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耳的听觉特征

合集下载

声学基础知识(1)

声学基础知识(1)
第一节 声音和声波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发声的物体—声源。 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等媒质传播。 在空气中,声源的振动会使周围的空气质点产生一定的疏密变化, 并以一定的速度传播出去形成声波。 一、声压: 以P表示,单位是Pa,声压的大小是--将变化的声压瞬时值平方后求得的平均值。 声压在作简谐变化(正弦、余弦)时,声压的有效值是
音高\频率\唱名\键盘位置关系 提琴C\523.2Hz \1 提琴C6\1KHz \і
钢琴:一百三十赫兹(130Hz) 钢琴:一千赫兹(1KHz)
提琴:一百三十赫兹(130Hz) 提琴:一千赫兹(1KHz)
音高\频率\唱名\键盘位置关系
二、响度:响度,又称声强或音量,它表示的是声音能量的强弱程度, 主要取决于声波的振幅大小。
第六节 声波的传播
一、波阵面和声线:声波由声音发出后,在介质中向各个方向传播,在某一时刻由声
波到达的各点所连成的面称为波阵面。波阵面为平面的称平面波(如管子中的声波), 波阵面为球面的波称为球面波(点声源);波的传播方向称为声线或波射线。
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这种波称为横波。
响度是听觉的基础。正常人听觉的强度范围为0dB-140dB。超出人耳的可听频 率范围(即频域)的声音,即使响度再大,人耳也听不出来(即响度为零)。 当声音减弱到人耳刚刚可以听见时,此时的声音强度称为“听阈”;当声音 增强到使人耳感到疼痛时,这个阈值称为“痛阈”,听阈和痛阈随声压和频 率的变化而变化。听阈和痛阈随频率变化的曲线叫“等响度曲线”。
三、音色
音色是人们区别具有同样响度和音调的两个声音的主观感觉,音色也称音 品,由声音波形的谐波频谱和包络决定。
声音波形的基频所产生的听得最清楚的音称为基音,各次谐波的微小振动 所产生的声音称泛音。单一频率的音称为纯音,具有谐波的音称为复音。

【社会课件】第三节听觉的基本实验

【社会课件】第三节听觉的基本实验

第三节听觉的基本实验一、人的听力(一)听力图听力图(audiogram)乃是记录听力测验的图表。

图 7-19是不同比例成人的可感受耳(即正常)所听到的声音范围,最低的一条曲线是最小可听阈,即可闻阈限(或听觉阈限)(auditory threshold),而最上的一条则为听觉上限,即最大可听阈,亦称作痛阈。

这些曲线是通过以下技术来获得的:被试在听功能较好的一只耳上戴上耳机,接受某个纯音刺激。

例如,一个刺激1000赫并且是在可闻阈以下的音,被试不可能听到它。

主试慢慢地提高声音的强度,当被试第一次报告“听到了”,主试记下这个听觉阈限水平值,并作为听力图上可闻阈曲线上1000赫时的一点。

然后,主试继续缓慢地提高声音强度水平,当被试第一次报告耳朵感到搔痒或产生疼痛时,主试记下这时的感觉阈限值,并将其作为痛阈点。

对于其他各个频率,重复进行同样的实验,直至可闻阈曲线与痛阈曲线完全形成为止。

曲线的下界是最小可闻阈,曲线的上界是最大可闻阈。

常人无法听到20赫以下和20,000赫以上的声音,但对3000赫的声音刺激却是最敏感的,这部分也正是人类语言频率密集的区域。

图7-19所示听力图是1969年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发表的听觉阈限曲线簇。

这里的曲线系列是从大样本(large sample)美国成年人抽样测得的听力曲线。

其中,“50%”那条曲线是最令人感兴趣的。

在全城中一半的人具有高于这这阈限曲线的听觉敏锐度,而另一半的人员则相反。

由于不良听觉敏锐度能用来较好地定义失听(或耳聋),所以50%的这一曲线亦常用来作为听觉缺失的参照标准。

(二)听觉模式在实验室中,我们可以将声音分解出确定的频率、强度和周相,但是我们极少将较简单的声音进行同样的分析和处理。

平时,我所听到的是音高和响度不断变化着的一连串声音,其中有些声音掩盖或淹没了具有相类似结构的其他声音,同时,具有不同结构的声音却仍旧存在。

与视觉模式相类似,声音总是被感知为一个个有意义的模式,遵循类似于图形知觉的规律。

声环境设计基础知识

声环境设计基础知识

而与声强、声压旳对数近似成正比。
——表达声音强弱旳单位——采用相对单位——级。
“级” —— 表达一种量与同类基准量之比旳对数。
1、声功率级(Lw)
——声功率与基准声功率之比旳对数旳10倍,记作Lw, 单位分贝(dB)。取基准声功率W0为10-12W,则任意点声功 率W旳声功率级:
Lw
10
log10
-4.4
-26.2
13.8
-16.1
28.9
-8.6
41.4
-3.2
47.8
0
52
1.2
53.2
0
53
-1.1
38.9
-6.6
31.4
-9.3
20.7
58.1dB
A、B、C、D计权网络
A:模拟人耳响应,40方等响曲线作为计权网络。 B:以70方等响曲线作为计权网络,低频衰减比A声级小。 C:以85方等响曲线作为计权网络,整个可听范围内衰减小。 D:参照100方等响曲线,主要用于航空噪声测量。
p22
pn2
Lp
20 log10
P Po
(dB)
P
LP
10 20
P0
总声压级为:
Lp 20 lg P 20 lg P12 P22 ... Pn2
Po
Po
Lp1 2 Lp2 2
Lpn 2
20 lg 10 20 10 20 ... 10 20
2、推广
Lp 20 lg
四、声音旳频谱与声源旳指向性 1、 声音旳频谱 频谱——表达某种声音频率成份及其声压级构成情况旳图形。
声压级
频率
分离谱:如弦振动产生旳声音。 连续谱:谈话、机器旳噪声,大多数自然声。

听觉的基本特征

听觉的基本特征

听觉的基本特征
1、听觉范围。

人耳能够听到声波范围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声波的频率范围:人耳可听到范围,一个是声压的幅值范围:被听觉阈值(最低声压级,和声音的频率有关)和痛域(使人耳感到疼痛的声压级,与声音的频率关系不大)决定。

2、听觉的等响特性。

反映人们对不同频率的纯音乐的响度感觉的基本特性。

说明认为判断声音和相对与声压级和频率都有关系。

以低于或者高于原始声音的声压级重放音源,则会改变原始声音中的各频成分的相对响度关系,产生音色变化。

3、听觉阈值。

如果把可闻频段的信号保留,把不敏感频段的信号只反映强信号,对难以察觉的弱信号忽略不计,这样可以使信息量大大减少,从而压缩声音信息量。

4、听觉得掩蔽特性。

听觉得掩蔽性是指一个比较强的声音往往会掩盖较弱的声音,从而使其不能被听到,分为频域掩蔽和时域掩蔽
频域掩蔽:稳定条件下,一个包含多种频率成分的声音同时发声时,幅值较大的频率信号会掩蔽相邻幅值较小的频率信号,使之完全听不见,而且低于该频率的掩蔽交窄,高于该频率的掩蔽范围较宽,可达该频率的数倍。

时域掩蔽:人耳除了对同时发出的声音在相邻频率信号之间有掩蔽现象意外,在时间上相邻的声音之间也存在掩蔽现象。

第三章 人的主要听觉特征

第三章 人的主要听觉特征
第三章 人的主要听觉特征
§3-1 人耳听觉系统 1.人耳的听觉本领:
人耳的听觉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它直接和人耳的机械结构和听觉 神经系统特点有关。
①人耳能经得起自然界中最强声音(有时高达 2×103~2×104pa),同时也 能感觉到极微小的声音(如 2×10-5 帕)这只有一个大气压的五十亿分之一。这种 极微小的声压在 1kc 时,使人耳鼓膜仅产生 10-9cm 的位移,这距离小于氢分子直 径的十分之一。
方位感是人耳听觉的又特性,构成方位感信息量是在两耳处产生的声压的 相位差和强度差。低频声定位主要是依靠相位差起作用,而高频声主要是强度差 起作用。 ②双耳效应:
由于人的双耳听到的声音在时间上,强度上和相位上有一定的差别,即使差 别很微小,也可由此来判别出声音的方向,确定出声源的位置,这就是双耳效应。 双耳效应是获得立体声感的基本原因。人耳是置于头部对称两侧的,通常可分辨 出水平方向 5°~15°的变动量,但对上下竖直方向,有时竟高达 60°方能分辨 出来。 §3-3 声音的特征: 1.人耳对声音感觉的四种特征是:响度、音调、音色和音品,这四种特征是人的
的强弱感相对应。
P
SPL=20

10
Pref
I
SIL=10

10
Iref
W
SWL=10

10
Wref
(2)允差的概念:
人们对声音强弱变化的察觉能力是有限的,未进行过听觉训练的人,当声
音的声压级突然增高或降低 3dB 方能觉察出声音强弱在变化。
经过专门训练的音乐工作者和电声工作者才能察觉出(1~2)分贝声压级
一切电声技术标准都是根据听觉的需要提出来的,经常在声波这个客观与
听觉这个主观二者之间的关系上付出劳动。

安全人机工程学笔记

安全人机工程学笔记

安全人机工程学笔记1、何谓人机工程学?其研究目的、内容、方法是什么?人机工程学就是运用生理学、心理学和技术学科及其它相关学科的知识,使机器和人相互适应,创造舒适安全的工作和环境条件,从而提高工效的一门学科。

1.人机工程学的研究目的:1)使机器和环境条件的设计适应于人;2)保证人的操作简便、省力、迅速准确、安全舒适;3)充分发挥人机效能,使整个系统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1)人的因素;包括人的生理、心理、人体测量和生物力学;2)机的因素;显示器和控制器的设计;3)环境的因素;人机共处的空间条件、环境监测、控制技术及改善;4)人机系统的综合研究3.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人机工程学在研究中应遵循客观性和系统性原则。

1)实测法:2)实验法:3)分析法:4)调查研究法5)计算机仿真法;6)图示模拟和模型试验法;7)感觉评价法。

2、何谓安全人机工程学?其研究对象及其内涵是什么?与工效人机工程学有何区别?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的角度和着眼点,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去解决人机结合面的安全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以安全为目标,以工效为条件。

研究对象——人、机、人机结合面三个安全因素。

人——指活动的人体,即安全主体。

机——包括劳动工具、机器(设备)、劳动手段和环境条件、原材料、工艺流程等所有与人相关的物质条件。

人机结合面——人和机器在信息交换和功能上接触或互相影响的界面3、何谓实测法、实验法?1)实测法:借助于仪器、设备、传感器和计算机等进行实测和控制的方法。

2)实验法:在人为设计的环境中或实验室测试实验对象的行为或反应的方法。

4、如何理解安全人机工程学与安全工程学的关系?与工效人机工程学的区别包含与被包含.人机工程学被分解为安全人机工程学和工效人机工程学两个不同方向上的应用学科;前者是从安全的角度和着眼点,侧重于人体的安全卫生,立足于人机结合面,在最大限度保障人的安全健康与舒适愉快的前提下,保证工作效率;后者则是从工作效率的角度和着眼点侧重于用人保证机的作用,立足于设备的效应,在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效应以提高工作效率的前提下,保证活动者必要的安全卫生条件和活动环境。

人耳的听觉特征

人耳的听觉特征

人耳的听觉特征人耳的听觉特征1、振动产生声波,声波传播至耳,耳膜受到声压变化刺激听觉神经听觉神经传入大脑中枢,形成声音的存在感觉。

声音的传播过程(自然状态):当一个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产生一个往复的弹性振动,这样就产生了声波,经过介质(物体、空间或水)向四面八方传播。

当人耳接受声波的振动,通过听觉神经传达给大脑。

2、声音的产生是物理现象,人对声音的感觉是生理、心理活动。

①构成人耳听觉特性的要素构成声音产生与存在的客观因素是:振幅、频率、谐波构成人耳对声音的听觉特性的要素是:响度、音调、音色⑴响度:是人耳对声音强弱的感觉程度。

它首先决定于声音的振幅,其次是频率。

声学中把描述响度、振幅、频率之间的关系曲线叫等响度曲线。

单位:分贝(dB)与振幅的关系:a、声压级越高,人耳感觉声音响度越大b、人耳的声压范围是:0——120 dB与频率的关系:a、4—5KHz附近的声音最响,因外耳道与其产生共鸣b、低声压时,低频区的音响度大于高频音的响度c、常见声源的声压级dBλ窃窃私语:20——35女高音:35——105 男λ高音:40——95λ小提琴:40——100 交响乐:80 dB小鼓:55——105 打雷:120λ dBλ教师讲话:50——60 飞机起飞(3m处):140 dB⑵音调(音高):是人耳对声音高低的感觉,其变化主要取决于声音频率的对数值,其次是取决于声音的振幅。

频率越高,人耳感觉的音调随之升高,频率增加一倍,声学中称之增加一个“倍频程”,音乐上叫“提高一个八度”。

音调单位:美(mei)音调与频率的关系:a、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20Hz——20KHz,其中700——3000Hz为最灵敏区b、语言的频率范围范围是100——10 KHz音乐的频率范围是50——15 KHz音调与声压(振幅)的关系:a、1K——2 KHz 以上的高音区,声压增大感觉音调提升b、500 Hz以下的声音,声压增大,感觉声音低沉,音调下降⑶音色(音品):指声音的音调和响度以外的音质差异。

安全人机工程习题答案改.docx

安全人机工程习题答案改.docx

1.1填空题1.人机工程学的分支有安全人机工程学和工效人机工程学。

2.经验人机工程学时期的三项著名试验是_肌肉疲劳试验、铁锹作业试验、砌砖作业试验。

3.人机系统的最高综合效能是指高效、安全、经济。

(即S.H.E)4.人机关系主要体现在人和机器的关系上。

5.影响人机系统的因素有人、机(物)、环境。

6.人机系统的功能有信息接受、保存、处理和决策和执行功能四种。

7.人机系统按有无反馈控制作用可分为开坯和闭坯人机系统两类。

8.人机系统按自动化程度可分为手动、半自动和全自动系统三类。

9.人的视野通常用角度表示。

10.划分开环与闭环人机系统的依据是有无反馈控制作用。

11.设计中一般以静视野为依据。

12.视觉在人接受的信息中所占比例最大。

13.在听觉阈限范围内的声压级变化范围为0〜120分贝。

14.人体测量的基准面有水平面、矢状面、冠状面、正中矢状面和眼耳平面。

15.当噪声的声压级超过语音20〜25分贝时语音全部被掩蔽。

16.大脑III级觉醒水平是最佳觉醒状态,其维持时间约15-30分钟。

17.若男性身高的第5百分位数为158.3CM则有95%男性身高大于158.3CM。

18.若女性身高的第95百分位数为165.9CM则有5%女性身高大于等于165.9CM。

19.影响热环境条件的主要因素有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风速)和热辐射。

20.有效温度是在不同温度、湿度、风速的综合作用下所产生的热感觉指标。

21.人体的疲劳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

22.人机工程学是运用生理学、心理学、生物力学和其它有关学科知识,使机器和人相互适应,创造舒适和安全的环境条件,从而提高工效的一门科学。

2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人机工程学发展的第二阶段,本学科在这一阶段的发展特点是:重视工业与工程设计中''人的因素23.现代人机工程学研究的方向是:把人一机一环境系统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研究,以创造最适合于人工作的机械设备和作业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耳得听觉特征1、振动产生声波,声波传播至耳,耳膜受到声压变化刺激听觉神经听觉神经传入大脑中枢,形成声音得存在感觉。

声音得传播过程(自然状态):当一个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产生一个往复得弹性振动,这样就产生了声波,经过介质(物体、空间或水)向四面八方传播。

当人耳接受声波得振动,通过听觉神经传达给大脑。

2、声音得产生就是物理现象,人对声音得感觉就是生理、心理活动。

①构成人耳听觉特性得要素构成声音产生与存在得客观因素就是:振幅、频率、谐波构成人耳对声音得听觉特性得要素就是:响度、音调、音色⑴响度:就是人耳对声音强弱得感觉程度。

它首先决定于声音得振幅,其次就是频率。

声学中把描述响度、振幅、频率之间得关系曲线叫等响度曲线。

单位:分贝(dB)与振幅得关系:a、声压级越高,人耳感觉声音响度越大b、人耳得声压范围就是:0——120 dB 与频率得关系:a、4—5KHz附近得声音最响,因外耳道与其产生共鸣b、低声压时,低频区得音响度大于高频音得响度c、常见声源得声压级dBλ窃窃私语:20——35女高音:35——105 男λ高音:40——95λ小提琴:40——100 交响乐:80 dB小鼓:55——105 打雷:120λ dBλ教师讲话:50——60 飞机起飞(3m处):140 dB⑵音调(音高):就是人耳对声音高低得感觉,其变化主要取决于声音频率得对数值,其次就是取决于声音得振幅。

频率越高,人耳感觉得音调随之升高,频率增加一倍,声学中称之增加一个“倍频程”,音乐上叫“提高一个八度”。

音调单位:美(mei)音调与频率得关系:a、人耳听觉得频率范围:20Hz——20KHz,其中700——3000Hz为最灵敏区b、语言得频率范围范围就是100——10 KHz音乐得频率范围就是50——15 KHz音调与声压(振幅)得关系:a、1K——2 KHz 以上得高音区,声压增大感觉音调提升b、500 Hz以下得声音,声压增大,感觉声音低沉,音调下降⑶音色(音品):指声音得音调与响度以外得音质差异。

它与声音得频谱结构、包络与波形有关。

发音体得泛音结构不同频率特性曲线、种类不同造成音色结构得不同。

声音得物理特性声音得构成及关系客观:振幅(大、小);频率(快、慢);谐波主观:响度;音调(音高);音色(音品)振幅:声波得振动幅度,它得大小影响人耳对声音强弱得感觉强度(即响度)单位:分贝(dB) 频率:声波每秒钟振动得次数。

它直接影响人耳对声音高低(音调)得感觉。

单位:赫兹(Hz) 谐波:指声波得波形。

包括瞬间状态。

它直接影响人们对声音音质差异(音色)得感觉。

(如乐器不同,相同得“i”听觉则不相同。

)声音得传播⑴直达声:就是室内任一点直接接收到声源发出得声音。

它就是接收声音得主体,又叫主达声,不受空间界面影响,其声强基本上就是与听点到声源间距离得平方成反比衰减。

⑵早期反射声:指延迟直达声50ms以内到达听声点得反射声,对声音起到增强作用;在大空间内,因反射距离远,易形成回声,产生空间感。

⑶混响声:声波经室内界面得多次反射,迟于早期反射声到达听点得声音,直至声源停止发声,但由于多次反射,听点仍能听到,故又称余声,影响声音得清晰度。

混响时间:在一个声场中,一个声音得声压级衰减60dB所需要得时间,用T60来表示。

单位:秒(s)T60=0、16V/Sa (赛宾公式)V:声场总容积S:声场得表面积a:声场得建筑装饰材料得平均吸声系数。

例:某段音乐得声压级为90dB,此时中止音乐,音乐声逐渐减弱,当其声压级从90dB降至30dB 时可需时1、2秒,那么,此房间得混响时间为1、2秒。

3、声音得指向性与覆盖面积:高频声音指向性很强覆盖角度窄小、射程远、穿透力强中频有一定指向性覆盖面积比较容易控制低频指向性不明显向四面辐射、声功能损失大、传播距离近4、声音得共振与共鸣声音得振动与传播过程中,有一种很重要得物理现象——共振,也叫共鸣。

定义:当策动力变化得频率跟物体得固有频率相一致时,振动得振幅就会特殊地增大到最高峰值,这种现象叫共振。

例一:部队行军步伐得振动频率与桥梁得固有振动频率相一致时,会因共振得产生而坍桥。

5、声音得掩蔽现象与解决当不同频率得声音在同一声场中传递,各频率之间会发生掩蔽现象。

现象一:声音能量大得掩盖声音能量小得。

如铜管乐器掩盖木管乐器、木管乐器掩盖弦乐器。

解决:⑴从乐队编制解决。

要求有合理得声部与乐器分配,调整好各声部之间、各种乐器之间声功能得平衡。

⑵从音乐结构上解决。

要有合理得与声、配器,使各声部间平衡。

⑶从声场音响上解决。

a、对不同音源选择最适合表现这种乐器音色特性得话筒。

b、选择拾取音源得最佳距离、高度、角度。

c、在调音台上进行音频信号电平得处理。

现象二:中频声音掩盖高频与低频声音。

原因:人耳对700——3000Hz得中频率声音听觉最为灵敏,在声音强度相同得情况下,优于并强于对高、低声音得听觉。

解决:减少中频输入,适当增加高低频尤其就是低频音输出。

现象三:高频率声音掩盖低频声音。

如:板胡、京胡、笛子等高音乐器掩盖贝斯提琴、大提琴、巴松等低音乐器。

原因:高频音声波较短、指向性强、穿透力强、射程远,对人耳刺激明显,低频音有绕射特性,散射强,功能损失大。

解决:适当降低高频音,增加低频音。

对不同得乐器拾音时选择合适话筒,掌握好距离角度。

基础巩固与学习1、人耳能听到得频率范围就是20Hz—20KHz。

2、声音三要素就是指音强、音高、音色。

3、音强对应得客观评价尺度就是振幅,音高对应得客观评价尺度就是频率,音色对应得客观评价尺度就是频谱。

4、声波得最大瞬时值称为振幅;一秒内振动得次数称为频率;音色就是由所发声音得波形所确定得。

人们区别具有相同频率与相同幅度得两个不同声音得主观感觉,称为音色。

5、声音三要素中,主要与声音得频率有关得要素称为音高(音调):就是人耳对声音高低得感觉,其变化主要取决于声音频率得对数值,其次就是取决于声音得振幅。

6、人耳感受到声剌激得响度与声振动得频率有关。

7、人耳对高声压级声音感觉得响度与频率得关系不大。

8、人耳对不同频率得听觉特性就是对中音最敏感,其次就是高音,频率越低越不敏感。

9、人耳对中频段(700Hz~3KHz)得声音最为灵敏。

人耳对高频(8KHz以上)与低频段(100Hz以下)得声音感觉较迟钝。

10、人耳对低声压级声音感觉得响度与频率得关系很大。

11、不同频率声波得指向性特点为高音指向性强,低音指向性弱。

12、高、中、低音得传播指向特性为:①高频,声音指向性很强, 覆盖角度窄小、射程远、穿透力强;②中频有一定指向性,覆盖面积比较容易控制;③低频,指向性不明显,向四面辐射、声功能损失大、传播距离近。

13、不同频率声波得绕射能力为低音容易绕射,高音不易绕射。

14、音箱布局通常得做法就是高音音箱挂高,并调好角度;低音音箱靠近地面。

15、频率得高频段决定声音得色彩。

16、频率得中高频段决定声音得明亮度,清晰度。

17、频率得低频段决定声音得浑厚度,丰满度。

18、频率得中低频段决定声音得结实有力。

19、声波在不同物质中传播,其速度快慢依次为金属>木材>水>空气。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

20、在室内某一点听到声音到达人耳得先后次序为直达声、早期反射声、混响声。

21、直达声就是指室内任一点直接接收到声源发出得声音。

22、室内早期反射声指只经过一次反射,进入听耳得反射声,早期反射声得效果就是给人以亲切感。

23、室内混响声就是由反射声引起得。

声波经室内界面得多次反射,迟于早期反射声到达听点得声音,直至声源停止发声,混响声可以延长声音得持续时间,提高声音得丰满度。

但由于多次反射,听点仍能听到,故又称余声,影响声音得清晰度。

24、声音信号由稳态下降60dB所需得时间,称为混响时间。

房间混响时间过长,会出现声音混浊; 房间混响时间过短,会出现声音发干。

25、人耳分辨两个声音得最小时间间隔就是50ms。

回声就是由声反射引起得。

回声得产生就是由于反射声与直达声相差50ms以上,在空间较大得地方,因反射距离远,易形成回声(时间差),产生空间感。

如:在礼堂某坐位听到台上讲话变成两个重复得声音,其可能原因就是由于反射声与直达声相差50ms以上。

26、声源在距离大于一定数值得两个平行界面间产生反射而形成一系列回声,称为颤动回声。

颤动回声得产生就是由于声音在两个平行光墙之间来回反射。

两面平行墙表面加扩散体或改变平行角度,可以解决颤动回声得缺陷。

27、在大型剧场中,最易听到回声得坐位就是前座。

解决大型剧场前座观众听到回声得主要方法就是观众席后墙加强吸声。

28、由于室内频率响应得变化,使原信号频谱有了某种改变,称为声染色。

声染色现象对扩声产生不利影响。

29、两个波源得频率相同或相近,发出得波相遇叠加时,便有可能产生波得干涉。

两个在同一直线上沿相反方向传播得波,若振幅、频率相同,在两个波源得连线上便会出现驻波。

驻波形成得条件就是反向传播、振幅相同、频率相等、相位差为0或恒定。

30、室内听音存在死点,就是由于室内声源产生干涉现象或形成驻波。

厅堂内某些位置由于声干涉,使某些频率相互抵消,声压级降低很多,称为死点31、由声波得扰动引起得媒质局部压强发生变化,叫做声压。

声压级得单位为dB。

扩音设备得认识与了解(入门篇)任何一套专业系统得组成都必需要一个合理、专业得配置过程。

而配置得基础便就是建立在您就是否对设备得信号流程、操作使用、基本原理有一定认识。

一、信号流程及对设备得认识。

一套专业扩声系统得组成,都必需经过以下设备进行配置:(仅从信号流程得角度去体会与分析)音源——调音台——周边——功放——音箱在从信号流程得过程中,我们去体会一下一套专业扩声设备得工作原理:音源输出信号后入调音台,经调音台信号电平调整处理后再入周边设备,经周边设备进行信号加工或处理后进入功放,功放将信号电平放大,传输到音箱,音频电流通过音圈时,产生磁场作用,纸盒产生振动,从而发出声音。

如何使用就是建立在对设备得了解程度之上,因此先要对设备进行一定得认识与了解。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要多问多思考,在有实物得参照情况下理解扩声系统得组成及它得信号流程。

音源:通俗得理解就就是能把信号供给调音台等得设备。

能常分二大类,一就是固定设备音频播放机(碟机、卡座、MD)。

二就是流动式拾音设备(话筒——动圈、电容)调音台:就是把音源或其它效果设备进行信号加工、处理、分配、混合输出、电平控制、总输出或辅助输出得一种设备。

它相当于人脑,就是控制整系统得信号变化。

周边:通俗得理解就就是指调音台信号输出或输入后得一些信号加工、处理得设备。

如效果器、均衡器、分频器等。

它得作用主要就是对声场或整个系统得音频信号进行加工、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