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运动试验的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平板运动试验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平板运动试验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平板运动试验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平板运动试验(Exercise Stress Test)是一种常见的非侵入性心脏诊断方法,也是冠心病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该试验通过让患者在心电图监测下进行不同程度的体力活动,以观察心电图变化和心肌缺血情况,从而对冠心病进行判断和诊断。

本篇文章将从平板运动试验的实施原理、试验结果的解析、诊断意义以及应用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平板运动试验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一、平板运动试验的原理平板运动试验的原理是利用体力活动刺激心脏,使心脏供应缺血区域的氧气需求增加,从而引发心肌缺血或缺血性改变。

患者在心电图监测下进行有规律的步行或跑步等体力活动,不断增加运动强度,直到达到预定的终点(通常是心率达到一定数值或出现相关症状)。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心电图记录和血压测量均在监测范围内。

平板运动试验的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心率反应:心率在试验过程中随着运动而逐渐升高,正常人心率可达到最大心率的70%-85%。

心率反应异常可能表示心脏功能失调。

2. 心电图变化:冠心病患者在运动过程中心肌缺血可能引发心电图ST段改变,如ST 段下降、水平或上斜型抬高;甚至出现心律失常、心室扑动等。

3. 症状反应:患者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出现心绞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可指示冠心病的发生程度。

4. 舒张压反应:在运动过程中舒张压也会随着强度增加而增加,但血压升高幅度不宜超过正常范围。

根据上述指标,可对平板运动试验结果进行解析,进而作出合理的临床评估和诊断。

平板运动试验可以检测是否存在心肌缺血或心脏功能不全等问题,主要用于以下几方面的诊断:1. 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心绞痛患者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心绞痛表明存在心肌缺血,可作为诊断心绞痛的一种方法。

2. 隐匿性冠心病的诊断:对于无症状的隐匿性冠心病患者,平板运动试验可发现心肌缺血情况,及时判断和诊断。

3.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鉴别诊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进行平板运动试验,可区分心肌缺血的发生是由心肌梗死还是稳定性心绞痛所引起。

业务学习:运动平板试验

业务学习:运动平板试验

十一、试验结果分析及建议
高血压病静息心电图的ST—T 改变多是非特异性,而运 动后 J 点压低,易于出现ST 段进一步下移表现,使评价运动 后sT 段改变有一定困难,尤其在左室肥厚时,增高的R 波振幅更 大ST 段下移的过程,易导致可疑阳性结果; 运动中血压增高时,外周阻力增加,冠脉储备能力明显下 降, 左室舒张功能障碍致室壁张力升高,舒张末压升高,心内 膜 下心肌灌注减少,出现一过性心内膜下心肌缺血,使sT 段 轻 度下移. 糖尿病因糖尿病心肌病可有微血管病变及心肌损害,加之糖 尿病患者血液动力学改变,糖代谢障碍导致心肌损害,sT 段 压低呈可疑阳性或阳性 高脂血症多因肥胖或皮肤松驰者运动中振动大,导 致sT 段 基线不稳,影响结果判定
三、适应症

(三)指导康复锻炼 1. 心脏病人的康复 2. 非心脏病人的康复 (四)研究 1. 评价抗心绞痛药物 2. 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 3. 评价各类心血管疾病的运动反应 (五)筛选 如挑选宇航员或运动员体力鉴定等
四、禁忌症 绝对禁忌症:
1. 2. 3. 4. 5. 6. 7. 8. 不稳定性心绞痛、心绞痛频繁发作; 静息心电图已有明显缺血; 急性心肌梗死(2天内)或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 未控制的有症状的心力衰竭者; 未经治疗的威胁生命的心律失常; 严重瓣膜病、心肌病; 主动脉夹层或急性肺栓塞; 急性心肌炎或心包炎。
共识
对检查结果是可疑阳性或阳性者,需要心脏CT或冠 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对于检查 结果阴性,但患者有相应症状或对检查结果存有疑 虑者,也可建议心脏CT及心脏彩超检查,必要时可 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 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十一、试验结果分析及建议

平板运动试验用于冠心病的诊断临床价值探讨

平板运动试验用于冠心病的诊断临床价值探讨

平板运动试验用于冠心病的诊断临床价值探讨目的对平板运动试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方法抽取在2005年~2010年因心前区疼痛来我院心内科住院诊治的患者160例,对患者分别行冠脉造影检查和平板运动试验,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

结果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平板运动试验的敏感性为80.72%,特异性为45.45%,准确性为63.75%。

结论经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进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关注。

标签:冠心病;冠脉造影;平板运动试验;诊断;临床价值近几年的研究结果显示,运动试验在冠心病的临床诊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运动试验中主要检测指标为心率和ST-T的变化。

冠状动脉造影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其属于有创检测,临床普及困难,因此运动试验在冠心病诊断中逐渐受到重视[1]。

本次研究中出于对平板运动试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因心前区疼痛就诊的患者160例,对其分别行平板运动试验和冠脉造影检查,并对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中资料都来源于我院心内科在2005年~2010年因心前区疼痛住院的临床患者,抽取其中的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男性70例,女性90例,年龄40~70岁,平均(58.5±12.4)岁,检查前均常规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方法1.2.1研究方法对以上统计的160例患者分别展开冠脉造影检查和平板运动试验,对这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为标准,对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进行评价分析。

灵敏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特异性=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准确度=(真阴性+真阳性)/总数。

1.2.2检查方法冠脉造影:采用美国GE公司产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经改良Seldinger穿刺法,选择性多体位、多角度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平板运动试验的临床应用

平板运动试验的临床应用

04
缺点
01
存在风险
虽然平板运动试验安全性较高 ,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如 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需要 医生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
02
受患者身体状况影响
患者的身体状况如肥胖、体力 不足等会影响平板运动试验的 结果,需要医生综合考虑患者 的实际情况。
03
费用较高
平板运动试验需要使用专业的 设备和试剂,因此费用相对较 高,不利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心肌梗死后患者的运动耐量评估有助于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和指导药物治疗。
心绞痛诊断与评估
平板运动试验是诊断心绞痛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运动过程中心绞 痛发作和心电图变化,有助于诊断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
平板运动试验可以评估心绞痛的严重程度和预后,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 依据。
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平板运动试验有助于发现心肌缺血和预测心 血管事件风险。
动态调整
随着患者身体状况的变化,运动康复方案需及时调整,以适应患者 的需求和变化。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心电图表现
诊断与治疗
通过平板运动试验观察心电图变化, 有助于诊断心肌缺血,并指导进一步 的治疗措施。
心肌缺血时,心电图上可能出现ST段 压低、T波倒置等异常表现。
03
平板运动试验的临床应用
冠心病诊断
平板运动试验是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观察运动过程中心电图的变化,可以 检测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
多模态数据采集
未来平板运动设备将融合多种生理 参数的采集,如心电、呼吸、血压 等,以更全面地评估患者的运动耐 力和健康状况。
平板运动试验与其他检查方法的联合应用
心电图监测
平板运动试验可与心电图监测联 合应用,通过实时监测患者的心 电变化,更准确地评估心脏功能

卢喜烈:运动平板试验临床应用(二)

卢喜烈:运动平板试验临床应用(二)

卢喜烈:运动平板试验临床应用(二)运动平板试验临床应用关键词: 运动平板试验心电图摘要: 运动平板试验是近年来广泛开展的用于检测心肌缺血的检查方法.如果把冠脉造影看作诊断冠心病的金指标,运动平板试验就是检测心肌缺血的指标.掌握好运动平板适应症、并发症和临床应用技术,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1.7 运动试验结果判断1.7.1 运动试验引起的心电图变化运动试验过程中或运动结果后的几分钟内心电图上常发生P 波、QRS波群、T波、ST段、P-R间期、Q-T间期或U波的变化。

在上述各波段的变化中,有的心电图改变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重要依据,有的心电图改变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有的属于运动生理反应。

1.7.1.1 运动引起心电图异常改变(1)ST段移位1)ST段抬高运动引起ST段移位包括抬高与下降。

ST段抬高必须区分是发生在心梗后有Q 波的导联上还是发生在无Q波的心电图上,两者机制有明显不同。

ST段抬高常发生在前壁心梗有Q波的导联上(V1和V2)。

下壁心梗是运动时引起ST段抬高最常见的原因,常常是与室壁运动障碍或室壁瘤有关。

大约有50%的前壁心梗或15%下壁心梗运动时出现ST段抬高(图2),Q波导联ST段的射血分数大多比没有抬高的低,这些改变造成其他导联对应性ST段下降(假性缺血)。

同一病人运动试验中同时出现ST段下降和抬高,可能表明有多支病变。

无Q波导联ST段抬高,没有心梗的病人运动时ST 段抬高,提示冠状动脉近端严重狭窄或冠脉痉挛,其机制是严重透壁性心肌损伤所致。

变异性心绞痛病人,ST段抬高一般出现在自发性心绞痛发作时,常常是休息室发作。

运动时大约30%的变异性心绞痛病人ST 段抬高,ST 段抬高的部位铊2o1灌注缺损,损伤型ST段抬高的病人同时存在其他导联ST 段下降。

常伴发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

图2 运动试验诱发急性下壁心肌损伤型ST段抬高伴对应导联ST段下降男性,53岁。

冠心病,运动结束后发作心绞痛,图A显示II、III、a VF导联ST段损伤型抬高,I、aVR、aVL、V2~V5导联ST段下降,经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吸氧后,症状缓解。

运动平板试验

运动平板试验

临床评价:
大规模运动试验与冠脉造影结果对照研究表明, 运动试验对于管径狭窄≥60%的冠脉病变诊断的预 测敏感性为61%,特异性为73%,在冠脉单支、两 支和三支/左主干病变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68%、 81%、81%,特异性分别为77%、66%、53%,假 阳性率分别为57%、34%、8%,其中左主干的假 阳性率仅1%,在单支病变中,运动试验诊断左前 降支病变的敏感性最高,右冠脉病变其次,最低 为左回旋支病变。 因女性有较多自主神经功能失 调及有较高的雌激素水平而易出现不归因于冠心 病的ST-T异常,使女性运动试验假阳性率高。
Lee等回顾分析1282例既往无心肌缺血男性
病人运动心电图与冠脉造影对比,有糖尿 病者,38%运动试验异常,冠脉造影示冠心 病者69%,运动试验敏感性为47%,特异性 为81%;无糖尿病者,38%运动试验异常, 冠脉造影为冠心病者58%,运动试验敏感性 52%,特异性80%。结论为平板运动试验对 有或无糖尿病者的诊断特性是相似的。
应用价值:
(1)协助确诊冠心病,并对无症状者筛选有 无隐性冠心病。
(2)估计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筛选高 危病人以便进行手术治疗。
(3)测定冠心病病人心脏功能和运动耐量, 以便客观地安排病人的活动范围和劳动强 度,为康复锻炼提供可靠的依据。
(4)观察冠心病患者治疗(药物或手术)的效果。
总之,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 病变程度判断和预后有重要意义,但活动 平板运动试验有一定假阳性及假阴性比例, 应结合患者性别、年龄、冠心病危险因素 及其他合并症综合分析。如需进一步明确 诊断和选择治疗方案,若可以结合药物负 荷试验或超声心动图、同位素心肌灌注显 像等技术,则能更大程度地提高其评估的 准确性和预测能力。
绝对终止指征:

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运动平板的临床应用

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运动平板的临床应用
3
动态血压监测
14
动态血压的相关介绍
➢ 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 压强。由于血管分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所以,也 就有动脉血压、毛细血管压和静脉血压。通常所说的 血压是指动脉血压。当血管扩张时,血压下降;血管 收缩时,血压升高。
➢ 血压是反映心血管功能的重要参数,是诊断疾病、观 察治疗效果、进行预后判断的重要依据。但是,血压 受诸多因素影响,如:身体状况、精神因素、环境条 件、生理韵律等,所以,单次测量血压存在较大差别, 同时当心律不齐时,采用断续的测量方法测量血压比 较困难,连续的动态血压监测可在每个心动周期测量 血压,在临床及医学研究中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24小时、白天、夜间血压的平均值反映不同时段患者血压的 总体水平,是目前采用动态血压诊断高血压的主要依据。
17
动态血压的诊断标准
1、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 24小时≦ 130/80mmHg 白天≦135/85mmHg 夜间≦ 120/70mmHg
18
动态血压的诊断标准
2、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 10-20%:杓型 <10%:非杓型 >20%:超杓型 为负数:反杓型 超杓型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过低,见于老年收缩期高血压,它可导
15
动态血压的相关介绍
动态血压的相关介绍
动态血压的常用指标:
1、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 24小时 白天(清醒活动,早6点~晚10点) 夜间(睡眠,晚10~早6点)
2、阈值(血压负荷) >白天140/90mmHg夜间120/80mmHg的次数百分率
3、24h血压趋势图 4、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 5、清晨时段血压的升高幅度(血压晨峰)
(126+110)/2=118 (168+144+158+141+141+141)/6=149

平板运动试验的临床应用

平板运动试验的临床应用
5.出现一过性异常高耸T波伴对应导联T倒置
6.出现缺血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束支传导阻滞、心脏停搏等。
十三.运动试验可疑阳性标准
1.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下降>0.10 mV 持续时间<2minﻫ2.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下降0.05-0.10 mVﻫ3.ST段似水平型下降0.10-0.20mV
十一.临床应用
1.怀疑冠心病
Doyte等随访运动强度为3mph,坡度为5%的平板运动阳性病人2000例,随访5年 时间,结果心绞痛或心肌梗塞的发生率为85%,而阴性<25%。
2.运动血压
高血压早期、血压波动、有时正常
有高血压家族史
运动血压可预测高血压:运动中的血
压大于220mmHg, 后期高血压风险增加
6.评定心脏功能,安排病人活动量,制定体育疗法运动量
7.评价窦房结功能
五.适 应 证
1.冠心病的诊断
2.功能性早搏的鉴别
3.窦性心动过缓查因
4.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价ﻫ5.疗效评价
6.用于康复治疗,运动处方制定
六.绝 对 禁 忌 证
1 .急性心梗(2天内)或心肌梗塞合并室壁瘤;
2.未控制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症状明显的心力衰竭;
6.理想运动时间以持续6-12分钟为宜,延长并不能增加诊断的精确性。
九.普通病人运动终止指征
1.达到目标心率
2.出现典型心绞痛
3.ST:水平型或下斜型下降≥0.15mV或损伤型抬高 ≥2.0mV
4.出现恶性心律失常ﻫ5.血压过高超过220mmHg或收缩压下降>10mmHg
6.出现呼吸困难、苍白、紫绀、头晕、步态不稳等症
3.中、重度瓣膜病或先天性心脏病;
4.产生症状或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未控制心律失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能性早搏的鉴别
窦性心动过缓查因
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价
疗效评价
用于康复治疗,运动处方制定
医学ppt
11
男性,56岁。胸闷、胸痛,活动时加剧。疑冠心病。运动试验阳性。冠状动 脉造影前降支近段狭窄90%。回旋医支学狭pp窄t 82%,右冠状动脉中段狭窄78%。12
绝对禁忌证
急性心梗(2天内)或心肌梗塞合并室壁瘤; 未控制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症状明显的心力衰竭; 中、重度瓣膜病或先天性心脏病; 产生症状或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未控制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炎、心包炎、风湿热、感染性心内膜炎; 严重的主动脉狭窄; 严重高血压、显著低血压; 急性肺栓塞、肺梗塞; 运动引起加重或影响运动的非心源性疾病; 严重残疾不能运动者; 患者拒绝接受运动试验;
理想运动时间以持续6-12分钟为宜,延长并不能增加
诊断的精确性。
医学ppt
15
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药物影响
β受体阻滞剂、硝酸脂类、ACEI、钙抗剂可提高运动 耐量,减轻ST段下移和心绞痛,可致假阴性
洋地黄:致ST下移 (若下移≥2mm伴QT延长则提示心肌缺血)
胺碘酮、奎尼丁:不影响EET结果
利尿剂:致低钾,致室早及ST段下移
医学ppt
16
普通病人运动终止指征
达到目标心率
出现典型心绞痛
ST:水平型或下斜型下降≥0.15mV或损伤型抬高
≥2.0超过220mmHg或收缩压下降>
10mmHg
出现呼吸困难、苍白、紫绀、头晕、步态不稳等症
引起室内阻滞
急性心梗
患者要求结束运动
仪器故障
医学ppt
17
心梗病人运动终止指征
病人要求结束运动
出现呼吸困难、苍白、头晕、疲劳、胸痛等症状
出现恶性心律失常
最大心率≥120bpm(应用β—阻滞剂者≥110bpm) 运动时血压低于运动前血压
心率随运动量增加而下降
ST段:下降≥0.20mV或ST段抬高≥0.20mV
医学ppt
18
引起室内传导阻滞
临床应用
怀疑冠心病
Doyte等随访运动强度为3mph,坡度为 5%的平板运动阳性病人2000例,随访5年 时间,结果心绞痛或心肌梗塞的发生率 为85%,而阴性<25%。
医学ppt
13
相对禁忌证
左主干病变
中度狭窄的瓣膜疾病
严重贫血
未控制的严重高血压或肺动脉高压
心动过速(>150bpm)或心动过缓(<35bpm)
高度AVB、先天性AVB或希氏束远端阻滞
洋地黄用药期或中毒,饮酒后、镇静止痛药等药物
作用
电解质紊乱
预激综合征并发极速型房颤等
RonT现象室早
医学ppt
14
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并按预定的方案每3分钟记录心电图和测量血压一次。
在达到预期亚极量负荷后,使预期最大心率保持1-2分
钟再终止运动。
此后每2分钟记录1次心电图,一般至少观察6分钟。
如果6分钟后仍未ST段恢复运动前图形,应继续观察至
恢复为止。
医学ppt
9
运动平板心电图的作用
对不典型胸痛或可疑冠心病病人运动诱导心电图ST段水平下降;心绞 痛发生。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1》
1
医学ppt
2
前言
在NRMI研究显示:小于65岁组冠心病患 者主诉胸痛者77%,大于85岁组则胸痛者 仅40%,还多以气短、大汗、恶心、呕吐 为就诊。 Framighan研究显示:整个人群中无症状 的或误诊心肌梗塞数为25%,在老年中为 60%. 老年人急性冠脉综合症(ACS)常以其他急 症或以原有疾病加重为表现,如肺炎、 COPD 晕厥等。
当冠状动脉发生病变而狭窄到一定程度时, 静息状态下患者不发生心肌缺血,但当运动负 荷增加伴心肌好氧量增加时冠脉血流量不能相 因增加,即引起心肌缺氧,心电图上可出现异 常改变。
医学ppt
5
前言
运动负荷量分别为极量与亚极量两挡
极量:指心率达到自己的生理极限的负荷量。 以最大心率粗略计算为:220-年龄数;
平板运动试验的临床应用
医学ppt
1
前言
在我国每10个成年人中有2人是心血管病患者, 每天有9590人死于心血管病,平均没1秒死1人。 据估计我国现有心血管病人2.3亿,预测2010年2030年我国35岁-84岁人群中心血管事件数增加将 大于50%。预计2010年-2030年心血管病事件数增 加约2130万,死亡增加770万。
开始时1-2分钟“热身期”平板运动速度应慢,防跌倒 进入方案后每级保持2-3分钟,
每分钟记录1次12导联心电图。至少每个等级测 血压1次,
高血压患者密切观察血压反应,必要时30-60秒 测血压1次;
运动至峰值,建议缓慢停止运动,一般予2-3分 钟“冷却期”。
运动终止后,继续观察6分钟,必要时延长观察期。
评估冠心病病人的心脏负荷能力
PCI或CABG后再狭窄的判定
检测心梗病人有无存活心肌或缺血心肌
评估功能性早搏的鉴别:运动中早搏是否增加?运动中早搏减少,功 能性可能性大。
心动过速:运动中心率增加大于100次/分,
评定心脏功能,安排病人活动量,制定体育疗法运动量
评价窦房结功能
医学ppt
10
适应证
冠心病的诊断
亚极量:指心率达到85%-90%最大心率的负 荷量。临床上多采用亚极量运动试验。
医学ppt
6
运动能力
运动能力:即运动中最大耗氧量,通常用最 大代谢当量(METs)表示。
根据年龄预测运动能力(METs)的公式: 男性:18.0-(0.15*年龄) 女性:14.7-(0.13*年龄)
医学ppt
7
何谓平板运动试验?
医学ppt
3
前言
心电图不典型
在NRMI研究中:非ST段上抬的急性冠 脉综合征(NSTE ACS)患者中:小于65岁。 23%的人心电图改变无诊断意义。 大于85岁 这43%心电图无诊断意义。
医学ppt
4
前言
平板运动试验
是发现早期冠心病的一种检测方法,虽然与 冠脉造影结果对比有一定的假阳性予假阴性, 但次方法简便实用、无创伤、安全,是一种重 要的临床心血管病检测手段。
是一种让受检者在活动
的平板上走动,根据所选
择的运动方案,仪器自动
分级依次递增平板速度及
坡度以调节负荷量,直到
受检者心率达到亚极量水
平,分析运动前、中、后
的心电图变化作出实验结
果,来评定心脏情况。
医学ppt
8
运动负荷试验的临床操作
运动实验前应描记受检者卧位和立位12导联心电图并
测量血压作为对照。
运动中通过检测器对心率、心律及ST-T改变进行检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