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人的主要听觉特征
听觉特性

听觉特性2018/04/19x.zhong1.听觉系统2.声音频率分析--临界频带3.频率和声压级可听范围4.响度感觉5.听觉对声源的定位能力6.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21.听觉系统2.声音频率分析--临界频带3.频率和声压级可听范围4.响度感觉5.听觉对声源的定位能力6.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3人的听觉系统包括外耳、中耳、内耳以及听觉神经系统各个部分。
外耳外耳由耳廓、外耳道、鼓膜三部分构成,其功能是收集外界声音并放大,然后将声音传送至中耳并且能够辅助辨别声音的来源方向。
中耳中耳实际上是一块含气腔,由三块听小骨构成,其功能是放大声音并将声音信号传送至内耳,同时中耳能够平衡中耳腔和外界之间的气压减轻外界的巨大声音或突然发生的声音对内耳的影响。
内耳内耳的构成比较复杂且精密,内耳的功能是放大微小的声音并调节全音域的声音大小;对传送过来的声音进行精细的分析并将之转化为神经冲动,然后传入听觉系统。
听觉神经系统听觉神经系统包括听觉神经和大脑听觉区,听觉神经系统的功能是放大及分析声音中的特殊信号,并将声音传送到大脑做最后的分析和理解。
45678听觉特性1.听觉系统2.声音频率分析--临界频带3.频率和声压级可听范围4.响度感觉5.听觉对声源的定位能力6.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9临界频带10临界频带11临界频带的意义12听觉特性1.听觉系统2.声音频率分析--临界频带3.频率和声压级可听范围4.响度感觉5.听觉对声源的定位能力6.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13141516听觉特性1.听觉系统2.声音频率分析--临界频带3.频率和声压级可听范围4.响度感觉5.听觉对声源的定位能力6.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17•响度(N),又称音量,描述的是声音的响亮程度。
人耳感受到的声音强弱,它是人对声音大小的一个主观感觉量18•人耳对声音的感觉,不仅和声压有关,还和频率有关。
声压级相同,频率不同的声音,听起来响亮程度也不同–如空压机与电锯,同是100分贝声压级的噪声.听起来电锯声要响得多。
物理复习之人的听觉

物理复习之人的听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物理现象的科学。
这些现象包括力现象,声音现象,热现象,电和磁现象,光现象,原子和原子核的运动变化等现象。
下面是作者给大家带来的物理复习之人的听觉,欢迎大家浏览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考物理复习:人的听觉器官外耳,包括耳壳和外耳道,它只起着收集声音的作用。
许多动物的耳壳可以竖起或转动,人类先人的耳壳也是可以转动的,随着人类直立行走并主宰了大自然,人耳的转动功能便逐渐退化了,现在有个别人的耳壳还可以微微地动。
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咽鼓管等部分。
由耳壳经过外耳道可通到鼓膜,这里便进人中耳了。
鼓膜俗称耳膜,是一层很薄的肉质膜,呈椭圆形,稍微向内陷入,面积约0。
65cm2,厚度不到0。
lmm。
只有它才是接受声音信号的,它能随着外界空气的振动而振动,再把这振动传给后面的器官。
人在紧张或激动时,鼓膜周围的肌肉会产生反射性收缩,这时鼓膜会增加张力,从而提高接收声音的灵敏度。
如我们夜晚在森林里行走时,突然听到一个可疑的声响,这时我们的听觉会变得高度谨慎,连树叶落地的声音都听得出来。
这是由于鼓膜周围的肌肉反射性收缩引发了鼓膜张紧的原因。
由此可以看出,人耳对声音强弱的感觉还与人的心理状态有关。
鼓室位于鼓膜的后面,是一个不规则的气腔。
有一个管道使鼓室和口腔相通,这个管道叫欧斯达邱管,常称欧氏管(欧斯达邱是意大利医生,在19世纪时他第一个发觉这个管,又称咽鼓管。
咽鼓管的作用是让空气从口腔进人中耳的鼓室,使鼓膜内外两侧的空气压力相等,这样鼓膜才能自由振动。
咽鼓管平时是关闭着的,在咽下东西或打呵欠时才张开。
坐飞机上升、降落压力急剧变化时,或在高压氧舱内升压、降压时,鼓膜两边压力不安稳,会使鼓膜疼痛,这时做咽下东西或打呵欠的动作可使咽鼓管打开,安稳鼓膜两边空气压力,排除鼓膜疼痛。
鼓室里最重要的器官是听小骨。
听小骨由三颗人体上最轻而且最小的骨头组成,它们分别叫做锤骨、砧骨和镫骨,锤骨直接与鼓膜相依附,砧骨居中,镫骨在最里面,这名字是从它们的外表形象而来的。
人耳的听觉特性

强弱对比用最浅显的说法应该是极大的强 弱对比是拍打岩岸的海浪;极小的强弱对 比就是清风吹拂下的湖水波动。
第三十五页,课件共有102页
乐器与人声的大小比例指各种乐器的相关大小不 能离谱。正确的音场是近乎现场大小,正确的比 例是各种乐器相互之间的合理比例,而不是以现 场按比例去缩小。
振动。外耳道相当于一个声管,它具有共鸣特性,它
的自然谐振频率约为3000HZ。
由于外耳道的共鸣以及人头对声音反射、衍射现象的影响,
使人耳对3000Hz左右的声波的感觉灵敏度特别高。
第七页,课件共有102页
返回
二、中耳
中耳是鼓膜内侧的空腔部分,它由感觉振动
的鼓膜、听骨和容纳鼓膜及听骨的中耳室组
成。
第八页,课件共有102页
人耳的听觉特性
第一页,课件共有102页
§7-1 听觉系统
声波通过人耳转化成听觉神经中的神经脉 冲信号,传到人脑中的听觉中枢,引起听 觉。因此,人们对声音的判别主要是由人 耳感官的结构、特性造成的。
人耳可以分成三个主要部分,即外耳、中 耳和内耳。
如图:3-1回
6、速度与暂态反应
速度感是暂态反应的结果,也是器材上升时 间与回转率的具体表现。这两个名词都是指 器材各项反应的快慢。 由速度感引伸出来的活性感属于强弱对比的 另一面,它让人们感到很活泼,不沉闷。这 是音乐是否好听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好象一 个卓越的指挥家能把音乐指挥得充满生气。
第三十三页,课件共有102页
第四十一页,课件共有102页
§7-3听觉的度量
人耳听觉特性

科学家利用电子断层摄影术(electron tomography),绘制 了几百张不同的角度的蛋白质结构图,并将它们重构成为一 个三维立体复合图。 绘制出的结构图像显示,人的内耳里有 大量的长着听觉细胞感受体(hair bundle)的毛细胞。这些 听觉细胞感受体在耳膜振动时随着空气的流动而摆动,就像 微风拂过时麦子的随风轻摆。通过近距离地放大可以看到, 每束听觉细胞感受体由单独的被称为“静纤毛”的纤毛组成。 相邻的静纤毛由蛋白质纤维联系起来,也称为“端部联 结”(tip links)。当静纤毛开始摆动,端部联结被拉伸,从而在一瞬间 打开了一个传声渠道,允许带正电荷的离子进入毛细胞,从 而引起神经传递物质释放,最终到达中枢神经系统,为大脑 所识别。这种方式我们可以简单看作是由机械地振动,引起 传声渠道的开放,将振动转化为电信号,并最终为我们以蝉 鸣、鸟叫或是人的语言的形式所听到。
(2)时域掩蔽 所谓时域掩蔽是指掩蔽效应发生在掩蔽声与 被掩蔽声不同时出现时,又称异时掩蔽。异时掩 蔽又分为超前掩蔽和滞后掩蔽。若掩蔽声音出现 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发生掩蔽效应,则称为超前掩 蔽;否则称为滞后掩蔽。 产生时域掩蔽的主要原因是人的大脑处理信息需 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异时掩蔽也随着时间的推移 很快会衰减,是一种弱掩蔽效应。一般情况下, 导前掩蔽只有3ms—20ms,而滞后掩蔽却可以持 续50ms—100ms。
人耳听觉特性
一、人耳的构造 二、我们如何感知声音 三、人耳对声音的响度感觉 四、人耳对声音的音调感觉 五、人耳对声音的音色感觉
一、人耳构造
耳壳:阻抗匹配 外耳 耳道:传导 耳膜:接收声波振动 听小骨:杠杆放大 圆形窗
中耳
内耳: 耳蜗:形成神经脉冲,形成听觉
一、人耳的构造
看书:P45 图4-2 人耳结构功能类比: P46图4-3 外耳:拾音; 中耳:放大; 内耳:信号分析
了解人类的听觉和视觉

了解人类的听觉和视觉人类作为一种高度进化的生物,具备复杂而独特的感知系统,其中听觉和视觉是最为重要的两个。
通过听觉和视觉,人类能够感知外界的声音和图像,进而获得丰富的信息和体验。
本文将深入探讨人类的听觉和视觉,揭示其原理和特点。
一、听觉听觉是人类获取声音信息的感知方式,主要通过耳朵完成。
耳朵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个部分。
1. 外耳:外耳是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它的主要功能是接收声音并将其传递到内耳。
当声音进入耳朵时,外耳首先将声波集中,并通过外耳道传导到中耳。
2. 中耳:中耳包括鼓膜、听骨和鼓室等部分。
鼓膜是外耳道尽头的薄膜,它会随声波的震动而振动。
听骨由三块小骨头组成,分别是锤骨、砧骨和副鼓室骨。
当鼓膜振动时,听骨也会相应振动,并将振动传递到内耳的鼓室。
3. 内耳:内耳主要由耳蜗和前庭组成。
耳蜗是听觉的主要感知器官,它包含有上万个感听细胞,能够将声波转化为神经信号。
前庭则负责平衡和空间定位等功能。
通过上述的听觉感知系统,人类能够接收到外界的声音,并解码为可理解的信息。
然而,人类的听觉并不完全准确,例如在嘈杂的环境中,声音的传递可能会被干扰,导致听觉的清晰度下降。
二、视觉视觉是人类获取图像信息的感知方式,主要通过眼睛完成。
眼睛是一个复杂的器官,包括眼球、角膜、晶状体、虹膜、视网膜等组成。
1. 眼球和角膜:眼球是视觉系统的基础,角膜是眼球的一个透明结构,它将光线聚焦在眼球的后部,形成清晰的图像。
2. 晶状体:晶状体位于眼球的中央,它的弹性可以调节眼球的凸度,从而使图像聚焦在视网膜上。
3. 虹膜和瞳孔:虹膜是眼球的有色环,它负责调节光线的进入量。
瞳孔是虹膜中的一个开口,它的大小能够根据光线的强弱而调节。
4. 视网膜:视网膜是视觉的关键部分,它包含了视觉感光细胞,能够将光线转化为神经信号。
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它们对颜色和亮度进行感知。
通过眼睛的复杂结构和功能,人类能够感知到外界的图像,并转化为大脑能够理解的信息。
人耳的听觉特征

人耳得听觉特征1、振动产生声波,声波传播至耳,耳膜受到声压变化刺激听觉神经听觉神经传入大脑中枢,形成声音得存在感觉。
声音得传播过程(自然状态):当一个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产生一个往复得弹性振动,这样就产生了声波,经过介质(物体、空间或水)向四面八方传播。
当人耳接受声波得振动,通过听觉神经传达给大脑。
2、声音得产生就是物理现象,人对声音得感觉就是生理、心理活动。
①构成人耳听觉特性得要素构成声音产生与存在得客观因素就是:振幅、频率、谐波构成人耳对声音得听觉特性得要素就是:响度、音调、音色⑴响度:就是人耳对声音强弱得感觉程度。
它首先决定于声音得振幅,其次就是频率。
声学中把描述响度、振幅、频率之间得关系曲线叫等响度曲线。
单位:分贝(dB)与振幅得关系:a、声压级越高,人耳感觉声音响度越大b、人耳得声压范围就是:0——120 dB 与频率得关系:a、4—5KHz附近得声音最响,因外耳道与其产生共鸣b、低声压时,低频区得音响度大于高频音得响度c、常见声源得声压级dBλ窃窃私语:20——35女高音:35——105 男λ高音:40——95λ小提琴:40——100 交响乐:80 dB小鼓:55——105 打雷:120λ dBλ教师讲话:50——60 飞机起飞(3m处):140 dB⑵音调(音高):就是人耳对声音高低得感觉,其变化主要取决于声音频率得对数值,其次就是取决于声音得振幅。
频率越高,人耳感觉得音调随之升高,频率增加一倍,声学中称之增加一个“倍频程”,音乐上叫“提高一个八度”。
音调单位:美(mei)音调与频率得关系:a、人耳听觉得频率范围:20Hz——20KHz,其中700——3000Hz为最灵敏区b、语言得频率范围范围就是100——10 KHz音乐得频率范围就是50——15 KHz音调与声压(振幅)得关系:a、1K——2 KHz 以上得高音区,声压增大感觉音调提升b、500 Hz以下得声音,声压增大,感觉声音低沉,音调下降⑶音色(音品):指声音得音调与响度以外得音质差异。
第三章人耳的听觉特性

LI 0 t 0
此时声象由 ΔLf与 Δt 共同决 定,可互相补偿也可互相校正。 (当Δ Lf<15dBΔ t<13ms时)1ms的 时间差相当于5dB的声级差。
t 0 LI 0
当两个扬声器信号相位相反,又有声级差可 形成界外立体声。
sin
LI L
( LIR
)
产
生
差
拍
。
(听觉:声音发颤)
增四度
3全
掩蔽效应
什么是掩蔽效应是 掩蔽效应的类型 掩蔽效应的一般特点 例 题
什么是掩蔽效应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音号同时存在 时,其中一个声音在听觉是会掩盖另一个 声音。(影响人对另一个声音的听觉能力)
掩蔽效应的类型
纯音的掩蔽效应 复音的掩蔽效应 噪声掩蔽 非同时掩蔽 中枢掩蔽
400
10 lg
p2 rms
p02
10 lg
400
0c
10 lg I 20 lg prms
I0
p0
4)响度级
测试条件 测试方法 响度级
测试条件
声源在被测试者的上方 声源为自由平面波 测量声压级时测试者不在场 用双耳听声音 年龄在18—25岁之间
测试方法
响度级
将某一频率的声音与1KZ的声音进行 比较,当感觉两者的响度一致时,1KZ声 音的声压级就是该声音的响度。一般用S表 示(单位为宋)。或用响度级P表示(单位 为方)二者的关系如下:
纯1度
11
纯八度
f2 f1 1:1
f2
f1
2 1
5全2半
15
纯五度
f2
f1
3 2
人耳的听觉特征

人耳得听觉特征1、振动产生声波,声波传播至耳,耳膜受到声压变化刺激听觉神经听觉神经传入大脑中枢,形成声音得存在感觉。
声音得传播过程(自然状态):当一个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产生一个往复得弹性振动,这样就产生了声波,经过介质(物体、空间或水)向四面八方传播。
当人耳接受声波得振动,通过听觉神经传达给大脑。
2、声音得产生就是物理现象,人对声音得感觉就是生理、心理活动。
①构成人耳听觉特性得要素构成声音产生与存在得客观因素就是:振幅、频率、谐波构成人耳对声音得听觉特性得要素就是:响度、音调、音色⑴响度:就是人耳对声音强弱得感觉程度。
它首先决定于声音得振幅,其次就是频率。
声学中把描述响度、振幅、频率之间得关系曲线叫等响度曲线。
单位:分贝(dB)与振幅得关系:a、声压级越高,人耳感觉声音响度越大b、人耳得声压范围就是:0——120 dB 与频率得关系:a、4—5KHz附近得声音最响,因外耳道与其产生共鸣b、低声压时,低频区得音响度大于高频音得响度c、常见声源得声压级dBλ窃窃私语:20——35女高音:35——105 男λ高音:40——95λ小提琴:40——100 交响乐:80 dB小鼓:55——105 打雷:120λ dBλ教师讲话:50——60 飞机起飞(3m处):140 dB⑵音调(音高):就是人耳对声音高低得感觉,其变化主要取决于声音频率得对数值,其次就是取决于声音得振幅。
频率越高,人耳感觉得音调随之升高,频率增加一倍,声学中称之增加一个“倍频程”,音乐上叫“提高一个八度”。
音调单位:美(mei)音调与频率得关系:a、人耳听觉得频率范围:20Hz——20KHz,其中700——3000Hz为最灵敏区b、语言得频率范围范围就是100——10 KHz音乐得频率范围就是50——15 KHz音调与声压(振幅)得关系:a、1K——2 KHz 以上得高音区,声压增大感觉音调提升b、500 Hz以下得声音,声压增大,感觉声音低沉,音调下降⑶音色(音品):指声音得音调与响度以外得音质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人耳听觉系统 1.人耳的听觉本领:
人耳的听觉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它直接和人耳的机械结构和听觉 神经系统特点有关。
①人耳能经得起自然界中最强声音(有时高达 2×103~2×104pa),同时也 能感觉到极微小的声音(如 2×10-5 帕)这只有一个大气压的五十亿分之一。这种 极微小的声压在 1kc 时,使人耳鼓膜仅产生 10-9cm 的位移,这距离小于氢分子直 径的十分之一。
方位感是人耳听觉的又特性,构成方位感信息量是在两耳处产生的声压的 相位差和强度差。低频声定位主要是依靠相位差起作用,而高频声主要是强度差 起作用。 ②双耳效应:
由于人的双耳听到的声音在时间上,强度上和相位上有一定的差别,即使差 别很微小,也可由此来判别出声音的方向,确定出声源的位置,这就是双耳效应。 双耳效应是获得立体声感的基本原因。人耳是置于头部对称两侧的,通常可分辨 出水平方向 5°~15°的变动量,但对上下竖直方向,有时竟高达 60°方能分辨 出来。 §3-3 声音的特征: 1.人耳对声音感觉的四种特征是:响度、音调、音色和音品,这四种特征是人的
的强弱感相对应。
P
SPL=20
㏒
10
Pref
I
SIL=10
㏒
10
Iref
W
SWL=10
㏒
10
Wref
(2)允差的概念:
人们对声音强弱变化的察觉能力是有限的,未进行过听觉训练的人,当声
音的声压级突然增高或降低 3dB 方能觉察出声音强弱在变化。
经过专门训练的音乐工作者和电声工作者才能察觉出(1~2)分贝声压级
一切电声技术标准都是根据听觉的需要提出来的,经常在声波这个客观与
听觉这个主观二者之间的关系上付出劳动。
(3)人的听觉系统是十分复杂的。
2.人对声音强弱的感觉特点----级的概念
(1)对数规律:实际测量发现,当声音信号的强度按指数规律增长时,人会大体
上感到声音在均匀地增强,也就是说,若将声压有效值取对数后,才与人对声音
§3-5 听觉特性与电声技术标准的关系:
1.一切电声技术标准都是根据听觉需要提出来的。
(1)实践证明,声音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人类的主观感觉(听觉)和客观实际
(声波)有一致的地方,也有不十分一致的地方,甚至还会产生“错觉”(主体声
技术正是利用了听觉的一部分错觉),可见听觉有其独有的特性。
(2)听觉特性与电声技术标准的关系:
响度就是指声音的大小 — 声振动的振幅。但声音响度不仅决定于振幅的大 小,而且也决定频率的高低,频率愈高或愈低,响度感觉都会变差。声响度说明 听觉神经被刺激的程度,需经过 0.1~0.2 秒,才能达到响度感觉值。 ②音调:
音调也是一个主观感量,指的是声音的调子,它反映人耳对声音频率的感 受。
频率低的声音听起来调子低。频率高的声音听起来调子高。但音调与频率 不是完全成正比关系,它还与声压与波形有关。
所谓“嗓子”好坏就是指人由喉部声带振动作用,而从口腔发出来的声音 好坏。人的语言声的频率范围:
男低音:80~320Hz 男中音:100~400Hz
男高音:125~500Hz
女低音:150~600Hz 女高音:260~1050Hz
当接电话时,有时很难辨别出日常很熟悉的口音,这是因为语言的音色中 包含的频率相当高的谐音成分被窄频带的电话系统切掉所致。 3.掩蔽效应:
低频(100 Hz 以下)的掩蔽效应显著,而频率相近时,最容易被掩蔽。
§3-4 声音的评价 1.客观评价:一般用客观测量和计算的方法,如 SWL、SIL、SPL 来评价声音。如 在消声室测量,用 LMS 系统测量。
3
2.主观评价:引入响度级的概念。 响度级的定义:
一个声音的响度级,就是将它与 1000 赫纯音作比较,当两者听起来一样响 时,这 1000 赫纯音的声压级数值就定为该声音的响度级。响度级的单位为方 (Phon)或定义为:与 1000 赫纯音同样响的声音的响度级等于 1000 赫纯音的声压 级。声音的响度级只能告诉我们这个声音和多少声压级的 1000 赫声音一样响, 而不能用来比较两个声音的大小。
音调的单位是美(mel)音调的变化和频率相对变化的对数成正比。如将
100~200Hz 或将 1200Hz ~2400 Hz 音调变化在听觉上都是一样,所谓提高了
“八度音”。 ③音色:音色是人们在主观感觉上区别具有同样响度和音调的两个声音所以不同 的特性。音色主要决定于频谱,但与响度、音调也有关系。也就是说,当两个不 同的乐器(如提琴和钢琴)发出相同的响度和音调声音时,人能够辨别它们之间不 同的特征。 ④音品:
(500~2000Hz)是语言可懂度和清晰度最重要频段。
4.语言干扰级
人的语言信号几乎全部包括在 80~6000Hz 的频率范围之内优选语言干扰
级
=
SPL500+SPL1000+SPL2000 3
100
喊叫声
90
80
70
非常响的语声
60
高噪声语声
50
一般语言声
40
(英尺)
4
说话者到听者距离 (男性会话时两个距离对优选语言干扰级的关系曲线)
0
50 250 500 1000 2500 5000 10000 20000
(3)响度级:实用上为了定量地确定某一声音的轻与响的程度,最简单的方法是 调节 1000 赫纯音的声压级,使它和所研究的声音听起来有同样的响,这时 1000 赫纯音的声压级就被定义为该声音的响度级,其单位为方(phon)
0 方曲线称为闻阈,120 方曲线称为痛阈 (4)响度级计: ①响度级计是由测量声音声压的声压计插入模仿人的听觉频响的计权网络组成 的。 ②三种计权网络: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规定,A、B、C 三条曲线代表人的 听觉频响,A 计权曲线是模仿声压级在(0~30)dB 时人的听觉频响的,B 计权模 仿声压级在(30~60)dB 时人的听觉频响,C 计权模仿(60~130)dB 时人的听觉频 响的。
右产生共鸣。 ②中耳是约 2 毫升的空腔,有尤氏管通过鼻腔以维持其中的大气压力,这
样鼓膜的压力平衡,微小的声压就可以使它振动。中耳内有三个听小骨, 三个听小骨的作用是机械变压器(一系列杠杆)。它可以把鼓膜上微小的 振动放大十至十八倍传入内耳,大大增加耳朵灵敏度,此外三个听小骨 上的筋肉还可自动调节,对突然传入的强大声音起保护作用。 ③内耳中有三个管身体平衡的半规管和听觉的最后接收器官—耳蜗。耳 蜗是一个像蜗牛壳的螺旋管,共 2.75 圈,长 34mm 耳蜗。耳蜗中间有 基底膜把它分作两半。基底膜上有柯蒂氏器,其上有大量灵敏的毛细 胞(共约 23500 个),毛细胞分两层在基膜上均匀分布,外毛细胞把基 底膜振动放大传到内毛细胞,后者上的神经末梢,受刺激后发出神经 脉冲,把收到的信息送入大脑产生听觉。 §3-2 人的听觉特性: 1.感觉声音所需时间: ①至少需要将近 0.1 秒的持续时间,人耳才能感觉到声音。高频时,需要 的时间短些,大约在 0.05 秒左右。声强很大的声音,需要的时间也会短些。 ②人的听觉也有一个余音现象,这是由于听觉神经疲劳的缘故,余音存在 时间极短,大约在 0.013~0.022 秒之间,可忽略不计。 2. 人耳的听觉范围: ①听觉频率范围(声音的高低):
当频率约为 1000Hz 时,当声压级超过 40dB 时,人耳能察觉到的频率变化
范围约为 0.3%,当声压相同,而频率小于 1000Hz 时,人耳能察觉到很小的频率
(3Hz)变化。在低频低声压的情况下,人耳可察觉到的最小频率变化范围要大出 好几倍。 ③人耳听觉灵敏度的恢复
当声波作用于人耳一段时间后,听觉会疲劳,灵敏度也会降低,当声波完 全停止后,听觉灵敏度在 3~5 秒内才能恢复常态。 4.方位感与双耳效应 ①方位感:
②更惊人的是,人耳听觉系统还是极灵敏的传声器,具有声分析器的作用, 对声音有相当大的选择本领。
③人耳还具有判别声音响度、音调和音色的本领。 2.人耳听觉机构
人耳听觉机构实际上与人的眼睛的视觉机构的复杂程度差不多。它分为三 部分:外耳、中耳和内耳:
① 外耳包括耳壳、听道和鼓膜。外耳腔腔体在听觉的中频段(3000Hz)左
低频率分量)取对数,才会与人的音高感成线性关系。多频谱声比单频声较难察
觉出声压级变化。低频声也较难觉察声压变化。
(2)音阶:音乐里为了使音阶(音律)的排列听起来音高变化是均匀的,音阶的划
分是在频率的对数刻度上取等分得到的。
4.人听觉的频率响应------响度级概念
(1)听觉频响:
人对同样强度但不同频率的声音主观感觉的强弱是不同的,即人类听觉的
的突变。在电声工程中常以 3dB 这个数值来表示一般电声设备某些指标的允差,
高质量电声设备则常用 1~2 分贝作允差要求。
3.人对声音频率的感觉特点-----音阶的划分。
(1)音高:人对声音频率的感觉表现为音调的高低。在音乐中称为音高。对于单
频谱的简谐声,以及按倍频排列频谱的线状谱声音,将它们的基频(线状谱中最
人耳对 1000~3000Hz 最敏感,年轻人对高音的听觉范围较大,老年人则
较小。 ②听觉的强度范围(声音的大小):
1
痛阈
140
100
音乐声域
语言声域
闻阈
-20
10000
痛阈声强 痛阈声强与闻阈声强的比值,一般称之为动态范围。
闻阈声强
=22××1100-45
=109
3.听觉的鉴别能力 ①声压辨差灵敏度:人耳可以辨别出来的最小声压变化。
5
③不论声压级高低,人们对
3 Hz~5Hz 的频率分量最敏感。
(2)等响曲线: 为了更全面地
表示人类的听觉频响 特性,应该采用“等 响曲线”的方法。图 中每一条曲线是人们 听起来响度感觉一样的 各个频率简谐声音(单 频音)的声压级连接起 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