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衰竭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十五章肝功能衰竭PPT课件

各种致肝损伤因素→肝细胞 ( 肝实质 细胞、枯否细胞 )严重受损→肝代谢、 分泌、合成、解毒、免疫功能障碍→黄 疸、出血、继发感染、肾功能障碍、脑 病等临床综合征。
肝功能衰竭(hapatic failure):
一般指肝功能不全晚
期阶段,主要临床表现为肝昏迷
与肾功能衰竭。
枯否细胞功能下降→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昏迷
NH3
干扰能量代谢(糖的生物氧化作用)
对脑组织毒性作用
兴奋性递质↓
抑制性递质↑
NH3于K+有竞争影响Na/K分布,抑制传导
THANK
YOU
SUCCESS
2019/4/14
(二)假性神经递质学说:
正常神经递质
假性神经
递质
1、假性神经递质如何产生:
2、假性神经递质如何引起肝性脑病:
取代正常神经递质,影响中枢功 能
3、BCAA/AAA↓如何引起肝性脑病:
BCAA与AAA均属电中性氨基酸,
如:取代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神经原
神经递质,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无法维持 ——
昏迷 ;取代锥体外系神经原神经递质——扑翼 样震颤,共济失调
皮层 昏迷
假 性 神 经 递 质 学 说
背景 1970年发现左旋多 巴可以改善肝昏迷
神经冲动传递(-)
提出该假说
脑干网状上行 多神经元交换、多突触 激活系统 (激活大脑皮层)
肝硬化
肠黏膜淤血、通透性↑
门体分流
枯否细胞吞噬能力↓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第一节 概 述
损伤因素
感染(病毒) 中毒 肿瘤 脂肪肝
功能不全
实质细胞
枯否细胞
功能损伤
症状表现
代谢 合成 胆汁分泌 解毒 和排泄 出血 黄疸 肾衰 昏迷
肝功能衰竭(hapatic failure):
一般指肝功能不全晚
期阶段,主要临床表现为肝昏迷
与肾功能衰竭。
枯否细胞功能下降→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昏迷
NH3
干扰能量代谢(糖的生物氧化作用)
对脑组织毒性作用
兴奋性递质↓
抑制性递质↑
NH3于K+有竞争影响Na/K分布,抑制传导
THANK
YOU
SUCCESS
2019/4/14
(二)假性神经递质学说:
正常神经递质
假性神经
递质
1、假性神经递质如何产生:
2、假性神经递质如何引起肝性脑病:
取代正常神经递质,影响中枢功 能
3、BCAA/AAA↓如何引起肝性脑病:
BCAA与AAA均属电中性氨基酸,
如:取代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神经原
神经递质,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无法维持 ——
昏迷 ;取代锥体外系神经原神经递质——扑翼 样震颤,共济失调
皮层 昏迷
假 性 神 经 递 质 学 说
背景 1970年发现左旋多 巴可以改善肝昏迷
神经冲动传递(-)
提出该假说
脑干网状上行 多神经元交换、多突触 激活系统 (激活大脑皮层)
肝硬化
肠黏膜淤血、通透性↑
门体分流
枯否细胞吞噬能力↓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第一节 概 述
损伤因素
感染(病毒) 中毒 肿瘤 脂肪肝
功能不全
实质细胞
枯否细胞
功能损伤
症状表现
代谢 合成 胆汁分泌 解毒 和排泄 出血 黄疸 肾衰 昏迷
肝衰竭诊疗指南 ppt课件

(3)有出血倾向,40%<PTA≤50%(或1.5< INR≤16)。
ppt课件
13
肝衰竭的原因
ppt课件
14肝衰竭的病生理机制宿主因素:遗传易感性,T淋 巴细胞释放炎症因子介导的 免疫反应导致细胞凋亡
病毒因素:①病毒的直接作 用,过度表达的HbsAg;② HBV基因变异
肝衰竭
毒素因素:Kupffer细胞坏死, 门静脉大量毒素未经充分解毒 进入肝细胞,导致Kupffer细胞 释放炎症因子介导免疫反应。
ppt课件
3
肝衰竭的分类
急性肝衰竭
亚急性肝衰竭
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
慢性肝衰竭
ppt课件
4
肝衰竭的分类
急性肝衰竭:急性起病,2 周内出现Ⅱ度及以上 肝性脑病(按Ⅳ度分类法划分)并有以下表现者: ①极度乏力,有明显厌食、腹胀、恶心、呕吐等 严重消化道症状;②短期内黄疸进行性加深;③ 出血倾向明显,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PTA)≤40 %或国际标准化比率(INR)≥1.5,且排除其他原 因;④肝脏进行性缩小。
代谢因素:微循环障碍及吸
收障碍导致肝脏营养不良;
药物无法发挥药效;毒素蓄
积
ppt课件
15
预后评估
综合评估
单因素评估
皇家医学院医院(King’s TBil
College Hospital,KCH) 凝血酶原时间(PT)
标准
血肌酐
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 胆碱酯酶
序贯器官衰竭评估 (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
病理表现:肝衰竭:在慢性肝病病理损害的基础上, 发生新的程度不等的肝细胞坏死性病变。
ppt课件
13
肝衰竭的原因
ppt课件
14肝衰竭的病生理机制宿主因素:遗传易感性,T淋 巴细胞释放炎症因子介导的 免疫反应导致细胞凋亡
病毒因素:①病毒的直接作 用,过度表达的HbsAg;② HBV基因变异
肝衰竭
毒素因素:Kupffer细胞坏死, 门静脉大量毒素未经充分解毒 进入肝细胞,导致Kupffer细胞 释放炎症因子介导免疫反应。
ppt课件
3
肝衰竭的分类
急性肝衰竭
亚急性肝衰竭
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
慢性肝衰竭
ppt课件
4
肝衰竭的分类
急性肝衰竭:急性起病,2 周内出现Ⅱ度及以上 肝性脑病(按Ⅳ度分类法划分)并有以下表现者: ①极度乏力,有明显厌食、腹胀、恶心、呕吐等 严重消化道症状;②短期内黄疸进行性加深;③ 出血倾向明显,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PTA)≤40 %或国际标准化比率(INR)≥1.5,且排除其他原 因;④肝脏进行性缩小。
代谢因素:微循环障碍及吸
收障碍导致肝脏营养不良;
药物无法发挥药效;毒素蓄
积
ppt课件
15
预后评估
综合评估
单因素评估
皇家医学院医院(King’s TBil
College Hospital,KCH) 凝血酶原时间(PT)
标准
血肌酐
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 胆碱酯酶
序贯器官衰竭评估 (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
病理表现:肝衰竭:在慢性肝病病理损害的基础上, 发生新的程度不等的肝细胞坏死性病变。
肝功能衰竭ppt课件

一般支持治疗
➢ (1)绝对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减轻肝脏负担; ➢ (2)加强病情监护; ➢ (3)高糖、低脂、适当蛋白饮食,进食不足者,每日
静脉补给足够的液体和维生素,保证每公斤体质量 35~40 kcal总热量, ➢ (4)积极地纠正低蛋白血症,补充白蛋白或新鲜血浆, 并补充凝血因子; ➢ (5)进行血气监测,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 乱,特别要注意纠正低钠、低氯、低钾血症和碱中毒; ➢ (6)注意消毒隔离,加强口腔护理及肠道管理,预防 医院内感染发生。
➢ 非肝炎病毒 巨细胞病毒、EB病毒、肠道病毒
肝衰竭的常见病因
➢ 药物及有毒物质 异烟肼、利福平、醋氨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酒精、四氯化碳、毒蕈等
➢ 细菌及寄生虫 严重细菌感染、血吸虫等
肝衰竭的少见病因
➢ 代谢异常 肝豆状核变性、糖代谢缺陷
➢ 缺血缺氧 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塞等
肝衰竭的少见病因
➢ 自身免疫性肝损害 ➢ 肝移植、部分肝切除、肝脏肿瘤 ➢ 先天性胆道闭锁 ➢ 其他
诱因
➢ 1.饮食诱因:进食大量高蛋白饮食。 ➢ 2.严重肝病的并发症:如上消化道出血、
背景资料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高发国家
• 乙肝病毒携带者约 0.9亿 • 慢性肝炎病人约 3,000 万 • 终末期肝病800万 • 每年死于肝病约 50 万
肝衰竭的诊治是世界性难题之一
• 国际上,肝衰竭的进一步分型存在分歧 • 内科综合治疗病死率高达50~80% • 新型治疗技术需要探索和发展
概念
➢ 肝衰竭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肝细胞坏死 或严重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 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 偿,出现以黄疸、凝血功能障碍、肝性 脑病和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症 候群。
肝衰竭ppt课件

1 代谢异常:肝豆状核变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塞等 3 肝移植、部分肝切除、肝脏肿瘤、先天性胆道闭
锁等 4 其他:创伤、辐射等
学习交流PPT
8
III 、肝衰竭的病因(三)
造成肝衰竭的病因可以是单一因素,如 感染某种肝炎病毒、酒精中毒、服用某 种药物等,也可以是多种因素共同所致, 如在慢性肝炎基础上重叠感染其他病毒、 慢性酒精中毒基础上合并病毒感染等
6
I、肝衰竭的常见或较常见病因(一)
1 肝炎病毒: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
2 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对乙酰氨基酚等
3 有毒物质:酒精、四氯化碳等
4 细菌及寄生虫:严重的细菌感染、血吸虫等
5 非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肠道病毒等
6 妊娠急性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学习交流PPT
7
I、肝衰竭的少见或罕见病因(二)
学习交流PPT
9
学习交流PPT
10
一·病毒性肝衰竭
一、 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衰竭主要是嗜肝病毒, 其他病毒引起者偶见。乙型肝炎是引起肝衰最常 见的原因。无地域差异性,它所引起的肝衰竭, 约占急性乙肝病例数的1%,在所有肝衰竭病例中 的比率,各地区报道结果不一。乙肝病毒并无致 肝损伤毒性,肝衰竭的发病主要是强烈的免疫病 理反应所致。有些潜在的慢性HBV感染者,在撤 除皮质激素或停用化疗药物后,激活免疫反应, 偶可引起肝衰竭,前C区变异的HBV较未变异者易 引起肝衰竭。
学习交流PPT
5
III 、肝衰竭的病因
目前在我国,引起肝衰竭的主要病因仍然是 肝炎病毒(以乙型肝炎为主),其次是药物或肝 毒性物质(如酒精、化学制剂等);而在欧美国 家,药物是引起急性、亚急性肝衰竭的主要 原因,酒精则常导致慢性肝衰竭。在儿童患 者,遗传代谢性肝损害是引起肝衰竭的主要 原因。
锁等 4 其他:创伤、辐射等
学习交流PPT
8
III 、肝衰竭的病因(三)
造成肝衰竭的病因可以是单一因素,如 感染某种肝炎病毒、酒精中毒、服用某 种药物等,也可以是多种因素共同所致, 如在慢性肝炎基础上重叠感染其他病毒、 慢性酒精中毒基础上合并病毒感染等
6
I、肝衰竭的常见或较常见病因(一)
1 肝炎病毒: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
2 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对乙酰氨基酚等
3 有毒物质:酒精、四氯化碳等
4 细菌及寄生虫:严重的细菌感染、血吸虫等
5 非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肠道病毒等
6 妊娠急性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学习交流PPT
7
I、肝衰竭的少见或罕见病因(二)
学习交流PPT
9
学习交流PPT
10
一·病毒性肝衰竭
一、 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衰竭主要是嗜肝病毒, 其他病毒引起者偶见。乙型肝炎是引起肝衰最常 见的原因。无地域差异性,它所引起的肝衰竭, 约占急性乙肝病例数的1%,在所有肝衰竭病例中 的比率,各地区报道结果不一。乙肝病毒并无致 肝损伤毒性,肝衰竭的发病主要是强烈的免疫病 理反应所致。有些潜在的慢性HBV感染者,在撤 除皮质激素或停用化疗药物后,激活免疫反应, 偶可引起肝衰竭,前C区变异的HBV较未变异者易 引起肝衰竭。
学习交流PPT
5
III 、肝衰竭的病因
目前在我国,引起肝衰竭的主要病因仍然是 肝炎病毒(以乙型肝炎为主),其次是药物或肝 毒性物质(如酒精、化学制剂等);而在欧美国 家,药物是引起急性、亚急性肝衰竭的主要 原因,酒精则常导致慢性肝衰竭。在儿童患 者,遗传代谢性肝损害是引起肝衰竭的主要 原因。
肝衰竭PPT课件

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引起的急性肝衰竭,目前尚未证明病毒特异性治疗有效。
对确定或疑似疱疹病毒或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发的急性肝衰竭患者,可使 用阿昔洛韦(5~10mg/kg,每8 小时静滴)治疗,并应考虑进行肝移植。
(2)药物性肝损伤所致急性肝衰竭
应停用所有可疑的药物,追溯过去6个月服用的处方药、中草药 、非处方药、膳食补充剂的详细信息(包括服用、数量和最后一次服 用的时间)。尽可能确定非处方药的成分。已有研究证明,N-乙酰半 胱氨酸(NAC)对药物性肝损伤所致急性肝衰竭有益。其中,确诊或 疑似对乙酰氨基酚(APAP)过量引起的急性肝衰竭患者,如摄入APAP 在4h之内,在给予NAC之前应先口服活性肽。摄入大量APAP的患者, 血清药物浓度或转氨酶升高提示即将或已经发生了肝损伤,应立即给 予NAC。怀疑APAP中毒的急性肝衰竭患者也可应用NAC。必要时给予人 工肝吸附治疗。对于非APAP 引起的急性肝衰竭患者,应用NAC亦可改 善结局。
(4)血吸虫性肝硬化 慢性肝衰竭
(5)亚急性肝衰竭(早期) 原因待查(入院诊断) 原因未明(出院诊断)
(对可疑原因写出并打问号)
肝衰竭的治疗
目前肝衰竭的内科治疗尚缺乏特效药物和手段。原则上强调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病因治疗措施和综 合治疗措施,并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肝衰竭患者诊断明确后,应 进行病情评估和重症监护治疗。有条件者早期进行人工肝治疗,视 病情进展情况进行肝移植前准备。
(2)促肝细胞生长治疗
为减少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可酌情使用促肝细胞生长素 和前列腺素E1(PEG1)脂质体等药物,但疗效尚需进一步确定。
(3)微生态调节治疗
肝衰竭患者存在肠道微生态失衡,肠道益生菌减少,肠道有害菌增 加,而应用肠道微生态制剂可改善肝衰竭患者预后。根据这一原理, 可应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乳果糖或拉克替醇,以减少肠道细菌易位 或降低内毒素血症及肝性脑病的发生。
对确定或疑似疱疹病毒或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发的急性肝衰竭患者,可使 用阿昔洛韦(5~10mg/kg,每8 小时静滴)治疗,并应考虑进行肝移植。
(2)药物性肝损伤所致急性肝衰竭
应停用所有可疑的药物,追溯过去6个月服用的处方药、中草药 、非处方药、膳食补充剂的详细信息(包括服用、数量和最后一次服 用的时间)。尽可能确定非处方药的成分。已有研究证明,N-乙酰半 胱氨酸(NAC)对药物性肝损伤所致急性肝衰竭有益。其中,确诊或 疑似对乙酰氨基酚(APAP)过量引起的急性肝衰竭患者,如摄入APAP 在4h之内,在给予NAC之前应先口服活性肽。摄入大量APAP的患者, 血清药物浓度或转氨酶升高提示即将或已经发生了肝损伤,应立即给 予NAC。怀疑APAP中毒的急性肝衰竭患者也可应用NAC。必要时给予人 工肝吸附治疗。对于非APAP 引起的急性肝衰竭患者,应用NAC亦可改 善结局。
(4)血吸虫性肝硬化 慢性肝衰竭
(5)亚急性肝衰竭(早期) 原因待查(入院诊断) 原因未明(出院诊断)
(对可疑原因写出并打问号)
肝衰竭的治疗
目前肝衰竭的内科治疗尚缺乏特效药物和手段。原则上强调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病因治疗措施和综 合治疗措施,并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肝衰竭患者诊断明确后,应 进行病情评估和重症监护治疗。有条件者早期进行人工肝治疗,视 病情进展情况进行肝移植前准备。
(2)促肝细胞生长治疗
为减少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可酌情使用促肝细胞生长素 和前列腺素E1(PEG1)脂质体等药物,但疗效尚需进一步确定。
(3)微生态调节治疗
肝衰竭患者存在肠道微生态失衡,肠道益生菌减少,肠道有害菌增 加,而应用肠道微生态制剂可改善肝衰竭患者预后。根据这一原理, 可应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乳果糖或拉克替醇,以减少肠道细菌易位 或降低内毒素血症及肝性脑病的发生。
肝衰竭 ppt课件

20
IV.发病机制
此时,氨代谢平衡的打破可导致动脉血氨水平升高至
100~450mol/L,脑组织中与血液中氨的比值升高至正常的
1.5~4倍。
研究结果显示,当患者脑氨代谢升高时,脑对氨的摄取增
加,因此,即使血氨正常也会发生脑功能障碍。
脑中清除氨的关键酶是谷氨醜胺合成酶,其主要存在于星
形细胞气在肝硬化或其他髙氨血症状态下,星形细胞中的
22
o
.
23
锁等 4 其他:创伤、辐射等
8
III 、肝衰竭的病因(三)
造成肝衰竭的病因可以是单一因素,如 感染某种肝炎病毒、酒精中毒、服用某 种药物等,也可以是多种因素共同所致, 如在慢性肝炎基础上重叠感染其他病毒、 慢性酒精中毒基础上合并病毒感染等
9
10
一·病毒性肝衰竭
一、 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衰竭主要是嗜肝病毒, 其他病毒引起者偶见。乙型肝炎是引起肝衰最常 见的原因。无地域差异性,它所引起的肝衰竭, 约占急性乙肝病例数的1%,在所有肝衰竭病例中 的比率,各地区报道结果不一。乙肝病毒并无致 肝损伤毒性,肝衰竭的发病主要是强烈的免疫病 理反应所致。有些潜在的慢性HBV感染者,在撤 除皮质激素或停用化疗药物后,激活免疫反应, 偶可引起肝衰竭,前C区变异的HBV较未变异者 易引起肝衰竭。
5
III 、肝衰竭的病因
目前在我国,引起肝衰竭的主要病因仍然是 肝炎病毒(以乙型肝炎为主),其次是药物或肝 毒性物质(如酒精、化学制剂等);而在欧美国 家,药物是引起急性、亚急性肝衰竭的主要 原因,酒精则常导致慢性肝衰竭。在儿童患 者,遗传代谢性肝损害是引起肝衰竭的主要 原因。
6
I、肝衰竭的常见或较常见病因(一)
11
二.药性或毒物
IV.发病机制
此时,氨代谢平衡的打破可导致动脉血氨水平升高至
100~450mol/L,脑组织中与血液中氨的比值升高至正常的
1.5~4倍。
研究结果显示,当患者脑氨代谢升高时,脑对氨的摄取增
加,因此,即使血氨正常也会发生脑功能障碍。
脑中清除氨的关键酶是谷氨醜胺合成酶,其主要存在于星
形细胞气在肝硬化或其他髙氨血症状态下,星形细胞中的
22
o
.
23
锁等 4 其他:创伤、辐射等
8
III 、肝衰竭的病因(三)
造成肝衰竭的病因可以是单一因素,如 感染某种肝炎病毒、酒精中毒、服用某 种药物等,也可以是多种因素共同所致, 如在慢性肝炎基础上重叠感染其他病毒、 慢性酒精中毒基础上合并病毒感染等
9
10
一·病毒性肝衰竭
一、 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衰竭主要是嗜肝病毒, 其他病毒引起者偶见。乙型肝炎是引起肝衰最常 见的原因。无地域差异性,它所引起的肝衰竭, 约占急性乙肝病例数的1%,在所有肝衰竭病例中 的比率,各地区报道结果不一。乙肝病毒并无致 肝损伤毒性,肝衰竭的发病主要是强烈的免疫病 理反应所致。有些潜在的慢性HBV感染者,在撤 除皮质激素或停用化疗药物后,激活免疫反应, 偶可引起肝衰竭,前C区变异的HBV较未变异者 易引起肝衰竭。
5
III 、肝衰竭的病因
目前在我国,引起肝衰竭的主要病因仍然是 肝炎病毒(以乙型肝炎为主),其次是药物或肝 毒性物质(如酒精、化学制剂等);而在欧美国 家,药物是引起急性、亚急性肝衰竭的主要 原因,酒精则常导致慢性肝衰竭。在儿童患 者,遗传代谢性肝损害是引起肝衰竭的主要 原因。
6
I、肝衰竭的常见或较常见病因(一)
11
二.药性或毒物
肝功能衰竭(hepatic failure)PPT课件

门-体侧支循环建立-血氨绕过肝脏直接进入体循环
㈠ 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1. 氨中毒学说
⑵ 血氨升高对脑的毒性作用
1) 干扰能量代谢 氨 + α-酮戊二酸
消耗α-酮戊二酸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谷氨酸
消耗NADH
谷氨酰胺
消耗ATP
ATP减少
㈠ 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1. 氨中毒学说
⑵ 血氨升高对脑的毒性作用
2) 脑内神经递质改变
假性神经递质
苯丙氨酸
苯丙氨酸 羟化酶
脑神经 元内
酪氨酸
酪氨酸 羟化酶
多巴
多巴 脱羧酶
多巴胺
β-羟化酶
去甲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胺
神经冲动
调节大脑皮质兴奋性, 维持清醒状态
前页
苯丙氨酸
细菌 脱羧酶 肠道
苯乙胺 β-羟化酶 苯乙醇胺
酪氨酸
酪胺
脑神经元
羟苯乙醇胺
苯乙醇胺 羟苯乙醇胺
神经冲动
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 动系统唤醒功能不能 维持、昏迷
醛固酮、抗利尿激素增多-钠水潴留、低血钾
二、肝功能衰竭对机体的影响
㈡ 胆汁分泌、排泄障碍
⑴ 高胆红素血症-黄疸 ⑵ 肝内胆汁淤积症 黄疸、皮肤搔痒、血清结合胆红素升高 Vk吸收障碍致出血倾向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动脉血压低、心动过缓
神经系统受抑制
二、肝功能衰竭对机体的影响
㈢ 凝血功能障碍 凝血因子合成减少 并发DIC,凝血因子消耗增加 血小板功能异常、数量减少 ㈣ 免疫功能障碍 Kupffer细胞吞噬、清除细菌、毒素减少 易继发细菌感染及菌血症
6. 治疗经过 患者入院第五天进食后,突然上腹部剧痛,面
色苍白,呕出鲜红色血液约700ml,脉搏134次/分,血压 60/50mmHg,经药物及三腔气囊管治疗,停止呕血。入院 10天后出现烦躁,精神差,定时定向力异常,昏迷,各种 反射迟钝乃至消失,抢救无效死亡。
肝功能衰竭医学PPT课件

肝功能衰竭-治疗-内科综合治疗
2.病因治疗
(1)药物 德福韦等。 (3)毒蕈中毒 可应用青霉素G或NAC 如对乙酰氨基酚,可用N-乙酰半胱氨酸解毒。 (2)病毒性肝炎 如HBV 可用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阿
肝功能衰竭-治疗-内科综合治疗
3.肝功能保护和促肝细胞生长治疗 (1)肝保护药物:甘草甜素、还原型谷胱甘肽、门冬氨酸
肝功能衰竭-病因
在我国引起肝衰竭的主要病因是肝炎病毒(主要为乙
型肝炎病毒),其次是药物,近年中药有增加趋势。欧美
国家主要是药物。小儿肝衰竭还有其年龄特点,还见于先
天性和遗传代谢性疾病。
肝功能衰竭-病因-感染
◆病毒(最常见) 肝炎病毒(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 EB病毒 CMV病毒 单纯疱疹 肠道病毒 细小病毒 人类疱疹病毒6
(2)意识错乱、言语不清、定向障碍、过度换气、反射 亢进、昏睡 3.不断增多的青紫、瘀点或瘀斑
肝功能衰竭-临床实验室特点
1.肝损伤-转氨酶增高(ALT、AST) 2.肝功能障碍: (1)低血糖 (2)低胆固醇 (3)PT>20s
(4)进行性胆红素增高
(5)高氨血症和脑病 3.慢性肝病特点:营养不良、门脉高压、佝偻病、蜘蛛痣、 杵状指。
钾镁。
(2)促肝细胞生长药物:促肝细胞生长因子和前列腺素E
肝功能衰竭-治疗-内科综合治疗
4.出血治疗 (1)定期补充新鲜血浆、维生素K1及凝血酶原复合物。 (2)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可用H2 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 制。 (3)门脉高压性出血,首选生长抑素类药物、三腔管压迫 止血、内窥镜下硬化剂注射等。 (4)发生DIC 可补充新鲜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 复 合物和肝素。
肝功能衰竭-临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