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岗位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清单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清单(公司、车间、部分作业现场)

109
的使 用
防护罩缺失
110
安全防护装置松脱
注塑 机使
用
CO2压 力储 罐及 管道
旋转 线
雪花 机
喷涂 机器
手
状态
时态
正异 紧 过 现 将
常常 急 去 在 来
√
√
√
√
√
√
√
√
√
√
√
√
可能导致的危害
机械伤害 机械伤害 机械伤害
压伤 缠绕伤害
压伤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 L*E*C=D
LEC D
风险级 别
321 6
触电、电气火灾
火灾 火灾 物体打击
7
插座漏电
8
炊事人员未体检
9
公用餐具未消毒
10
公用餐具时,员工未进行体检
11
厨房内外不卫生、炊具不干净,有腐料变质食品
12
加工、保管生熟食品未分开
13
有传染性疾病的员工的餐具未单独隔离存放
14
急性传染性疾病如非典等流行
15 食堂 炊事人员使用炊具不当或失误
16
高温物体烫伤
Ⅴ
√
触电
1 1 15 15
Ⅴ
√
触电
1 1 15 15
Ⅴ
√
触电
1 2 15 30
Ⅳ
√
触电
1 2 15 30
Ⅳ
√
触电
1 2 15 30
Ⅳ
√
火灾
3 1 15 45
Ⅳ
√
火灾
3 1 15 45
Ⅳ
√
眼睛伤害
3 2 3 18
Ⅴ
√
中毒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清单

√
按规程操作
机械伤害
10
1
3
30
2
√
9
挖掘土石方时,相邻两人操作距离小于2米以上
√
√
按规程作业
人员伤害
3
6
3
54
2
√
10
在基坑、地沟内休息
√
√
按规程作业
人员伤害
3
6
3
54
2
√
11
作业人员没戴安全帽
√
√
安全管理
物体打击
3
10
1
30
2
√
12
作业人员光脚作业
√
√
安全管理
人员伤害
3
3
7
63
1
√
13
铲车在施工现场使用
3
6
1
18
1
√
√
34
货物出入库或倒库时碰伤手脚
√
√
安全措施
人员伤害
3
6
1
18
1
√
35
制作模板电锯缺少防护罩
√
√
安全措施
人员伤害
6
6
3
108
3
√
36
电锯夹锯模板伤人
√
√
安全管理
高处坠落
3
6
3
54
2
√
37
电动工具保养不当漏电
√
√
施工前检查
触电
3
6
3
54
2
√
38
焊接过程烟气对人的伤害
√
√
按规程操作
人员伤害
全套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清单

8
驻地、一些场 所的选择
项目部生产区和生活区布局不 合理
车辆伤害
1
6
7
42 Ⅱ 合理布局,进出料通道和职工生活区通道分开
危险源辩识及评价清单
序 作业活动/ 号 设施/区域
危险源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
可能导致的
风险
事故类别 L可能性 E频率 C严重度 D等级 级别
取值 程度 取值 取值
控制措施
3.0米;对易燃物品还应留出适当防火距离;
控制计划
取值 程度 取值 取值
3、装卸时须按仓库的操作规程进行,保证人员安
全、设备设施完整、物资无损坏。
4、货物堆放按品种整齐垜码堆放,高度不得超过
规定层高,品种与品种之间距离以方便人行取货
物体打击
1
3
7
21
Ⅱ
与检查为准。 5、各种物资堆放不得影响通道环境和安全。
未配备足够的消防灭火设施
火灾
1
6
7
42 Ⅱ 1、按要求在库房配备灭火器材
库房内严禁吸烟和明火,库房所置的消防灭火器
对消防设施管控不当
不能及时控制 火情
3
3
7
63
Ⅱ
设施、器具附近不准堆放物资,并要经常检查, 必须要保持消防设施器材及器具的完整良好,并
能有效使用。
保管员消防知识不足
不能及时控制 火情
3
3
危险源辩识及评价清单
序 作业活动/ 号 设施/区域
一、项目部
危险源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
可能导致的
风险
事故类别 L可能性 E频率 C严重度 D等级 级别
取值 程度 取值 取值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清单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清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是在工作场所中用来识别潜在危险源、评估对健康和安全可能造成的风险,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预防和减少这些风险的方法。
以下是一个包含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清单,供参考和学习使用。
危险源辨识清单:1.机械设备:检查机械设备是否存在缺陷、结构松动、磨损以及电气故障等情况;2.化学品:识别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有害化学品及其储存方式;3.高处作业:辨识可能存在的高处作业风险,如坠落、滑倒等;4.物理因素:辨识可能存在的噪声、振动、辐射等物理因素对员工健康的潜在影响;5.火灾和爆炸:辨识火灾和爆炸危险源,如易燃物质、不安全的电气设备等;6.人为因素:辨识员工可能犯错的地方,如疏忽、疲劳等。
风险评价清单:1.根据危险源辨识结果,评估潜在的危害和概率;2.依据工作环境,对可能造成的损害进行评估;3.考虑员工接触的频率、时间和强度,评估与危害相关的风险级别;4.分析可能导致事故和职业病的因素,并进行合理的风险评估。
控制措施清单:1.工程控制:通过改变工作环境和设备设计来减少或消除潜在危险源;2.行政控制:制定明确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以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风险;3.个体保护:为员工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呼吸器、防护手套等;4.安全培训:进行定期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5.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检查设备、工作环境和个人防护装备的状况,及时修复或更换损坏的设备和装备;6.紧急应急预案:制定和实施紧急应急预案,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
以上是一个包含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清单。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是保证工作场所健康安全的基础,而控制措施的实施能够减少或消除潜在的风险。
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和行业特点,制定适合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确保员工安全,减少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
工厂车间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表

工厂车间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表1. 简介本文档旨在帮助工厂车间管理人员辨识和评估可能存在的危险源,以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与健康。
通过对潜在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价,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 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对车间进行全面的检查,搜集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以下是常见的危险源辨识内容:- 电气设备:检查电缆、插座、开关等是否存在老化、电线暴露等问题。
- 机械设备:检查机器的安全防护装置是否完善,是否存在磨损、故障等问题。
- 化学品:检查化学品的储存条件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是否存在泄漏、飞溅等风险。
- 高处作业:检查工人在高处作业时是否有足够的安全防护措施,如护栏、安全带等。
- 火灾风险:检查是否存在易燃物品、火源等可能引发火灾的情况。
3. 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对每个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其可能带来的伤害程度和发生的可能性。
以下是常用的风险评价指标:- 伤害程度:将可能发生的事故分为轻微、一般和严重等级。
- 发生可能性:将可能发生的事故分为低、中、高等级。
- 风险级别:根据伤害程度和发生可能性确定风险级别,通常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
4. 危险源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对高风险和中风险的危险源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降低事故的发生可能性。
以下是常见的控制措施:- 修改设备或工艺,消除或减少危险源。
- 加装安全防护设施,如护栏、安全开关等。
- 提供员工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 加强巡回检查和设备维护,保障设备和环境的安全。
5. 风险评估表格样例下表是一份工厂车间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表的样例:6. 结论工厂车间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是确保工作环境安全的重要步骤。
通过对潜在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价,可以采取相应措施来降低事故的发生可能性。
建议定期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以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与健康。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清单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清单1.个人因素:-缺乏充分的培训和教育-不合适的个人保护装备-缺乏必要的技能和知识-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程序-对危险源的不敏感性或过于自信2.物理环境因素:-不安全的工作场所和设备-不稳定的结构和设备-不合规的电气设备和线路-缺乏紧急逃生通道和逃生设备-不充足的照明和通风-噪音、震动等有害环境-潜在的火灾、爆炸和化学泄漏风险-不安全的物料储存和堆放方式3.组织管理因素:-缺乏明确的安全政策和程序-不充分的资源和预算用于安全管理-缺乏监管和检查机制-不合理的工作时间和任务安排-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信息流动-不合理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人员不合理数量和分配问题4.操作过程因素:-不规范的工作操作和程序-缺乏充分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措施-不良的工艺和操作控制-作业手册和操作程序不清晰-缺乏恰当的监测和检修程序-不合理的物料和化学品管理5.环境因素:-天气条件的不利影响-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环境污染和有害物质的存在-社会和政治不稳定因素以上仅为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一些常见因素示例,具体的清单应根据具体的组织和行业进行定制。
清单应包括所有与组织或工作活动相关的潜在危险源,并识别可能的风险等级和可能的风险后果。
这些清单不仅可以帮助组织发现和识别危险源,还可以帮助组织评估和优先级不同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清单的应用对组织的安全管理非常重要,帮助组织识别和评估可能的风险,以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来减少人员和财务损失。
因此,组织应定期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关的风险管理计划和行动方案。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措施清单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措施清单1.机械设备危险源:-动力设备故障或操作不当可能导致工人受伤,应加装安全防护设备。
-定期检查设备的维护记录,确保设备状态良好。
-准确指导操作人员,包括相关培训和警示宣传。
2.过程危险源:-识别可能产生毒气、气体泄漏或火灾的过程操作步骤,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利用可燃气体、化学品和其他有害物质的过程中,确保良好的通风系统和化学品存储区。
-确保设备设施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如防爆标志、紧急停机装置等。
3.电气危险源:-安装绝缘材料,以减少触电和火灾风险。
-定期检查电气设备、插座和插头,确保电线和线路处于良好状态。
-建立具体的操作规程,包括接地、断电和维修操作。
4.环境危险源:-针对特定作业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害,例如噪音、震动、辐射和温度等,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预防污染和环境破坏,例如清理废弃物和化学品的正确处理。
-针对救灾和应急情况,设立适当的应急撤离路线和设施。
5.人为因素危险源:-建立明确的安全操作规程,包括紧急情况的指导和沟通流程。
-提供培训和教育,确保员工了解潜在的危险和应对措施。
-鼓励员工报告潜在的危险,并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改进。
6.物理环境危险源:-标记潜在的危险区域,如高处、滑坡和不良气候等。
-通过良好的照明和维护,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及易识别性。
-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手套和护目镜等。
7.食品安全危险源:-强调个人卫生和食品处理的正确度,减少食品传染病的传播。
-使用高质量的原料和食品处理设备。
-定期检查食品供应商,确保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在制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与控制措施清单时,应考虑工作场所的特殊要求和风险等级,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同时,定期审查和更新清单,以确保其持续有效性。
最重要的是,与员工保持沟通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安全管理,共同维护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健康。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清单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清单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场所的环境、工艺、设备、材料等因素进行识别与评估,以确定潜在的危险源和可能带来的风险。
在识别危险源的基础上,根据风险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健康。
以下是针对不同工作场所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的清单:1.办公场所:-危险源辨识:电源插座、电缆、电线、电器设备、办公设备、摄像头、网络设备等。
-风险评价:触电、火灾、设备故障、数据泄露等风险。
-控制措施:保证设备安全可靠;设立应急疏散通道;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2.工业生产车间:-危险源辨识:机械设备、危险化学品、高温、高压等。
-风险评价:机械伤害、火灾、爆炸等风险。
-控制措施:安装机械防护装置;对危险化学品进行分类、标识和储存;设置防爆设施等。
3.建筑工地:-危险源辨识:高空作业、起重机械、坑道、建筑材料等。
-风险评价:坠落、物体打击、坍塌等风险。
-控制措施:设置安全网、安全扣具、护栏等;配备个人防护装备;定期检查和维护建筑材料及设备。
4.医疗机构:-危险源辨识:感染源、手术器械、药品、放射性物质等。
-风险评价:传染病传播、手术事故、药品误用等风险。
-控制措施:建立感染控制制度;严格执行手术操作规程;合理使用药品和放射性物质。
5.交通运输:-危险源辨识:车辆、道路、天气、物流等。
-风险评价:交通事故、员工安全等风险。
-控制措施:加强驾驶员培训和监控;定期检查和维护车辆;提供安全保护设施等。
通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企业可以了解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危险和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此外,应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的检查,确保措施的有效性和及时调整。
综上所述,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清单对于确保工作场所安全和健康非常重要。
企业应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清单,并加强培训和管理,不断提升工作场所的安全性和健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