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供油系统设计
燃油系统原理图

燃油系统原理图燃油系统是指汽车引擎内部用于混合空气和燃油的系统,它的作用是将汽油或柴油喷射到发动机内燃烧,从而产生动力。
燃油系统包括燃油箱、燃油泵、燃油滤清器、喷油嘴、进气歧管和节气门等部件。
下面将从整体结构、工作原理和常见故障三个方面来介绍燃油系统的原理图。
整体结构。
燃油系统的整体结构主要由燃油箱、燃油泵、燃油滤清器、喷油嘴、进气歧管和节气门等部件组成。
燃油箱是存放汽油或柴油的容器,通常位于车辆后部。
燃油泵负责将燃油从燃油箱中抽送到发动机内部。
燃油滤清器用于过滤燃油中的杂质,确保进入发动机的燃油清洁无污染。
喷油嘴则负责将燃油喷射到发动机内,进气歧管和节气门则用于控制空气进入发动机的量。
工作原理。
燃油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将燃油和空气混合后喷入发动机内部,然后在汽缸内点火燃烧,产生动力驱动汽车前进。
首先,燃油泵将燃油从燃油箱中抽送到发动机内部,经过燃油滤清器过滤后,进入喷油嘴。
同时,空气通过进气歧管进入汽缸内,由节气门控制空气的进入量。
喷油嘴根据发动机工作状态和负荷情况,通过电脑控制喷油时间和喷油量,将燃油喷射到汽缸内,与空气混合后点火燃烧,产生动力推动汽车前进。
常见故障。
燃油系统常见的故障包括燃油泵故障、燃油滤清器堵塞、喷油嘴堵塞或损坏等。
燃油泵故障会导致燃油无法正常抽送到发动机内部,造成发动机无法正常启动或加速不畅。
燃油滤清器堵塞会导致燃油无法正常过滤,进入发动机的燃油含有杂质,影响发动机工作。
喷油嘴堵塞或损坏会导致燃油无法正常喷射到汽缸内,影响燃烧效果,造成发动机动力不足或怠速不稳定。
总结。
燃油系统是汽车发动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工作原理是将燃油和空气混合后喷入发动机内部,产生动力推动汽车前进。
了解燃油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及时发现并排除燃油系统的故障,保障汽车的正常运行。
柴油机喷油泵电控系统设计论文__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柴油机的高效、节能使得汽车的柴油机化日趋明显。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也成为目前柴油机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采用电控技术后,将有效改善柴油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降低柴油机的有害排放。
柴油机的喷油系统主要是由高喷油泵、喷油器和连接喷油泵与喷油器的高压管组成。
随着国家对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强,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的要求相对的提高了,特别是对柴油发动机的排放要求更加严格,所以喷油系统必须能够保证柴油机使柴油充分的燃烧,保证柴油机有足够的动力和运输的可靠性。
这样,就对喷油系统有较高的要求,改变了柴油发动机的控制模式,实现了精确的控制,使排放更加清洁,减小了柴油机做功粗暴所产生的噪音,提高了车辆的经济型和舒适性。
执行机构的控制研究是柴油机电控技术研究的关键。
本文在给出了油量执行结构及其位置传感器、供油定时控制机构及其提前角检测的设计方案,并对其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
电控单元硬件、软件设计是电控系统设计的核心。
本文详细地讨论了电控单元硬件、软件设计过程,完成了硬件电路和软件模块化设计,并对硬件、软件提出了相应的抗干扰措施。
此外,为了完善柴油机电控系统开发,提出了柴油机标定系统。
采用以CAN 总线为基础平台的分配泵电控系统,实现下位机与PC机之间的通讯,完成对柴油机电控系统参数的监测。
本文阐述了采用单片机对柴油机喷油泵(BOSCH喷油泵)进行控制,主要实现对喷油泵内齿条位置的准确控制,从而实现对喷油量的准确控制,达到改善喷油系统和环保的目的。
本系统采用我们比较熟悉的89C51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采用电感传感器作为反馈和信号的采集,使用光耦驱动电路使输入端与输出端相互隔离,使电路的抗干扰能力加强了,使用PID控制算法控制系统稳定,鲁棒性强。
关键词:柴油机;单片机;喷油泵;控制系统System of diesel engine fuel injection controlAbstractDiesel engines have been widely applied in the world because of their efficiency, economy and reliability.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fuel injection is one of important research directions in the diesel engine field.Introduction of electronic control techniques into diesel engine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drivability and economy considerably.but reduce their exhaust emissions and contamination.Fuel injection system of diesel engine as long as it is made of high fuel injection pump,injector high-pressure tubing connected fuel injection pump and the injector.Along with the country to strengthe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on vehicle emissions requirements relative increase,Especially for the diesel engine emission requirements more stringent,So the injection system must be able to ensure that the diesel combustion,To ensure the reliability of diesel engine with power and transportation of enough.So,have high requirements for fuel injection system,To change the control mode of the diesel engine and precise control.The emissions of more clean,reduce the diesel engine work rude noise,improve vehicle economy and comfort.The executive mechanism is the key techniques in the diesel engine electronic control technology.In this paper detailed designs on control mechanisms and sensors are presented and control tactics are investigated also.As the core of diesel engine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The whole process of ECU hardware and software designs is specified,moreover requisite software and hardware measures are taken in the system anti-disturbance performance.Besides,in order to calibrate the parameters of diesel engines,the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unit of VE distributor pump is presented based on the CAN field bus.It adopts the simple and practical design of the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unit by CAN field bus communication and make the bottom processor and the top computer communicate and the parameters of the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unit can be monitored.This paper expounds the application of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in diesel fuel injection pump (BOSCH pump) control,mainly to achieve precise control of fuel injection pump rack position,so as to realize the accurate control of injection quantity,Improve the fuel injection system and the purpose of environmentalprotection.The system uses the more familiar 89C51 microcontroller as control core,The inductive sensor as the feedback and signal acquisition,use optocoupler driving circuit to make the input and the output are isolated from each other,so that the anti-interference ability of the circuit to strengthen.The use of PID control algorithm of the control system stability,robustness.Keywords:Diesel enging;Microcontroller;Fuel injection pump;Control system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 论文选题背景及研究 (1)1.2 柴油机电控喷油系统的发展动态 (1)1.3 国内外电控燃油系统的发展现状 (3)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6)第二章方案论证 (7)2.1 系统设计要求 (7)2.2 系统方案论证 (7)2.2.1 单片机的选择论证 (7)2.2.2 传感器选择论证 (9)第三章硬件电路设计 (12)3.1 控制系统的硬件总体结构 (12)3.2 单片机最小系统 (13)3.2.1 复位电路 (14)3.2.2 振荡电路 (15)3.3 位置式传感器的工作特点 (16)3.4 传感器检测电路设计 (17)3.5 传感器激励电路设计 (19)3.6 AD转换电路设计 (19)3.7 位移执行器驱动电路设计 (20)3.8 CAN总线模块设计 (21)3.9 电源模块设计 (22)第四章系统流程图及软件设计 (23)4.1 系统流程图 (23)4.2 CAN总线控制流程图 (25)4.3 PID控制系统 (25)4.3.1 PID控制框图设计 (26)4.3.2 齿条位移闭环增量式PID控制 (26)4.3.3 PID流程图 (28)4.3.4 PID控制参数整定 (28)总结 (30)致谢 (31)参考文献 (32)第一章绪论1.1 论文选题背景及研究柴油机自问世以来,就以其高效、节能等优点而在车用动力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近些年来,柴油机的应用有逐渐扩大的趋势。
发动机与各主要附件系统匹配设计说明

发动机及各主要附件系统匹配设计一、发动机:1、发动机分类及工作原理: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源。
它是将某一形式的能量转变为机械能的机器。
按燃烧种类分类可分为汽油机、柴油机、燃气机及代用燃料机等。
按工作冲程分为四冲程发动机和二冲程发动机。
按工作原理和构造可分为点燃式内燃机、压燃式内燃机、混合式内燃机、转子发动机、燃气轮机、外燃机及电动机等。
也可按缸数、燃烧室型式等分类。
柴油机是内燃机的一种,是把柴油和空气混合后直接输入机器内部燃烧而产生热能,然后再转变为机械能。
它具有热效率高、体积小、便于移动、起动性能好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
车用内燃机,根据其将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的主要构件的形式,可分为活塞式内燃机和燃气轮机两大类。
活塞式内燃机按活塞运动方式分为往复活塞式和旋转活塞式两种,往复活塞式应用最广泛。
在发动机内每一次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都必须经过空气吸入、压缩和输入燃料,使之着火燃烧而膨胀做功,然后将生成的废气排出这样一系列连续过程,称为发动机的一个工作循环。
对于活塞往复式发动机,可以根据每一工作循环所需活塞行程数来分类。
凡活塞往复四个单程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的称为四冲程发动机,活塞往复两个单程即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的称为二冲程发动机。
目前我厂产品所用发动机多为四冲程多缸柴油机。
2、柴油机的优缺点与汽油机比较,柴油机因压缩比高,燃油消耗率平均比汽油机低30%左右,且柴油价格相对较低,所以燃油经济性好。
柴油机的主要优点是热效率高、油耗低、可靠性高、耐久性好。
一般载质量7t 以上的货车大都用柴油机。
柴油机的缺点是转速较汽油机低,工作粗暴,噪声大,质量大,制造和维修费用高。
3、发动机选用:目前发动机以选用为主。
各发动机主管在会同整车总布置人员满足整车性能和布置要求的前提下与发动机厂确定技术状态。
不同的车型对匹配发动机的特性要求有一定差异,应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上通过试验验证发动机是否满足要求,对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应通过发动机性能的优化和整车传动系速比的匹配使发动机与整车得到最优化匹配,在满足动力性要求的前提下取得较好的燃油经济性。
国六燃油系统设计方法

通大气管 橡胶管
碳罐
表2 整车蒸发排放分配表
限值 (g/test) 比例
燃油蒸
燃油系统
0.21
30%
发排放
发动机及附件
0.14
20%
轮胎
0.105
15%
背景蒸 发排放
内外饰 车身及其它
0.105 0.08
15% 11.4%
● 燃油泵的压力不能过小,以免燃油系
统压力脉动增加。
● 在额定电压 50%-60% 下,应能保证燃
关键词:燃油系统;油箱;碳罐;渗透量
1 引言
表1 国五与国六蒸发排放要求对比表
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加剧了能源与环境之
间的矛盾。汽车排放所引起的空气污染问题,
已成为当今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日益严格,对汽
车排放要求也逐步提高。2016 年,中国环保
排放
限值
部正式发布了《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
油系统中有压力。
(2)燃油泵流量计算
燃油泵的流量 Q 按下式计算:
Q=g×Ne/γ
(1)
式中:
Q—燃油泵流量
L/h
g—额定功率下的燃油消耗率 g/kw.h
Ne—额定功率
kw
γ—汽油密度
g/L
代入:
g=344g/kw.h
Ne=150kw
γ=0.705×103g/L
得:
Q=344×150/0.705×103=73L/h
二
Ⅱ
1305<TM≤1760
类
车
Ⅲ
TM>1760
测试周期
测试循环 碳罐
预处理方式
国五
机油泵设计指南_倪伟

编制日期:08.08.08 编者:倪伟版次:00 第1 页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二院设计指南编制:审核:批准:编制日期:08.08.08 编者:倪伟版次:00 第2 页一、总成说明1.1机油泵总成的功用机油泵是润滑系中最重要的部件,其功能是为润滑系提供足够压力和流量的机油,油压必须保证在一定的范围,以保证每一个摩擦件得到充分的润滑而且不损坏相关的承压件。
机油泵在整个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开发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可以把整个润滑系统比喻成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机油泵就是润滑系统的心脏,各个油道支路就是血管,机油泵在发动机的运转过程中源源不断地为各个零部件提供血液的循环,保证发动机在各个工况下正常运行。
1.2 各种类别的机油泵轮廓图以下是实际产品外形NEF1立的三维模型,机油泵是安装在曲轴前端,靠曲轴来带动机油泵泵油。
编制日期:08.08.08 编者:倪伟版次:00第3 页NEFV 发动机机油泵是安装在油底壳内,靠链条来驱动。
二、机油泵总成设计 1设计原则。
满足发动机的正常运行,提供一定的机油压力。
2设计参数确定设计参数:机油散热量j Φ和机油流量v q理论上,发动机中机油循环流量v q (机油体积流量)可以根据两种办法来确定:一种方法是根据发动机的机油散热量来确定;另一种方法是用统计方法,即比较同类型的机器,再相同的工作条件下的机油流量,选择一个适当的流量作为该机器的设计机油流量。
这里介绍用机油散热量决定机油流量的方法。
机油散热量j Φ由下式确定:i j Φ=Φ0α(kJ/h ) (1)编制日期:08.08.08 编者:倪伟版次:00第4 页式中j Φ―――机油带走的热量(kJ/h );i Φ―――发动机中每一小时燃料燃烧生成的热量;0α―――机油散热量占发热量的百分比,对于现代汽车拖拉机用发动机可取0α=0.015~0.025,对于活塞用机油冷却的柴油机需由机油带走的热量要大的多,可达到0α=0.06。
单片机控制摩托车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设计

控 制喷 油量 。
关 键 词 发动机燃油喷射
单 片机
系统 设计
1摩托车发动机燃油喷射 系统的工作原理
摩 托车 发动 机燃 油 喷射 系统 与 化油 器供 油 系统 的区 别是 :燃油 喷射 系统 是计 算 发动机 在 各工 况下
AT 9 5 8 C l的 T O引脚,利 用计数器计数来测量 发动机 的转速 。上止点信号通 过 I NT引脚输入 到 AT 9 5 , 8C l I NT端 有信 号输入 时 AT 9 8 C5 l内部就启动喷油 控制
程 序来 实 现喷 油器 的 工作 。节 气 门位 置传 感 器用 来 判断发动机 所处 的工况 ( 怠速 、加速 、大负荷 ) 。触 发器 是将 6 MHz的时钟频 率分频 后用到 ADC 8 9上 00 协调 它与 AT 9 8 C5 l的工作 。 微 处理 器 监控 器 的作 用是 : 保 证微 处 理器 在 上 电 、掉 电及低 压 时发 出复 位信 号 , 防止微 处 理器 失
工 况 下 均 能 获 得 良好 的经 济 性 和 动 力 性 。
2系统组成
以 发 动 机 燃 油 喷 射 控 制 系 统 的 组 成 如 图 2。
G
整 个 系 统 以单 片机 控 制 单 元 为 核 心 , 其 功 能
为 :接 受传 感器 的输 入信 号 , 为传 感器提 供 5 参 V 考 电 压 , 将 输 入 的 信 息 变 为单 片 机 所 能 接 受 的信 号; 存储 、计 算 、分析 、处理 信息 ,计 算 出发动 机 的喷 油量 ,储 存运 算 中的数 据 ;输 出执 行命 令把 弱 信 号变 为强 的驱动 信号 驱 动喷油 器 工作 。发动机 的
高层建筑柴油发电机房供油系统的设计和施工

的性质 和柴油 管道 设备 的要 求 不够 了解 , 造成 高 层 建筑 物 柴油发 电机房 的设 计和施 工质 量 良莠不 齐 , 至存在 如 : 甚 柴 油发 电机房 的储 油间位置 不合适 或 无任何 防 护措施 直接 布 置在 机器 间内 , 油箱储 量过 大不 符合要 求 , 油 系统设 备材 供
和施工 . 一般符 合有关规 范的具 体 要求 , 高层 建筑 柴油 发 但
电机房 中柴油 的储 存和供应 部分 即 供油 系统往 往 不是 由动
力或相 关专业 设计 , 而是 由电气 专业代 替设 计 ; 工也 是 由 施
建筑水 电安装 专业 施 工 队伍 安 装 , 工业 设备 或 相应 专 业 非 安装 队伍施工 。因该类非 专业设 计 人员 和施 工人 员对 柴油
维普资讯
公 用工 程 设计
工 程建 设 与 设计
2O O 2年 第 4期
高层 建 筑柴 油 发电机 房供 油系 统的设 计 和施 工
程善 胜 杨 安辉 2 ,
( 广州地 区建 设工程质 量安全 监督站 , 东 广 州 503 ; 广 10 0 2 深圳 市燃 气集 团有 限公 司 , 东 深 圳 580 ) . 广 10 1
现 高层建筑 的 自备应急 电源 一般 都选 用柴 油发 电机 组。 由 此, 高层建筑 中柴油发 电房 的设计 、 施工 及 日常维 护就 意义
房工程 量很少 , 它 对整 个 建筑 物 是 处 于牵 一发而 动 全 身 但
的重要地位 。考 虑到柴油 发 电机房 在高 层建 筑 中的重 要性 和供油系统 在柴油发 电机房中的特殊性 , 依据有关标准 , 结合
三、 向密肋 楼盖 的施工 双
现 浇钢 筋 混 凝 土 混 凝 土 密 肋 楼 盖 须 结 合 密 肋 楼 盖 的特 点 , 用 可 多 次 重 复 利 用 的 工 具 式 模 壳 新 采
汽车燃油供应系统工作原理

汽车燃油供应系统工作原理汽车燃油供应系统是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负责将燃油从油箱输送至发动机,并确保恰当的燃油空燃比。
本文将详细介绍汽车燃油供应系统的工作原理。
1. 燃油供应系统的组成部分汽车燃油供应系统主要由燃油泵、燃油过滤器、燃油储存器、燃油喷射器及相关传感器组成。
其中,燃油泵负责将燃油从油箱中抽送至发动机。
燃油过滤器用于过滤燃油中的杂质,确保燃油的清洁度。
燃油储存器则用于储存燃油,并通过燃油喷射器喷射到发动机燃烧室中。
相关传感器用于监测燃油供应系统的工作状况。
2. 常见的燃油供应系统类型目前,汽车燃油供应系统主要有喷油式燃油系统和化油器式燃油系统两种类型。
喷油式燃油系统利用燃油喷射器实现燃油的喷射;而化油器式燃油系统则采用化油器将燃油与空气混合后供给发动机。
3. 喷油式燃油供应系统的工作原理喷油式燃油供应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步骤1:油箱中的燃油通过燃油泵被抽送至高压油管中。
步骤2:高压油管中的燃油被送至燃油喷射器。
步骤3:燃油喷射器根据发动机的工作状态,通过控制阀门来喷射适量的燃油至发动机燃烧室。
步骤4:喷射到燃烧室中的燃油经过压缩、点火和燃烧,产生动力推动汽车前进。
4. 化油器式燃油供应系统的工作原理化油器式燃油供应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步骤1:燃油从油箱通过燃油泵被送至化油器中。
步骤2:化油器中的喷嘴通过气流的作用将燃油雾化,并与进气管中的空气混合。
步骤3:混合后的燃油与空气通过进气阀进入发动机燃烧室。
步骤4:混合气经过压缩、点火和燃烧,推动汽车前进。
5. 燃油供应系统的优化和改进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燃油供应系统也在不断优化和改进。
例如,电子喷油系统的出现使得燃油喷射更加精确和高效,提高了发动机的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同时,采用电控式节气门和智能化的传感器,可以根据车速、负荷和环境条件等自动调整喷油量,实现更好的燃烧效果和排放控制。
总结:汽车燃油供应系统在发动机正常运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合理应用方面,国外公司因具有长期开发研制的经验,都根据自己长期从事产品开发的实践,建立了一套适合自己产品开发的完整方法。在规范的流程指导下,随着新技术、新手段的广泛应用,提高了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能力,从而达到提高产品开发质量的目的。
我国自主开发刚刚起步,目前在产品中大都是借鉴与应用国外己开发好的总成,为了适应不同产品的需要,对一些关键总成做部分设计,虽然这些总成在综合考虑满足功能性、可靠性、结构合理性、加工、和价格方面有了一定深度的理念,但目前而言核心技术的缺乏还是限制着产业的发展。经过多年的技术学习与知识积累,同时为了提高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在供油系的设计上需要一个正确的设计方法来建立一个产品开发的平台,满足自主开发需要。
1.1 引言................................................
1.2 课题内容及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山东交通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电控汽油机台架试验供油系统设计
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陈方千
学号: 120415227
班级: 热动122
院系: 汽车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 张克松
摘 要
现代社会,汽车愈来愈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加速了汽车工业的发展,以环保,节能,安全为主旋律的新文化,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使汽车发展有了长足进步。汽车发展最主要的是伴随着其核心动力机构--内燃机的发展而发展。现代社会越来越注重汽车的环保性,经济性,动力性与安全性,其中大部分都要依靠内燃机的改良与创新才能使之越来越好。而在内燃机性能的影响因素中,供油系统的设计占很大一部分比重。就目前而言,由于我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致使在发动机核心技术方面较为匮乏,相比欧美等汽车工业强国技术落后,创新不足,即使从国外引进新技术也缺乏知识产权,致使我国始终为汽车产销大国而非汽车产业强国,所以急需国内技术人员发展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发展我国汽车产业。好在我国各大高校,研究机构与公司及时看清了这个问题,在内燃机的研究上也在不断进步,如天津大学,清华大学等早已开始此方面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2 发动机供油系统简介
2.1 汽油机供油系统的发展
人类早期将化石燃料燃烧转化为动能的装置为蒸汽机,由于蒸汽机的热量损失大,热效率低,人们就在不断研究如何提高燃料热效率。1794年英国的斯垂特首次提出燃料与空气混合成可燃混合气的原理,奠定了内燃机的理论基础。这一理论的提出,使内燃机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当时的人们无法解决使汽油快速气化,并保持发动机连续不断地运转,所以使用的燃料均是气体燃料。这种以煤气作为燃料的内燃机被称为“奥托内燃机”,不过这种以煤气为燃料的内燃机体积较大,重约一顿,无法使用在汽车上。
1875年,西格弗里徳.马库斯发明了一种“雾化器”,其中有一个皮带驱动的带有许多刷子的小轮,小轮安装在油箱的里边,皮带带动小论转动时,刷子将汽油抛入油箱顶部的气阱内,汽油在这里被部分地气化,然后通过一根管子被吸入发动机。这可以堪称是第一个供油系统解决方案,也推动了汽油机的发展。英国人F.W.兰彻斯特在1883年设计了带有一束吸油绳的化油器,后来又出现了一种表面化油器。1896年,与戴勒姆一起工作的梅巴赫发明了浮子式喷油雾化器,这种化油器基本设计不断被改进,一直沿用至今。在浮子室结构中,汽油的流最随进气流速的提高而增大,亦即随发动机转速的提高而供更多的燃油。遗憾的是,进入的空气和燃油的流量不是以相同的比例增大,结果空气和燃油的混合比仅仅在发动机的某一个转速上是适当的。另外,发动机在冷起动时也需要附加一定量的燃油。为了实现空气—燃油混合比的调节,以满足各种运转工况的要求,工程师们进行了大童的改进工作,先后采用了错综复杂的油路、空气孔、加速泵、阴风门、量油孔、真空操纵阀等。
2 发动机供油系统简介....................................
2.1 汽油机供油系统的发展................................
2.2 供油系统组成及其作用................................
2.3 台架试验的简介.....................................
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发展我国汽车工业对于国民经济具有巨大的意义,然而我国在汽车核心技术的自足知识产权的缺乏限制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因此培养汽车专业人才成为汽车工业发展的重点。故此课题意在设计电控汽油机台架试验供油系统,锻炼内燃机设计能力,为日后为汽车工业发展做出贡献而做准备。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如何将燃油愉入化油器是另一个难题。早期的桥车是将油箱安装在较高的位置上,利用重力供给燃油。这就是为什么许多老式轿车采用安装位置尽可能低(接近油底壳)的上吸式化油限。当然,采用重力供油的方式就要设拱解决汽车爬坡时出现供油不足的问题。在汽车爬陡坡时,为了防止出现供油不足,有时候必须将汽车倒着上坡。
后来,人们督采用过利用空气泵给油箱上方加压的办法向化油器输送燃油。由于发动机驱动的空气泵工作不可靠,许多轿车都有一个手操纵的备用泵.这种供油装置一直使用到20年代,直到可靠的机械愉油泵被采用之后才被淘汰。在30年代,曾试验过一种电动输油泵,但是由于成本较高而未能推广。40年代,卡特公司为美军坦克开发了一种电动愉油泵。到50年代初,许多欧洲轿车采用了安装在底盘上的电动输油泵,而通用汽车公司在其1969年的里维埃拉牌轿车和1971年的织女星牌轿车上则采用了一种装在油箱内的输油泵。
就汽油机而言,其燃料供给系按燃料供给方式不同可分为化油器式燃料供给系与电控汽油喷射式燃料供给系。由于化油器式燃料供给系是依靠压力差的方式将汽油吸出,经过雾化,蒸发并与空气混合形成混合气,必然会造成汽油分配不均匀,过渡语冷态运行混合气成分控制质量差以及难以实现反馈控制等缺点,无法满足满足排放法规,动力性,经济性要求,逐渐被淘汰。而电控汽油喷射式燃料供给系使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都能获得与工况相匹配的最佳混合气,发动机效率得到提高燃油消耗率降低,废气排放减少等,现如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关键词:汽油机,供油系统,台架试验
ABSTARCT
Modern society, the car become an more and more indispensable part of people's lif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especially the automobile electronic technology,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wit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saving, safety as the main melody of the new culture, new theory, new technology, new materials, new technology, new structure make the auto industry development has made remarkable progress. Car development mainly with the core power of the organiz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development. Modern society more and more pay attention to ca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conomy, power performance and security, most of which relies on the improvement and innov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to make it better and better. In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performance, a large part of proportion design of fuel supply system. For now.
Key words:Gasoline engine,Oil supply system, Bench test
前言.....................................................
1 绪论..................................................
3.4 油泵设计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