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水资源现状及变化趋势浅析

合集下载

焦作市地下水环境问题初探

焦作市地下水环境问题初探

河南省焦作市是我 国中部地区重要的煤炭工业基地 , 厂总硬度为 4 0 6 . 5 m g / L ,总矿化度为 6 4 3 . 8 4 m g / L ,S O 因地处太行 山东麓地下水资源丰富而著名 ,全市的工业、 含量为 1 6 2 . 3 4 mg / L, 水 化 学 类 型 为 HC O ・ S O 一 a・ Mg型 ;焦作 电厂 岗庄水厂总硬 度为 3 4 4 . 0 m g / L ,总 农业及生活用水绝大部分来 自岩溶地下水 ,农村 及农业 C
2 0 . 7 l 亿 m / a ,埋 藏 区 9 5 亿 m / a )。
2 地下 水环境 问题
焦 作 市地 下水 环 境 问题 主 要 为 煤 炭 开 采 引发 的 水 位 下降 、降 落漏 斗和 地下 水污 染 等 。
/ a 。岩溶
地 下水总储存 资源量为 1 1 5 . 7 l 亿 m / a 。( 其 中裸 露 区
2 . 1矿坑 疏干排水
1 焦作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焦 作 市 是 全 国 有 名 的 大 水 矿 区 , 矿 区 高 峰 时 排 水
量达 9 m / s ,扣 除 重 复 量 ,净 排 放 7 . 2 I I 1 / s ,即
焦 作 市 城 区 的 地 下 水 开 发 ,主 要 为 水 源 地 集 中 式 开 2 . 2 7×1 0 I l l / a 。近 几年 ,随 着 矿 井 的 减 少 ,矿 坑 排 水 采 、 自备 井 分 散 式 开 采 和 农 业 分 散 式 不 连 续 开 采 。集 中 量逐 渐减 少 ,净排 放 量 已降 至 1 . 4 6×1 0 m / a ,其 中排 开 采 岩溶 水 的水 源地 有 二 水 厂 、 四水 厂 、六 水 厂 、七 水 放 岩溶水 1 . 1 X 1 0 i n / a ,排 放 孔 隙水 0 . 3 6×1 0 i n / a 。 3 % 左 右 得 到 资 源化 利 用 ( 见表 1 ), 厂 ( 新城水厂),总设计开采能 力达 2 7 X 1 0 m / d 。据 年 矿 井 排 水 量 的 2 。 统计, 2 0 1 1 年区内共有 自备井 2 3 5 眼。除焦作电厂 岗庄水 其 余 排放 到地 面 自然 河 沟 …

焦作区域发展现状分析

焦作区域发展现状分析

焦作区域发展现状分析焦作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河南著名的工业城市。

经过多年的发展,焦作已经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目前,焦作区域的发展状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焦作区域的经济发展较为良好。

焦作市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煤炭、铁矿等。

这使得焦作成为了全国重要的能源和冶金基地。

同时,焦作还拥有大量的重工业企业,包括钢铁、化工、机械等行业。

这些企业对焦作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焦作市政府也加大了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积极引进高科技产业,希望通过科技创新来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

其次,焦作区域的城市建设得到了较大的进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焦作市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城市建设进一步完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得到了大力改善。

同时,城市的文化和旅游产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焦作市域内有众多的历史文化名胜,如洛阳牡丹花海、少林寺、龙门石窟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焦作的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动力。

再次,焦作区域的环境保护工作有待加强。

尽管焦作市的经济发展迅猛,但由于过度开发和排放,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

焦作市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大气污染、水污染等问题比较严重。

为了保护环境,焦作市政府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如提高企业的环保要求,加强监督执法等,但目前这些措施还不够,需要持续加大力度。

最后,焦作区域的人才培养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尽管焦作市拥有一批优秀的高等院校,但从整体来看,人才储备还不足。

焦作市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而目前的人才供给能力还不足以满足需求。

因此,焦作市需要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工作,提升整体人才水平。

综上所述,焦作区域的发展状况较好,经济实力较强,城市建设较为完善。

但在环境保护和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随着焦作市政府的努力和各方的共同努力,相信焦作区域的发展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焦作市水土保持规划水土保持方案》

《焦作市水土保持规划水土保持方案》

《焦作市水土保持规划水土保持方案》摘要。

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焦作市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水土流失现象。

从焦作市水土流失现状和水土保持的现状入手,重点介绍水土保持规划的原则,,水土保持的总体规划目标,综合治理规划和水土保持措施。

全面合理地针对焦作市水土流失情况提出合理的水土保持规划方案。

关键词:焦作市;水土保持规划;小流域治理;治理措施0引言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地处北纬34° 49’〜35° 30’,东经112° 35’〜213° 387之间,北依太行与山西省接壤,南临黄河与郑州、洛阳隔河相望。

地处太行山脉与豫北平原的过渡地带,焦作市的地貌由平原与山区两大基木结构单元构成,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由北向南渐低。

从北部山区到南部平原呈阶梯式变化,层次分明。

焦作市为大陆性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

根据焦作气象站2956〜202x 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年降雨量580mm,自北向南递减。

受季风影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降雨多集中在6〜9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其中又以7、8两月降水量最为集中,其降水量占年总量的45%。

1水土流失现状1.1水土流失类型按水土流失类型区的划分,焦作市属于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一南方丘陵土壤区,全市水土流失的类型主要是水力侵蚀,其次还存在着滑坡、崩塌等重力侵蚀,土壤侵蚀强度以中轻度为主,水土流失主要分布于山区、半山区和丘陵岗地的荒山、疏林地与陡坡。

2.2水土流失分区焦作市北、西部有山区、丘陵、岗坡,东、南部为平原滩区,地形比较复杂,地面坡度变化较大,分属黄河、海河两个流域。

由于降雨多集中在夏秋两季,形成洪水来汹去猛,造成较为严重的冲刷,致使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黄河流域主要有南那沟、云阳河等22条小流域,其中水土流失强度区有67.9km2,中度区有123.42km2,轻度区有72.48km2,分别占本市该流域流失面积的25.74%, 46.79%,27.48%;海河流域主要有月山沟、纸坊河等20多条小流域,其中水土流失强度区有54.26km2,中度区有153.74km2,轻度区有161.2km2,分别占本市该流域流失面积的24.7%, 41.64%, 43.66%。

焦作市城市调研

焦作市城市调研
武汉拥有大小河流165条, 湖泊166个,其中东湖面积33平 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 全市水面总面积占国土面积的 25.6%。
• 东方威尼斯——苏州
苏州古城东临上海,西接太湖,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一颗璀璨的明 珠。城周有内外两条护城河,四周有水陆城门7座,陆城门1座。虽然 古老的城墙大多被毁坏,城门也拆除几尽,但最古老的盘门水陆城门 仍保留完好,护城河及水巷、小巷并行的仍可见到。苏州城内河道众 多,总长35公里,在这些宽宽窄窄的河面上有各式拱桥、梁桥186座。 所以13世纪意大利的旅行家马可、波罗游过苏州后,称苏州为“东方 的威尼斯”,从此这个美誉就一直沿用至今。
• 三是已经规划好但还未动工建设的水资源。焦作自西向东依次有白马 门河、普济河、群英河、瓮涧河、李河及山门河6条河道自北向南呈 梳齿状穿越城区,这六条河流将与城区南部呈西东走向的新河、大沙 河和蒋沟河,形成了“六纵三横”的河流体系。但是,现状却是许多 河流还处于干涸无水的状态,某些河段还是污水横流,垃圾堆积。此 外,在市里还存在一些已经处于干旱或半干旱的小沟渠。规划中的迎 宾河、智水河、龙寺水库、圆融水库等还未修建。

水资源对焦作城市经济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旅游业上。古来凡
是沿河之处都是商业密集,人船流动的区域。城市中,河流或湖泊往
往会带动周围经济的发展。例如前文提到的高新区的龙源湖。商业街,
新市图书馆,一个个中高档的住宅小区都在龙源湖周围相继出现。人
于自然中而生,本就有亲水性,人们都喜欢在水的附近聚集、生活。
城市中水资源附近,往往人员密集,商贸繁盛。

所以,水资源对城市经济的影响一是体现在山水景观造就的旅
游业上,二是体现在水资源带动周围经济的发展上。
城市文化
“城市休闲之环”。该环由新河部分河段、月露河、琼玉河、大沙 河部分河段组成,定位为集休闲、居住、商业为一体的空间环境,实 现焦作市新区生态涵养空间与文化休闲综合空间的自然转化和有机融 合,呈现为“蓝环绿卷”的水陆格局。该处河段将以水为媒、以绿为 线,串联多个滨水景观节点,并以时尚简洁的现代景桥、景观雕塑小 品、生态广场、休闲单车环路、各种健身小场地、绿带为载体,传递 城市与大自然相互渗透交织的健康生活气息。

地理问题研究:煤城焦作出

地理问题研究:煤城焦作出

地理问题研究:煤城焦作出介绍焦作,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中国重要的煤炭产区之一。

由于其丰富的煤炭资源,焦作被誉为煤城。

本文将从地理角度探讨焦作市的形成背景、地理特征以及面临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分析。

焦作的地理背景焦作位于中国的经度113°12′E-114°42′E、纬度34°14′N-35°22′N之间,地处中国的中部。

与周围的省市有较好的交通连接,包括洛阳、郑州、濮阳等城市。

焦作市总面积约为7387平方公里,辖6个市辖区,人口约为382万人。

焦作市地势较为平坦,地形属于山地丘陵。

焦作的地理特征煤炭资源丰富焦作地处华北煤炭盆地,煤炭资源丰富。

据统计,焦作拥有煤炭储量达数亿吨,其中大部分为无烟煤和褐煤。

这使得焦作成为中国重要的煤炭产区之一,并且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多山地形构成焦作地理上多为山地和丘陵地形,山脉交错并延伸至市区周边。

重要的山脉包括太行山、郑州山和连云山等。

山地地形使得焦作气候湿润,具有典型的北温带季风气候,春季气候宜人,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河流交汇焦作市境内有众多河流流经,其间重要的有黄河、荥河和邙河等。

这些河流的存在为焦作提供了重要的水源,并且在旱季时起到灌溉作用。

然而,由于焦作地区经常受到洪水的威胁,河流治理成为当地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焦作面临的地理问题煤矿开采带来的环境影响焦作位于煤炭盆地,而煤炭开采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煤矿开采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渣,并且环境破坏也十分严重。

这给当地的土壤、水源和空气质量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因此,焦作需要采取措施来降低煤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并加强环境保护。

水资源紧缺与洪灾风险焦作地区水资源的供应相对不足,尤其是在干旱季节。

焦作市的农业和工业发展都依赖于水资源,但由于近年来气候变化的影响,水资源供应紧张的问题日益突出。

另外,焦作地区常常受到洪水威胁,特别是黄河流域的洪水。

因此,焦作需要积极应对水资源紧缺和洪灾风险,通过改善水资源管理和加强防洪工作来减少潜在的风险。

焦作市城市水文化构建探析

焦作市城市水文化构建探析

焦作市城市水文化构建探析摘要:城市水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针对焦作市“六纵”、“四横”的山水格局现状,本文提出“以水为体,以绿为媒,海纳百川,融古汇今”的水文化构建理念,并提出四项实施措施,以期推动焦作市水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焦作市水文化体系构建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凭借着临水聚集的活动,人类创造了优美的滨水景观。

历经风雨的河流水系承载着人类众多的历史、文化、生活、故事、感情,流淌千年,滋润万物,中国“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古训是人类关于滨水景观文化的最好写照。

焦作市作为“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具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和文化底蕴,通过对焦作市水景观与水文化进行系统的梳理与规划,将焦作市滨水地区打造成为环境优美、特色独具、文化鲜明、最具生命力的城市公共空间。

一、“水文化”概念解析“水文化”从狭义讲,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关于如何认识水、治理水、利用水、爱护水、欣赏水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水文化中不仅包括了与水有关的知识、信仰、道德、情操、风俗、习惯、科学、哲学、文学、艺术等精神财富内容,也包括生活、生产应用的方式、工具、技术、工艺、构筑物及其产业等物质财富内容。

从广义上讲,水文化不仅涵盖了以上狭义中的所概括的水自身的特质所形成的感官情感文化以及水所承载诸多功能所形成的行业文化等,还包括依托滨水园林空间所承载的一切优秀地方文化展示与体验的泛水文化,如城市风貌、民风民俗、历史文化、现代文明等。

二、焦作市水系概况焦作市北枕太行,南倚黄河,沁河、大沙河等水系横织市域,山水格局清晰;焦作城区依托优越的山水资源,目前已形成“六纵”(白马门河、普济河、群英河、翁涧河、李河、山门河等6条南北向河流)“四横”(南水北调中线、新河、大沙河、蒋沟等4条东西向河流)的水系格局,可谓是水网织城,水资源条件优越。

但是在以往的城市环境建设中,城区中的河流水网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沦为城市的泄洪排污渠道,河流生态系统严重受损,河道干枯、岸线破碎、水体污染、绿化缺失,大大丧失了河流应有的生态功能和景观游憩功能,局部治理地段也是基于传统水利的标准,以硬质护砌为主,建设标准较低,滨水景观建设近于停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山水焦作”的美好城市形象,滨水经济更是无从谈起。

焦作水文概况

焦作水文概况

焦作水文概况焦作水文概况本区河流分属黄河水系和海河水系两大水系,河流有丹河、西石河、山门河、纸坊沟、峪河、新河、大沙河等,丹河属于黄河水系,其余河流属于海河水系。

丹河和峪河为常年性河流,其它为季节性河流。

丹河发源于山西省高平县境内,干流长162km,流域面积3150km2。

山路平水文站多年平均流量为11.1m3/s,基流量为6.8m3/s。

该河流经灰岩分布区,河流漏失严重,是焦作市岩溶地下水的重要补给源之一。

后寨至后陈庄段是河水强烈渗漏河段,渗漏量1.284—1.734m3/s。

西石河、山门河、纸坊沟流经灰岩分布区,河流漏失严重,常表现为干谷。

除丰水年有洪水流出山口外,其余时间均无水流,河水在距出山口5-10km地段全部漏失补给地下水。

普济河、群英河(闫河)、翁涧河发源于市区北部山区,自北向南流经焦作老城区,在高新区汇入新河。

三条河流均为排污河,常年接纳市内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只有当山区爆发洪水时,才会有洪流通过。

三河流均为严重污染河流,主要污染指标是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悬浮物、高锰酸钾指数、非离子氨和挥发性酚。

新河源于灵泉碑村西南角的灵泉湖水,流向自西向东,总长16.7km,河床宽3.0m,深1.5-2.5m。

灵泉湖是地下水以自流泉形式泄于地表而成,近年来因区域地下水水位下降,泉流量减小,流入新河地下水量很小。

目前,新河水流主要是来自市区的工业和生活污水,5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1749m3/s。

大沙河是幸福河和沙河在灵泉碑南郭村北汇聚而成,其中沙河上游是石河,发源于山西陵川县,丰水期山区爆发洪水时才有洪流通过,其余时间水流主要是工业和生活污水及排泄于地表的地下水。

河宽200m,河床宽4-5m,深2-3m,两岸有河堤,百年一遇洪峰流量2730m3/s。

河水污染严重,主要污染因子是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高锰酸钾指数、挥发性酚、悬浮物、非离子氨。

表焦作地区主要河流基本情况一览表。

水对城市人居环境的影响---以焦作市为例

水对城市人居环境的影响---以焦作市为例

摘要:水资源作为人居环境重要组成元素,无论是在我们日常的生活还是在城市的发展中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为了探求水资源和人居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这次城市社会调查。

通过实地勘察和文献查阅得到基本资料,并运用系统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去研究它们,最终得出了这次调研的结论,即水资源对人居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城市格局、城市景观、城市旅游、城市经济、城市文化这五个方面。

通过这次调研,一是说明了城市规划对一个城市发展的不可逆影响,在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这样的背景下,当下的城市规划是否能考虑到城市长远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二是指明了城市规划应该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城市人居环境的建设。

同时说明了水资源对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个较优的城市中水资源利用的模式。

关键词:水资源人居环境焦作市中心城区Abstract:Water as an important element of Human Dwelling Environment, not only in our daily life but also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has a great influence. This survey i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ter and Human Dwelling Environment.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literature review to get basic data, and comparative research method to them by using system research method, finally get the research conclusion that the influence of water resources on the living environment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five aspects:the city pattern, city landscape, city tourism, city economy and city culture. On the one hand, urban planning has irreversible effects in a city development. So it’s important to considering the city's long-term development. On the other hand, urban planning should take people as the foremost and give full considera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Human Dwelling Environment. And explains the importance of water to Human Dwelling Environment,and put forward a better city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mode.Key word : Water Human Dwelling Environment Jiaozuo目录第一章绪论 (3)1.1调查原因 (3)1.2调查背景........................................................................................................................ - 3 -1.3 调查目的....................................................................................................................... - 4 -1.4 调查对象 (4)1.5 调查时间 (4)1.6 调查方法和研究方法................................................................................................... - 4 - 第二章现状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焦作市水资源现状及变化趋势浅析
【摘要】: 本文完成了焦作市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调查评价、需水量预测、水平衡分析,开展了水资源保护、水资源配置研究;提出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布局和配置方案。

【关键词】:水资源分区;水质评价;变化趋势
[ Abstract ]: This paper completed the Jiaozuo city water resources investigation and assessment of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evaluation, prediction of water demand, water balance analysis of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development, research of water resources allocation of regional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put forward the overall layout and configuration scheme.
[ Key words ]: water resources zoning; water quality evaluation; change trend
1 焦作市概况
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地理坐标为112°34′~113°47′,北纬34°53′~35°28′。

全市面积4001km2。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受地形和季风影响,气候季节差异性较大。

春季温暖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干冷少雪。

焦作市地处黄河和海河两大流域,北部为太行山区,地形陡峭,山峰连绵;南部为平原区,地形平坦。

2 水资源分区
根据焦作市地形地质条件、河流分布将焦作市水资源划分为:漳卫河山区、漳卫河平原区、沁丹河区、小浪底——花园口干流区(表1)。

焦作市水资源评价流域分区
3 地表水资源量
3.1山丘区地表水资源量计算
焦作市山丘区是地表水资源的主要形成区。

根据各水资源分区的气象及下垫面条件,综合考虑气象、水文站点的分布,采用代表站法,推求分区径流量。

以降雨量修正的面积权重推求规划区河川径流量公式:
=
式中:W区——规划区流域年河川径流量或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m3;
W代——规划站控制范围的年河川径流量或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m3;
F区F代——规划区域和代表站的控制面积,km2;
P区P代——规划区域和代表站的年降雨深,mm。

经计算漳卫河山区的河流年河川径流量10516万m3。

3.2平原区地表水资源量计算
采用山丘区河川径流量计算方法,以平原区代表站平均降雨量大于40mm的5月~10月的降雨量作为计算基础,以降雨量的70%作为有效产流降雨量,其它月份认为不产生径流。

经计算焦作市平原区径流量为21750万m3。

4 地下水资源量及动态
4.1地下水资源量
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采用补给量法计算,时间序列为1980~2000年期间的年均值以反映近期条件下的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同时计算排泄量和地下水蓄变量,进行水均衡分析。

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采用降雨入渗补给法计算,时间序列为1956~2000年。

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47882万m3,其中降水入渗补给量29023 m3,山前侧渗量5948m3,地表水体入渗补给量12911 m3;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为20768 m3,其中河川基流量为6636 m3,山前侧向径流量为5948 m3,开采净消耗量为8184 m3。

4.2地下水动态
平原区地下水水位逐年下降,但是下降幅度和下降区域都有所减小。

焦作市内主要下降区域为以下两个:一个是以温县西北部向西延伸至孟州市为中心,向四周扩散至沁阳市、博爱县等地区的地下水下降区;另一个是以武陟县西北部为中心,向四周扩散至焦作市区以及修武县等地区的地下水下降区。

两个下降区中心区域下降幅度都在2m以上,范围有所减小。

平原区地下水降落漏斗区只有一个,即温孟地下水漏斗区,温孟漏斗区为河南省第二大漏斗区,现在已经由先前的孟州市和温县向东延伸至武陟县、修武县界内,漏斗区面积每年都在递增。

6 水质评价
6.1地表水质
⑴河流水质现状评价
焦作市对黄河、海河水系的蟒河、大沙河、沁河的4个河段进行了水质监控,控制河流总长度119.8km。

河流水质全部为劣Ⅴ类水,个别河段的超标项目有所增加。

⑵水质变化趋势
蟒河汜水滩断面水质正逐渐好转,部分监测指标为显著下降,但是氨氮、化学需氧量、高锰酸钾指数、氟化物超标倍数增加;沁河武陟断面超标项目没有变化;大沙河修武断面污染项目氨氮、高锰酸钾指数、氟化物超标倍数有所减小。

6.2地下水水质
对全市11眼有代表性的地下水观测井进行了监测,总体上看,焦作市中深层地下水水质较好,浅层地下水上部水质较差。

其中超标项目较多的有修武县高村乡大高村,总硬度、硝酸盐氮、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超标;沁阳市常平乡煤窑庄,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超标;修武县城关镇小韩村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超标。

总体地下水质有好转趋势。

7 焦作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7.1水资源总量
由平原区1956~2000年降雨入渗补给量结果及其他结果统计得焦作市当地水资源总量为100916万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32266万m3,总降水入渗补给量18204万m3,重复计算量8470万m3。

7.2水资源可利用量
⑴地表水可利用量
受地形地势影响,焦作市北部山区、低山区除去现状水利工程,已经基本没有可以新建设中小型水库工程的有利地形和地质构造,地表水资源可开发利用有限,现状水利工程最大供水能力基本为该区域水资源可利用量。

地表水资源量为32266万m3,可利用量为8181.9万m3。

⑵地下水可利用量
地下水可开采量是指在可预见期内,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在不
引起生态环境恶化条件下,允许从含水层中获取的最大水量。

焦作市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为5573万m3/a。

⑶水资源可利用总量
Q总=Q地表+Q地下-Q重
式中:Q总为水资源可利用总量;Q地表为地表水可利用量;Q地下为浅层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Q重为重复计算量,Q重=ρ(Q渠+Q田)。

计算得知:焦作市当地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为13755万m3。

7.3地下水平衡分析
焦作市当地地下水资源补给量加上过境、入境水资源补给量,平原区地下水平均总补给量为15118万m3/a,总排泄量为14936万m3/a。

经平衡分析,计算成果的计算误差较小,经度符合要求。

8 水资源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焦作市未来水平年水资源总量将会减少,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及过境水量可能会进一步减少。

根据《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未来我国气候变化速度进一步加快,很可能在未来50~80年使全国平均温度升高2~3℃。

评估报告认为,气候变暖可能使北方江河径流量减少,南方径流量增加,各流域年平均蒸发量增大。

其中黄河及内陆河地区蒸发量将可能增大15%左右,因此旱涝等灾害的出现频率会增加,并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

沁河是焦作市主要的过境河流,沁河的径流主要降雨形成,由五龙口水文站多年观测资料可知,80年代以来径流逐年减少,分析原因系上游山西境内用水逐年增加所致。

随着上游山西省社会经济的发展,沁河上游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将会不可避免地加大,根据最新规划,沁河河口村水库建成后,引沁灌区焦作部分分配水量将减少,供水保证率仅为68%。

因此,未来水平年沁河来水量将随之减少。

作者简介:刘璟男1969.1汉内蒙古工程师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