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变态心理学及健康心理学知识

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
心理
生物
社会
异常心理
心理学模式
精神分析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 人本-存在主义理论
➢弗洛伊德理论观点: 潜意识、性及童年决定论
• 欧文.亚龙
第二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 心理及其区分
• 第一单元 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 • 第二单元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
第一单元 正常心理的功能
• 正常的心理活动,具有三大功能 – 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的生存发展 – 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人类赖以生存的 社会组织正常运行 – 能使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以便创造性地改造世 界,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
一、标准化的区分
• 4.社会适应标准 – 是否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 – 正常与异常主要是与行为的社会常模比较而言的 – 是否符合社会准则或社会常模(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 – 异常 • 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 • 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产生不适应现象(由于器质或功能的缺陷或两者兼而 有之)
非理性冲动冲破防线,就会产生异常行为。如果冲不破防御,就会形成潜意识层次的痛 苦,会以梦、口误或失误行为等表达。 ---潜意识中的心理冲突
弗洛伊德理论的局限和问题:
(1)未认识到出生几年之后人格的变化 (2)强调本能而忽略社会影响 (3)对人类本性的消极描述
1、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 两个基本命题
潜意识 性的冲动
二、心理学的区分原则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涉及到各种各样的领域和分支。
其中,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一个强调的是异常心理状态,而另一个则关注个体的健康与幸福。
本文将探讨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内容以及对个体生活的影响。
一、变态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也称为异常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领域,专注于研究和了解人类异常心理状态和行为。
它研究的对象包括各种心理障碍、个性障碍、精神疾病等。
变态心理学主要聚焦在以下几个方面:1. 精神疾病的分类与诊断:变态心理学致力于对精神疾病进行分类和诊断,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
通过识别症状和行为表现,如焦虑、抑郁、精神分裂等,对精神疾病进行科学而准确的划分。
2. 异常行为的病因研究:变态心理学试图探索人类异常行为的形成原因和机制。
通过研究心理、生理和环境等多个层面的因素,帮助理解为何某些人会表现出异常的心理状态,如恐惧症、强迫症等。
3. 治疗方法与干预措施:变态心理学研究异常心理状态的治疗方法和干预措施,如认知行为疗法、药物治疗等,旨在帮助患者摆脱病痛,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
变态心理学对于理解和帮助那些患有心理障碍的人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异常心理状态,能够推动心理健康领域的发展,为社会提供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
二、健康心理学与变态心理学相反,健康心理学关注的是个体的健康和幸福状态。
它研究和探讨的是健康人群的心理特点,以及如何维持心理健康和提升个体的生活质量。
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心理幸福感研究:健康心理学强调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
通过研究积极心理特征,如乐观、希望和自我成就感等,来推动人们的健康和幸福感。
2. 压力与应对研究:健康心理学关注个体在压力面前的应对策略。
研究发现,有效的应对方式可以降低焦虑和抑郁等心理不适,促进身心健康。
3. 心理健康干预:健康心理学提供了多种心理干预方法,以帮助人们维持和提升心理健康。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一、关于变态心理学
心理正常的群体和有精神障碍的心理异常群体,变态心理学也称异常心理学。
二、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
1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三、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
2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3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4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5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四、常见精神障碍
6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五、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7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8word 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六、关于健康心理学
健康心理学工作领域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1、躯体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
2、防御压力和治疗反应性心理障碍中的心理学问题。
健康心理学与心身医学的区别:
1、健康心理学,侧重于伤害身体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心理活动。
2、心身医学,侧重于心身疾病本身的诊断与治疗。
七、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
八、压力与健康
9
10
11。
最新[医学保健]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课件PPT
![最新[医学保健]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dbaa91eb87c24028905fc304.png)
然而,历史是无情的,它无情地摧毁人类自身 的专横,涤荡了人类自身造成的历史污垢。欧 洲的中世纪,在经历了一场卑劣的造神运动和 摧残人性的黑暗时代之后,随着资产阶级的迅 速成长,一场解放人性的运动,以不可阻挡之 势在欧洲爆发了。很快,文艺复兴的曙光照遍 了整个欧洲。自然科学的出现,使人们有可能 再一次把心理的异常现象和大脑的功能联系在 一起。 虽然变态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对象同是异 常心理,但在17世纪以前,由于精神病学肩 负着从酷刑中解放精神病人的重任,所以他远 比变态心理学活跃,甚至变态心理学只能融在 精神病学之中,才能获得发展。
注
如果我们把现代的变态心理学看作西方科学发展 的产物,那末,在这里,我们只能把变态心理学 的发端,定位在西方人最早关注和解释异常心理 现象的时代,这个时代,大概始于公元前400年。 公元前400年,古希腊的医生希波克里特 (Hippocrates)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出了天才的 推论,他用当时自己提出的体液学说,即认为人 的心理和性格差异与人的体液性质密切相关的观 点,来解释人的异常心理和行为。他认为,人之 所以“疯狂”,是因为有害的体液流入大脑所造 成的。尽管当时人类受到科学手段的局限,无法 直接证实这种推论,但是,这种推论中,已经包 含了现代心理学所谓“心理是脑的功能”这一判 断的雏型。
(2)由于我们的“自我”必须随时 随地的学习外部世界,以便理性地处理 “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3)为防止、抵御和消除焦虑,我们必 须克制、压抑非理性冲动。如果压抑力 量不足,让冲突、矛盾,或者说让非理 性冲破防线,那时,我们就产生异常心 理和行为;如果冲不破防御,我们就可 以形成意识不到痛苦。但是,意识不到 的痛苦,并不是冲突和痛苦彻底消失, 他们只是隐藏起来,躲藏到潜意识之中 而已。躲藏到潜意识之中的冲突,还要 以扭曲的形式变相地表达自己,比如, 以显性梦或隐性梦的形式、以口误或失 误行为等方式表达自己,等等;
变态心理学和健康

感”、“窥镜症”
23
2. 思维障碍
1》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 维贫乏、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破裂性思维 (语词杂拌)、 思维不连贯、思维中断、思 维插入、思维被夺、思维云集(强制性思 维)、病理性赘述、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 词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 2》思维内容障碍:妄想(原发性妄想和继发 性妄想)、强迫观念、超价观念。
21
幻觉
根据感受器官不同,可分为:
幻听:言语性幻听(命令性幻听、评论性幻听、 争论性幻听)与非言语幻听 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 根据幻觉体验的来源,可分为真性幻觉和假 性幻觉; 根据幻觉产生的特殊条件,可分为功能性幻 觉、思维鸣响、心因性幻觉。
22
3》感知综合障碍:视物变形症、“非真实
24
妄想
妄想的特点:⑴以毫无根据的设想为前提进
行推理,违背思维逻辑,得出不符合实际的 结论;⑵对这种不符合实际的结论坚信不移, 不能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进行知识教育以及 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纠正;⑶具有自我卷入性, 以自己为参照系。 常见类型:关系妄想、被害妄想、特殊意义 妄想、物理影响妄想、夸大妄想、自罪妄想、 疑病妄想、嫉妒妄想、钟情妄想、内心被揭 露感。
13
二、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区分
1. 标准化的区分
李心天1991年提出 1》医学标准; 2》统计学标准; 3》内省经验标准; 4》社会适应标准。
14
2. 心理学的原则
郭念锋提出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15
关于社会人群的心理活动,下列描述中正确
8
3. 人本主义学派:
1》提出“潜能”的概念,认为心理异常是由 于“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到了阻碍,是 “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 2》马斯洛认为心理异常最基本的表现是“存 在焦虑”,是“存在”与“责任”的冲突。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题库(附答案)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题库(附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变态心理学的定义?A. 研究异常心理现象的学科B. 研究心理障碍的成因、发展和治疗的学科C. 研究正常心理现象的学科D. 研究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学科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健康心理学的定义?A. 研究心理因素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的学科B. 研究心理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的学科C. 研究心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学科D. 研究心理正常的维护和促进的学科答案:C3. 下列哪种心理障碍属于认知障碍?A. 抑郁症B. 精神分裂症C. 阿尔茨海默病D. 焦虑症答案:C4. 下列哪种心理障碍属于情感障碍?A. 精神分裂症B. 阿尔茨海默病C. 抑郁症D. 焦虑症答案:C5. 下列哪种心理障碍属于焦虑障碍?A. 抑郁症B. 精神分裂症C. 社交恐惧症D. 阿尔茨海默病答案:C6. 下列哪种心理障碍属于人格障碍?A. 抑郁症B. 精神分裂症C. 反社会人格障碍D. 焦虑症答案:C7. 下列哪种心理障碍属于精神障碍?A. 抑郁症B. 焦虑症C. 精神分裂症D. 健康心理学答案:C8. 下列哪种心理测试不属于心理评估?A. 韦氏智力量表B. MMPI-2C. WAIS-IVD. 健康问卷答案:D9. 下列哪种治疗方法不属于心理治疗?A. 认知行为疗法B. 精神分析疗法C. 药物治疗D. 经颅磁刺激疗法答案:D10. 下列哪种疾病不是由病毒引起的?A. 乙型肝炎B. 艾滋病C. 感冒D. 狂犬病答案:A二、简答题1. 请简述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答案: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异常心理现象的学科,包括心理障碍的成因、发展和治疗。
它关注个体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异常表现,以及这些异常表现对个体社会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 请简述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答案:健康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因素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的学科。
它关注个体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正常表现,以及这些正常表现对个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第一节关于变态心理学1、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关系:在我们生存的社会人群中,正常的心理活动和异常的心理活动,总是具体表现在不同个体身上,于是,便形成了心理正常的群体和有精神障碍的心理异常群体。
有精神障碍的群体占人群总体的比例为13。
47%。
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有互相转化的可能性。
这一可能性,就是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在人群中永远并存的根据2、精神分析理论对变态心理的解释:1,精神分析理论解释异常心理现象,是从两个基本命题出发,用弗洛伊德的话说: a、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b、性冲动是神经病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2,依据以上两个命题,弗洛伊德又推延出以下几种判断:a、人类的生物本能—力比多,是心理活动的动力b、力比多在幼年期驱动人的性心理发展:口腔欲阶段、肛门欲阶段、生殖欲阶段c、人的心理结构有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d、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e、防止焦虑能力:防御机制(压抑或克制能力)3根据以上假定,造成心理异常现象原因是:a、合理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是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
如果发展过程中接受刺激太多或太少,会造成性心理的“退化”或“固著”。
b、自我学习外部世界以便理性处理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和矛盾c、为防止、抵御和消除焦虑,必须克制、压抑非理性冲动。
3、人本主义对异常心理的解释:人本主义心理学首先提出“潜能”观念,并同时赋予它一种性质,即“潜能”不论就生理方面或心理方面,都具有趋向完善的性质和特点。
之后,便断定心理问题和心理异常就是由于“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到了阻碍,是“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
第二节心理正常与异常及区别1、正常与异常的医学标准、统计标准、内省标准及社会适应标准:一:医学标准:这种标准是将心理障碍当作躯体疾病一样看待.如果一个人的某种心理行为被怀疑有病,就必须找到它的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变化的根据,在此基础上认定此人有精神疾病或者心理障碍.其产生原因归结为脑功能失调.病理上的变化才是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可靠依据.医学标准将心理障碍纳入了医学范畴.统计学标准:在普通人群中,人们的心理特征,在统计学上显示常态分布.在常态曲线上,居中的大多数人属于心理正常范围,而远离中间的两端被视为异常.因此,一个人的正常或者异常就以其偏离平均值来决定.统计学的标准提供了心理特征的数量资料,比较客观,操作也比较容易,但是心理测量的内容受社会文化的制约,但是智力超常和有非凡创造力的人在人群中是极少数.所以,统计学标准的普遍性也是相对的.内省经验标准.这里的内省经验涵盖两个方面,一是指病人的内省经验,如病人自己觉得焦虑,抑郁或者说不出明显原因的不舒适感,自己觉得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等等.其二就是观察者的内省经验,如观察者把被观察的行为与自己以往经验相比较,从而对被观察者作出心理正常或者异常的判断.社会适应标准:在正常情况下,人能够维持生理和心理活动的稳定状态,能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因此,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准则,能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这时我们说他的行为是一种社会适应性行为.如果由于器质或功能的缺陷,使得某个人的社会行为能力受损,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那么我们就认为此人有心理障碍.这一判断,是将此人的行为与社会行为常模相比较之后得出的.2、心理学区分异常心理的三原则:根据心理学对心理活动的定义,即“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是脑的机能”,确定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依据,以下的三原则: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二、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三、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第三节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1、感知觉障碍的种类及其特点::一、感觉障碍1、感觉过敏。
心理咨询师课程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

心理咨询师课程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心理咨询师课程: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在心理咨询师的学习课程中,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是两个至关重要的领域。
它们犹如两架马车,共同牵引着我们对人类心理世界的深入理解,帮助我们更好地识别、评估和干预各种心理状态,以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变态心理学,顾名思义,主要研究偏离正常心理状态的各种表现、原因和机制。
当我们提及“变态”这个词时,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一些极端、恐怖或者难以理解的现象。
但在心理学的范畴里,它并不是我们日常所认为的那种贬义的、带有歧视性的概念。
它更像是一个客观的描述,指的是那些超出了正常心理范围的行为、情感和思维模式。
比如说,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会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他们的思维和感知方式与正常人截然不同。
再比如,患有抑郁症的人可能会长期陷入极度的悲伤和绝望之中,对生活失去兴趣和动力。
这些都是变态心理学所关注和研究的内容。
通过对这些异常心理现象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它们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那么,为什么要学习变态心理学呢?首先,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识别心理障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表现出异常行为或情绪的人,如果我们没有相关的知识,很可能会将其简单地归结为“性格古怪”或者“心情不好”,从而错过了及时干预和帮助的机会。
而通过学习变态心理学,我们能够敏锐地察觉到这些异常表现背后可能隐藏的心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其次,变态心理学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心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它让我们认识到,正常和异常之间并没有绝对清晰的界限,很多时候是一个连续的谱系。
每个人在不同的情境和压力下,都可能会出现一些短暂的、轻微的异常心理反应。
了解这一点,可以让我们更加宽容和包容地对待他人,减少对他人的误解和偏见。
健康心理学则是从另一个角度来关注心理与健康的关系。
它不仅仅关注心理障碍和疾病,更强调如何促进和维护心理健康,提高个体在面对各种生活压力和挑战时的适应能力和心理韧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为主义模式
心理异常时“不良学习”的结果 心理异常也可以通过条件反射即“学习”
的过程而予以否定,即所谓的“矫正”
存在—人本主义模式
生活不是最求舒适,而是作为一个人存在 于世
纯真是最重要的,纯真使人成为真正的自 我,如果把幸福和快乐理解错了,就会导 致失望和焦虑。
“存在和责任”而形成的存在焦虑是人的 基本焦虑。
第二单元 心理异常的判别标准
常识性的区分 • 离奇怪异的言谈、思维和行为 • 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 • 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 • 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
心理异常的判别标准
统计分析的标准 心理特征符合常态分布,居中的大多数人 属于心理正常,而远离中间的两端被视为 心理异常。
心理异常的判别标准
心理测验的标准 通过心理测验在标准情境下,取得被判别 者行为样本予以数量化描述并加以分析, 以判别心理异常与否。
变态心理学的发展: 20世纪中叶以来
精神药物的发展 神经科学的发展 发病机制的逐步阐明
第二单元 变态心理的病因模式
一、心理动力学模式 心理发展各阶段上接受刺激过多或者太少,会使
心理的发展受到挫折,就会造成“退化”或“固 着”,就造成未来人格的变态、异常。 防止、抵御和消除焦虑我们需要克服非理性冲动。 克服力量不足,冲突就让非理性冲破防线,则产 生异常心理和行为;如果冲不破防御,冲突会潜 藏到潜意识之中,并以扭曲的形式变形表现自己。
心理异常的判别标准
病因症状的标准 被判别者是否存在是否表现出相应的症状 表现。
心理异常的判别标准
社会适应标准 当事人社会行为能力受损,不能按照社会 认可的方式行事。
第三节 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
认知障碍 情感障碍 意志障碍 行为障碍 意识障碍
认知障碍:感知觉障碍
感觉障碍:过敏、减退、缺失、内感不适 知觉障碍:病理性错觉、幻觉(听、视、
发展。 祖国医学《内经》(公元前3-2世纪)提到
人的精神活动可归于“心神”等。
变态心理学的发展
现代精神病学的奠基人:德国学者克雷丕 林(Kraepelin, 1856-1926)以临床观察为 基础,提出了精神疾病的临床分类原则。 早发性痴呆。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 巴浦洛夫(1849-1936) 德国Jasper的精神病现象学
知觉障碍
真性幻觉 幻觉清晰、生动、位置精确与客观事物一 样
假性幻觉 模糊、不生动、位置不精确,不是通过相 应的感觉感知到的,而是存在于大脑中
感知综合障碍
视物变形 视物显大症、视物显小症
视物错位 周围视物的距离发生了改变
时间感知障碍 感觉时间或停滞不前或飞驰而过
体型感知障碍 整个躯体或个别部分发生了变化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第一单元 学科简史
变态心理学的发展
公元前5-4世纪,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 (Hippocrates)提出脑是思维的器官,并 提出了精神病的体液病理学说。
变态心理学的发展
亚里斯多得(Aristitle, 公元前384-322年) 认为心脏是精神的发源地。
也有人认为精神位于横隔、子宫等处。 欧洲中世纪宗教的干涉阻碍了精神病学的
运动感知障碍 运动与静止的混乱
多见于癫痫或精神分裂症
认知障碍:思维障碍
思维联想过程:思维奔逸,思维迟缓,贫乏,病 理性赘述,思维散漫,思维破裂,思维不连贯, 思维中断,思维插入,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 逻辑倒错性思维,思维云集
思维内容障碍 • 妄想:关系妄想、被害妄想、特殊意义妄想、影
响妄想、夸大妄想、自罪妄想、疑病妄想、嫉妒 妄想、钟情妄想、内心被揭露感 • 强迫观念 • 超价观念
语意识障碍也无明显外界干扰而出现思维 过程的短暂中断。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思维插入
思考过程中突然出现于主题无关的意外联 想,有明显的不自主感,自感思维是被外 力强加的,不受意志支配。
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思维云集
不受意愿支配的饲草,强制性地大量涌现 在脑内,内容往往杂乱多变,毫无意义, 毫无系统,与周围环境无任何联系。
思维奔逸
思维活动量增加和思维联想速度加快 具体表现:语量多、语速快、口若悬河、
滔滔不绝、词汇丰富,会出现音联、意联、 随境转移。 多见于躁狂状态或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 作。
思维迟缓
思维活动显著缓慢、联想困难、思考问题 吃力、反应迟钝。
具体表现:雨量少、语速慢、语音低沉、 反应迟缓。
多见于抑郁症状或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 作。
嗅、触、内脏性) 感知觉综合障碍:视物变形症,非真实感
感觉障碍
感觉过敏 感觉阈限降低,对低强度刺激的感受迟钝。多见 于神经症或感染后虚弱状态患者。
感觉减退 感觉阈限增高,见于抑郁症状、木僵状态和意识 障碍患者。
内感性不适 不明确、不具体的不舒适感,或难以忍受的异常 感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或脑外伤后综 合症。
有些焦虑是正常的,有些焦虑是神经症性 的。
第二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概念
第一单元 正常心理与异常的概念
正常心理 正常的、正确的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 质和规律性。
异常心理 丧失了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因各种因 素导致的不能按社会认可的适宜方式行动, 以致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是不适应的 心理状态。
知觉障碍
病理性错觉 意识异常的情况下对客观事物歪曲的认知, 把客观事物顽固的感知为性质完全不同的 另一种事物,多见于精神病患者或意识障 碍者,也见于癔症患者。
知觉障碍
幻觉 • 幻听:命令性幻听、评论性幻听、争论性幻听等,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 幻视:看到简单不成形的形象,或整个景象或场
面,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 幻嗅 • 幻味 • 幻触 • 内脏性幻觉
思维贫乏
思想内容空虚,概念和词汇贫乏。 具体表现:对询问无明确的应答性反应或
回答非常简单,沉默寡言,很少主动讲话。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或器质性精神障碍痴呆
状态
思维散漫
联想松弛,内容散漫 具体表现:不中肯不切题,答非所问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早期
破裂性思维
思维散漫的严重表现。 具体表现:不能表达完整的句子,只是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