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语症概述
失语症的概述、分类和评定方法

第一节、失语症的概述一、定义由于大脑受损导致的语言功能受损或丧失。
失语症是一种获得性语言障碍,表现为患者意识清楚,无精神障碍、无严重认知障碍、无感觉缺失、无口、咽喉、舌等发音器官肌肉瘫痪及共济失调,却听不懂别人及自己的讲话,说不出要表达的意思,不理解或写不出病前会读会写的字句。
二、病因失语症可由多种脑部疾病引起,常见病因有脑血管意外、脑外伤、脑部肿瘤、感染等,最常见的为脑血管病,我国的研究资料显示至少三分之一以上的脑卒中患者会产生各种言语障碍。
三、失语症语言症状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失语症可表现为自发谈话、听理解、复述、命名、阅读、书写等六种基本障碍。
(一)口语表达障碍是指患者语言陈述过程困难,表现为找词、语音、词汇、句法、语法等方面的障碍。
1找词困难;2.命名障碍;3.说话费力;4.杂乱语;5.刻板语言;6.模仿语言;7.复述障碍;8.持续症;9.语法障碍;10发音障碍;11.错语(二)听理解障碍是指患者对口语的理解能力降低或丧失,主要表现在对字词、短语、长句和文章等不同程度的理解障碍。
1. 语义辨认障碍不能理解,却能正确辨认,准确复述。
2.语音辨认障碍不能正确辨认听到的语音。
(三)阅读障碍又称失读症,是大脑损伤导致对已经获得的文字的阅读能力丧失或受损,伴或不伴朗读障碍。
1.形、音、义失读;2.形、义失读;3.形、音失读,不能正确朗读文字,却能理解文字的意义。
(四)书写障碍书写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除了语言本身外,还涉及视觉、听觉、运动觉、视空间功能和运动的参与。
包括失语性书写障碍、非失语性书写障碍两种。
常见表现有:1.完全书写不能;2.构字障碍;3.象形书写;4.镜像书写;5.惰性书写;6.书写过多;7.错误语法书写;8.视空间性书写障碍失语症的分类和评定方法直到今天,人们对失语症的分类仍然没有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见。
由于历史上对失语症研究的学派很多,观点不尽一致,因此对于失语症的分类方法也是多种多样。
失语症概述

第二节 失语症的分类
一、失语症的分类
迄今为止,对失语症的分类仍未取得完全一 致的意见。19世纪下半叶,语言功能定位-联 系学说占主流,认为不同病变部位是产生不 同失语症类型的基础。20世纪前半叶,功能 整体学说占主流,此时期否定语言功能定位 学说,抛弃从语言障碍寻求大脑受损部位的 方法,以语言活动过程受损进行分类。20世 纪后半叶至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功能定位 学说再次受到重视。
失写症
是指脑损害所引起原有的书写功能受损或丧 失。
失写症分为三大类: (1)失语性失写 (2)非失语性失写 (3)过写症
第三节 失语症评定
失语症评定总的目的是通过系统全面的语言 评定发现患者是否有失语症及其程度,鉴别 各类失语,了解各种影响患者交流能力的因 素,评定患者残存的交流能力,制定治疗计 划。
一、发音障碍
失语症的发音障碍和与言语产生有关的周围 神经肌肉结构损害时的构音障碍不同,发音 错误往往多变,这种错误大多由于言语失用 所致。 刻意表达的语言明显不如随意说出的,模仿 语言发音不如自发语言,且发音错误常不一 致。
二、说话费力
一般常与发音障碍有关,表现为说话时语言 不流畅,常伴有叹气、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 费力的表现。
失语症的康复
李莹
第一节 失语症概述
失语症
定义:由于大脑功能受损所引起的语言功能 丧失或受损。
病因:脑血管病、脑外伤、脑肿瘤、感染等。 脑血管病是最常见的病因。
发病率:至少有三分之一的脑卒中患者可产 生各种语言障碍
言语症状
一 、听理解障碍 二、 口语表达障碍 三 、阅读障碍 四 、书写障碍
Wernicke失语 (感觉性失语)
一、主要临床特征
失语症名词解释

失语症名词解释失语症,也称为言语障碍,是一种语言能力的丧失或受损,导致患者难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图。
失语症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脑损伤、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其他病理因素等。
以下是对失语症的一些常见名词解释:1. 失语症类型失语症可分为多种类型,包括:- 动态失语症(Broca失语症):患者理解能力较好,但表达能力受损,其结果是患者说话缓慢,表达不清楚,常常需要用手势和面部表情来辅助交流。
- 感觉性失语症(Wernicke失语症):患者表达能力良好,但理解能力受损。
他们的话语流利,但常常含有无意义的词汇和语法错误。
- 传导性失语症:患者的理解和表达能力都较好,但存在一个传导障碍,使他们难以重复他人的话语。
- 全面性失语症:患者同时受到感觉和动态失语症的影响,导致他们既难以理解他人的话语也难以表达自己的意思。
2. 失语症病因失语症可以由多种病因引起,常见的病因包括:- 脑卒中: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或脑出血,会导致部分脑组织受损,从而引起失语症。
- 头部创伤:重度头部创伤、脑震荡或剧烈撞击头部会导致脑损伤,进而出现失语症状。
- 脑肿瘤:脑肿瘤的生长可以压迫周围的脑组织,干扰语言功能,引发失语症。
- 神经系统疾病:例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多发性硬化等神经系统疾病也可以造成失语症。
3. 失语症评估与治疗对于失语症患者,早期评估和干预非常重要。
评估通常包括语言测验、神经影像学和听力测试等。
治疗方法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包括言语和语言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
- 言语和语言治疗:由语言治疗师进行,旨在恢复或改进患者的语言能力。
治疗方法包括刺激语言能力、提供交流策略、通过面部口腔肌肉训练改善发音等。
- 物理治疗:包括理疗和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协调性和运动功能,有助于改善发音和口腔运动。
- 药物治疗:对于一些由病理因素引起的失语症,例如脑血管疾病,药物治疗可以帮助恢复脑功能和改善语言能力。
失语症的主要表现名词解释

失语症的主要表现名词解释失语症是一种由于大脑损伤或疾病引起的语言障碍,患者在表达或理解语言上出现困难。
失语症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发展性失语症和获得性失语症。
发展性失语症是指在儿童时期出现的语言失调,常常与其他发育迟缓或智力障碍一起出现。
获得性失语症是指在以前获得正常语言能力后出现的失语状况,通常与因脑损伤或疾病引起的大脑功能障碍有关。
在失语症患者中,有几个主要的表现和症状。
首先,表达障碍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患者可能会发现很难组织和表达他们想要说的话,有时候甚至无法发出任何声音。
这种表达障碍可以涉及口语和书面语。
其次,理解障碍也是失语症患者常见的问题。
他们可能无法理解别人对他们说的话,或者很难理解文字内容。
这使得他们与周围的人交流和沟通变得非常困难。
同时,言语流畅性的问题也是失语症患者所面临的挑战之一。
患者可能在表达过程中经常卡壳、停顿或重复某些单词或短语。
这种言语流畅性的问题可能导致患者感到尴尬和不自信。
除了这些主要的表现外,失语症还可能导致其他相关问题,如失语症患者的记忆问题。
大脑损伤可能会影响记忆功能,使患者难以回忆起特定的单词或词汇。
这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交互动带来了额外的困扰。
此外,失语症还可能导致患者在情绪表达方面存在困难。
他们可能无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者无法理解他人的情感。
这可能会给他们的社交关系和情感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
对于失语症的治疗,早期干预和综合治疗方法非常重要。
语言矫正治疗师通常会使用一系列技术和策略来帮助患者重新获得语言能力和改善交流能力。
这些治疗方法可能包括语言刺激、发音训练、语言理解技巧以及使用增强和辅助通信工具等。
总结而言,失语症是一种由于大脑损伤或疾病引起的语言障碍。
表达障碍、理解障碍、言语流畅性问题以及与记忆、情感表达相关的困难是其主要表现。
早期干预和综合治疗方法对于失语症患者的康复和改善交流能力至关重要。
失语症的名词解释_病因病理_临床表现_康复治疗

失语症的名词解释_病因病理_临床表现_康复治疗失语症的名词解释失语症是指与语言功能有关的脑组织的病变,如脑卒中,脑外伤、脑肿瘤、脑部炎症等,造成患者对人类进行交际符号系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损害,尤其是语音、词汇、语法等成分、语言结构和语言的内容与意义的理解和表达障碍,以及作为语言基础的语言认知过程的减退和功能的损害。
失语症不包括由于意识障碍和普通的智力减退造成的语言症状,也不包括听觉、视觉、书写、发音等感觉和运动器官损害引起的语言、阅读和书写障碍。
失语症的病因病理言语功能受一侧大脑半球支配,称为优势半球。
除少数人外,绝大多数人的优势半球位于左侧大脑皮质及其连接纤维。
优势半球受损常可发生失语症。
优势半球不同特定部位受损,可出现不同类型的失语症:第三额回后部是口语的中枢,受损时丧失口语表达能力,即运动性失语症;第一颞横回后部是听语中枢,损害时出现对别人的语言不能理解,即感觉性失语症;第三额回后部是书写中枢,病变时无法用文字书写来表达,是失写症;角回为阅读中枢,受损时读不出文字的字音及不知其意义,是失读症;第一颞回与角回之间区域是物体的命名中枢,病损时讲不出所见的人物名称,是命名性失语症。
引起失语症的疾病以脑血管疾病最为多见,其次为脑部炎症、外伤、变性等。
失语症的临床表现失语症为语言障碍听理解障碍一般认为言语听理解的过程是声学言语信号的接收,有语言学意义的声音单位,即音素的感知,有特定意义的音素序列的标记即词汇和语义的理解,及产生多层次意义的语义性单位的复杂相互作用,即句法的理解。
失语症的听理解障碍可以表现在上述某一障碍或多个阶段出现障碍,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听理解障碍。
1.纯词聋:Wernicke认为,颞上回后部(Wernicke区)是听觉词汇形象的储存仓库,它的损害往往引起听性语言的知觉困难,即完全或部分词聋。
纯词聋的患者理解或复述听觉方式呈现的言语刺激,而朗读、阅读、书写及自发语相对正常。
他们能够听到并理解非言语性刺激,如汽车喇叭声、下雨声、狗叫声等环境声音。
汉语失语症的分类

汉语失语症的分类汉语失语症是一种语言障碍,指的是患者在使用和理解汉语时遇到困难。
根据症状和病因的不同,汉语失语症可以分为多种分类。
一、发音失语症发音失语症是指患者在发音过程中出现困难或无法正确发音。
这种失语症常见于中风患者或脑部损伤患者。
患者可能会发出含混不清或无法理解的声音,以致无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
治疗方法包括语音治疗和康复训练,通过练习发音和调整口腔肌肉的运动,帮助患者逐渐恢复正常的发音能力。
二、词汇失语症词汇失语症是指患者在使用词汇时出现困难。
患者可能会忘记常用词汇的意义或无法正确使用词汇。
这种失语症常见于大脑退化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
治疗方法包括语言训练和记忆训练,通过帮助患者恢复记忆和提高词汇量,以提升患者的日常交流能力。
三、语法失语症语法失语症是指患者在语法结构上出现困难。
患者可能会无法正确使用句子结构、语序和语法规则,导致表达不清或无法理解他人的表达。
这种失语症常见于脑部损伤或大脑发育异常的患者。
治疗方法包括语法训练和语言模仿,通过学习正确的语法用法和模仿他人的表达,帮助患者提高语法能力。
四、语义失语症语义失语症是指患者在理解和使用词汇的意义时出现困难。
患者可能会无法理解他人的话语,或者使用词汇时出现语义错误。
这种失语症常见于大脑损伤或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患者。
治疗方法包括语义训练和交流技巧训练,通过学习词汇的意义和提高交流技巧,帮助患者恢复语义理解和使用能力。
五、失语症的混合形式失语症的混合形式指的是同时出现以上多种类型失语症状的患者。
这种失语症常见于严重的脑部损伤或疾病的患者。
治疗方法需要综合多种训练方法,针对不同的失语症状进行治疗,以提高患者的交流能力和生活质量。
总结来说,汉语失语症可以根据症状和病因的不同进行分类。
发音失语症、词汇失语症、语法失语症和语义失语症是常见的分类,而失语症的混合形式则是同时出现多种失语症状的情况。
针对不同类型的失语症,合理的治疗方法和训练计划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第二章 失语症的康复治疗

书写障碍
1、 书写不能 完全性书写障碍,可简单划一划两划,构不成字形。 2、 构字障碍 是写出的字看起来像改字,但有笔画增添或减少,或 者写出字的笔画全错 3、 镜像书写 见于右侧偏瘫用左手写字学者,即笔画正确,但方向 相反,可见写出的字与镜中所见相同。 4、 书写过多 类似口语表达中的言语过多书写中混杂一些无关字, 词或造句。 5、 惰性书写 写出一字词后,让其写其它词时,仍不停地写前面的 字词,与口语的言语保持现象相似。 6、 象形书写 不能写字,以图表示. 7、 错误语法 书写句子出现语法错误,常与口语中的语法障碍相同.
口语表达障碍 1、发音障碍:失语症的发音障碍与言语产生有
关周围神经肌肉结构损害时的构音障碍不同,发音 错误往往多变,这种错误大多由于言语失用所致。 重症时仅可以发声,在中度时可见到随意说话和有 意表达的分离现象,即刻意表达明显不如随便说出, 模仿语言发音不如自发语言且发音错误常不一致, 可有韵律失调和四声错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保留
障碍
除视觉异常外几乎 有时无其它症状、 多数无肢体 右侧偏瘫、
无其它症状
有时双侧失用、 障碍、右偏 右半身感
右半侧麻痹、右
盲
觉障碍
半身感觉障碍、
右偏盲
颞上回或顶叶下部 左颞叶或左顶叶 有个体差、 左额、颞、 不确定 顶叶结合
Broca’失语/运动性失语
表达 听理解 复述
非流利型,典型的呈电报式语言 轻度障碍 不正常
1、国际上常用的失语症检查法
(1) 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Boston Diagnostic Aphasia Examination,BDAE) 此 检查是目前英语国家普遍应用的标准失语症检 查。
(2) 日本标准失语症检查(Standard language Test of Aphasia,SLTA)是日本失 语症研究会设计完成,
失语症概述

混合性经皮质失语
一、主要临床特征 口语表达为非流畅 非流畅,完全不能构成可表达意思的语 非流畅 言。甚至仅为刻板重复 仅为刻板重复或仅限于全部或部分模仿检 仅为刻板重复 查者说的话。这种表现被成为回响语言或模仿语言, 是混合性经皮质失语的主要特征之一。部分患者还 有补完现象。 二、病灶 一般认为病变部位为优势半球分水岭区大片病灶。
纯词哑
发病急,早期常表现为哑,或者仅有少量构 音不清和低语调的口语,恢复后说话慢、费 力、声调较低。听理解正常 听理解正常。因为发音障碍 发音障碍, 听理解正常 发音障碍 复述、命名、朗读不能。 中央前回下部或其下的传出纤维受损被认为 可以产生纯词哑。
纯词聋
患者听力正常 口语理解严重障碍 听力正常,口语理解严重障碍 听力正常 口语理解严重障碍,症状持久,简 单测试也会产生错误。 患者虽然对词的辨认不能完成,但是可能在犹豫后 完成简单的指令,这是此症的典型表现。 纯词聋存在对语音和非语音的辨识障碍,即患者可 以不理解词语的信息,但是对非语音的自然音仍能 辨识,如鸟鸣声。复述严重障碍。口语表达正常或 口语表达正常或 仅有轻度障碍。 仅有轻度障碍。命名、朗读、抄写正常。病变部位 不清。
命名性失语
一、主要临床特征 是以命名障碍为主的流畅性 流畅性失语,主要表现为自发 流畅性 性找词困难,对人的名字也有严重的命名困难。有 错语,常常为迂回语言,说话内容空洞,其他能力 迂回语言, 迂回语言 如理解、复述、 如理解、复述、书写能力均保留。 二、病灶 一般认为病灶在左大脑半球的角回和颞中回的后部。
第三节 失语症评定
失语症评定总的目的是通过系统全面的语言 评定发现患者是否有失语症及其程度,鉴别 各类失语,了解各种影响患者交流能力的因 素,评定患者残存的交流能力,制定治疗计 划。 听理解和口语表达是语言最重要的方面,应 视为评价的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语言学概述摘要:神经语言学是一门跨多学科领域的边缘学科,其历史并非长久,从最初的Broca失语症开始研究,历经一百多年,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它不同其他语言学科的研究,采用了多种神经科学研究的技术手段,帮助人们认识和探讨语言机制与大脑之间的关系。
中国的神经语言学研究开始的较晚,但是经过各界学者专家的努力,获得了成功性的进展,尤其是在中文大脑词库和字词认知方面的研究。
今后我国神经语言学将在学科加强、对语言障碍患者的治疗、新方法的运用、研究队伍的培养等方面都将取得进展。
关键词:神经语言学综述失语症1.引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借助语言交流思想,进行思维和推理,每个正常的人都至少掌握一种语言。
对语言的研究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为经典文献做注解的传统语言学研究,到十九世纪的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再到语言学的鼎盛时期——生成语法,每个时期对语言的研究都有不同的重点,纵观语言学的发展,总的趋势是由描写转向解释。
随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乔姆斯基提出了语言官能的概念,并区分语言运用和语言能力,人们不但希望了解语言本身,更希望能够解释言语生成和理解的内部机制。
而对人类言语机制的研究必然离不开大脑,近年来的研究试图解释研究言语活动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特别是脑的机制。
于是语言类型学、神经科学和认知学背景下的语言学:神经语言学,成为语言学的新发展和重点。
2.神经语言学的研究范畴神经语言学是一门跨多学科领域的边缘学科,旨在解释人类语言与语言的神经基础,探讨语言使用过程中所涉及的机制和过程的性质(Blumstein 1988)。
在神经系统中,与语言关系最密切的是大脑,语言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主要是语言的大脑机制。
因此,神经语言学研究涉及大脑神经系统和语言学两方面,主要是语言活动与大脑神经组织是怎么联系的,研究领域包含行为神经学、失语症学、语言病理学、认知科学和心理学等方面。
因此,对神经语言学的研究对其他学科等都有重要的影响,它的研究成果对语言的脑机制奥秘的揭示、语言学理论的发展、语言教学和语言习得的研究、语言障碍的治疗、人工智能等研究领域都有巨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3.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方法神经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人的大脑,因此可以采用脑科学的研究方法,这与一般的纯语言学理论研究是不同的。
3.1 CTCT(computed tomography),是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的简称,于20世纪70年代用于临床,是一种功能齐全的病情探测仪器。
根据人体不同组织对X线的吸收与透过率的不同,应用灵敏度极高的仪器对人体进行测量,然后将测量所获取的数据输入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就可摄下人体被检查部位的断面或立体的图像,发现体内任何部位的细小病变。
例如,失语症语言学研究中用CT来鉴定脑内病灶部位。
(Jonathan D. Rohrer, William D. Knight, Jane E. Warren, et 2008)3.2 MRIMRI(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即核磁共振成像。
MRI是一种影像学诊断技术,于20世纪80年代应用于临床。
MRI对大脑、脊柱、肝、胰等实质性器官的肿瘤有极高的诊断价值,能从不同角度成像,且没有放射线的危害。
作为近期清晰成像(高分辨率)的代表,MRI在言语障碍的神经语言学研究中主要用于脑解剖结构分析,如失语症患者的病灶定位,阿尔茨海默氏症、帕金森氏症的脑形态学鉴定等。
3.3 ERP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当外加一种特定的刺激,作用于感觉系统或脑的某一部位,在给予刺激或撤消刺激时,以及当某种心理因素出现时在脑区所产生的电位变化。
3.4光成像用脑功能近红外反射光谱仪(Near-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NIRS)测量大脑皮质局部氧合血红蛋白(HbO2)和脱氧血红蛋白(Hb)含量,以观察脑内动态过程。
3.5 fMRIfMRI(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fMRI 的依据是磁共振(MR)信号的血氧水平依赖性。
脑活动时代谢旺盛,局部脑血流增加、氧合血红蛋白增加过剩,超过了代谢消耗氧的需要,结果静脉中氧合血红蛋白比例增加,脱氧血红蛋白比例减少。
前者具有抗磁性,后者具有顺磁性,其比例变化会改变MR信号。
fMRI测量的主要就是静脉中二者比例变化产生的MR信号变化。
经计算,可观察脑内动态变化。
3.6 MEG人脑在进行认知活动时,其磁场变化是伴随其电场变化同时产生的,从电场变化中检测出的电信号是脑电,从磁场变化中检测出的磁信号是脑磁,记录仪器为脑磁仪(magnetoencephalograph),记录的脑磁信号称为脑磁图(magnetoencephalogram, MEG)。
脑磁场是很微弱的,只有用高灵敏度的超导磁强计才能探测到。
这项工作,首次由S.J.Williamson等人于1981年完成。
3.7其它的技术手段上述这些手段都先进的神经电生理技术和脑成像技术,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的外科手段和临床技术, 以及神经病理诊断和失语症分析等,例如:通过麻醉一侧脑半球观察患者的的语言变化;用观速仪测试两侧脑半球处理视觉刺激的办法;通过二重听觉测试及对闹分裂患者两侧脑半球语言能力的分别测试;研究脑半球侧化主导倾向;通过脑皮层刺激确定左半球用于语言处理的区域等。
4.神经语言学的形成和发展历史4.1萌芽期4.1.1 Broca失语症1861年,法国神经学家Broca通过对一个失语症患者的尸体的解剖发现:大脑左半球额下回后部病变,该失语症患者生前几乎丧失了全部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理解能力却很正常,他能听懂别人的话并且做出适当的反应,而且听力极佳。
由此,Broca得出结论:大脑左半球额下回后部控制者人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并发表重要论文:《通过对一例失语症患者的观察看言语产生的部位》(1861),1865年发表第二篇关于语言障碍的论文《论言语产生的部位》,这篇论文中,他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语言功能在大脑中的定位学说,另外他也是神经语言学的创始人。
4.1.2 Wernicke失语症1874年,德国神经学家Wernicke通过病检发现:大脑左半球颞上回后部病变,这部分也与言语生成有关。
韦尼克失语症状为:能说,听不懂。
他的重要论文《关于神经基础的心理学研究》,非常具有开创性,此后,语言与脑神经机制之间关系的研究特别是失语症的研究逐渐走上了科学发展的道路。
Broca和Wernicke的研究是“定位论”的观点,即特定的大脑皮层组织控制着具体的语言功能,某个脑区的障碍会引起某种与之相联系的语言功能的丧失,这一观点长期以来流行于学术界。
然而,萌芽时期关注“语言与大脑”关系的主要研究者并非是语言学家,而是神经医学家、心理学家等。
4.2独立时期二十世纪中期以后,对“语言与大脑”关系的研究不再是单独的神经学或心理学的研究,而是在失语症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语言学理论,即研究目的发生了变化,有了语言学的内容,语言学与神经科学开始相互靠近。
4.2.1 Roman JakobsonRoman Jakobson,美国语言学家,是莫斯科语言学会的创始人之一,又是布拉格语言学会的创始人之一,他是把语言学研究靠向了神经科学。
他提倡“整体说”,认为大脑再现和处理语言不是通过几个言语区及其相互间的联结,而是整个大脑或大脑的许多区域负责一项语言技能的实现。
他认为语音因为系统的层级关系与语言获得和缺损有密切关系,先获得的具有普遍性,后获得的具有稀少性,儿童学会语言和失语症患者丧失语言能力,其发展过程方向相反并符合音系学原则。
他的代表论著《儿童语言、失语症和语音的普遍现象》被认为是有史以来第一位语言学家对失语症的真正研究。
他的其他论著,《失语症损害的语言学分类》、《失语症的语言学类型》等,作为可行的有关失语症的语言学研究的成果被广泛引用。
4.2.2Alexander LuriaAlexander Luria,原苏联著名神经心理学家和神经语言学家。
反对狭隘的“定位论”及宽泛的“整体论”,认为“高级心理机能不可能定位于脑皮质的狭隘区域或孤立的细胞群中,而是应该包括一系列协同工作的脑区复杂系统,其中的每个区对复杂的心理过程的实现都有自己的贡献”。
他还创立大脑机能联合区(机能系统)学说,是第一个影响最大的神经语言学处理过程模式。
1974年所著的《神经语言学的基本问题》,是完全根据索绪尔组合和聚合的理论框架来做神经语言学的研究。
自此,语言学家和神经学家的对话开始建立,促使神经语言学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4.3成熟时期随着语言学理论的发展——生成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研究对象拓展、研究手段进步、研究内容深入,神经语言学进入了成熟发展的时期。
4.3..1语言学理论的发展4.3.1.1生成语言学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是生成语法创始人,生成语言学的代表人物,。
他认为,有关语言研究的部分是人类生物学的一部分,可以称为“生物语言学”。
(斯特梅尔,乔姆斯基2003)“‘生物语言学’的方法是现代语言研究的核心方法,至少我看是如此。
”(乔姆斯基)小孩生下来之前,大脑就具有遗传下来的人种属性,其中包括一个可以使人在后天环境作用下学会使用人类语言的生物学属性,因此人的语言能力的获得和形成是人脑固有属性和后天经验相互作用的结果。
同时还提出了普遍语法,“是人脑遗传规定下来的属性,没有这些属性,人脑的语言系统就不可能发育成长;人脑生下来的初始状态;普遍语法只是学会说话的可能,它不等于具体语言的具体语法。
乔姆斯基的生成语言学的诞生使理论语言学的研究方向首次明确指向语言的脑机制。
4.3.1.2认知语言学Sydney Lamb:认为,Neurocognitive Linguistics.最紧迫的任务是编制计算机程序来检验理论,不仅仅检验学习假设,而且还检验网络结构的细节和网络中激活延伸的方式。
4.3.2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这一时期,随着无创伤神经科学技术的诞生,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目标扩展和内容的不断深入,神经科学的迅速发展为语言学提供了更多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4.3.2.1研究对象拓展最初的对大脑和语言关系的研究较多地局限于对失语症的研究,从这一时期开始,对其他语言障碍,如失读症(Dyslexia)、词语再现故障(Disturbances of lexical meaning representation)、语法缺失(Agrammatism), 帕金森氏症、阿尔茨海默氏症、亨廷顿氏症癫痫、痴呆症、精神分裂症、自闭症等,都有深入的研究。
4.3.2.2技术手段的进步以往的研究手段以病理学的方法,即观察大脑损伤对语言功能的影响,如外科手段和临床技术, 以及神经病理诊断和失语症分析等较多,这些方法的研究对象也多为有语言障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