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组培快繁技术及产业化运用
大花蕙兰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大花蕙兰组培快繁技术研究摘要大花蕙兰多为杂交品种,种子繁殖无法保持其品种特性,且分株能力弱,因而繁殖系数低,繁殖速度慢,故特采用组培技术以提高大花蕙兰的繁殖率。
在初代培养过程中,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0.5mg/L BA+1.5mg/L NAA作为诱导原球茎培养基,培养效果最佳。
在继代培养中,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0.5mg/L BA+1.0mg/L NAA作为原球茎增殖培养基,3~4周后,增殖数可以达到64.5。
另外,培养基中附加0.5~1.0g/L活性碳,对吸附培养基中的杂质和在培养过程中分泌的醌、酚类物质以及防止外植体褐变,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大花蕙兰;组织培养;快速繁殖大花蕙兰是指原产于印度、缅甸、泰国、越南和我国南部等地区的兰属(Cymbidium)中的一些附生性较强的大花种和主要以这些原种为亲本获得的人工杂交种。
由于它们与蕙兰(C.faberi)较相似而花朵硕大,故称为“大花蕙兰”。
当前,国内外对大花蕙兰的栽植与开发都很重视。
北京、广州、大连和昆明等城市已分别从国外引入大花蕙兰成品苗植株,开展批量栽培生产,而按传统技术繁殖大花蕙兰,繁殖系数很低,重点发展名优品种,迫切需要组培快繁。
本研究旨在瞄准市场需求及国内大花蕙兰盆花生产的薄弱环节,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名、优新品种种苗的快速繁殖生产,努力探索试管苗的成苗栽培技术,以便生产大批遗传性稳定的优良品种,供规模化生产之用,从而进一步丰富我国兰花花卉资源,促进盆花商品化生产,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之目的。
1材料与方法1.1无菌材料的获得将大花蕙兰8~10cm的幼芽从母体上采下,同时选取2~3cm长的幼根。
先用自来水流水冲洗1h,用75%的酒精浸泡30s后再置于0.1%升汞溶液中消毒8min,然后用无菌水冲洗5次,用消毒滤纸吸干表面水分,剥除外围小叶,切取0.3~0.5cm长的茎尖,幼根切成0.5~0.8cm长的根段。
1.2培养条件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细胞分裂素BA、生长素NAA两种成分,每种附加成分设置不同的浓度水平,按正交设计配制9种诱导培养基。
花叶络石微型盆栽快繁生产技术

《花叶络石微型盆栽快繁生产技术》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概述•花叶络石微型盆栽快繁的基本原理•花叶络石微型盆栽快繁的技术流程•快繁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花叶络石微型盆栽快繁的产业发展前景•对花叶络石微型盆栽快繁技术发展的建议01概述是指利用花叶络石植物材料,通过微型盆钵进行装饰和造景,形成具有观赏价值的盆栽植物。
花叶络石微型盆栽观赏价值高、占用空间小、养护难度低、市场需求量大。
特点定义与特点国内技术发展状况我国在花叶络石微型盆栽快繁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
国外技术发展状况日本等国家在花叶络石微型盆栽快繁技术方面发展较为领先,已经形成了一系列成熟的技术体系。
技术发展状况快繁技术的应用范围花叶络石微型盆栽可以作为园林景观中的点缀装饰,增加绿化面积和景观效果。
园林景观花叶络石微型盆栽具有观赏价值高的特点,适合作为家庭装饰用品。
家庭装饰在公共空间如商场、酒店、机场等场所中,花叶络石微型盆栽可以用来点缀装饰,增加空间的美感和绿意。
公共空间花叶络石微型盆栽市场需求量大,可以作为花卉市场中的热销品种,满足消费者对绿色植物的需求。
花卉市场02花叶络石微型盆栽快繁的基本原理微型盆栽是指体积小、易养护、适合在室内和办公场所种植的观赏植物,包括多肉植物、空气凤梨、苔藓等。
微型盆栽在国内外市场均有广泛需求,尤其在日本、韩国和我国*地区,市场需求较大。
微型盆栽的概述花叶络石是一种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常绿木质藤本植物,其叶片呈黄色或淡黄色,并夹杂着白色或淡绿色线条,非常适合作为微型盆栽。
针对花叶络石微型盆栽的特定基因型,需要选用优良的品种和变异类型,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快繁技术处理。
花叶络石微型盆栽的特定基因型适宜的温度能够促进花叶络石微型盆栽的生长和繁殖,其中最适宜的温度范围为15℃-25℃。
环境因素对快繁的影响温度花叶络石微型盆栽需要充足的光照条件,但要避免暴晒和强烈直射光,可采用散射光或半阴环境进行养护。
花卉种苗组培快繁技术规程

花卉种苗组培快繁技术规程花卉种苗组培快繁技术规程是为了规范花卉种苗的快速繁殖过程而制定的技术标准。
以下是该规程的主要内容:
1. 培养基制备:根据不同花卉种苗的生长需求,配制适宜的培养基。
培养基应富含必要的营养成分,以保证种苗的正常生长。
2. 外植体选择与处理: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花卉植株,取其适宜部位作为外植体。
对外植体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病害的感染。
3. 诱导培养:将外植体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上,促使其产生愈伤组织或直接萌发新芽。
在此阶段,需控制好培养环境,如温度、光照、湿度等,以确保培养成功。
4. 继代培养:对已诱导成功的种苗进行继代培养,以扩大种苗数量。
在继代培养过程中,需定期观察种苗生长状况,及时调整培养条件。
5. 驯化与移栽:当种苗生长到一定阶段时,将其从培养基上取出,进行驯化培养。
驯化成功后,可进行移栽。
移栽时需注意保护根系,防止损伤。
6. 移植与养护:将移栽后的种苗移植到适宜的生长环境中,并进行必要的养护管理。
包括水分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
通过以上规程,可以实现花卉种苗的快速、高效繁殖,为花卉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快繁与脱毒技术及其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技术,它能够实现植物的快速繁殖、脱毒和基因转化。
在植物学研究和植物育种领域,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
本文将深入探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快繁与脱毒技术及其应用,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一重要领域。
1. 快繁技术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快繁技术是指利用植物体的一小部分组织或细胞,通过体外条件培养,实现植物的快速繁殖。
这种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繁殖速度,缩短繁殖周期,是进行新种质创制、遗传改良和疫病防治的重要手段。
快繁技术的主要方法包括离体培养、愈伤组织培养和微繁殖等。
1.1 离体培养离体培养是将植物体表层(如幼叶、幼茎)或内部组织(如胚乳、子叶)分离出来,移入含有适当营养盐和植物生长调节物的培养基中培养。
通过控制培养条件和添加合适的植物生长激素,可以诱导组织分化和再生形成新植株。
1.2 愈伤组织培养愈伤组织是植物在受到外界刺激或损伤后,经过细胞分裂和组织再生形成的一种未分化的组织。
愈伤组织培养是利用这种特殊组织进行快速繁殖的一种方法,通过控制培养条件和添加植物生长调节物,可以诱导愈伤组织再生形成新植株。
1.3 微繁殖微繁殖是利用植物的微小芽或胚珠进行快速繁殖的方法。
通过培养条件的控制和植物激素的添加,可以诱导微小芽或胚珠快速生长并形成新植株。
2. 脱毒技术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由于植物体内可能携带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因此会影响到组织培养的效果。
脱毒技术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出现的一种重要技术。
脱毒技术能够有效地清除植物体内的病原体,提高组织培养的成功率和繁殖效率。
2.1 生物脱毒生物脱毒是利用生物制剂对植物体内的病原体进行清除的方法。
通过培养环境中添加含有特定菌株或真菌的生物剂,可以促进植物体内病原体的清除和组织的健康再生。
2.2 生理脱毒生理脱毒是利用植物自身的生理代谢特性进行脱毒的方法。
通过调节培养条件和添加特定的营养物质,可以激活植物的生理代谢活性,加速病原体的清除和组织的再生。
组织培养在花卉生产上的应用(一)

组织培养在花卉生产上的应用(一)过一个个操作者的精雕细琢,奇迹般的化为成千上万株长在试管里的健壮种苗,移到大田里,变成成千上万株亭亭玉立的兰花……像这样的“兰花工厂”,许多国家都已建立。
生产的也不光是兰花,还有康乃馨、水仙等花卉。
当然“兰花工厂”是通俗的说法,这种生产过程的正式名称是植物组织培养。
目前,生物技术正在世界突飞猛进地发展,在医学、农业、食品工业、能源工业、环境保护各个领域表现出极大的生产潜力。
作为生物技术有力手段的组织培养也日益受到重视,在农林作物的脱毒快繁、突变诱发、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等方面都可以发挥作用。
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植物体的一个器官,如根尖、茎尖、叶、花、未成熟的果实、种子等,或一种组织,如形成层、花药组织、胚乳、皮层等,或单个细胞,如体细胞、生殖细胞等,或胚胎,如成熟和未成熟的胚,或原生质体,如脱壁后仍具有生活力的原生质体,从植物体取出后,放在洁净容器内的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使它们得以继续生存或发展,诱发产生愈伤组织、潜伏芽、不定芽、不定根等,或长成完整的植株,统称为植物组织培养。
由于是在试管内培养,而且培养的是脱离植物母体的培养物,因此也称离体培养和试管培养。
根据外植体来源和培养对象的不同,又分为植株培养、胚胎培养、器官培养、组织培养、原生质体培养等。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近代生物科学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是生物技术(即生物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在超净的组培室中快繁脱毒即工厂化的栽培室中进行的规模生产。
自哈布兰特(G.Haberlandt)1902年提出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即每个植物的本细胞或性细胞都具有该植物的全套遗传基因,因此在一定培养条件下每个细胞都可发育成一个与母体一样的植株。
这个概念虽然在上世纪初已经提出,但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在实践上并没做到。
经过80多年来无数科学家的努力,组织培养技术得到不断改进,技术趋于完善、成熟,目前细胞的全能性不但在理论上完全被证实,而且为组织培养在实践上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秋海棠的组培快繁

加强环境因素调控
在组培过程中,加强对环境因素的调 控,如精确控制光照、温度、湿度等 ,以提高秋海棠的繁殖效率。
加强病虫害防治
在组培过程中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 以提高秋海棠的繁殖效率和质量。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控制适宜的培养温度、光照、湿度等条件 ,促进秋海棠组培苗的诱导和生长。
秋海棠组培苗的增殖
继代培养
将诱导出的秋海棠愈伤组织或细 胞团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进行 继代培养,以实现种苗的快速增 殖。
培养基选择
选择适宜的增殖培养基,添加适 量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细胞 分裂和增殖。
培养条件
控制适宜的培养温度、光照、湿 度等条件,促进秋海棠组培苗的 增殖和生长。
秋海棠组培苗的生根
01
02
03
生根诱导
将增殖后的秋海棠组培苗 转移到生根培养基上,进 行生根诱导,以促进根系 的发育。
培养基选择
选择适宜的生根培养基, 添加适量的植物生长调节 剂和营养物质,以满足根 系生长的需求。
培养条件
控制适宜的培养温度、光 照、湿度等条件,促进秋 海棠组培苗根系的发育和 生长。
03
秋海棠组培快繁的影响因素
激素对秋海棠组培快繁的影响
细胞分裂素
促进细胞分裂和增殖,常用如 激动素(Kinetin)和玉米素(
Zymosterone)。
生长素
促进细胞生长和伸长,常用如 吲哚乙酸(IAA)和吲哚丁酸( IBA)。
赤霉素
促进细胞生长和伸长,常用如 赤霉素(GA3)。
乙烯和脱落酸
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常用如 乙烯(ETH)和脱落酸(ABA
果实
秋海棠的果实为蒴果,内含多个种子。
秋海棠的生态习性
单头切花菊‘白扇’组培快繁技术

单头切花菊‘白扇’组培快繁技术单头切花菊‘白扇’是一种优质的花卉品种,其花朵呈白色,形状优美,广受花卉爱好者的喜爱。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采用组培快繁技术可以大幅提高‘白扇’的繁殖效率和品质,下面将详细介绍该技术的制作方法。
一、材料准备1. 植物材料:选用健康、无病虫害的‘白扇’单头切花菊为母本材料。
2. 培养基:使用含有适量营养元素、水分和pH值适宜的组培培养基。
通常可选用MS 培养基或B5培养基等。
二、组培快繁技术步骤1. 材料消毒将母本植物的茎段或叶片取下,进行表面消毒处理。
先用75%酒精擦拭,再将材料浸泡在含有0.1%过氧化氢的消毒液中5-10分钟,再用无菌水洗净3遍,最后将材料置于无菌工作台上晾干备用。
2. 培养基调配将所选的培养基粉末加入适量的无菌水中,调配成液体培养基,再进行高温高压灭菌处理。
3. 培养基接种将消毒处理过的母本植物茎段或叶片放入培养瓶中,加入培养基。
通常采用无菌层析法接种,确保接种过程无菌操作。
4. 培养条件将接种好的培养瓶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设置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通常温度为25-28摄氏度,光照强度为2000-3000勒克斯,光照周期为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
5. 培养瓶移栽当培养苗生长到一定大小后,可将其移栽到含有适量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组培基质中,促进苗木的生长和扎根。
6. 苗木定植当组培苗发根并长成独立的植株后,可将其定植到花坛或花盆中进行生长管理。
通过上述步骤,利用组培快繁技术可以大幅提高‘白扇’单头切花菊的繁殖效率和品质,缩短繁殖周期,提高商品化率。
三、组培快繁技术的优势1. 繁殖效率高:通过组培快繁技术,可以大幅提高‘白扇’单头切花菊的繁殖效率,缩短繁殖周期。
2. 质量稳定:组培快繁技术可以保证繁殖后的苗木质量和品质稳定,不受外界环境和季节影响。
3. 病虫害少:组培快繁技术可以减少病虫害的传播,保证繁殖苗木的健康和良好生长。
4. 资源节约:组培快繁技术可以节约土地和水资源,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园林植物组培快繁实验方案

园林植物组培快繁实验方案一、引言园林植物的繁殖繁忙是园林植物繁殖的一种常见方法,它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植物的繁殖效率。
园林植物组培快繁实验方案是一种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植物繁殖方法,它可以快速繁殖大量健康的植株,为园林绿化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二、实验材料准备1. 组培基质:选择富含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如MS培养基。
2. 植物材料:选择具有繁殖潜力的园林植物,如常见的月季、紫薇等。
3. 器具和试剂:培养瓶、无菌操作台、无菌器皿、无菌手套、无菌剪刀、植物生长调节剂(如激素)等。
三、实验步骤1. 植物的材料准备:选择生长健康、无病虫害的植物作为母株,将其进行无菌处理,以保证实验的无菌性。
2. 组织培养基的制备:按照MS培养基的配方,将培养基溶解于无菌蒸馏水中,调整pH值,并加入植物生长调节剂,如激素等。
3. 材料切割和处理:将母株的茎尖、叶片等进行切割和处理,去除边缘部分,取中间健康部分,进行无菌处理。
4. 培养瓶组装和接种:将切割好的材料放置在培养瓶中,加入适量的培养基,封口并进行无菌处理。
5. 培养条件和观察:将培养瓶放置在恒温恒湿的培养箱中,设置适宜的光照和温度条件,定期观察植株的生长情况。
6. 转移和扩繁:当植株生长到一定大小时,可将其转移到新的培养瓶中进行扩繁,以快速繁殖大量健康的植株。
四、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保持无菌操作,避免外界细菌和病毒的污染。
2. 培养基的配制要准确,pH值的调整要合适,以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
3. 培养箱的光照和温度条件要适宜,以促进植株的生长和分化。
4. 实验过程中要定期观察植株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5. 实验完成后,要对培养瓶进行无菌处理,避免植物的二次感染。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园林植物组培快繁实验的结果将根据不同的植物材料和培养条件而有所差异。
在实验过程中,观察植株的生长情况,包括根系的生长情况、茎叶的生长情况等,以评估实验的成功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卉组培快繁技术及产业化运用一、组培快繁技术组织培养的依据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即指具有完整细胞核的植物细胞,都具有形成完整植株所必须的全部遗传信息,从而具备发展成完整植株的能力,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任何一个细胞都可以发育成一个新的个体。
组织培养是在无菌条件下利用人工培养基培养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等外植体,使其形成完整小植株的繁殖方法,根、茎、叶、花器官,甚至细胞及原生质体等均可作为组培的材料。
1.1 花卉组培概况组培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运用于生产以来,已经在农作物的脱毒、快繁、育种等各个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我国20世纪70年嗲以后才开始快繁技术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后开始运用。
兰花是最早运用也是最成功花卉,通过原球茎的增殖,一个茎尖外植体一年可以繁殖种苗几十万株,形成了当时的“兰花工业”。
之后此技术开始运用于月季、香石竹、菊花、唐菖蒲、非洲菊等许多花卉作物的种苗生产,此外在脱毒培养、种质保存、新品种培育等方面也开展了较多的工作。
利用组培快繁技术能短时、高效的提供性状一致的优质种源这一特性,在加速选育种过程中获得的性状优良的品种、品系及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芽变、名、优、新品种及有利用价值的野生花卉的迅速推广及运用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各科研院校和企业着力于花卉的组培技术研究及生产开发,形成了一批集科研和开发于一体的大型花卉种苗企业,就云南来讲,有年产200万株以上组培室8-10家。
对培养基、环境因子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了玻璃化、畸形、黄化、变异的形成机理和防治措施,种苗快繁是组织培养技术在生产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一项技术,近几年在花卉种苗工厂化生产中广泛运用,对推动花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2 组培程序1.2.1材料选择首先在引种、试种及市场调查的基础上,选适栽的优良种品种,并在其中挑选花色纯正、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良单株作为取材母株,然后根据其组培特性取合适的部位作为外植体。
1.2.2材料消毒将材料在洗涤剂溶液中清洗干净后,在0.1%-0.2%氯化汞中消毒10-20min,再在0.1%-0.2%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泡10min,用无菌水漂洗3次,在整个消毒过程中,要不断的摇动容器器,使其能够均匀全面的消毒。
灭军剂种类和浓度是决定进种成功的关键。
1.2.3生长和分化将外植体接种于含有各种营养物质和激素的培养基中,MS培养基是运用最为广泛和有效的培养基,它适于多数花卉作物组织培养,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种类和浓度因花卉种类和品种以及诱导、增殖、生根等不同阶段而有所不同,经过愈伤组织和不定芽的诱导和分化及丛芽增添制,形成许多芽丛,最后将达到生根质量标准的小苗进行生根培养,形成具有根、茎、叶的完整小植株,不少研究者对影响生长与分化的培养基和环境条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激素方面对不同阶段和种类的激素需求进行了许多试验研究,此外在外植体种类、部位、温度、光强、光质等方面也进行了较详细研究。
1.2.4瓶苗过度过度是使苗逐渐适应外界环境的过程,它是组培苗生产的一个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组培生产能否顺利进行,要洗净根部培养基后再移栽并进行精细的管理:前期遮阴存湿,之后逐渐控水和加光,成活以后要加强肥水管理,并增加光照。
对不同类花卉所需过度基质、环境等方面开展了一些研究,随着现代化栽培设施的引进和利用,通过温室过渡、蒸汽消毒和自控喷灌,在基质的重复利用和环境的调控上有了极大改进,显著提高了苗的过渡的成苗率。
二、运用2.1 花卉快繁现状到20世纪90年代,快繁技术在花卉生产中的运用快速发展,无论杂种类和数量上均达到鼎盛时期,为种苗的工厂化生产提供了广阔前景,在多种花卉上运用取得成功,特别在鲜切花的规模化生产上,每年通过组培生产的种苗达几千万株,主要以满天星、情人草、月季、蝴蝶兰、非洲菊、勿忘我、菊花、洋桔梗、孔雀草等种类为主,观叶植物特别是一些热带雨林类花卉植物如红掌、红宝石、绿巨人、蕨类、龟背竹、花叶芋、朱蕉、绿箩等进行了大规模的组培生产,球根花卉的组培研究以唐菖蒲和百合比较深入,从不同的外植体进行诱导培养并获得了再生植株,近年彩色马蹄莲的研究和运用有了很大进展,云南农科院和深圳四季青花卉公司等单位在引种比较基础上进行了规模化生产并在种球培养、处理等方面摸索出一些经验,已有部分组培种球在生产中运用,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郁金香的研究工作也比较深入,但以试验研究为主,进行批量生产的报道少见,总的来讲,由于球根类的特殊性,在大规模的生产上运用较少;盆花的运用以名贵品种及播种后代分裂严重不能正常收种的种类为主,肉质多浆类主要是解决生长速度慢、增殖率低的问题,除芦荟等少数作物在生产中工厂化运用外,其他如仙人球类植物的研究和运用都较少;兰花的种苗工厂化生产在台湾、泰国早已成规模,以洋兰生产为主,我国近年新建了一些专业化的兰花种苗公司,利用国内的人力和资源从事兰花的规模化生产;随着野生资源的调查、收集和运用工作的开展,有部分种类已进行了快繁研究和运用;木本花卉方面,在山茶、牡丹上开展了较多的研究工作。
2.2 主要鲜切花运用鲜切花的运用上,以满天星、香石竹、情人草、月季、非洲菊、勿忘我、菊花、洋桔梗等比较成功,作为主要流行切花种类,种苗的90%以上是组培苗或以组培苗为母本的扦插苗,洋桔梗在有制种技术的前提下,也可采用籽播苗,但与组培苗相比,在长势和产量等方面,仍有一定的差距。
以云南的种苗市场为例,香石竹的需求量最大,它可用脱毒原种进行扦插,也可直接组培快繁生产种苗,其次是满天星,每年的种苗需求量达近千万株,均为组培苗,再次是月季,最近几年来,非洲菊、情人草、勿忘我的组培苗需求量迅速增加,年需量达到200万株左右,洋桔梗的种植量也在逐年增加。
主要生产企业有云南农科院园艺所、植保所、云南铁路花卉、上海良种场、上海大地园艺种苗有限公司、中国农科院花卉所、通海种子公司等单位,它们多数为依托科研机构的实体,有科研开发创新的技术基础。
2.3 新技术的运用无糖培养技术是由日本研究者提出的一种新的组培快繁技术,它改变了传统培养方式,通过提高培养环境内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氧气浓度,同时增加光照强度,促使培养物进行光合作用,由异养型转变为自养型,此技术昆明市环境科研所已进行引进和吸收,并获得了成功,通过鉴定和验收,在非洲菊、满天星、马蹄莲等种类上进行了大量的生产,目前准备进入推广和运用阶段。
其优点是小苗健壮、生长周期短、操作简便、污染率低、生产成本低。
2.4 规模化生产关键措施随着花卉产业化的发展,对种苗市场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在种苗质量、品种、价格、时间和信誉上优于别人内。
因此在生产的组织管理上要特别抓好以下工作:2.4.1计划的制定大规模生产的计划包括品种计划和产量计划,首先要选择有竞争力、市场畅销、或是有特定市场需求的品种,否则会因品种不对路造成种苗的滞销,在进行生产之前,一方面要进行市场调查和分析,掌握品种的流行动态,另一方面,通过引进国外的优良品种进行试种和筛选,并将有市场前景的品种进行示范和推广,第三,有条件的单位和企业要开展品种选育工作,培育和推广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
其次,要制定各个品种的全年生产计划,并根据各个种类和品种的生产特性,结合组培难易、增殖系数、继代和过渡培养的时间等因素,确定打芽进种的时间及各月繁殖进度,计划要考虑各个种类的种植时间,一般满天星的生产季节为3-6月,情人草为12-3月,非洲菊为3-8月,种植时间分别为6-8月,4-6月和5-10月,在时间的计划上,除要考虑室内的扩繁、增殖和生根时间外,还要将炼苗时间算在内,在实际生产上往往会出现由于计算的误差或人力、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出瓶时间、数量与计划不吻合,结果不是由于苗龄过大影响质量就是错过销售季节。
一般将计划的60%以销定产,其余40%作为预计量是比较科学可靠的。
2.4.2快繁技术的研究研究工作应以提高种苗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为核心,从培养基配方、培养室的光、温条件、操作、过渡管理等技术环节上进行,大规模生产中,在技术的运用上要特别注意不同种类和品种的差异和特殊性问题。
2.4.3成本核算在大规模的快繁生产中,成本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成本包括室内和室外成本两部分日呢,由材料费、水电费、工资、业务费等直接生产成本组成,此外还有设备和资产的折旧费;降低生产成本市工厂化生产的核心问题,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应以简化和节约为原则,同时在物资的采买时,要从质量和价格上货比三家。
在组培生产中水电费的支出占了大约30%,通过自然光、散射光的利用并根据品种特性进行隔层开灯、向阳面有阳光时关灯,交替开灯,适当减少开灯时间等措施。
可将水电支出降低7%-10%。
此外要从提高操作熟练程度和工作效率等方面挖掘潜力。
总之,成本与技术水平、设备条件、管理水平、种类和品种等有很大关系,只有从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提高效率才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
此外加强组培技术和方法的研究,提高增殖率,减少污染,同样可以间接的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当增殖率丛倍提高倒倍,室内直接生产成本可下降14.86%,污染每增加5个百分点,室内直接生产成本将递增10%以上,而且污染率越高,在此基础上的递增率也越大,当污染率达20%时,成本增加54%,污染达305时,成本将增至106.5%,在生产上只有尽可能减少污染,才有可能获得较好的效益。
2.4.4组织管理技术和管理是进行企业化生产的关键和核心,快繁技术已经在香蕉和兰花等作物上实现了产业化生产,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花卉快繁生产是一种科技含量高的密集集约化生产,其管理要从品种和计划入手,重点抓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从制度上制定规范的作业程序,加强工人的技术培训,提高其生产效率,为了提高操作质量,同时针对组培生产环节、品种差异大、易出错的特点,在采芽进种、前期诱导、培养基配制、过渡移栽等环节由专人负责,接种操作则按种类和品种分配到人,这样才能从效率和质量上提高。
总之,花卉种苗大规模的快繁生产需要有严密的计划和严格的组织管理,才能在花卉行业中生存和发展,也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5 存在问题2.5.1缺乏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现在的生产品种主要以进口为主,这一方面费用昂贵,另外一方面在繁殖权问题上有较多的限制条件,制约了引进品种在国内的迅速推广和利用;利用现有的种质资源进行杂交育种和生物技术改良,并进一步选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品种,才能保证花卉生产和后续发展。
2.5.2花卉组培中的玻璃化、变异、畸形、增殖率低、季节性的污染重等问题普遍存在,使一些种类难以进行大规模的生产,通过培养基、激素和环境的调节,并严格操作标准和加强环境消毒来进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