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2012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编第十五章第二节鉴赏诗歌的语言课件 大纲人教版

合集下载

【优化方案】2012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编第十五章第四节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课件 大纲人教版

【优化方案】2012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编第十五章第四节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课件 大纲人教版

课堂考点探究
一、把握思想情感
把握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就是理解诗歌所表
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
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
来的复杂情感,站在一个高度上进行客观具体
的分析评价。把握评价思想情感常见的设题模
式有:
1.结合××句子,分析诗(词)人的思想感情。
2.××句诗(词)蕴含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
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
回家乡的心情。
例2 (2010年高考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诗,然后
回答问题。
古风(其三十九) 李 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 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 晖①,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 鸾③。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 ①徂晖: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 刺多的灌木。 ③ 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 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 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诗歌开头四句,乃登临所见之秋景。茫 茫天地间,但见严霜覆万物,西风吹荒野,道不 尽景象的浩大空洞与苍凉萧索。这景象,既是大 自然深秋的画面,又是社会冰冷的写照。 诗人丰富而不幸的人生际遇,怎不令人痛感“荣 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呢?而这种际遇实因 “白日掩徂晖,浮云无定端”所致。“徂晖”即 落日之余晖,这里暗喻朝政不明。
叶上题诗两句,置于御沟上游的流水中:
“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阿谁?”没
想到后来竟然与那宫女成为夫妻。
课前初试真题 第 四 节
课堂考点探究
课后题组精练

第02讲 鉴赏诗歌语言(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

第02讲 鉴赏诗歌语言(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

【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 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寂, 人心之孤苦。
【例2】“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草枯以后,鹰的眼看得更清楚了,诗人却 不说看得清楚,而用了“疾”(快), “快”比清楚更形象。雪融化以后,马跑 得更快了,诗人不说快,而用了“轻”, 比“快”形象。
(3)炼数词 经过精心提炼的数量词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1.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 ①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②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方法小结】 步骤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释义) 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析景)有明显手法一 定要指出 步骤三、点出该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意境、 感情)
2.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赏析“垂”“涌”的艺术性。 解析:“垂”有低垂之意,突出原野的广阔,“涌”有波涛汹涌之意,写出了江流的汹 涌气势,颔联雄浑壮阔的夜色美景与首联形成强烈的比照,衬托出诗人无比深重的孤寂凄
例: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 “弄”字,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月下花枝在轻 风中舞动的美态。 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溅”“惊”二字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有感 于国家分裂、国事艰难,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 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问: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评价说:“红杏枝 头春意闹,着一‘闹’字,境界全出。”请分析其妙 处?

2012高考诗歌鉴赏系列PPT:1、明确学习要点

2012高考诗歌鉴赏系列PPT:1、明确学习要点

2、诗歌形式分类表 字数 古体诗 体式 古诗
四言 五言 七言 杂言 楚辞体 歌行体 乐府体 格律体

律诗 五言 七言 近体诗 五言 绝句 七言
格律诗 新诗 自由诗 散文诗 小令(58字以内 字以内) 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9—90字 中调(59—90字) 长调(91字以上 字以上) 长调(91字以上) 小令 套数(套曲) 套数(套曲)
高考诗歌鉴赏考试的内容和形式
绝句、律诗)、 )、词 1、体裁:诗(绝句、律诗)、词、曲 体裁: 唐诗,宋诗,宋词,元曲,明诗,清诗和清词,金诗, 唐诗,宋诗,宋词,元曲,明诗,清诗和清词,金诗, 诗经》 《诗经》 内容、 2、考查角度:意象、意境、形象、思想情感、内容、 考查角度:意象、意境、形象、 表达技巧(手法) 语言。 表达技巧(手法)、语言。
知 人 论 诗
2010北京高考: 北京高考: 北京高考 古风 (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晖① 浮云无定端。 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鵷鸾③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鵷鸾③。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三、如何备考
(怎么应考) 怎么应考)
一、注重平时的积累
1、 应该了解诗词的文体知识和文化常识, 、 应该了解诗词的文体知识和文化常识,
掌握一些鉴赏术语, 掌握一些鉴赏术语,做好知识储备。
例如: 一些需了解的常识: 例如:1、一些需了解的常识: 意象 衬托 象征 意境 用典 对比 风格 联想 渲染 格律 想象 比喻
12、 12、题画诗类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222 鉴赏诗歌的语言课件 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222 鉴赏诗歌的语言课件 新人教版

1.诗眼型赏析 命题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或:“××”二字是 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 “关键”之说,为什么?或:词中 “×” 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答题技巧:古诗非常讲究构思, 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定下全诗的感情基调,点 明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 诗的把握程度。 一般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 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答题模式:诗眼寓意+诗的主旨+诗眼对主 旨的作用。
“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 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水的变化。“晓云 散去山腰瘦”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暗含着晓云弥漫时想 象中山峰的壮阔;“宿雨来时水面肥”既表现出夜里下雨之后水面 的宽阔,又暗含着下雨之前水面的窄狭。
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 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
命题形式: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或:这首诗歌具有怎 样的语言风格?或: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答题技巧:这类试题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 要抓住关键词语品味整首诗呈现出的语言特点。一般步骤是:先用 一两个术语点明语言特色,然后用相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还 可以指出表现感情、主旨的作用。 解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 实无华、委婉含蓄、简练生动等。(2)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 色是如何体现的。(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一点要依据具 体的题目要求而定。

高考诗歌鉴赏——语言鉴赏(PPT课件54张)

高考诗歌鉴赏——语言鉴赏(PPT课件54张)
4. “葱葱” “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5这首诗第二句中得“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 词?请简述理由 。(06福建)
6.本诗的“诗眼”是什么?(06江西)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 p t 精品课件优秀课件高考 诗歌鉴 赏— — 语言鉴赏 (课件5 4 张)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 p t 精品课件优秀课件高考 诗歌鉴 赏— — 语言鉴赏 (课件5 4 张)
考查题型
• 1、第一种模式:炼字型
• 2、第二种模式:炼句型 • • 3、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 p t 精品课件优秀课件高考 诗歌鉴 赏— — 语言鉴赏 (课件5 4 张)
• 第一种模式: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品课件优秀课件高考诗歌鉴赏——语言鉴赏 (课件54张)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
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 p t 精品课件优秀课件高考 诗歌鉴 赏— — 语言鉴赏 (课件5 4 张)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 p t 精品课件优秀课件高考 诗歌鉴 赏— — 语言鉴赏 (课件5 4 张)
答:
①“拳”
炼字型
(一)炼字题如何设问(命题角度)?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 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直接鉴赏关键词)
2、诗中的“诗眼” “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
(找出关键词并鉴赏)(何为诗眼?)
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 (比较鉴赏)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 p t 精品课件优秀课件高考 诗歌鉴 赏— — 语言鉴赏 (课件5 4 张)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 p t 精品课件优秀课件高考 诗歌鉴 赏— — 语言鉴赏 (课件5 4 张)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鉴赏诗歌技巧语言(课件)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鉴赏诗歌技巧语言(课件)

怀
诗人内心的孤苦等
5
解题步骤
第一步,解释含义 (直接鉴赏某字的题目,明确观点省略)解释该字(词)的准确 含义,把该字放入原句中解释该字词在诗歌中的具体含义和对表达诗 歌主旨的作用。 第二步,点明手法 比如从嗅觉、听觉、视觉或动静、虚实、远近、明暗等角度分析 景物之间的关系;如果该字运用了修辞手法,要指明这种手法并简要 分析,如比拟、比喻、夸张、借代等。
10
三、语言风格
题型标志
题干中有“特色”“风 格”之类的词语,要求 分析鉴赏
设问方式
【2019全国卷Ⅲ】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2018北京卷】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 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 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 作简要阐释
题型标志
题干指定明确的语句或某一 联,要求品味其妙处或比较 优劣
设问方式
【2019全国卷Ⅰ】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 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 【2018全国卷Ⅰ】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8
解题策略
1.理解句子含意,品味艺术魅力。 解答炼句题,要根据句子的表现对象和句子内涵,结合全诗体会其 在表达上的匠心。
12
第二步,分析语言风格。 (1)从特殊字词入手,防止分析粗疏。通过字词的属性、色 彩、韵律等方面分析语言风格。①诗词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是 构建诗歌语言风格的主要支撑。②诗歌中的词语描写的事物所具有 的色彩等,体现出语言风格。一般来说,色彩的浓艳体现出诗歌瑰 丽的语言风格,而色彩的素净体现出诗歌淡雅的语言风格等。③诗 歌中的词语展现出的韵律和节奏体现出语言风格。一般来说,韵律 和谐、节奏感强的诗歌,其语言风格往往是明快的;韵律单一、节 奏短促的诗歌,其语言风格往往是沉郁的。

高考二轮复习之诗歌鉴赏ppt课件

高考二轮复习之诗歌鉴赏ppt课件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
县)。
(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
要分析。(4分)
【答案】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 清正
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
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
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
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有何效果?
•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 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表现手法。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23
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形单影只
寄情山水归隐田 园
17
四、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1.思想情感(关注题材)
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怀才不遇、 坚守节操、游子迁客思念故乡、征夫思 妇思念亲人、讽刺针砭时弊、离愁别恨、 友谊爱情等。 2.感情基调
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 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等。 3.情感载体
景、物、人、事、史。
18
按照规范答题——“做对题”
• 答题步骤:
(1)体悟该字在句中的含义,要特别注意看是否运用修辞 手法或词类活用。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2。
诗歌鉴赏题型思路与模式
• 4.分析技巧型 •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
• ②概括意象的特征或描绘景物构成的画面或 营造的意境。

湖南省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2课时 鉴赏诗歌的语言与表达技巧精品课件

湖南省201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2课时 鉴赏诗歌的语言与表达技巧精品课件

2 〔2011??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7分)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据。

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

铁马金戈,青冢<a name=baidusnap0></a>黄昏</B>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特点的把握与评析能力。

“今古河山无定据”,言江山多更迭的兴亡之感,开篇境界宏大,贯通古今,胸怀天下,更为全词奠定了苍凉悲怆的感情基调;“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借景抒情,境界开阔,写战争的频繁和塞外的荒凉萧索。

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词句本身的意思,关注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方能全方位地评价其特点。

(2)【答案】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

②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

③“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能力。

“一往情深深几许”是针对“情”的问句,“深山夕照深秋雨”却是写景作答,化抽象之“情”为具体之景,形象生动。

在写景句中,三个意象叠加,营造了凄凉忧伤的氛围,委婉地抒发了词人的一腔惆怅。

两句词,四个“深”字,加深了凄凉之感,读来颇有意蕴,而无重复多余之感。

做赏析表现手法的题目,找准手法就找准了赏析点;另外,基本的鉴赏术语要掌握,结合诗歌分析是必须的。

一、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要求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实际 上是要求考生对“隔”字在词中含义特别是其在 词中的表达效果能有一个正确而深刻的理解。首 先要弄清楚“隔”的是什么,接着要理解由“隔” 而产生的什么样的双重意蕴。整体把握全词不难 看出,“隔”字把作者遥望一片浩渺江水、迷蒙 远树时的失望惆怅的心境呈现出来,既反映了客 体的真实和美,又表现了主体的情思意绪。双重 意蕴也就不难理解了。 答案:①(客观)视觉的阻隔:江水、烟树隔断归路; ②(主观)情感的阻隔:思念之情无法传递。
第二节
鉴赏诗歌的语言
快乐时空
张芝临池
东汉著名书法家张芝刻苦练字。他把家里刚织好 的白布,先用来练字,一直写到分不清黑白了, 才拿去染颜色,做衣服。他就着池塘学习书法, 一直练到池水变黑,所以后人把学习书法称为” 临池”。张芝的草书尤其得到书法界的推崇,他 被称为“草圣”。
课前初试真题 第 二 节
【解析】 鉴赏诗歌的语言要能体现出诗人所 用的技巧,更重要的是依托诗句展开联想,体 味语言的妙处。“斜红叠翠”使用借代手法, 以“红”代花,以“翠”代叶,达到含蓄而不 直露的效果;一个“斜”字,写出花朵娇柔多 姿、毫无呆板之态,一个“叠”字,则强调了 叶片争茂繁密的长势。 【答案】 “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 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 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 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 繁密。
两个关键字,一般是动词、形容词。鉴赏的
方法是由字及句,由景及情。
例1 (2010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
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向子 ①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 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 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 ①向子 ,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 议和而被免官。 “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 “斜”“叠”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 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定要把它放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本句描述的
是船停下之景,小船像一只小鸟落在江面之上,
诗人的船停下来,江水也像住下来一样。
答案:“住”字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 生的错觉,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
课堂考点探究
一、炼字类的考查
1.炼字
炼字中要炼的字就是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
字。能使诗句生动形象以至“活”起来的一
课堂考点探究
课后题组精练
课前初试真题
1.(2010年高考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 回答问题。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 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 算没个、人传与。直饶②寻得雁分付③。付。
3.(2010年高考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 回答问题。 菩萨蛮· 北固题壁
[清 ] 郭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
愁,山山不断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
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么!
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 的含意。(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要准确理解诗词中重点词语的含意,一
2.(2010年高考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 然后回答问题。 雨雪曲 江 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 ①江总(519-594):南朝陈文学家,字 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 隋三朝。 ②榆溪:指边塞。 ③陇西:在今 甘肃东部。
【解析】 “两岸白 红蓼,映一蓑新绿”:“ ” 是一种生在浅水中的水草,“蓼”也是一种水边 生长的草,味辛辣。一“白”一“红”,色彩鲜 艳,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恬美幽静、令人心醉 的美景图。“蓑”比喻为新绿,新颖别致;“映” 字体物精妙,令人怡悦。 【答案】 “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 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 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 白 、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 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
2.赏句 赏句中要赏析的句子一般是指全诗中最为 传神、最能使全诗生动飞扬的关键性句子。 这是作者感情的喷发口,它能更好地显示 诗歌的意境,它往往熔铸了作者强烈的思
想感情和生动的艺术形象。
例3 (2009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
求作答。
严郑公①宅同咏竹 [唐 ] 杜 甫 绿竹半含箨②,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③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 ①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 ②箨(tuò ):笋壳。③帙:包书的布套。 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 (2010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宋词,根
据提示,完成赏析。 好事近① 陆 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 红蓼, 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 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 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 字的巧妙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 是什么意思?(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注意题干的要求是描写环境,所以应仔细 阅读、筛选并概括诗中关于环境的信息,抓住关 键意象如“雨雪”、“狐迹”、“马蹄”、“天 寒”、“地暗”、“愁云”,可以整合出第一问 的答案要点。一切景语皆情语。上述意象一定是 为抒发人物情感服务。由“从军”、“愁”等信 息推知本诗可能抒发戍卒的“思乡”愁绪,进一 步推知“别路”应指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答案: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 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 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