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3、发展是硬道理,是共产党“执政兴国 的第一要务。”
•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方式不 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其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 素,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关系一定要适 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要 求。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要使我们的理论、 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 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体现推动 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我们党成立以来的一切奋斗,无 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思考题
• 为什么邓小平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 到了新的科学水平?它对我们建设有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如何? 如何理解“发展是硬道理”以及“发展 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思想执政兴国 、发展是硬道理, 的第一要务”。
“硬道理”既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又指主 观上应该遵循的原则,因此要求我们必须自觉地把促进发展当 作最高的原则。 发展指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相协调的发 展,是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发展也是人类 文明进步的基础﹐是解决全球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关键所 在。只有实现全球协调﹑平衡﹑普遍发展﹐才能实现世界的持 久和平与稳定。
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 社会主义本质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 任务
一、 社会主义本质
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 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 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 义 •
• 理论意义:
①这一科学概括,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 题,又包括了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 是一个有机的整体。②这一科学概括,为我们坚持公有制 有完善和发展公有制指出了明确的方向。③这一科学概括, 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956年5月2日 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
1.重工业、轻工业与农业的关系 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实际上提出了要走中国的 内 容
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之 间的关系 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实际上提出了对过分集中的经济 体制进行改革的问题
经典论述
•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 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 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 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宣言》 • 马克思说过,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是 “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 原则的社会形式”。——《资本论》
经典论述--旧式分工的消除
• 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 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 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 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 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 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 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 者。” ——《马恩选集》第1卷,85页。
经典论述---生产有计划组织
• “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 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 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 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 的组织所代替。” ——《马恩选集》第3卷,第633页。
经典论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 “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 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 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 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 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 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 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 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 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马恩选集》第3卷,第305-306页
试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1)

试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一、社会主义的本质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是一段艰难而曲折的过程。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经过深邃的思考,创造性地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新的概括,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而提出一个把建设社会主义的手段和目的统一起来的更高层次的社会主义本质概念,搞清楚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目标,对于统一认识,促进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保证社会主义改革的正确方向,是十分重要的。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为判断改革开放的是非得失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大踏步地向前发展。
1、社会主义的本质有其理论与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首先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
只有这样,才能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
他把发展生产和增加人民收入称之为压倒一切的标准,实际上已经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内容。
同时,邓小平对不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他认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
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
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是邓小平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内在统一的基础上认识社会主义的一个创造,也是他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这个具有更高概括性范畴的重要原因。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以苏为鉴”
要学会建设一个新国家,首先要从学习别人的经验开始
1、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主要是学习苏联 2、学习苏联不能代替对本国的建设道路的探索
“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 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 乏独立自主的能力。这当然不是长 久之计” 。——毛泽东
2、《论十大关系》 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 十大关系》的讲话中,一开始 就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 方针,这就是:“要把国内外 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 会主义事业服务。”
2、人的发展:
每个人有安全感、归属感,民主法制,人权 保障,诚信友好,安定有序,人尽其材,各得其 所,发挥人的潜能、实现人的价值。
中华巨龙的腾飞
——改革开放的历程
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要使我们党始终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 的发展要求,始终代 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 进方向,始终代表中 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 利益。” ——江泽民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生产目的
※ 社会主义本质分解表
经济发展 → 速度与效益统一 →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宏观
发展
社会发展 → 公平与效率统一 →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微观
人的发展 → 手段目的统一 →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特点
1、突出生产力的基础地位
“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 发展。” ——邓小平
中国关于社会主义的实践
苏联“8.19”事变
老 大 哥 的 红 旗 倒 了
我们总结了几十 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 社会主义是什么,马 克思主义是什么,过 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 清楚。
我国社会主义在改革 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 失误,改革开放以来在 前进中遇到的一些困惑, 归根到底都在于对这个 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的本质与根本任务一、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1、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的最主要体现就是使生产力发展。
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
只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突出和明显的特点。
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的最终目的试试先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3、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a)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b)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就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总结: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从生产力的角度界定社会主义的本质,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存在的物质前提。
因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衡量一种社会制度是否优越,归根结底要看它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之所以高于和优于资本主义,最终也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要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高一些,更快一些。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界定社会主义的本质。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才是硬道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a)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色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结底是要大幅度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改善、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b)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c)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
中国的发展具有全球性的战略价值。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帮助学生认识邓小平怎样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在坚持和继承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又怎样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化了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对我们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2、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内容、特点、伟大意义。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就向全党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同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相联系的,也是同如何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相联系的。
他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只得照抄苏联”,“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
这当然不应当是长久之计”。
1956年,苏共20大以后,毛泽东认为它对我们最重要的教益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要“以苏为鉴”,探索自己的道路。
他明确指出,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找到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1956年4月,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围绕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深刻论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2、
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消灭剥削,消除贫富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基本经济制度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论
(1)定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2)两层含义
①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②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2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务必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试题:
是()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c。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D。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正确答案:A
解析: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社会主义的根本的和首要的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极大地提高生产力水平。
【相关阅读】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根本任务和目的
1、社会主义的本质
五.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2.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是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
3.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4.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
5.既始终是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又是每个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飞轮的是: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4)
联系实际,论述言之有理,持之有据,酌情给1—6分。
四、论述题(15分)
1.请联系实际谈谈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5)
6.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7.在改革中,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归根到底只能根据:
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实际要求及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实际进程来确定
8.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论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
A.社会主义本质
C.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要求
D.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9/21
28
2、重新探索——两种发展趋势 1961年1月到1966年5月
经济上,全面纠正“大跃进”的失误的基 础上作出大规模调整国民经济的一系列决 策 在政治思想方面“左”的错误再度发展起来
2018/9/21
29
整个社会主义历史 阶段都存在资产阶 级复辟的危险性 阶级斗争
年年讲 月月讲 天天讲
2018/9/21
17
3、直接的导火线: 1956年2月的苏共二十大
1956年2月25日,在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 代表大会的最后一天,赫鲁晓夫在会上作 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 。在这个报告中,赫鲁晓夫把以前口口声 声称为“父亲”、“慈父”的斯大林指责 为“暴君”、“刽子手”、“独裁者”和 “破坏社会主义法制者”,使整个世界震 惊,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严重的思想 混乱。1956年10月,先后发生了波兰事件 和匈牙利事件,西欧各国都发生了大批共 产党员退党事件。
工厂等等即全部生产资料变 为社会财产,取消资本主义生产。按照总 的计划进行有利于社会全体成员的生产。”
2018/9/21 6
俄国十月革命胜 利后,列宁果断地实 行了“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和体制,但“战 时共产主义”政策, 没有顾及到俄国生产 力发展比较落后的实 际,脱离了生产力发 展的水平。所以1921 年以后,列宁开始实 行“新经济政策”。
我们党对社会主 义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 认识和把握有偏差
2018/9/21 42
1
2018/9/21
43
2018/9/21
44
过去我们在哪些方面没有搞清楚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的问题?
2
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道 路不清楚或不完全清楚
2018/9/21 45
2018/9/21
46
1967年2月,风阳人口外流9900多人,3月1.8万多
人。
1969年3月,37%的农户和23%的人口外流。
1970年春节,又有4000多人外流。
1978 年 , 风阳县前五生产队, 10 户人家, 4 户没有大
门,3户没有桌子,68人中,40多人没有棉裤。
史成德家, 2018/9/21 7个孩子,10口人,只有3只缺口碗。 60
2018/9/21 21
2018/9/21
22
生产力上急于求成的“大跃进”
生产关系上追求急于过渡的人民公社运动
2018/9/21 23
工业大跃进——大办钢铁
2018/9/21
24
农业大跃进——竞放高产卫星
2018/9/21
25
总的来说,“大跃进”运动反映了广大人 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良好 愿望,是党的领导人在缺乏经验的情况下, 企图用过去行之有效的群众运动的方式, 把经济建设迅速搞上去的一次不成功的尝 试。它带有浓厚的主观唯意志论和经验主 义的色彩,它想走出一条中国自己的经济 建设新路,但除了一些主观蛮干的“创见” 之外,最终也未能摆脱旧的经济模式
●划分为两个阶段,由低级到高级,由按
劳分配到按需分配; ●按照预订计划进行社会生产; ●商品货币关系不复存在; ●消灭了阶级和阶级差别,国家逐步消
亡;
●人成了社会和自然界的主人,实现了人 的全面发展。
2018/9/21 5
2.列宁提出了社会 主义的实质问题
1899年他说:“社会主义
的目的(和实质)是把土地、
2018/9/21
26
人民公社化运动
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
一大二公(目标)
2018/9/21
一平二调(实质)
27
人民公社带有浓厚的平均主义和军 事共产主义色彩。人民公社运动, 实质上企图在落后的生产力的基础 上,依靠人为地提高和扩大公有制, 缩小商品交换和破除“资产阶级法 权”,来迅速达到建成社会主义、 过渡到共产主义的目标。
么低的要求都没有满足!
2018/9/21
58
风阳花鼓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大户人家卖牛羊,小户人家卖儿郎; 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腰鼓走四方。 泥巴房,泥巴床,泥巴囤里没有粮; 一日三餐喝稀汤,正月出门去逃荒。
2018/9/21 59
惊人
风阳县委上报的逃荒人数
2018/9/21
毛泽东在八届十中全会上
30
3、探索误入歧途
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
2018/9/21
31
出发点
防止资本主义的复辟,建立一 个理想的社会主义新社会
把中国社会建设成“革命化大学校”。把全国人 民都组织在大学校里,既学文也学武,既学工也 学农,把每个人训练成亦工亦农、亦文亦武的全 面发展的人。这样,三大差别就不存在,马克思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所说的“迫使人们奴隶般 地服从分工”的情形也消除了。这就是毛泽东晚 年所追求的理想社会。——明显是以平均主义为 特征,并带有某些空想色彩
2018/9/21
47
过去我们在哪些方面没有搞清楚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的问题?
3
我们党忽略了社会主 义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48
2018/9/21
超英赶美
2018/9/21 49
我国社会主义在改 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 和失误,改革开放以来 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困 惑,归根到底都在于对 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 楚。
2018/9/21 18
影响
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揭了盖子 捅了娄子
解放思想
引以为戒,走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018/9/21 19
2018/9/21
20
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一)曲折发展的经过
1、探索过程出现严重失误 1957年夏——1960年底 政治上开始走上阶级斗争扩大化 经济上开始走上两个急于的错误道路
2018/9/21
2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2018/9/21
3
1.马克思恩格 斯对社会主义基本 特征的论述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 《哥达纲领批》、《社会主义从空想 到科学的发展》等著作中将其思想阐 述如下:
2018/9/21 4
● 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前提; ●生产资料归统一的全社会所有;
二 社 会 主 义 本 质 的
科学内涵
2018/9/21 56
〖案例一〗社会主义的吃饭问题
一吹三层浪,一喝九条沟
1978年3月,万里到安徽定 远县考察。 万里和一位穿着破棉袄的 农民交谈。
2018/9/21 57
万里对新华社记者说
你看,我们的农民多好啊! 他们的要求
不高啊!可是,解放28年了,我们连农民这
2018/9/21 39
搞清楚 “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 这是我国 社会主义建设最根本的经验教训
2018/9/21
40
我们总结了几十 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 社会主义是什么,马 克思主义是什么,过 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 清楚。
2018/9/21 41
过去我们在哪些方面没有搞清楚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的问题?
2018/9/21 32
★(二)正确认识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探索 1、要充分肯定改革开放前对社会主义建设 规律探索的理论成果
2、认识社会主义的建设规律必然要经历 一个过程,应该允许探索过程中出现失 误乃至失败.
3、不能因为失误而全盘否定“文化大 革命”前17年的历史
2018/9/21
33
第二节
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2018/9/21
15
2)工业化起步阶段,需要集中力量打基础
3)我们缺乏搞社会主义建设的 经验,有必要向别人学习
2018/9/21
16
不满意: 苏联模式存在严重的弊端
第一、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的比例关系 失调
(重太重,轻太轻,农无足轻重)
第二、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失调
(重积累、轻消费)
第三、管理体制过分集中统一 第四、所有制结构过分单一
2018/9/21 50
一、社会主义本质的
提
2018/9/21
出
51
(一)提出的原因——为什么提出社会 主义本质的概念 1、为了推动全党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
2、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推进改革开放的需要 3、为了发展生产,增加人民收入,并最 终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2018/9/21
52
(二)提出的经过 1980年,他指出,“社会主义是 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 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 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 总结其根据社会建设的长期实践进行 深刻思考和全面探索的结果,对社会 主义的本质作出了完整的概括。
2018/9/21
13
另一方面,选择了苏联模式
毛泽东后来回忆:这是必要的,但 “总觉得不满意,心情不舒畅”
2018/9/21
14
必要的: 1)“一五计划”是在苏联 的大力援助下全面展开
一 五 计 划 与 新 中 国 工 业 化
苏 联 专 家 和 援 华 设 1952年8月,为争取苏联对“一五计划 备 ”,周恩来率团访苏。期间,苏联共 派遣3000多名专家,带来的资料重量达 600多吨,共完成156个重点工程项目
2018/9/21 53
2018/9/21
54
方法论角度上看, 采用“排除法”。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 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
两极分化更不是社会主义 封闭僵化不能发展社会主义 照搬外国也不能发展社会主义 没有民主、法制就没有社会主义 不重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搞不好社会主义
2018/9/21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