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组显微镜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光学实验报告

光学实验报告

2、毫米尺 F
3、二维调整架: SZ-07
4、物镜 Lo: fo=225mm 5、二维调整架: SZ-07
6、测微目镜 Le:(去掉其物镜头的读数显微镜)
7、读数显微镜架 : SZ-38
8、通用底座: SZ-04
9、通用底座: SZ-04
10、通用底座: SZ-04
11、通用底座: SZ-04
12、白屏:
二、实验原理 用两个点光源作光的干涉实验的典型代表,是杨氏实验。杨氏实验以简单的
装置和巧妙的构思就实现普通光源来做干涉,它不仅是许多其它光学的干涉装 置的原型,在理论上还可以从中提许多重要的概念和启发,无论从经典光学还 是从现代光学的角度来看,杨氏实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杨氏实验的装置如附图 4 所示,在普通单色光源(如钠光灯)前面放一个 开有小孔 S 的,作为单色点光源。在 S 照明的范围内的前方,再放一个开有两个 小孔的 S1 和 S2 的屏。S1 和 S2 彼此相距很近,且到 S 等距。根据惠更斯原理,S1 和 S2 将作为两个次波向前发射次波(球面波),形成交迭的波场。这两个相干的光 波在距离屏为 D 的接收屏上叠加,形成干涉图样。为了提高干涉条纹的亮度, 实际中 S,S1 和 S2 用三个互相平行的狭缝(杨氏双缝干涉),而且可以不用接 收屏,而代之目镜直接观测,这样还可以测量数据用以计算。在激光出现以后, 利用它的相干性和高亮度,人们可以用氦氖激光束直接照明双孔,在屏幕同样 可获得一套相当明显的干涉条纹,供许多人同时观看。
照度,并且不出现光源本身结构(如灯丝等)的像;一经插入幻灯片后,能够
在屏幕上单独出现幻灯图片的清晰的像。另一方面,聚光镜要有助于增强屏幕上
的照度。因此,应使从光源发出并通过聚光镜的光束能够全部到达像面。为了这

自组显微镜实验报告

自组显微镜实验报告

自组显微镜实验报告自组显微镜实验报告引言在科学研究和教育中,显微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

通过显微镜,我们可以观察到微观世界中微小的细胞、组织和微生物等。

然而,传统的显微镜价格昂贵,对于一些经济条件有限的学生和研究者来说,购买显微镜可能是一项困难的任务。

因此,自组显微镜成为了一种经济实用的替代方案。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自组显微镜的搭建和使用,了解显微镜的原理和应用,并观察不同样本的微观结构。

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1. 一个塑料透明容器2. 一个小玻璃片3. 一个小塑料袋4. 一个橡皮筋5. 一张白纸6. 一支手电筒方法:1. 将小玻璃片放置在容器的中央,作为载物台。

2. 将塑料袋的底部剪掉,并将其拉紧覆盖在容器上方,形成一个光学镜头。

3. 用橡皮筋将塑料袋固定在容器上。

4. 将白纸放在容器的底部,作为观察屏幕。

5. 打开手电筒,并将其光线通过塑料袋射向载物台上的样本。

6. 观察屏幕上的放大图像。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搭建自组显微镜,我们成功地观察到了一些微小的样本。

在观察过程中,我们发现放大倍数与样本与载物台的距离有关。

当样本与载物台的距离越近时,放大倍数越高。

同时,我们还发现通过调整手电筒的位置和角度,可以改变光线的入射角度,进而改变样本的清晰度和对比度。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一片叶子的细胞结构。

通过放大镜头,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叶子的表皮细胞和叶肉细胞。

叶子表皮细胞上有许多微小的气孔,而叶肉细胞则呈现出丰富的绿色色素颗粒。

这些观察结果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了一滴水中的浮游生物。

通过自组显微镜,我们可以看到水中微小生物的形态和运动。

这些微生物有着各种各样的形状和大小,有的像小虫子,有的像球形。

它们在水中自由游动,展现出了微观世界的多样性和活力。

结论通过自组显微镜的搭建和使用,我们成功地观察到了微观世界中的一些样本。

自组显微镜不仅经济实用,而且方便携带,可以在不同场合进行观察。

自组望远镜和显微镜

自组望远镜和显微镜

自组望远镜和显微镜实验内容及要求:1、自组一台聚焦于无穷远处的望远镜选取光学器件自组一台聚焦于无穷远处的望远镜。

提示:聚焦于无穷远处的望远镜要求分划板与物镜之间的距离等于物镜的焦距。

2、用自组的聚焦于无穷远处的望远镜测量另一凸透镜的焦距提示:该望远镜是一聚焦于无穷远处的望远镜,用其观察物体时,入射光要求是平行光,否则是看不清物的。

3、用自组的聚焦于无穷远的望远镜测量凹透镜焦距提示:可在上一实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操作。

4、自组显微镜根据显微镜原理,在所给的光学元件中要选出焦距最短的凸透镜作为物镜,另一短焦距凸透镜作为目镜。

在实验中可通过改变物屏与物镜位置的办法来改变显微镜的放大率。

本内容为自组与观察性实验,不要求定量的测量。

提供的主要器材有:凸透镜、凹透镜、物屏、像屏(分划板)、光具座、直尺、支架等提示要点:1、理解薄透镜的成像规律。

近轴光线条件下,薄透镜成像公式。

2、了解放大镜、望远镜及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3、会用简单的方法估计凸透镜的焦距。

4、理解视差概念,知道如何才能消除视差。

光学实验中经常要准确地测量像的大小、位置等,在调整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消视差。

视差产生的原因:若分划板与被测物体(或像)不共面时,随眼睛的晃动(观察位置稍微改变),分划板与被测物体(或像)之间会有相对移动,难以准确测量。

若像与分划板之间有视差时,说明两者不共面,应稍稍调节像或分划板的位置,并同时微微晃动眼睛,直到像与分划板之间无相对移动即无视差,此时可准确读数。

实验报告要求:1、写明本实验的目的和意义;2、阐述实验的基本原理、设计思路和研究过程;3、记下所用仪器、材料的规格或型号、数量等;4、记录实验的全过程,包括实验步骤、各种实验现象和数据处理等;5、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6、得出实验结论,并提出改进意见。

《自组显微镜》设计性实验的探索与实践

《自组显微镜》设计性实验的探索与实践

[ 史旭斌, 1 ] 田俊成. 计量传感器在万能工具显
微镜 中的应用[ . J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0 7 0) ] 20 , 5. ( [ 李霞, 2 ] 王伟, 赵秀健. 数字式万能工具显微镜常 见故障排除[. J计量与测试技术,0 7 0) ] 2 0, 6 ( . [ 刘安章, 3 ] 刘泊, 高西宽. 基于 C D测量的万能 C

显 镜设 性 验 探 马 践 显 微 》 计 实 的 索 实 组 镜 微

E p o a i n a d P a t c o t e E p r m n a ” e f o g n z n i r s o e x l r t o n r c i e f h x e i e t l S l— r a i i g M c o c p ”
惯也不同, L读数误差较大。 最后计算出的放大率与
理论放大率误差有时竟达 2 %, 0 无形 中还助长学 生 对科学问题马马虎虎、 随随便便的态度与作风 。
高难度的验证性基础实验 。现在, 实验 中我们提供
给学 生不 同孔径 、 距 的透镜 有 6个 以上, 生在 预 焦 学 习、 设计 时具 有 较大 自由度 , 同组 同学 组装 的显 微 不 镜也 会有 不 同 的效果 , 有较 强 的可 比性 , 具 使该 实验

内容 , 具备非常强的知识性 、 科学性 、 味性与实用 趣
性 。设计 性实 验 , 使学 生有 了更 多 的选 择 余地 , 实验 结 果 呈现 出多 样性 , 并具有 较强 的可 比性 。过 去, 对
的微尺像最清晰; 再用手拿一把尺子, 用一只眼睛通 过显微镜观察微尺的像, 另一只眼睛直接看直尺, 经
Ke wo d : ir so e De inn p r n ; t a ahDe i ; s a a i c t n y r sM co c p ; sg igEx ei me tOp i l t sg Viu l g f ai c P n M n i o

基础物理实验报告测量薄透镜焦距及自组显微镜与望远镜

基础物理实验报告测量薄透镜焦距及自组显微镜与望远镜

测量薄透镜焦距及自组显微镜与望远镜一、实验目的1.掌握透镜焦距的简单测量方法;2.较为准确地得到待测凸透镜的焦距;3.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其调节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一)、自准直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首先利用待测透镜自身产生一个位于无限远的物,再用待测透镜对它成像,通过测量像与透镜之间的距离来确定透镜的焦距。

当物像y位于透镜的焦平面上时,经透镜L和平面反射镜所组成的光学系统后,当在焦平面上成一与物等大的倒立实像时,物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就是透镜的焦距,此时有公式:f=x L−x y(1)(二)、二次成像法:图2.二次成像法光路图二次成像法光路图如图所示。

首先选定物象间的距离A,并且保证在此间距内,透镜能够在光屏上有两次清晰的成像。

透镜的两个成像位置之间的距离为d 。

S1、S1′分别为成放大像时的物和像的位置,S2、S2′分别为成缩小像时的物和像的位置。

则有:S1−S2=d, S1′−S2′=d, S1′−S1=A, S2′−S2=A(2)透镜成像公式为:1 S′−1S=1f′(3)可得:d=√A(f′−4A) (4)可得:f′=A2−d24A(5)(三)、自组显微镜:通常所提到的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放大倍数是指视角放大率,其中视角ω为:tanω=yl(6)视角放大率为:Γ=tanωitanωe(7)其中:tanωe=y1250tanωe=tanω′=y2f e(8)则有:Γ=y2250y1f e(9)又因为:y2 y1=−Δf0(10)Γ=−Δ250f0f e(11)其中:Δ=M−f0−f e(12)(四)、自组望远镜:望远镜的视角放大率为:Γ=tanωitanωe =tanω′tanω=−f0′f e′(13)此次实验过程中,所组装的望远镜所观察的物体为有限远。

这时需要改变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进行调焦,使物体通过物镜所成的实像位于目镜的物方焦平面以里,再经过目镜在明视距离外成一虚像。

光学基础实验报告

光学基础实验报告

光学基础实验报告光学基础实验报告实验1:⾃组望远镜和显微镜⼀、实验⽬的1.了解透镜成像规律,掌握望远镜系统的成像原理。

2.根据⼏何光学原理、透镜成像规律和试验参数要求,设计望远镜的光路,提出光学元件的选⽤⽅案,并通过光路调整,达到望远镜的实验要求,从⽽掌握望远镜技术。

⼆、实验原理1.望远镜的结构和成像原理望远镜由物镜L1和⽬镜L2组成。

⽬镜将⽆穷远物体发出光会聚于像⽅焦平⾯成⼀倒⽴实像,实像同时位于⽬镜的物⽅焦平⾯内侧,经过⽬镜放⼤实像。

通过调节物镜和⽬镜相对位置,使中间实像落在⽬镜⽬镜物⽅焦⾯上。

另在⽬镜物焦⽅⾯附有叉丝或标尺分化格。

物像位置要求:⾸先调节⽬镜⾄能清晰看到叉丝,后调整⽬镜筒与物镜间距离即对被观察物调焦。

望远镜成像视⾓放⼤率要求:定义视⾓放⼤率M 为眼睛通过仪器观察物像对⼈眼张⾓ω’的正切与眼睛直接观察物体时物体对眼睛的张⾓ω的正切之⽐M=ωωtan 'tan 。

要求M>1。

2.望远镜主要有两种情况:⼀种是具有正光焦度⽬镜,即⽬镜2L 是会聚透镜的系统,称为开普勒望远镜;另⼀种是具有负光焦度⽬镜,即⽬镜2L 是发散透镜的系统,称为伽利略望远镜。

对于开普勒望远镜,有M=ωωtan 'tan =-''21f f公式中的负号表⽰开普勒望远镜成倒像。

若要使M 的绝对值⼤于1,应有1f >2f 。

对于伽利略望远镜,视⾓放⼤率为正值,成正像。

此外,由于光的衍射效应,制造望远镜时,还必须满⾜:M=d D式中D 为物镜的孔径,d 为⽬镜的孔径,否则视⾓虽放⼤,但不能分辨物体的细节。

三、思考题1.根据透镜成像规律,怎样⽤最简单⽅法区别凹透镜和凸透镜?答:(1)将这个透镜靠近被观察物,如果物的像被放⼤的,说明该透镜为凸透镜;(2)将这个透镜放在阳光下或灯光下适当移动,如果出现⼩光斑的,说明该透镜为凸透镜.2.望远镜和显微镜有哪些相同之处?从⽤途、结构、视⾓放⼤率以及调焦等⼏个⽅⾯⽐较它们的相异之处。

自组显微镜实验报告

自组显微镜实验报告

自组显微镜显微镜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用来放大微小物体的像,是放大虚像的透镜系统。

当把待观察物体放在物镜焦点外侧靠近焦点处时,在物镜后所成的实像恰在目镜焦点内侧靠近焦点处,经目镜再次放大成一虚像,观察到的是经两次放大后的倒立虚像。

【实验目的】1、了解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并掌握其调节、使用和测量放大率的一种方法。

2、了解视觉放大率的概念并掌握其测量方法。

3、进一步熟悉透镜的成像规律。

【实验仪器】光学平台、带有毛玻璃的白炽灯光源S、1/10mm分划板F、显微物镜L0(焦距f0=1.5cm)、显微目镜Le(去掉物镜头的读数显微镜,焦距f e=1.25cm)、读数显微镜架SZ-38、二维调整架SZ-07(2个)、底座4个。

【实验原理】由于人眼分辩能力的限制,在观察远处物体或微小物体时,分辩不清物体的细节。

为此人们发明了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以增大对眼的视角。

仪器增大视角的能力用视角放大率来描述。

若人眼通过光学仪器观察物体时(实际是物体的像)的张角为φ,不通过光学仪器直接观察物体的张角为ψ,则视角放大率M 定义为: ψϕψϕtan tan ≈=M显微镜的光学系统如图所示,它的物镜L0和目镜Le 都是会聚透镜。

被观察的物体y1位于物镜前面一倍焦距f 0和二倍焦距之间,经物镜L 0后成倒立放大实像y 2,y 2应成像在Le 的第一焦点f e 之内,经过目镜Le 后成一放大的虚像y 3。

y 3应该位于人的明视距离处。

为了适合观察近处的小物体,显微镜物镜L 0的焦距f 0应该选取比较小,一般在12.5-30.0mm 左右。

目镜主要作为放大镜,观察中间像y 2。

显微镜的视角放大率M 定义为最后的虚像和物体在明视距离处对图1显微镜的工作原理人眼的张角之比。

e eM M f D f M •=•∆=00 由上式可知,显微镜的视角放大率等于它的物镜的垂轴放大率和目镜的视角放大率的乘积。

其中,D =250mm 为明视距离,△为显微镜的物镜与目镜焦点之间的距离,称为光学间隔。

组装显微镜和望远镜实验报告

组装显微镜和望远镜实验报告

组装显微镜和望远镜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组装显微镜和望远镜,了解其结构和原理,掌握其使用方法。

实验器材:显微镜装置、望远镜装置、镜头、镜片、调焦机构、目镜、物镜、三脚架、光源等。

实验步骤:
一、组装显微镜
1. 将三脚架放在平稳的桌面上。

2. 将显微镜装置放在三脚架上。

3. 安装镜头,将镜头插入显微镜装置的镜筒中。

4. 安装目镜,将目镜插入显微镜装置的顶部。

5. 安装物镜,将物镜插入显微镜装置的底部。

6. 调节焦距,通过调节调焦机构,使镜头、目镜和物镜之间的距离达到合适的位置。

7. 连接光源,将光源插入显微镜装置的底部,使其照射到物镜上。

8. 调节光源,通过调节光源的亮度和位置,使观察到的图像清晰明亮。

二、组装望远镜
1. 将三脚架放在平稳的桌面上。

2. 将望远镜装置放在三脚架上。

3. 安装镜头,将镜头插入望远镜装置的镜筒中。

4. 安装目镜,将目镜插入望远镜装置的顶部。

5. 安装物镜,将物镜插入望远镜装置的底部。

6. 调节焦距,通过调节调焦机构,使镜头、目镜和物镜之间的距离达到合适的位置。

7. 调节光路,通过调节望远镜的镜筒和目镜的位置,使光路达到最佳状态。

8. 对准目标,通过调节望远镜的方向,使其对准需要观察的目标。

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组装了显微镜和望远镜,了解了其结构和原理,掌握了其使用方法。

显微镜和望远镜是现代科学和技术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显微镜和放大镜设计 预习说明: 在本实验中,读者应充分了解显微镜和放大镜的成像原理,以及视觉放大率的定义。因此预习报告请包含以 下内容: 1、 光学仪器视觉放大率的定义 2、 显微镜和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光路图、理论放大率公式) 3、 显微镜和放大镜的放大率测量方法(光路图) 4、 需要哪些仪器(根据光路图即可得出) 5、 测量步骤,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6、 测量数据表格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显微镜和放大镜的基本光学系统及放大原理,以及视觉放大率等概念 2、学会按一定的原理自行组装仪器的技能及调节光路的方法; 3、学会测量显微镜和放大镜的视觉放大率。 二、实验原理 (一)、光学仪器的视觉放大率 显微镜被用于观测微小的物体,望远镜被用于观测远处的目标,它们的作用都是将被观测的物体对人眼的 张角(视角)加以放大。显然,同一物体对人眼所张的视角与物体离人眼的距离有关。在一般照明条件下, 正常人的眼睛能分辨在明视距离处相距为 0.05~0.07mm 的两点。此时,这两点对人眼所张的视角约为 1 , 称为最小分辨角。当微小物体(或远处物体)对人眼所张视角小于此最小分辨角时,人眼将无法分辨,因 而需借助光学仪器(如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来增大物体对人眼所张的视角。这是助视光学仪器的 基本工作原理,它们的放大能力可用视觉放大率 表示,其定义为

S

S'
y1
25cm
S' Lo
y2
Le
y3
L
P
在 Le 之后放置一与光轴成 45°角的平玻璃板, 距此玻璃板 25cm 根据理论计算确定物镜 Lo 与目镜 Le 的距离; 处放置一白光源(图中未画出)照明的毫米尺 M 2 。 3、微调微尺 M 1 的位置调整微尺 M 1 离物镜 Lo 的距离,使它经显微镜系统成的像 y3 与毫米尺 M 2 经 45°玻 璃板反射的像 S 重合。 要求反复调整, 直到微尺 M 1 的放大像 y3 与毫米尺 M 2 反射像 S 之间没有视差为止。 4、仔细观察微尺 M 1 的放大像和毫米尺 M 2 的反射像,同时微调毫米尺 M 2 的高度,让其反射像中的某一格 对准被测物放大像的某一格,读出微尺 M 1 放大像 y3 的格数 b 所对应的毫米尺 M 2 反射像的格数 a ,需反复 测量,求平均视觉放大率。 5、数据处理:根据公式
式中,
y3 D D y v e ,为目镜的视觉放大率; 2 1 0 (因 v1 比 f o 大得多),为物镜的线 y1 u1 f o y2 u 2 f e D • 0 • e (3) fe fo
五、注意事项 1、所有光学玻璃器件应保持清洁,避免各种污染,使用时注意防尘、防震;不要对着仪器说话、咳嗽等;
测量时动作要轻、缓,尽量使身体部位离开实验台面,以防震动;所用的光学元件比较精密,不能触摸光 学元件光学表面。 2、所有光学元件固定在光学支架上时,光学元件位置要放正,固定螺丝不要旋得过紧,以防镜片受压变形 和损坏。实验完毕,应将所有光学元件取下,按顺序放回光学附件盒中。
2、选择合适的透镜组成望远镜。 3、测出直接观察和经望远镜观察的两个“E”的间距d1、d2,测出标尺至物镜的物距S 求出 M
d1
d2
,M M
s s f0 f o 比较M、 M 、 M ,并分析说明它们的差 f e
4、读出物镜和目镜的焦距,求出计算放大率 M 异。
3、读数时应注意仪器的位置,即读出的数据是否需要修正。
7、实验完成后,不可调动仪器,要等老师检查完数据并认可后才能关掉光源和电源。同时应把各光学元件 按顺序摆放好,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六、实验思考题(必做) 1、计算放大率和测量放大率是否相同,为什么。 2、显微镜有几种类型? 3、证明 M M


倒立的虚象,用眼睛通过目镜观察时,将会看到这一放大且移动的倒立虚象 P Q


。若物镜和目镜的像方
焦距为负(两个都是汇聚透镜),则为开普勒望远镜;若物镜的像方焦距为正(汇聚透镜),目镜的像方 焦距为负(发散透镜),则为伽利略望远镜。由理论计算可得望远镜的放大率为
M
f o f e
3. 放大镜的设计 设计放大倍率: 目镜焦距: 物镜焦距: 4 放大镜放大率的测量 目镜焦距: 物镜焦距: 标尺至物镜的物距 S: 1 2 3 4 5 6 7 8 测 量 次 数 待测物体长度 像 长 放大镜测量放大率 9 10
b 10 计算出简单显微镜的视觉放大率。并将计算结果与理论值作一比较,计 a
算百分误差比。 (二)简单放大镜 1、将各光学元件沿着光学平台上的标尺固定在相应的支架上,夹好、靠拢,调同轴等高注意:各光学元件 的高度通过目测调节好后,在固定前同时应确保各光学元件与相应光学底座的某一边保持平行,便于调节 光路。
/

tan w/ (1) tan w
/
式中, w 为明视距离处物体对眼睛所张的视角, w 为通过光学仪器观察时在明视距离处的成像对眼睛所张 的视角。
放大率。因而式(2)可改写成

由式(3)可见,显微镜的放大率等于物镜放大率和目镜视觉放大率的乘积。在 f o 、 f e 、 和 D 已知的情 形下,可利用式(3)算出显微镜的视觉放大率。 (三)、望远镜及其视觉放大率 望远镜是帮助人眼观望远距离物体,也可作为测量和对准的工具,它也是由物镜和目镜所组成。远处物体 PQ 发出的光束经物镜后被会聚于物镜的焦平面 Fo 上,成一缩小倒立的实像 P Q ,像的的大小决定于物镜 焦距及物体与物镜间的距离。当焦平面 Fo 恰好与目镜的焦平面 Fe 重合在一起时,会在无限远处呈一放大的
/ // // // // / /
当显微镜中能看到物体清晰图像时,物镜前端面到被测物的距离叫做显微镜的工作距离。为获得清晰的图 像而调节显微镜与被观测物的距离称之为调焦。由图可见,显微镜的视觉放大率为
tan w/ y3 / D y3 y2 • (2) tan w y1 / D y2 y1
s s f0
显微镜和放大镜设计 1. 显微镜的设计 设计放大倍率: 目镜焦距: 物镜焦距: 镜筒长度: 2 显微镜放大率的测量 目镜位置: 物镜位置: 测量次数 待测物体长度 像长 显微镜放大率 1 2 3 4 5 6 7 8 9 10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二)、显微镜及其视觉放大率
u1
v1
u2

B '' A y1 B F o Lo
Fo' Fe B y2 ' w' A
'
Fe'
y3
A ''
D
/
最简单的显微镜是由两个凸透镜构成的。其中,物镜的焦距很短,目镜的焦距较长。它的光路如图所示, 图中的 Lo 为物镜(焦点在 Fo 和 Fo ),其焦距为 f o ; Le 为目镜,其焦距为 f e 。将长度为 y1 的被观测物 AB 放在 Lo 的焦距外且接近焦点 Fo 处,物体通过物镜成一放大的倒立实像 A B (其长度为 y2 )。此实像在目镜 的焦点以内,经过目镜放大,结果在明视镜 D 上得到一个放大的虚像 A B (其长度为 y3 )。虚像 A B 对 于被观测物 AB 来说是倒立的。 显微镜物镜焦点 F 到目镜焦点 Fe 之间的距离 称为物镜和目镜的光学间隔。

该式表明, 物镜的焦距越长、 目镜的焦距越短, 望远镜的放大率则越大。 对开普勒望远镜( f o 0 , f e 0 ) 放大率 M 为负值, 系统成倒立的像; 而对伽利略望远镜( f o 0 , f e 0 ),放大率$M $ 为正值,系统 成正立的像,因实际观察时,物体并不真正位于无穷远,像亦不成在无穷远。该式仍近似适用。 三、实验仪器 (一)显微镜 小照明光源 S ,微尺 M 1 ,物镜 Lo ,目镜 Le ,45°玻璃架,毫米尺 M 2 ,白光源,白屏,若干光学支架和 底座。其中可供选折透镜有(f=29mm;45mm;50mm;70mm) (二)望远镜 标尺; 物镜 Lo , 目镜 Le , 若干光学支架和底座。 其中可供选折透镜有 (f=29mm; 45mm; 50mm; 70mm; 105mm; 150mm;190mm;225mm;300mm;-100mm)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本实验的主要内容就是自组搭建简单显微镜、望远镜光路,测量放大率。 (一)简单显微镜 1、将各光学元件沿着光学平台上的标尺固定在相应的支架上,夹好、靠拢,调同轴等高注意:各光学元件 的高度通过目测调节好后,在固定前同时应确保各光学元件与相应光学底座的某一边保持平行,便于调节 光路。 2、按装置图装配显微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