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和分离纯化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实验报告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实验报告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实验报告引言:微生物是一类极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土壤、水体、空气中,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是微生物学研究的基础,通过分离纯化可以获得单一的微生物菌株,为后续的鉴定、培养和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本实验旨在通过分离纯化微生物的方法,获得纯净的微生物菌株。
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含有微生物的样品(如土壤、水样等)、琼脂平板培养基、无菌培养皿、无菌移液管、无菌匙、无菌培养管等。
2. 实验步骤:a. 取适量样品,加入适量的无菌生理盐水中,充分搅拌均匀。
b. 取一定体积的悬浮液,分别在琼脂平板上均匀涂布,避免重复涂布。
c. 将涂布好的琼脂平板培养基放置于恒温培养箱中,以适当温度孵育。
d. 孵育一段时间后,观察平板上的菌落情况,选择形态独特的单个菌落。
e. 用无菌匙将选中的菌落划取至无菌培养管中,加入适量的无菌生理盐水。
f. 将培养管中的菌液进行摇匀,称取一定体积的菌液,分别在琼脂平板上均匀涂布。
g. 重复以上步骤,直至获得纯净的微生物菌株。
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从样品中分离纯化了多个微生物菌株。
在观察菌落形态时,我们发现不同微生物菌株的菌落形态各异,有的呈圆形,有的呈不规则形状,有的呈乳白色,有的呈黄色等。
这些观察结果表明不同的微生物菌株具有不同的生长特性和代谢方式。
在分离纯化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有些菌落会在培养基上形成菌落周围的透明区域,这是由于菌落分泌的溶解酶作用于琼脂平板中的胶原蛋白,导致胶原蛋白溶解而形成的。
这种现象被称为溶解圈,是一种常见的微生物特征,有助于鉴定微生物的溶解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样品中可能存在多种微生物,通过分离纯化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的涂布和筛选,才能获得纯净的菌株。
其次,在涂布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交叉污染,以免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和分离纯化

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和分离纯化一、实验目的:1.熟悉常用微生物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2.学习并掌握各种无菌操作技术,并用此技术进行微生物稀释分离、划线分离接种。
3.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法分离微生物。
4.认识微生物存在的普遍性,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二、实验原理:(一)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在这里生活的微生物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是极其丰富的。
因此,土壤是微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可以从中分离、纯化得到许多有价值的菌株。
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
常用的是平板分离法。
为了获得某种微生物的纯培养,一般是根据该微生物对营养、酸碱度、温度和氧等条件要求不同,而供给它适宜的培养条件,或加入某些抑制剂,造成抑制其他菌生长而利于此菌生长的环境,从而淘汰其他一些不需要的微生物。
再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稀释后平板划线分离,纯化该微生物,直至得到纯菌种。
(二)平板菌落计数法:平板菌落计数法是将样品经适当稀释,使其中的微生物充分分散成单个细胞,取一定量的稀释样液接种到平板上,经过培养,由每个单细胞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即一个单菌落应代表原样品中的一个单细胞。
统计菌落数,根据其稀释倍数和取样接种量即可换算出样品含菌数。
此法缺陷:操作繁琐,结果需要培养一段时间才能取得,测定结果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此法优点:可以获得活菌的信息,被广泛用于生物制品检验,以及食品、饮料和水等的含菌指数或污染程度的检测。
三、实验材料和仪器:土样10g,未知菌变形杆菌单菌落平板和无菌水。
取液器(5000ul、1000ul各一支),培养箱,培养皿(20个),无菌有帽试管,三角瓶,无菌涂棒,接种环,5000ul、1000ul无菌吸头,记号笔,酒精灯,火柴,试管架。
四、实验步骤:(一)培养基的制备(第二次实验时准备):肉汤蛋白胨培养基:牛肉膏2g蛋白胨4gNaCl 2g蒸馏水400mL琼脂8g1. 称量:按上述配方称量各类物质。
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和分离纯化实验报告

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和分离纯化一.实验原理1.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土壤中含有丰富的微生物,可以从中分离纯化得到很多有价值的菌株。
微生物常用的分离方法是平板分离法,根据某种微生物对生长条件的不同要求供给它适宜的培养环境,再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稀释后平板划线分离,纯化该微生物,直到得到纯菌株。
2.平板菌落计数法将待测样品经适当稀释后,其中微生物充分分散成单个细胞,取一定量的稀释样液接种到平板上,经过培养,由每个单细胞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统计菌落数,根据其稀释倍数和取样接种量即可换算出样品中含的菌落数。
二.实验材料与试剂1.土壤稀释溶液2.取液器(1000ml 1支),培养箱,培养皿(12个),无菌有帽试管,三角瓶,无菌涂棒,接种环,1000ml无菌吸头若干,记号笔,酒精灯,火柴,试管架。
三.实验步骤(一).无菌平板制备1.采用叠皿法把牛肉冻蛋白膏培养基倒入灭好菌的培养皿中,制作无菌平板(二).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2.取一平板,分成6个区,做好标记。
同一个人同一根手指头按如下要求用力一致进行操作:分别用未洗过的手指头,自来水打湿的手指头,自来水认真洗过的手指头,洗手液洗过一遍的手指头,洗过两遍的,洗手液洗过又用酒精棉球消毒后的手指头在六个区上涂抹。
(平板1)3.取一平板,分区,分别用使用过的纸巾,硬币,旧纸币,餐卡在不同区拖动。
(平板2)4.在培养基上方抖动头发数次。
(平板3)5.取一平板,分区,用无菌接种环分别蘸一滴自来水,河水,豆浆在不同区划线。
(平板4)6.用无菌牙签取一点牙垢在培养基上划线。
(平板5)7.取两个平板,一个打开在实验台上放置30分钟,另一个在酒精灯火焰边打开皿盖1分钟。
(平板6)8.取一平板,打开盖,咳几下。
(平板7)(三).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1.采土样2.制备土壤稀溶液3.涂布吸取100ml稀释好的土壤稀溶液,较均匀地滴在平板上,再用无菌涂棒涂布均匀,涂1—2分钟4.培养将培养基平板倒置于37℃下培养24小时5.菌落计数四.实验结果1.平板1:从未洗到用酒精消毒总体趋势是菌落数越来越少,用自来水洗过和用洗手液洗过一遍的菌落数差不多;平板2:旧纸币和硬币的菌落数要多;平板3:抖头发的地方附近长出许多菌落;平板4:自来水菌落最多,其次是河水,河水的菌落分布成“牛”字形,和当时划线的形状一样,再其次是豆浆;平板5:划线的地方长出许多菌落;平板6:放在试验台上的平板长出各种形状的菌斑菌块,在酒精灯旁的基本没有菌落;平板7:咳几下的基本没有菌落。
简述微生物分离纯化的基本原理

简述微生物分离纯化的基本原理微生物分离纯化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用于从混合微生物群落中筛选出特定菌株并将其纯化。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逐步的分离、筛选和纯化步骤,最终得到单一的、纯净的微生物菌株。
微生物分离纯化的基本步骤包括取样、预处理、分离、筛选和纯化。
首先,取样是从环境中收集微生物样品,比如土壤、水体、食品、植物、动物等。
样品的选择应根据所需微生物的生境来确定。
随后,对样品进行预处理,以去除杂质和不需要的微生物。
预处理包括浸泡、稀释、灭菌、酶处理等步骤。
接下来,对预处理后的样品进行分离。
分离是将微生物分离成单个的菌落,以便进一步分析。
常用的分离方法包括涂布法、液滴法和扩展平板法等。
在分离过程中,需要灭菌培养基和相应的培养条件,以保证只有目标微生物能够生长。
分离后,需要进行筛选,以从众多菌落中找出感兴趣的菌株。
筛选可以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特征、生化特征、酶活性、代谢产物或抗生素活性等指标进行。
通过筛选,可以进一步缩小范围,确定目标微生物。
在确定目标微生物后,最终的步骤是纯化。
纯化是将目标微生物与其他非目标微生物彻底分离,并得到单一纯净的菌株。
常用的纯化方法包括传代分离、单菌细胞分离、单克隆分离等。
纯化过程中,需要进行重复的培养、分离和筛选,以确保获得纯净的菌株。
微生物分离纯化的设计要考虑一系列因素。
比如,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以满足目标微生物的生理需求;使用适当的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和培养pH,以促进目标微生物的生长;采用恰当的浓度和时间来进行预处理,以去除杂质和不需要的微生物。
微生物分离纯化是微生物学研究和应用的重要基础技术。
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获得纯净的菌株,用于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生理、遗传、代谢等特性;也可以用于筛选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比如产生抗生素、生物降解污染物等。
因此,掌握微生物分离纯化技术对于微生物学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环境工程

1ml
∪
1ml
∪
1ml
∪
1ml
∪
1ml
∪
0.5ml
〇 〇 37℃培养 〇 〇 28℃培养
四、教师演示:
1、涂布 2、混合 3、划线 ..\微生物 \MPEGAV\AVSEQ01.DAT(19min) .\微生物\MPEGAV\AVSEQ02.DAT
实验结果示例1:
☆涂布
实验结果示例2:
☆划线
五、实验内容:
一、实验目的:掌握倒平板的方法和几种
常用的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术。 二、基本原理:从混合的微生物群体中获 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 ——即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常用方法:
1、单细胞挑取法:适用专业性研究; 涂布:先倒平板,后加 样 再涂布; 2、平板分离法 混合:先加样,后倒平板 混合均匀; 划线:挑取菌种,也可挑 取土壤悬液。
两皿涂布。
1、细菌培养基
一皿划线。 两皿混合。 ★ 把上述平板放入37℃培养培养箱培养。
※ 同学每人做两皿涂布、两皿混合(不同稀释度) 一皿划线共五套平板倒置培养
பைடு நூலகம்
六、实验材料:
涂棒 、接种环 、培养皿 、酒精灯 火机 、 酒精棉球
下次实验:显微镜使用与微生物形态观察
七、实验报告:
1、统计结果,计算出1g土壤的微生物含量; 2、思考题:
三、采集样品:
1、土壤中微生物及其丰富,是微生物多样化 的重要场所。作为科研或毕业课题要有目 的到尽可能分离到的地方去采集土样。 ☆ 举例: 2、制备土壤稀释液: 称取1g土样,放入90 ml的水,在三 角瓶中充分摇匀——细胞分散
▲梯度释稀:
9ml水 9ml水 9ml水 9ml水 9ml水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实验报告结果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实验报告结果
实验报告标题: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实验结果
摘要:
1.引言
微生物是指在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生物体,生活在各种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空气和动植物的体内等。
微生物在环境中起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生物转化作用,对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圈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方法对于了解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和应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2.材料与方法
2.1实验材料
(列举实验所需的材料,如培养基、培养皿等)
2.2实验方法
(详细描述实验的步骤,如样品处理、分离过程、纯化步骤等)
3.实验结果与讨论
3.1样品处理结果
(描述肠道样品处理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如样品的外观、颜色、气味等)
3.2微生物分离结果
(描述微生物分离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如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颜色、大小等)
3.3微生物纯化结果
(描述微生物纯化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如通过重复接种获得纯化培养
物的观察结果)
3.4微生物形态特征与生理特性分析
(对纯化的微生物培养物进行形态特征与生理特性的观察与分析)
4.结论
通过本实验的分离与纯化方法,我们成功获得一株纯化的微生物培养物。
对该培养物进行形态特征与生理特性的观察与分析表明,该微生物呈
现出特定的形态特征,并具有一定的生理特性。
这证明了本实验所采用的
分离与纯化方法的有效性,为后续的微生物研究奠定了基础。
注:此为辅助写作结果,实际的实验报告应根据实际实验结果进行详
细描述与分析。
微生物的分布实验报告

微生物的分布实验报告篇一:微生物实验报告微生物实验报告一环境中的微生物的检测和分离纯化实验目的:1 学习并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原理和方法2 学习用稀释涂布法分离微生物3 认识微生物存在的普遍性,体会无菌操作的原理实验材料:1 土样溶液0.5ml,无菌生理盐水2 取液器(1000μL一支,100μL一支),培养箱,培养皿(12个),无菌有帽试管,三角瓶,无菌涂棒,接种环,1000μL无菌吸头若干,记号笔,酒精灯,火柴,试管架实验步骤:A培养基的制备(已提前制备好)B周围环境中的微生物的检测,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上作如下实验1 取三个平板,用100μL的取液器分别吸取100μL的河水、豆浆、豆奶,均匀加在三个培养基上,并用无菌玻璃涂棒涂布均匀(要多涂几次,时间约1-2分钟,使细菌均匀分布)。
2 再取三个平板,三个同学分别用手指(未洗过)在培养基上涂抹几秒钟,一个同学对应一个平板。
3 再取一个平板,其中一个同学将手用肥皂洗过后,再在培养基上涂抹。
4 再取一个平板,打开皿盖,一个同学对着培养基咳嗽,使口腔中的气流和飞沫落到培养基上。
5 再取一个平板,打开皿盖,在空气中放置10min左右,关上皿盖。
6 将上述9个平板放置在35℃的培养箱中培养24h。
C土壤中分离微生物1 采土样,制备土壤稀释液(已准备好)2 取三个平板,每个培养基上用取液器添加100μL的土壤稀释液,并用无菌玻璃涂棒涂布均匀(要多涂几次,时间约1-2分钟,使细菌均匀分布)。
3 将平板依旧放在35℃的培养箱中培养24h。
D菌落计数培养24h后,取出培养平板,算出每个平板上的菌落数量。
其中,土样中的微生物含量可用以下式子计算土壤中的细菌含量(个/g土壤)=菌落平均数×10×稀释倍数实验结果及数据:实验结果如附图。
开盖10min 手指直接按压手指直接按压手指直接按压1号的手指经肥皂洗后按压对着培养基咳嗽豆奶河水土壤溶液土壤溶液豆浆土壤溶液实验讨论及感想:1根据你对周围环境中微生物存在的观察,你认为无菌操作要注意什么?在进行无菌操作的时候,应该要注意始终在明火旁边操作,既不能离得太远,也不能离得太近。
分离和纯化水中的杂质和微生物

分离和纯化水中的杂质和微生物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分离和纯化水中的杂质和微生物成为了重要的研究领域。
在水处理和净化过程中,高效的分离和纯化技术对于保障水质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分离和纯化水中杂质和微生物的方法和技术。
一、物理方法1. 过滤法过滤法是最常见的物理方法之一。
通过选择合适的过滤介质,如滤纸、滤膜等,可以有效地将水中的悬浮物、颗粒物等杂质分离出来。
这一方法简单易行,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2. 沉淀法沉淀法主要利用颗粒物在液体中的比重差异,通过调整pH值、添加化学反应剂等手段,使杂质颗粒迅速沉淀到底部,实现分离纯化的目的。
二、化学方法1. 氧化法氧化法是一种常用于水纯化的化学方法。
通过添加氧化剂,如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可以迅速氧化水中的有机物质和微生物,进而分离和纯化水质。
2. 螯合剂法螯合剂法是通过添加能够与杂质中的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络合物的化学物质,将金属离子从水中分离出来。
这一方法在处理水中重金属离子污染方面具有重要应用。
三、生物方法1. 吸附法吸附法利用生物材料对水中杂质和微生物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通过将水流经过吸附剂,杂质和微生物可被吸附到表面,从而实现分离和纯化的效果。
2. 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一种生物处理水中有机物和微生物的方法。
通过启动一种或多种特定菌群的生长,这些菌群能够分解水中的有机物质,从而实现对水质的分离和纯化。
四、综合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常常采用综合方法来分离和纯化水中的杂质和微生物。
例如,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的结合,可以提高分离效率和纯化效果。
生物方法和化学方法的结合,可以发挥生物活性和化学作用的优势,实现更好的水质处理效果。
总结起来,分离和纯化水中的杂质和微生物的方法和技术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技术,以达到理想的分离和纯化效果。
同时,不断研究和开发新的分离和纯化技术,对于提高水质处理的效率和水质安全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和分离纯化
姓名:王韬
班级:生76
组号:7-2组
同组人:袁堂谧
实验日期:2009-11-12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常用微生物培养基配置方法。
2.联系无菌操作技术。
3.学习单菌落划线分离法。
4.通过实验认识环境中微生物的分布。
二、实验原理:
1.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
过程称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常用的是平板分离法。
为了获得某种微生物的纯培养,一般是根据该微生物对营养、酸碱度、温度和氧的条件要求不同,而供给他们适宜
的培养条件,或加入某些抑制剂造成一支其他菌生长而利于此菌生长的环境。
2.平板菌落计数法:平板菌落计数法是将待测样品经适当稀释,使其中的微生物充分
分散成单个细菌,取一定量的稀释液接种到平板上,经过培养,由每个单细胞生长
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即一个单菌落应代表原样品的一个单细胞。
该计数法
最大的优点是可以获得活菌的信息。
三、实验材料:
土壤悬液(稀释100倍),未知菌菌落平板,无菌水,取液器,培养箱,培养皿,无菌涂棒,接种环,接种针,酒精灯。
四、实验步骤:
(一)培养基的制备(提前准备):
肉汤蛋白胨培养基:
牛肉膏2g
蛋白胨4g
NaCl 2g
蒸馏水400mL
琼脂8g
1.称量:按上述配方称量各类物质。
2.溶解:在400mL水中溶解牛肉膏、蛋白胨和NaCl,混合加热溶解。
3.调pH值:调至7.2-7.4
4.过滤(本实验无需过滤)
5.加凝固剂:加入称量好的琼脂,混合均匀。
6.分装
7.包扎和灭菌
8.倒平板
(二)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
1.采土样(已事先准备):选择较肥沃的土壤,铲去表层土,挖5-20cm深度的或
特殊要求的土壤数十克,装入已灭菌的牛皮纸袋,封好袋口,做好编号记录。
2.制备土壤稀释液(已事先稀释至100倍):称取1.0g,放入盛99mL无菌水并
带有玻璃珠的三角瓶中,置摇床振荡5min使土壤均匀分散成土壤悬液(10-2)。
3.继续稀释土壤悬液至合适浓度:用无菌吸头从上述稀释液中吸取0.1mL土壤悬
液,注入事先装有0.9mL无菌水的Ep管中,用同样的方法,分别配置浓度为
10-3,10-4,10-5的土壤溶液。
4.涂布:用一只新的无菌吸头,分别吸取各浓度的土壤悬液均匀地注入装有培养
基的平板上,用无菌玻璃涂棒涂匀。
每个浓度3个板。
5.培养:将平板倒置与37℃温箱中培养24h,统计所长出的菌落数。
6.菌落计数
(三)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
1.取一个平板,分成5区。
做好标记(下同),分别用未洗过的、用自来水沾湿、
用自来水清洗过、用肥皂清洗过和用酒精棉球擦过的手指在对应的区上轻轻涂
抹(用力一致)。
2.取一个平板,分区,对应放入或涂上头发、牙垢、纸币和玩具。
3.取一个平板,置于酒精灯火焰边1min.
4.取一个平板,置于试验台空气中11min。
5.取一个平板,打开皿盖,对着培养基咳嗽。
6.取一个平板,分区,分别用河水,饮用水涂布。
7.取一个平板,用培养基轻沾一下嘴唇。
(四)单菌落划线分离
取一个平板,分区,用接种环取未知菌种,在平板上划线。
划完一边后,灼烧接种
环,冷却后从上次划线的末端朝另一个方向划线。
以此类推,划完各个方向。
五、实验结果:
1.
按照数据选取原则,应选择浓度为10-4板的结果。
由计算公式
得:
土壤中的细菌含量(个/g土壤)=70/(0.1*10-4)=7×106
2.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结果说明(照片见后附录,图12-图18):
1)分别用未洗过的、用自来水沾湿、用自来水清洗过、用肥皂清洗过和用酒
精棉球擦过的手指实验中,细菌最多的是用自来水沾湿的手指,用自来水
清洗过的、用肥皂清洗过的、未清洗过的手指的细菌量依次递减,用酒精
清洗过的手指没有细菌生长。
2)酒精灯火焰边放置1min的培养皿出现2个菌落,在空气中放置11min的
培养皿出现10个菌落。
3)头发,牙垢,玩具,咳嗽和嘴唇都有细菌。
纸币未发现细菌。
4)河水和饮用水
3.单菌落划线分离(照片见后附录,图10-图11):
六、实验结果讨论:
1.土壤微生物分离实验中,3个浓度的9个板中,只有10-3的两个板和10-4的一个
板的菌落可以计数。
另外几个板无法计数的主要原因是细菌没有涂开,而产生
了菌苔,或者因为菌落太过密集而无法区分。
可以改进操作,在滴加细胞悬液
时就应该分散滴加。
滴加完应该涂布较长时间。
涂布时最好按照一定的方向,
不要随意乱涂。
土壤中细菌数的数量级在106个/g。
另外,从菌落的形态分析,
可以看出,土壤中存在多种细菌。
可见多种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中。
在分离过
程中,有两个因素可能造成较大误差。
一是土壤悬液的稀释,进行下一级稀释
时应将本级稀释液充分混匀。
二是涂布时可能引入杂菌,涂布时两个细胞重叠
也会造成计数时的误差。
2.我认为无菌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始终在酒精灯火焰旁操作。
2)始终用无菌材料与样品直接接触。
3)尽量避免物品之间的接触,包括无菌器件与无菌器件的接触。
4)清楚细菌的来源,在实验过程中应随时避免。
例如培养皿开口应尽量小,时间
尽量短。
开口应对准火焰,而不要朝向人或其它细菌可能来源方向。
手或
者其他器件不要出现在培养皿开口前方。
3.从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结果中可以看出,我们的周围环境,平时接触的各
种物品,人体自身都存在大量细菌。
所以应注意平时卫生。
例如,要饭前洗手,
饭后漱口。
但是,也有些看似卫生的习惯是不科学的。
例如,在手指实验中,
用自来水洗过的手指和自来水沾湿过的手指的细菌含量都是很大的。
主要原因
是干手指的细菌不易脱落。
纸币的实验也可以说明这点。
废旧的纸币在培养基
上擦了两次,但没有任何细菌。
肥皂洗过的手指细菌含量较少。
而用酒精擦过
的手指没有任何细菌生长。
这说明,洗手时,应该用肥皂等清洗干净,否则还
不如不洗手。
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有“洁癖”的人来说,除非用酒精灯消毒液
经常擦拭物品,否则,不可能达到清除所有细菌的目的。
人身体上就存在大量
细菌,例如我们的嘴唇,我们呼吸的气体等等。
4.单菌落划线实验中,我操作失误,所以没有得到预期结果。
划每个方向时我都
重新接种了新菌落。
所以没能得到单菌落。
七、参考文献:
陈金春,陈国强,微生物学实验指导,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八、思考题:
见实验讨论。
九、附录:
图1. 10-3浓度土壤稀释液(可计数)图2. 10-3浓度土壤稀释液(可计数)
图3. 10-3浓度土壤稀释液(无法计数)图4. 10-4浓度土壤稀释液(无法计数)
图5. 10-4浓度土壤稀释液(无法计数)图6. 10-4浓度土壤稀释液(可计数)
图7. 10-5浓度土壤稀释液(无法计数)图8. 10-5浓度土壤稀释液(无法计数)
图9. 10-5浓度土壤稀释液图10. 单菌落划线
图11. 单菌落划线图12. 河水、自来水、饮用水
图13. 咳嗽图14. 嘴唇
图15. 手指图16. 头发、牙垢、纸币、玩具
图17. 火焰旁1min 图18. 空气中11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