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费的法律依据

合集下载

事业单位加班费法律依据

事业单位加班费法律依据

一、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第八章人事争议处理第三十七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所在单位发生人事争议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有关规定处理。

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适用法律等问题的答复》(法函[2004]30号)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你院《关于审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如何适用法律及管辖的请示》(京高法[2003]353号)收悉。

经研究,答复如下: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03]13号)第一条规定,“事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之间因辞职、辞退及履行聘用合同所发生的争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处理。

”这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处理”是指人民法院审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的程序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

人民法院对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的实体处理应当适用人事方面的法律规定,但涉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劳动权利的内容在人事法律中没有规定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

三、《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解释:第五十二条【事业单位劳动争议的处理】(二)事业单位人员如何适用本法由于本法是一部程序法,程序法是执行实体法的工具,其一设计首先取决于所要执行的实体法。

因此本法的调整范围也应与《劳动法》保持一致。

四、中国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五、劳社部发[2008]3号文规定:一、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二、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

民法典关于企业员工加班费

民法典关于企业员工加班费

民法典关于企业员工加班费
《民法典》中并没有关于企业员工加班费的具体规定。

企业员工加班费的相关法律规定主要来源于《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

根据《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者工资的150%支付加班工资。

如果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休息日或者夜间工作,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者工资的300%支付加班工资。

一些地方的政策可能会对加班费支付标准进行调整,例如在某些地区,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休息日或者夜间工作,用人单位可能会按照劳动者工资的400%支付加班工资。

此外,用人单位应当将加班费计入劳动者当月的工资总额中,并在当月内足额支付。

如果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支付加班费,劳动者可以通过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或者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或者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甚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来解决纠纷。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法律规定了加班费的支付标准,但用人单位可以根据生产经营需要,与劳动者协商,通过调整工作时间或者安排弹性工作时间等方式,不支付加班费。

但是,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也不得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事业单位加班费的法律依据

事业单位加班费的法律依据

事业单位加班费的法律依据事业单位加班费的法律依据1. 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加班已成为常态,特别是在一些特殊行业或事业单位中,加班更是家常便饭。

然而,事业单位加班费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事业单位加班费的法律依据,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法律支持。

2. 事业单位加班费的概念事业单位是指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事业组织等依法设立的为了公共利益而进行社会公共服务的非营利性法人组织。

事业单位与其他类型的组织不同,其加班费的法律依据也有一些特殊之处。

3. 劳动法对加班费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规定工作时间不得超过每日八小时、每周四十四小时。

超过规定工作时间的部分,应当支付加班费。

这意味着,事业单位根据劳动法的规定也应当支付加班费。

4. 事业单位加班费的计算方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的规定,事业单位的加班费计算方式按照法定节假日工资支付办法执行。

即:工作日加班费按照每小时不低于工资总额百分之一百五十的标准支付;休息日加班费按照每小时不低于工资总额百分之二百的标准支付;法定节假日加班费按照每小时不低于工资总额百分之三百的标准支付。

5. 事业单位加班费法律案例为了更好地理解事业单位加班费的法律依据,以下是一些相关的法律案例:案例一:某地区事业单位未支付加班费某地区一家事业单位对员工加班费支付存在问题,员工多次与用人单位协商未果。

员工通过法律途径申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法庭上成功取得胜诉。

法院判决指出,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加班费,并作出了相应的罚款决定。

案例二:某事业单位加班费标准低于法定标准某事业单位根据其内部规定对加班费进行计算,但其计算标准低于法定标准。

员工通过工会组织向有关部门投诉,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符合法定标准的加班费。

有关部门依法处理此案,并要求用人单位按照法定标准支付加班费。

6. 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事业单位员工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用人单位的加班费计算进行核对,确保符合法律规定;如发现用人单位未支付或支付不合理的加班费,可以与雇主协商解决,或通过劳动争议仲裁、法院诉讼等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若加班费问题属于普遍性问题,可与其他员工或工会组织合作,共同维护员工权益。

劳动法关于加班的规定

劳动法关于加班的规定

劳动法关于加班的规定劳动法加班的规定《劳动合同法》第31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

此外,《劳动法》第41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

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劳动法》第38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对企业违反法律、法规强迫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劳动者有权拒绝。

劳动法加班费的计算规定1.8小时外加点:根据1995年5月1日起施行的《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第三条“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

”因此,如果安排劳动者在每天8小时之外延长工作时间的,就应该按照《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支付加班费,即加班费不低于150%的工资;2.休息日加班:如果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的,就应该按照《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第二款支付加班费,即加班费不低于200%的工资3.法定节日加班:加班费不低于300%的工资。

4.计件工资时的加班加点: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三条规定:“实行计件工资的劳动者,在完成计件定额任务后,由用人单位安排延长工作时间的,应根据上述规定的原则,分别按照不低于其本人法定工作时间计件单价的150%、200%、300%支付其工资。

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其综合计算工作时间超过法定标准工作时间的部分,应视为延长工作时间,并应按本规定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

实行不定时工时制度的劳动者,不执行上述规定。

”5.综合计算工时的加点:依据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部2023年3月17日颁发的《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天数和工作时间分别调整为20.92天和167.4小时。

”因此,实行综合计算工作时间的,如果月平均工作天数超过20.92天,或者月平均工作时间超过167.4小时的,应该视为加点,按照《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支付加班费,即加班费不低于150%的工资。

劳务合同需要支付加班费

劳务合同需要支付加班费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加班已成为职场中普遍现象。

为了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加班费。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劳务合同中支付加班费的相关问题。

一、加班费的定义加班费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以外,因用人单位安排工作而延长工作时间所获得的报酬。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的,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加班费:1. 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2. 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3. 安排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

二、支付加班费的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支付加班费。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支付劳动者工资、加班费等。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支付加班费,不得克扣或者拖欠。

三、支付加班费的具体操作1. 劳动者需提供加班证明。

劳动者在加班期间,应当向用人单位提供加班证明,包括加班时间、工作内容等。

2. 用人单位核实加班情况。

用人单位在收到劳动者提供的加班证明后,应当核实加班情况,确认加班费支付标准。

3. 支付加班费。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和劳动合同约定,及时支付劳动者加班费。

四、劳动者权益保障1. 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加班费。

劳动者在加班期间,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加班费,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

2. 劳动者有权投诉用人单位。

劳动者如发现用人单位拖欠加班费,有权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要求依法处理。

总之,劳务合同中支付加班费是劳动者应得的合法权益。

用人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和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者加班费,切实保障劳动者权益。

劳动者也应增强维权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职工加班费发放管理暂行办法

职工加班费发放管理暂行办法

职工加班费发放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职工加班费的发放管理,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劳动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单位所有在职职工。

第三条加班费的发放应遵循公平、合理、及时的原则。

第二章加班费的计算第四条职工加班分为工作日加班、休息日加班和法定节假日加班三种情形。

第五条工作日加班费按照不低于职工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150%计算。

第六条休息日加班费按照不低于职工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200%计算。

第七条法定节假日加班费按照不低于职工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300%计算。

第三章加班费的审批与发放第八条职工加班需提前向部门负责人申请,并经人力资源部门审批同意。

第九条加班结束后,职工应填写加班记录表,并由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

第十条加班记录表应在加班结束后三个工作日内提交至人力资源部门。

第十一条人力资源部门应在收到加班记录表后五个工作日内完成加班费的核算工作。

第十二条加班费应于核算完成后的当月工资发放日一并发放。

第四章特殊情况处理第十三条如遇特殊情况,职工无法提前申请加班,应在加班结束后立即补交加班申请,并说明原因。

第十四条因工作需要连续加班超过法定时限的,应由部门负责人提出申请,经人力资源部门审批,并报单位领导批准。

第五章监督管理第十五条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对加班费发放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确保本办法的执行。

第十六条职工对加班费发放有异议的,可向人力资源部门提出申诉,人力资源部门应在接到申诉后五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

第六章附则第十七条本办法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与本办法不一致的规定同时废止。

第十九条本办法最终解释权归单位所有。

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上述内容以符合单位的具体规定和要求。

签劳务合同加班费

签劳务合同加班费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务合同成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常见的一种劳动关系形式。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加班现象时有发生,如何合理计算和支付加班费成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共同关心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签订劳务合同加班费的相关规定与计算方式展开讨论。

一、加班费支付的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应当支付加班费。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况:1. 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日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劳动者工资;2. 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3. 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

二、加班工资计算基数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是指用于计算加班费的基本工资数额。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如下:1. 劳动合同中对工资有约定的,按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相对应的工资标准确定;2. 劳动合同未约定工资的,按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数额确定;3. 用人单位实行计件工资的,加班工资按照劳动者完成计件定额任务后的加班工资基数计算。

三、加班费计算方法1. 标准工时制度的加班费计算: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日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劳动者工资;2. 休息日加班费计算: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按照月工资基数21.75天乘以200%计算加班费;3. 法定休假日加班费计算: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工作的,按照月工资基数21.75天乘以300%计算加班费。

四、加班费支付责任1.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加班费,不得以任何理由拖欠、克扣或变相克扣劳动者加班费;2. 劳务派遣公司作为用人单位,应当承担外派员工加班费支付责任。

总结:签订劳务合同时,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应当明确加班费的相关规定,确保加班费的合理计算和支付。

事业单位员工加班费标准的法律依据

事业单位员工加班费标准的法律依据

事业单位员工加班费标准的法律依据一、引言加班费是指根据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在员工超过法定工作时间范围内工作时支付的额外报酬。

事业单位作为用人单位,应当根据相关法律依据制定员工加班费标准,并合理支付加班费,保障员工的权益。

二、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根据劳动法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工时制度,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

员工超过工作时间范围工作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相应的加班费。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修改〈年休假条例〉《劳动争议处理方式暂行规定》等12部法规的决定》该文件对事业单位员工加班费的支付进行了具体规定,要求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员工实际加班时间支付加班费,且加班费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

三、加班费标准的制定1、加班时间计算加班时间计算的起始标准为超过法定工作时间范围。

法定工作时间为每日不超过8小时,每周不超过40小时。

超过工作时间范围的时间为加班时间。

2、加班费支付基数加班费的支付基数为员工的基本工资。

基本工资是指员工按约定或者法定的工作小时数所应当得到的报酬。

3、加班费的支付比例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修改〈年休假条例〉《劳动争议处理方式暂行规定》等12部法规的决定》,加班费的支付比例为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

4、加班费的支付方式加班费的支付方式可以根据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灵活确定,可以选择货币支付或者调休的形式进行支付。

但要确保员工合法权益的保障。

附件:加班费计算表(示例)法律名词及注释:1、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是我国劳动法律体系的基本法律,对员工的劳动权益进行了保护和规范。

2、用人单位:指聘用劳动者并支付劳动报酬的组织或者个人。

事业单位是一种非营利性质的组织,其具体形式可以包括学校、医院、科研机构等。

3、工时制度:国家规定的员工每日和每周工作的时间范围,也是员工享有的合法工作时间。

4、基本工资:员工按照约定或者法定的工作小时数所应得的报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班费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一条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

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加班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四十条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
(一)元旦;(二)春节;(三)国际劳动节;(四)国庆节;(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

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即平时晚上的加班费是本人工资的150%,双休日是200%,国家法定休假日是300%。

但这只是国家规定的比例,加班费发放额的关键是工资基数。

职工加班费的基数可以由企业和职工协商来确定,否则企业应按照劳动者本人正常劳动应得的工资确定。

企业计算加班工资的工资基数,首先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相对应的工资标准确定。

如果劳动合同、集体合同没有约定的,职工代表可与用人单位通过工资集体协商确定,协商结果应签订工资集体协议(用人单位经批准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度的,则不执行上述规定)。

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无任何约定,假期工资的计算基数统一按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正常出勤的月工资的70%确定。

日工资计算是以基数除以每月平均制度工作天数20.92天(有些企业为方便,按每月21天计算)。

根据规定,加班费应以在岗职工的工资总额为基数计算。

有些单位仅以职工基本工资来计算加班费是不正确的。

工资总额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所有劳动者的收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