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细胞信号转导
第9章 细胞信号转导

G-蛋白偶联的受体(G-protein-linked receptor)
酶偶连的受体(enzyme-linked receptor)
第9章 细胞信号转导
细胞表面受体信号转导
第9章 细胞信号转导
受体结合特异性的配体后而被激活,通过信号转导 (signal transduction)途径将胞外信号转换为胞内 信号引发两种主要的细胞反应。
第9章 细胞信号转导
翟中和 王喜忠 丁明孝 主编 细胞生物学(第4版)© 2011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节 细胞信号转导概述
一、细胞通讯(cell communication)
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并与其相 应的受体结合,通过细胞信号转导产生使靶细胞产生相应的 生理生化变化,使靶细胞产生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细胞间的通讯对于多细胞生物体的组织发生和形态构建, 协调细胞间的功能,控制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是必须的。细胞 信号转导是实现细胞通讯的关键过程。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翟中和 王喜忠 丁明孝 主编 细胞生物学(第4版)配套PPT 欢迎使用!
第9章 细胞信号转导
二、信号分子与受体
(一)信号分子(signal molecule)
• 气体信号分子(gaseous signal molecule ) NO CO • 疏水性信号分子(hydrophobic signal molecule ) 甾类激素和甲状腺素 • 亲水性信号分子(hydrophilic signal molecule ) 神经递质、局部介质和蛋白类激素
翟中和 王喜忠 丁明孝 主编 细胞生物学(第4版)© 2011 高等教育出版社
1.第9章 细胞信号转导 习题作业

B.胞质酪氨酸激酶 D.磷脂酶
20、用磷脂酶 C(PLC)处理完整的细胞,能释放出哪一类膜结合蛋白 _______。
A. 整合蛋白
B.外周蛋白
C.脂锚定蛋白 D.脂蛋白
二、判断题
1、 IP3 是 PKC 系统中的第二信使,它直接激活内质网上的 Ca2+泵动员 Ca2+的释放。( ) 2、 第一信使与受体作用后,在细胞内最早产生的传递体分子叫第二信使。( ) 3、 G 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离子通道与化学门控的离子通道本质是一样的。( ) 4、 在 G 蛋白偶联的信息传递通路中,G 蛋白与信号效应多样性无关。( ) 5、 细胞内受体的本质是基因调控蛋白,激活后的受体可增强相关基因的转录。( ) 6、 NO 可激活相邻细胞中受体鸟苷酸环化酶。( ) 7、 细胞间的通讯就是通过细胞间形成间隙连接,是细胞质相互沟通而实现的。( ) 8、 细胞受体与腺苷酸环化酶同在质膜上,是相互分离的在功能上相关的两种蛋白。( ) 9、 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必须二聚化,才能发生配基诱导的信号转导。( ) 10、 G 蛋白耦联受体被激活后,使相应的 G 蛋白解离成 α、β、γ 三个亚基,以进行信号传递。(
D.自磷酸化并与 IRS 结合→将具有 SH2 区域的蛋白激活→效应
6、对于胆固醇激素的来说,哪一种描述是正确的__________。
A.胆固醇激素在细胞内的作用是由整合膜蛋白介导的
B.它们对细胞的影响需要水溶性的细胞内信号
1
C.它们的效应是通过与水溶性受体蛋白结合介导的
D.它们的效应通常涉及细胞内其他一些酶的活性
A.IP3
B.cAMP
C.Ca2+
D.cGMP
10、佛波酯的受体分子是_____。
简述细胞信号转导的过程

简述细胞信号转导的过程细胞信号转导是细胞内外信息传递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细胞可以感知和响应外界刺激,并调控细胞内的生物活动。
细胞信号转导过程复杂而精确,涉及多种分子信号、信号传递通路和调控机制。
本文将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从信号的产生、传递和响应三个方面,详细介绍细胞信号转导的过程。
一、信号的产生细胞信号可以来自于细胞外部环境,如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外基质等,也可以来自于细胞内部,如细胞器的功能变化、代谢产物的积累等。
这些信号分为内源性信号和外源性信号。
内源性信号是由细胞内部的变化所产生的,如细胞内的离子浓度变化、代谢产物积累等。
外源性信号则是由细胞外部的刺激所引起的,如激素的结合、神经递质的释放等。
二、信号的传递细胞信号的传递主要通过信号分子在细胞内外之间的传递来实现。
细胞膜是信号传递的重要场所,其表面覆盖着许多受体分子,当外界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时,受体会发生构象变化,并激活下游的信号传递通路。
这些通路包括细胞内信号传导分子的激活、蛋白质的磷酸化和解磷酸化等一系列反应。
这些反应可以通过细胞内的信号传导通路来调控,形成一个复杂的信号网络。
三、信号的响应细胞信号的响应是指细胞对信号的感知和相应行为。
细胞可以通过调节基因表达、蛋白质合成、细胞骨架重组等方式,来实现对信号的响应。
基因表达调控是一种常见的信号响应方式,细胞可以通过转录因子的激活或抑制来改变基因的表达水平。
蛋白质合成则是通过信号传导通路内的蛋白质磷酸化或解磷酸化等酶促反应来实现。
细胞骨架重组是通过改变细胞内骨架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来调节细胞形态和运动。
细胞信号转导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信号的产生、传递和响应是相互关联的。
细胞通过调节信号分子、信号传导通路和调控机制的活性,来实现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响应。
这个过程在细胞生理、发育和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细胞信号转导的异常会导致癌症、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总结起来,细胞信号转导是细胞内外信息传递的过程,包括信号的产生、传递和响应三个方面。
第九章MAPK信号转导通路

• MAPK是Pro指导的蛋白激酶
对于ERK2来说,其底物的一般保守性 序列为 Pro-X-Ser/Thr-Pro • 活化环中Tyr-185 和Thr-183的磷酸化, 引起该环重新折叠,与Arg结合位点相 互作用 • 酸性氨基酸替代,不导致组成性活化 • MAPK的点突变不影响其活性
五、酵母MAPK通路 酿酒酵母 — 已鉴定出5条 • 单倍体的交配途径 • 浸润性生长通路 • 细胞壁重构通路 • 双组分渗透压感受器通路 • Sho1渗透压感受器通路
(一)酵母菌中MAPK模式的组成和作用 酿酒酵母:4种MKKK 4种MKK 6种MAPK 其中,4种参加明确的5种MAPK通路 2种 (SMK1, YKL161C)参加未知 的MAPK通路 3个成员通过与支架蛋白结合而联在一起
(四)细胞壁重构通路
• 酵母的生长依赖于 有效的细胞壁重构
• PKC1:MKKKK • MKK1和MKK2的
重叠作用意义不清
(五)渗透压感受器和应激通路 酿酒酵母的2种渗透压感受器: • “双组分”渗透压感受器 低渗透压条件下激活 • 膜渗透压感受器 高渗透压条件下激活 • 2种渗透压感受器对MAPK通路的调节 作用不同
在心肌细胞 A-Raf → MEK1 → ERK1/2
在PC细胞 B-Raf → MEK1 → ERK1/2
3. ERK1/2蛋白激酶的作用底物及灭活 • 底物的保守性磷酸化位点模体为 Pro-Lue-Ser/Thr-Pro • 底物蛋白 — 胞质蛋白: p90S6K 、cPLA2 、EGF 受体 细胞骨架: MAP1、2 、4 、Tau 转录因子:Elk-1, Ets-1, Sap1a, c-Myc等 • 灭活: MKP-1, -3, -4
第九章细胞信号转导

– 气体性信号分子:NO、CO(脂溶性)
• 性质:蛋白质及短肽、氨基酸的核苷酸衍生物、脂 肪酸和胆固醇衍生物、气体分子(NO、CO)等。
• 特点:①特异性; ②高效性; ③可被灭活。
• 脂溶性信号分子(如甾类激素和甲状腺素):可直接穿 膜进入靶细胞,与胞内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 物,调节基因表达。
物
神经递质
(B) 受体(receptor)
受体概念:两种解释
• 其一:能够识别和选择结合信号分子(配体)并能 引起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生物大分子,多为糖蛋白, 少数为糖脂或糖蛋白与糖脂的复合物。
• 其二: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信号分子 (配体) 的大分子,当与配体结合后,通过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作用将胞外信号转换为胞内化学或物 理的信号,以启动一系列过程,最终表现为生物学 效应。
Robert F. Furchgott Louis J. Ignarro Ferid Murad
• NO可快速扩散透过细胞膜,作用于邻近细胞。
• 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是NO的生成细胞,NO 的生成由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 NOS)催化,以L-精氨酸为底物,以NADPH作 为电子供体,生成NO和L-瓜氨酸。
细胞表面受体: 为胞外亲水性信号分子所激活。
细胞表面受体分属三大家族: 离子通道耦联的受体(ion-channel-linked receptor) G-蛋白耦联的受体(G-protein-linked receptor) 酶连的受体(enzyme-linked receptor)
每一个细胞对胞外各种特异的信号 分子作出反应导致不同的效应
细胞生物学第九至第十二章作业答案

第九章细胞信号转导1 、什么是细胞通讯?细胞通讯有哪些方式?答:细胞通讯是指一个信号产生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又称配体)传递到另一个靶细胞并与其相对应的受体相互作用,然后通过细胞信号转导产生靶细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靶细胞整体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细胞通讯有3种方式:①细胞通过分泌化学信号进行细胞通讯,这是多细胞生物普遍采用的通讯方式;②细胞间接触依赖性通讯,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信号细胞跨膜信号分子(配体)与相邻靶细胞表面受体相互作用;③动物相邻细胞间形成间隙连接、植物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使细胞间相互沟通,通过交换小分子来实现代谢偶联或电偶联。
2 、简述细胞的信号分子和受体的类型,信号转导系统的主要特性有什么?答:<1>信号分子是细胞信息的载体,种类繁多,包括化学信号和物理信号。
各种化学信号根据其化学性质通常分为3类:①气体性信号,包括NO、CO;②疏水性信号分子,主要是甾类激素和甲状腺激素;③亲水性信号分子,包括神经递质、局部介导和大多数蛋白类激素。
<2>根据靶细胞上受体存在的部位,可将受体区分为细胞内受体和细胞表面受体。
细胞内受体位于细胞质基质或核基质中,主要识别和结合小的脂溶性分子;细胞表面受体又可分属三大家族:离子通道偶联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和酶联受体。
<3>信号转导系统的主要特性:①特异性:细胞受体与胞外配体的识别、结合、效应具有特异性,且受体与配体的结合具有饱和性可逆性特征;细胞信号转导既有专一性又有作用机制的相似性。
②放大效应:信号传递至胞内效应器蛋白,引发细胞内信号放大的级联反应。
最常见的级联放大作用是通过蛋白质磷酸化实现的;③网络化和反馈调节机制:由一系列正反馈和负反馈环路组成网络特性,对于及时校正反应的速率和强度是最基本的调控机制;④整合作用:细胞必须整合不同的信息,对细胞外信号分子的特异性组合作出程序性反应;⑤信号的终止和下调:信号转导过程具有信号放大作用,但这种放大作用又必须受到适度控制,这表现为信号的放大作用和信号所启动的作用的终止并存。
细胞间的信息通讯

. 第九章细胞间通讯与信号转导第一节细胞通讯一.信号转导:针对外源信息所发生的细胞应答反应全过程。
二.细胞间联络的三种方式:(一)细胞间隙连接:是细胞间的直接通讯方式。
相邻细胞间存在着连接蛋白构成的管道结构——连接子。
生物学意义:相邻的可以共享小分子物质,因此可以快速和可逆的促进。
相邻细胞对外界信号的协同反应。
(二)膜表面分子接触通讯细胞质膜的外表面存在的蛋白质或糖蛋白、蛋白聚糖分子作为细胞的触角,可以与相邻细胞的膜表面分子特异性的相互识别和相互作用,以达到功能上的相互协调。
这种细胞通讯方式称为膜表面分子接触通讯。
例如: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相互作用。
黏附分子的相互作用。
黏附分子:细胞表面的整合蛋白、钙粘蛋白和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等分子都可以通过其蛋白质或糖链部分与另一细胞的同类或不同类分子相互识别并结合,使得两个细胞黏附在一起,因此将这些分子称为黏附分子。
(三)化学信号介导的通讯多细胞生物与邻近细胞或相对较远距离的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主要是由细胞所分泌的化学物质,如蛋白质或小分子有机化合物所完成的。
这些分子称为化学信号。
他们作用于周围或距离较远的其他种类细胞(靶分子),调节其功能,这种通讯方式称为化学通讯。
是间接的细胞通讯,是细胞间的相互联系不再需要它们之间的直接接触,而是以化学信号介质进行调控。
第二节细胞信号转导机制概述外源信号---受体---细胞内多种生物分子的浓度、活性、位置变化---细胞应答反应。
一.信号必须经由受体发挥作用二.信号转导分子负责信号在细胞内的传递和转换(一)第二信使:细胞的信号转导过程是由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完成的。
这一网络系统的结构基础是一些关键的蛋白质分子和一些小分子活性物质,其中的蛋白质分子常被称为信号转导分子,小分子活性物质常被称为第二信使。
(二)蛋白激酶与蛋白磷酸酶是蛋白质活性的开关系统蛋白质的磷酸化修饰是体内蛋白质类物质活性快速调节的重要方式之一。
蛋白激酶(PK)催化A TP分子中的r-磷酸基团转移至蛋白质分子中的羟基的反应。
第9章 细胞信号转导(1)

受体酪氨酸激酶及RTK-Ras蛋白信号通路
受体酪氨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RTK)又称 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迄今已鉴定有50多种,包含7个 亚族。 RTK的N端位于胞外,是配体结合结构域,C端位于胞 内,具有酪氨酸激酶结构域,并具有自磷酸化位点。 大多数RTK是单体跨膜蛋白,配体结合导致受体二聚 化,形成同源或异源二聚体。 胞外配体是可溶性或膜结合的多肽或蛋白类激素,包 括多种生长因子、胰岛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RTK的主要功能是控制细胞生长、分化而不是调控细 胞中间代谢。
NO参与的信号途径
NO是一种具有自由基性质的脂溶性气体分子,能够 透过细胞膜迅速扩散 NO在细胞内极其不稳定,半衰期2-30s,被氧化后以 NO3-和NO2-形式存在细胞外液中 NO只能在组织中局部扩散,对邻近的靶细胞发挥作 用 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时NO的生成细胞,以精氨 酸为底物
细胞因子受体与JAK-STAT信号通路
3 其它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
Wnt受体和Hedgehog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通 过配体与受体结合引发胞质内多蛋白复合物去 装配,从而释放转录因子,在转位到核内调控 基因表达。 NF-B和Notch信号通路涉及到抑制物或受体本 身蛋白切割作用,从而释放活化的转录因子, 再转位到核内调控基因表达。
cAMP-PKA信号通路
cAMP为第二信使,激活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 PKA)。 无活性PKA含有两个调节亚基(R)和2个催化亚基组 (C)成的四聚体,每个R亚基有2个cAMP结合位点。
cAMP-PKA信号通路对肝细胞和肌细胞糖原代谢的调节 GS:糖原合成酶 PKA:蛋白激酶A IP:磷蛋白磷酸酶抑制蛋白 PP:磷蛋白磷酸酶 G-1-P: 葡萄糖-1-磷酸 GPK:糖原磷酸化酶激酶 GP:糖原磷酸化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酪氨酸蛋白激酶型受体(TPKR)作用机制
配体与TPKR结合→蛋白质构象的变化→激酶活性区的酪氨酸残基自体磷酸化
→ 激活受体的激酶→在空间上形成一个或数个SH2结合位点→受体可与具有 SH2结构域的蛋白质结合并使之激活→激活的蛋白质进一步催化细胞内的生物
化学反应→把细胞外的信号传导到细胞内。
二、酪氨酸蛋白激酶型受体(TPKR)作用机制
激活
催化 NO 合成酶
GTP
可溶性GC cGMP PKG 效应
四、甘油二酯、三磷酸肌醇和Ga2+的信号体系
磷脂酶C(phospholipaseC,PLC):可被膜上的G蛋白活化, 催化膜上的,5-二磷酸酯酰肌醇(PIP2)分解成甘油二酯、三 磷酸肌醇。 第二信使:
甘油二酯(diacylglycel,DAG)
信号 + 通道受体
Ga2+(膜内) 乙酰胆碱 谷氨酸 NO p物质
激活
Ga2+/ 钙调素 激活 催化 NO 合成酶
组氨酸
活化 bradykinin GTP 可溶性GC cGMP PKG 效应
Ga2+(膜外)
信号 + 通道受体
Ga2+(膜内)
激活
Ga2+/ 钙调素
NO 活化
乙酰胆碱 谷氨酸 p物质 组氨酸 bradykinin
配体与TPKR结合→蛋白质构象的变化→激酶活性区的酪氨酸残基自体磷酸化
→ 激活受体的激酶→在空间上形成一个或数个SH2结合位点→受体可与具有 SH2结构域的蛋白质结合并使之激活→激活的蛋白质进一步催化细胞内的生物
化学反应→把细胞外的信号传导到细胞内。
二、酪氨酸蛋白激酶型受体(TPKR)作用机制
配体与TPKR结合→蛋白质构象的变化→激酶活性区的酪氨酸残基自体磷酸化
离子通道受体在结构上既与胞外信号 分子结合,同时又是离子通道,因此 具有受体与离子通道耦联的特点,所 以当离子通道型受体与配体结合后, 通道开启,离子迅速通过膜流入或流 出,在胞内产生离子流和电效应,导 致膜电位的变化。
2、G蛋白偶联受体
G蛋白偶联受体
由一条多肽链组成,其中带有7个疏 水越膜区域; 氨基末端朝向细胞外,羧基末端则朝 向细胞内基质; 氨基末端有糖基化的位点,羧基末端 的丝氨酸、苏氨酸为磷酸化的部位 , 在蛋白激酶的作用下,可结合磷酸基 团。
二、作为这类受体的配体的主要类型
胰岛素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集落刺激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
二、受体酪氨酸激酶
酶蛋白以跨膜结构形式存在于细胞膜上;
胞外的部分是配体结合区,起受体的作用; 细胞质一侧的部分称为激酶活性区,具有酪氨酸激酶的活性。
二、酪氨酸蛋白激酶型受体(TPKR)作用机制
细胞的信号转导 Cellular Signal Transduction
概论
• 从海绵到人体的所有多细胞生物的体内都存在着细胞间的 通讯,以协调身体各部分细胞的活动。 • 在高等动物中,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运行, 都离不开细胞与细胞间的信号联系。 • 细胞与细胞间的信号转导,主要依赖化学分子即胞间信号
胞外信号分子的类型(根据与受体结合后所产生的 效应不同):
激动剂:指与受体结合后能使细胞产生效应的物质。
Ⅰ型激动剂:与受体结合的部位与内源性配体相同,产生的细胞 效应与内源性配体相当或更强。 Ⅱ型激动剂:与受体结合的部位不同于内源配体,本身不能使细 胞产生效应,但可增强内源性配体对细胞的作用的物质。
1,4,5-三磷酸肌醇(inositol 1,4,5-triphosphate,IP3)
Ga2+
甘油二酯、三磷酸肌醇和Ga2+的信号体系
该体系的第一信使主要有:
多肽激素、生长因子、神经递质
(一)DAG活化蛋白激酶C(蛋白激酶C)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PIP2
配体 + 膜上PLC
活化
DAG PKC + Ga2+
磷酸化
包括激素、神经递质、药物、光子等;
细胞表面以及细胞内部有能接受这些化学信号分子的受体; 受体将信号分子所携带的信号转变为细胞内信号分子---第二信 使second messenger; 胞内信号的转导途径,最终转化为细胞的各种复杂的生物学效 应。
第一节 细胞外信号
化学信号分类:
激素:由内分泌细胞合成,经血液或淋巴循环到达机体各 部位的靶细胞。
配体
肾上腺素
受体
β-肾上腺受体
效应物
腺苷酸环化酶
生理效应
糖原水解
血清紧张素 光
IgE抗原复合物 f-Met肽 乙酰胆碱
血清紧张素受体 视紫红质
肥大细胞Ig-受体
腺苷酸环化酶
cGMP磷酸二酯酶
行为敏感好学 视觉兴奋
分泌 趋化性 降低起搏活性
磷脂酶C 磷脂酶C K+通道
趋化受体 毒蝇碱受体
G蛋白功能异常
底物蛋白酶磷酸化
(Na+/H+泵,引起胞内pH值升高)
生物学效应
(二)IP3动员细胞内Ga2+的释放
Ga2+(腔内)
PIP2 IP3 + ER膜上受体 (Ga2+通道) Ga2+(质内) Ga2+/钙调素 构象 变化
生物学效应
底物蛋白酶磷酸化
钙调素激活
上述过程是可逆的,当浓度低时,Ga2+/钙调素解离,细胞反应中止。 钙调素是特别重要的一类靶酶,被认为是记忆路径形成的一部分,用于应答 突触信号传递过程中所发生的细胞Ca2+脉冲,失去这种激酶的突变小鼠表现出明 显的记忆无能。
第三节 细胞内受体
。
一、cAMP信使体系 AC催化ATP → cAMP → cAMP活化PKA → PKA磷酸化 CREB → CREB结合相关基因的CRE区→在其他特异性转录
因子的调控下,启动基因的表达,产生各种生物学效应。
AC adenylate cyclase--腺苷酸环化酶, cAMP ---环单磷酸腺苷
PKA--- 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
CREB---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基因的CRE区---序列为TGACGTCA
cAMP
在不同类型的细胞中游不同的靶蛋白被磷酸化。如:肾上
腺素; 在骨骼肌细胞,激活的PKA使与糖原分解代谢有关的酶磷 酸化,板动分解糖原生成葡萄糖的机制; 在脂肪细胞,使脂肪细胞分解代谢有关的酶磷酸化,从而
配体的概念
受体所接受的外界信号统称为配体( Ligand )。
包括神经递质、激素、生长因子、光子、某些化学物质及其他细 胞外信号。
不同配体作用于不同的受体而产生不同的生物学效应。
一、受体的种类
1、离子通道受体
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
5个亚单位α2βγδ在细胞膜上共同构成一 个通道; 每一个亚单位带有4-5个越膜区域; α亚单位的N末端具有乙酰胆碱结合部 位;
→ 激活受体的激酶→在空间上形成一个或数个SH2结合位点→受体可与具有 SH2结构域的蛋白质结合并使之激活→激活的蛋白质进一步催化细胞内的生物
化学反应→把细胞外的信号传导到细胞内。
二、酪氨酸蛋白激酶型受体(TPKR)作用机制
配体与TPKR结合→蛋白质构象的变化→激酶活性区的酪氨酸残基自体磷酸化
→ 激活受体的激酶→在空间上形成一个或数个SH2结合位点→受体可与具有 SH2结构域的蛋白质结合并使之激活→激活的蛋白质进一步催化细胞内的生物
离子通道 蛋白激酶
生物学效应
底物磷酸化
级联反应(cascade reaction):信号传导通路中,催化某一步反应的蛋白 质由上一步反应的产物激活或抑制(即通过磷酸化获取磷酸,这样的过程叫 级联反应。
→ 激活受体的激酶→在空间上形成一个或数个SH2结合位点→受体可与具有 SH2结构域的蛋白质结合并使之激活→激活的蛋白质进一步催化细胞内的生物
化学反应→把细胞外的信号传导到细胞内。
二、受体的作用特点
1、选择性的与特定配体结合
2、配体具备强的亲和力 3、受体-配体结合后显示可饱和性 4、受体-配体的结合具有可逆性 5、受体与配体的结合可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进 行调节
化学反应→把细胞外的信号传导到细胞内。
二、酪氨酸蛋白激酶型受体(TPKR)作用机制
配体与TPKR结合→蛋白质构象的变化→激酶活性区的酪氨酸残基自体磷酸化
→ 激活受体的激酶→在空间上形成一个或数个SH2结合位点→受体可与具有 SH2结构域的蛋白质结合并使之激活→激活的蛋白质进一步催化细胞内的生物
化学反应→把细胞外的信号传导到细胞内。
三、NO
NO 合酶 l 精氨酸 NO + 瓜氨酸;
l NO 合酶是一种Ga2+/ 钙调素敏感性酶;
l NO 提高细胞内的cGMP 浓度.
NO产生的效应: 血管内皮细胞释放NO,应答神经末梢的刺激,NO扩 散进入靶细胞与靶蛋白结合,快速导致血管平滑肌舒张,从 而引起血管扩张、血流通畅。
Ga2+(膜外)
作用特点:距离远、范围大持续时间较长 。
包括胰岛素、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等;
神经递质:由神经元的突触前膜终端释放。
作用特点:作用时间短、作用距离短。
如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等。
局部化学介质:某些细胞产生并分泌的一大类活性物质。
作用特点:不进入血液而是通过细胞外液作用于附近靶细胞。
包括生长因子、前列腺素和一氧化氮等。
配体与TPKR结合→蛋白质构象的变化→激酶活性区的酪氨酸残基自体磷酸化
→ 激活受体的激酶→在空间上形成一个或数个SH2结合位点→受体可与具有 SH2结构域的蛋白质结合并使之激活→激活的蛋白质进一步催化细胞内的生物
化学反应→把细胞外的信号传导到细胞内。
二、酪氨酸蛋白激酶型受体(TPKR)作用机制