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布迪厄实践感理论简本

合集下载

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理论 PPT

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理论 PPT

现为一种操作行为和操作技能。
19
惯习与场域的关系
一方面,场域塑造着惯习,使惯习遵循着场 域的规则进行行动,场域也就成了惯习中固 有的熟悉; 另一方面,惯习有助于把场域建设成一个满 足主体需要、具有建构性、能动性的意义的 世界,也就是一个被赋予了感觉和价值,值 得行动者去奋斗的世界。
20
资本
实践是行动者在一定的场域中凭借各自拥有的资本, 在特定的惯习指导下,为提高自己在场域中的位置 以及资本的数量和质量所采取的行动
4
实践的特征
实践的紧迫性
来源于实践的现实要 求,是指行动者往往 需要在非常有限的时 间内限制内迅速作出
实践的模糊性
即实践并不是有意识 的,也不是完全没有 意识的
实践的策略性
和禀赋,又渗透他所属的社会群体的阶层性质......
15
行动者在场域里的客观位置上形成的对客观位置的主观调试,是外 在化的内在化的结果,是“结构化了的结构”和“促结构化的结构”。
所谓结构化了的结构,是指惯习源于行动者早期的社会 化的经历,是结构的产物 ,为行动者设置了结构性的限 制;所谓促结构化了的结构,是指惯习作为一种结构化 的机制,是实践的生产者,为实践的生成提供原则。
资本
资本是一种积累起来的劳动,布迪厄认为,资本概念必须与场域概 念相联系起来,一种特定的资本总是在给定的场域中有效,资本既是行 动者实践的工具,又是斗争的对象。
22
经济资本
资 本 的 分 类
社会资本
文化资本 符号资本
23
一、经济资本:是由不同生产要素(诸如工厂、土地、劳动、货币等)、
经济财产 、各种收入以及各种经济利益组成。不同社会的经济资本,就不 同的特性。
18

布迪厄象征性社会实践观解析

布迪厄象征性社会实践观解析

布迪厄象征性社会实践观解析布迪厄象征性社会实践观是1994年美国社会学家埃文·布迪厄在《社会性实践概念》一文中提出的,其理论正是对传统新加坡社会学研究的一种扩展与发展。

因此,布迪厄象征性社会实践观相当受欢迎,并得到实证研究的不断支持。

本文将介绍布迪厄社会实践观的主要内容,并从理论及实践的角度分析其对社会建构的重要意义,进而展示布迪厄象征性社会实践对社会的影响力。

首先,布迪厄象征性社会实践的概念涵盖了大量的社会理论的定义和观念,主要分为实践的形态、过程、引发力和界定。

在形态方面,布迪厄将社会实践定义为以象征力量为基础的一种活动,他称这种活动为象征性社会实践。

在过程方面,它涉及到社会成员之间的各种情感和性格的相互影响,这提醒人们要通过互动来自我调节,从而共同完善社会结构。

此外,它还提出了一种可调节的象征行为,包括各种象征,如社会文化、宗教、新闻和广告等。

最后,它的界定侧重于社会成员的意识形态,强调了行为可能是无意识的,但可能引发重大或不利影响。

其次,布迪厄象征性社会实践观从理论及实践的角度对社会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实践是一种可观察到的交流能力,它是一种复杂的象征系统,包括言语、动作及情绪的表达。

它的发生及其后果也不可避免,但它也是人们建构新事物的关键。

例如,视觉记忆在社会实践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帮助社会成员通过“物质”手段对待象征现实,从而共同建构出社会结构。

同时,社会实践也有助于塑造社会文化。

在个人层面,人们可以从社会实践中获得更多的无知与洞察,认识到自己的特异性,从而改变自我认知。

在社会性层面,社会实践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营造积极的情绪氛围,增强社会接纳情调。

此外,布迪厄象征性社会实践观有助于分析社会的发展动态。

首先,它有助于分析社会的暴力行为,暴力是各类社会问题的显着特征,也是贫困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普遍现象。

通过分析社会人的个体型及其贞洁的象征行为,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的暴力行为及其背后的潜在原因。

西方社会学理论(当代):第五讲 布迪厄的实践理论

西方社会学理论(当代):第五讲  布迪厄的实践理论
●客观化状态的文化资本:是以文化商品形式存在, 是文化资本的物化形式。
●体制化状态的文化资本:经过某种权威制度确认 的文化资本,典型形式是通过毕业证、职称证、 资格证等,来确认学术资格、文化程度。
社会资本
● 社会资本是一种从中可以获得某种资源的持续性 社会网络关系。
● 社会资本是一种体制化的网络关系,不是亲朋关 系,而是工作关系、组织关系。
• 布迪厄认为,资本是一个在特定的场域里有效的 资源。资本体现了一种积累形成的劳动,这种劳 动以物化和身体化形式积累下来。资本具有一种 生成性,总是意味着一种生产利润的潜在能力。
• 通过具体的、个别的劳动,行动者或社会团体占 据了某种位置及位置上的资源,并通过个别的具 体的劳动,资源被带入社会,引入实践中,资源 转变成实践的根据、场域运动的能量,资源就变 成资本。
● 包括三个关键词:网络(network)、位置 (position)、构型(configuration)。
网络(network)
●场域是各种形式的社会网络,这是从网络结构理 论借用的概念。
●人类社会的不同层面,都是不式。
●场域是以各种社会关系联接起来的表现形式多样 的社会场合或社会领域,虽然场域中包括社会行 动者、机构、制度和规则等因素,但场域的本质 是这些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所以场域是各种形 式的社会网络。
• 一方面,只有在场域中才有社会资本,只有在场 域中社会资本才能发挥支配力量。
• 另一方面,场域是关系网,而只有凭借各种社会 资本才能占据场域中的不同位置,才能形成不同 位置间的关系,场域这个关系网才能存在。
四、场域中的资本
何为资本?
• 布迪厄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的基本观点,认为资本是通过劳动形成的,本质 是积累的劳动。

布迪厄_实践的文化理论与除魅

布迪厄_实践的文化理论与除魅

2003年1月2003年 第1期外国文学F oreign LiteratureJan.2003N o.1,2003布迪厄:实践的文化理论与除魅张 怡 内容提要:布迪厄的文化社会学试图洞察日常生活中个体心智结构和社会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揭示其生成和运作的规律。

布迪厄的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深入广泛地揭示了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生产、文化消费中的不平等结构,他对时风所张扬的文化平面化、民主化大唱反调。

文化与符号权力(象征权力)的问题意识,是他跨越多个研究领域、将宏观理论建构和微观社会学分析相结合的工作中的主脉。

关键词:布迪厄 文化与符号权力 文化资本 惯习中图分类号:I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5529(2003)0120061208 今年元月,从法兰西学院退休不久的当代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2002),因身患癌症在巴黎停止了他的思想历程,匆匆辞世。

法、德、英、美等国的主要报纸都用大量篇幅作了报道。

法新社引用了法国总统希拉克的评价:布迪厄是积极力行的思想家,也是推动思潮的积极分子,此双重形象将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

他为饱受苦难的人们所作的努力将成为历史上最深刻的见证。

布迪厄是个多产的作者,其身后留下卷帙浩繁的著作和文章。

他是个锐意创新的社会学家,在此之前社会学在法国曾一度衰落,经过以他为代表的一代社会学家的修整,社会学得到自涂尔干以来的全面复兴,不再受制于传统的学科设置,而是深入到教育、宗教、文学艺术、政治和经济等领域中,对教育支配、文化正当性、社会苦难、男性统治和知识分子角色等问题进行了新颖独到的分析。

布迪厄出生于法国西南部一个偏僻的山区小村,50年代进入有知识分子摇篮之誉的巴黎高师求学,60年代初到阿尔及利亚服兵役的经历促使他完成从哲学家到人类学家,再到社会学家的转变。

70年代中期,他执教于巴黎高师,并创办《社会科学研究行为》杂志,杂志风格独树一帜,并突破国界在欧洲范围内发行,旨在传播社会学的最新研究成果。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

五、反思社会学
1、反思社会学的宗旨:把理论作为一种“做法” 2、反思社会学的根据:科学方面与政治方面 3、反思社会学方法与意义: “对象化的对象化”:将建构对象的过程本身作为研 究的对象 两次决裂:与常识决裂 与盛行的学术理论决裂 对学科地位、研究对象和方法原则的反思—基础地位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
一、生平与学术背景
1、生平: 1930年4月生于法国东部比安地区的小镇,公务员家 庭,早年生活地区属农村—理解农民的生活和心 态—阿尔及利亚的卡比尔人研究 学术界—“陌生人”感觉—学术反思与批判 巴黎高师(福柯晚三年,比德里达早一年) 阿尔及利亚的经验研究(1958年征兵入伍) 从哲学到社会学(列维-斯特劳斯、阿隆) 欧洲社会学中心主任、法兰西学院社会学教授、 《社会科学研究探索》
实践理论
实践的逻辑: 实践的特征:紧迫性—时间、模糊性—实践感(惯 习是身体性的)、总体性(理论与经验、跨学科) 从规则到策略: 模型的机械力学→策略的辩证法 固守规则→生成性在原则 如“礼物”交换策略—时间的不确定性
1、实践感的特点与意义
① 实践感的特点:前逻辑 a.总体性, b.直观性 c.意义性 d.模糊性 ② 实践感的实质:行动者因关系的作用在场域中产生 的实践意识、感性意识
4、关系主义方法论
后实证主义方法论: 观察→假设→实验化→理论→再观察 与常识的决裂→科学对象的建构→事实检验 科学是通过与常识的决裂赢得的—科学的革命性 对象的建构是科学的重要环节—去实在化的趋势 理性主义与唯物主义的结合—克服观念论与经验论 的障碍 关系论的思维方式:关系—独立于个人意识的客观 关系 反对二元论:结构主义—唯智主义、理论与经验、 历史与现实、普遍与特殊
实质是社会实践结构: 个体与群体 创造与限制 理想与现实 理性与感性 选择与资源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28页PPT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28页PPT
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理论

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理论

实践是场域和惯习之间辨证关系的产物,即 实践={(惯习)(资本)}+场域。一方面, 实践受惯习的指引。人们在惯习的指引下,运 用各种可得的资本,通过实践不断建构起场域,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同时也不断地创造、再生惯 习本身;另一方面,惯习又受场域的制约,是 场域在个体主观世界中的内化,场域通过塑造 惯习而制约着实践。因此,实践既是被动的, 又是能动的。
布迪厄认为有四种主要的资本:经济资本、 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符号资本。每一种资本 都有自身的运行规则,并且不同的资本可以相 互转化(可兑换性)。
➢经济资本是指可以直接兑换成货币的那种资本 形式,它可以制度化为产权形式。
➢文化资本是指借助于各种教育行动传递的文化 物品,主要有三种存在形式,即身体化的形式、 客观化的形态和制度化的形态。文化资本的传承 是阶级再生产的非常重要的一环,文化资本比经 济资本更顽固。
➢结构主义是客观主义认识论的代表,它过于强调结 构对行动的制约,而忽略了实践的现实性、紧迫性与 时间感。
➢理性选择理论是主观主义认识论的代表,它过于强 调人的主观理性,而忽略了选择背后社会结构因素。
布迪厄认为,实践才是社会学研究的对象, 实践原则应该在各种外在约束(它们往往为选 择留下了可塑性非常大的余地)和各种性情倾 向(它们是各种经济和社会进程的产物)之间 的关系中去寻找,即,要到结构和惯习的交织 作用中理解实践。布迪厄称这一立场为“建构 主义的结构论”或“结构主义的建构论”。
➢社会资本是指当一个人拥有某种持久性的社会 关系网络时,这种社会关系便成为他实际或潜在 拥有的资源。一个人拥有的社会资本量不仅取决 于他可以有效调动的关系网络的规模,也取决于 网络中各个成员所拥有的资本的数量。社会资本 实际上是有彼此之间有来往的人们之间的社会义 务构成的。

《2024年职业教育知识生产研究——基于布迪厄实践理论的分析》范文

《2024年职业教育知识生产研究——基于布迪厄实践理论的分析》范文

《职业教育知识生产研究——基于布迪厄实践理论的分析》篇一摘要:本文旨在以布迪厄的实践理论为框架,探讨职业教育领域中的知识生产机制、过程与影响因素。

文章通过对布迪厄实践理论的核心思想进行阐述,进而深入分析职业教育知识生产的特殊性与内涵,最终探究职业教育的实际作用及改进路径。

一、引言职业教育作为现代社会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部分,对提高个体劳动技能和满足社会用工需求起着关键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职业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变革。

本文拟通过布迪厄的实践理论来解析职业教育知识生产的特殊性及其运行机制,为推动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建议。

二、布迪厄实践理论的核心思想布迪厄的实践理论强调了社会实践与社会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知识是在实践中不断生成的,而社会结构则通过惯习、资本和场域等概念来体现。

在布迪厄的理论框架下,知识生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到社会环境、个体经验以及文化背景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三、职业教育知识生产的特殊性职业教育知识生产具有其独特的性质。

首先,它强调实用性和应用性,即知识的产生必须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其次,职业教育知识生产往往与具体的职业领域紧密相连,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针对性。

此外,职业教育知识生产还受到社会需求、教育政策以及学校和教师的影响。

四、职业教育知识生产的机制与过程基于布迪厄的实践理论,职业教育知识生产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者、学习者、教育政策制定者等主体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至关重要。

这些主体在特定的社会结构和场域中,通过各自的资本(如教育资本、文化资本等)进行交换和竞争,从而推动知识的生成和传播。

同时,知识的生产也受到惯习的影响,即个体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五、影响职业教育知识生产的因素影响职业教育知识生产的因素众多。

首先,社会需求是推动职业教育知识生产的主要动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新的职业领域和技能需求不断涌现,这要求职业教育知识生产能够及时响应并适应这些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践理性:论行动的理论》巴黎:Seuil 出版社,1994 《男性统治》(1998) 《科学的科学和反思它本身》巴黎:Raisons d'agir 出版社,2001 《单身人士的舞会:贝安地区农业社会的危机》(巴黎:Seuil 出版社,2002 《阿尔及利亚影像:出自内心》(Images d'Algérie. Une affinitéélective),布迪厄的文 字跟摄影作品,Franz Schultheis 作序,Actes Sud 出版社,2003 9
下,成为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文化与教育 社会学研究所所长) 1962年他在里尔大学担任讲师教授社会学,直 至三年后回到巴黎。
6
1982年是布迪厄学术生学涯中十分重要的一年。在阿
隆、列维-斯特劳斯和布罗代尔这三位学术名家的帮 助下,他击败实力强大的竞争对手图海纳和布东,获 得法兰西学院唯一的社会学教授席位。法兰西学院巨 大的声誉使得它在相当程度上支配了法国的学术文化 生活,在这里,布迪厄本人也获得了很多的学术荣誉。 1993年获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的金质学术奖章。(既列 维-斯特劳斯) 2000年布获得英国皇家人类学会颁发的代表国际人类 学界最高荣誉的赫胥黎奖章。
***三个方面相互关联,促使场域形成一个动态的开放系
统73-2 占据位置→占据资源→资源的争夺→位置的变动——惯习 与行动者投入场域
场域的变动与协调 例:一个学院;领导干部调整带来的场域变动与协调
2
4、场域理论对传统社会理论二元对立的超 越73-3 超越了宏观与微观(个人与社会)的对立— —确立了关系论原则
19
(二)场域
1、场域范畴体现的关系论、整体论思维72-3 强调的是人生活在社会关系网络之中(动态) 强调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通过信息沟通、社会互动和社会
资本的获取与占有,来改变社会关系及其中蕴含的资源。
2、场域内涵:
主要是指在某一社会空间内,由特定的社会行动者相互关
系网络所表现的各种社会力量和因素的综合体。
超越了能动与受动(行动的能动性与结构的
客观性)的对立——确立了生成论原则
场域与惯习:互动过程中主体自身生命系统、 精神系统的自组织,不能局限于社会层面。
2
5、惯习与场域之间两种作用方式73-d1 (1)场域对惯习的制约、形塑作用 (2)惯习对场域的建构作用:赋予场域
以感觉与价值。


70-3 (1)理论逻辑的错误:将人们为解释实践构建的 模型当作实践的根由(绝对精神;“理在气先”) 实践的逻辑是一种“模糊逻辑”或“实践感” 布迪厄是以实践的逻辑、实践感、惯习或性情倾向 系统等试图摆脱客观主义。 (2)理论逻辑或理性逻辑是实践逻辑的断裂70-d1 理论逻辑的线性特征 经济主义(经济理性、效用最大化)对社会空间的 16 具体性、丰富性的忽视
强调场域对人的整体性影响(而不是个别实体性因素的线
性影响)
20
3、场域分析涉及的三个环节72-d1
(1)不同场域所处位置:权力场域的元场域特征;对经济
场域、文学场域、科学场域的涵盖
(2)勾画出行动者或机构所占据位置之间的客观关系结
构:为控制该场域权威相互竞争,形成种种关系
(3)分析行动者的惯习——千差万别的性情倾向系统。

2、惯习使制度中的客观化意义恢复活力71-d1 惯习的实践感——其中的活力方面 如运动员掌握规则,运用规则创造性发挥 所谓被结构化和促结构化
3、个体惯习间的差异72-2 惯习的不断生成:先前经验产生的结构→新的
经验→整合→结构的生成——个体社会轨迹的特 殊性(是决定性的吗?是由什么决定的?) 惯习对信息的选择 种子的熏习与现行
3
1982-法兰西学院唯一社会学教授 对社会、学术批判反思的姿态
“使穷人感到骄傲的理论家”
(1930-2002)
4
第一节
学术生涯与思想来源
一、布迪厄的学术生涯
1930年在出生于法国的一个小城市,父亲
是农村邮差(后成为地方邮局主管)。 1948年,皮埃尔· 布迪厄在小城市的“路 易巴图”中学就读,1949年中学毕业后, 布迪厄进入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在巴黎 高等师范学院(福柯、德里达)就读期间, 他避开当时蔚为主流的存在主义,反而跟 随几位哲学家学习逻辑学和科学哲学,黑 格尔的法哲学;并研读了马克思的许多著 作。 1954年皮埃尔· 布迪厄完成了一份关于莱 布尼兹哲学思想的硕士论文。
域(认知结构与社会结构——全部理论的基础和核 心) 2、象征权力的政治学:社会结构与认知结构的对 应关系;象征权力;象征权力在语言、性别中的 体现 3、教育、文化与社会再生产:教育与不平等;社 会资本与文化资本;文化与社会再生产 4、反思社会学的建构【方法论】:从实践到反思 (批判反思精神);社会学的道德与政治向度 (关注被统治群体的自由);社会学的社会学 (对社会学本身的批判反思精神)
关于(社会分类→)社会结构与心智结
构关系的关注,及从中探讨社会支配现 象(象征权力)的根源,受迪尔凯姆相 关思想影响。
吸收迪尔凯姆“科学必须打破对社会生
活的常识性理解”——其中包含的批判反 思意识。
11
2、马克斯· 韦伯的影响68-1
广泛引用韦伯作品 对其象征权力理论的影响。进一步发
5、实践逻辑的特征与形成
(1)特征: 实践的逻辑是自在逻辑,在前对象、非设定性层面运作 在我们设想那些客体对象之前,实践感所体现的那种社会感受性已
经在引导我们的行动——是一种直觉的、灵感式的、即时判断的、 建构性的;是一种整体性逻辑
(2)实践中形成: 如具有良好的“场地大局观”的运动员.71-2 ——实践感是自发的、复杂的、自组织形成的认识思维方式 ——所以教育应鼓励参加实践,在实践中培养能力,而不是知识的
西方媒体:继承了伏尔泰、左拉、萨特传统
的批判性知识分子。
主要著作:

《阿尔及利亚社会学》巴黎:PUF 出版社,1958 《失根:阿尔及利亚传统农业的危机》巴黎:Minuit 出版社,1964


《继承人》(1964)
《再生产:谈论一种关于教育体系的理论》巴黎:Minuit 出版社,1970 《一种关于实践的理论》巴黎:Droz 出版社,1972 《区隔:品位判断的社会批判》巴黎:Minuit 出版社,1979 《实践感》巴黎:Minuit 出版社,1980
与主观主义不同——这一构成原则既是结构性的也是建构
性的行为倾向系统——惯习:构成于实践活动,并总是趋 向实践功能。
((客观主义与原初经验的决裂,客观主义与结构实在论。 原初经验——客观关系——结构实在论(客观主义)
15
实践的逻辑 在哪里?
4、实践的逻辑(“实践感”)与理论逻辑的不同
5
毕业后,1954年至1955年一段很短的时间,在 “ 木蓝”中学任教。
1955年被国防部征召,去凡尔赛服役。很快他 被派到阿尔及利亚(正是在这里,他踏上了社 会学研究的学术旅途《阿尔及利亚社会学》) 服兵役,为时两年。
1958年至1960年他到巴黎大学文学院教授哲学, 成为著名社会学家阿隆的助手。(在阿隆的提携
23
三、关系主义方法论
☆、场域和惯习都是关系性的74-d1
惯习在关系中形成
场域由一系列关系组成
24
第三节
象征权力的政治学
一、社会世界的双重结构 1、迪尔凯姆“原始分类”
思想的影响75-2
事物的分类就是人的分类
社会结构对分类活动、分类
结构有形塑作用
中国的 阴阳五 行八卦 分类方 式:
第二章 布迪厄的实践感理论
1
法学院 陈红兵 2012.9
思考题:
1、你对布迪厄所说的“实践感”的理解? 2、结合自身,说明惯习指的是什么?在实践
中如何发挥作用?惯习是如何形成的? 3、结合实际,说明场域由哪些要素构成?它 们是怎样相互作用的?
2
***布迪厄的主要社会学思想
1、实践理论:实践的逻辑(实践感);惯习与场


《‘谈论’意谓说:语言交换的经济学》(巴黎:Fayard 出版社,1982
《艺术的规则:文学场域的纲目和结构》(巴黎:Seuil 出版社,1992 《语言和象征权力》(1991) 《反思社会学导引》(1992) 《世界的苦难》(1993)


《社会学的问题》巴黎:Minuit 出版社,1994
灌输。后者是对本性的戕害。知识是死的东西,实践才是活的。
茅以升曾经提出过一种教学方法,先从基础工程实验开始做,碰到
不懂的就补……用的差不多了,学生就知道自己欠缺什么了,然后 大三大四再把基础课拿出来
1
二、惯习与场域
(一)惯习
★惯习是什么?——我们每个人心理精神系统(先天

后天) ★惯习如何形成?如何发挥作用? 1、惯习 (1)定义:是持久的、可转换的潜在行为倾向系统 是社会化了的主观性 (2)作用:调节实践和表象活动(意识活动),但 这种调节是在整体互动过程中形成的,是集体的自发 的协调一致,而不是人为(理性的)的组织和指挥。 (3)与社会结构的互动:惯习作为社会结构长期内 在化的结果,而以感情心理系统呈现出来,与此同时, 18 惯习又能够外化并影响社会行动的过程。71-d2
5、梅洛-庞蒂的影响
身体、知觉、游戏感→对实践感、
惯习等的阐释68-4
6、巴什拉的影响 科学的成就在于不断与各种根深蒂
固的常识观念作斗争6论
一、实践的逻辑
1、马克思实践观念的影响:《实践理论大纲》对



《关于费尔巴哈提纲》第一条的引用。 实践对主客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超越。69-1 2、主观主义、客观主义的局限 主观主义、客观主义与实践认识方式的对立69-2 (1)主观主义:社会世界是社会行动者(行动、 认知、决策)建构的——布迪厄 :主观主义关注 的是行动者的直接体验,没有反思这类体验为何 成立,将客观结构与心智结构相契合视作主观智 力的产物。6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