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机运行中上下缸温差大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唐功剑
汽机运行中上下缸温差大的问题及应对策略_1

汽机运行中上下缸温差大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发布时间:2022-05-07T03:25:11.305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2年5期作者:王刚甄华强[导读] 会导致发电系统中相关设备出现内部运行问题,从而损害发电设备的使用寿命。
华能渑池热电有限公司河南省三门峡市 472000摘要:近些年来由于疏水系统疏水不畅引发的生产事故比较多,导致机组设备损坏,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益。
在事故发生时,会产生较为严重的上下缸温差问题,分析温差出现的原因,在事故发生后排查故障并找出解决的措施,保证汽机工作人员的操作规范性,做好设备的日常养护维修工作,确保高压内缸的保温性能,控制好汽机运行时上下缸的温度差,对于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汽机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汽机运行、上下缸、温差大、问题、应对策略引言:疏水系统担任了城市热力发电厂中的重要角色,通过疏水系统可以将热力发电厂中的各个设备进行有效的连接,但是如果疏水系统出现了问题,也可能会导致汽机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上下缸温差大的问题,而上下缸温差过大,会导致发电系统中相关设备出现内部运行问题,从而损害发电设备的使用寿命。
1汽机运行中上下缸温差大的实例分析近些年来,汽机运行过程中频繁出现水击、振动等安全事故,高压内缸的上下缸温差过大,设备因此损坏,给相关企业生产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此次以某发电厂的一次安全生产事故为例对汽机运行时出现上下缸温差大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某发电厂的一组新型汽轮机在运行三天后,因水击事故而停止运行,在进行初步检修后再次正常启动。
正常运行三个月后,机组正常启动,但在中速暖机半小时后,出现上下缸温差大的问题,达到了32摄氏度,异于平常机组运行状态,机组人员发现异常情况马上采取措施,加大进汽量,随后发现该举措无效,在转速达2200r时,上下缸温差高达54摄氏度,工作人员立马停止汽机运行。
停机后,上缸温度仍急剧上升,而下缸温度上升缓慢,温差进一步扩大,机组人员经商讨后决定关闭机组疏水,调节温控系统,主汽温度设置为425摄氏度,主汽压力设置为4.5MPa,再次启动,低速暖机10分钟,中速暖机30分钟,未再次发生温差大的问题。
汽机运行中上下缸温差大的问题和应对策略解析

汽机运行中上下缸温差大的问题和应对策略解析摘要:热力发电厂排水系统是整个火电厂热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电厂的安全运行起着重要作用。
一旦排水系统出现问题,将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对正常运行带来危害,汽轮机上下缸温差过大现象运行是常见的现象,对电厂的安全运行是一个很大的影响,因此本文对汽轮机运行在上下缸温差简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汽机运行;上下缸温差;问题;应对措施1前言排水系统是火力发电厂中是不可缺失的系统.电厂是实现高效运行、高效益的重要保证,如果它是不恰当的接入方式水锤造成的振动等严重事故,甚至造成管道的损伤,不利于系统正常运行。
火电厂各系统的配置主要基于经济技术和热力经济两个指标。
热经济引力系统可以通过水泵法提高排水系。
但是,在多变的实际应用情况下,疏水热经济方面的间隔差法是0.5%到1.5%。
因此,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决策确定疏水性方法是合理的。
根据疏水法重力法的热经济性很差,但它具有一定的优势,它的投资和工作量最小,简单可靠,运行成本小,是一个应用范围广的系统。
2发电站现状及供热现状2.1现状以某电厂为例,拟将该电厂的凝汽机组改为集中供热机组,实现电热联产。
其原有的凝汽机组的装机容量为25MW。
该电厂的25MW凝汽机组是为弥补该区域供电不足情况投产建设的。
现阶段,凝汽机组的高能耗特点,逐渐不能与该电厂发展相适应,故此,通过完成对凝汽机组的改造,借助集中供热机组,可以为周边居民提供集中供热,完成对小型锅炉的拆除,继而达到节能的效果。
原有的供热系统中,发电站周边居民主要是由小型锅炉实现区域供热,但是小型锅炉的容量不高,热效率较低(60%),消耗大量煤炭资源。
2.2热电联产条件为了完成对该电厂的凝器机组改为集中供热机组,需要对相关条件进行分析,其中热电联产条件,是影响改造的主要因素。
具体的条件分析中,需要对热负荷进行解读。
如下表1为周边用户的热负荷参数:其中根据上述热负荷的基本情况,综合对电J管网损失和和同时使用系数等进行综合分析,能够得到折算的热负荷情况,这一折算的热负荷为电J出口的热负荷参数,通过折算后能够得到:(1)采暖期的最大热负荷为29.6h/t,最小为20.5h/t,平均热负荷为273h/t;(2)非采暖期的最大热负荷为26.2h/t,最小热负荷为18.6h/t,平均热负荷为18.6h/t。
简析汽机运行的上下缸温差大问题

简析汽机运行的上下缸温差大问题引言热力发电厂的疏水系统是整个发电厂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对整个厂区的安全进行运行保障的时候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旦汽机运行的时候出现故障问题,会导致后续一系列的运行出现问题,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汽轮运行过程中常常出现多种类型的错误,对电厂的安全运行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本文对汽机运行中上下缸温差过大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汽轮机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上下缸温差过大的问题以及出现这类现象的原因在整个热力发电厂工作的时候,疏水系统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保障发电厂高效运行,同时也是影响电热厂安全运行的具有较强不稳定性的因素,也是实现效益的重要保障,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当对其进行重点的关注,发电厂的汽机机组大多数是具有超高压和双缸双排汽和中间再热的特点,这类汽机机组属于反动式操作,常常采用的是C135—13.2/0.245/535型,另外,对于抽气凝气类型的汽轮机的结构布置来说,这类常用的汽机机组是属于对称式的,在工作的时候发挥了支撑的作用,并且有三个支点,对于同流部分则是按照反方向进行设置的。
下文介绍在汽机机组工作的过程中常见的上下缸温差过大的问题。
当在日常检查的时候发现盘车的电流出现晃动的状况,使用听针可以听到高中压缸封处有摩擦,就会导致重音的转动与转子转动的同时进行,此外还掺杂着其他类型的连续杂音,并且管理人员还可以在盘面的显示高中压缸温差较大的时候发现普通的疏水系统进入到了汽轮机之中,导致汽轮机的疏水开大,温差进一步的增大,并使得本体的疏水立刻关闭,导致汽机机组的真空环境被破坏,出现了水泵循环停止、盘车停止的状况,之后还会导致汽机的出现闷缸的状况。
当汽机运行的上下缸的温度差距超过90℃的时候,闷缸的上下缸温差就会有所降低,一般情况下,商务5点到6点时间内的上下缸的温差降低至66℃、60℃、58℃的时候,在每一个阶段都要必需进行一次人工盘车,在这种情况下,盘车的工作会相对比较轻松,上下缸的温度差距也会相应地缩小,之后在10点的时候进行电动盘车,导致汽机机组的偏心大小为55,而由此导致汽机机组的工作电流大概在29A左右,这是一个十分良好的现象。
汽机运行中上下缸温差大的问题和应对策略解析

注:A 和 B两侧和 高旁阀 门前的位置是 固定不变的 图 2
图
5 结 语
在整 个热电发电厂的运行系统 中 ,疏水 系统是重要的不可缺 失的 组成 部分 ,如果对疏水系统 出现 的故 障问题 没有及时的采取有效 措施 进行解 决处理 ,就会直接影 响到整个 发电厂的安全经济运行 ,因此 , 从长远 的发展来看 ,就需要发 电厂管理者做 好疏水系统 的合理规 划 , 把汽机运行 中上下缸温控制在合适 的范围内 ,降低误差 的过大 ,从而 提高汽机的热经济性 ,促进发 电厂的正常稳定运行 。
解 决策 略 。 关 键 词 :汽 机 运 行 ; 上 下缸 温 差 ; 问题 ; 应 对措 施
疏水 系统 是整个热力发 电厂体系 中不可缺 失的关键环节 ,是发 电 厂高效运 行 ,实现高效益的重要保 障,需要管理 人员予 以关注 ,如果 它 的接入 方式的不当就会引起水击 、震动等事 故 ,严重的话甚至导致 管道 的破坏 ,给正常 的运行带来严重的不利 。 发 电厂 的每 一个系统的配置主要是依据两个 指标 来进行的 ,即经 济技术性和 热经济性。热经济性按照疏水层次 的 自 流 系统是属于较低 的一种 , 可 以采取通过方便的加水泵方法来对疏 水系统的热经济性进 行 改进 ,然而 ,在实际中的应用状况是 ,在热经济性方 面的差异疏水 方法具体 的变化 区间是 O . 5 % ——1 . 5 %,因此确定合理 的疏水方法应该 是 由技 术经济 的比较来决定 的。热经济性 按照疏水层次的 自流方法是
4 如何上下缸温差过大的 问题
要在很 大程度 上规避 了水 倒流现 象 的发生 ,就 需要 把导管 疏水 和 调节级 的高压 缸疏 水进行 充分 的结合 ,接 入到 单个 的疏水扩 容器 之 中 ,然 后再进入 到凝汽 器之 中 ,不会 和 A侧 的主汽 门前疏 水进行 连 接 。高 压缸 中的疏 水参数 相对来 说是 比较高 的 ,会直 接 的进入 到 凝 汽器 中 ,造成 热损 失的增 加 ,经过 调节之 后 ,就 可 以在启动 和停 机 的时候 把疏水 的手 动阀 门和高压 外缸 中的水 高排管 道启动 起来 , 经 过高排 逆止 阀 门把 前疏水 排除 掉 ,一 旦启动起 来 ,高压外 缸 的疏 水 就可 以顺利 的接入 到高压 缸中进 行排 气 ,经过 再热之 后进入 到 中 压 缸中进 行做 功。这样 做的 一大好处 就是不 仅可 以大大 降低 排 向凝 汽 器中 的热负荷 压力 ,而 且还 可 以减 小 因为排入 凝汽器 中的疏 水温 度过于 高而使能量有所 损失。如 图 2 所示 :
汽机技术汽缸上下缸温差大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

汽机技术汽缸上下缸温差大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汽缸上下缸温差大的原因一、汽缸上下缸温差大的原因1、上下缸具有不同的重量和散热面积,下缸重量大于上缸,下缸布置有抽汽管道,散热面积大,在同样的加热或冷却条件下,下缸散热快而加热慢,所以上缸温度大于下缸;2、在汽缸内,蒸汽上升,其凝结水下流,使下缸受热条件变化;3、在周围空间,运转平台以上的空气温度高于其以下的温度,气流从下向上流动,造成上下缸冷却条件不同,使上缸的温度高于下缸;4、当调速汽门开启的顺序不当时,造成部分进汽,也会使上下缸温差增大;5、在启机过程中,汽缸疏水不畅,停机后有冷汽冷水从抽汽管道返回汽缸,使下缸温度下降;6、下汽缸保温不良,因为下汽缸保温不如上汽缸那样易于严密,从面造成空气冷却下汽缸;7、停机后汽缸内形成空气对流,温度高的空气聚集于上汽缸而下汽缸内的空气温度低,从面使上下缸的冷却条件不同。
二、防止汽缸上下缸温差大技术措施汽缸上下温差是造成汽轮机大轴弯曲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在操作上避免汽缸出现过大的温差,特制定如下措施:停机后防止温差措施1、机组停机打闸前应关闭所有减温水调整门、截门,保证减温水隔离彻底。
2、停机打闸后及时关闭下列疏水门:高、中压缸汽缸疏水门;高中压缸进汽导管疏水门;高中压主汽门、调门疏水门;各段抽汽逆止门前后疏水门;高排逆止门前疏水门。
3、停机转子静止真空到零后,停止轴封供汽,关严轴封各路汽源的供汽调整门、截门,关闭高中压缸供汽分门,开启轴封母管大气疏水门。
4、停机打闸后,应检查高中压主汽门、调门、高排逆止门、低压蝶阀、各段抽汽逆止门、各段抽汽电动门关闭到位严密。
5、机组停止后应马上投入连续盘车,因故连续盘车投不上应按规程要求进行定期手动盘车。
6、停机后缸温最高点高于150℃不得随意停止盘车运行,如必须停止需主管运行公司领导批准。
7、停机后应经常监视高低加、轴加、除氧器、凝汽器的水位,保证各水箱水位正常,防止冷水返入抽汽管道。
汽轮机上下缸温差大的分析研究与解决措施

汽轮机上下缸温差大的分析研究与解决措施摘要汽轮机汽缸上下缸温差大将导致汽缸变形,叶片损坏,大轴弯曲等重大设备事故,本文就某电厂#5机组启停过程中发生的汽缸上下壁温差大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原因和解决措施。
关键词汽轮机;气缸;温差某电厂#5机为哈尔滨汽轮机厂生产的超高压,一次中间再热,双抽三缸双排冷凝式机组。
在两次启动过程中出现高压外缸内壁上、下缸温差大的情况,且在一次机组保护误动情况下跳机后也出现高压缸内壁上、下缸温差大的现象。
以下就这一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措施进行探讨。
现象:改机组在启动过程中曾出现高压缸内壁上、下缸温差大的现象以及紧急停机时中压缸上、下缸温差大的现象,最大超过70℃,1)2009年4月30日,该机组冷态滑参数启动,在启动过程中高压缸上下缸温差达到50℃,且还在继续增大。
2)2010年12月8日,该机组极热态启动过程中高压缸上下缸温差达到58℃,这些将对机组的安全运行和寿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分析原因:一是各加热器或是凝汽器水位过高,水进如汽缸;二是汽缸的疏水系统设计存在缺陷;三是运行人员在操作的时候操作不恰当或错误;四是机组启停过程中主蒸汽或再热蒸汽过热度太低;五是汽缸的保温不良。
经过历史查证后,造成汽缸上下壁温差大的原因排除第一,第四,第五项,当机组紧急停机时汽轮机本体和主蒸汽管道的所有疏水门都连锁打开,大量的疏水进入疏水扩容器,因此造成两次温差大的原因是疏水设计上存在缺陷和运行人员在操作上也欠妥。
系统设计存在的问题:系统本身设计时的缺陷:由于本厂初设计时,汽轮机的疏水系统存在设计漏洞,主要是在热态启动的时候所表现出来,因为本系统原始设计是根据汽轮机冷态启动而加以设计的,主要问题是在热态启动的时候,锅炉来的高温高压的蒸汽,经过主蒸汽管道后冷却,经过高中、压缸调门时也要冷却,冷却后的疏水进入疏水扩容器,进入疏水扩容器的还有部分温度较低的蒸汽,而本厂中的高、中压缸疏水同样是接入同一个疏水扩容器,之所以没再建另一个疏水扩容器是因为考虑投资的需要,但是这样两股输书汽流同时接到同一个疏水扩容器,很容易引起容器里面的汽流压力波动,而产生串流,热蒸汽就会从扩容器向冷蒸汽区扩散和倒流,因为压力的分布不均匀,虽然扩容器本身也会起到一定的降压作用,但是还是不能很好的起到抑制作用,再者就是疏水管道安装的不合理,在空间布置上有的高有的低,使疏水不能很顺畅的进入疏水扩容器,而是停留在某一阶段,也会形成温度低的冷水和冷蒸汽。
汽机运行中上下缸温差大的分析及解决

汽机运行中上下缸温差大的分析及解决作者:王敏贾国磊赵立峰卢腾飞来源:《山东工业技术》2016年第09期摘要:对于热力发电厂而言,其热力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就是热力发电厂的疏水系统。
疏水系统的好坏对整个厂区的安全运行有重要影响,一旦电厂疏水系统发生故障,若不及时处理便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影响到整个电厂的正常生产。
在实际生产中我们较为常见的一种故障就是汽轮机运行中出现上下缸温差大的问题,为此,本文分析了汽机运行中出现上下缸温差大的原因,并结合本人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提高汽机热经济性,更好的保障电厂的正常稳定运行。
关键词:汽机;运行;上下缸;温差大;问题;解决策略DOI:10.16640/ki.37-1222/t.2016.09.0491 前言疏水系统是热力发电厂中的一个重要系统,其运行状况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全厂热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与安全性,若电厂接入的疏水系统存在问题,轻者会造成振动、水击事故的发生,重者会损坏管道与设备,当前国内已经发生过好多起,由于汽机本体疏水问题而引发的安全事故。
热经济性与技术经济性是当前各发电厂主要系统配置的主要参照指标。
对于疏水逐级自流系统的热经济性而言,其属于一种低级系统,改进这种系统的热经济性,可在系统中加疏水泵来实现。
但对于不同疏水方式通常只有0.5%~1.5%的热经济性变化范围。
在选择系统的疏水方式时,可通过比较技术经济指标来确定。
虽然疏水逐级自流方式的实际热经济性并不好,但基于其系统具有简单、可靠、投资小的优点,并且易于维护,因此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2 汽机概述某热力发电厂采用了国外进口机组,这种机组的特点是双缸双排气以及中间自热,可产生超高压,其操作为反动式,并且高中压布置为合缸对称式。
3 汽轮机上下缸温差大问题的出现电厂运行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盘车电流在0A至145A之间晃动,于是用听针进行了细听,发现有摩擦声存在于高中压缸轴封处,并且重音同步于转子转动。
300MW汽轮机中压缸上下缸温差大原因及控制措施

《装备维修技术》2021年第14期—167—300MW 汽轮机中压缸上下缸温差大原因及控制措施孙宏亮韩全文刘明鑫(辽宁调兵山煤矸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辽宁调兵山112700)摘要:汽轮机上下缸温差关系着汽轮机安全运行的重要控制指标,为防止汽轮机大轴弯曲、轴承烧损事故,国家电力公司《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中明确规定:汽轮机启动前必须符合高压外缸上下缸温差不超过50℃,高压缸内缸上下缸温差不超过35℃,否则禁止启动。
汽轮机上下缸温差大往往发生在机组启、停机或低负荷进汽量较少时,由于机组进汽量较少,汽轮机金属受热不均匀,产生上下缸温差过大。
针对调兵山发电公司2号汽轮机中压缸上下缸温差过大问题展开分析,总结上下缸温差大产生的原因,通过运行方式调整,合理控制汽轮机上下缸温不超过规定值,保证汽轮机安全运行。
另外,机组停机过程中控制好汽轮机上下缸温差,还能有效降低汽轮机缸温,缩短汽轮机检修工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汽轮机;上下缸温差;缩短检修工期;经济效益1.汽轮机上下缸温差大危害及产生原因1.1汽轮机上下缸温差过大危害;国内大型多缸汽轮机的启动与停止时,很容易使上下汽缸产生温度差。
有时,由于汽缸保温层脱落,也会造成上下汽缸温差过大。
严重影响汽轮机安全运行。
一般来讲汽轮机上汽缸温度要高于下汽缸温度。
上汽缸温度高、热膨胀大,而下汽缸温度低、热膨胀小,温差达到一定数值就会造成“猫拱背”形态。
形成“猫拱背”同时,下汽缸底部动静之间的径向间隙就会减小,进而造成汽轮机内部动静部分摩擦,磨损汽轮机内部的隔板汽封和其他汽封,同时,隔板和叶轮还会偏离正常运行平面,使汽轮机转子轴向间隙减小,与其它不利因素一起造成轴向摩擦。
摩擦程度过大就会引起汽轮机大轴弯曲,发生振动。
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造成汽轮机转子永久性变形。
根据汽轮机缸体挠度计算表明,当汽轮机上、下缸温差值达到100℃时,汽缸的挠度达到1mm。
而汽轮机隔板和围带汽封以及平衡活塞的径向间隙设计值在一般在0.5~0.75mm 之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机运行中上下缸温差大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唐功剑
发表时间:2019-01-16T10:43:41.043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26期作者:唐功剑[导读] 摘要:对于热力发电厂而言,其热力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就是热力发电厂的疏水系统。
(国家电投集团贵州金元股份有限公司纳雍发电总厂贵州省毕节市 553300)摘要:对于热力发电厂而言,其热力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就是热力发电厂的疏水系统。
疏水系统的好坏对整个厂区的安全运行有重要影响,一旦电厂疏水系统发生故障,若不及时处理便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影响到整个电厂的正常生产。
在实际生产中我们较为常见的一种故障就是汽轮机运行中出现上下缸温差大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就汽机运行中上下缸温差大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简要分析,以供参
阅。
关键词:汽机运行;上下缸;温差;问题;策略引言在热力发电厂的整个体系当中,疏水系统、汽封系统是发电厂整体性热力系统当中不能缺失且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对发电厂的经济、安全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如果接入疏水系统的方式不恰当,轻则能够引发水击、震动等事故,严重的甚至能够造成管道或者是设备的损坏,在汽轮机疏水过程中由于疏水不顺畅而导致的事故在国内已经发生了很多起,大轴弯曲等严重的事故也曾经出现过。
1汽机运行中上下缸温差大的问题现象在对汽机运行中上下缸温差大的问题现象叙述前,对汽机的简单概念要有一个了解,确保下文叙述故障现象的理解。
汽机原指蒸汽机和汽轮机,但由于随着现代城市工业发展,蒸汽机这一运作设备已经被淘汰掉,则现在所说的汽机指的是热力发电厂中的汽轮机。
一般汽轮机会根据工作压力、工作原理和排汽压力三方面进行分类,第一类按照工作压力分为低压、高压、超高压、亚临界等;第二类按照工作原理分为冲动式、反动式和反动度;第三类按照排汽压力分为凝汽式、背压式、带抽汽等。
而上下缸设置的目的是,在汽机整体正常运作时,通过比较进水后缸壁之间的温度差确定是否有水流进行气缸之中。
由于不同种类汽机运行中上下缸温差大的问题现象都不同,则为准确叙述汽机运行中上下缸温差大现象,在此设定超高压、反动式、抽汽凝汽式的汽轮机出现上下缸温差问题:在发生上下缸温差过大问题时,设备操作人员可以清楚发现设备中盘车电流出现不稳定的晃动,并可以清楚的听到高中缸重轴封部位有清楚的摩擦声,接连着其他设备部分也出现各种摩擦声和杂音,调动汽轮机疏水系统,发现上下缸温差会随着调动而改变,进而上下缸内温度差越来越大,无法正常检测气缸进水现象,气缸变形、盘车停止工作,甚至出现设备内部螺栓拉断,热力发电设备被损坏停止运作。
2温差大的原因分析经过分析大量的设计图纸与多次进行现场考察,人们发现造成机组上下缸温差大,主要是由于没有合理的布置疏水,没有按照逐级疏水的原则进行疏水。
如图1所示,由于A侧主汽门具有很高的疏水压力,而导管的实际疏水压力相对较低,A点实际压力比导管疏水入口处的实际压力高,这样会导致从导管中流出疏水困难,引发疏水倒流,造成疏水由导管疏水管道流流向了汽轮机,以致出现汽机上下缸温差过大现象,引发盘车电流晃动急剧,盘车比较困难。
图1
3汽机运行中上下缸温差大问题的应对策略对于汽机运行过程中上下缸存在着温差较大的问题,我们首先将导管的疏水与调节级的高压缸的疏水进行准确的结合,把他们接入到单独的疏水扩容器之中,之后便会进入到凝汽器之中,高压缸本体疏水之前的级别高疏水与其是没有进行有效的连接的,这样就能够有效的防止水倒流问题的出现。
一般情况下,高压缸中疏水参数都是相对很高的,如果直接让其进入到了凝汽器中,那么就会增加热损失,当我们对其进行相应的调节后,在启动机组或是停机的过程中,可以将其疏水经扩容器后,接入到1号低压加热器进行热量回收。
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不断的降低排向凝汽器中的热负荷压力,同时由于排入凝汽器中的疏水温度过高而导致的热量损失也降低了。
主气门之前的疏水与高旁阀门前的疏水位置是没有发生变化的,始终保持在原来的位置上。
其改造后的具体的疏水流程图如图2所示。
在热力发电厂的整个体系之中,疏水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并且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对热力发电厂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是有着重要的影响的。
如果我们为疏水系统所选择的接入方式是不够科学合理的,那么就可能会导致水击和震动等责任事故的发生,严重时还会导致管道以及机组设备的完全损坏,并且在我国众多的热力发电厂中,也多次出现了因为汽机在疏水过程中的不顺畅而导致的责任事故,而大轴弯曲等后果较为严重的责任事故也是时有发生的。
因此为了有效防止责任事故的发生,我们就应对汽机疏水系统进行适当的改造,充分的加强盘车电流的稳定性,这样汽轮机组运行过程中上下缸温差的问题才会逐步呈现出缩小的趋势,并且在所投入的成本较低的情况下,也提高了汽机的热经济性,在将改造后的结构投入使用后,几乎没有再出现汽机运行中上下缸温差大的问题,真正的提高了汽机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也促进了我国热力发电企业的良性发展。
图2
结束语
整个热电发电厂的运行系统中,疏水系统是重要的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如果对疏水系统出现的故障问题没有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处理,就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发电厂的安全经济运行,因此,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就需要发电厂管理者做好疏水系统的合理规划,把汽机运行中上下缸温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降低误差的过大,从而提高汽机的热经济性,促进发电厂的正常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常兵.汽机启动过程中上下缸温差大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2).
[2]朱海峰.电厂汽机运行中的常见问题及其规避措施探讨[J].河南科技.2014(04).
[3]宋进栋.汽机运行中小改造创造大效益的做法与启示[J].价值工程.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