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分析及解决对策

合集下载

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精选5篇)

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精选5篇)

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精选5篇)第一篇: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摘要:随着我国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以及现今就业环境的严峻,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现在人们议论的焦点。

本文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进行分析,继而提出个人认为比较可行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原因对策曾经,大学生都是天之骄子,上了大学就意味着迈入了黄金殿,此后必定衣食无忧,飞黄腾达,然而现今很多大学生刚毕业就失业,或者是总找不到自己满意理想的工作。

据社会科学院调查统计,2008年大学生失业率为9.1%,2010年为12%,2011年为17.5%,且还在逐年增加。

按照这个趋势,我预计今年的大学生失业率为25%左右。

总的来说,形势不容乐观。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如今大学生就业难呢?我认为应分为以下几点:1.个人原因(1)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误区。

首先,地域观念,大学毕业生总是认为在大都市发展有机遇有前途,这导致需要大学生的地方无人问津,而大都市则人满为患。

其次,单位观念,大多数大学毕业生认为只有在大单位、大企业才会使自己有一个更好的待遇,才能使自己的未来更加美好,很多人宁可失业,也不想去小企业就职。

而因为这些观念的影响使得不同地区,不同单位,就业情况严重失衡,因而导致失业率增加。

(2)大学毕业生能力发展严重失衡。

现今,大学生在校期间并不能使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均衡发展。

比如,有些人在大学期间仍像高中那样只注重考试,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忽略了锻炼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社交能力,这就导致了他们毕业找工作时空有满腹经纶却不能够展示出来。

(3)大学毕业生看不清实际情况,对自己期望过高。

许多大学生仍然意识不到现今社会的就业问题,仍然总以为自己是天之骄子,总是认为企业给出的薪水太低,目光短浅。

如今,人才市场竞争激烈,即使是重点大学毕业生也是随处可见,因而企业在招工时定下的初期薪水自然不会太高,达不到很多大学生的期望。

大学生就业困境与解决方案

大学生就业困境与解决方案

大学生就业困境与解决方案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困境已成为一个让人深思的问题。

各种数据显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逐年下降,同时,许多大学生面临着就业与个人能力背离的问题。

那么,大学生就业困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解决方案能够改善这一现状呢?一、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原因1. 教育体制问题当前的教育体制注重理论学习,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导致就业困难。

2. 就业市场需求问题大学专业的选择与就业市场需求存在错位,一些大学生选择了传统热门专业,导致供大于求;而一些新兴领域的专业则缺乏足够的人才。

3. 实习经验缺乏由于缺乏实习经验,大学生在企业眼中往往缺乏竞争力。

很多企业更愿意招聘有实习经验的应届毕业生,而非从零开始的大学生。

4. 招聘流程不透明一些企业的招聘程序复杂不明,大学生不了解招聘流程,难以把握机会,进而错过了许多就业机会。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困境的方案1. 教育改革学校应该与企业加强合作,根据企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并开设更多的实践课程。

此外,学校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2. 提升实习机会学校应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实习,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同时,政府和社会力量也应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鼓励企业接纳实习生。

3. 加强职业指导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行业的就业形势和要求,提供就业技巧培训,引导学生正确选择专业,并为他们提供职业咨询和面试指导。

4. 招聘流程透明化企业应公开招聘信息与流程,提前公布招聘要求和时间,让学生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招聘信息,提前做好准备。

政府也应鼓励企业公开招聘信息,推动招聘流程的透明化。

5. 加强创业教育对于有创业意愿和能力的大学生,学校应提供创业教育和资源支持,鼓励他们创业就业。

同时,政府也应提供创业扶持政策和基金,帮助大学生实现创业梦想。

6. 加强社会关怀社会应加强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注,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实践机会和就业机会。

大学生就业问题及解决方案

大学生就业问题及解决方案

大学生就业问题及解决方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就业市场逐渐变得竞争激烈,许多大学生面临着就业难的困境。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案。

一、就业问题的原因1. 就业观念不合理一部分大学生对就业问题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正确的观念,过于追求高薪、高地位的职业,对于基层岗位和实习机会忽视或抗拒。

这使得他们往往没有足够的竞争力。

2. 专业不对口一些大学生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导致就业困难。

这主要是由于教育体系和行业需求之间的脱节,使得某些专业的学生不容易找到合适的岗位。

3. 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实践经验,这使得他们很难与有工作经验的竞争者相比较。

许多雇主更倾向于雇佣有实践经验的求职者,这给大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就业压力。

4. 就业渠道不畅一些学校的就业服务机构相对薄弱,学生缺乏得到就业信息和资源的渠道。

此外,一些大学生对于网络招聘平台和其他就业渠道的了解有限,限制了他们的求职范围。

二、解决方案1.加强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学校应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理性评估就业市场,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此外,学校还应注重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提供创业支持和资源。

2.优化专业设置学校应对专业设置进行优化调整,将学科设置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促进专业和行业之间的对接。

同时,学校应开设跨专业的选修课程,帮助学生补充其他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3.加强实践教育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给学生。

通过实习、实训和校企合作项目,使学生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4.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就业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就业指导和资源。

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开展校园招聘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就业渠道。

同时,加强与校友资源的联系,为学生提供职业咨询和校友网络的支持。

5.鼓励创业就业政府可以提供一系列的创业就业支持政策,鼓励大学生发展自主创业。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浅析及对策探讨(含5篇)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浅析及对策探讨(含5篇)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浅析及对策探讨(含5篇)第一篇: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浅析及对策探讨题目: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浅析及对策探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有效地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已成为社会、学校、学生及家庭共同关注的焦点。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探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既有宏观方面就业环境的影响,也有高等教育结构以及毕业生个人和用人单位等多方面的原因。

1.高校毕业生的增加速度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不相适应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是由毕业生的供给与市场的需求决定的,并与经济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及产业升级的速度紧密相关。

高校毕业生的增加速度,远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

尽管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高等教育大众化,但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所宣扬的多为高等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能动作用,诸如扩大内需、缓解社会就业矛盾,满足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教育要求等等,很少触及到大众化与大学生就业之间的互动关系,以致社会、学校和个体均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准备不足。

2.社会对劳动力需求速度与社会劳动力增长速度不相适应作为就业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毕业生市场,无疑受到所处社会经济结构和劳动力供需关系的影响。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主要采取一种增长优先的发展战略,致使新增的众多企业和经济项目对劳动力的吸纳需求相对下降,造成了“高增长、高投资、低就业”现象。

1980~1989年,1991~1995年和1996~2000年,中国GDP平均增长率分别为9.3 %、12 %和 8.3 % ,就业增长率分别为 310 %、1.2 %和 0.9 % ,就业增长弹性系数分别为0.332、0.1和0.1,呈不断下降的趋势。

与此同时,我国社会所需就业的劳动力却迅速增加。

“十五” 期间,每年城镇平均新增劳动力 290 万人,加上现有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等,每年城镇需要安排就业人员达 2 200 多万,按GDP 每年增长 7%~8% ,每年新增就业岗位 700万到 800 万,年度就业岗位缺口为1400-1500万人,再加上农村还有1.5亿的富余劳动力,整体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尖锐。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以及改进措施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以及改进措施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以及改进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大学生的数量也与日俱增。

与此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数百万大学生面临就业的压力,而就业率却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

那么,为什么大学生会面临如此严重的就业难题?又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改善这一现状呢?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1. 教育体制的问题要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就必须从教育体制方面下手。

当前的教育体制以及教育教学手段,与社会需求和实际就业形势存在较大脱节。

传统的教育制度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对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却相对不足。

这使得很多大学生在面临实际求职时,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

2. 就业观念的问题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还在于个人就业观念的问题。

许多大学生对就业的准备和规划往往不够充分和成熟,他们过于理想化,并不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市场需求,也缺乏在职场中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素养。

3. 就业市场的竞争激烈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也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也变得愈发紧密。

许多行业和领域都要求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实际能力,而新毕业的大学生在这些方面往往处于劣势地位。

二、改进措施1. 转变教育理念,加强实践能力培养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这一现状。

教育部门需要转变教育理念,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社会实践和科研活动,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场需求。

2. 完善职业规划教育,促进就业观念转变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

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课程或组织就业指导讲座,帮助学生了解各行各业的就业形势、薪资待遇以及个人职业发展方向,促使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就业观念和职业规划,从而更好地面对未来的就业挑战。

3. 提供更多实习机会,增加就业经验政府和企业也应该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给予大学生更多的就业经验和机会。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原因及解决对策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原因及解决对策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原因及解决对策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许多毕业生面临着就业困难,甚至长期失业的情况屡见不鲜。

本文将探讨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对策。

一、就业问题的原因分析1.1 就业市场供需不平衡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水平的普及和大学扩招的推进,大学毕业生数量大幅增加,而就业市场的需求却没有相应增长。

这导致了供需不平衡,竞争激烈,就业形势变得严峻。

1.2 学历泛滥与文凭贬值过去,拥有大学学位的人群较少,学历被视为稀缺资源,能够为毕业生带来更好的就业机会。

然而,随着高校数量的增多和学历普及程度的提高,许多毕业生面对的是同质化的学历竞争,学历红利不再明显,导致了文凭贬值的问题。

1.3 就业观念和能力问题一些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观念上存在偏差,过于追求高薪和稳定性,对工作的要求过高。

同时,一些毕业生对就业市场的需求和适应能力存在一定缺陷,与用人单位需求不匹配,造成了就业难的现象。

1.4 职业教育不足在就业问题中,一些大学生面对的主要困难是缺乏职业技能和实践经验。

传统的大学教育更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很少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导致了大学生在毕业后不具备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实际能力,使得就业压力进一步上升。

二、解决对策2.1 进一步引导就业方向高校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引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就业市场形势,明确个人发展方向,并培养正确的就业观念。

学校可以通过就业创业孵化基地、职业规划指导课程等方式,引导学生对不同行业、不同职业的特点和需求有更深入的了解。

2.2 加强职业教育为了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高校应当加强职业教育的力度。

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增加实践和职业技能培养的内容,确保学生毕业后具备一定的就业能力。

同时,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和实践活动,提供实际工作经验,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3 加强行业和用人单位对接学校与行业和用人单位之间的紧密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至关重要。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与对策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与对策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与对策现代社会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由于各种原因,大学生就业形势并不乐观。

本文将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就业问题的原因1.1 教育体制不合理教育体制的不合理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将主要精力放在应试教育上,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这使得大学生毕业后很难适应实际工作需求,无法胜任各类就业岗位。

1.2 就业观念与需求不匹配一些大学生就业观念与实际需求存在不匹配的情况。

有的大学生只考虑就业岗位的高待遇和社会地位,追求“白领”职业,而忽视了一些基层岗位的实际需求。

另外,由于大学生缺乏对就业市场的了解,对个人优势也没有明确的认识,很难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

1.3 专业设置不合理一些高校的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导致一些专业毕业生就业难。

例如,一些冷门专业的就业前景相对较差,而一些热门专业的竞争激烈,就业压力较大。

此外,一些专业缺乏实践教学环节,使得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面临困难。

二、应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2.1 改革教育体制,注重实践能力培养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我们需要改革教育体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

高中阶段教育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育,让学生在学校就能接触到实际工作,提前适应社会需求。

此外,大学也应该加强实践教学,例如实习、实训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实际工作经验。

2.2 加强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大学生在就业前期需要得到良好的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

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中心,为学生提供职业咨询、职业测评和求职技巧培训等服务,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并制定合适的职业规划。

此外,学校和社会企业可以加强合作,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训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职业环境。

2.3 调整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相结合高校需要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专业设置,避免冷门专业过多,而是提供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以及改进措施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以及改进措施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以及改进措施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着就业问题,就业难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话题。

虽然大学生拥有着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但是他们仍然面临着就业困难。

就业难的原因有很多,从教育体系、经济发展到社会环境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影响因素。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教育、经济和社会环境等方面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1. 专业不对口在当前的大学教育体系中,存在着专业与就业需求之间不对口的问题。

由于学校和社会之间的信息传递不畅,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往往无法准确把握市场的需求,导致就业市场和岗位需求与大学生所学专业不匹配的情况,这给大学生的就业带来了困难。

改进措施:学校应加强与社会的沟通,及时了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通过调整专业设置、开设新的专业等来满足社会需求,同时可以开展岗前培训、实习实训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2. 落后的教学模式当前的大学教学模式还是以传统的讲授为主,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学生在校期间难以获得真实的职场经验和实际操作的机会,这导致了学生在毕业后面临实际工作时难以适应的情况。

改进措施:学校应当加大对实践教学的力度,增加实习实训的机会,让学生在校期间能够获得更多与职场相关的实际经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经济发展不平衡1. 就业市场需求不足当前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均,一些地区的就业市场需求不足,导致了大学生在找工作时面临较大压力。

一些产业结构调整、人口老龄化等因素也导致了就业市场的需求不足。

改进措施:政府应加大对于经济发展的引导,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提高就业市场的需求,同时加强对于落后地区的扶持力度,提高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2. 高校毕业生过剩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扩招政策的实施,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但是就业岗位并没有相应增加,导致毕业生过剩的问题。

改进措施:政府应积极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创业就业,鼓励他们在创业和科研领域开展工作,同时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为大学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分析及解决对策作者:***[摘要]:如今,随着大学的扩招,大学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必然会导致许多大学毕业生无法找到工作的情况。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政府以及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显得极为重要。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就业现状的调查分析了现在大学生在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现有政策对大学生就业提出了相关对策,同时运用层次分析法……,[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因素就业对策就业形势背景和意义:近来高校对招生人数的逐渐放宽使得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方面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对于政府和学校来说这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妥善有效地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才能有利于我国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才能有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及调查情况最近几年各高校一直存在着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由许多大学毕业生难以找到工作,并且随着高校继续扩大招生人数这种现象还会存在并有逐渐变得严重的迹象。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问卷分析(一)调查目的现在,大学生就业结构失衡,供需矛盾突出。

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生存状况而且还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谐,本次调查通过了解大学生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所在,并通过所学相关专业知识找到问题所在,找到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对策,来帮助大学生增加其就业成功的筹码。

(二)调查对象本次关于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主要针对于山东工商学院在校应届毕业大学生。

(三)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由调查人员运用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应届毕业班6个班级共280人,共收回有效问卷271份,(四)调查数据、结果分析在调查问卷中有30.26%的人认为自己的专业没有前途,40.59%的人认为所学专业的前途无所谓,即现在的专业并不会对就业其多大作用,仅有8.49%的人认为个人专业很有前途所占比例并不大。

数据如表1。

从数据上看大部分同学是从大三大四开始接触就业有关的知识的,仅有12.55%是在大一就开始学习就业知识的,而从现在就业难的局势下,大学生应该尽早学习就业有关,在大一大二就应做好准备,而数据显示仅有25.83%的人提前接触就业知识信息。

数据如表2。

(表2)从数据分析大学生主要获得就业信息的来源主要是招聘网站、招聘会、和学校发布,分别占24.35%、23.99%和20.30%,获得信息的方式较为集中,面对现在大学生就业紧张的状况,大学生应该更多的关注就业信息,增加获得就业信息的渠道,这样才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个人就业的筹码。

数据如表3。

(表3)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是美国运筹学家T. L. 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发一种将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用于解决无结构决策问题的建模方法。

该方法的核心是建立分层递阶结构模型;其实质是一种通过确定权重进行系统综合的方法。

该方法的程序是:通过对复杂系统进行分析,建立分层递阶结构模型;在模型的每个层次,按某一上层准则对该层各要素逐一进行比较,形成判断矩阵;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相对应的特征向量,将特征向量标准化后作为该层次对该准则的权重;最后将个层次权重综合,计算出各层次要素对总目标的组合权重,从而确定可行方案权值作为决策。

AHP法的特点:为系统分析人员提供一种系统分析与系统综合过程系统化、模型化的思维方法;以方案对总目标的权重为标准,作为方案选择的依据;可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以体现主观判断的准确性,实现定性与定量的结合;可解决多层次、多目标、半结构化和无结构问题。

二、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文献查找,确定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内在因素:1.学生对企业期望过高。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要求也在提高,许多大学生在选择企业时对企业的期望待遇过高,这就导致了待遇低的公司不去,待遇好的公司去不了的现象的发生,也就家具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

2.缺少求职的技巧。

在大学生进行求职就业时,没有掌握一定的技巧,在求职就业的路上走了很长的路,掌握一定的求职技巧,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会以最快的速度找到自己理想的栖身之所。

3.自身综合素质不高。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反映了人才的质量,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等办学目标,也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任务。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直接影响到将来就业的成功与否。

4.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模糊。

不少毕业生就业前感到迷茫,这正是职业生涯模糊地反映,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会帮大学生在就业选择时具有清晰的目标。

外在因素:1.不同地域经济发展不均衡。

越是经济发展迅速的城市,大学生就业竞争程度就越激烈,选择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就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就业的竞争。

2. 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偏好现象严重,不愿培训。

许多中国现有企业存在一种招工误区,都不愿意招收无经验的大学生,对于就业的大学生也不能给予就业培训,这就是的已经就业的大学生面临失业的危险。

企业中存在的偏好问题必然阻碍了大学生的顺利就业。

3.高校的教学质量不高、专业不能与企业对口。

现在有的高校在专业设置方面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变化的要求,并且还有很多高校出于自身利益的目的增开专业、增加招生使得学生培养与市场的需求脱节,使得毕业生专业知识结构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限制了大学生就业的领域甚至大学生找不到就业的入口。

4.现有大学生就业政策不完善。

高校连续扩招,高校毕业生人数呈大幅度增长。

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

个别地区和个别行业对应届毕业生设置阻碍毕业生就业的相关规定,使得应届毕业生就业成功率水平较低,要想使大学生更顺利的就业,国家社会应该加大对大学生就业的关注的政策扶持,否则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如今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5.缺少就业指导帮助。

大学生就业指导帮助引导学生正确择业、调整好就业时的心态,特别是现在就业形势不好的情况下,对于大学生的现在和将来的发展来说非常有现实意义。

1.根据上述主要因素及附加因素建立大学生就业率层次结构模型。

如1-1图:(图1-1)2.建立各阶层的判断矩阵M,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判断矩阵标度定义如表1-2:标度含义1 两个要素相比,具有同等重要性3 两个要素相比,前者比后者稍重要5 两个要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明显重要7 两个要素相比,前者比后者强烈重要9 两个要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极端重要2,4,6,8 上述相邻判断的中间值倒数两个要素相比,后者比前者的重要性标度(表1-2)由于标准层有两个准则,不需要建立判断矩阵,可直接根据经验判断其权重分别为:W i0=(0.45,0.55)B1-C的判断矩阵如表1-3。

表1-3计算过程如下:列出判断矩阵为:1 1/2 1/4 1/ 2 1/5 1/4 12 1 1/2 2 1/2 2 2 4 2 1 2 1 23 B1= 2 1/2 1/2 1 1/3 2 2 5 2 1 3 1 2 34 1/2 1/2 1/2 1/2 1 3 1 1/2 1/3 1/2 1/3 1/3 10.0540.1510.238W i1=0.1170.2600.1120.067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B1 .W i1=λ. W i1得到λmax=(7.270+7.293+ 7.054+ 7.404+ 7.106+ 7.549+7.103)/7=7.254C.I.=(λmax-n)/(n-1)=0.042<0.10故判断矩阵计算权重系数可以被接受。

B2-C的判断矩阵如表1-3。

λmaxB2 C8 C9 C10 C11 C12 W i W i2λmi(B2.W i /W i)C8 1 7 5 2 6 3.347 0.498 5.001C9 1/7 1 1/2 1/4 1 0.447 0.067 5.015计算过程如下:列出判断矩阵为:B2 .W i2=λ. W i2得到λmax=(5.001+5.015+5.065+5.025+5.084 )/5=5.038 C.I.=(λmax-n)/(n-1)=0.010<0.10故判断矩阵计算权重系数可以被接受。

1 7 52 61/7 1 1/2 1/4 1B2 = 1/5 2 1 1/2 11/2 4 2 1 31/6 1 1 1/3 10.4980.067W i2 = 0.1080.2440.083层次总排序:B1(0.45) B2(0.55)W i排序C1 0.054 0.000 0.024 (12)C2 0.151 0.000 0.068 (5)C3 0.238 0.000 0.107 (4)C4 0.117 0.000 0.053 (7)C5 0.26 0.000 0.117 (3)C6 0.112 0.000 0.050 (8)C7 0.067 0.000 0.030 (11)C8 0 0.498 0.274 (1)C9 0 0.067 0.037 (10)C10 0 0.108 0.059 (6)C11 0 0.244 0.134 (2)C12 0 0.083 0.046 (9)结论与对策:由以上所示影响因素相对重要型性大小可知,国家政策起到关键作用,而社会经济状况作用次之,大学生个人综合素质与其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专业对口与否和个人期望在所述因素中对就业影响最小。

根据层次分析法所得结论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策略:在校大学生应该注重一下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学校应该加大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而不仅仅限于知识的教授,同时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努力提高综合素质,而不只局限于知识的积累。

国家应该制定更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和提高经济状况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一、基本信息1.您的性别是___。

A男B女2.您学历是:A.专科 C.本科 D.研究生二、就业意向信息3.你认为所学专业前景如何:()A.很有前途B. 较有前途 C.无所谓 D.无前途4. 您什么时候开始学习有关就业知识,考虑职业问题。

A.大学一年级B. 大学二年级C. 大学三年级D. 大学四年级5.你通过什么方式获得就业信息____。

A.学校发布B.招聘网C.广告宣传D招聘会 E.人才市场 F.其他6.您最想在哪个地域就业:A、东部沿海地区B、中部地区C、西部地区D、其他7.对于想要找到的工作要不要和自己的专业有关?*A是,有关联B不是,没有关联C无所谓8.您对职位薪酬的期望是A.1000元以下B.1000_2000元C.2000_3000元D.3000_4000元E.4000_5000元F.5000元以上9.毕业后你希望在什么样的公司上班:A.民营企业B.国营企业C.外资企业D.私营企业E.合资企业F.政府企业G.自主创业10.目前您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态度是什么?*A先就业再择业B先择业再就业C茫然失措D期望就业形势好转E信心十足应对自如F我想自己创业三、就业影响因素11.你觉得自己在择业中最大的优势是:A.学历B.专业C.经验D.能力E.社会关系F.其他12.您认为现在的就业政策____.A.很好B.一般,有待改善C.不好,亟待解决13.你认为在就业时,什么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A. 专业B.文凭C.个人能力D.工作经验E.其他14.您认为现在最需要加强的是____.A.就业培训B.社会经验C.专业知识D.自信心15.在选择工作时你首先考虑的因素是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