故障诊断算法的设计、 仿真和验证。 [4 ] H ENDR ICKS E 在 1989 年提出的循环平均值模型 , 被广泛应用于柴油机非线性控制与状态观 测[ 5 ] , 但未能体现各缸内气体压力的变化, 因此无法给出瞬时扭矩信息。 容积法模型可准确预测气缸内 气体压力的变化, 被广泛应用于柴油机稳态工作过程仿真[ 6 ] , 但因缺少柴油机动力学模型, 不能进行动 态仿真。 SON G 建 立 了 多 缸 柴 油 机 曲 柄 连 杆 机 构 仿 真 模 型 [ 7 ] , 但 没 有 涉 及 气 缸 内 压 力 的 计 算。 [8 ] FAL CON E P 等人从燃烧模型出发, 得到扭矩模型, 并进行了仿真计算 , 但其研究对象是小型机且未 包含缸内工作过程。 由于现有模型存在上述不足, 因此, 有必要深入研究, 建立完整的柴油机瞬时扭矩预测模型, 以便更 好地满足现代柴油机控制与状态观测的要求。 本文以6S60M C 型船用柴油主机为研究对象, 对容积法模 型做了一些简化, 结合曲柄连杆机构动力学, 建立了多缸柴油机的扭矩预测模型, 并进行了仿真计算。
应用于柴油机倒拖的电力拖动控制系统建模仿真

应用于柴油机倒拖的电力拖动控制系统建模仿真
马骋;王海燕
【期刊名称】《内燃机与动力装置》
【年(卷),期】2017(034)002
【摘要】以电动机作为动力源来拖动大型船用主柴油机,使柴油机实现不发火运转,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柴油机作为拖动系统的负载,负载扭矩随转速和曲轴转角而变化.以6ES35ME-B型低速大功率柴油机为例,建立单缸扭矩仿真模型进行仿真计算.确定拖动系统负载扭矩后根据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原理搭建了无速度传感器的转差率控制的矢量调速控制系统.将倒拖工况下的扭矩模型作为负载与变频调速系统进行连接,对仿真模型进行计算并验证了电力拖动方案的可行性.试验证明250kW的电机可以拖动柴油机在0-60r/min范围内运转,调速性能良好.
【总页数】7页(P47-52,56)
【作者】马骋;王海燕
【作者单位】上海海事大学轮机工程系上海201306;上海海事大学轮机工程系上海2013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661
【相关文献】
1.基于热平衡试验和倒拖试验的柴油机有效能传递与节能潜力研究 [J], 田永海;牛军;梁红波;曲栓;孙丹红
2.柴油机起动倒拖缸内喷雾仿真分析 [J], 彭海勇;崔毅;邓康耀
3.多参数对倒拖柴油机气缸盖壁局部瞬态传热影响的实验研究 [J], 俞水良;蒋德明
4.涡流室式柴油机倒拖示功图的热力分析 [J], 褚玉林;徐斌
5.基于电机倒拖原理的柴油机转动惯量测试系统研制及应用 [J], 万夫;敬佳佳;张志东;王文权;徐友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异型柴油机双机并车中的模型设计仿真

功 能设计包 括模型 建立和 离线仿 真 。根 据特 定 的模 型建立方 法 , 由定 理 定律 推 导 而 来 的经 如
验公 式法 、 由实 际测量 数 据 模拟 得 到 的测 试 法 或
收 稿 日期 :0 90 —0 2 0 93 修 回 日期 : 0 9 1 2 20 — 1 4 作者 简 介 : 王 乐 ( 9 4) 男 , 士 生 。 18 , 硕
模拟仿真提供 支持 。 关键词 : 柴油机 ;S S S离合 器; MAT A / I L B SMUUN 建模仿真 K;
中图 分 类 号 : 6 . 3 U6 42 文 献 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17 5 (0 0 0 ~0 40 l7 —93 2 1 ) 50 8—4
乐, 黄
河
在控 制器 开发 的早 期 阶 段 测试 , 可 能 早 地 发现 尽
丁 —— 机组 的加 速 时 间 ;
控制 策 略上 的错误 并作 修 改 。对 生 成 的控制 器原 型进 行测 试 , 使得 控 制 工 程 师 能 够将 主 要精 力 集
中在 控制 策略 的修 改 和优 化上 , 大地 改 善 了工 极 作效 率 和时 间 。
第 3 9卷
第 5 期
S P HI
船 海 工 程
OCEAN ENGI ERI NE NG
Vo . 9 No 5 13 . OC . 0 0 t2 1
21 0 0年 1 0月
异 型 柴 油 机 双 机 并 车 中 的模 型设 计 仿 真
王 乐, 黄 河
( 海 交通 大 学 轮 机 工 程 系 , 海 2 0 3 ) 上 上 0 0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扩散燃烧持续角较小 ,在 40°~ 50°,本文取 50°计
算. 这样做可以简化参数计算的难度. 因此只需对 θz 、τ、Q d 三个参数寻优就可以得到燃烧放热规
律.
表 1 为根据不同工况下实测示功图计算得到
的参数 ,可用来对变工况下模型参数进行插值计
算.
表 1 燃烧放热规律参数
负荷 / % 100 90 75 50
2 大 连 海 事 大 学 学 报 第 32 卷
质量 ;χ为在某一曲轴转角时 ,已燃烧掉的燃油质 量与 gf 之比 ; dχ/ dφ为燃烧放热规律.
式(1) 表明 : 气缸热力学能的变化是由喷入
燃油的燃烧热量 、进入气缸新鲜空气带入的热量 、
(大连海事大学 轮机工程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6)
摘要 :采用容积法建立了大型低速柴油机缸内工作过程的仿真模型 ,利用实测示功图对不同负荷下 Vibe 燃
烧放热规律参数进行了优化计算. 以 MAN B &W 公司生产的 6S60MC 型船舶柴油主机为例 ,用 Matlab/ Simulink 进行了缸内工作过程的仿真 ,并与台架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显示 ,仿真模型的运行结果与 实测数据基本吻合 ,仿真模型精确度很高. 模型已用于船舶主推进动力装置的动态仿真中.
d( mzUz) dφ
=
d Qf dφ
+
d ms dφ
Is
-
d me dφ
Ie
-
d Qw dφ
-
pz
dVz dφ
(1)
d mz dφ
=
d ms dφ
-
d me dφ
+
gf
dχ d
(3)
式中 :φ为柴油机的曲柄转角 ; m z 为气缸内气体
的质量 ; U z 为气体热力学能 ; d ( m z U z ) / dφ 为气
燃油消耗率 / (g ·kW ·h - 1) 181. 55 175. 86 173. 56 176. 12
转速 n/ ( r ·min - 1)
83. 3 95. 4 101. 4 105
扫气压力 / MPa
0. 224 0. 3074 0. 3544 0. 3904
排气压力 / MPa
0. 2084 0. 2854 0. 3314 0. 3674
主机结构参数及外部数据输入模型 ,即可计算出 示功图. 根据不同工况修改气缸模块输入的外部 数据 ,运行模型 ,记录仿真数据 ,并保存仿真得到 的 p - φ示功图.
表 3 为各工况下柴油机计算压缩压力和爆发 压力与实测值的比较. 表 3 中数据显示 ,在各工况 下 ,由模型计算得到的压缩压力及爆发压力与实 测值都几乎相等. 这说明模型在各工况下都能保 证其正确性.
2 仿真模型
仿真模型采用模块化建模方法 , 根据气缸工 作过程划分各子模块 ,首先建立各子模块模型 ,然 后把各模块组合即得到整体模型. 2. 1 模块的划分
气缸工作过程可划分为 6 个阶段 :压缩过程 (压缩始点到燃烧始点) 、燃烧过程 (燃烧始点到燃 烧终点) 、膨胀过程 (燃烧终点到排气阀开) 、自由 排气过程 (排气阀开到扫气口开) 、扫气过程 (扫气 口开到排气阀关) 、后排气过程 (扫气口关至排气 阀关) . 程序按气缸工作过程划分为 6 个模块 , 根 据曲轴转角和定时依次调用这 6 个模块 , 完成缸 内过程的仿真. 2. 2 代数环问题的解决
4 大 连 海 事 大 学 学 报 第 32 卷
图 6 100 %负荷示功图对比
时模型的准确性略微降低. 另一方面 ,压缩和膨胀 过程中计算值和实测值偏差稍大 ,这主要因为这 两个过程中气缸周壁的传热对缸内气体能量的影 响较大 ,而计算气缸周壁传热时采用了平均温度 , 从而使误差稍大.
模型的输入为扫气箱压力 ps 、排气管压力 pt 、单 缸 循 环 供 油 量 gf 、扫 气 箱 温 度 Ts. 其 Simulink 总体仿真图如图 1 所示 , 其中 CaBuilder 模块把时间转换为曲轴转角 ;Delay 模块保证模型 在压缩始点启动 ; Calinder 模块是模型的核心 , 计 算缸内工作过程 ,输出气缸压力. 在 Calinder 模块 建立压缩 、燃烧 、膨胀 、自由排气 、扫气 、后排气等
工质与燃烧室组件进行热交换的热量 , 以及传给
活塞的机械功所相当的热量组成.
1. 2 燃烧放热规律
柴油机燃烧过程十分复杂 , 目前的认识水平 和计算能力尚不足以进行燃烧过程的精确模拟.
就预测示功图以及工作过程综合性能参数而言 ,
采用零维模型的计算精度往往并不逊色于采用多
维模型的计算结果[3 ] .
第 32 卷 第 2 期 2006 年 5 月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Journal of Dal ian Maritime University
文章编号 :100627736 (2006) 0220001204
大型低速柴油机工作过程建模与仿真 Ξ
Vol. 32 No. 2 May 2006
王海燕 ,张均东 ,曾 鸿
燃气气体常数 ; gf 为每缸每循环喷入气缸的燃油
Ξ 收稿日期 :20052112161 作者简介 :王海燕 (1976 - ) ,男 ,河北平山人 ,博士研究生 ; E2mail :yanssha @newmail. dlmu. edu. cn. 张均东 (1967 - ) ,男 ,浙江杭州人 ,教授 ,博士生导师.
θz/ (°) 178. 5 177. 5 177. 5 178. 5
τ/ (°) 15. 3 14. 7 14. 5 13. 6
Qd 0. 30 0. 28 0. 25 0. 25
扫气过程采用“浓排气”模型 , 可以简化计 算 ,能反映整个换气过程的各阶段特点 ,并有较高 的计算精度[4 ]. 通过扫气口 、排气阀的气体流量 及气缸周壁的热传导等计算可参见文献[5 ].
1 柴油机工作过程的数学模型
1. 1 基本方程 容积法模型假设气缸内工质是理想气体 , 在
任何一个瞬间都混合均匀 ,各处的工质成分 、温度
和压力都是相同的 , 可用三个基本参量 , 即质量 ( m ) 、温度 ( T) 和压力 ( p) 来表示气缸内的气体 状态[2 ] . 这样 ,用能量守恒方程 、质量守恒方程和 气体状态方程把整个工作过程联系起来 , 得到气 缸内工作过程的基本数学模型 :
缸热力学能的变化量 ;d Qf / dφ 为喷入燃油燃烧
产生的热量 ; d ms/ dφ为进入气缸新鲜空气流量 ;
Is 为新鲜空气的焓 ;d me/ dφ 为排出气缸的废气
流量 ; Ie 为废气的焓 ; d Q wi/ dφ为工质与燃烧室组
件进行热交换的热量 ;d V z / dφ 为气缸容积的变
化量 ; pz 为气缸压力 ; V z 为气缸容积 ; Rz 为缸内
关键词 :船用柴油机 ; 工作过程 ; 容积法模型 ;动态仿真 中图分类号 :U 664. 121. 1 文献标识码 :A
0 引 言
柴油机工作过程的建模与仿真 ,是实现船舶 主推进动力装置仿真的关键. 一般地 ,柴油机工作 过程仿真模型可分为准静态模型 、容积法模型和 特征模型[1 ] . 其中容积法模型是目前使用比较普 遍的非线性模型 ,这类模型建立在常规的热力循 环模拟的基础之上 ,是在稳态模型基础上发展起 来的非线性模型. 柴油机缸内工作过程决定了柴 油机的工作效率 ,是柴油机工作循环中最重要的 环节之一. 正确地认识缸内工作过程 ,建立合理的 仿真模型对实现柴油机乃至整个动力装置的仿真 起着决定性作用. 本文以 MAN B &W 公司生产 的 6S60MC 船舶柴油主机为例 ,采用容积法建立 缸内工作过程的仿真模型 ,应用 Matlab/ Simulink 进行了仿真计算 ,并与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
式 (5) 、(6) 中的参数可根据实测柴油机示功
图进行燃烧分析计算得到实际柴油机放热规律曲
线 ,然后建立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模型寻优 ,得到模
型的参数[4 ] . m 1 、m 2 分别影响预混合燃烧和扩散 燃烧峰值出现的时间 , 对大型低速柴油机分别取
为 2 和 0. 8 即可满足要求[4 ] . 对大型低速柴油机 ,
柴油机缸内工作过程是循环进行的 , 前一循 环的输出是下一个循环的输入 , 这样就形成了一 个代数环. 此外 , 在扫气过程中 , 由于采用的浓排 气模型是由一组代数方程迭代求解的 , 这也形成 代数环. 在 Simulink 中代数环会严重影响计算的 速度和精度 ,对代数环需要严格限制.
最根本的解决代数环的办法是设计没有代数 环的模型 ,但这在实际问题中难于做到. 本文采用 两种办法解决这一问题 : (1) 由代数方程迭代计 算引起的代数环采用直接编写 S - 函数的办法 ; (2) 其他代数环采用增加记忆模块破坏代数环的 方法. 2. 3 仿真模型
扫气温度 / K
298 306 307 310
图 3 50 %负荷示功图对比
图 4 75 %负荷示功图对比
图 5 90 %负荷示功图对比
负荷时的仿真 p - φ示功图与实测 p - φ示功图 的对比 ,图中实线表示计算值 ,虚线为从实测示功 图扫描得到的实测值. 从图 3~6 中可以看出 ,各 工况下仿真曲线与实测曲线几乎重合 ,但低负荷
轮增压器 ,增压器额定转速为 13 900 r/ min. 台架
试验时柴油机各工况实测的外部数据如表 2 所
示 ,分别测量了 50 %、75 %、90 % 和 100 % 负荷时
的数据.
表 2 各工况实测外部数据
负荷 / %
50
75
90 100
功率 / kW
6120 9180 9265 12240
表 3 实测值与计算值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