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复律电除颤相关知识

合集下载

电除颤和电复律机制

电除颤和电复律机制


2.下列条件不符合电复律或延期电复律: 1)病情危重且不稳定,如严重心功能不全或风湿 活动,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2)AF发生 之前心室率慢,怀疑病窦,或心室率应用药物控制 理想;3)洋地黄中毒引起AF; 4)不能耐受预防 复发的药物,如胺碘酮、普罗帕酮等;

(三)心房扑动 房扑1:1下传时心室率快,给予电复律。 (四)室上性心动过速 首选药物复律,当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可选择电复 律。

应当注意每次放电除颤后,部分病例心电监测可显 示数秒钟的等电位线,这可能是心电顿抑的表现, 即心肌的电活动没有立即恢复,这并不表示心脏静 止,几秒后很快可出现自主的心律或重现室速、室 颤。
图8A.电极板位置距离太近,

B.电极板位置距离适当,除颤更有效
体外除颤时电极板放置的位置

体内自动除颤 体外电传复是室颤治疗十分有效的方法,但80%左 右的室颤发生在院外,来不及抢救病人已经死亡。 为了更有效救治猝死,Miroski多年潜心研制体内 自动除颤器,并于1980年成功地为首例病人植入 体内自动除颤器(ICD)。ICD植入体内后,其监 测电极为普通的电极导线,植入后能对病人的心律 进行监测,室速、室颤发生后,ICD能够自动诊断, 自动充电,自动放电,及时有效地终止室速或室颤

六、心室颤动的其他治疗 室颤的治疗中,除颤十分重要,但其他治疗也很重 要。



血液循环终止3~4min即可导致不可逆的脑损伤, 若循环终止时间越长,脑完全复苏成功的机会越小; ③以往复苏步骤为ABCD,即A:Airway(打开气 道),B:Breathing(人工呼吸),C:Circulation (维持循环),D:Defibrillation(心脏除颤), 目前这些步骤的顺序已转变为DABC,说明尽快的 有效除颤是成功复苏的关键。

电复律与电除颤

电复律与电除颤
Βιβλιοθήκη 5、何为“同步”“非同步”
何为“同步”
易损期起止点均在T波上,在心电图上表现为T波顶峰前30ms(约T波升支后 2/3),在这一点上诱发室颤所需电量最低,而且在心室缺血时,诱发室颤 所需的刺激能量比正常心脏还要低的多。为防止诱发室颤,除颤仪要采取程 序控制,避免电流释放在心室易损期的可能性。所谓“同步”,是指电流的 释放正好与R波同步。利用特殊的电子装置,自动检索QRS波群,以R波来触 发电流脉冲的发放,使放电发生在R波的降支或R波开始后30ms以内,即心 室绝对不应期中,以免刺激落入心室易损期而引起室颤。按下除颤仪上的 “同步/SYNC”按钮,实际上是先启动了除颤仪的自动搜索心电图R波的程序, 这时有监护功能的除颤仪在每个主波(一般是R波)上面看到有一个小点。 当按下“放电”按钮后,除颤仪不会立即释放电脉冲,而是与R波同步放电。 因此,同步的前提是心电图R波和T波能清楚分辨出来。
3、电复律与电除颤的概念区分
心脏电复律(Cardioversion)指在严重快速型心律失常时,利用外加的 高能量脉冲电流通过心脏,使全部或大部分心肌细胞在瞬间同时除极, 造成心脏短暂的电活动停止,然后由最高自律性的起搏点(通常为窦房 结)重新主导心脏节律的治疗过程。心脏电复律可分为两类:①同步电 复律:是以患者自身心电图中的R波触发同步信号进行放电,使直流电落 在R波下降支(即心动周期的绝对不应期),达到转复的目的。适用于室 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等R波清晰可辨的异 位快速心律。②非同步电复律:即电除颤(Defibrillation),适用于QRS 波和T波分辨不清或不存在时(下有详述),不启用同步触发装置,除颤 仪可在任何时间放电。因此,在室颤(室扑或无脉室速)时的电复律称 电除颤,而对其它快速心律失常的电复律一般称为直流同步电复律。

电复律与电除颤课件

电复律与电除颤课件

03
电复律与电除颤的操作流程
设备准备
除颤仪
确保除颤仪功能正常,电池充足,备 用电源可用。
急救药品和设备
准备急救药品如肾上腺素、阿托品等 ,以及氧气、面罩、呼吸机等设备。
电极片
准备适当数量的电极片,确保无破损 、无过期。
患者准备
评估病情
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了 解其病情状况、心电图表 现及是否有除颤指征。
处理
对于皮肤灼伤可局部涂抹药膏缓解症状;心肌损伤需要观察 心电图变化,必要时给予药物治疗;心律失常复发需再次进 行电复律或药物治疗。
特殊情况下的处理
房颤合并心脏瓣膜病
对于房颤合并心脏瓣膜病的患者,电复律前应评估心脏功能和瓣 膜情况,谨慎选择能量级别,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孕妇
孕妇在电复律时需特别注意,尽量选择低能量级别,避免对胎儿造 成影响。
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
禁忌症
缓慢型心律失常或心脏停搏
电复律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心脏停搏。
电解质紊乱
如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等,电复律可能导致 更严重的心律失常。
室上速
电复律对室上速的治疗效果有限,且可能导 致更严重的心律失常。
洋地黄中毒
洋地黄中毒可导致心脏停搏,电复律可能导 致更严重的心脏停搏。
THANK YOU
感谢各位观看
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复律和电除颤的设备不断更新换代,能量输出和适应 症也在不断扩大,为更多的患者提供了生存的机会。
02
电复律与电除颤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
如室性心动过速、室扑或室颤,导致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如低血压、休克、心 绞痛、阿-斯综合征等。
缓慢型心律失常或心脏停搏

电除颤和电复律

电除颤和电复律

电复律后严重并发症:
心律失常通常持续时间很短 大多数复律后 心律失常不需要特殊处理。有症状的心动 过缓可用阿托品或异丙肾上腺素治疗,极 少数需要安装临时起搏器。室性心律失常 的处理包括使用利多卡因、胺碘酮和校正 电解质紊乱,如发生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 重新电复律或除颤。
电复律后严重并发症:
肺水肿(1~2%)确切机理不清,诱因包括 肺动脉栓塞和电刺激抑制左室功能,以对 症支持治疗为主。
电复律禁忌症:房颤未用洋地黄治疗、心 室率小于50~60次/分、或洋地黄中毒引起 的房颤、左房巨大、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 滞的房颤或房扑,以及风湿活动不能控制、 或低血钾房颤患者
同步电复律的使用方法:
⑴前先用洋地黄控制心率(直止复律前1-2 天停用),同时服用奎尼丁、普鲁卡因酰 胺等药物以防复律后心律失常复发。
心脏电复律:cardiaoversion 除颤 : defibrilation
电复律:是将与心电图上QRS波群同步发放 的直流电释放到心脏,用以使房性和室性 心律失常转变为窦性心率的方法。本法于 1962年发明,是心律失常治疗史上的重大突 破。
电除颤:即非同步电复律,用与当QRS波和 T波分辨不清或不存在时,如室扑和室颤。
⑵复律当天禁食 ⑶监测心电图和血压 ⑷适当应用异丙酚、依托眯酯等麻醉药
同步电复律的使用方法:
⑸方式 房颤、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采用 同步复律 ⑹能量 : 体外复律100-150J(房扑 25-50J),以 后每次增加50-100J ⑺电极放置:负极(Apex)放于心尖区, 正极(Stenal)放于胸骨右缘第二肋间 ⑻采用同步放电,重复进行时,每次间隔3 分钟以上,3~4次为限,最大能量<300~400 焦耳
操作原则:
电复律器放电时,所有在场人 员都不要接触病人或病床,操 作者亦只能接触放电手柄。

心脏电复律与电除颤

心脏电复律与电除颤

4
电复律的频率较低, 电除颤的频率较高
5
电复律主要用于治 疗快速性心律失常, 电除颤主要用于治 疗缓慢性心律失常
电复律与电除颤的适应症
01
心室颤动(VF):电除颤是治疗 02
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VT):电
VF的首选方法。
除颤是治疗无脉性VT的首选方法。
03
心室扑动(VT):电除颤是治疗 04
心房颤动(AF):电复律是治疗
体内除颤器: 适用于植入式 除颤器的患者
设备操作方法
打开设备电源, 检查设备是否正 常工作
将电极板放置在 患者胸部,确保 电极板与皮肤紧 密接触
连接心电图监测 设备,确保实时 监测患者心电图
按下电复律或电 除颤按钮,进行 电击操作
选择适当的电复 律或电除颤模式, 根据患者情况调 整参数
操作完成后,关 闭设备电源,整 理设备及周围环 境
心脏电复律与电除颤 的发展趋势
新技术研发
非接触式电复律技术:通过磁场或超 声波进行电复律,减少对患者的创伤
智能电复律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技 术,实现自动诊断和治疗
便携式电复律设备:方便携带,适 用于家庭和户外场景
电复律与电除颤一体化设备:整合 两种技术,提高治疗效果和效率
设备智能化
智能化设备可以自动检测心脏异常情况, 0 1 并自动进行电复律或电除颤
心脏骤停:电除颤是治疗 心脏骤停的主要方法之一, 可以提高生存率。
心房颤动:电除颤可用于 治疗心房颤动,特别是伴 有快速心室率的情况。
心律失常:电复律和电除 颤可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 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 速、房性心动过速等。
操作流程
评估患者情况: 判断是否需要进 行心脏电复律或 电除颤

电复律电除颤相关知识

电复律电除颤相关知识

电复律/电除颤相关知识一、定义:心脏电复律利用外源性电流治疗心律失常的一种方法。

通过电击心脏来终止心房纤颤、心房扑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纤颤等快速型心律失常恢复正常心律的一种有效方法。

包括电复律和电除颤。

•用于转复各种快速心律时称为电复律•用于消除心室颤动时称为电除颤二、原理:用高功率与短时限的电脉冲通过胸壁或直接通过心脏,在短时间内使全部心肌纤维同时除极,中断折返通路,消除易位兴奋灶,使窦房结重新控制心律,转复为正常的窦房心律。

三S 分类:1 •根据电流脉冲通过心脏的方向:单相波除颤仪双相波除颤仪2. 根据电极板放置位置:体外除颤仪体内除颤仪3•根据放电形式:可分为交流与直流电转复交流电转复山于难以控制发放电量反易损伤心脏U前已不采用。

直流电转复先向除颤器内的高压电容器充血,储存安全剂量的最大电能(一般肖400焦耳),然后在数秒钟内突然向心脏释放,使之复律。

山于其电压、电能、电脉冲宽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故比较安全。

4.根据脉冲发放与R波关系可分为同步与非同步同步电复律利用特殊的电子装置,自动检索QRS波群,以病人心电中R 波来触发电流脉冲的发放,使放电发生在R波的下降支或R波开始后30毫秒以内,从而避免落在易颤期,可用于房颤、房扑、室上性、室性心动过速。

功率可设在50〜200焦耳。

非同步电复律无须用R波来启动,直接充电放电,用于室颤、室扑。

功率可设在200〜400焦耳。

四、电复律/除颤的适应症:1、非同步直流电转复适应症(紧急适应症人(1)心室颤动(2)心室扑动(3)无脉性室速2、同步直流电复律适应症(选择适应症)⑴心房颤动⑵心房扑动⑶室上性心动过速⑷室性心动过速五、禁忌症(1)病程久长的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者(持续时间1年以上)。

(2)心脏明显增大(尤以左心房扩大)者的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

(3)心腔内存有血栓(尤以左心房内血栓形成)者的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

(4)伴有高度或完全房室传导阻滞的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者。

电复律与电除颤

电复律与电除颤
• 根据电极板放置位置分为: 体外除颤仪 体内除颤仪(开胸手术时)
电复律治疗的电量选择原理
• 经胸的直流电击使所有的心肌纤维同时 除极,从而消除异位兴奋灶或终止折返, 让自律性高的起搏点控制心搏。
• 消除异位兴奋灶的电量要大些,如室颤 • 终止折返的电量要小些,如室上速 • 也就是说除颤电量要大,复律电量要小
• 同步功能是指仪器的脉冲电流发放与仪 器识别到底R波同步,放电时间在R波降 支的30ms内
• 非同步功能是指仪器脉冲电流发放不需 要与R波同步,放电时间是在按压放电按 钮的瞬间
同步电复律
• 所谓同步是指电复律放电时间与QRS波 同步,可以避开心脏的易损期
• 除室颤和室扑外,其他的电复律都必须 同步放电
• 电复律时需配备抢救车,准备好急救和复苏的器 械和药品
• 导电膏可用盐水代替,但不能用酒精,以免起火 • 导电膏不能太多,不能污染电极板柄,以免伤及
操作者 • 放电前,人员和心动图机等要脱离病人和病床 • 电极板相距至少10cm,胸部压力大约10Kg
电复律/电除颤电量选择
• 选择性电复律:室上速25-50J开始,室速 50-100J开始,房颤从100J开始。
室颤时除颤的具体应用
• 室颤波细小,用肾上腺素1mg后再除颤 • 有酸中毒或高血钾者,乳酸钠60-80ml
静注后再除颤 • 除颤无效可静注利多卡因100mg后再除
颤 • 除颤后出现一条直线,可静注肾上腺素
1mg,待恢复室颤后减小电量再次除颤
室速时电复律的应用
• 心室率﹤150次/分、神志清醒者,先用 药物治疗
• 用药无效、心室率>150次/分,可电击复 律
• 洋地黄所致室速为电击禁忌 • 原有心动过缓者之室速,电击从50J开始

电复律和电除颤

电复律和电除颤

心房扑动
• 相对而言,房扑是药物较难控制的快速
心律失常; • 用电复律治疗,不仅所需能量小,且成 功率90%以上,几乎达100%; • 房扑被认为是同步电复律的最佳适应证。
适应证
• 持续性房扑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 • 房扑以 1:1 比例下传,心室率加快,导致血流
动力学迅速恶化者; • 电复律后房扑复发,窦性心律难以维持,如果 房扑以 1:1 比例下传伴心室率加快,可用低能 量(5~10J)电击将房扑诱发为房颤,再用药 物减慢心室率治疗。
禁忌证
• 房扑时心室率自然缓慢或伴高度、三度房室阻
滞以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者。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适应证
• 非电复律方法处理无效,发作持续时间长,
血流动力学受到影响时; • 预激综合征伴发室上速药物治疗无效时。
禁忌证
• 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上速原则上不行电复律; • 室上速发作频繁,药物预防发作效果不佳,
结构及功能状态、基础心脏病等因素; • 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也受这些因素的 影响。
遵循两个原则 • 有血流动力学障碍或症状严重但药物治疗
未能奏效时需尽快复律。 • 虽无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无需紧急复律, 但复律后可望维持窦性心律,改善心功能, 缓解症状。
适应症
• 房颤时心室率快(超过120bpm)用洋地黄难以 • • • •
复律前准备
• 病人知情同意 • 经食道心脏超声 • 抗凝药物的应用 •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 • 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失衡
电极板的安置
• 前侧位:一个电极板放在心尖部,另一个放在
胸骨右缘第2~3肋间,该部位操作方便,多用 于急诊。 • 前后位:一个电极板放在患者背部左肩胛下区, 另一个放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此种部位通 过心脏的电流较多,电能量需要减少约1/2, 成功率略高于前者(87%比76%),并发症亦可 减少,这种电极板放臵方法是公认的择期复律 患者最佳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复律/电除颤相关知识
一、定义:心脏电复律利用外源性电流治疗心律失常的一种方法。

通过电击心脏来终止心房纤颤、心房扑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纤颤等快速型心律失常恢复正常心律的一种有效方法。

包括电复律和电除颤。

•用于转复各种快速心律时称为电复律
•用于消除心室颤动时称为电除颤
二、原理:用高功率与短时限的电脉冲通过胸壁或直接通过心脏,在短时
间内使全部心肌纤维同时除极,中断折返通路,消除易位兴奋灶,使窦房结重新控制心律,转复为正常的窦房心律。

三、分类:
1.根据电流脉冲通过心脏的方向:单相波除颤仪双相波除颤仪
2.根据电极板放置位置:体外除颤仪体内除颤仪
3.根据放电形式:可分为交流与直流电转复
交流电转复由于难以控制发放电量反易损伤心脏目前已不采用。

直流电转复先向除颤器内的高压电容器充血,储存安全剂量的最大电能(一般当400焦耳),然后在数秒钟内突然向心脏释放,使之复律。

由于其电压、电能、电脉冲宽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故比较安全。

4. 根据脉冲发放与R波关系可分为同步与非同步
同步电复律利用特殊的电子装置,自动检索QRS波群,以病人心电中R 波来触发电流脉冲的发放,使放电发生在R波的下降支或R波开始后30毫秒以内,从而避免落在易颤期,可用于房颤、房扑、室上性、室性心动过速。

功率可设在50~200焦耳。

非同步电复律无须用R波来启动,直接充电放电,用于室颤、室扑。

功率可设在200~400焦耳。

四、电复律/除颤的适应症:
1、非同步直流电转复适应症(紧急适应症):
(1)心室颤动 (2)心室扑动 (3)无脉性室速
2、同步直流电复律适应症(选择适应症)
⑴心房颤动⑵心房扑动⑶室上性心动过速
⑷室性心动过速
五、禁忌症
(1)病程久长的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者(持续时间l年以上)。

(2)心脏明显增大(尤以左心房扩大)者的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

(3)心腔内存有血栓(尤以左心房内血栓形成)者的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

(4)伴有高度或完全房室传导阻滞的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者。

(5)伴有病态综合征的异位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

(6)伴有洋地黄中毒的各类异位快速性心律失常。

(7)病人处于低血钾状态时。

六、并发症
(1)各类心律失常,包括心脏停搏。

(2)血压下降(低血压)、发热、血清心肌酶增高。

(3)外周动脉栓塞,包括脑栓塞、肠系膜动脉栓塞、下肢动脉栓塞等。

(4)肺水肿(偶发)。

(5)局部皮肤红斑、疼痛。

七、除颤电复律与除颤必备的两个条件:
1、窦房结功能必须正常;
2、能量要足够,心肌纤维要全部除极
八、电极板放置位置:手柄压力:两个电极不能相碰并且应紧贴在胸表面以
减小胸壁阻抗,增加流过心脏的电流。

⏹前尖位一个电极放在右前壁锁骨下,靠近但不与胸骨重叠,第二个电极
板放在心尖。

⏹前后位一个电极放在右前壁锁骨下,另一个电极板放在背部左肩胛下。

⏹尖后位一个电极板放在心尖部,另一个电极板放在病人背后右肩胛角,
适用于右胸部装有永久起搏器者。

九、决定电复律术能否成功的三个因素:
1.电能量的大小。

2.心脏异位兴奋性高低,若异位兴奋性过高,心肌除极后仍然可波及控制起搏心律。

3.窦房结功能,若窦房结功能低下,除极后难以建立窦性心律。

电复律/除颤的分类:一、根据电极安放位置可分为胸内与胸外复律•在此我们仅来了解胸外复律。

•胸外复律:
将电极板放置于胸壁心脏前后或左右,间接向心脏放电。

胸外复律时电阻大、电能消耗多,但可避免开胸。

现除手术外,均采用胸外进行电击除颤。

十、除颤仪介绍
十一、操作方法
(一)评估
了解患者病情状况、评估患者意识消失、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呼吸断续或停止,皮肤发绀,心音消失、血压测不出,心电图状态以及是否有室颤波。

(二)操作前准备
1.除颤机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准备抢救物品、导电糊、电极片、治疗碗内放纱布5块、摆放有序。

2.暴露胸部,清洁监护导联部位皮肤,按电极片,连接导联线。

3.正确开启除颤仪,调至监护位置;观察显示仪上心电波形;检查除颤仪后向考官报告“设备完好,电量充足,连线正常;电极板完好”。

4.报告心律“病人出现室颤,需紧急除颤”;(准备时间不超过30秒钟)。

(三)操作
1.将病人摆放为复苏体位,迅速擦干患者皮肤。

2.选择除颤能量,单相波除颤用360J,双相波除颤能量选择200J。

确认电复律状态为非同步方式。

3. 迅速擦干患者胸部皮肤,手持电极板时不能面向自己,将手控除颤电极板涂以专用导电糊,并均匀分布于两块电极板上。

4.电极板位置安放正确;(“STERNVM”电极板上缘放于胸骨右侧第二肋间。

“APEX”电极板上缘置于左腋中线第四肋间)电极板与皮肤紧密接触。

5.充电、口述“请旁人离开”。

6.电极板压力适当;再次观察心电示波(报告仍为室颤)。

7.环顾病人四周,确定周围人员无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操作者身体后退一小步,不能与患者接触)。

8.双手拇指同时按压放电按钮电击除颤;(从启用手控除颤电极板至第一次除颤完毕,全过程不超过20秒钟)。

9.除颤结束,报告“除颤成功,恢复窦性心律”。

10.移开电极板。

11.旋钮回位至监护;清洁除颤电极板。

12.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报告: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继续做好后续治疗;病人病情稳定,遵医嘱停用心电监护。

取下电极片,擦净皮肤。

13.电极板正确回位;关机。

(四)操作后
1. 擦干胸壁皮肤,整理病人衣物,协助舒适卧位,密切观察并及时记录生命体征变化。

2.整理用物。

十二、注意事项
1.评估心律前,停止对病人的一切操作。

2.操作者的手应保持干燥,不能用湿手握电击板,病人应平卧于绝缘的硬板床上。

3.电击板与胸壁之间应密合接触,以免灼伤病人皮肤,放电结束前在电击板上均应施加压力不能松开,以保证有较低的阻抗,有利于除颤成功。

4.除颤时,若室颤波细小,可注射肾上腺素使之变为粗颤后再行除颤。

5.观察病人的除颤反应:有无脉搏?呼吸?
6.安装永久起搏的病人,避免电击板放在起搏器的脉冲发生器附近,除颤后应检查起搏器功能。

7.放电前去除病人身体上的任何药物贴膜。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