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地概念及分类
新材料作文的选材类型

• 定义与特点 • 选材类型 • 选材原则 • 选材方法 • 选材技巧
01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定义
新材料作文是一种写作题型,通常提 供一段文字、图表或图片等材料,要 求考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写作。
特点
新材料作文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和创 新性的特点,能够考查学生的阅读理 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03
选材原则
真实性与典型性
总结词
选材应具有真实性和典型性,能够反映社会现实和时代特征,同时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 义。
详细描述
选材应来源于现实生活,具有可靠的事实依据,能够客观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同时, 选材应该具有典型性,能够代表某一类事物或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和启示作用。
这样的选材能够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总结词:历史感
详细描述: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可以 作为新材料作文的素材,通过挖掘历 史内涵,可以让文章具有厚重的历史 感,增强文章的深度和广度。
从新闻中选材
总结词:时效性
VS
详细描述:新闻报道是现实生活的反 映,从新闻中选取材料可以使新材料 作文具有时效性,紧跟时代步伐,反 映社会热点问题。
05
选材技巧
详细描述
漫画型材料通常具有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幽默风趣等特点,通过具体的漫画 形象和文字来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感悟。在写作过程中,需要从漫画中提炼出主 题思想,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进行阐述。
图表型
总结词
图表型材料通常是一幅或几幅图表,通过图表的数据和图像来传达主题思想。
详细描述
图表型材料通常具有数据准确、图像直观、信息量大等特点,通过具体的图表数据和图像来引发读者 的思考和感悟。在写作过程中,需要从图表中提炼出主题思想,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进行阐述。
高考新材料作文写作指南

新材料作文的定义和特点
1 新材料作文的定义
新材料作文是近年来高考语文科目中新兴的一种
新材料作文的特点
2
题型,它以提供一段材料为基础,要求考生以此
新材料作文的主要特点是注重考查学生的想象力
为引子,进行联想、想象和创新写作。
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打
破传统的思维定式。 3 新材料作文的评分标准
1 新材料作文的特点
新材料作文以现实生活为素材,注重考查学生对
新材料作文的写作技巧
2
材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强调创新思维和表达能
在新材料作文中,学生需要灵活运用各种写作技
力。
巧,如比喻、象征、讽刺等,以及合理的结构安
排和语言表达。 3 新材料作文的评分标准
新材料作文的评分主要考虑内容的丰富性、观点
的独特性、结构的合理性和语言的准确性,以及
新材料作文的实战模 拟
通过实战模拟,学生可以更 好地理解和掌握新材料作文 的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 作水平和应试能力。
06 提升新材料作文得分 的技巧和方法
提升新材料作文得分的技巧方法
理解新材料作文要求 创新思维与独特视角 精细化的语言表达
首先,要对新材料作文的要 求有深入的理解,包括主题 、文体、结构等,这是提升 作文得分的基础。
新材料作文的构思策 略
在面对新材料作文时,我们 可以先从材料中提炼出主题 ,然后围绕主题进行构思, 确保内容的丰富性和连贯性 。
新材料作文的语言运 用
在新材料作文中,我们需要 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通过恰当的词汇和句式, 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
04 高考新材料作文真题 解析
高考新材料作文真题解析
在新材料作文中,要尽可能 地展现自己的创新思维和独 特视角,这样才能在众多的 作文中脱颖而出。
新材料作文

范文引路
• 出声朗读,圈画出点明立意的语句。 • 理清范文的行文思路。 • 借鉴范文,修改自己的文章。
巩固练习
火花和浪花偶然会面了。火花对新朋 友浪花说:“我们都能开出美丽的花,而 且都叫花,因此我们是对亲密的姐妹。” 浪花考虑了一会儿,不同意它的看法,否 认说:“从表面看,我们的确有些相像, 但是我与波浪紧密相连,根植于波浪之中, 所以我的花永开不败;而你只突出个人, 所以总是一闪即逝。”
新材料作文类型
1. 寓言类材料 2. 故事类材料 3. 社会现实、社会热点类材料 4. 哲理类:哲思、名言、诗歌 5. 组合类 6. 漫画类
寓言类
考题回顾: 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遇到青蛙,问 道:“青蛙哥哥,到河边去,怎么走?” 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 儿就会到达河边。”螃蟹走了老半天,还 是没走到河边,后来,螃蟹遇见了青蛙, 指责到:“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老半天还 是没有见到河的影子。”青蛙说:“我没 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 当然到不了河边。”
审题过程
• 明对象 • 分主次 • 辨是非
青蛙 次 正确 螃蟹 主 正确
• 析原因 青蛙:直行
是因为它给别人提建议是只是从自身出发 而没有站在螃蟹的角度着想,忘记了它天 生是横着爬这一特点,结果好心办坏事。
螃蟹:横行
是因为它对青蛙的意见生搬硬套,不从 • 悟主旨 自己的实际出发。
青蛙 :“帮助别人(给别人提建议)要
明对象 分主次 辨是非ຫໍສະໝຸດ 火花 次 否定析原因
浪花 主 肯定 它根植于波浪,才花开不败;突 出个人,就一闪而逝。这中间闪 耀着哲理的光芒。关键在给“浪 花”这一类体找到一个合适的本 体。 由此可以联想到一句名言:“一 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永远不会干 涸。”一个人只有把自己融入社 会,才能永葆事业的青春。
新材料作文的写作方法_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的写作方法新材料也叫命意作文、题意作文或后材料作文。
今天呢,小编就为大家推荐新材料作文的写作方法,希望能帮到大家哦~新材料作文的写作方法(一)什么叫新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也叫命意作文、题意作文或后材料作文。
所谓新材料作文,就是一种以“给材料但不给话题,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为特征的命题形式。
它把话题作文中的“话题”与“材料”的功用都集中到“材料”身上,让审题不是从“话题”出发,而是从“材料”出发,从而使试题更具开放性。
(二)新材料作文特点:1、新材料作文特点:材料:有多个角度。
(1)一个人物是一个角度/一个人物在不同情况下的做法又成为一个角度。
例:小马过河1、小马—(2)角度2、老马3、鼠4、牛(2)同一件事,从不同角度分析,也是有不同的角度。
例: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
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
”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不穷呢?”横向立意:含义: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
分析:据此,我们顺着原材料分析就会发现,由于越人赤脚走路不戴帽子,那么鲁人到越国去必然会穷。
这就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
好处: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反向立意:含义: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分析:那么,我们对上述材料就会提出疑问,鲁人到越国去一定会穷吗?我们会认为正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
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
好处:这种立意是一种扩散性思维,能开拓我们的思维能力,写出新意,是寻求新思想,提出新见解,阐发新理论的一种思维角度。
新材料作文分类及应对策略

新材料作文分类及应对策略新材料作文的特点是给出一则材料(一首小诗,或一则寓言,或名人名言,或时事新闻等),不指定标题或话题,要求考生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新材料作文大致上可分为事例类、事理类、寓言故事类、组合类和图片漫画类五大类。
不同类型的新材料作文,审题写作中要注意的细节不同,应对的策略也各有侧重。
1.事例类新材料作文该类作文的材料包括时事热点、普通事件和故事等,能引发思考,引导考生写社会现实,写人生百态。
事例类新材料作文一般不会针对文章中的“是”与“非”来确定作文立意的成败。
考生可以自主表达对材料的认知,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可以批驳,也可以讽刺;可以分析条理,也可以升华,只要考生能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即可。
这类文题的基本要求是观点明确,内容充实,言之成理;发展等级要求是见解独特,发人深省。
我们写这类作文时,开篇即摆出自己的观点,然后用细致透彻的论证来支撑观点,最后升华主题,不要局限在就事论事上。
应对这类作文题,考生常犯的错误有:①严重偏题:脱离材料,无中生有,另起炉灶;②格局小:黏在材料上,只是论事,不能总结深化主题。
【真题举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核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
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015年高考课标全国卷I)【点拨】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I所用作文材料改编自2015年5月10日一则题为“23岁女儿微博举报爸爸高速上开车打电话”的新闻,意在引起考生对孝、亲情、生命,以及情、理、法等多方面的思考,从而更好地珍惜身边的情感,也更加理性地对待生活与社会。
高考材料作文的5种常见类型

高考材料作文的5种常见类型往年的高考作文题中,材料作文大体上就是这4种,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新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是聪哥材料作文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作文题目,从形式上来说,它给定了材料,但不给定话题,新材料作文是吸收了传统意义上的材料作文的优势,是一种全新的作文形式。
【例如】因为有了太多的希望和梦想,才有了社会的进步和光明的未来,人类从未停止过自己不断追求的脚步。
因为每天都有新的东西产生,所以在拥有的同时又必然会失去一些东西。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话题作文话题作文,引用一段材料,激发学生的想象,有限定的话题。
这类题目,内容与形式上都不限制,只是提供了一个话题,是一种开放式的命题。
【例如】力学家说:"没有脚与地面的摩擦,人便无法走路;没有绳子之间的摩擦,绳子便不可能挽成结。
"哲学家说:"没有摩擦,社会便不会前进;没有摩擦,人们怎么能联结成为一个整体。
"文学家说:"摩擦是一连串轻微的碰撞,碰撞是一次激烈的摩擦。
有了摩擦与碰撞,才会有琴声、鼓声、钟磬声,才会有世界进步的进行曲。
"请以"摩擦"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3、命题作文命题作文一般指的是给学生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学生根据这个题目进行作文。
一般有两种形式,单纯命题和提示加命题。
【例如】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仰望星空,我们的心中都有美丽的梦想,而要将梦想实现,则需要脚踏实地,执着追求,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合在一起,才能完成我们的梦想。
4、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是指作文题目只出一半或者一部分,剩下的一部分要由学生自己来完成。
这种命题方式比较自由,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水平。
【例如】题目:站在__________门口请先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形成完整的题目,然后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5、看图作文看图作文要求学生以既定的图画内容写作文的一种类型,图画可以是单幅,也可以是多幅的。
新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新材料作文写作指导新材料作文写作指导一.何为新材料作文?1、新材料作文(也叫题意作文、命意作文、后话题作文),作文提供材料或图画,但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阅读材料或图画,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感悟、理解,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作文。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的作文, 它不同于以往根据材料写议论文的材料作文,也有别于有明确话题的话题作文,是介于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形式。
2、与话题作文的区别:不直接提供话题,其话题就是考生对材料的感悟或联想。
话题作文命题的基本格式为:“材料语”+“话题语”+“要求语”新材料作文命题的基本格式为:“材料语”+“要求语”有无“话题语”是话题作文命题和新材料作文命题的根本区别。
............................3、旧材料作文与新材料作文的区别1)旧材料作文的命题表述一般是: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新材料作文的命题表述一般是: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以上文字可以让人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
请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在文体要求上:..旧材料作文一般只要求写成议论文,新材料作文则要求“自主确立文体”。
................3)在“对待”材料的态度上:旧材料作文要求必须引述材料,新材料作文则要求可引可不引;4)旧材料作文立意必须是在对材料进行整体感知与全面观照的基础上准确、全面地立意;新材料作文立意立足于材料的整体含意或局部含意皆可,以不脱离材料的含意为底线。
4、此类试题关键在审题。
审题时要抓住材料的关键词、句,抓住材料的核心意思立意。
..........................二.考题范例(2006年全国高考卷Ⅰ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与800字的文章。
新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___ __ ___
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审题立意示例:
1、不一样的人生,一样的精彩 2、人要有个性
★★★★ ★★
•
例2:阅读下面的文字与漫画,按要求作文。(60分)
例1:
美国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护区 内,曾发生过引狼逐鹿的故事。原先人们为 了保护鹿而把当地的狼消灭了,于是,鹿没 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十 几年后,鹿群由四百只发展到四万只。然而 鹿的体态愚笨,失去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 因鹿的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鹿由于缺 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 弱而大批死亡。于是人们再次把狼请进来, 鹿又奋力奔跑了,保护区恢复了昔日的勃勃 生机。
1、 材料中涉及到哪些对象?
2 、主要对象是什么?态度和倾向? 树叶:自夸、目中无人 树根:奉献、默默无闻 树叶和树根:“不可数典忘祖”、“饮水要思 源”、“功成莫忘本”等等。
例4:海南卷作文题
例2:有人做了这样一个试验:用铁链拴住一只
狗,不一会儿,狗挣断铁链跑了。原来铁链上 的100个环扣中,99个都完好,只有1个锈坏了, 结果整条铁链连狗都拴不住。 材料中的1个环扣和其他99个环扣之间, 也是依存关系。据此,我们可立意为:小小的 过错或疏忽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因为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千里之 堤,溃于蚁穴。就此立意即可。
________
审题立意示例 1.学无止境;2.变与不变;3.
过程与结果、方法与结果;4.思维的魅力、 思维灵活性;5.相对空间与绝对空间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材料作文的概念及分类一、新材料作文的概念1、所谓“新材料作文”,提供一则或多则材料或图画并略作提示,但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阅读材料或图画,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感悟、理解,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作文。
二、与传统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区别:1、与旧材料作文的区别(1)新材料作文的命题表述一般是: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请根据材料,自定文体,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800字的文章。
(2)在文体要求上:旧材料作文一般只要求写成议论文,新材料作文则要求“自选文体”。
(3)在“对待”材料的态度上:旧材料作文要求必须引述材料,新材作文则要求可引可不引。
(4)旧材料作文立意必须是在对材料进行整体感知与全面观照的基础上准确、全面地立意;新材料作文立意立足于材料的整体含意或局部含意皆可,以不脱离材料的含意为底线。
2、与话题作文的区别(1)话题作文:话题作文的材料是为了引出“话题”,作文围绕“话题”范围展开;(2)新材料作文:要从材料中提炼观点,作文围绕提炼的观点展开。
(3)新材料作文要求从整体或自选角度进行创作,但自选角度也应与材料整体紧密相关,知道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否则,就容易走入偏题的歧途。
三、新材料作文分类内容上可分为:1、事例材料新闻事实、社会现象、故事等该类作文的材料包括新闻事实、社会现象、故事等,材料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
其审题切入角度是“抓关键语句”、“抓因果”,即由事实的结果探求原因,从而提炼出主旨。
【例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0年高考湖北卷)孙悟空的筋斗云,哪吒的风火轮,都是神奇想象的产物,寄寓了人类渴求飞速前进的美好愿望。
谁能想到,晚清幻想小说《新中国》预言百余年后在上海陆家嘴一带举办万国博览会,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的梦想“从地球到月球”,在今天会成为现实?幻想源自人类的求知本能,展现了人类非凡的想象力。
幻想推动现实,幻想照亮生命,幻想是快乐的源泉……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准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审题分析]材料提示语简明精当,反复强调文章的关键词“幻想”,以排比句和省略号的形式指明了文章立意的方向。
从审题立意的角度看,文题材料没有设置太多的审题障碍,抓住材料中的提示语——“幻想推动现实,幻想照亮生命,幻想是快乐的源泉……”即可。
“幻想”连接着人类必须面对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从某个角度说,没有幻想就没有人类的进步,“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构思时,可以从“幻想与现实”“幻想与社会进步”“幻想与成功”等角度切入,立意为文。
【例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0年全国卷II)今年世界读书日这天,网上展开了关于“浅阅读”的讨论。
甲:什么是浅阅读?乙:就是追求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的阅读嘛。
浅阅读很时髦的。
丙:如今是读图时代,人们喜欢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
丁:浅阅读就像吃快餐,好吃没营养,积累不了什么知识。
乙: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这么快,大家压力这么大,我想深阅读,慢慢品味,行吗?丙:人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喜好,浅阅读流行,阅读就更个性化和多样化了,挺好。
丁:我很怀念过去的日子——斜倚在书店的一角,默默地读书,天黑了都不知道。
甲:浅阅读中,我们是不是失去了什么?[审题分析] 全国大纲II卷作文题要求针对“浅阅读”的讨论写一篇作文,其实就是要求考生发表对“浅阅读”的认识,至于是谈得失利弊的哪一点或几点,由考生自由选择。
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抑或是辩证看待,只要言之有理都可得到阅卷者的认可。
对于本题而言,阅读方式的发展与变化也是与时俱进的。
在当今时代,“浅阅读”以其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等特点而受到很多忙中偷闲人的喜欢。
当然,与格物修身的深刻精神活动——传统的“深阅读”相比,“浅阅读”难免让人产生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之感。
不过,什么都不是绝对的,任何存在都是有其合理性因素存在的。
所以,写这种文章,在语言表述上切忌有过激行为。
在赞同某种阅读的同时,千万别将另一种阅读一棍子打死,要辩证思维,得体表达。
当然,本题并非只能就阅读谈阅读,从阅读方式的选择与变化,也可折射出人们在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学习态度等的差异与变化,据此去选择立意也是可取的。
【例3】去年暑假,北京市一些高尔夫球场纷纷打出广告,招收各个年龄段的孩子学打高尔夫球,培训费用一般都在几千年左右。
不少家长纷纷为自己的孩子报名培训,他们的观点非常一致:让孩子们懂得规矩礼仪,培养贵族气质。
[审题指导] 这是一则以“新闻”为写作材料的新材料作文,审题时要认真解读材料,要全面理解材料,把握这则新闻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或传递的焦点。
材料说的是“很多家长不惜重金送自己的孩子去学打高尔夫球”。
原文中没有关键句表明观点,但冒号后面的文字,揭示了家长们“非常一致“的动机——“让孩子懂得礼仪规矩,培养孩子的贵族气质”,这种巨额花费的动机才应该是写作时应该关注的焦点。
深刻分析这则材料,我们有两个角度可以切入。
首先是从家长的角度分析家长的行为。
我们对新闻中家长的做法要加以正确的辨析。
家长让孩子“懂得规矩”的意图是可取的,但“培养贵族气质”的目的却值得商榷。
所以,我们可以从家长的角度来立意构思,抓住一些家长行为方式上的错误,加以剖析,并有理有据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另外,从家长的动机入手,花费重金是为了“让孩子们懂得礼仪规矩,培养贵族气质”,“懂得礼仪规矩”当然值得肯定,“培养气质”也无可厚非,但是要“培养贵族气质”就值得我们思考,什么是贵族气质?我们现在需要构建的是和谐的公民社会,而不是等级森严的贵族社会,一个现代社会的人,究竟是培养孩子的贵族气质重要,还是培养孩子的公民气质重要?从这个角度入手,可以更深刻地分析出家长行为存在的思想和社会根源。
【例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0辽宁)一个人在他3岁的时候想吃糖罐里全部的糖,结果手卡在糖罐里拿不出来,他哭了。
他20多岁的时候工作的农场分水果,他拿了最小的水果,但是他很满意。
他58岁的时候,他的公司说谁去要回30万英镑欠款,就给他10万。
其他同事都没要回欠款唯独他要回了,因为他只向债务人要21万英镑,自己只留下1万。
[审题指导] 这则题中的材料叙述了一个人的成长经历,3岁时的经历让他受益无穷,使他在未来的生活中感受到了“知足常乐”的真正内涵。
这种文题,在审题时,应从生活质量、道德情操等角度去审视主人公的行为及价值观、道德观、幸福观,从而写出立意积极、乐观、平和、超脱、阳光的“绿色”作文来,而这正是区分此类作文分数的重要标尺。
本题立意可有“贪心与快乐无缘”、“放弃也是一种智慧”、“舍与得”等。
2、观点材料名人言论,格言警句,精短诗歌等该类作文的审题方法是“抓实质”“明褒贬”。
抓实质的步骤:一是找出关键句,二是深入理解关键句,将其作具体化、明确化、通俗化的解读,从而形成准确的立意。
【例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前不久,诺贝尔奖物理学得主杨振宁应邀为重庆八中题词,他郑重地写下了“宁拙毋巧”四个字。
“现在投机取巧、欺骗之事甚多,学术亦是如此,这是中国发展中的一个大污点,非改过来不可。
取巧无用,真正做学问要诚实,‘拙’,其实是最聪明的成功方法。
”杨振宁说。
[审题指导] 杨振宁先生的题词“宁拙毋巧”是主人公要强调的事理,可谓关键句——既是以殷切之心寄厚望于年轻一代,又是对时下弥漫的投机取巧风气的有力针砭。
后面杨振宁的话是对为什么题这四个字的解说,可以视作次级信息。
“宁拙毋巧”中的“拙”不是贬义词,不是“笨拙”,而是“老老实实,踏踏实实” ,蕴含着一步一个脚印,用汗水去换取成果,走正途求得成功之义;这里的“巧”,不是褒义词,并非“巧妙”的意思,而是“投机取巧,走歪门邪道,弄虚作假,偷工减料”之义。
准确找出关键句、并正确领会“拙”与“巧”的内涵后,我们就不难抓到材料所言之理的实质了:做学问不可投机取巧、弄虚作假,而应脚踏实地、求真务实。
由此及彼,不仅做学问如此,做人、做任何事都是如此。
写作中,我们可以分析“拙”的积极意义,“巧” 的严重危害。
若对“宁拙毋巧”这个事理加以辩证分析,还需认识到杨振宁所言“毋巧”并不是反对创新,反对巧用方法,反对巧用时机,反对巧借外力,而是反对投机取巧,否则,就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例2】阅读冰心的《繁星》(34),根据要求作文。
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它低下细小的泥沙。
上面这首小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审题指导]这是一首典型的微型哲理诗,全诗只有一句话,“创造新陆地的”是个的字短语,比喻“创造伟大事业的人”,诗人用“波浪”和“泥沙”设喻,分别比喻轰轰烈烈风光无限的人和默默无闻坚韧奋斗的人,并形成鲜明的对比,否定前者而肯定后者,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这首微型诗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对比,值得品味:其一,波浪滚滚惊天动地,泥沙细小默默无闻;其二,波浪在动态中喧嚣,泥沙在平静中沉积;其三,波浪滚涌激情阵阵,泥沙淤积历经沧桑。
总之,波浪是外在的现象,泥沙是内蕴的力量。
创造新陆地的,靠的不是那种看似有着滚滚气势的波浪,而是这种微细但却坚韧,在悄无声息中聚集沉淀的泥沙。
由此可知,这则材料的“实质”是说“开创新事业的,不是滚滚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泥沙般的默默积累;不是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而是默默奉献的普通大众”。
由此,可以引出“默默积累坚持不懈方能开创一片新天地”“细微的泥沙也能创造新的陆地”等等;如果不赞成诗人的观点,亦可谈“浪沙团结协作才能创造新陆地”“普通大众在英雄的引领下才能开创大事业”等等。
【例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2010年高考四川卷)几何学上的点只有位置而没有长度,没有宽度,没有高度,正是那无数个点构成了无数条线、无数个面、无数个立体……[审题指导] 四川卷提供的这个材料中,“点”、“线”、“面”、“体”都是几何学上的概念,后者都是由前者组成的。
据此,我们可以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结合自身实际建立相应联想:由一个个小点,构成了面,联想到“个体和集体”、“积少成多”、“勿以善小而不为”等;由没有长度、高度、宽度的很多点构成了一条条线,一个个面,一个个立方体,可以联想到“平凡与伟大”等等。
【例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当你把别人看成天使时,你就会生活在天堂;当你把别人看成魔鬼时,你就会生活在地狱。
[审题指导] 解读材料,发现这两句话是很有深意的,而且从内容上构成了对比。
从“待人方式”和“看人角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结果”两个方面形成对比,阐释我们的生活环境取决于我们对待他人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