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作业

合集下载

向量的数量积(第1课时)(分层作业)】高一数学同步备课系列(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原卷版)

向量的数量积(第1课时)(分层作业)】高一数学同步备课系列(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原卷版)

6.2.4向量的数量积(第1课时)(分层作业)(必做题+选做题)【必做题】一、单选题 1.(2022秋·山西太原·高一统考期中)给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①0a b a b ⇒⋅=∥ ②a b b a ⋅=⋅ ③()()a b c a b c ⋅⋅=⋅⋅ ④a b a b ⋅≤⋅ A .1B .2C .3D .42.(2022秋·江苏淮安·高一校考阶段练习)在锐角ABC 中,关于向量夹角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B 与BC 的夹角是锐角 B .AC 与BA 的夹角是锐角 C .AC 与BC 的夹角是锐角D .AC 与BC 的夹角是钝角3.(2022·高一课时练习)在△ABC 中,∠C=90°,12BC AB =,则AB 与BC 的夹角是 ( ) A .30°B .60°C .120°D .150°4.(2022秋·贵州贵阳·高一统考期末)若a ,b 是两个单位向量,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a b = B .22a b = C .//a bD .1a b ⋅=5.(2022秋·河北唐山·高一统考期末)已知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2,则AB BC ⋅=( )A .2B .2-C .D .36.(2022秋·河南许昌·高一统考期末)已知向量a ,b ,且9a =,12b =,a 与b 的夹角为4π,则⋅=a b ( )A .36B .C .54D .5427.(2022秋·江苏镇江·高一统考期末)正ABC 的边长为1,则AB AC ⋅=( )A .12-B .CD .128.(2022秋·四川眉山·高一统考期末)向量a ,b 满足3a =,1b ||=,21a b -=,则向量a ,b 的夹角是( ) A .6πB .π3C .2π3D .5π69.(2022秋·四川成都·高一统考期末)若1a =,3b =,32a b ⋅=,则向量a 与b 的夹角为( ) A .6π B .4π C .3π D .2π 10.(2022秋·四川内江·高一四川省资中县第二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如果向量,a b 满足1,2a b ==,且()a ab ⊥+,则a 和b 的夹角大小为( )A .30°B .45°C .75°D .135°11.(2022秋·江苏连云港·高一统考期末)已知3a =,5b =,设a ,b 的夹角为135︒,则b 在a 上的投影向量是( )A .BC .D 12.(2022·高一课时练习)已知6a =,3b =,向量a 在b 方向上投影向量是4e ,则a b ⋅为( ) A .12 B .8C .-8D .2二、多选题13.(2022秋·江苏宿迁·高一沭阳县修远中学校考期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零向量没有方向B .共线向量是同一条直线上的向量C .若向量1e 与向量2e 共线,则有且只有一个实数λ,使得12=e e λD .||||||a b a b ⋅≤⋅14.(2022秋·贵州遵义·高一遵义四中校考期中)在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ABC 中,则( ) A .,3π=AB ACB .23AB AC +=C .AB 在CB 上的投影的数量为-1D .2AB BC ⋅=三、填空题15.(2022秋·广东东莞·高一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已知4a =,3b =,6a b ⋅=-,则a 与b 所成的夹角大小是______.16.(2022秋·北京昌平·高一统考期末)已知向量a ,b 满足3a =,2=b ,()a b b -⊥,则cos ,a b =_______.17.(2022秋·广西百色·高一统考期末)已知3a =,e 为单位向量,它们的夹角为3π,则向量a 在e 上的投影向量是___________.18.(2022·高一课时练习)已知6a =,e 为单位向量,a 与e 的夹角为23π,则向量a 在向量e 上的投影向量为______;19.(2022·全国·高一假期作业)已知等边ABC 的边长为3,则AB BC ⋅=________ 20.(2022秋·湖南株洲·高一校联考期中)已知 32a b ==,, 且 ()3a b a +⊥, 则 a 与 b 的夹角 θ 的余弦值 cos 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2022秋·上海普陀·高一曹杨二中校考期中)已知向量a 在向量b 方向上的投影为2b -,且||3b =,则⋅=a b __.(结果用数值表示)【选做题】一、单选题1.(2022秋·吉林长春·高一长春市实验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已知向量 ,a b →→是单位向量, 且(2)a b b →→→-⊥,则向量a →与b →的夹角是( )A .30B .60C .90D .120二、多选题2.(2022·高一课时练习)设平面向量||1a =,||2b =,b 在a 方向上的投影向量为c ,则( ) A .a c c b ⋅=⋅ B .a b a c ⋅=⋅ C .||2a c ⋅D .||||a c a c ⋅=⋅3.(2022春·河南洛阳·高一宜阳县第一高级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已知平面上的任意两个向量a ,b ,不等式a b a ≥+成立B .若,,,A BCD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四点,则“AB DC =”是“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的充要条件C .若非零向量a ,b 满足a b a b +=-,则a ,b 夹角为2πD .已知平面向量6a =,e 是单位向量,e 与a 夹角为120,则向量a 在向量e 上的投影向量为3e 三、填空题4.(2022秋·吉林·高一东北师大附中校考阶段练习)已知O 是ABC 外接圆的圆心,若5AB =,6AC =,则AO CB ⋅=_________.四、解答题5.(2022秋·四川成都·高一成都七中校考期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平面向量(1,1)a =,2b =,,a b 的夹角为4π. (1)求3a b -;(2)若2m a b =-,求m 在a 方向上的投影的值.6.(2022秋·黑龙江齐齐哈尔·高一阶段练习)已知||4a =,||8=b ,a 与b 的夹角是120︒. (1)计算|42|a b -;(2)当k 为何值时,(2)()a b ka b +⊥-?7.(2022秋·吉林白城·高一校考期末)已知非零向量a 与b 满足1a =,且()()12a b a b -⋅+= (1)若12a b ⋅=,求向量,a b 的夹角. (2)在(1)的条件下,求2a b -的值.8.(2022秋·四川绵阳·高一统考期末)已知平面向量,a b 满足1,||||1a b ==,且||3a b +=. (1)求a 与b 的夹角;(2)求向量2a b -在向量a b +上的投影.9.(2022秋·重庆铜梁·高一统考期末)已知向量,,a b c 满足:2a =,()R c a tb t =-∈,,3a b π=.(1)若1a b ⋅=,求b 在a 方向上的投影向量; (2)求||c 的最小值.。

课时作业1: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课时作业1: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Ⅰ语言素养专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70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________、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70年来,全国各族人民________、艰苦奋斗,取得了令世界________的伟大成就。

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前进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前进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方针,推动海峡两岸关系繁荣稳定,保持香港、澳门长期和平发展,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而奋斗。

前进征程上,我们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奉行________的开放政策,继续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要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维护世界和平。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一穷二白同舟共济另眼相看互利共赢B.积贫积弱同舟共济刮目相看合作共赢C.一穷二白同心同德另眼相看合作共赢D.积贫积弱同心同德刮目相看互利共赢答案D解析积贫积弱:(国家、民族)长期贫穷、衰弱。

一穷二白:形容基础差,底子薄(穷,指工农业不发达;白,指文化科学水平不高)。

文中彻底改变的应是什么样的局面,因此应用“积贫积弱”。

同心同德:思想、行动一致。

同舟共济:比喻同心协力,共同渡过难关。

第二处强调的是全国人民共同奋斗,而“同舟共济”侧重于在困境中团结互助,因此应用“同心同德”。

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另眼相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看待某个人(或某种人)不同于一般。

“刮目相看”是一种纵向的比较,“另眼相看”是一种横向的比较,这里是说中国的发展让世界不能再拿老眼光看待,因此应用“刮目相看”。

课时作业1:第1讲 光的折射、全反射

课时作业1:第1讲 光的折射、全反射

第1讲光的折射、全反射1.如图1所示,光导纤维由内芯和包层两个同心圆柱体组成,其中心部分是内芯,内芯以外的部分为包层,光从一端进入,从另一端射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A.内芯的折射率大于包层的折射率B.内芯的折射率小于包层的折射率C.不同频率的可见光从同一根光导纤维的一端传输到另一端所用的时间相同D.若紫光以如图所示角度入射时,恰能在内芯和包层分界面上发生全反射,则改用红光以同样角度入射时,也能在内芯和包层分界面上发生全反射答案 A2.(八省联考·辽宁·2)如图2所示.一束单色光从介质1射入介质2,在介质1、2中的波长分别为λ1、λ2,频率分别为f1、f2,则()图2A.λ1<λ2B.λ1>λ2C.f1<f2D.f1>f2答案 B解析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外一种介质时频率不变,故选项C、D错误;光从介质1进入介质2,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可知介质2为光密介质,光进入介质2传播速度变小,波长变短,选项B正确,A错误.3.(2020·山东潍坊市模拟)一束复色光由空气斜射向平行玻璃砖,入射角为θ,从另一侧射出时分成a、b两束单色光,如图3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3A.在该玻璃中a的传播速度比b小B.b比a更容易发生衍射C.增大θ(θ<90°),a、b可能不会从另一侧射出D.a从该玻璃射向空气时的临界角比b的大答案 D4.(2020·山东威海市模拟)如图4所示,两单色光a、b分别沿半径方向由空气射入半圆形玻璃砖,出射光合成一束复色光P,已知单色光a、b与法线间的夹角分别为45°和30°,则a光与b光()图4A.在玻璃砖中的折射率之比为2∶1B.在玻璃砖中的传播时间之比为1∶ 2C.在玻璃砖中的波长之比为2∶1D.由该玻璃砖射向真空时临界角之比为2∶1答案 B5.(2020·天津和平区联考)如图5,一束单色光射入一玻璃球体,入射角为60°.已知光线在玻璃球内经一次反射后,再次折射回到空气中时与入射光线平行.此玻璃的折射率为()图5A. 2 B.1.5C. 3 D.2答案 C解析作出光线在玻璃球体内的光路图,A、C是折射点,B是反射点,OD平行于入射光线,由几何知识得,∠AOD=∠COD=60°,则∠OAB=30°,即折射角r=30°,入射角i=60°,所以折射率n=sin isin r=3,C正确.6.(多选)(2020·四川综合能力提升卷)如图6所示,等边三角形ABC 为某透明玻璃三棱镜的截面图,边长等于L ,在截面上一束足够强的细光束从AB 边中点与AB 边成30°角由真空射入三棱镜,从BC 边射出的光线与BC 的夹角为30°.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c ,则( )图6A .玻璃的折射率为 3B .玻璃的折射率为 2C .光在三棱镜中的传播路程为0.5LD .光在三棱镜中的传播时间为3L2c答案 ACD解析 光射入三棱镜的光路图如图所示,i 1=90°-30°=60°,由折射定律得:n =sin i 1sin r 1光在BC 边折射时,由折射定律有:1n =sin i 2sin r 2由题意知r 2=90°-30°=60°,则i 2=r 1 由几何关系可得r 1=i 2=30°,则n = 3由几何知识知:从AB 边上射入的光在三棱镜中的传播路程s =0.5L , 光在三棱镜中的传播速度v =c n =33c ,故光在三棱镜中的传播时间t =s v =3L2c.7.(2020·浙江温州市4月选考模拟)如图7甲所示,为研究一半圆柱形透明新材料的光学性质,用激光由真空沿半圆柱体的径向射入,入射光线与法线成θ角,由光学传感器CD 可以探测反射光的强度.实验获得从AB 面反射回来的反射光的强度随θ角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 ,则该激光在这种透明新材料中( )图7A .折射率为32 B .传播速度为32c C .θ=0°时,反射光强度为0 D .反射光的强度随θ角的增大而增大 答案 B解析 据题图乙知θ=60°时激光发生全反射,由折射定律得n =1sin 60°=233,故A 错误;由速度公式得v =c n =32c ,故B 正确;θ=0°时大量的激光从O 点射出,少量激光发生反射,故C 错误;根据题图乙可知当θ=60°时激光发生全反射,此后θ角增大,但反射光的强度不变,故D 错误.8.(八省联考·重庆·16(2))将自然光引入室内进行照明是一种新型的绿色能源技术.某科技兴趣小组设计了一种接收太阳光的实验装置,如图8为过装置中心轴线的截面,上部的集光球是半径为R 的某种均匀透明材料的半球体,下部为导光管,两部分的交界面是PQ .若只有PQ 上方高度h =32R 范围内的光束平行于PQ 射入后,能直接通过PQ 面进入导光管(不考虑集光球内表面的反射),求该材料的折射率.图8答案3解析 由于不考虑集光球内表面的反射,所以最上面的一束光线的光路图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 sin θ=h R =32解得θ=60°可知入射角θ1=θ=60° 折射角θ2=θ2=30°根据折射定律可知,材料的折射率 n =sin θ1sin θ2= 3. 9.(八省联考·河北·16)如图9,一潜水员在距海岸A 点45 m 的B 点竖直下潜,B 点和灯塔之间停着一条长4 m 的皮划艇.皮划艇右端距B 点4 m ,灯塔顶端的指示灯与皮划艇两端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α和β(sin α=45,sin β=1637),水的折射率为43,皮划艇高度可忽略.图9(1)潜水员在水下看到水面上的所有景物都出现在一个倒立的圆锥里.若海岸上A 点恰好处在倒立圆锥的边缘上,求潜水员下潜的深度;(2)求潜水员竖直下潜过程中看不到灯塔指示灯的深度范围. 答案 见解析解析 (1)潜水员在水下看到景物示意图潜水员下潜深度为BO ,结合原理公式可有 sin C =1n ⇒sin C =34⇒tan C =37结合几何图形可有 tan C =AB BO,其中AB =45 m由以上数据可得BO =157 m(2)由题意分析由于皮划艇遮挡引起水下看不到灯光,光路示意图如下①灯光到达划艇右端E 点,则有 n =sin αsin θ1⇒sin θ1=sin αn =35⇒tan θ1=34 tan θ1=BEh 1⇒h 1=163m ②灯光到达划艇左端F 点,则有 n =sin βsin θ2⇒sin θ2=1237⇒tan θ1=1235 tan θ2=BFh 2⇒h 2=703m 综上所述潜水员在水下163 m 至703m 之间看不到灯光.10.(2020·山东日照市二模)如图10所示,一直角玻璃三棱镜置于真空中,已知∠A =60°,∠C =90°.一束极细的光束于BC 边上的D 点以入射角i 1=45°入射,BD =a ,CD =b ,棱镜的折射率n = 2.求光从进入棱镜到它第一次射入真空所经历的时间.(设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c )图10答案2⎝⎛⎭⎫b +a2c解析 如图所示,设折射角为r 1,由折射定律 n =sin i 1sin r 1= 2 解得r 1=30°根据sin C =1n可知临界角C =45°.设折射光线与AB 边的交点为E ,由几何知识可知在AB 边的入射角为60°,大于临界角,发生全反射,反射光线与BC 边平行,最终垂直于AC 边射出,光在棱镜中的路程 s =b -a sin 30°+a 光在棱镜中的速度v =c n光从进入棱镜到它第一次射入真空所经历的时间t =sv 联立解得t =2⎝⎛⎭⎫b +a 2c.11.(2020·全国卷Ⅱ·34(2))直角棱镜的折射率n =1.5,其横截面如图11所示,图中∠C =90°,∠A =30°.截面内一细束与BC 边平行的光线,从棱镜AB 边上的D 点射入,经折射后射到BC 边上.图11(1)光线在BC 边上是否会发生全反射?说明理由;(2)不考虑多次反射,求从AC 边射出的光线与最初的入射光线夹角的正弦值. 答案 见解析解析 (1)如图,设光线在D 点的入射角为i ,折射角为r .折射光线射到BC 边上的E 点.设光线在E 点的入射角为θ,由几何关系,有i =30°①θ=90°-(30°-r )>60°②根据题给数据得sin θ>sin 60°>1n③即θ大于全反射临界角,因此光线在E 点发生全反射.(2)设光线在AC 边上的F 点射出棱镜,入射角为i ′,折射角为r ′,由几何关系、反射定律及折射定律,有 i ′ =90°-θ④ sin i =n sin r ⑤ n sin i ′=sin r ′⑥联立①②④⑤⑥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sin r ′=22-34由几何关系可知,r ′即为从AC 边射出的光线与最初的入射光线的夹角.。

第一课时作业

第一课时作业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1、看谁算的又快又准。

3×3= 5×4= 7×8= 30×3= 50×4= 70×8= 300×3= 500×4= 700×8=
2、仔细想,认真算。

台灯:每盏26元 水杯:每个10元 彩笔:每盒20元
(1)买3个水杯需要多少元?
(2 )李老师带50元,够买3盏台灯吗?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3、小华家离学校300米,小华每天要在家与学校之间往返1次,小华每天要走多少米?
4、看图列式计算。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DVD 300元 DVD 300元
DVD 300元
5、口算下列各题。

10×6= 40×7= 3×30=
90×4= 6×60= 2×50=
100×9= 8×800= 700×9=
6、1时=()分1分=()秒1时=()秒
2时=()分2分=()秒2时=()秒3时=()分3分=()秒3时=()秒9时=()分9分=()秒9时=()秒7、解决实际问题。

儿童车:210元儿童床:480元
(1)李奶奶带了1000元钱,购买5辆儿童车吗?
(2)张大妈带了1000元钱,购买2张儿童床吗?
(3)买4辆儿童车和1张儿童床,一共要用多少元?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出来。

第1课时 《命题、定理》作业

第1课时 《命题、定理》作业

1、下列语句中,属于命题的是()A、过直线AB外一点P,作AB的平行线。

B、过直线AB外一点P,可以作一条直线与AB平行吗?C、经过直线AB外一点P,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D、相等的角(本题考“命题”的概念,命题是指:______________的句子)分析:答案A描述的是在什么情况下作平行线这样一件事情(一个动作),_____(有、没有)说出这件事情的结果。

答案B是一个疑问句。

疑问句(能、不能)对事情作出判断。

答案C描述了一件事情:,其结果是。

答案D (是、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能完成判断吗?2、把命题“直角都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考“命题的构成,”命题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____和____,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后,“如果“后面部分是_____, “那么”后面部分是_____)分析:题中的“直角”指的是一个还是多个?。

“如果……”中应体现上面这个条件。

一题多变:(1)、思考,这个命题是真命题吗?(2)、它的逆命题是:,这个命题是(真、假)命题。

它的否命题是:这个命题是(真、假)命题。

它的逆否命题是:这个命题是(真、假)命题。

3、命题“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的题设是____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本题时,先把它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后面部分是,“那么”后面部分是)分析:看到“邻补角”三个字,你能想起它的图形吗?说明邻补角是指个角。

一题多变:思考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真假。

4、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非0的两个数的和为0,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 )(2)如果两个数互为相反数,那么这两个数的和为0。

( )(3)如果两个数互为相反数,那么这两个数的商为-1。

1.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第1课时)【课后作业】含答案详解

1.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第1课时)【课后作业】含答案详解
由题意可得:2x=y,x60+y100=2.2,
解得x=60,y=120.
答:普通公路段长为60km,高速公路段长为120km.
方法二:问题:汽车在普通公路段和高速公路段上各行驶了多少小时?
设汽车在普通公路段上行驶了xh,在高速公路段上行驶了yh.由题意可得:x+y=2.2,60x×2=100y,
解得:x=1,y=1.2.
答:汽车在普通公路段上行驶了1h,在高速公路段上行驶了1.2h.
3.【解析】选B.设甲的定价为x元,乙的定价为y元.
则0.8x+0.6y=150,0.6x+0.8y=130,解得:x=150,y=50.
4.【解析】设购买甲种电影票x张,乙种电影票y张,由题意得x+y=40,20x+15y=700,解得x=20,y=20.
即甲种电影票买了20张.
答案:20
A.x-y=22x×2.5%+y×0.5%=10 000
B.x-y=22x2.5%+y0.5%=10 000
C.x+y=10 000x×2.5%-y×0.5%=22
D.x+y=10 000x2.5%-y0.5%=22
3.已知甲、乙两种商品的进价和为100元,为促销而打折销售,若甲商品打8折,乙商品打6折,则可赚50元;若甲商品打6折,乙商品打8折,则可赚30元,则甲、乙两种商品的定价分别是( )
课时作业(五)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第1课时)
(30分钟 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小颖家离学校1200米,其中有一段为上坡路,另一段为下坡路.她去学校共用了16分钟.假设小颖上坡路的平均速度是3千米/时,下坡路的平均速度是5千米/时.若设小颖上坡用了x分钟,下坡用了y分钟,根据题意可列方程组为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课堂作业(含答案)--第六单元 综合实践 第1课时 绿色出行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课堂作业(含答案)--第六单元  综合实践  第1课时   绿色出行

第1课时绿色出行
一、某市今年新购私人轿车12000辆,每年每辆汽车行驶12000km,每辆汽车平均每千米排放160g二氧化碳,该市今年新购的轿车一年共排放二氧化碳多少千克?合多少吨?
二、据测算,每生产5000双一次性筷子需要1棵大树的木材。

每棵大树每天可吸收0.1千克二氧化碳,产生0.75千克氧气。

一家饭店,如果平均每天使用500双一次性筷子。

(一年按365天计算)(1)一年使用的一次性筷子大约需要消耗多少棵大树的木材?
(2)这样每天将少吸收多少千克二氧化碳?少产生多少千克氧气?
参考答案
一、某市今年新购私人轿车12000辆,每年每辆汽车行驶12000km,每辆汽车平均每千米排放160g二氧化碳,该市今年新购的轿车一年共排放二氧化碳多少千克?合多少吨?
12000×12000×160=23040000000(千克)
23040000000千克=23040000吨
二、据测算,每生产5000双一次性筷子需要1棵大树的木材。

每棵大树每天可吸收0.1千克二氧化碳,产生0.75千克氧气。

一家饭店,如果平均每天使用500双一次性筷子。

(一年按365天计算)(1)一年使用的一次性筷子大约需要消耗多少棵大树的木材?
500×365÷5000=36.5(棵)
(2)这样每天将少吸收多少千克二氧化碳?少产生多少千克氧气?
36.5×0.1=3.65(千克)
36.5×0.75=27.375(千克)。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2-1世界的物质性 第1课时 作业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2-1世界的物质性 第1课时 作业

2.1世界的物质性1.“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古人多以明月寄相思,在他们心中.月亮能够超越空间的阻隔和时光的障碍表达感情。

对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①古人以明月寄相思,能调节其生理活动①诗中的月是古人生活实践的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①现实的月是诗中的月的本质,与诗中的月相互依存①现实的月被古人赋予了新的属性,具有主动创造性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2.“人间随处有诗意,千年至美莫如诗。

”诗词之美,美在意境,贵在意境。

诗词的意境,是指诗词的意(情意、思想内容)和象(景象、画面)的结合,“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诗词的意境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人脑的机能B.诗词的意境是诗人通过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能动地反映客观存在的结果C.诗词的意境是诗人通过直接再现自然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寓情于景的结果D.诗词的意境是诗人自身主体意识的产物,是实现艺术创作意图的物质载体3.在中华古诗词中,清晨可以是“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也可以是“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傍晚可以是“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也可以是“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夜晚可以是“峨眉山月半轮秋,影人平羌江水流”,也可以是“夜阑清露泻银河,洗出芙蓉半朵”。

这种现象说明()①诗人反映外部世界的思维方式具有不稳定性①诗词审美形式的多样性影响反映内容的客观性①意识反映对象的方式可以而且应该是丰富多彩的①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具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4.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这启示我们()①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进步与发展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能动创造性①意识对客观世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①意识可以直接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5.“柳”谐音“留”,在中国古代,送行者会折一条柳枝送给远行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第1课时暑假作业1、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一组混合物是()
A.硝基苯和酒精B.溴苯和溴
C.甲苯和四氯化碳D.硝基苯和水
2、现有一瓶A和B的混合液,已知A和B的某些性质如下:
由此,分离A和B的最佳方法是()
A.萃取B.升华C.分馏D.分液
3、下列中的各组混合物,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A.溴苯和水B.乙酸和乙醇C.酒精和水D.溴苯和苯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蒸馏时应调整温度计的水银球于蒸馏烧瓶支管口附近
B.红外光谱可以完全测定出有机物结构,判断出同分异构体
C.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使溶质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一种溶剂的操作
D.常用质谱法进行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5、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选用的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A.①②B.①③C.只有③D.③④
6、下列选项中是除去括号内杂质的有关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分离苯和己烷——分液
B.NO(NO2)——通过水洗、干燥后,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C.乙烷(乙烯)——让气体通过盛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洗气瓶
D.乙醇(乙酸)——加足量NaOH溶液,蒸馏
7、下列属于分离和提纯液态有机物的操作的是()
A.蒸馏B.蒸发C.重结晶D.过滤
8、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
C.可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D.称量时,称量物放在称量纸上或烧杯中,置于托盘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
9、将下列液体分别和溴水混合并振荡,静置后会分为两层,溴水层几乎呈无色的是()A.氯水B.乙烯C.乙醇D.碘化钾溶液
10、下列实验中,所选装置不合理的是(
)
B.用CCl4提取碘水中的碘,选③
C.分离Na2CO3溶液和CH3COOC2H5,选④
D.用NaOH溶液吸收少量Cl2选⑤
11、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实验方法(或操作)与对应的原理都正确的是()

实验方法(或操作)原理

A分离溶于水中的溴裂解汽油萃取碘在裂解汽油中的溶解度
较大
B分离乙酸乙酯和乙
醇分液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

C从蛋清中提取蛋白
质加入硫酸铜溶液浓盐溶液使蛋白质溶解度
降低
D尿液中尿糖的检验加入新制Cu(OH)2、加热葡萄糖具有还原性12、提纯下列物质所选试剂及对应分离方法均可行的是()
选项杂质试剂方法
A乙烷乙烯H2催化转化
B蛋白质葡萄糖
浓(NH4)2SO4溶

盐析、过滤、洗涤
C CO2SO2
饱和Na2CO3溶

洗气
D Na2CO3溶液Na2SO4Ba(OH) 2溶液蒸馏
13、分离乙酸乙酯、乙酸和乙醇混合物的实验操作流程如下:
在上述实验过程中,所涉及的①②③三次分离操作分别是( )
A.蒸馏、过滤、分液B.蒸馏、分液、分液
C.分液、蒸馏、过滤D.分液、蒸馏、蒸馏
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蒸馏可用于分离提纯液态有机混合物
B、乙烯和甲烷可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
C、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需要光照
D、核磁共振氢谱通常用于分析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15、用括号中的试剂除去各组物质中的杂质,可选试剂不正确的是()A.乙醇中的水(新制CaO)B.乙烷中乙烯(溴水)
C.苯中的甲苯(溴水)D.乙酸乙酯中的乙酸(饱和Na2CO3溶液)1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先用蒸馏水洗涤,再用待装溶液润洗
B.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酸性气体
C.用装置甲加热分解Al(OH)3固体
D.用装置乙分离乙酸乙酯和饱和碳酸钠溶液
17、按要求填写除杂试剂及分离提纯的方法(括号中为杂质)
(1)CH4(C2H4):通过盛有的洗气瓶。

(2)乙醇(水):先加后通过来加以分离。

(3)乙酸乙酯(乙酸):先加后通过法加以分离.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只有互不相溶的液体之间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据此可知,选项D正确。

其余选项都是易溶或互溶的,答案选D。

2、【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中信息可以看出,甲和乙两物质的熔点相差不大,均易溶于水,互溶,但是沸点相差较大,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通过控制沸点的不同来实现二者的分离.分离两种互溶的液体采用蒸馏法来实现.故选C.
3、【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分液漏斗分离混合物的原理为,物质密度不等且互不相溶。

A项同时满足,故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B项乙酸和乙醇互溶;C项酒精和水以任意比互溶;D项苯能溶解溴苯。

4、【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红外光谱只能测出有机物的官能团信息,不能完全测定出有机物结构,判断出同分异构体;故选B。

5、【答案】B
【解析】CO2和HCl均能与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②不正确;苯酚能与浓溴水反应,但生成的三溴苯酚易溶于苯,难溶于水,④错。

6、【答案】D
【解析】A项中苯和己烷都为有机物,能互溶,无法用分液法进行分离;B项中NO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C项中乙烯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为CO2,因此除去旧杂质的同时,添进新杂质,不正确;D项中将乙酸转化为难挥发的盐,从而可以采用蒸馏法将乙醇提纯。

7、【答案】A
【解析】根据题中所给出的信息分析,蒸馏是分离,提纯液态有机物的常用方法。

8、【答案】C
【解析】根据题中所给出的信息分析,酒精与水互溶,无法萃取碘水中的碘。

9、【答案】B
【解析】氯水与溴水混合后不分层,且不会褪色;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后,生成1,2-二溴乙烷,与水不溶,分层,则原溴水层褪为无色;乙醇与溴水混合后,互溶,且无
明显颜色变化;溴水与碘化钾混合后生成碘水,不分层,且呈现碘水的颜色。

10、【答案】C
【解析】解: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操作及仪器选择。

A、粗盐提纯过程中包含过滤与蒸发操作,选①和②合理;B、用CCl4提取碘,应选用萃取装置③,合理;C、由于Na2CO3溶液与CH3COOC2H5互不相溶,故应选用分液装置③,错误;D、用FeCl2溶液吸收Cl2,应选用洗气装置⑤,正确。

11、【答案】D
【解析】解:A.裂解汽油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故A错误;
B.乙酸乙酯和乙醇不分层,不能分液分离,故B错误;
C.硫酸铜是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故C错误;
D.葡萄糖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所以可以用加入新制的Cu (OH)2悬浊液检验尿液中的葡萄糖,故D正确;
故选D.
12、【答案】B
【解析】解: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

A、乙烯与H2反应不能完全进行,且会引入新的杂质,选项A错误;B、蛋白质在浓(NH4)2SO4溶液中盐析,与葡萄糖通过过滤分离,洗涤后得到蛋白质,选项B正确;C、碳酸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将原物质除掉,选项C错误;D、Ba(OH)2与碳酸钠和硫酸钠都能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无法分离,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13、【答案】D
【解析】解:加入饱和Na2CO3溶液,吸收乙醇、除去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析出,然后采取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②中利用乙醇的沸点低,采取蒸馏的方法,得到乙醇,C中加入稀硫酸,然后采取蒸馏得到乙酸,答案选D。

14、【答案】D
【解析】解: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A.液态有机混合物沸点不同,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A正确;
B.乙烯可被高锰酸钾氧化,而甲烷不反应,可鉴别,故B正确;
C.甲烷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故C正确;
D.分析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可用质谱法,而核磁共振氢谱用于分析氢原子的种类和个数,故D错误.
故选D.
15、【答案】C
【解析】解:本题考查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方案设计.A.CaO与水反应后,增大与乙醇的沸点差异,然后蒸馏可分离,故A正确;
B.乙烯与溴水反应,而乙烷不能,洗气可分离,故B正确;
C.溴、甲苯均易溶于苯,不能除杂,应选高锰酸钾、分液,故C错误;
D.乙酸与碳酸钠反应后,与乙酸乙酯分层,然后分液可分离,故D正确;
故选C.
16、【答案】D
【解析】解:A.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不能用待装溶液润洗,错误;B.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碱性气体,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酸性气体,错误;C.固体的灼烧不应在蒸发皿中而应在坩埚中进行,错误;D.乙酸乙酯和饱和碳酸钠溶液互不相溶且密度不同,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正确。

17、【答案】(1)溴水;
(2)生石灰;蒸馏;
(3)饱和碳酸钠溶液;分液.
【解析】解:本题考查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方案设计.
(1)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可用溴水除杂,故答案为:溴水;(2)水可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然后蒸馏分离,故答案为:生石灰;蒸馏;(3)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乙酸可与碳酸钠反应,然后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答案为:饱和碳酸钠溶液;分液.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