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4 第三章 第四节 沉淀溶解平衡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课件:第三章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41张PPT)

Qc > Ksp ,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直至溶液饱和,达栏 目 到新的平衡; 链 接 = Q =K ,溶液饱和,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
c sp
Qc < Ksp ,溶液未饱和,无沉淀析出,若加入过量难溶电 解质,难溶电解质溶解直至溶液饱和。 无论难溶性物质还是易溶性物质,上述规律均适用。 因此可以通过改变条件使平衡移动 ——溶液中的离子转化 为沉淀,或沉淀转化为溶液中的离子。
应用 思考 1.如果要除去某溶液中的 SO,你选择加入钙盐还是钡盐? 为什么?
栏 目 链 接
提示:加入可溶性钡盐。因为 BaSO4 的溶解度比 CaSO4 的溶解度小,用Ba2+沉淀SO更完全。
2.只有难溶电解质才存在溶解平衡吗? 提示:不仅难溶电解质存在溶解平衡,在易溶的饱和溶 液中也存在溶解平衡,如饱和NaCl溶液中存在溶解和结晶 平衡。
栏 目 链 接
Mg(OH)2的质量前者增加,后者减少。
要点二
沉淀平衡的应用
1.沉淀的生成
(1)沉淀生成的应用。 在涉及无机制备、提纯工艺的生产、科研、废水处理 等领域中,常利用生成沉淀来达到分离或除去某些离子的目 的。 (2)沉淀的方法。
栏 目 链 接
①调节pH法。
加入氨水调节pH至7~8,可除去氯化铵中的杂质氯化 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3NH · Fe 3 H2O===Fe(OH)3↓+3N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 目 链 接
(1)调节溶液的pH法:使杂质离子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
(2) 加沉淀剂法:如除去溶液中的 Cu2 + 、 Hg2 + ,可加入
Na2S、H2S等作为沉淀剂。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4同步教师用书:第3章 第4节 第1课时 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

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1课时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1.知道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明确溶度积和离子积的关系,并由此学会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重点)沉淀溶解平衡[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和生成速率相等时,即建立了动态平衡,叫做沉淀溶解平衡。
如AgCl溶于水有AgCl(s)溶解沉淀Ag+(aq)+Cl-(aq)。
2.沉淀溶解平衡的特征动态平衡,溶解速率和沉淀速率不等于0。
溶解速率和沉淀速率相等。
平衡状态时,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保持不变。
当改变外界条件时,溶解平衡发生移动。
3.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固体物质的溶解是可逆过程:固体物质溶解沉淀溶液中的溶质(1)v溶解>v沉淀固体溶解(2)v溶解=v沉淀溶解平衡(3)v溶解<v沉淀析出晶体4.生成难溶电解质的离子反应的限度(1)25 ℃时,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2)反应完全的标志对于常量的化学反应来说,化学上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1时,沉淀就达完全。
[探究·升华][思考探究]物质的溶解度只有大小之分,没有在水中绝对不溶解的物质。
所谓难溶电解质是指溶解度小于0.01克的物质。
它可以是强电解质如BaSO4、AgCl等,也可以是弱电解质如Fe(OH)3、Mg(OH)2等。
但由于它们的溶解度都很小,溶解的极少部分,在水溶液中都可以认为是100%的电离,所以我们不区分其强弱,统称为难溶电解质。
问题思考:(1)在AgCl溶于水的起始阶段,v溶解和v沉淀怎样变化?当v溶解=v沉淀时,可逆过程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状态?画出v-t图。
【提示】AgCl溶于水的起始阶段,v溶解开始大,后逐渐减小,v沉淀开始为0,后逐渐增大,直到v溶解=v沉淀,说明溶解达到平衡状态。
v-t图如下:(2)向AgCl饱和溶液中加水,AgCl的溶解度增大吗?溶解平衡移动吗?K sp 是否增大?升高温度K sp如何变化?【提示】向AgCl饱和溶液中加水,AgCl溶解平衡向正向移动,但是AgCl 的溶解度不增大,K sp不变。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3-4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含答案详解)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课时作业(十六)(对应学生用书第125页)1.下列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描述正确的是()A.反应开始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相等B.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沉淀的速率和溶解的速率相等C.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相等,且保持不变D.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如果再加入难溶性该沉淀物将促进溶解【解析】A项中,反应开始时,各离子的浓度没有必然的关系。
B项正确;C项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保持不变,但不一定相等;D项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如果再加入难溶性的该沉淀物,由于固体的浓度为常数,所以平衡不移动。
【答案】 B2.向AgCl饱和溶液中加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gCl的溶解度增大B.AgCl的溶解度、K sp均不变C.AgCl的K sp增大D.AgCl的溶解度、K sp均增大【解析】物质的溶解度和溶度积都是温度的函数,与溶液的浓度无关。
所以向AgCl 饱和溶液中加水,AgCl的溶解度和K sp都不变,故B项对。
【答案】 B3.要使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Pb 2+沉淀,可用硫酸盐、碳酸盐、硫化物等作沉淀剂,已知Pb 2+与这些离子形成的化合物的溶解度如下:化合物 PbSO 4 PbCO 3 PbS 溶解度/g1.03×10-41.81×10-71.84×10-14由上述数据可知,选用的沉淀剂最好是( ) A .硫化物 B .硫酸盐 C .碳酸盐 D .以上沉淀剂均可【解析】 产生的沉淀的溶解度越小,沉淀反应进行的越完全。
在某种沉淀中加入适当的沉淀剂,可使原来的沉淀溶解而转化为另一种溶解度更小的沉淀。
【答案】 A4.为除去MgCl 2酸性溶液中的Fe 3+,可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的一种试剂是( )A .NH 3·H 2OB .NaOHC .Na 2CO 3D .MgCO 3 【解析】 Fe 3++3H 2OFe(OH)3+3H +,调整pH ,可使Fe 3+转化为Fe(OH)3沉淀后除去。
专题3第四单元沉淀溶解平衡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八中的吴晓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沉淀的溶解平衡原理。
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是选修《化学反应原理》专题3第四单元沉淀溶解平衡。
(1)沉淀溶解平衡内容既包括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溶解过程和沉淀过程,又牵涉到平衡知识。
所以教材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化学平衡知识之后,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最后一单元。
使得学生能够从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溶解,离子生成沉淀,难溶强电解质溶解和生成沉淀速率相同而达到平衡状态三个层次上来学习研究这部分知识,即能用已学的离子反应和平衡的知识来帮助解决本节课中所遇到的化学问题。
(2)沉淀溶解平衡知识无论对于化学本身还是对化工生产及人们的生活实际都有重要的意义。
如何判断沉淀能否生成或是溶解;如何使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更加完全;如何创造条件,只使某一种或某几种离子从含多种离子的溶液中完全沉淀下来,而其余的离子却保留在溶液中,这些都是实际生产、生活和化学实验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3)沉淀溶解平衡在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中的补充使得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内容更加完整。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2.理解溶度积的概念,能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产生、溶解;3.知道沉淀溶解、生成和转化的本质;4.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分析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培养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宏观现象和微观本质的关系,领悟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三、教学重点1.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2.知道沉淀溶解、生成和转化的本质四、教学难点1.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2.运用溶度积规则判断分析沉淀的溶解、生成和沉淀的转化;3.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情境法——用电脑展示图片真实的问题,通过真实的情景设计复习回顾已有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去学习新的知识。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解析版)1 / 11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课后巩固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60分)1. 在一定温度下,当Mg(OH)2固体在水溶液中达到下列平衡时:Mg(OH)2(s)⇌Mg 2+(aq)+2OH −(aq),若使固体Mg(OH)2的量减少,而且c(Mg 2+)不变,可采取的措施是( )A. 加MgCl 2B. 加H 2OC. 加NaOHD. 加HCl【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注意从平衡移动的角度解答该题。
【解答】A.加入MgCl 2,增大了c(Mg 2+),使溶解平衡逆向移动,Mg(OH)2固体的量增加,故A 错误;B.加入适量水,使溶解平衡正向移动,Mg(OH)2固体的量减少,由于仍是Mg(OH)2的饱和溶液,所以c(Mg 2+)不变,故B 正确;C.加入NaOH ,增大了c(OH −),使溶解平衡逆向移动,Mg(OH)2固体的量增加,c(Mg 2+)减小,故C 错误;D.加HCl ,消耗了氢氧根离子,使溶解平衡正向移动,Mg(OH)2固体的质量减少,c(Mg 2+)增加,故D 错误;故选:B 。
2. 某温度下向含AgCl 固体的AgCl 饱和溶液中加少量稀盐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gCl 的溶解度、K sp 均减小 B. AgCl 的溶解度、K sp 均不变C. AgCl 的溶解度减小、K sp 不变D. AgCl 的溶解度不变、K sp 减小【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为高频考点,把握离子浓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K sp 的影响因素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K sp 与温度有关,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AgCl 饱和溶液中加少量稀盐酸,c(Cl −)增大,导致AgCl(s)⇌Ag +(aq)+Cl −(aq)逆向移动,则AgCl 的溶解度减小,且温度不变,则K sp 不变,故C 正确。
高中化学选修4人教课件:第三章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要点二 溶度积、溶度积曲线的应用
问题:利用溶度积,如何判断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通过比较溶度积和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幂的乘积(离 子积 Qc)的相对大小,可以判断难溶电解质在给定条件下 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 (1)Qc>Ksp,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直至溶液饱 和,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2)Qc=Ksp,溶液饱和,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
溶解度:在一定_温___度_下,某物质在_1__0_0_g_溶剂里达 到__饱__和__状___态__时所溶解的质量。
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_生__成__沉__淀__、_放__出___气__体_ 或_生__成__弱___电__解__质_。
3.氯化银__难__溶__ (填“难溶”或“易溶”)于水,其 属于_强__电__解__质__ (填“强电解质”或“弱电解质”),其电 离方程式为:_A_g_C__l_=_=_=_A__g_+_+___C_l_—。
(3)Qc<Ksp,溶液未饱和,无沉淀析出,若加入过量 难溶电解质,难溶电解质溶解直至溶液饱和。
[例❷] 已知 25 ℃时,AgCl 的溶度积 Ksp=1.8×10
-1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饱和 AgCl 水溶液中加入稀盐酸,Ksp 值变大 B.AgNO3 溶液与 NaCl 溶液混合后的溶液中,一定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 解平衡
[学习目标] 1.学会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生成沉淀的
离子反应进行的方向及反应进行的程度。2.了解溶度积和 离子积的关系,并由此学会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3.了解 沉淀反应的应用,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①Fe3+ +3H2O ⇌Fe(OH)3+3H+ ②NH3.H2O+H+=NH4++H2O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温度、或压强 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知识回忆
4、什么叫饱和溶液?什么叫不饱和溶液?
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 该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 液叫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5、溶解性是指:一_种__物_质__溶__解__在_另__一__种__物_质__中__的__能_力__。 溶解性是物质的_物__理____性质。 溶解性大小跟 __溶_质__、__溶__剂_的__性__质_____有关。
❖习惯上将生成难溶电解质的反响,认为反响完全 了,因对于常量的反响来说,0.01 g是很小的。 当溶液中残留的离子浓度< 1 ×10-5 mol/L时, 沉淀就到达完全。
❖溶解平衡与化学平衡一样,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而 发生移动。
4、影响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因素:
〔1〕内因: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a、绝对不溶的电解质是没有的。 b、同是难溶电解质,溶解度差异也很大。 c、易溶电解质做溶质时只要是饱和溶液也存 在溶解平衡。
(1)沉淀后溶液的pH; (2)沉淀后溶液中c(SO42-)
c(Ba2+)=5×10-4mol l-1 c(H+)=1.0×10-11 mol l-1 ;那么溶液的pH=11
设沉淀后SO42-浓度为x, 那么有:
BaSO4
Ba2+ + SO42-
Ksp(BaSO4)=
5×10-4
5×10-4•x =
溶液中还含有Ag+和Cl-吗? 2〕取上层清液于另外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再向其中参 加0.1mol/L的KI溶液,观察现象。
选修四第三章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1课时)

练习
有关难溶盐的溶度积及溶解度有以下叙述,其中正确的 是 ; C E A.将难溶电解质放入纯水中,溶解达到平衡时,电解质 离子浓度的乘积就是该物质的Ksp B.两种难溶电解质,其中Ksp小的溶解度也一定小 C.难溶盐电解质的Ksp与温度有关 D.加入与原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物质,可使难溶盐电 解质的溶解度变小,也使Ksp变小 E.向AgCl的悬浊液中加入适量的水,使AgCl再次达到溶 解平衡,AgCl的Ksp不变,其溶解度也不变
Ag2SO4 Ag2S
BaCl2
0.796 1.3×10-16
35.7
CaSO4 Mg(OH)2
Fe(OH)3
0.21 9×10-4
3×10-9
讨论2、根据对溶解度及反应限度、化学平衡 原理的认识,说明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是否能 真正进行到底。 不能,沉淀即是难溶电解质,不是绝对不溶,只不过溶解 度很小,难溶电解质在水中存在溶解平衡。
当溶解与结晶速度相等时,达到平衡状态Ksp,AgCl =c(Ag+) . c(Cl-) 为一常数,该常数称为难溶电解质的 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 2、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用Ksp表示。 通式:AnBm(s) nAm+(aq) + mBn-(aq) 则Ksp,AnBm = c(Am+)n . C(Bn-)m 练习:表示BaSO4、Ag2CrO4、Mg(OH)2、Fe(OH)3的溶度积
体系中不断析出沉淀,直至达到平衡(此时Q c =Ksp )
(2) Q c =Ksp 时,沉淀与饱和溶液的平衡
(3) Q c <Ksp 时,溶液不饱和,若体系中有沉淀,
则沉淀会溶解直至达到平衡(此时Q c =Ksp )
随堂练习
1、石灰乳中存在下列平衡:Ca(OH)2(s) Ca2+(aq) +2OH―(aq),加入下列溶液,可使Ca(OH)2减少的是 ( A B ) A.Na2CO3溶液 B.AlCl3溶液 C.NaOH溶液 D.CaCl2溶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物质的溶解性 溶解性 易溶 可溶
溶解度
微溶
难(不)溶
>10g 1~10g 0.01~1g <0.01g 说明: 1、能溶于水的非电解质有的不电离, 有的与水发生反应而生成电解质 2、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由本身性 质决定。 3、物质在水中的“溶”与“不溶”是 相对的,“不溶”是指难溶,没有绝对 不溶的物质
4、溶度积规则 (1)通过比较溶度积(KSP)与溶液中有关离 子浓度幂的乘积(离子积QSP)的相对大小, 可以判断难溶电解质在给定条件下能否生 成沉淀或沉淀是否溶解, 或是否处于平衡 状态(饱和溶液) (2)对于同条件、同类型的物质,KSP越小, 其溶解度就越小,越容易转化为沉淀 例:0.100mol · L -1 的MgCl2溶液和等体积同 浓度的NH3· H2O混合,会不会生成Mg(OH )2 的沉淀?已知:KSP[Mg(OH) 2 ]=5.61×10-12; Kb(NH3· H2O)=1.77×10-5
五、溶度积、溶解度、饱和溶液物质的 量浓度之间的换算
教材完全解读 120页 六、生活中的沉
溶解 沉淀
mAn+(aq) + nBm-(aq)
KSP
m n n+ m=[c(A )] · [c(B )]
友情提示: c(An+)= m c(AmBn) c(Bm-)= n c(AmBn)
3、影响溶度积的因素 (1)内因 KSP的大小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 解能力。 难溶电解质的本性是决定KSP的根本因素 (2)外因——温度 温度一定,KSP一定 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 来说, KSP是一个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量
AgCl(s)
溶解 沉淀
Ag+(aq) + Cl-(aq)
2、溶解平衡的特征 动、等、定、变
3、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 (1)内因:溶质本身的性质 ①绝对不溶的物质是没有的。 ②同样是微溶物,也存在溶解度的差异。
③易溶物质在饱和溶液时也存在溶解平衡。
3、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 (2)外因 ①浓度 加水,平衡向溶解方向进行 ②温度 通常,升高温度时,平衡向溶解方向进行 ③同离子效应 向平衡体系中加入相同的离子, 使 平衡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 ④其他:向平衡体系中加入可与体系中某 种离子反应生成更难溶、更难电离的物质或 气体的离子时,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例外:Ca(OH)2,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三、溶度积 1、定义 在一定条件下,难溶强电解质 AmBn(s)溶 于水形成饱和溶液时,溶质的离子与该固态 物质之间建立的动态平衡,叫做沉淀溶解平 衡。 这时,离子浓度幂的乘积为一常数,叫做 溶度积常数,用 KSP表示 AmBn(s)
溶解 沉淀
mAn+(aq) + nBm-(aq)
玻璃用强酸、强碱、水依次洗净之后研碎 与少量水混合再研磨一段时间后,滴入酚 酞,可见酚酞试液变红。这说明:
1、没有绝对不溶解的物质 2、Na2SiO3溶液因SiO32-水解而使溶液显 碱性 请阅读教材61页表3-4 溶解度
二、难溶物的溶解平衡 1、溶解平衡的建立 在一定条件下,难溶强电解质溶于 水形成饱和溶液时,溶质的离子与该固 体物质之间建立的动态平衡
四、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解读120页) 1、沉淀的生成 (1)生成沉淀,分离或除去某些杂质离子 (2)生成沉淀的方法 ① 调节pH法 ②加沉淀剂法 (3)不同沉淀方法的应用 ①直接沉淀法 ②分步沉淀法 ③共沉淀法 ④氧化还原法
四、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解读120页) 2、沉淀的溶解 (1)酸碱溶解法 (2)盐溶解法 (3)生成配合物 (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沉淀溶解 3、沉淀的转化 ——实质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