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布迪厄的实践理论
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理论 PPT

现为一种操作行为和操作技能。
19
惯习与场域的关系
一方面,场域塑造着惯习,使惯习遵循着场 域的规则进行行动,场域也就成了惯习中固 有的熟悉; 另一方面,惯习有助于把场域建设成一个满 足主体需要、具有建构性、能动性的意义的 世界,也就是一个被赋予了感觉和价值,值 得行动者去奋斗的世界。
20
资本
实践是行动者在一定的场域中凭借各自拥有的资本, 在特定的惯习指导下,为提高自己在场域中的位置 以及资本的数量和质量所采取的行动
4
实践的特征
实践的紧迫性
来源于实践的现实要 求,是指行动者往往 需要在非常有限的时 间内限制内迅速作出
实践的模糊性
即实践并不是有意识 的,也不是完全没有 意识的
实践的策略性
和禀赋,又渗透他所属的社会群体的阶层性质......
15
行动者在场域里的客观位置上形成的对客观位置的主观调试,是外 在化的内在化的结果,是“结构化了的结构”和“促结构化的结构”。
所谓结构化了的结构,是指惯习源于行动者早期的社会 化的经历,是结构的产物 ,为行动者设置了结构性的限 制;所谓促结构化了的结构,是指惯习作为一种结构化 的机制,是实践的生产者,为实践的生成提供原则。
资本
资本是一种积累起来的劳动,布迪厄认为,资本概念必须与场域概 念相联系起来,一种特定的资本总是在给定的场域中有效,资本既是行 动者实践的工具,又是斗争的对象。
22
经济资本
资 本 的 分 类
社会资本
文化资本 符号资本
23
一、经济资本:是由不同生产要素(诸如工厂、土地、劳动、货币等)、
经济财产 、各种收入以及各种经济利益组成。不同社会的经济资本,就不 同的特性。
18
浅析布尔迪厄的文化实践理论

浅析布尔迪厄的文化实践理论摘要:布尔迪厄作为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其作为著名的理论就是社会实践理论体系。
作为布尔迪厄实践理论中的一部分,文化实践具有一般实践一样的性质,,但是它一般实践又有着明显的不同。
文化实践是人类区别与动物的最基本实践方式之一,它是象征性实践的典型代表。
文化实践作为象征性实践的代表,它也不可回避的拥有自己的局限性。
关键词:布尔迪厄、象征性实践、文化实践一、文化实践的一般实践性质文化爱好作为一种实践,但又不是一般的实践。
文化实践所追求是一种超越获取利益的某种行为以到达精神愉悦,因此它具有康德所说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这种以达到精神愉悦的实践行为高于一般的认知活动,它是社会活动中既精致又复杂的实践。
在分析文化爱好活动的典型实践意义时,布尔迪厄强调说:艺术作品的物质性或象征性消费,构成了悠闲自在的最高表现之一种。
正是这种悠闲自在的表现中,展示了一般经济性物质消费所达不到的高雅性,甚至由此可以展示出对纯经济优越地位的鄙视而达到对于经济地位差异的否定性的超越效果,从而最终达到真正带必然性的间距效果[1]。
通过对于文化实践的分析,在布尔迪厄看来,可以概括出一般实践的基本特征。
在《论实践的意义》一书中,关于实践,布尔迪厄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为此,必须返回到实践中去,它是被客观化的产品与统一于历史实践的产品之间、社会结构之间与惯习所固有的操作生产出来的产品与操作方式之间的辩证法的发生场所。
在这段话中,布尔迪厄所强调的是实践的中心和关键的地位。
在他看来,从文化实践的分析中所揭示的实践的一般意义,就在于它构成为操作生产出来的产品与操作方式之间的辩证法的发生场所。
实践的结果凝结在产品中。
产品具有迷惑作用,会误导社会学家仅从这个看得见和物质化的结果中去分析实践的性质。
其实,产品知识表现实践的一个结果和一个方面。
产品并不是实践的唯一和全部的结果,也不是实践的一切方面和一切特性的表现。
产品只是实践中的某些方面的客观化、外在化、具形化和物质化的一个结果[2]。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

布迪厄观察到社会中传统与现代价值观的冲突,以及中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的阶级冲 突,这促使他思考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和人类行为的动力。
人类学与哲学的融合
布迪厄深受人类学和哲学的影响,他尝试将这两种学科的理论框架结合起来,以更全面 地理解社会现象。
主要观点与理论框架
实践的概念
布迪厄认为实践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的日常行为,它不仅包括行动,还包括思维、感觉和沟通等方面。实践是人类与 环境互动的产物,受到个体和群体的社会背景影响。
03
资本与权力的相互依 存
布迪厄认为资本与权力之间存在相互 依存的关系,资本的积累可以增加权 力的支配力,而权力的运作也可以促 进资本的积累。
04 语言与社会实践
语言在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语言是社会实践的媒介
布迪厄认为语言是社会实践的媒介,人们通过语言交流和 沟通,传递和共享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指知识、技能、文化修养和艺术品味 等非物质资源,通过教育和文化传承 获取。
04
符号资本
指声誉、名望和符号意义等非物质资 源,通过符号象征和认同获取。
权力的概念与运作
权力概念
布迪厄认为权力是一种支配力,是社会行动者通过控制资源、制定 规则和策略性行动来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
权力运作
权力运作通过各种手段实现,如意识形态、制度化、法律和暴力等。
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
跨学科交流
03
布迪厄的理论促进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跨学
科研究的开展。
布迪厄理论的争议与批评
01
概念模糊性
布迪厄的理论中存在一些抽象和 模糊的概念,导致理解和应用上 的困难。
阶级局限性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布迪厄是20世纪著名的社会学家,他的社会实践理论对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并探讨它如何揭示社会行动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强调社会行动者在社会世界中的积极参与和主动行为。
他认为,社会不仅仅是一个客观的结构,更是一个主观的、由行动者构建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中,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社会实践,这些实践又反过来塑造了社会结构。
布迪厄的理论体系包含三个关键概念:场域、惯习和资本。
场域指的是一个社会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社会实践,每个实践都有其独特的规则和逻辑。
惯习是行动者个人的行为倾向,它由行动者在场域中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构成,指导着行动者的行为和思考。
资本则是行动者在场域中竞争和比较的优势和劣势的源泉,它可以表现为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等形式。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为我们理解社会行动和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首先,社会结构是由社会行动构建的。
人们的日常行为、交流方式、价值观念等都在不断地塑造和改变着社会结构。
其次,社会结构又反过来影响社会行动。
一个特定的社会结构会鼓励某些类型的行动,而限制其他类型的行动。
因此,布迪厄的理论强调了社会行动和社会结构之间的互为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
此外,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不平等的根源。
在布迪厄看来,社会不平等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差距,更表现为一种文化和社会资本的差异。
这种差异使得人们在争夺有限的社会资源时处于不同的地位,从而造成了社会不平等的现象。
总的来说,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为我们理解社会行动和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工具。
通过对这个理论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背后的逻辑,为构建更加公平、合理和包容的社会提供参考。
首先,布迪厄的理论提醒我们社会行动者的主动性。
在传统社会学中,行动者往往被视为社会的被动承受者,而布迪厄的理论则强调了行动者的主观性和创造性。
布迪厄_实践的文化理论与除魅

2003年1月2003年 第1期外国文学F oreign LiteratureJan.2003N o.1,2003布迪厄:实践的文化理论与除魅张 怡 内容提要:布迪厄的文化社会学试图洞察日常生活中个体心智结构和社会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揭示其生成和运作的规律。
布迪厄的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深入广泛地揭示了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生产、文化消费中的不平等结构,他对时风所张扬的文化平面化、民主化大唱反调。
文化与符号权力(象征权力)的问题意识,是他跨越多个研究领域、将宏观理论建构和微观社会学分析相结合的工作中的主脉。
关键词:布迪厄 文化与符号权力 文化资本 惯习中图分类号:I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5529(2003)0120061208 今年元月,从法兰西学院退休不久的当代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2002),因身患癌症在巴黎停止了他的思想历程,匆匆辞世。
法、德、英、美等国的主要报纸都用大量篇幅作了报道。
法新社引用了法国总统希拉克的评价:布迪厄是积极力行的思想家,也是推动思潮的积极分子,此双重形象将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
他为饱受苦难的人们所作的努力将成为历史上最深刻的见证。
布迪厄是个多产的作者,其身后留下卷帙浩繁的著作和文章。
他是个锐意创新的社会学家,在此之前社会学在法国曾一度衰落,经过以他为代表的一代社会学家的修整,社会学得到自涂尔干以来的全面复兴,不再受制于传统的学科设置,而是深入到教育、宗教、文学艺术、政治和经济等领域中,对教育支配、文化正当性、社会苦难、男性统治和知识分子角色等问题进行了新颖独到的分析。
布迪厄出生于法国西南部一个偏僻的山区小村,50年代进入有知识分子摇篮之誉的巴黎高师求学,60年代初到阿尔及利亚服兵役的经历促使他完成从哲学家到人类学家,再到社会学家的转变。
70年代中期,他执教于巴黎高师,并创办《社会科学研究行为》杂志,杂志风格独树一帜,并突破国界在欧洲范围内发行,旨在传播社会学的最新研究成果。
布迪厄实践理论的再探讨

布迪厄实践理论的再探讨布迪厄实践理论的再探讨本文关键词:探讨,实践,理论,布迪厄布迪厄实践理论的再探讨本文简介:摘要:布迪厄"实践理论"的主旨是要超越"社会物理学"和"社会现象学"之间的对立,形成一种能够帮助我们更适当地反映社会现实的社会学、人类学体系。
布迪厄实践理论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对"实践"及其"实布迪厄实践理论的再探讨本文内容:摘要:布迪厄"实践理论"的主旨是要超越"社会物理学"和"社会现象学"之间的对立, 形成一种能够帮助我们更适当地反映社会现实的社会学、人类学体系。
布迪厄实践理论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对"实践"及其"实践逻辑"的含义做出了独特的诠释, 从而为我们理解实践提供了一些富有启示的新方向。
但布迪厄的实践理论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难以克服的局限, 我们需要对其审慎地加以反思, 不可盲目地加以接受和应用。
关键词:布迪厄; 实践理论; 习性; 实践逻辑;Abstract:The main purpose of Bourdieu’s theory of practice is to transcend the opposition between social physics and social phenomenology and form a sociology or an anthropology that can help us reflect social reality more appropriately. Bourdieu’s theory of practice is unique in that it interprets the meaning of "practice" and its "practical logic" uniquely, thus providing some new directions for us to understand practice. But Bourdieu’s theory of practice also has some insurmountable limitations that need us to reflect carefully.Keyword:Bourdieu; theory of practice; habitus; practical logic;布迪厄是二十世纪后期法国乃至西方世界最有影响的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之一。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

五、反思社会学
1、反思社会学的宗旨:把理论作为一种“做法” 2、反思社会学的根据:科学方面与政治方面 3、反思社会学方法与意义: “对象化的对象化”:将建构对象的过程本身作为研 究的对象 两次决裂:与常识决裂 与盛行的学术理论决裂 对学科地位、研究对象和方法原则的反思—基础地位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
一、生平与学术背景
1、生平: 1930年4月生于法国东部比安地区的小镇,公务员家 庭,早年生活地区属农村—理解农民的生活和心 态—阿尔及利亚的卡比尔人研究 学术界—“陌生人”感觉—学术反思与批判 巴黎高师(福柯晚三年,比德里达早一年) 阿尔及利亚的经验研究(1958年征兵入伍) 从哲学到社会学(列维-斯特劳斯、阿隆) 欧洲社会学中心主任、法兰西学院社会学教授、 《社会科学研究探索》
实践理论
实践的逻辑: 实践的特征:紧迫性—时间、模糊性—实践感(惯 习是身体性的)、总体性(理论与经验、跨学科) 从规则到策略: 模型的机械力学→策略的辩证法 固守规则→生成性在原则 如“礼物”交换策略—时间的不确定性
1、实践感的特点与意义
① 实践感的特点:前逻辑 a.总体性, b.直观性 c.意义性 d.模糊性 ② 实践感的实质:行动者因关系的作用在场域中产生 的实践意识、感性意识
4、关系主义方法论
后实证主义方法论: 观察→假设→实验化→理论→再观察 与常识的决裂→科学对象的建构→事实检验 科学是通过与常识的决裂赢得的—科学的革命性 对象的建构是科学的重要环节—去实在化的趋势 理性主义与唯物主义的结合—克服观念论与经验论 的障碍 关系论的思维方式:关系—独立于个人意识的客观 关系 反对二元论:结构主义—唯智主义、理论与经验、 历史与现实、普遍与特殊
实质是社会实践结构: 个体与群体 创造与限制 理想与现实 理性与感性 选择与资源
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理论

实践是场域和惯习之间辨证关系的产物,即 实践={(惯习)(资本)}+场域。一方面, 实践受惯习的指引。人们在惯习的指引下,运 用各种可得的资本,通过实践不断建构起场域,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同时也不断地创造、再生惯 习本身;另一方面,惯习又受场域的制约,是 场域在个体主观世界中的内化,场域通过塑造 惯习而制约着实践。因此,实践既是被动的, 又是能动的。
布迪厄认为有四种主要的资本:经济资本、 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符号资本。每一种资本 都有自身的运行规则,并且不同的资本可以相 互转化(可兑换性)。
➢经济资本是指可以直接兑换成货币的那种资本 形式,它可以制度化为产权形式。
➢文化资本是指借助于各种教育行动传递的文化 物品,主要有三种存在形式,即身体化的形式、 客观化的形态和制度化的形态。文化资本的传承 是阶级再生产的非常重要的一环,文化资本比经 济资本更顽固。
➢结构主义是客观主义认识论的代表,它过于强调结 构对行动的制约,而忽略了实践的现实性、紧迫性与 时间感。
➢理性选择理论是主观主义认识论的代表,它过于强 调人的主观理性,而忽略了选择背后社会结构因素。
布迪厄认为,实践才是社会学研究的对象, 实践原则应该在各种外在约束(它们往往为选 择留下了可塑性非常大的余地)和各种性情倾 向(它们是各种经济和社会进程的产物)之间 的关系中去寻找,即,要到结构和惯习的交织 作用中理解实践。布迪厄称这一立场为“建构 主义的结构论”或“结构主义的建构论”。
➢社会资本是指当一个人拥有某种持久性的社会 关系网络时,这种社会关系便成为他实际或潜在 拥有的资源。一个人拥有的社会资本量不仅取决 于他可以有效调动的关系网络的规模,也取决于 网络中各个成员所拥有的资本的数量。社会资本 实际上是有彼此之间有来往的人们之间的社会义 务构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位置是变动不居的,因为位置包含资源和权力,所以成为 场域内矛盾冲突的焦点,在复杂的社会斗争中,位置处于 持续的变易中。
构型(configuration )
• 1958年发表《阿尔及利亚社会学》。
• 1960年回法国,在巴黎大学工作,旁听列维·斯特劳斯在法兰 西学院的人类学课程,曾任雷蒙·阿隆的助手。
• 1964年-1968年任法国高等研究中心主任,跻身上层学术界。
• 1968年开始担任欧洲社会学中心主任,此后一直保持着法国社 会学界领袖人物之一的角色。
● 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追问社会现象的深层 底蕴的同时,热切关注社会现象本身 。
● 研究兴趣广泛,如农民生活、工人失业、学校教 育、法律诉讼、宗教信仰、阶级冲突、党派斗争, 甚至文艺演出、体育竞赛、居民住房等。
● 思想综合多种学术资源:马克思主义,现象学, 解释学,实证主义,结构主义,人类学,政治学, 当然还有社会学,哲学。
• 布迪厄提出一种“关系”视角,即关系主义方法 论,在此基础上力图超越社会学长期以来根深蒂 固的二元对立。
关系主义
• 布迪厄把结构、实践、主体与客体等概念赋予关 系论的含义,他指出,“概念的真正意涵来自于 各种关系,只有在各种关系系统中,这些概念才 获得了它们的意涵”。
• “在社会世界中存在着各种关系——不是行动者 之间的互动或个人之间交互关系性的纽带,而是 各种马克思所谓的‘独立于个人意识和个人意志’ 而存在的客观关系”。
● 某人在自己的地盘上是支配者,当他进入新的领 域就变成了被支配者。这种角色转换或地位差距, 来自于两个不同领域间的分化对照。这些领域被布 迪厄称为场域。
场域 (field)
●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 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
● 是一些相对均质、自主、有合适社会功能的小世 界,如艺术场域、新闻场域、大学场域等。
• 在社会生活中,真正作为现实性而存在的一定是 各种社会关系,离开社会关系的各种因素只能是 观念中的抽象,只有在各种关系中发生复杂社会 联系的社会因素,才是真实的现实存在。
• 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关系或者说社会学研究的各种 关系,一定是社会的关系,而不是个人之间的主 观性意识联系,而是向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是 离开人们的主观意识而存在的,不论人们是否意 识到,或是否承认它,都实际存在的社会客观性。
• 1982年获任法兰学院唯一的社会学教授职位。
• 2000年获英国皇家学院颁发的赫胥黎奖章。
已翻译为中文的著作:
• 《实践与反思》(与华康德合著),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 《实践感》,译林出版社2003。 • 《艺术的法则:文学场的发生和结构》,中央编译2001。 • 《遏止野火》,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 《国家精英—名牌大学与群体精神》,商务印书馆2004。 • 《布迪厄访谈录: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上海人民1997。 • 《男性统治》,深圳海天出版社1998。 • 《自由交流》,三联书店1996。 • 《继承人》,商务印书馆2002。 • 《再生产》,商务印书馆2002。 • 《言语意味着什么——语言交换的经济》,商务印书馆2005。 • 《单身者舞会》,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 《帕斯卡尔式的沉思》,三联书店,2009。
二、关系主义方法论
“关系”视角
• 无论是以“社会”为中心,还是以“个人” 为对象,都是一种实体主义,一种机械视 角,这是古典社会学的方法论基础。
• 布迪厄认为,社会学视野中的社会世界, 本质上就是各种社会关系。
• 社会学的概念以及由概念联系而成的各种 理论,实质上是对各种社会关系的概括。
• 布迪厄认为,古典社会学也谈论关系,但并不一 定是社会关系,而是指个人互动和个人意愿交流 的自然关系,而不能在主观意识同客观社会条件 的联系中把握各种社会关系,造成这种结果的根 本原因在于古典社会学用主观、客观二元对立的 思维方式来分析和解释世界。
第五讲
布迪厄的实践理论
一、学术历程
• 1949年考入巴黎高师,学习哲学,结识福柯、德里达等人。
• 1956年应征入伍,到阿尔及利亚服役,开始思考阿尔及利亚社 会问题,认识到一个思想家如果像德国古典哲学家那样停留在 精神理念的玄思中,给出很多常人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则无 法解决那些困扰人们生活的实际问题,从而转向社会学研究。
关系主义方法论
• 目的:超越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之间 的对立。
• 立论:“存在的就是关系的”。 • 意义:从过分关注社会事实,转移到
对关系及其维持和再生产的关注,超 越二元对立。
三、场域的结构
前提
● 社会是一个支配关系被隐藏起来的分化空间,隐 藏的原因是支配关系被每个个体深层内化。
● 任何社会中都有支配者与被支配者,社会组织的 基础原则就存在于这种区别之中。支配取决于形势、 资源和行动者的策略。
● 包括三个关键词:网络(network)、位置 (position)、构型(configuration)。
网络(network)
●场域是各种形式的社会网络,这是从网络结构理 论借用的概念。
●人类社会的不同层面,都是不同形式的人际关系 网,也即是社会成员的主观性互动交往形成的关 联形式。
●场域是以各种社会关系联接起来的表现形式多样 的社会场合或社会领域,虽然场域中包括社会行 动者、机构、制度和规则等因素,但场域的本质 是这些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所以场域是各种形 式的社会网络。
位置(position)
• 场域是由不同社会要素联系而成,不同社会要素在复杂的 社会联系中都占有特定的位置,或者说社会不同要素通过 占有不同位置而在场域中存在和发挥作用。
• 位置是客观的,它是场域中各种关系交织而成的网结,再 同人们的主观意愿和行为选择的关系中,位置起着客观前 提或社会规定性作用。
• 尽管不同位置、不同社会成员有其自身的能力, 但在场域中,这些能力要经过场域结构调整之后 才能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