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和光知识点总结
声和光知识点

声和光要点提纲一、声音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而产生的,所以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
2.声音的特征a.响度:声音强弱的程度,响度与声波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距离有关;b.音调: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即发声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与声音的频率f有关;c.音色:随着发声体的不同而不同。
3.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20赫兹~20000赫兹。
低于20赫兹的声波称为次声波,超过20000赫兹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4.回声是声音遇到障碍物时的反射现象。
5.噪音的控制:(1)控制噪声源;(2)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3)保护受噪声影响者。
二、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现象: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等;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0×108米/秒,这是目前宇宙中的极限速度。
2.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太阳,电灯,蜡烛等。
3.光线:一条带箭头的直线形象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
太阳光发出的光线照射到地球上时近似认为是平行光,而蜡烛,电灯之类的点光源发出的光为放射状光线。
三、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应注意的问题:关于反射定律的中考题型,考作图题的概率比较大。
反射光路是可逆的,入射角和反射角是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不能写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为先有入射光线才有反射光线的),反射定律适用于任何反射面,包括曲面,但是初中阶段只讨论平镜面反射。
四、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的作用: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平面镜成像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3.成像规律: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到镜面的距离,像为正立的、与物体等大的虚像。
注意:作图的时候物用实线表示,虚像用虚线表示,实像用实线表示。
音色五、光的折射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的时候,光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超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
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5.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6.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7.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8.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物理声光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声光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光的性质1. 光的直线传播:光线在传播过程中会沿着一条直线传播,遵循光的直线传播定律。
2. 反射:光线在与平面镜或曲面镜接触时,会发生反射现象。
反射定律描述了入射角、反射角和法线之间的关系。
3. 折射:光线在介质间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斯涅尔定律描述了入射角、折射角和介质折射率之间的关系。
4. 光的色散:不同频率的光波在通过介质时会发生色散现象,导致不同颜色的光被分离出来。
5. 光的干涉:当两束光线重叠在一起时,会发生干涉现象,出现互相增强或互相抵消的结果。
6. 光的衍射:光波通过孔径或障碍物时会发生衍射现象,表现为光的波动性。
7. 光的偏振:光波在特定方向上的振动称为偏振,此现象可以通过偏振片进行调节。
二、光学现象1. 成像原理: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聚焦和发散作用分别体现为成像原理,描述了物体在透镜上形成实像或虚像的过程。
2. 光的折射成像:折射现象在透镜和水面波前成像时产生,使得物体在不同介质中产生不同的成像效果。
3. 透镜组合成像:多个透镜组合在一起时,会产生复杂的成像效果,可以利用透镜组合对光线进行调节和成像。
4. 双缝干涉:通过双缝或多缝装置进行干涉实验时,可以观察到明暗条纹的出现,并通过干涉公式计算出干涉条纹的位置。
5. 小孔衍射:通过小孔进行光的衍射实验,可以看到光的波动特性,观察到的衍射图样符合夫琅和哥常数的衍射定律。
6. 薄膜干涉:光在两个介质交界面上发生反射、折射和干涉的现象,形成薄膜干涉现象。
三、声音的性质1. 声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物体的振动传播到空气或其他介质中。
2. 声的传播特性: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遵循声波传播规律,包括反射、折射、衍射和干涉等现象。
3. 尘埃颗粒模型:声音传播可以通过尘埃颗粒模型解释,描述了空气中声波的传播方式。
4. 声的频率和振幅:声音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振幅决定了声音的音量,两者共同决定了声音的特性。
中考物理练习:声与光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练习:声与光知识点总结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
3.乐音三要素:
①音调〔声音的高低〕
②响度〔声音的大小〕
③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4.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
5.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6.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7.真空中光速:c=3108m/s=3105km/s〔电磁波的速度也是这个〕
8.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说反射再说入射〔平面镜成像也说像与物┅的顺序〕
9.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0.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
11.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对称〔左右对调,上下一致〕
12.平面镜成像实验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13.人远离平面镜而去,人在镜中的像变小〔错,不变〕
14.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弯折、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
15.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16.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7.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实像倒立,虚像正立
18.凸透镜成像试验前要调共轴: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19.凸透镜一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20.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如果换到像的位置,像也换到物的位置。
声和光知识点总结

声和光知识点总结一、声的知识点声是一种机械波,它是由物体的震动引起的。
声波是一种纵波,它需要介质来传播。
声波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一般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3米/秒。
声的频率是指声波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人类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为20Hz至20kHz,超出这个范围的声音我们无法听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折射、反射、衍射和干涉等现象。
这些现象可以用来解释声音在不同环境中的传播规律,也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声音现象提供了科学解释。
声波还可以被用来进行通信,比如电话和无线电通信等都是利用声波的特性传输信息的。
声音的强度与声波的振幅有关,强度的单位是分贝(dB)。
分贝是一种对数单位,用来描述声音的强度,通常情况下人的耳朵可以接受的最大声音强度约为120分贝。
声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非常广泛,它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娱乐、治疗等多种用途。
二、光的知识点光是一种电磁波,它是由电场和磁场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光速约为30万千米/秒,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光的波长是指光波的周期性振动距离,单位是纳米(nm)。
不同波长的光能够产生不同的颜色,波长越短的光越偏向紫色,波长越长的光越偏向红色。
光在传播过程中也会发生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等现象,这些现象同样可以用来解释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光的强度和颜色是光的两个重要特征。
光的强度与光的能量有关,强度越大,光的能量也越大。
而颜色则由光的波长决定,不同波长的光所产生的颜色也不同。
光具有直线传播的特性,这为光的成像提供了基础。
在凸透镜和凹透镜中,通过光的折射可以产生聚焦效果,形成实际的物体像。
光在日常生活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比如照明、通信、光学成像等。
光还是人类进行科学研究以及观察宇宙的重要工具。
总结:声和光是物质传播的两种常见形式,它们在自然界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声和光的知识点涉及到物理学的多个领域,包括波动理论、光学、声学等,这些知识不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然界的规律,也能够应用到我们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
初二物理光与声的基本概念与应用总结

初二物理光与声的基本概念与应用总结光与声是物理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对我们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初二物理中光与声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进行总结。
一、光的基本概念1. 光的本质: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既可以表现为粒子,也可以表现为波动现象。
2. 光的传播:光是以直线传播的,并且光的速度在真空中是恒定的,为光速。
3. 光的反射:光在遇到界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根据光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的规律,可以利用镜子实现光的反射成像。
4. 光的折射: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由于光的速度改变而发生折射现象,根据折射定律可以计算光的折射角度。
5. 光的色散:光在通过棱镜等介质时,会发生不同频率或波长的光的折射角度不同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
二、光的应用1. 光的传输:光纤是一种能够实现光信号传输的高速通信线路,在通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 光的成像:利用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实现光的成像。
眼睛的工作原理也是通过光的成像来实现对物体的观察。
3. 光的能量转换:太阳能光伏板能够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广泛用于能源领域。
4. 光的测量:光谱仪可以通过分析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的波长和强度,实现对物质组成和性质的分析。
三、声的基本概念1. 声的来源:声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当物体振动时,会产生气体或者固体中的颗粒的振动,从而产生声音。
2. 声的传播:声音通过振动引起介质中的颗粒的相互传递而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存在。
3. 声的特性:声音具有频率、振幅、波长和速度等特性,可以用声音的频率表示声音的高低音调。
4. 声的反射和折射: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当声音从一个介质传播到另一个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5. 声的干涉和衍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也会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这些现象对声音的传播路径和声场产生影响。
四、声的应用1. 声音的录制和播放:利用麦克风可以将声音转化为电信号进行录制,而扬声器可以将电信号再次转化为声音进行播放。
初中物理声现象、光现象知识点总结(精练版)

第二章声现象1、声音: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频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单位是赫兹,简称赫(Hz)。
如果1秒的时间内振动100次,它的频率就是100Hz3、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调,振幅的大小影响声音的响度,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人们通常通过辨别音色,来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4、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继续存在并传播。
5、影响响度的因素有两个:一是振幅,二是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距离发声体越远,声音越分散,能量越小,振幅越小,听到的声音也越小。
6、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音调与音色是不变的,但响度会越来越小。
7、打击乐器:响度与用力大小有关,音调与鼓皮绷得松紧有关;弦乐器:响度与用力大小有关,音调与弦绷得松紧、长短粗细及材料有关;管乐器:响度与用力大小有关,音调与空气柱长短有关。
敲打装水的瓶子,是水和瓶子的振动发声的,水柱越高,音调越低;吹装水的瓶口,是瓶内空气柱的振动发声的,水柱越高,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
第四章光现象1、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光线的引入应用了模型法,光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是一种物理模型。
2、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验①在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时,注意选择孔的大小变化但形状不能变。
②在研究孔的形状对光斑形状的影响时,注意选择孔的形状变化但大小不要变。
结论:在光斑实验中,光斑的形状与发光体的形状一致,符合小孔成像的特点,与孔的形状、大小无关。
3、小孔成像实验结论:①物体通过小孔成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一致,与孔的形状无关。
②像的大小跟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和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当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大于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时,成缩小的像;当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小于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时,成放大的像;当物体到小孔的距离等于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时,成等大的像。
初中科学中的光与声知识点梳理

初中科学中的光与声知识点梳理光与声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现象,它们也是初中科学中重要的知识点。
了解光与声的特性和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世界。
在本文中,我们将梳理初中科学中的光与声的知识点。
一、光的特性和传播1. 光的特性: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
它通过振动的电磁场传播,速度为光速,大约为30万公里每秒。
光具有波长、频率和振幅等特性。
2. 光的传播:光在真空中直线传播,但在介质中会发生折射和反射现象。
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改变传播方向和速度。
根据不同介质的折射指数,可以计算出光的折射角。
3. 光的颜色和光的分光现象:光的颜色是由光的波长决定的。
当光经过棱镜等介质时,会出现折射角不同的现象,形成光的分光,使光被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谱。
4. 光的反射和折射:当光遇到光滑的表面,会发生反射现象,即光线从表面弹回。
反射光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同时,光线也会发生折射现象,即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在两种介质间发生方向和速度的变化。
5. 成像原理和光的传播路径:光线在通过凸透镜、凹透镜等透镜时,会发生折射。
根据光的传播路径和成像原理,透镜可以形成放大或缩小的实像或虚像。
二、声的特性和传播1. 声的特性:声是一种机械波,通过物质的振动传播。
声波需要介质传播,不同介质的声速也不同。
声波具有波长、频率和振幅等特性。
2. 声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使周围介质产生压缩和稀疏,形成了声波。
声波会在介质中传播,并遵守声音的传播规律,即从声源以球状波面传播。
3. 声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路径: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较慢。
声音可以通过干扰和反射形成回声,根据回声的传播时间和声速可以计算出物体与声源的距离。
4. 调制和解调:调制是指在传输中,将声音信号转化为适合传输的电磁波信号的过程。
解调则是将电磁波信号转化为原始声音信号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和光知识点总结
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1)声音就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才是声源.物体只要振动,就一定会发出声音,但人耳不一定都能听得到,人听到的声音频率约为20-20000HZ.(人发声频率约为85-1100HZ)
(2)声源振动发出的声音,需要有介质来传播.介质可以是各种固体、液体和气体.真空中不能传声.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相同.通常情况下,在气体中声速最小,在固体中声速最大(空气中约为340m/s,水中约为1500m/s,钢铁中约为5200m/s)另外,在空气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4)回声: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若遇到高大障碍物,会被障碍物反射回来形成回声.人耳要能区分清楚原声与回声,其间隔时间必须在0.1秒以上,所以,人耳到障碍物的距离应大于17m时,才能听到回声.
2、乐音的三个特征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发声体振动的越快,频率越大,音调则越高;反之,音调越低。
例如,1、2、3、4、5、6、7、ⅰ,音调越来越高。
注意:鼓皮绷得越紧,音调越高。
小提琴的弦丝越短、越细、绷得越紧,音调越高。
吹笛的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叫响度. 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反之则越小.另外,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为0 dB.
(3)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材料、结构所决定的,它是声音的品质.根据音色,能区分乐器或其它声源。
3、噪声
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噪音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学习、工作、生活和其它正常活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表示声音的强弱用的分贝(dB)为单位。
安静舒适为40—50 dB;90 dB以上会对听力造成损伤。
减弱噪声主要途径:在声源产生处控制(改变、减少或停止声源的振动),在传播过程中阻断(隔声、吸声和消声),在人耳朵处减弱(戴护耳器)。
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特点。
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一定强度对人体会造成严重危害.可用来预报地震,台风和监测核爆炸.
5、传递能量与信息
声波是一种疏密相间的波(纵波),能传递信息。
一个人说话声沙哑了,说明他生病了;医生运用“B”超探测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制成声呐测距;利用超声波
多普勒效应测定速度。
声波能传递能量(声能),利用超声波可以清洗精密仪器、焊接等,也可以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6、光的色彩与颜色
⑴光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光源分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⑵光的色散现象:用三棱镜可使太阳光发生色散,说明它是由各种(红、橙、黄、绿、蓝、靛、紫)色光组成。
⑶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三种色光。
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三种颜色。
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是不同的,红光和蓝光混合可形成品红光;红颜料和蓝颜料混合可得到紫颜色。
⑷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⑸光波:光是一种电磁波,光具有能量,光能可转化为内能(太阳灶)、电能(光电池)、化学能(光合作用)
⑹光污染:如眩光、太阳光的镜面反射光、红外线的热辐射、紫外线过度照射等。
了解防护措施。
7、人眼看不见的光
⑴红外线:波长大于(频率小于)可见光的电磁波,具有热效应.如红外线取暖器。
另有电视遥控器等。
⑵紫外线:波长小于可见光的电磁波,具有荧光效应和灭菌作用,应用于紫外灯灭菌,验钞机等。
适当的紫外线照射对人有益,但过量的照射对人体十分有害.(臭氧层能吸收绝大部分来自太阳的紫外线).
8、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密度均匀、不含有杂质、透明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3.0×108m/s(最大值),光在不同的物质中传播速度不相同,在水中为2.25×108m/s。
激光测距仪:测量长距离的“直尺”.工作时,向目标发射脉冲激光束,并接受目标反射回来的激光,测出激光往返所经过的时间,就可算出它们之间的距离.如测量月地之间距离,人造卫星测控,大地测量等.
9、光的反射定律
要明确以下几点:
⑴反射角、入射角都是指各自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不可把它们与镜面的夹角,当成入射角和反射角
⑵当入射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法线与入射光线重合,这时入射角为0°,反射光线沿原路返回。
⑶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⑷不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就任何一条光线来说,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像跟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制成太阳灶、车灯里的反光罩等。
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扩大视野。
如汽车的后视镜、街头拐弯处和商场中的反光镜等。
11、正确理解折射规律
⑴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不是和界面的夹角.同样,折射角也不是折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
⑵光线射向两种透明物质分界面时,将同时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分别遵循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⑶光垂直射向两种透明物质界面时,光的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均为零度。
⑷光从空气射入透明物质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如果增大或减小入射角,折射角就随着增大或减小.
注意:光从透明物质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时,入射光线会只发生反射,这时没有折射光线,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
(光导纤维传输光信号原理)
⑸折射现象的光路是可逆的。
(可分析光通过平行玻璃砖后的出射光线跟原入射光线平行)。
⑵在图乙中光线AB 、CD 入射到凹透镜上,折射光线为BE 和DE 。
将入射线A B、CD 延长,如图中虚线BP和DP,折射光线BE 和DE 与入射光线的方向BP 、DP 相比较,它们相互“远离”了,表明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用于近视眼的矫正)
由此可见,透镜对光是会聚还是发散作用,不是看折射光线是否相交,而是体现在它们使光线相互“靠近”了还是“远离”了。
14、明确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⑴成像原理不同: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件光线会聚而形成像为实像;
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件后光线发散,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像为
虚像。
⑵成像性质上的区别:实像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
⑶接收方法上的区别:实像既能被眼睛看到,又能被光屏接收到;
虚像只能被眼睛看到,不能被光屏接收到。
15、波
⑴所有的波都是在传播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形态。
如:凹凸相间的横波、疏密相间的纵波。
⑵描述波的性质的物理量
振幅A :波源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单位为m 。
周期T:波源振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单位s 。
频率f :波源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为H z。
波长λ:波在一个周期T内传播的距离,单位为m。
⑶波的传播速度v 与波长λ、频率f 的关系:v f T
λ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