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甘肃省水资源演变趋势研究
甘肃经济用水结构演变趋势及调整需求分析研究

甘肃经济用水结构演变趋势及调整需求分析研究甘肃是一个地处内陆的省份,水资源相对匮乏。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甘肃省的经济用水结构也在不断演变。
本文将从经济用水结构的演变趋势以及调整需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首先,甘肃省经济用水结构的演变趋势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农业用水比重逐渐下降。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甘肃省农业的水耗量逐渐减少。
其次,工业用水比重稳步增加。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甘肃省的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再次,城市居民用水比重上升。
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甘肃省城市居民的用水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最后,生态用水比重逐步增加。
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甘肃省对生态用水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
其次,甘肃省经济用水结构的演变趋势带来了调整需求。
首先,农业用水需要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改进农业用水管理,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田灌溉效果,减少农业水耗量,提高农业用水的效益。
其次,工业用水需要加强节水措施。
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推广水循环利用和蓄水减排技术,降低工业用水量,提高工业用水的利用效率。
再次,城市居民用水需要强化节水意识。
加大宣传力度,推广居民节水设备和节水用品,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减少城市居民用水量。
最后,生态用水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提高生态用水的效益。
综上所述,甘肃省经济用水结构的演变趋势是农业用水比重逐渐下降,工业用水比重稳步增加,城市居民用水比重上升,生态用水比重逐步增加。
针对这一演变趋势,甘肃省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需求。
具体来说,农业用水需要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工业用水需要加强节水措施,城市居民用水需要强化节水意识,生态用水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只有通过持续的努力,甘肃省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甘肃水资源概况

甘肃水资源现状及对策一、甘肃地理概况甘肃省地处我国西北内陆中腹地带,位于32°31′~42°57′N、92°13′~108°46′E之间,平面形态总体为“哑铃”形,呈北西—南东走向分布,从文县甘川边界到安西县甘新边界长1655km,最窄处在张掖地区山丹县,南北宽仅24km。
西南面与四川、青海接壤;西北部与新疆毗连;北部马鬃山区有一小段与外蒙古接壤;东北面大部分与内蒙古自治区相接,小部分与宁夏自治区相接;东面与陕西省相连。
国土总面积45.4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4.7%;其中山地和高原约占60%,川区和沙漠平原区约占40%。
人口密度56.0人/平方公里(1999年)。
二、甘肃水资源总体概况甘肃省河流年径流量约600亿立方米,主要集中在黄河、长江、内陆河3个流域9个水系,黄河流域有洮河、湟河、黄河干流、渭河、泾河等5个水系;长江流域有嘉江水系;内陆河流域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3个水系。
全省河流年总径流量603亿立方米。
1.地表水资源甘肃境内自产水多年平均径流量299亿立方米,其中,黄河135亿立方米,长江106亿立方米,内陆河57.9亿立方米,人均自产水量1500立方米,居全国22位。
人境河川径流量304亿立方米,自产加入境的总水量为603亿立方米。
总的来看,全省地表水资源较少,分布也不平衡。
长江流域为丰水区;黄河流域为缺水区;黄土高原北部既缺地表水,又缺地下水,人畜饮水困难,是严重缺水区。
2.地下水资源:全省地下水资源149.8亿立方米/年。
在地下水资源中与河川径流不重复的资源量有10.5亿立方米/年,其中北山及走廊山脉2.06亿立方米/年,走廊平原4.94亿立方米/年,黄土高原3.51亿立方米/年。
地下水天然补给量系包括河流、渠系、田间灌溉、大气降水入渗及凝结水,全省总量为149.2亿立方米/年,其中走廊平原地下水站给量44.17亿立方米/年,黄河、长江流域山间盆地和河谷潜水17.24亿立方米/年。
甘肃水资源现状分析

甘肃水资源现状分析甘肃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国家的一级重点水资源保护区,也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之一、甘肃省的水资源现状总体上呈现出供需矛盾尖锐、资源紧张、水质污染严重的特点。
首先,甘肃的水资源总量相对较少。
根据数据统计,甘肃省的年平均有效降水量为260毫米左右,远低于国家平均水平;而且水资源分布不均,南部相对富集,北部则相对贫乏。
此外,甘肃的自然水资源还受到蒸发、渗漏、流失等因素的影响,实际可利用水资源更为有限。
其次,甘肃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
尽管甘肃省拥有丰富的河流和湖泊资源,但由于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的限制,目前只有少部分水资源得到了有效开发利用。
大部分农田仍依赖天然降水灌溉,农村地区严重缺水。
此外,甘肃还面临着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问题,导致水资源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第三,甘肃的水环境面临严重的污染问题。
工业和农业活动的不可控因素导致水资源的污染程度严重。
甘肃省存在着很多非法采矿、非法捕捞、废水直排等问题,水质受到了极大的破坏。
此外,水土流失、河道淤积等问题也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质量。
对于甘肃省目前水资源的现状,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改善。
首先,应该加大对水资源的保护力度,建立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制度,加强水资源监测和管理。
同时,鼓励农业用水的节约和灌溉方式的改进,推广节水农业技术和设备。
其次,需要加大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
通过水利工程的建设,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
同时,加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推动农业、工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最后,要强化水环境治理,加大对水质污染的处理力度。
加强监管,严惩水污染行为,建立健全的水污染防治体系。
同时,加强河道清淤和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对水质的影响。
综上所述,甘肃的水资源现状存在诸多问题,供需矛盾尖锐、资源紧张、水质污染严重。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大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力度,加强水环境治理,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全面利用。
甘肃水资源现状分析

1、甘肃省水资源现状分析甘肃省位于中纬度内陆地区,包含黄河、长江和内陆河三大流域,九大水系。
水资源不足,人均和平均耕地占有量少,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286. 21亿m3,人均占有M 1119m3,居全国第22位。
西部河西走廊属内陆河流域,干旱多风,年降水量稀少,以灌溉农业为主,水地而积占全省水地而积的75%,人丁绿洲发展速度较快,水资源利用程度较高:中东部地区属黄河流域,年降水M 250-550mm左右,地表水、地下水十分稀少,区内多为山区早地, 农业生产完全依靠天然降雨,旱地而积占全省早地而积的80虬受特定自然条件的制约,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水土流失进一少加剧。
在部分河谷沟道、黄河及英支流沟谷有一泄量的地下水存在,但由于开采有一泄难度,或由于资金原因,开发利用程度不高:长江流域多为山地(陇南山区),但降水呈:相对较大,水多地少,水资源利用程度较低。
2、模型应用应用任务1中所建模型,对甘肃省承载能力潜力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甘肃地区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分析研究。
基本资料见表3,结合甘肃地区水资源的有关资料确定矩阵A的权重,人=(°2 °2 °2 0.1, 0.1, 0.2)。
为了更好地反映各等级水资源承载能力情况,对%、%、叫进行0~1之间的评分,取得® =0.95,他=0.5,® =0.05,计算出水资源指标特征值见表4,推求出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综合评分值见表5Partition Population Land Irrigate Water Use of Water Total(Million) area d area supply water requirement water(曲)(S')(104〃F)(ioSF)(10切、resources(io4〃F)由表4、表5可以看出,该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成果对%隶属度普遍已经很大,说明水资源状况较差,进一步开发利用困难,且开发潜力较小,不足以满足当地生产发展及人民生活需求,属于严重干旱地区。
甘肃境内渭河流域水资源变化趋势预报模型研究

1 流域 概况
1 自然 地 理概 况 . 1
渭 河 甘 肃 段 位 于 渭河 中上 游 , 与 陕 西 相 连 , 与 宁 夏 、 东 北 内 蒙 古 接 壤 ,流 域 面 积 25 9万 k , 占整 个 渭 河 流 域 面 积 1 . .7 mz 35
河、 河 、 祁河 、 芦河 、 渡河 、 藉 秦 葫 散 牛头 河 等 1 4条 河 , 岸 支 流 南
中 , 水 暴 涨 暴 落 , 土 流 失 严 重 , 年 平 均 侵 蚀 模 数 最 高 达 洪 水 多
86 0/ m , 渭 河 泥 沙 的 主 要 来 源 区 ; 岸 西 秦 岭 山 地 为 土 石 0 t 是 k 南 山 区 , 林 茂 盛 , 量 充 沛 , 土 流 失 轻 微 , 水 清 澈 , 侵 蚀 模 森 雨 水 河 年 数 约 7 0 k 是 渭 河 的 主 要 水 源 涵 养 区 ; 支 流 的 河 谷 盆 地 , 5 tm , / 干
资源 量 历 年 呈 衰减 趋 势 , 主要 原 因是 降水 量 的减 少 , 次其 受人 类 活动 的影 响 , 其 流域 下 垫 面 条 件 的 改 善 和 水 利 工 程 建 设 也 是 水 资 源 减 少 的重 要 因素 。 在 分 析 水 资 源 演 变趋 势 的基 础 上 , 立 了渭 河 流域 甘 肃境 内水 资 源预 报 模 型 , 建 经分 析 验 证 , 预 报 精 度 较 高 , 以 为 渭 河 流域 水 资 源调 度 、 护 、 价提 供 决 策依 据 。 可 保 评
时 期 面 临 的重 大 课 题 。发 源 于 甘 肃省 的渭 河 两 岸 , 口密 度 大 , 人
气 温 4 1 q ; 降 水 量 在 4 0 6 0 m 之 间 , 南 部 多 于 西 北 ~ 0c 年 0~0m 东
甘肃省水利厅调研报告

甘肃省水利厅调研报告甘肃省水利厅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甘肃省水利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水利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范围本次调研主要涉及甘肃省水利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水资源利用、水环境治理、防洪抗旱、水生态保护等。
三、调研内容1. 水资源利用调研发现,甘肃省水资源丰富,但利用率较低。
主要原因是甘肃省内许多地区缺乏先进的灌溉设施和管理经验,导致灌溉水量不均衡,有些地区存在过度排水和浪费现象。
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建议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和改造,并加强水资源的综合管理。
2. 水环境治理调研发现,甘肃省的水环境面临严重污染和水生态破坏的问题。
主要原因是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输入量较大,水处理设备和技术相对滞后,导致水质恶化。
为了改善水环境质量,建议加强污水治理,推广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加强河流湖泊的生态恢复和保护。
3. 防洪抗旱甘肃省是一个多山地区,山洪和干旱是常见的自然灾害。
调研发现,甘肃省的防洪抗旱工作相对薄弱,缺乏完善的防洪设施和抗旱技术。
为了提高防洪抗旱能力,建议加强抗灾救灾的组织和管理,加大对防洪设施的建设和改善,提高防洪抗旱能力。
4. 水生态保护调研发现,甘肃省的水生态系统遭受了破坏,许多湖泊和河流生态环境已经无法自我修复。
主要原因是水污染、水资源过度利用和河道迁流等原因。
为了保护水生态系统,建议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的立法和执法,加大对水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力度。
四、调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甘肃省水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努力。
2. 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需要加大投入和改造。
3. 水环境污染严重,需要加强治理和技术推广。
4. 防洪抗旱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加强设施建设和管理。
5. 水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需要加强保护和修复。
五、建议基于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和改造,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民勤县水资源危机研究

民勤县水资源危机研究民勤县水资源危机研究近年来,水资源危机问题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作为一个干旱缺水的地区,甘肃省民勤县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水资源危机。
为了深入了解和解决该县的水资源问题,本文将就该县水资源的现状、原因和应对措施展开研究。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民勤县的水资源现状。
民勤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属于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较少。
加之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该县的水资源问题日益严重。
据调查数据显示,该县年均降水量为400毫米,大部分集中在夏季,年均蒸发量为1700毫米,水资源严重缺乏。
而且,由于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与浪费,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
目前,该县的饮用水已经成为该县水资源最紧张的环节之一,农田灌溉用水也面临着不足的局面。
那么,造成民勤县水资源危机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气候因素是该县水资源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气候变暖导致蒸发量增加,同时影响了降水量和水资源的分布。
此外,过度的森林砍伐和土地开发破坏了水源地生态系统,进一步削弱了水资源的储量和保障能力。
另外,农业用水占据了该县水资源的大部分,尤其是非节水灌溉方式的广泛使用,导致了农田用水效率的低下和农业水资源的浪费。
同时,在城市化进程中,快速发展的工业和人口也对该县的水资源造成了巨大压力。
为了解决水资源危机,民勤县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首先,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县政府加强了对水资源利用的监管,推行了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节约用水的机制。
此外,农业方面也加大了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了农田用水利用效率。
在改善饮用水问题上,该县建设了水厂和水质监测站,确保饮用水的安全性和供应稳定。
然而,要彻底解决民勤县水资源危机仍然具有一定的困难。
首先,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民勤县的水资源基础较为薄弱。
其次,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仍然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措施。
此外,由于水资源问题的复杂性,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真正解决。
综上所述,民勤县的水资源危机正面临日益严重的局面。
提升甘肃水资源保护及综合利用水平的对策研究

< DEVELOPING lilM策埋提升甘肃水资源保护及综合利用水平的对策研究■ 课题组甘肃是黄河、长江重要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是 石羊河、黑河、疏勒河等内陆河水系发源地,同时又 是全国水资源缺乏和最干旱的省份之一。
做好水资 源保护及综合髙效利用,对甘肃省筑牢守好国家西 部生态安全屏障、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本 文以2010-2018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就水资源短缺 对甘肃人口聚集、城市化、产业发展带来的影响进行 综合评估,并提出进一步提升水资源保护及综合利 用水平的具体建议。
一、甘肃省水资源概况及综合利用情况(一)水资源概此。
甘肃省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 值289.44亿m:i,其中黄河流域为127.79亿m:i,长江流域为100.37亿内陆河流域为61.29亿m:i。
从水系看,全省分属内陆河、黄河和长江三大流 域、12个水系,年径流量大于1亿m:<的河流68条,大于0.1亿m:<的约有152条。
其中黄河流域总面积 14.6万km2,主要有黄河、洮河、湟水、渭河、泾河五 个水系;长江流域主要在陇南地区,总面积3.8万 kn^,包括嘉陵江1个水系;内陆河流域位于河西走 廊东端的乌鞘岭以西,总面积27万km2,有疏勒河、黑河、石羊河3个水系。
从水资源看,主要是大气降水、地面河流、冰川 融水以及地下水源。
1.降雨量。
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82.99mm,降水总量为1274.93亿m:i,其中内陆河流域、黄河流♦课题组成员:(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史海春、康旺儒、马小蕾、雷克刚、李建、程修文、孙海峰、贾建伟、陈新、陈诚、苏蕊特别策划1 DEVELOPING表1 2019年供水组成表单位:%流域分区地表水源供水量蓄水引水提水跨流域调水小计地下水其他水源内陆河37.027.2 1.3 3.669.128.8 2.1黄河9.031.442.20.082.610.8 6.6长江29.58.830.00.068.323.58.2全省27.028.316.32.273.822.43.8注:其他水源主要指雨水利用和污废水回用域、长江流域多年平均降水 量分别为130.24mm 、484.78mm 、577.77mm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近60年来水资源演变及趋势预测研究摘要:本文利用41个水资源代表站自建站以来的原始观测序列来分析我省地表水资源的变化规律以及对其演变趋势进行超长期预测。
分内陆河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分别做趋势分析、显著性检验和跳跃检验,从另一个更加确切、更加真实、更加直观的角度来认识我省地表水资源量的演变规律,并且运用比较适合我省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水文模拟模型来对未来15年各代表站的降水量和径流量进行超长期的预测和展望,希望能给水资源管理者提供有利的决策支撑数据。
关键词:演变趋势规律及预测研究水资源甘肃省中图分类号:TV121 文献标识码:A随着气温变暖,人类活动对降水径流的影响的日益增大,我省水资源情势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过去的演变规律是什么,现在将来会向什么方向发展,它将对我省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和决定性的作用体现在哪里?自建国以来近60年,我省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曾全面展开三次,每次评价成果都在证明水资源呈减少趋势。
本课题就我省典型代表站自有观测资料以来到2005年截至的实测资料序列进行分析,从另一个更加确切、更加真实、更加直观的角度来认识我省地表水资源量的演变规律,并且运用比较适合我省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水文模拟模型来对未来15年各代表站的降水量和径流量进行超长期的预测和展望,希望能给水资源管理者提供有利的决策支撑数据。
1 甘肃省水资源概况甘肃省位于中国西部偏北,在东经92°20′~108°46′、北纬32°31′~42°50′之间。
东邻陕西省,北接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西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与青海省交界,南与四川毗连。
总面积42.58万平方公里,从东南到西北呈狭长状伸展,东西斜长1655公里,南北宽68~530公里,处于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处。
外流区河流有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内流区河流为河西内陆河流域,全省分三个流域九个水系,年径流量大于1亿m3的河流78条。
2 水资源数量2.1 降水量全省多年平均(最新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1956-2000年系列,下同)降水量为276.9毫米,降水总量为1258.306亿立方米,其中内陆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0.4毫米,降水总量为352.147亿立方米,占全省多年平均降水总量的28.0%;黄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3.0毫米,降水总量为675.495亿立方米,占全省多年平均降水总量的53.7%;长江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99.4毫米,降水总量为230.664亿立方米,占全省多年平均降水总量的18.3%。
2.2 地表水资源量全省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量为282.1392亿m3,其中内陆河流域为56.6157亿m3,占全省自产水资源量的20.1%,黄河流域为125.1586亿m3,占全省自产水资源量的44.3%,长江流域为100.3649亿m3,占全省自产水资源量的35.6%。
多年平均入境水资源量287.3282亿m3,其中内陆河流域14.0983亿m3,黄河流域239.6412亿m3,长江流域33.5887亿m3。
出境水量482.3459亿m3,其中内陆河流域9.9930亿m3,为正义峡下泄至内蒙古的水量,黄河流域341.0819亿m3,长江流域131.2711亿m3。
3 地表水资源量演变趋势3.1 区域代表站的选择气象站点主要考虑不同的地貌单元选取资料比较全,精度高,代表性好的站,以及人类主要居住区和对研究水资源演变有重要影响的气象站点。
本次内陆河流域选取敦煌市、酒泉市、张掖市、大黄山、野牛沟、托勒、武威市、九条岭等8个降水量站;黄河流域选取乌鞘岭、兰州、天水、西峰、合作、平凉、环县等7个降水量站;长江流域选取武都站1站作为代表站,共选取16站作为我省降水量演变趋势研究的代表站。
径流站点选取了主要江河控制站、人类影响后的出流站、流域面积大部分在我省的站。
内陆河主要选取的站有党城湾、昌马堡、鸳鸯池水库、莺落峡、正义峡、祁连、肃南、九条岭、蔡旗、杂木寺等10个站,黄河流域有武胜驿、红旗、折桥、岷县、靖远、天水、北道、秦安、杨家坪、雨落坪等10个站,长江流域有永宁镇、镡家坝、蒿坪、武都和舟曲等5个站,全省共25个,作为我省地表水资源量演变趋势研究的代表站。
3.2 演变趋势的检验方法水循环演化的趋势性是指某一水循环要素或某一水循环过程朝着特定的方向发展变化。
趋势性分析的方法很多,目前常用的有线性倾向估计、滑动平均、累积距平、二次平滑、三次样条函数等。
对于趋势十分明显的情况,滑动平均、累积距平、多项式等方法,可以根据变化趋势曲线图直观判断,但有时这种直观判断较为困难或者不够可靠,这时可以借助统计检验的方法,我们主要采用下列2种方法检验。
①平稳性检验,②序列一致性分析检验,有双累计曲线分析、年际变化趋势成分的检验。
均值是否存在跳跃,目前多采用分割样本的方法进行检验。
这种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对于水文资料系列121,,,,,,n x x x x x ττ+,若τ为可能的跳跃点,那么假定12,,,x x x τ的边际分布为()F x ;12,,,n x x x ττ++的边际分布为()G x ,原假设为()F x 与()G x 同分布,即在时间τ前后边际分布无变化(出于同一总体)。
检验结果,若接受原假设,则认为系列在时间τ前后的边际分布无变化,因而资料是一致的;若拒绝原假设,则认为边际分布有变化,因而资料系列是不一致的,τ为分割点。
在作分割样本检验时,应先确定出分割点τ,然后再进行检验。
3.3 丰枯等级的划分标准《水文情报预报规范》的划分标准规定,按距平百分率P (p =(某年径流量-多年均值)/多年均值×100%))表示:P >20%为丰水;10%<P≤20%为偏丰;-10%<P≤10%为平水;-20%≤P <-10%为偏枯;P <-20%为枯水。
实际工作中可算出相应的模比系数k p 值(k p =某年年径流量/多年平均径流量),只要根据已知年径流量的k p ,就可以在表中给出的区间查找出当年来水量的丰、平、枯水程度。
3.4 降水趋势经过对所选16个气象站的长系列降水资料做年际变化趋势成分检验和跳跃现象检验分析,甘肃省代表站降水量年际变化趋势检验结果见表1-1。
我省各区域的降水量年际演变趋势及演变规律是:我省河西代表站降水量普遍增大,唯有敦煌略微减少;我省黄河流域大部分降水普遍减少,至今未见回升,唯有泾河水系的代表站西峰在略微增加;长江流域降水普遍减少。
从降水量代表站不同年代降水量过程线图中可以看出,我省河西西部平原区代表站970s属降水量丰水段,1980s、1990s为枯水段,2000s逐渐回升;河西西部山区代表站1960s、1990s为枯水期,1970s为平水期,1980s、2000s为丰水期。
黄河流域乌鞘岭1960s、1990s为枯水期,1970s、1980s、2000s为丰水期,兰州、西峰、合作、平凉、环县1980s、1990s偏枯,其他年代平水,2000s有所上升,降水开始增加。
长江流域1960s、1980s为丰水期,1970s、1990s、2000s为枯水期,2000s年代平均最小,1956~1979年内陆河流域处于枯水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为丰水期,1979~1995年内陆河流域处于丰水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为枯水期,1995~2005年内陆河流域仍然处于丰水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继续为枯水期,根据丰枯变化周期规律,在未来的15年里,内陆河流域将处于平水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将逐渐转为平水期和丰水期。
表1-1 甘肃省降水量代表站年际变化趋势检验结果3.5 径流趋势通过对选取的25个主要河流代表站年径流量变化趋势分析,我省内陆河流域西部径流量均有增加的趋势,其中年径流量增幅最大的流域为疏勒河流域,其次为黑河流域,石羊河流域部分站有下降趋势。
黑河和疏勒河出山径流量显著增加,尾闾出口断面径流显著减少。
石羊河水系出山径流量略微减少,尾闾出口断面径流显著减少。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径流量显著减少,跳跃现象比较明显,基本在1982~1993年发生跳跃。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代表站径流量显著减少,检验结果见表1-2。
在各代表站不同年代径流过程线图、主要代表站径流量各年代丰枯程度对比分析、主要代表站径流量各时段对比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①内陆河1950~1879年基本处于枯水期,1980~2005年大体上处于丰水期;②黄河流域上游地区50、60年代径流最丰,进入70年代初水量处于减少段,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中后期,径流略有增加,从80年代后期开始,径流量出现明显的枯水阶段;总体表现出河流自80年代以后来水衰减的趋势。
③长江流域50、60年代水资源量偏丰(14.6%),为丰水时期;70、80年代基本持平,其中70年代略有减少(-8.3%),80年代略有增加(6.1%);90年代偏枯(-16.7%),为偏枯阶段,总体上呈现减少趋势。
表1-2 甘肃省径流量代表站年际变化趋势检验结果4 水资源演变预测为了能更好的管理和使用有限而宝贵的水资源,我们在课题中再给与降水和径流的趋势超长期预测,以便提出一个具有前瞻性的预见结论,为给水资源的管理者提供一个比较可靠的决策依据,进而充分利用我省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功能,尽量减少因水库库容小,而让宝贵的水资源白白流走,不能灌溉农田和发电增益。
4.1 趋势分析预测的主要方法本次趋势分析预测的主要工具为水文时间序列分析与模拟,通过数学建模,分析预测我省水资源的演变趋势。
①趋势成分分析法,判断出了趋势成分的显著性后,就要对趋势成分进行数学描述,并从原序列中剔除出来。
②周期波均值外延叠加模型,谐波分析的基本原理就是认为任何一个水文要素的资料序列过程线,不论多么复杂,都可以分解为一系列的正弦波或余弦波,即一个水文要素可以看成是由若干个正弦波叠加而成的。
②逐步回归分析模型,逐步回归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各个自变量的重要性大小,每步选一个重要变量进入回归方程。
4.2 预测模型精度评定精度评定的目的是人们在应用模型时,了解模型的可靠性以及计算值的精确程度;同时通过精度评定,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时对模型进行改进,以促进水文模型技术和理论的发展。
用不少于2年的未参加参数率定的资料进行检验,判断其对未来情况的计算效果,只有拟合期和试算期都能满足《水文情报预报规范》规定的精度控制标准,才能认为该模型具有实用价值。
本次研究成果均达到了较好的精度,16个降水量代表站的计算年数在25~70年之间,大多在50~60年之间,合格率在83.6~100%,最大相对误差在13~45.7%,平均相对误差在-0.03~2.66%之间,误差范围符合预测要求,并且精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